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时间:2019-05-15 12:3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第一篇: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2、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健康”这个词,总会让人联想到体检表上那一项项身体机能“良好”的结果。诚然,身体的健康是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心理健康也一样不容忽视。

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身是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机能;而心,则指心理或精神活动。身是心的物质基础,心是身的精神技能,两者互相作用,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健康的人群,不仅拥有良好的身体机能,更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所谓“身心健康”,二者无论缺失那一个,都不能叫完全意义上的健康。

保持身心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拥抱生活的美丽。都说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如何才能做到身心的协调呢?

首先,我们作为年轻人,必须从细节处关心保护自己的身体。年轻虽然是本钱,但毕竟时光很短暂,年轻的身体会渐渐老去。所以爱护我们年轻的身体就来的非常重要,不要仗着年轻,爱风度不要温度;不要仗着年轻,狂欢到深夜;不要仗着年轻,大病化小、小病化了。不要等到有一天你老了,才后悔没来得及照顾自己。

第二点呢就要提到心理健康部分了。我们大学生心理上处于一个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的,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因。而社会环境诸如社会上的一些极端主义冲击着校园,又给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提供外因。因此自觉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心”,可以通过“知、情、意”来概括。知,就是认知、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对世界、人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向导,也为其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情,就是情绪、感情。合理控制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对心理健康有巨大帮助。时刻保持对人对事的热情,不抱怨、不抑郁。还有意,意及意念、意义。把每件事的意义发掘出来,投入十二分的热情去完成,那么你不仅很阳光,而且会发现更多生活的意义,收获许许多多的成功。

“身心愉悦”与“身心疲惫”是一对形容身心状态的反义词。“笑一笑,十年少”,这句很富哲理的话当然也很富科学道理,精神好了,积极向上了,心情愉快了,那么身体又有什么理由老去?如果烦恼郁积不能宣泄或转移,不是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吗?

身好心好,一切都好。

第二篇: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调节自我身心的关系?

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调节自我身心的关系?

一、健康的含义:

人类社会的进步使健康的定义也越来越广泛,从最开始的能吃能睡、身体没病就是健康发展到现在的全方位的健康观念。现在一般认为健康应该包含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即生理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身心健康的 标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快食、快眠、快便、快语、快行、良好的个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健康的人应该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下面分别讨论健康中生理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两个基本方面:生理方面的健康即传统的健康,传统的健康观认为无病即健康。生理健康多从人的生命体征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我们可以认为生理健康是一种最基本的健康状况。现在的健康观念认为生理健康应该达到以下标准:精力充沛、不易生病、体重正常、睡眠良好、食欲旺盛、排便通畅、牙齿完整、眼睛明亮、皮肤柔润、体脉正常、性功能良好。生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要想保证生理上的健康,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不能做破坏生理健康的事,日常生活没有规律,个人生活习惯不好,比如暴饮暴食、经常熬夜等都会使人的生理处于一种疲惫的状态,从而对人的生理健康造成影响。二是要多做有益于生理健康的事,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生活中凡事做到适宜,使自己的身体处于一种长期的稳定状态将对保持生理健康有极大的帮助。对于我们现在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属于人生当中的一个积累阶段在此阶段。我们不仅要抓紧时间积累一些专业知识使自己的能力能到提升,同时也

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来积累出一个健康的身体。当然,仅仅只有生理上的健康是不够的。如果一个强壮的身体没有一个理性 的心理来做指导,便有可能做出对自己不利对社会有害的事情。正如金钱可能被 用来做好事也有可能被用来做坏事,主要是看金钱是被好人利用了还是被坏人利用了。所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来驾驭人是很有必要的。一个健康的心理可以使残缺的身体变得坚强,可以使一个健康的身体拥有更强大的力量。现代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智力水平正常、能力自然表现;情绪稳定,能积极主动适应环境;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与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协调;行为反应适度,不敏感不迟钝;不背离社会行为规范,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外界条件实现个人目的;理想与现实基本相符。参照这些标准,我们可以检验自己现在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自己的心理更加的健康。然后利用健康的心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积极向上、充满精彩。然而,心理健康的调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人的心理容易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以人的心理往往具有多变性。而调整的目的就在于让心理上的变化处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能将心理控制在一个可接受范围内,我们可以称之为心理的稳定性。稳定的心理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便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生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人的指导意义可以让人将自身的能力用到对个人和对社会都有利的地方去。同时它还可以让人在面对不好的事物时具备足够的排斥力

