第一篇:向生霞事迹演讲稿2
【向生霞事迹演讲稿】
“五心上将”向生霞:为“调”辛苦为“解”忙
张远文
在沅陵镇的大街小巷,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位高个、精瘦的汉子急匆匆地奔走忙碌着,特别是在一些争吵剧烈的纠纷现场,只要他一出现,人们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安静下来,听他“子丑寅卯”地娓娓而谈,一时半会儿,他能让愁苦满面的老人笑逐颜开,大打出手的乡邻握手言欢,闹着离婚的小夫妻破镜重圆„„他就是被老百姓誉为“五心上将”的沅陵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司法所所长向生霞。
人们之所以把他称作“五心上将”,是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五心为上”: 服务群众要全心、帮助群众要爱心、对待群众要真心、处理问题要公心、调解纠纷要耐心。
28年前,向生霞曾是一名狱警。1986年,26岁的他正值青春英武,却毅然选择了人民调解这一无权、无势、无钱的“三无”职业,开启了一场长达28年的“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的调解人生旅程。
2012年10月,向生霞调处一起经济纠纷案,整整18个小时,未合一下眼,未进一口饭。无论当事双方的火气有多大,情绪有多失控,他始终面带微笑,耐心讲解,找准法律规定、客观实际与当事人合理诉求的结合点予以妥善解决。当事人结案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不太相信政府,通过向所长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如此有耐心地真正为民办实事,我现在算是对政府的看法彻底有了改观。”
类似这样的纠纷,一年到头,向生霞不知要来回奔波,调解多少。解决了纠纷,平复了百姓情绪,却累得自己夙兴夜寐,甚至饥一餐饱一顿,生活全然没有了规律,导致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
当有人问及他“这么做,图的是什么?”时,他平静地说:“每当看见当事人摆脱积怨与诉讼尴尬后的笑脸和信任的目光,我就会真切地感到做人民调解员背后的成就感和人生意义——因为,调解,一定会是最完美的结案方式。我所图的,只不过是社会和谐,百姓安宁,好好过日子罢了。”
工作中,他从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更不谋取个人私利,在群众中树立了极 1
高的威望。当有人在案件调处过程中试图给他送红包时,他义正辞严地说:“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今天我收你一分钱,明天我自己就一文不值!”
沅陵镇作为县城所在地,城镇人口达13万之多,占居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且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多,民情社情复杂,调解任务繁重。“民事纠纷无大小”。针对辖区特点,他在调解工作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 “七口诀七步骤”调解方法,使得许多纷乱复杂的矛盾纠纷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取得“调处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多年以来,他忠实履职,做和谐社会的构建者;胸怀大局,做社会稳定的维护者;以情感人,做回头浪子的引路者;甘守清贫,做廉洁奉公的践行者;服务基层,做困难群众的温暖者。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先后23次被省市县评为“优秀司法所长”和“优秀人民调解员”。2011年,被评为全省“十佳人民调解能手”,并记一等功。2012年8月被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调解能手”。
28年的调解人生,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使他有了磨破嘴皮的耐心,跑破脚皮的恒心,肚皮不怕被气破的宽心; 28年的调解人生,面对所有的当事人,他可以自豪地说:我问心无愧!然而,面对家人,他却又有丝丝隐痛。觉得对不起他年迈84岁仍在岳阳的老母亲,没能尽孝;对不起他的爱人,企业破产下岗后还去浙江打工,没能致爱;对不起他的儿子,因为工作原因很少对他进行管教,没能尽责。
然而,与生活讲和,与生命讲和,与他人讲和,与自己讲和,虽然困难,却又多么美妙的事情!
人生调解,调解人生,要做的事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远。在路上,他是一个永远的行者!
