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字路口车流的测量与统计-环境教学课题(范文模版)
十字路口车流的测量与统计课题: 方程 年级: 初中三年级 地点: 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 目的: 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得到简单的数学模型,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便利与他人密不可分,良好的交通状况与每个人都有关。人人应当关心。途径: 统计十字路口的车流状况,提出缓解交通堵塞的方案 准备: 复印学生页,选择交通比较拥挤的十字路口 步骤: 1.教师介绍 简要介绍本地区道路交通状况,说明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及安排。启发学生思考交通状况与环境的关系:对人们的安全可能怎样?对工作生活可能怎样?对空气的影响怎样?对树木花草的影响怎样?2.学生分组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在两个十字路口(没有转弯灯的路口和有转弯灯的路口)进行测量。每组再分成四个小组——十字路口的东、南、西、北各一个,要求各小组的人再具体分工,负责不同的统计任务,分别统计在一定时间内(如10分钟)通过该路口的直行车、左转弯车、右转弯车、自行车的数量,以及这段时间内红、绿灯的次数。重复几次,做好记录,然后求出平均值。3.统计调查 在适当时间内,到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学生按照上述的分组及要求统计各种过往车辆的数字。重复几次,做好记录,然后求出平均值。并将数据填入学生页的表中。4.交流、计算、讨论 回到教室,各组将本组的统计结果汇总,并写在黑板上(可用图表表示)。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统计数据,如果路口拥堵,能否从这些统计数字中发现路口拥堵的原因。例如,路口东西方向绿灯的时间为 x 秒,南北方向绿灯时间为(60-x)秒(假设一分钟为一次红绿灯交替的周期,忽略黄灯时间),而东西方向需通过的汽车为a辆,南北方向需通过的车辆为b辆。则只有a/x = b/60-x时,此路口的红绿灯的时间比例才合理。否则应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一方向的红灯(或绿灯)的时间,以使其达到平衡。上面只是最简单的一种情况。对比有转弯灯的路口的情况,看看这两个路口交通情况是否不同。在修建立交桥有困难的情况下,没有转弯灯的路口有无设置转弯灯的必要?如需设置,各种灯的时间应如何安排?5.进一步的讨论 结合上面的结果,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汽车引起的空气污染问题及解决措施。例如,如何治理自行车的问题,可否增加公交车和自行车的数量,可否设置公交车道,应否限制私人汽车的数量,应否发展城市地铁,自己经历过的交通堵塞的感受和后果等等。6.撰写报告 教师简单对总结进行评价,然后提议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将统计数据、讨论结果、解决措施等汇集成文,提交交通管理部门或有关报刊。
第二篇:人口增长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环境教学课题
人口增长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课题: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年级: 初中一年级 目的: 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使学生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的相等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2.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统计数字和计算,了解人口增长的情况和控制人口增长的意义。准备: 复印学生页,纸、笔。步骤: 1.统计数据。到当地统计部门搜集以下统计数据:本地20年前、现在、计划20年后的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计划农村人口增长率,城镇人口增长率。2.编制习题。利用统计数据编制问题。3.解决问题。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这个问题的解。4.再利用统计数据编制其他类似问题并求解。5.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 我国现在的人口数量多吗?为什么我国现在人口数量如此之多?你认为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 人口过快增长会给人们生活、工作造成什么影响? ● 我国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第三篇:旅游与作文-环境教学课题
旅游与作文年级: 初一年级 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审美及语言表达能力。2.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情感。准备: 笔记本、照相机、画板等工具,收集有关春天或秋天的图片、科技片在课间展示或播放;在学完初中第一册中《春》《济南的冬天》等描写春天和冬天景色的文章后,另外收集一些名家描写春、秋景色的佳作(或优秀学生习作),在对比中体会不同景物的特点。学生页的例子仅供参考。旅游 活动: 利用周末,布置学生春游或秋游。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组,对景色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第一组主要观察风景点的自然景色,及时用文字记录眼前美景和内心感受; 第二组主要观察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如乱丢的废弃物,不和谐的建筑等,分析背后的原因; 第三组以绘画或摄影方式捕捉春天或秋天的景观,要找好角度,力争画出或拍出新意来。课堂作文: 每人根据春游或秋游的观察、感受,写一篇作文,限时30分钟完成。参考题目(也可自拟): ×××美 又是一年春草绿 生机 春来了 春潮 秋颂 金色的秋天 ×××素描 我漫步在…… 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传阅,并自荐(或每组推荐)几篇有特色的作文在班上朗读。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议。活动延伸:如果有时间,教师可以指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主题是:如何保持和发展风景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第四篇:测量空气中灰尘含量-环境教学课题
测量空气中灰尘含量课题: 统计初步 年级: 初中三年级 目的: 1.了解完成统计里的实习作业的一般方法和步骤。2.了解随机抽样的方法,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得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3.通过实际测量空气中灰尘含量,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方法: 实际测量,制作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进行分析、比较、讨论。材料: 纸条、笔。准备: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方法,将学生分为3~5人的小组,为每个小组复印一张学生活动页,分别选取几个不同的地点(如工厂附近、公园、繁华街道),以当地停放的汽车作为抽取样本的对象。步骤: 1.确定抽取样本的方法并抽取样本 每个小组随机抽取当地停放的60辆汽车作为样本(抽取方法参看教科书),用纸条在汽车车顶上抹过10厘米,在纸上留下60个灰尘点;接着,将这些灰尘点按灰尘度分为特黑、黑、灰、较灰、白、很白六个等级,将这60个灰尘点按上述六个等级分类。2.计算和分析数据,填写实习报告 每个小组将测得的数据填入实习报告,进行数据整理与计算,得到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3.得出结论 从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得出本小组所测量的汽车车顶上的灰尘的主要的分布等级范围,填入表格,并完成表格后面的图。4.分析、交流、讨论 让三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展示他们的实习报告,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你感觉现在空气中灰尘含量比你上小学时高了还是低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 比较三个地方空气中的灰尘含量,哪个地方高?哪个地方低?为什么? ● 空气中的灰尘主要是从哪里来的? ● 空气中灰尘多,会给人们带来哪些不便和危害? ● 你认为应如何减少空气中的灰尘,现在我们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5.小结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和讨论做必要的补充,并充分鼓励、表扬学生认真探索的精神,肯定他们勤于思考、实践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当注意,调查统计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初步掌握统计、抽样调查的方法和在活动过程中受到的教育。
第五篇:空气-环境教学课题
空气课题: 空气 年级: 初中三年级 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2.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重点: 增强环保意识。课时: 1课时 准备: 1.搜集资料在本课前2~3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例如: 课外读物:环境知识读本、关于空气的知识、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照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 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漫 画: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剪 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录 像:空气、酸雨、保护臭氧层、温室效应 2.课外预习和调查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知识做准备。3.课前活动(见学生页)(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2)[小实验] 哪儿的尘土多?(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4.布置教学环境 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教学过程: 1.引言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方法。2.观看录像《空气》 3.课堂展示 学生按自选专题,根据课前的准备发言、讨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4.讨论(选择以下部分题目讨论)● 你愿意在树林里还是愿意在室内活动? ●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 焚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 有哪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什么好处? ●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 你能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5.游戏“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见学生页)6.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发言及讨论作必要的补充,鼓励、表扬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及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7.布置作业 指导举办关于大气的环境专刊、演讲比赛,组织野外活动、参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