和抵抗力,从而使我们不至于误入歧途,也避免了多走穿路。除了生理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现在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完整的健康应该包 括更广泛的内容。所以也随之出现了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各种对健康观念进行补充的提法。健康内涵的扩充也说明了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关注的程度。我们理解健康时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因为健康的各个部份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理上能够保证健康会让人们更有自信,从而也容易使人在心理上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样的,心理上的健康也能促进人们在生理上做出巨大的改变,不足的地方进一步得到改正,优秀的地方也变得更加优秀。生理上的 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两者有机的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再配以其他方面的健康,便让人们得到更全面的健康。健康就在我们身边,健康这个话题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努力让自己成为现实生活中一个健康的人,让自己过一个健康的人生。

二、调节自我身心关系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树立科学健身、健心的观念。所谓科学健身,就是在了解并遵循人体自身活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进行的健身活动。所谓科学健心,就是了解并遵循人体自身心理活动及变化规律,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水平。树立科学健身、健心的观念,就是要认识到:身心健康主要靠后天获得,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是后天培养和锻炼;人的健康需要维护和

发展;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必须科学;健身和健心必须紧密结合;健康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参加体育锻炼是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情绪是有效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

(二)坚持体育锻炼。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来自锻炼。体育锻炼既是身体的活动,又是心理的活动、社会的活动,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人的生活满足感和生活质量。具体说:(1)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各种身体素质。这是因为身体锻炼是在特殊条件和特殊环境下进行的,有机体必须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发挥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如神经调节、呼吸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这样天长日久,各种身体素质就会不断提高

(2)体育锻炼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亦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锻炼中培养起的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3)体育锻炼能促进心理健康。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各项体育活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坚韧刚毅的意志、勇敢果断的性格等心理品质作为基础。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培养健全人格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人格是指个体内的行为倾向性,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整体与个体的心理要素,是一种具有动力一致性、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良好的人格品质主要包括:(1)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一个人人格健康的程度。人格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2)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情绪标志着人格的成熟程度,人格健康的人情绪反应适度,具有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协调程度,人格健康的人能够和社会保持良好地密切地接触。(3)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本质力量的表现。

(四)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五)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这个阶段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

幼稚决定了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就是要正视现实,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培养自己的调节能力,以逐步消除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紧张和压力。

(六)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与人合作的意识,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在新的环境下适应新的角色,这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人际交往中情感的输入输出,还可以使个人的安全感得以增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较强的心理承载力也能由此建立。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因此,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

第三篇:《怎样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案

练习课: 怎样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年级语文 陈明慧

教学目的:

1、练习三种理解句子的常用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结合时代背景。

2、通过练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从而读懂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灵活地运用这三种方法进行阅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些句子在理解的时候看似简单,但当我们去细细品读时,却能品出其中深刻的含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怎样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交流感悟习得方法

师:我们学过文章《詹天佑》其中有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1、2、3、4、从这句话中你能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詹天佑为什么能这样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呢? 你再来读读这句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 为什么一定要把它修好?读读背景资料。再次结合句子,体会那份浓厚的爱国情怀。

5、总结出理解这句话的三种方法。

三、加强巩固 学以致用

(一)、“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读这句话,这句话说的是什么?

2、这深深的潭水一样的眼神中究竟包含着什么?你是怎样感悟到的?

(二)“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这是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

2、请打开书第82页的3到13段,在文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这黑洞洞和碰壁究竟还指什么呢?(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

(三)“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1、这句话说的是我们少年要干什么?