第二篇:向基建科科长事迹学习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叫XXX,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演讲。
穿越岁月重叠的幕帘,回首相顾年的风雨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宏图伟业。
如果说我们的党是一座傲然挺立的大厦,那么,我们的每一个党员就是他坚实基石的一块;如果说我们的党是一条长流不息的河流,那么,我们的每一个党员就是她晶莹剔透的水珠一颗;如果说,我们的党是唱响国内外的史歌一首,那么,我们的每一位党员就是键盘上律动的音符一个;六千六百余万名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身体力行三个代表,为党的事业执着奋斗成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楷模。
下面,请大家随着我的讲述走进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基建科科长XXX,让我们去感受一下一位普通党员的崇高追求。
他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了多年。三年来,他倾情服务于职工房子的建设,现在,大家终于分到了盼望已久的新房,在这个过程中,他全身心投入到教职工住宅建设工程中。
为加强我局职工房子住宅建设工程的监管,X科长为职工房子的建设中,不辞劳苦、兢兢业业,用实际行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力量。在建房的过程中,他从报建到招投标再到施工,到后期的配套设施建设等等,他都花了大量心血。
他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高标准、严要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亲历亲为,严格把关,不允许有丝毫马虎。他说,我作为一个工程师,要保证我们的质量、做出我们的品牌。
基建工作是一种比较复杂、劳累的工作,平时要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频繁打交道,还要协调好跟区相关单位的关系。一个项目从立项、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办理……直到竣工,这中间有无数的问题需要协调。在施工中必须抓质量、保安全,同时还要排好施工进度。他与基建部的其他同志一道凝心聚力、想方设法、层层把关、加班加点、不辞辛劳、忘我工作。在职工住宅建设现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X科长忙碌的身影,他时而查阅资料,布置工作,时而头戴安全帽,指挥工作,检查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尽管工地上的风大、灰尘多,昼夜温差大,特别是晚上的气温低,容易着凉,尽管他患有气管炎,但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推进建设进度、节省建设成本。在病情较严重时,他仍坚持上午在工地上监管,下午在医院里打点滴,并多次提出要值晚班,他的这种精神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志,鼓舞着后勤集团的每一个员工。
白天他在工地上忙碌,晚上他把图纸带回家,从职工住宅的总体布局到地下室的设计,从墙面的厚度到卧室、客厅的采光,从门廊的布局到墙面的装饰,他都一一细心审阅,提出了许多合理优化的建议,大多被设计单位采纳并作了修改和优化,既减少和避免了问题的发生,又节省了建设成本。
为确保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从施工管理、资金监控、材料采购、技术资料到质量安全、现场文明,他层层把关求质量,合理支付求节省。
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我局的职工住宅已经建成了一个现代化住宅区,环境优美,到处是鸟鸣花香的好风景。
