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作家作品分析
当代作家作品分析
路遥的《人生》与《平凡的世界》
高中的时候看的《平凡的世界》,大学时候再次翻阅这部近百万字的巨著,心中多了几分思考,这本书是不是就在写路遥自己,在写那些陕北的乡里乡亲,是不是就在写普通你我的真实生活。而当翻阅那本不怎么厚的《人生》的时候,书中高加林的再次回乡种地,不正是路遥的革委会主任被撤职的时候。
作为路遥的成名之作,《人生》这本书我看到了一样平凡的高加林。路遥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真正是在与命运赛跑,虽然《平凡的世界》字数与写作时长远远超过《人生》,但是路遥的早早逝去,却与这本《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路遥在短短的十几个昼夜就将这部中篇完结,那种一气呵成的魄力是在中国的文坛是少有的,能在十几个昼夜中写出这部作品,路遥的生活体验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对只要是稍稍写点东西的人或者稍稍看点东西的人来说,文学本来就是生活,是作家的自己的生活,或者是作家周围人的生活。那种没有生活基础的文学,终究是不长久的。回顾路遥的一生,当他与北京知青恋爱的时候,不正是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恋,而当路遥将人生的重心从政治转移到文学的时候,不也是高加林被揭发回乡务农的时候吗,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在这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往常看过的很多作家的写作过程中,总会一稿二稿与审稿定稿。但是在路遥的《人生》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文学的霸气。在《人生》出版之前,路遥就曾坦言,“要么是巨大的成功,要么是彻底的失败”,在《人生》出版之后,路遥就这样一下子火了。
但真正让路遥达到文学巅峰的还是这部《平凡的世界》,路遥在前后六年中将自己的生命燃料燃烧殆尽,当1988年路遥扔掉那支伴随了他六年的圆珠笔时,这个不到四十岁的陕北汉子更像是一个操劳一生的老人,就路遥四十三年的一生来讲,这个时候也确实是到了暮年。在《平凡的世界》写完后的几年,路遥一直是在与病魔做着抗争。路遥的一生也确实印证了他自己的那句话,如果他的一生能有所成就的话,那肯定是在四十岁以前,但路遥自己肯定不会想到在书写完的三年后的一个平凡的日子,自己会与这个平凡的世界说再见。
而在《平凡的世界》的内容当中,在看了很多关于路遥的介绍后,我终于明白了那句作家们都会说的话,“文学来自于生活,但高于于生活,”路遥在写这部书的时候,曾为了写孙少平的在煤矿中的工作经历,亲自到煤矿上体验生活,虽然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但是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路遥还是经过长期的生活考察的。在很多与路遥接触人的回忆当中,路遥像一个取经的僧人,每每等到劳累过度的时候,才回到宾馆或是随便的一个地方休整一下,待到体力恢复,接着为了这部巨著奔波忙碌。在查阅了很多关于路遥的背景资料后,我感觉书中的那个孙少平就有很多路遥的影子。虽然不能说孙少平就是路遥,但是那种在小小年纪就要因家庭贫困背负的自尊心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据路遥的老师回忆,路遥在上高中时候的状况跟孙少平几乎是一模一样。虽然后来路遥很荣幸的当了县革委会副主任,但是在书中其他人物的身上还是能看到路遥的影子,可以这么说路遥更多的是在记叙陕北平凡人,而书中现实主义的痕迹更是非常的清晰。
我对这本书的另外一个感悟是,人无完人。虽然孙少安和孙少平都已经够优秀,但是人感情的那种丰富性被路遥用写实的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书中所谓的配角,像王满银这样的混蛋,生活中也是随处都能发现的,人们都说红楼梦将人写活了,写的非常丰满,但平凡的世界是将真正的人拉到书中来,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王满银,孙玉厚,田晓霞。甚至是双水村的那个傻子,我们的周围都随处可见。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但可能我们在别人的眼中就是那个王满银,那个孙玉厚,在某些方面连那个傻子都不如。
路遥的作品是对人生的感悟,对于像我这样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讲,他的作品会让我更好的认识世界,更好的认识人生。
第二篇:当代作家欣赏
林清玄作品赏析
姓名:高文君
院系:教育与人文学院学号:124305208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1953年,他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是当代作家。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虽然没有慢慢历史的沉淀,但他仍有不同世俗的眼光,用手中的笔书写下一份份无价的作品,并获得了很多成就。在1973年的时候,他就开始了创作散文的生涯,并且从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奖,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集有很多,主要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等。