2、难道真是那词句华丽的诗句吗?还可以怎么理解?读文中的5到8小节

3、结合近年来祖国的成就说说什么是璀璨的诗篇?你是怎么理解到的?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结合时代背景,透过句子的表面,悟出了其中的深层含义,其实理解句子的方法还有许多,只要我们善于学习,灵活运用,我们一定会读有所得,读有所乐。

板书设计:怎样理解含义深刻的抓住关键词

联系上下文

结合背景资料

教学反思:本次练习课,意在对学生平时学过的理解句子方法进行总结和强化训练,从而更有指导性和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和常用的读书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第四篇:(电大)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国家开放大学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材料分析题(80

分)

材料分析一:医务工作者展现了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普通人可以通过自我隔离把客观风险与主观焦虑降低到最低限度,而医务工作者则选择了“逆行”。当很多人在家中安全隔离时,大批白衣天使却走出家门,坚守工作岗位,用生命守护生命。疫情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风险更高,工作环节更复杂,工作强度更大。面对这些严峻考验,医务工作者不负人民重托,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诠释了救死扶伤的真正内涵。

请回答: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人生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定义

自我价值,是指自我的潜力得以发展,自我的目标得以实现,自我的欲求得以满足。

社会价值,是指对社会中其他成员或整个社会有用处,有好处。

很清楚,自我价值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每一个人的目标都只能够通过社会和其他人才能实现,所以,社会具有优先性。比如,你的目标是要成为富翁。那么,你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外乎就是要通过正当的途径,让社会中其他成员的钱转移到你的口袋里来。假如你对其他人没有好处,没有作用,别人会愿意把钱转移到你吗?其他几乎所有事情都是这样。你对别人越有用,你就有可能获得越多的钱或者别的你想要的东西.另外,由于自我总是处于与其他人的关系之中,因而,他的自我价值如果仅仅是自己肯定,而不能获得别人的肯定,那么他也不会满足,除非他是阿Q。如果一个人的潜力发挥出来了,取得了成功,自己感到满意,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在这同时,别人也对他满意,别人对他的成功持肯定和认可态度,那么,他的成功就更大,就更可靠,更真实。而要达到这一点,除了对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之外,没有别的正常的途径。

所以说,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主要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二、人生的价值

人生价值是价值的属概念,也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在人生价值关系中,价值客体是人生,指的是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而价值主体则是人。人生价值不同于其他客体的价值,一方面,人生价值必须体现为能

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人生价值又必须表现为满足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人生价值是个具有多维性的价值系统。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一个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他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另一方面,他又成为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客体,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他的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在价值关系中是主客体的统一,人生的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首先,人生价值是人生社会价值和人生自我价值的统一。所谓人生价值是指人的一生的劳动及其道德行为对社会、他人需要

所具

有的积极意义及社会对他贡献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他人所做出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社会、他人创造的价值对个人自我需要的满足和对自我的尊重、肯定评价。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重要方面,因为没有贡献,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索取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没有人的自我价值,没有索取,没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人也不可能做出贡献。

人是社会的人,人生具有社会历史性和客观实践性,人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个人行为同他人、社会群体需要之间的一种肯定关系,标志着作为客体的人对作为主体的他人或人类社会的有用性,贡献和意义。而人生的自我价值表现为人还具有对自己的有用性,即满足自己的需要。一般物在主体同客体的关系中,只是作为客体而存在,而人则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在人生价值关系中,所反映的.主要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也包括个人与自我的关系,社会和“自我”都处于价值主体的地位。从个人对社会的关系来说,他表现为客体,因为他的人生价值要靠社会来评价。从个人的行为或一生对自己的利害关系来说,他又表现为主体,就是说他是站在个人需要的立场上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有无价值的。正是人本身在价值关系中所具有的这种主客体两重性,构成了人生价值的二重性。一方面,人生价值必然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人生价值又都具有自我性。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人,其人生在对社会、对他人具有价值意义的同时,都毫无例外地对自我也具有

价值。我们所讲的人生社会价值,指的是个人的人生能够满

足社会需要而对社会具有的有用性。我们所说的人生自我价值,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个人自我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际存在和实现的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肯定关系。在这里,人生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的自我价值是统一的,不是完全对立的。但我们平时讲的人生价值,一般强调的是人的社会价值。

因此,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常常是对立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二者应该是统一的,也就是权利和义务、享受与奉献、消费与创造的统一。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全心全意为人发服务,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有价值的人。

其次,人生价值是人生物质价值和人生精神价值的统一。作为人生价值的主体,无论是“社会”还是“自我”,都具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需要。因此,人生价值的两重性又进一步体现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人生的物质价值是指个人以其创造的物质财富和服务性劳动,满足社会和自我的需要,促进社会繁荣和发展。人生的物质价值不仅仅指个人和社会的物质消费价值,而且包括物质生产价值。人生的物质价值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生精神价值,是个人以他创造的精神产品及其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满足社会和自我的精神需要,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人生精神价值是在人生物质