这就是一位平凡但不平庸的老职工的情怀,他为职工住宅建设默默地奉献着,他为职工住宅建设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许您觉得我讲的事例都很平凡,但“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他的工作并非轰轰烈烈,但正是因为有一群像他那样默默奉献的人,我局的事业才蒸蒸日上。他以自己平实的行动回答了共产党员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和逆境,经受住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他的努力或许显得很渺小,没有企业家闯市场扭亏为盈的起伏,没有政治家驾权风云的惊险,但他用自己踏踏实实的言行,执着地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形象,懂得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懂得了“工作着是快乐的”“奉献是一种幸福”,“拼搏的人生才更有价值”。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牛利霞事迹
牛利霞:她用爱的音符律动人生华彩乐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解放路小学的牛利霞,今天能成为盐城市最美教师的一员,我既感到无比的光荣,又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我知道,作为最美老师,我才是刚刚开始,未来的我始终用平凡的爱、朴实的爱、母亲般的爱,演绎着人生的春夏秋冬,以奉献、博爱诠释着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品质。
那三尺讲台是她深深爱着的岗位
和我共过事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工作痴狂的人。还记得在小尖中心小学任教的时候,有一次我生病了,别的同事让我赶紧去医院检查身体,可我硬是撑着来上班,直到晕倒在办公室,紧抱着我的陆文琴老师看着我那因失血过多而变得像纸一样惨白的脸,心疼的眼泪直流。身为我的医生老公此时才知道我的十二指肠已经全部溃疡,慢性出血一个星期了,在我1.72米的身体内只剩下不到5克的血,他为自己对妻子身体的忽视自责不已。看着面色惨白的女儿,同样为外科医生的牛爸爸心疼万分,为了让女儿的身体早点好起来,爸爸执意从自己的体内给最疼爱的小女儿输出了600毫升的鲜血。作为家人,他们都深知我就是那样一个为工作而会痴狂的人。正因为这样,家人更加的关心我、体贴我、支持我的工作。
我们都知道,十二指肠溃疡病是慢性病,休息不好,过度疲劳就很容易复发。
在响水镇葛庄教学点任教那一年,我接手的四年级在三年级期末考试时是全镇倒数第一名,课堂上,孩子们听课时的一脸茫然样;作业时,孩子们的束手无策让我感到从没有过的无奈。别的老师都劝我看开些,尽力就行了。可分管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又充满了信心,校长笑着说:“放心吧,只要她教,肯定会打翻身仗的。”这句话在第一学期的期中过程性检测中就应验了。为了这个翻身仗,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由于过度劳累,我的溃疡病复发,慢性出血又开始了,我又一次的晕倒在学校的办公室。当护送病人去上海看病的老公在回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县人民医院的急救室)看到脸色苍白的我时,心疼的泪水楞是从脸颊滚滚落下,在场的老师、护士无不为之动容。不到半个月,在家人的反对声里,我坚持回来上班了。知道自己妻子脾气的老公不再坚持了,因为外科医生工作的特殊性令他无法接送老婆,他只好拜请既是校长,又是朋友兼兄弟的黄顺军天天去接送我。就这样,拖着虚弱的身体给孩子们上课,在全镇举行的四年级调研考试中,我任教的学生再一次的体会到了胜利的喜悦,我们班又拿了个全镇第一。
学生就是她的全部
选择教师,献身教育,我“虽九死其犹未悔”!我曾经有一个叫王金地的学生,由于底子差,学习信心不足,我抓住机会鼓励王金地,跟他讲了许多勤奋苦学的故事,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厌其烦地帮他从汉语拼音补起,不久他就能跟上班了。毕业后我收到了王金地写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牛老师,是你用真诚和母亲般的慈爱滋润了我的心田,改变了我对老师对学习对人生的看法,原来人间竟是这般美好,我会记住你的恩情和叮咛,在‘书山’上攀登,在‘学海’中遨游。”