其中《和时间赛跑》被选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的一篇课文,也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单元第2课的一篇课文,《百合花开》还选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2课,而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仔细的品味他的文章,真不得不令人赞叹!我感叹,虽然他为男儿身,但他的散文中无不流露着文笔流畅清新的特点,简单的文字中却传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温馨而又感动,细腻而又传情,比起一些女作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具体的我们从《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这篇文章来说,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从而可以体现出。林清玄看待社会、人生的态度,都透出淡的况味,他不会把世俗的功名利禄看得太重,不会可以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与失败,而那种空明淡雅的心境,总是给在物质社会中奔波忙碌的现代人以心灵的净化与滋润。他如智者,如江渚上的白发渔樵,洞察世事却又缄默不语,却在文字的旋涡中,化出绵密的力量,给人以启迪。
我喜欢他从细微的生活中从容的阐述生活的见的,也喜欢他从佛学的世界中感悟出清泌人心的哲理。很希望能拥有这么一种心情,但可惜的是,只有在看林先生作品时才可以有一
丝的豁达与感动。平时纷纷扰扰的生活浮躁而空洞。我们总是又不自觉的忘记澄明与怡然,依然是不安与彷徨,所以,还是多多读林先生的作品吧。有些时候真的想看看林清玄先生,看他是如何的处事,如何的生活....我是一个喜欢“悟”的人,所以我喜欢林清玄散文中那种佛家的彻悟,而又不让人觉得累的感觉。他的散文体现出一种“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的度感,而他选的载体却是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他那大彻大悟的思想都于细微之处体现出来了。然而,林清玄的淡,林清玄的禅,并非对社会的逃遁,对人生的冷淡,他只是更懂得用禅来武装思想,用禅来浸润心灵。他教会我们在浮华短暂的世界,如何去坚持一些更具有恒久价值的东西,教会我们如何对待外界无尽的诱惑,教会我们如何以平常心对待人生的得与失,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的悲苦沉重......我深刻地记得,他曾说过:“我不能化解人生的痛苦,但是我相信,不论多么痛苦,都能与美并存,痛苦会过去,美,会流传。”这样隽永的抚慰,春风化雨,温暖悠长。
我觉得,当我们的内心容易变得忧伤,读林清玄的文字,总能给我们平息的力量。我们都是世俗中疲于奔命的现代人,许多淋漓的现实,往往令我们无奈。在越来越华丽的街头,我们更容易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我们学会了在人与人交接的场合应付自如......我们身心俱惫,却不知何去何从。林清玄以他从容单纯的文字,以他高远的思想,在时间的暗流里为我们抚平流年的伤痕。读林清玄会让我们看清很多事情,会让我们变得坦然。他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看完之后会有感恩与善良的感觉。常常与他一起进入那富有禅意的世界,以他的散文净化自己的心灵,让我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林清玄的书,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平淡而隽永,值得一遍遍的去回味,轻松自然,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打动。他的辞藻很朴素、浅显,更注重对思想、生活的感悟。就如同他本人所说:美丽的辞藻是比较短暂的,只有真正的思想观点才可以恒久。
第三篇::当代作家文库征稿启事
为了展示我国当代文学创作成果,检阅当代作家阵容,繁荣文学创作,迎接新世纪,北京伯 乐文学研究所经反复筹划,决定推出《当代作家文库》(以下简称《文库》),由国家权威 出版社出版。细则如下:
一、《文库》定名为《当代作家文库——×××卷》,每卷选一位作家从事文学创作以来的 代表作品,以文学作品为主,兼及创作理论、随笔等,不少于5印张12万字。
二、入选作品以已发表作品为主(注明发表时间及报刊名称),未发表之佳作亦可选入。长 短不论,创作年代不限,但必须思想纯正,内容健康,符合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稿件剪贴、复印、抄写、打印均可,要求单篇排列,不接排,附彩色照片2张,200字内简历1则,出版 委托书1份,注明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三、《文库》为大32开本(850×1168),软精装,封面采用200克高级布纺纸4色印刷,勒口,亚光复膜,正文60克胶版纸,激光照排,平台胶印。统一设计,统一制作。
四、《文库》采取有关单位推荐(或自愿申报)、研究所初审、出版社终审的出版程序,终 审通过后即签订出版协议,三个月出书;凡经审阅,不符合出版要求的书稿,一律原稿奉还(接到信稿一周内复信)。
五、《文库》编辑委员会由推荐单位代表和部分作家组成,届时函寄简章。