价值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是人生价值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总结】人生价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概念,是由几层价值关系结构而成的。从人生价值的主体需求对象讲,分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从人生价值需要主体看,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生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它们都是人的能动创造力实现的结晶,也是对人生目的和行为表现所做出的一种社会评价。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生价值,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杠杆,也是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第五篇:怎样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怎样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从中年级开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还是答得不尽人意。有的教师干脆让学生把每篇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全背下来,但在考试时又很少能碰上原题,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其实教给学生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粗略的总结了一下,小学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联系上下文是理解句子含义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含义深刻的句子一般是在事件或情节的推进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引起读者思考,引发读者感悟。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品读,句子含义便会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中彩那天》一文时,课文一开始就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学生初读这句话,有些似懂非懂,即便心里明白,也难以表达。这时,只要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父亲用诚实,用信用失去了什么,换来了什么?一个紧扣文章中主题的句子就如此迎刃而解,化难为易了。

二、抓重点词理解句子

题有题眼,文有文眼,句子也有句眼,句子的句眼就是重点词。抓住了重点词就抓住了一个句子的命脉,理解了重点词就理解了该句子的全部。例如在《永生的眼睛》一课中有这样一句父亲说过的话:“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该多么美妙!”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提示:父亲这样做“美妙”吗?为什么说是“美妙”的?教学时这样直奔重点词“美妙”。不仅可以理解句子,还能加深对父亲的认识,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所有的“美妙”都是由谁赐予的?是父亲。让父亲的形象在“美妙”一词中得到升华。

如:《草虫的村落》文中的一句:“甲虫音乐家门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我就引导学生从“灵泉”、“音韵”、“只有……才”这几个关键词来理解。作者把甲虫振着翅膀的生音比喻成“灵泉”、“音韵”。他觉得甲虫的叫声仿佛是从山涧流出来的美妙的泉水声,这声音像一首曲子,既动听又有自己的韵味,从关联词“只有……才”体会到作者有着非常独特的感受。因此,词语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关键词语的理解,往往是理解一个句子的“金钥匙”。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来理解句子

中年级的课文中一些句子已经比较深奥,如果光去钻字眼很难把握句子的准确含义,即便能“挤”出来一点,也让句子的含义显得空洞而苍白。所以,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理解句子可以由浅入深,层层剥茧。如《永生的眼睛》中还有这样一句父亲的话“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亡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句中所描述的,学生并没有亲身经历,更没有在身边见过,或许听说过一些,但也无法真正理解这种做法。所以学生在理解这句话之前,老师可安排一个学生曾经怎样去帮助过别人的小采访。然后总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给予别人的或许是一份安慰,一份财物,一份搀扶等。但对自己的身体却是毫发未伤啊!如果要拿出你身体的一部分去挽救、延续别人的生命,你愿意吗?这样学生的内心就会荡起一层层涟漪,产生一种激烈的思想矛盾和斗争。在这种矛盾与斗争的过程中,父亲的说法和做法就会在学生的内心得到内化。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和感受到父亲的无私和伟大。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就是启发学生在已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起联系,将自己未知的知识和平时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理解新知。例如:《鸟的天堂》一课中有描写大榕树的一句话:“大榕树的枝干不计其数,枝上又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面,有的又伸进泥土里。”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这样的大榕树,但是他们见过很多别的树。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这棵大榕树,就是比我们平常所见的树枝、树干多得多,树根是枝上又生根。把这些与课文中的句子联系起来,就会发觉:榕树的枝干“不计其数”是因为它生了“不计其数”的根。这样,把已有的对树的印象与课文中写大榕树的句子联系起来,就想象出了大榕树的样子,读懂了句子。理解了这个句子,对理解鸟的天堂就有了更大的作用。

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来理解 课文中有些句子,如写景写场面的,一般可以通过想象,联系生活中、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情景去理解。在四年级《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中“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多银灰色的花。”一句,只要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句中的情景,就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们还可联想到电影、电视中的类似的镜头,脑海里马上绘制出一幅美妙的图画来,从而自然地进入到句子所示的意境中去。