都说师爱胜母爱,的确是这样。生在特殊家庭的李宝柱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父母是重新组合,家里兄弟六人,生活很困难。在班级征订校服的时候,全班61人,只有他没订。看着孩子一直低着头,我感觉到了孩子的难过。于是我毫不犹豫的从身上掏出65元钱放在学生的校服费里,悄悄的给李宝柱订制了一套校服。发放校服那一天,当看到李宝柱拿到校服时的那种开心和惊喜,我笑了。酷爱运动的刘坤不会忘记,因为没有母亲,仅靠起早摸黑开三轮车的父亲拉扯着他们兄弟俩,年少的他不得不担当起母亲的角色,有时早饭都来不及做就要匆匆赶往学校参加跑步训练,有时饿的快要发晕了,我发现这一情况后会时不时的从抽屉里拿出面包、巧克力、牛奶让他补给,她还不忘他弟弟的那份。当眼含泪花的刘坤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时,我轻轻的抚摸着他的头,那种慈母一样鼓励和支持撑起了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在任教他的一年六年级里,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我为他征订了《新语文学习》、《学生周报》。即使现在小学毕业了,他还会经常回到解放路小学去看看我。
被她教过的学生都会记住这样的一句话“能在牛老师的教室里听课是你们的幸福”。这句话是家长、是同事、是领导对她的工作最大的肯定。在他们的眼里,牛老师是一个对学生充满爱心,具有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的老师。
有了她,那些曾经孤寂冷漠的心不再感到无助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牛老师不仅爱学生,爱工作,还把爱洒向了病孤残青少年儿童这个弱势群体,她以纯朴、善良的母爱,以博大、无私的情怀,温暖感化了一颗颗孤寂冷漠的心灵,让数名贫困少年儿童扬起理想自信的风帆,在爱的阳光雨露中幸福成长。
有一个叫吕风伟的孩子,因为父母是近亲结婚,在他刚生下来时,家人就发现他眼睛斜,嘴歪,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症状越来越严重,还增加了腿脚走路一瘸一拐、膀子萎缩的现象,这样的奇怪形状让他饱尝痛苦:路人惊奇的目光;同学们看着他时的鄙夷,因为残疾而学不上时老师对他的无视。这一切打碎了他坚持读书的梦想,在一番的深思熟虑后,吕风伟的家人决定让孩子退学。当他们把这种想法告诉给刚接手这个班的牛老师时,她诚恳的对家长说:“让他在我的班上呆一个月吧,如果那时你们还坚持这样做,我一定会满足你们的要求。”为了让这个残疾的孩子走出学校生活中留下的阴影,牛老师给班级其他的学生讲了很多残疾人伟大的事例,可爱的学生们被这些感动了,他们不但不再歧视他了,还主动的和吕风伟做朋友,去关心他,帮助他。当久违的笑容又在这个苦难的孩子脸上漾开了的时候,牛老师和前来看望孩子的家长欣慰的笑了,能让这个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做一个心理很健康的人是她最大的愿望,在她的爱的教育下,在她的情的呵护下,这个愿望真的实现了。在家长脸上流满充满感激与感动的泪水时,牛老师也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喜悦的泪水。牛老师用她的情和爱感染了学生,感化了家长,得到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能成为牛老师的学生,是当下的学生家长最大的愿望。
她叫朱梦霞,是一位贫苦农家小姑娘,看上去很成熟的她,人生却才刚刚走过12岁,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却要退学了,多么让人寒心的事情啊,她是自己提出来退学的要求,因为她交不起学费,不能继续自己的学业„„。她的心中是在哭泣的,那种让人看不到的辛酸,很茫然,那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苦衷,她没有别的选择,这样可以减轻家庭生活的压力,因为她不想给爸爸添更多的麻烦,不想让爸爸吃更多的苦。
朱梦霞出生在响水镇小浦村,母亲因病不幸去世,当她得到母亲病故消息的那天,她的心伴随着哭泣整整一夜。牛利霞得到这个消息后,主动与当时的学校领导取得联系,带着一份热情,带着一份真挚,她踏着泥泞的小路来到了她的家里。为了考虑她今后的生活,她决定自己帮扶她。她对朱梦霞说:“孩子,你虽然遇到了不幸,但是有我在,你别畏缩,你以后就是我的女儿了,我会来关心你,疼爱你”。从那以后,牛利霞把朱梦霞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经常教育她增强自信心,并时不时的给她买些爱吃的食品,添置一些她喜欢的衣服,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心和爱护,每每看到她逐渐摆脱了失去亲人的阴影,小脸上又露出灿烂的笑容,又重新振作起来时,牛利霞的心里甭提多高兴呢!