六、《文库》分辑出版,每辑10卷,第四辑截稿日期:2000年7月30日。第五辑截稿日期:2 001年3月30日;未竞事宜,欢迎来函来电联系。寄稿地址:北京25支局033信箱伯乐文学研究所邮编:100025电话:(010)6589***0联系人:张顺利传真:65894946
第四篇:美术专业作品分析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唐寅的《孟蜀宫伎图》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阎立本的《步辇图》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2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4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伦勃朗的《夜巡》荷兰独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带有风俗题材性质的团体肖像画应运而生。2描绘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的形象,在白天执行一件紧急任务而即将出发前的情景。3画面整体处理得富有戏剧性,人物动态各异、形象生动,明暗变化强烈。4打破了“巴洛克”风格的豪华与奢侈,建成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在艺术性或思想性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米勒的《拾穗》1848-1840年是法国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代,人们渴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2表现三位衣着俭朴的农妇,在收割过的田里寻找遗落的麦穗。3主题鲜明,空间感强,色彩温暖而沉着,人物形象含蓄、概括,富有雕塑感。4使普通劳动场面登堂入室,其艺术的深刻社会意义在于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文艺复兴确立了个人的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2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3人物仪态安详、表情平静。金字塔形构图增加了人物的端庄和稳重。双手刻画精确、丰满、背景运用“空气透视法”使主题愈加鲜明。充分突出了人物健康、华贵和青春的美。4体现了画家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是一首赞美自然的颂歌。
罗丹的《思想者》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雕塑家,以自己的作品阐明自己的观点,同占政治地位的法国古典派风格分庭抗礼。2以但丁的形象为蓝本,塑造了一尊组装结实的裸体劳动者形象。3人物形象表现深刻,富于悲剧性和生命力,成为雕塑家复杂思想的化身。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4作为一种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征,真诚地把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爱与美展示给人们,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一直发生着强大的作用。
/ 5
古希腊米隆的阿佛洛狄忒(断臂的维纳斯)。希腊化时期,雕刻艺术在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上,越来越趋向世俗化。优美典雅的女性神话人物大量出现。2塑造了一尊全身直立的爱与美的女神雕像。3躯体富有转折的螺旋上升似的节奏感。表情宁静、温柔、端庄。集中了人间女性的一切美质,达到了古典理想美的高度。4是古代人对人的力量和美的肯定和歌颂。作品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年代,民主革命浪潮一度出现低潮,使一部分资产阶级人士感到失望,故借作品对现实进行影射和抨击。2取材于当时法国发生的一起海上遇难事件。3画面取金字塔式构图,突出了主题,扩大了表现的空间。刻画了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海上的巨浪和沉重的云层,更加渲染了画面的悲剧性气氛。4主题已超越海难事件本身,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强烈渴望。同时宣告了浪漫主义绘画的胜利,对同期和后世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游春图》隋代画家展子虔的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擅长画车马,所作山水画“咫尺千里之趣”(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游春图》表现了阳光和煦的春天效原,远岫葱翠、水波荡漾,人们或在堤上策马纵游,或漫步林间,或泛舟碧波情景。在画法上勾线甚细,随以色晕,是青绿山水的先驱。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代表人物之一。《最后的晚餐》表现耶稣在讲完“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这一句话时而引起12个门徒的惊愕情形,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揭露了各个人物不同心理状态。在构图上作者创作性地运用“多样统一”原理,运用焦点透视法使画面达到“向心”的效果与产生庄严感觉。12个门徒分成对称四组,其中11个在从窗口投射进来的光线,显得清晰,唯独犹大的脸处在阴影中,这是一种象征的暗示手法。作品借用圣经故事题材隐喻人间善恶斗争。