五、链接选文的相关资料拓展句子含义

了解作者,了解他写作的初衷、写作的背景,会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语言文字背后的讯息。例如《生命生命》一文中“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今天,我们的施慧敏老师通过链接作者杏林子的生平资料,让学生理解这样一位饱受病魔摧残的女子,是在用自己所遭受的身体苦难来体验生命的礼赞,是在用手中的笔来讴歌生命的美好。只有她才能从“飞蛾绝境求生”、“瓜苗困境生长”、“静听心跳”这样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总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还要进行长期的训练。这样学生在读到一句话时,才能迅速判断使用何种方法去感悟理解。

二)指导学生“多想想为什么”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多想想为什么”就是让学生在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的时候,多想想为什么,开动脑筋,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学会理解句子,真正成为学习的理解能手。例如:《虎口藏室》中写道:“威廉叔叔简直惊呆了,连连摇着头,高兴地说:“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要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必须指导学生想一想:威廉叔叔为什么惊呆了?他为什么高兴得夸奖了纳塔莉,但又为什么连连摇头呢?这样思考下去,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到:威廉叔叔觉得纳塔莉小小年纪居然能够想出这么巧妙的调包计,把胶卷保存下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让学生理解了这个句子,就让学生对纳塔莉更加佩服,并勇于学习她那种机智勇敢的品质,课文的教学目标就基本完成了。

一、抓住关键,精心引导,力透纸背巧理解

所谓“关键词语”,即文中对表述内容、表达中心起决定作用的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

(一)置换角色,对比解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周晔与他的伯父在谈读书时,周晔将水浒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张冠李戴,鲁迅先生就说了一句:“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是一句比较委婉的批评语,言简意丰,表面在说自己的记性好,实则是鲁迅先生在批评周晔读书太马虎,但为了不伤孩子的自尊心,他故意这样说。

在理解这句话时,我迂回进入,从周晔的读书态度入手。当学生找到了写周晔读书态度的句子时,我先引导学生抓住“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这两个关键词,读懂周晔的读书态度。然后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师:假如你是鲁迅先生,听了周晔张冠李戴的讲述,你会怎么说?

生1:你怎么这样读书!一点都不认真。生2:你呀,读书太马虎了。生3:读书一定要认真、仔细,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那鲁迅先生怎么说的呢? 生齐:“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师: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生1(刚才第一个回答的学生):鲁迅先生话里的意思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只是他是很委婉地告诉周晔读书不够认真,不像我直接批评。他说的是小孩子能接受的话,不伤孩子的自尊心。生2:鲁迅先生讲话很有水平。生3:这样说很容易让孩子接受。

(二)适时补白,力透纸背

在小学语文文本中,词句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巧妙地抓住关健词句来补白,以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让学生理解鲈鱼又大又美而且来之不易,以致“我”对实践起来很难,那父亲实践起来容易吗?让学生找出句子体现父亲实践起来不容易后,进行了补白训练: ?出示句子,读句子。

?抓住关键词语“盯着”、“看了好一会儿”体会。

?父亲“盯着”、“看了好一会儿”,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提示学生联系上下文,站在一位父亲的角度上思考。

通过补白训练,我让学生自己总结:父亲也经历道德实践的考验,放还是不放?最终,作为一位父亲的责任使他战胜了私欲。

这样的补白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含金量。在不经意间,通过抓住关健词句有效补白突破了难点,在文本的情感点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文中描写的人物传情达意,从而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升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本的主旨,最终实现了育人的目标。

(三)展开想象,升华主题

语文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课堂上才能焕发出更绚丽的色彩,展示出更有活力的生命。《触摸春天》中安静是一位盲童,她的世界是黑暗的。可书中却说“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这是学生无法理解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拢住─放飞”片断,然后抓住“拢住、张望、放飞”等关键词展开画面想象: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弧线呢?她仿佛张望到什么?

生:安静张望着,她仿佛看到了蝴蝶翩翩的舞姿。生:她仿佛看到了蝴蝶飞翔的快乐。生:安静张望着,这条弧线化成优美的诗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悠悠回荡。

师:这优美的诗行在安静心中、在你我心中,像一股清泉静静流淌,你觉得此时此刻她放飞的仅仅是蝴蝶吗?