在牛利霞的带动下,解放路小学的好多老师和贫困学生建立了资助关系。为了使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不再孤独和无助,她决定在今后的日子里愿给她们更多母亲般的呵护和温暖,与他们一路前行,扬帆远航。
她更是一个好妻子,一个好媳妇
在学生的眼中,牛老师是一位好老师,但在家里她更是一位好妻子,一位好媳妇„„
她的老公是一名外科医生,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家里的所有事只能都靠她。记得牛老师刚接手班主任工作时,她的爱人因工作需要远在南京鼓楼医院学习,那时的女儿还不到十个月,生活上非常需要人照顾,此时的她不但要忙学校、班里的工作,回到家既当娘又当爹,那份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也难以理解的。每当在外学习的丈夫打电话嘘寒问暖的时候,牛利霞总是说家里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他在外放心,要好好的学习。婆婆身体太胖,患有高血压,经常生病,牛老师就像女儿一样关心老人,老人一有病就带她看医生。在家里,她一忙好家务活,就为老人捶背按摩,为老人换洗衣服„„尽心尽力的做好媳妇的本分。了解牛老师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无论做什么事都力求完美的人。她不仅把家里照顾得很好,她的教学工作还总是做的那样出色,同事们都开玩笑地说:“和牛利霞同轨既幸福又痛苦。幸福的是:她能时时处处教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痛苦的是:如果不竭尽全力地去教学,你就会被她甩的远远的,让你自己都看了难受。”每当我们夸赞她的时候,她总是淡淡一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她是敬业爱生的老师,她又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志愿者
志愿者是人类事业最崇高的境界,热衷公益事业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牛老师经常利用暑假热心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暑假期间每天早上5点多钟,在东方佳苑小区里会经常看到牛老师拿着塑料袋捡起树丛中的白色垃圾,一开始小区里的人都以为她是公共保洁员,后来才知道她是保洁志愿者。不仅如此,她还在小区门口建立志愿者服务站,号召大学生利用暑期做好志愿者服务工作,小区门口有修理电器,有修补车胎,有义务测量血压,有义务带孩子„„这点滴的爱心彼此传递着,文明之风也在小区里盛行着,阳光沐浴下的小区显得格外美丽,社区的每个人都在实现着自己的梦想,无数个梦想建筑着社区的“和谐梦”,东方佳苑小区因此被评为文明小区。
牛利霞,一个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她既无可歌可泣的事迹,更无任何的丰功伟绩,她所拥有的只有一颗坦诚、清纯、温馨而深情的心。她用自己的平凡、普通,演奏着一首属于她自己谱曲填词的爱之歌。这爱之歌悠扬、激越、高亢,她正用爱的音符律动着人生华彩乐章。
第四篇:靳永霞自强事迹
亲爱的老师们,朋友们,兄弟姐妹们:
我参加全国自强之星的评比了,希望各位能支持一下。在人人网上写一篇日志,内容如下,谢谢了。写好后把你的名字发到我邮箱即可。谢谢!谢谢!截止时间是1月10号。谢谢!
新东方自强之星实名推荐
我推荐并支持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的 靳永霞 同学参加由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承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协办的2010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赢取
据我了解,该同学自强事迹如下:
自强不息,炫美绽放
有人说,她是不幸的,命运对她太不公平!坎坷的求学历程,贫苦的家庭环境,太多的挫折和不幸如同暴风雨般向她袭来,一个瘦弱的肩膀要过早的扛起生活的辛酸与不幸,一颗善良的心灵甚至要一次次面临生离死别的考验。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艰辛和痛苦,而她总是嘴角挂着微笑,面对这一切她从没有逃避和灰心,从没有放弃拼搏与奋斗,就像冰山雪莲般顽强怒放。
靳永霞,女,汉族,1988年5月出生于河北省武安市管陶乡里伏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08级学生。出身贫寒,从小失去母亲的她,面对家庭的变故,生活的压力,求学的坎坷,从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成绩优异,她刻苦钻研,待人宽厚,成为周围同学和朋友的榜样;她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怀有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她积极进取,不怕辛苦,担任学生干部,参加实践活动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贫穷苦痛,抹不掉少年的理想。