《溪山行旅图》北宋画家范宽的作品,作画主张“对景造意”“写山真骨”。技法上用笔坚劲,用墨深厚,作品气势雄伟浩大。
《自由引导人民》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所作,浪漫主义的画家反对古典主义画风,追求画家个性解放和心灵表达,在画法上耿于想象,夸张与饱满强烈色彩;在内容上多选择生活的悲剧和异常的事件。作者于1830年7月28日目睹巴称市民为推翻复辟的波王朝展开白刃战的悲惨场面画出这幅画。
泼墨仙人图南宋画家梁楷的作品,梁楷是一位富有个性勇于创新的画家,画中表现的是一位高僧的形象,在技法上以阔笔、酣墨泼洒出仙人的醉态,仅用细笔传神地勾了仙人的五官,寥寥几下把紧凑一堆的眉眼写得极其闲逸自在的样子,醉后潇洒的神情自然而生动。坦胸露腹,蹒跚中见稳实的动态刻划得恰如其份。梁楷用大块面的泼墨捕捉住仙人的整体感,仿佛是一尊雕塑,梁楷的泼墨大写意人物画给后世画家得到启迪。
试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 5
试述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2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划任务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3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荆浩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有何特点主要表现北方石质山岳,山势险峻。2画上多有长松、古树、巨石、飞泉。3画法以顿挫的线条勾出山石凹凸,再加点皴,山石外轮廓线条较为明显。4画风雄伟刚健,给人以崇高的壮美。
古代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埃及是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的典型代表。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在题材和表现方法上又必须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艺术的法则和程式。总的说来是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
法国印象派对油画艺术发展的主要贡献有哪些突破了色彩运用上传统的“固有色”概念2树立“条件色”概念,并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自然呈现的那种瞬息即逝的色彩和气氛。3使油画的色彩显得更加丰富灿烂。4在欧洲绘画史上是一次色彩上的重大革新。
中石器时代的拉文特岩画主要有哪些特点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2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作为特点,把运动中的任务表现成剪影效果,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但忽略细节刻画。3构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简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中国画和西画以什么为主要造型手段中国画以线造型为主,西画以明暗造型为主,但也不排除线描法。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区别平行透视只有一个焦点(消失点,成角透视(焦点透视)有两个焦点(消失点)
工艺美术从我国发展的历史和艺术形态可归纳为哪四大类民间工艺、特种工艺、装潢美术和现代工业美术。
雕塑一般可分为圆雕和浮雕,请写出两种雕塑的特点。圆雕是完全立体的,可四面欣赏,浮雕是在平面上凸起的形象,是半立体的。
装饰画有什么特点装饰画是带有浓厚装饰意味,是运用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而绘制而成的图画。
您是如何欣赏、评价洛神赋图》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作画主张“以形写神”,注重人物内心情绪和神情的刻画,他画线如“春蚕吐丝”用笔紧劲连绵,风趋电疾,《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诗所作的诗意画。
徐悲鸿是将西方画法引入中国绘画的主要画家之一,他创作的《奔马图》主题思想是什么《奔马图》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技巧与西方传统绘画的写实手法结合起来,把生动有力的造型与画家忧国忧民密切关心社会现实的思想情感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中国画的新境界。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作胎原料不同:陶为粘土,少数用瓷土,瓷为瓷石或瓷土作胎2胎色不同:陶含铁较多,一般多呈红色、褐、灰色、不透明,瓷为白色,一般呈半透明3烧制温度不同:陶700-1000℃,瓷1200℃以上4总气孔率不同:陶密度低,瓷密度高5吸水率不同:陶吸水率高,瓷低6光亮度不同:陶表面光亮度较差,瓷表面有玻璃质感的光亮度。