生:她放飞是光明。生:她放飞是幸福和快乐。生:她放飞是希望。师:你觉得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

生:安静是个善良、纯洁的女孩。生:安静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女孩。生:安静是一个热爱生活、永不放弃的女孩。

最后老师安排一组换人称的方法升华主题,安静有生活的权利,她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作者呢?蝴蝶呢?乃至我们身边的事例等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教学也推向了高潮。

二、瞻前顾后,综观上下,联系纵横推理解

任何一篇文章的内容前后都有紧密的联系,文中的任何一句话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于文章之中。一定的语句有其固定的句法意义,但一旦依附于具体的语言活动后,就产生了生动的情境意义,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因此,理解句意应瞻前顾后,综观上下,这既是理解句意较普遍的方法,也应看作理解句意最基本的原则。

(一)反客为主,联系课文内容

如在教学《中彩那天》一文时,课文一开始就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学生初读这句话,有些似懂非懂,即便心里明白,也难以表达。这时,只要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父亲用诚实,用信用失去了什么,换来了什么?一个紧扣文章中主题的句子就如此应刃而解,化难为易了。

(二)环环相接,紧扣文章主旨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中心思想是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全文围绕这一主旨来写,此文中的重要句子无一不是体现了这一主旨,比如,“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一句说的是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用反问的语气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课文最后一段“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心声,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情厚谊。只要学生从“中朝军民的深情厚谊”入手来理解该文中的重要句子,都能八九不离十了。

(三)情系人物,穿透品质精神

如《金色的鱼钩》一课中,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老班长的品格。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

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有着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芒万丈。

三、拓展资料,追根溯源,加深感受助理解

文以载道,写文章就是在表达思想。每位作者都在通过一行行有生命的文字,尤其那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向我们传递着自己的思想和志趣。那么,行走于文字之间,了解作者,了解他写作的初衷、写作的背景,会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语言文字背后的讯息,深入探求作者的内心感受,体会作者丰富深沉的情感。

(一)铺陈背景,朗读体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笑谈„碰壁‟”这个故事主要抓住人物的对话展开的。里面那句“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是一个难点。一开始,我即让学生先自由读,再分角色读,当第一组学生读完后,让其他学生评价;评价完后请评价的同学继续读。第二次读时,那女孩子把周晔的语气读得惟妙惟肖。

师:你刚才读得真好,不过,你听懂了鲁迅先生的话了吗?

生1(读周晔话的女生):听懂了。师:什么意思?生1:他经常碰壁把鼻子碰扁了。生2:我感觉他是碰到困难跌倒了。师:补充相关背景

生3:“黑洞洞”指社会十分黑暗。生4:“碰壁”指鲁迅先生被反动派暗杀。

师:暗杀倒不至于,毕竟鲁迅先生是一名人,国民党反动派也不敢轻举妄动。但当时鲁迅先生的书店被查封,他写的书被禁止出售,时刻有人监视着他的行动。可以说,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其实受迫害的不止鲁迅先生一个人,那个时期像鲁迅先生那样的进步人土都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连起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多人阐述了自己的理解。

(二)厘清意图,深入探究

《生命 生命》一文中“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是作者杏林子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几件小事中,获得的生命启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和豁达,表达了杏林子对生命意义的郑重思考和她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样的文字究竟出自一位怎样的作者笔下,她为何在如此平凡的小事中能获得生命的启迪,进而发出生命的宣言?笔者细细思考,尝试在如下品读处链接:

在感悟“飞蛾求生”事例后,提出问题,作者为何会对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发出如此震撼和慨叹?——链接杏林子的病痛资料,感受作者从绝境中求生的飞蛾身上寻找力量,不断地鼓舞自己。

在感悟“瓜苗生长”事例后,再次追问,作者为何会对小瓜苗的生长如此震撼和慨叹?请学生结合杏林子的处境谈谈,感受她不怨天尤人,不向命运屈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阅读“静听心跳”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时,链接杏林子的写作成就,诠释她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启迪学生追求生命的更高境界!