她来自河北省武安市一个偏僻而贫瘠的山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没有改变,土地贫瘠劳动繁重的生活状况没有改变,但那确实是个温暖幸福的家。天有不测风云,在她年仅十岁的时候,这世界最爱她的人——母亲,撒手人寰。使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深深地陷入的悲痛和困境,天仿佛都塌了半边。每次最令她发怵和害怕的就是每一次收学费的时候,很窘迫。但是她很懂事,知道家里的情况,她拼命的到地里帮着体弱多病的父亲干农活,把家里面所有的家务都承担下来。幼小的她一夜之间长大了,学着用自己单薄的肩膀承担家庭的责任。随着年龄的渐渐增大,她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挣钱了,帮人做手工活,从市里批发一些学生用品利用课余的时间卖了来补贴学费和生活费。假期里她都是找地方工作,高考结束她在市里的一个辅导学校当老师,一个月仅仅450块钱,中午管一顿饭,早晨和晚上吃的是馒头花卷就白开水,住的是一个月30块钱潮湿的小屋,没有双休日,早上5点多起床晚上夜幕降临下班。她一直工作到大学报到的前一天,整个人又瘦了一大圈,但是能自己挣到钱就是最大的回报。
靳永霞经过自己的不懈拼搏与努力考上了大学。家里借遍了所里有的亲戚勉强凑够了大学的学费,但其他的费用依然没有着落。她顶着村里人们的议论和压力,带着自己打工的钱和父亲借来的学费踏上了开往秦皇岛的火车,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未来。
大学时光,绽放在青春的舞台。
金秋时节,她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报到第一天看着其他的同学有父母、朋友的陪伴而她只有自己。她并没有在意,因为在她的内心深深地知道只有自己自强拼搏才对得起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在老师的帮助下她申请了国家助学金,而且在学校勤工俭学,解决了自己的住宿费用和生活费用。因为家庭贫困,所以她生活上非常简朴,每天吃最便宜的饭菜,身上穿的没有一件新衣服,然而她却乐观大方,平时的课余时间她就会勤工俭学,暑假和寒假同学们都回家与家人团圆,她却都在打工挣钱,她身上的担子比别人的要沉得太多太多。她热心帮助同学,协助老师开展工作,从入学开始一直担任社区G081班班长一职,主动承担工作和任务,组织班级活动,加强班级团组织建设。曾在学院团委办公室、广播台、人文社科系学生会等部门任职,她工作上进,表现突出,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在担任人文社科系学生会学习部部长期间,成功组织了“舌辩群儒”辩论赛、知识竞赛、学风考察月等大型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参与并主持了学院首届礼仪风采大赛,毕业晚会等大型文艺活动,深受同学们支持和欢迎。在学院“千名学生绿色行”、专业实训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多次受到表彰和嘉奖。多次被授予“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实训组长”等荣誉称号,获得过“感恩中环”朗诵比赛第一名,“福语”朗诵比赛第一名等奖励。在大学广阔的舞台上,她绽放自己的芬芳。
她认真刻苦,努力钻研,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每学年综合测评全班名列前茅,自入学来每门课程平均都在85分以上,多次获得学院蓝天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成为所有同学学习的榜样。她每一次进步与成功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与心血,不但通过勤工俭学解决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而且成绩骄人,每一次她总是说“相信自己,只有拼搏才能战胜命运”。
抗争死神,压不垮坚强的脊梁。