与古希腊艺术相比,古代罗马艺术有哪些特点与希腊艺术相比,古罗马艺术没有希腊艺术那样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成分,而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的特征。2罗马艺术不像希腊艺术那样单纯,它的渊源复杂,既受了希腊艺术的影响,也吸收了西亚等地区艺术的影响。3希腊艺术主要用于敬神,围绕神庙和祭祀、纪念活动进行创作,带有理想化的色彩。罗马人的艺术则大多是以给帝王歌功颂德、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的生活需要为目的的。4)希腊人创造了世界最伟大的雕塑艺术。希腊雕
/ 5
塑强调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而罗马人要求的是个性特征鲜明的肖像。罗马艺术家不仅追求外形的逼真,而且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5在建筑方面,罗马人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他们在技术和结构上都比希腊的建筑艺术有所进步,在建筑类型上也比希腊更丰富。
简述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点首先是它的豪华的特色。巴洛克艺术虽是为宗教服务的,有强烈的宗教特色,同时又有浓厚的享乐主义色彩。2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3极力强调运动,运动和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非常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5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
为什么说17、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在意大利美术史甚至欧洲美术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17、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共有三个主要流派: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和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美术在于历史转折期,对意大利甚至整个欧洲艺术都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承前是指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某些传统,如学院派主张绘画的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等;启后是指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的多姿多彩,对后来的欧洲美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学院派艺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巴洛克艺术影响了罗可可艺术和浪漫主义艺术;而卡拉瓦乔的艺术,不仅在当时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艺术,还对18世纪的市民艺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简述荷兰风格派的创作主张和主要艺术成就.荷兰风格派是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因此得名。风格派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表现纯粹的精神。在抽象化和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其主要画家有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蒙德里安创作的《红与黑》、《百老汇爵士乐》是这一画派较有影响的作品。
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2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装饰教堂。3具有封建城堡的特点。4建筑内部雕刻或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都被夸张和变形,表情恐怖、冷漠。构成中世纪艺术中特有的造型方式。
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7教师影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写出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2设计应用3欣赏评述4综合探索
什么是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面、形状、色彩、结构、明暗、肌理材
/ 5