如此的阅读感悟,不仅引导学生沉潜在作者的语言文字中,还透过文字看到了背后的那个人、那颗心。这样就真正读懂了课文,读懂了作者想要言说的意旨。

(二)链接原文,重锤敲击

作家的作品在选入教材时,编者因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篇幅的长短等原因,会不同程度地将文本进行删改。所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本准确、短小、精炼。但有时这恰恰是我们深入解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语句时遇阻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原文当时的具体情境,学生读这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就会浅尝辄止,难以感同身受。这时,就很有必要链接原文,引导学生进入到彼情彼景中,去理解感受,深入体会这些语句的准确内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这句话是作者肖复兴在叶老家做客,叶老和他交谈后的真切感受。为了理解这句话,我这样引导:

师:同学们,当时他们见面时谈了些什么?

生:叶老和我探讨如何写文章。生:叶老告诉我做人的一些道理。生:叶老会给我看他的一些文章。师:链接原文语段。

生:叶老像一位邻家老爷爷一样早已在院中等候,非常亲切地与”我”交谈时,不谈写作,更没有传授文学创作的秘诀。而是询问“我”各科学习成绩、鼓励“我”多读各科书籍。

生:叶老并没有把我当孩子,而是像会见大人一样握手、问候,像老朋友!消除了我原先的紧张。生:叶老的关切、期望、教诲,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

这就是“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很多语句的感悟和理解,都可以链接原文语段,许多疑问都能迎刃而解。

四、链接生活,陌熟碰撞,读出意义促理解

在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时,如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获取在头脑中积累的具体现象经验链接,及时打通陌生化与熟知世界的通道,必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

如《钓鱼的启示》中有这样一句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比较难懂,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师:是啊,当他一次次面临道德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的话。我们来读一读父亲的话。生:齐读。

师: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道德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放了大鲈鱼就是对的,不放,就不对,但是真正让他放的时候,他却不舍得了。生:有一次,老师多给了我分数,我一看很高兴,终于比同桌高了,但是当我仔细再看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错误,老师没有扣分。我就想若是给老师看了,我的分数就比同桌少了,可是不给老师看,就不诚实了,我很矛盾。但是,我想起了老师平时教育我的话,就给老师看了。

生:我有一次,借了同学的橡皮,我看到他的橡皮很好,就自己留下了,不想还给他了。师: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 生:知道。

师:尽管知道,但是看到那么漂亮的橡皮,还是不想还给同学。

生:也就是说的时候很简单,做的时候就不舍得了,就很难了。生:……

总之,理解句子深刻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句子本身的特点,反复吟诵体会,因势利导,做到心中有数,再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点拨,才能让学生有“拨开云雾见晴日”的惊喜体验。学生在课内掌握了方法,到课外就不成问题了。

语文课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体会的过程,更是细细品读作者思想内涵的过程。通过眷注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精髓,深入理解课文的别样境界,同时也能使教师本身受益,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之前学生应该有哪些知识的储备

如何引导小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拿到一篇新课文,首先,要学生应该通读全文,知道文章的大致内容,并标出自然段序号,以及简单的类型,比如让孩子知道这是写景的,写事的,还是写人的。小学阶段,写事的文比较多。让孩子从小掌握文章的题材内容分类,我觉得是有好处的。通晓全篇后,应该让学生根据课后的生字情况,画出文中的生词,这些生词包括生字组成的词,也有文中你认为很重要的词以及你很喜欢的词。可以把它们摘出来,写一写,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词的意思。格外加深一下印象。在此基础上,在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时由字到词再到句,只有把字词理解透了才能进一步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句。

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是阅读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绝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二是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要有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这一能力的。

下载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理解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怎样理解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社会发展过程就是科技进步的过程,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科技演化史。对科技进步与......

    怎样协调好学习、生活、工作的关系

    怎样协调好学习、工作和生活三者的关系 国旗班 胡娟 尊敬的各位队干队委、亲爱的各位队友: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国旗班的胡娟,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对于学习、......

    关于怎样协调与下级的关系的几点思考

    关于怎样协调与下级的关系的几点思考善于协调与下级的关系,是一个领导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基本工作方法问题。领导人才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掌握了协调与下......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与改革的关系5篇

    1、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与改革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同志首先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前进的。而邓小平......

    怎样理解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支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分割的。邓小平同志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统一起来。在1980年12月25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提出:“......

    怎样理解公平正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合集]

    怎样理解公平正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内容摘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和不懈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世纪新阶段,党......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

    怎样理解中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形式与政策)

    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一、前言 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2012年5月3日,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