两年的大学生活她过的很充实,今年暑假她照常留在秦皇岛打工,眼看开学就是大三了,毕业就可以回报家人、回报社会了,她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然而2010年8月26日一个噩耗打破了她的梦想。她二哥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而且伴有眼内出血已经看不清东西,又加上患有胆结石,每天疼痛难忍,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哥哥生命危在旦夕。晴天霹雳一般让她又想起当年眼睁睁的看着母亲离开人世,为何命运如此不公平,让这个家庭一次次陷入生离死别的痛苦。家里的困难可想而知,每天治疗费用少则五六百,多则好几千,她把自己的奖学金、暑假打工的钱还有从同学那借来的钱全部给哥哥交了住院费。一边是高额的治疗费用和家里的旧债加新债,一边是一旦停止药物治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哥哥,一个年仅25岁的生命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面对着又一次突如其来的重创,面对满目疮痍的家,面对白发苍苍的父亲,她毅然挑起了所有的重担。哪怕拼劲自己所有力气,也要和死神抗争,和命运抗争挽救哥哥的生命,挽救这个即将破碎的家。
父亲已年迈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也随之病倒了。她一边陪哥哥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进行化疗,一边照顾父亲,一边还得给哥哥凑齐救命的钱。她眼圈熬黑了,嘴唇起泡了,脚跟磨肿了,然而她却从来没有放弃的想法。每天在医院照顾好哥哥,还要去外面联系媒体,当地的红十字会,只要有一线希望她就像抓住救命的稻草。而为了省钱她宁愿步行几公里,啃个凉馒头,回到医院还要装作很轻松,不想给哥哥带来心理上的压力,还总是鼓励他给他信心,有谁知道她内心的压力和辛酸。她的事迹很快受到了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同学们被她自强不息的精神的所感动,踊跃的为她捐款;邯郸电台还为她专门做了一期节目,她的事迹感动了成千上万的市民,好心人将捐款送到了医院。有那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让她充满了感动和力量,也让哥哥燃起了生命的希望,积极配合医生治疗。9月18日,哥哥度过了危险期,病情一步步好转,10月23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她笑了,她和哥哥战胜了死神,而她却病倒了,她却依然乐观的说“我不相信命运,即使别人说我命苦,但我敢于挑战,我觉得有信心就能战胜一切。”
感恩永驻,忘不了温暖的社会
在大学期间靳永霞同学就多次组织并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还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全班同学到社区的孤寡老人家里去帮助老人洗衣做饭,用一颗质朴的感恩的心去回馈社会。经历了一次次劫难,她就像一个大人一样承担苦难,战胜命运,也更令她感觉到了社会的温暖,感觉自己在众多人的关爱下成长,而她就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即将毕业的她始终坚持参加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时刻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和自己的人生。
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乐观的靳永霞说到“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孩子,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经历的比别人多,吃的苦比别人多。我只想自己的故事去温暖每一个人,告诉他们相信自己,坚强乐观,相信爱,相信奇迹!”
就像雄鹰搏击长空,小草染绿大地,每一个故事都使我们内心一颤,她是那样美丽,就像绽放的奇葩。从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炫美绽放。主要获奖情况:
现任:人文社科系社区G081班班长,学生会学习部部长
曾获:2005年荣获“邯郸市市级三好学生”、“峰峰矿区优秀学生干部” 2008年荣获武安市第一中学“优秀学生干部” 2008年荣获校园“八荣八耻”演讲比赛一等奖
2008年获得学院2008级学生“一封家书”竞赛活动一等奖
获得2008—2009学年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优秀共青团员”、“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获得2008—2009“国家励志奖学金”、“蓝天二等奖学金” 获得2009年专业实训“优秀组长”荣誉称号
2009年在学院“感恩中环”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朗诵比赛第一名 2009年在学院“福语”朗诵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2009—2010学年荣获学院“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获得2009—2010“国家励志奖学金”、“蓝天二等奖学金”