质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成一件完整的作品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如能写出前面部分即可)
表现主义蒙克、康定斯基 立体主义毕加索、博拉克。未来主义---包曲尼、杜尚、巴拉
印象派的特点:探索光和色彩的独立审美价值,代表莫奈、马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
《草垛》、《日出 印象》《卢昂大教堂》莫奈《草地上的午餐》 马奈《红磨房街的舞会》雷诺阿 《农家少女》、《摘苹果》毕沙罗《芭蕾舞预演》德加 新印象派代表作品《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修拉、《绿色的海洋》西涅克 法国。后印象派代表作品《星空》、《向日葵》《夜间露天咖啡座》凡高 荷
岩画艺术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彩陶新石器时代 青铜工艺商、西周、春秋敦煌彩塑与莫高窟壁画魏晋唐元
《墨葡萄图》明徐渭、《兰亭序》东晋王羲之、《祭侄文稿》唐颜真卿、搜尽奇峰图石涛清 西方建筑的三种基本柱式(建筑)——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 《罗马万神庙》意大利、《泰姬陵》印度、《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古希腊、《加莱义民》(法)罗丹
《斜靠的女人体》(英国)亨利·摩尔、《行走的人》(瑞士)贾科梅蒂、《夜巡》(荷兰)伦勃朗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法国)达维特、《自由引导人民》(法国)德拉克洛瓦、《格尔尼卡》《亚威农少女》(西)毕加索、《神奈川冲浪图》(日本)葛饰北斋、《伏尔加河的纤夫》(俄)列宾、《小丑的狂欢》米罗 西班牙、米勒《拾穗者》《晚祷》《播种者》法国、《伴奏的中心》蒙德里安 荷兰
达芬奇的肖像《蒙娜丽莎》和壁画《最后晚餐》、米开朗琪罗雕塑《大卫》和壁画《哀悼基督》、拉斐尔壁画《西斯廷圣母》《雅典学派》
/ 5
第五篇:牧歌作品分析
《牧歌》 作品分析:
蒙古族民歌《牧歌》,五声D宫调式,一段体(单乐段)结构,音乐上带有舒展辽阔的特征。属于一部曲式。
乐曲为4+4结构的方整性乐段,D宫调式贯穿始终,曲调与歌词紧密结合。
伴奏引子采用了前乐句的左手前4小节旋律,四度模进一次。右手伴奏织体采用I—IV—V—I的完全终止进行。
曲调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由两个平行乐节组成,旋律在高音区,以属音“5”为骨干音,和声属于I—IV—I— V的半终止进行,乐曲的未完成使听者存在期待音乐继续的感受,悠扬飘逸;第二乐句的前四小节反向下行,后四小节是前乐句下行五度模进,在中音区,以宫音“1”为骨干音,和声I—II—IV—V—I完全终止。在乐曲的倒数第二小节第四怕出现了和声的完全终止形式,浑厚平稳,塑造出一望无际辽阔草原的美丽意境。
第一乐句音调在“3-7”之间回环往复,第二乐句在“5-1”之间起伏流淌。两句的音区刚好差五度,结尾也以五度相呼应,故有人称其为“五度结构”,这种“五度结构”在西北高原的两句体山歌中较为普遍,它透漏出某些古老的五声性旋律的结构原则。这种音调逻辑现象,在匈牙利、罗马尼亚的民歌和我国其他民族的民歌中也十分普遍,可见他是具有五声传统的民族音乐体系中的一种常见的音调现象。
作品处理:
三连音连续出现时,一般标志着情绪的积累或者即将出现高潮。在柔情的音乐里面出现,更加柔情伤感;在激情的音乐里面出现,情绪更加强烈。实际演奏中,3个音往往不是完全平均化的“三等分”,一般,第一个音的时值要稍微延长一点。
三连音的节奏形式由于简单明快,与其他节奏形式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音乐效果,受到广大作曲家的喜爱。三连音常用以表达激动、不安、流动起伏的音乐形象,在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中频繁出现,甚至个别音乐作品中一些曲谱大量运用三连音的音乐形式,以三连音为主要框架构建音乐。
该伴奏就是三连音贯穿整个乐曲,他的奇妙之处在于:打破节奏的均衡,拓展了乐曲的发展空间,使音乐表现更自由。《牧歌》这首歌曲属于蒙古族长调歌曲,长调歌曲的特点本身就具有旋律舒缓悠长,意境开阔,气息绵长,歌唱赋予自由。
三连音弹奏时要均匀,给人一种连绵不断的听觉感受,随着歌曲情绪的起伏来改变三连音的力度,加上踏板的效果,三连音完全处于一种朦胧的伴奏状态,不突出但不可缺少。
演奏心得:
整首乐曲采取了最简单清晰的和声织体进行,巧妙的与歌曲意境融合到一起,简单的伴奏使人们如畅游在辽阔的草原上,眼前呈现的是蓝天白云般的遐想,给听者以无限的空间想象,原谱伴奏应该被普遍运用,才不枉费编配者的良苦工作。
在将原谱运用到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时,我发现即使是歌唱的教学也要重视钢琴伴奏的使用,钢琴伴奏部分与歌词、旋律混为一体,共同塑造着歌曲的音乐形象,发挥原谱钢琴伴奏的作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表现力,将歌曲刻画的更为生动,更可以让学生对歌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将学生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从而激发初中生对歌唱的积极性。原谱伴奏还能够准确表达出作曲者的主观情绪,将其真实的感受通过钢琴伴奏展现给同学们,更能展现出歌曲的意境。在今后的歌唱教学中,要多运用原谱伴奏,不仅增强的学生们对歌曲的意境感受,更提升了自身的钢琴伴奏技能,达到了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