第五篇:唐伟霞事迹 文档
公公卧床十九年 儿媳尽孝无怨言 ——任县骆庄乡程寨村孝媳唐伟霞先进事迹
百善孝为先。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被人们所传颂。骆庄乡程寨村的唐伟霞和她的两个妯娌们照顾瘫痪在床19年的老公公,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称赞她们是孝敬老人的好儿媳。
唐伟霞的公公陈杏祥今年七十有余,1989年由于突患骨质增生压迫神经,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从此,为了能腾出丈夫的时间好让他安心外出挣钱,唐伟霞就义不容辞的挑起了照顾公公的日常起居的重担。福不双至,祸不单行。2001年对唐伟霞来说更教她难以接受,53岁的叔公因为类风湿、脑淤血也瘫痪在床,叔公一辈子没结婚,无儿无女,叔公也得照顾起来。面对叔公突如其来的病况,唐伟霞和妯娌们并未感到有倍增的压力,她们无怨无悔,对俩老人给予无微不致的关爱和照顾。她们整天忙得连轴转,有时累得趴在床沿就睡着了。
唐伟霞个头不高,体型瘦弱,面容稍带憔悴,由于连年的操劳外表上她比37岁的实际年龄大得多。可能是艰难的生活过早地在她的额头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吧。走进她的屋中,除去必备的床铺之外,几乎没有几件像样的家俱。虽然简陋但一切都很有秩序。就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用自己的朴实无华的行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演绎着以孝感人、至纯至真的孝女情怀。朴实的唐伟霞说:“搁在谁身上都会这样做,父母把我们带到人世,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我们不觉得公公啥累赘。”
唐伟霞和丈夫谈恋爱时,家里人都不太赞同。因为未进家门就摊上一个瘫痪在床的老公公,谁听了都要发怵。可唐伟霞没有害怕,嫁过来之后就和大嫂、二嫂一起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她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公公换洗尿布、屎布,洗手、洗脸。为了让公公多吃点饭,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唐伟霞还变着花样的为公公准备各种吃的,并且一小勺、一小勺的喂到他的口中。特别是在酷暑难耐的夏日,老人晚上常常不能入睡,她和丈夫还得把老人从床上抬到地上电扇底下才能睡着,在冬日阳光明媚的日子,由于老人体重,她就和大嫂把公公抬到院子里,让他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老人年轻时个性就比较刚烈,生病后脾气变得更急躁,发牢骚、摔东西是常有的事。有一次,老人心情不好,突然大发脾气,怒气冲冲地把刚熬好的汤药打翻在地,又劈头盖脸地大骂一通。家人都接受不了,唐伟霞却总是和言悦色,好言宽慰。她说:老爷子是个病人,他发脾气是因为他有病,我们应该多理解他,多“哄”着他。多年的照料经历使唐伟霞养成了宽容、耐心与细致的性格,她常常像待小朋友一样哄着公公。公公常情绪低落,自怨自艾,对生存缺乏信心。唐伟霞总是鼓励公公坚定信念,帮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为了摸准公公的脾气,了解他的需求,唐伟霞注意察言观色。公公要什么,唐伟霞总是心领神会能想到公公前面。
因为照顾公公,唐伟霞不能经常去看望自己的父母亲,虽然父母亲对她很理解,但她还是感到内疚。有时只有等公公睡着后,赶紧抽空回家看看。即使过年过节回娘家团聚,她和丈夫匆匆去匆匆回,有时饭都吃不好。今年9月份,伟霞的弟弟结婚,早晨她和丈夫把老人的起居安排就绪,才向娘家赶去。
唐伟霞的孝心让女儿从小耳濡目染,女儿也特别孝顺老人。在寄宿学校省吃捡用,每月只花十一、二元钱。2001年的一天,女儿用自己平日积攒的零用钱为爷爷买了一盒“金球星”牌药贴,主治腰腿疼痛。老人摸着贴在身上的药贴,幸福的眼泪瞬间盈满眼帘。
唐伟霞的丈夫陈朝波也说:老人能够活到今天真的要感谢媳妇和大嫂、弟妹她们。家里条件差,平时要出去找点零活来补贴家用,不能时时刻刻守在老人身边。不过每天回来能看到老人精精神神的躺在床上,就是我们儿女的福气。
唐伟霞无怨无悔地奉献、全心全意地付出,使尊老爱幼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在她身上淋漓尽致展现出来,同时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虐待老人、不尽孝道现象大为减少。程寨村乃至骆庄全乡人民中发扬和实践新时期价值观、伦理观和道德观的道德楷模和典型正不断的涌现,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