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贸诉讼黑幕浮出水面2012年10月16日信贷风险
钢贸诉讼黑幕浮出水面,次贷危机侵染钢贷
近期,华东地区钢贸行业的严峻危机,在将众多银行拖入坏账黑洞的同时,也正 蔓延到整个产业链其他环节。自 8 月以来,从钢铁生产企业、贸易商到物流仓储企业,已有多家 A 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或坦承涉入与钢贸相关的纠纷诉讼案件之中,对公司有 关业务进行了风险提示。此前,银行集体诉讼大批钢贸企业曾引发人们对长期盛行于 钢贸行业的联保信贷的广泛关注,而随着危机的发展和传导,目前钢贸圈里其它长期 存在的行业生态也随之浮上水面,譬如托盘、虚假质押和重复质押等,尤其关注该危 机背后的次贷风险。银联信分析:
一、钢贸仓储频现“黑洞”事件,危险的托盘融资链 图表 1:近期钢贸仓储纠纷事件
公告时间 8月27日 8月29日 10月10日
货权人 中钢天源 厦门信达 建行
仓储公司 上海金舆商贸 广州中远物流有限公司 北京中储物流
货物价值 2093万元 16114.8吨钢材 3500万元
上海宝源旺仓储有限公司 11173.595吨钢材
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 将上述这些被卷进钢贸危机的上市公司串联起来的,是长期盛行于 华东地区钢贸圈的高杠杆融资锁链。据了解,在华东钢贸圈中多年形成 的贷款融资模式中,有两种方法最为常见。一是所谓的联保贷款模式,就是几家钢贸企业联手起来,相互为贷款提供担保,不论哪一家出现还 款艰难,其他几家都要代为还款。这种融资模式发端并长期盛行于钢贸 圈中大名鼎鼎的福建周宁帮。然而,随着市场萎缩、行业低迷加上银行 纷纷收缩信贷规模,不少钢贸商陷入前所谓有的资金链危机,这种贷款 “联保”就成了“连坐”,大批钢贸企业被追债的银行“打包”告上了 公堂。而另一种融资模式就是托盘:即是钢贸商将钢材在一段时期内的货 权转给托盘方,从而获得短期融资,到期后钢贸商还款付息以拿回钢材 货权。一般来说,充当托盘方的多是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或银行。不过,对于托盘方来说,保证其资金安全需要一个前提,就是代表 货权的仓单是真实可靠的。但现实却是,由于监管、信用程度比较差,监管不严,也没有通过第三方监管,仅仅通过仓储出具仓单,导致有些 企业就采取重复质押的方式,不少钢贸商长期将钢材进行重复质押融资 托盘,而为其开具虚假仓单的仓储公司则充当了帮凶角色。如果市场好的时候,这些问题不会暴露。但现在市场不好,银行的
资金又收得比较紧,钢贸商存在一些资金挪用的情况,马脚就露出了。据悉,中钢天源“中招”就与上海金舆在钢贸融资过程中重复质押仓单 有关——开具仓单的兴扬仓储正是上
海金舆的关联企业。
二、钢贸商无心“冬储”,行业后市不明 即将进入 11 月份,按照传统的钢市运行态势,在冬天来临之前,北方地区的钢贸商会集中备货,也就是所谓“冬储”。不过,近日消 息,虽然目前钢价出现一波上涨行情,但对后市仍无法作出乐观的判 断,暂时都还没有备货的打算。尽管钢价行情迎来一个“暖秋”,但贸易商对于后市却仍并不乐 观。这个行情现在不是很明朗,后市也很模糊,不是太看好。虽然估计 国家会出一些经济刺激政策,但目前市场仍然难以判断。据悉,虽然钢 价整体上已持续上涨 4 周,但自 10 月 10 日(上周三)起,部分钢材品 种出现了小幅下跌,其中北京地区建筑钢材一日内连跌两次,跌幅在 20—70 元/吨。截至到 10 月 11 日,再次两连跌,跌幅在 10—40 元/吨。目前大多数钢贸公司都没有备货计划,基本都是按照订单快速进出 货。钢贸商虽然可能会有一定的补库,但是要像往年那样大量的建仓应 该不会了,毕竟需求不好,而且现在价位大幅上拉的阻力比较大,权衡 仓储成本,资金占用这些问题,暂时不会考虑冬储。市场的不确定性是 目前钢贸商谨慎的最主要原因。总体来看,钢铁行业下半年依旧艰难,至于何时回暖在于钢企对于产量的控制程度以及下游需求增长情况。
三、银行需警惕钢贸商背后的次贷风险 钢贸商资金断裂的多米诺骨牌正在快速传导,在扯进多家银行之 后,又有多家钢企深陷其中。这样快速发酵的资金链危机,外因是钢材 价格的每况愈下,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回暖乏力,使得相关各方在忍受着 经济损失的同时,还要忍受信心的煎熬。内因则是整体钢贸商群体以小 博大的财务杠杆绷得太紧了,有点风吹草动就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危局。从目前局势看,这场源于钢贸商的资金链危局,与 2006 年前源起 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颇有相似之处。2006 年之前,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 续繁荣,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猛发展。但此后,随着美国住房市 场大幅降温,再加上利率上升,很多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 还借款,导致放贷机构遭受严重损失甚至破产。最终,次贷危机从美国 的房地产市场迅速波及至美国的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进而 引发了一场全球资本市场的大震荡。说到底,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还款能力的 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上。换言之,只要房价不断上 涨,风险就不会爆发,反之,如果房价持续低迷,则将一损俱损。2008 年之前,全国范围内“铁公基”的大干快上,使得钢贸行业 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
时代。彼时,全国范围内有近千家钢材市场,钢贸企业的总数也达到 20 余万家。而此后,在钢铁企业逐步走向微利 甚至亏损,钢贸行业鼎盛时期的“玩法”并没有随之改变或有所收敛,重复质押、空单质押等违规手段依旧大行其道,其后果就是在贷款额放 大几倍的情况下,风险被放大了几十倍。一旦钢材价格持续下跌,转瞬 便可倾家荡产,甚至几辈子都还不起,这也是为近来屡屡传出钢贸商自 杀或跑路的重要原因。
这种情况下,尽管钢贸企业之间有“互保”,但是当几乎所有企业 都“触雷”的情况下,这种互保已经失去了意义。而且,“互保”的内 容往往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重复质押后,隐于水下的庞大风 险,没有任何企业有能力做保。从目前来看,当年笼罩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阴云,已然是飘到 了中国钢贸行业的上空。在系统风险来临的情况下,对单独每个钢贸商 用个案的方式来处理已经是远水难解近渴。而仿照当年美国那样由政府 大量买单,也很难行的通。其实,目前“铁公基”建设的重新加速,已 经让钢贸商重新见到了一丝希望,伤口变成伤疤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只是,对于银行而言,风险已经很高,不建议涉入更深。
第二篇:电缆检测仪器让劣质电缆浮出水面
www.xiexiebang.com
电缆检测仪器让劣质电缆浮出水面
近日,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查全面启动。电缆行业的系统监测,成为此次环保督查行动的重点之一,仍侧重落实在质量保证和安全运行上。在“奥凯电缆”事件过后,国家相关部门更是加大了对电缆行业的监测。针对电缆行业长期存在的假冒伪劣问题,武汉汇卓电力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汇卓电力”)研发专业电子测试仪器检测电缆质量,实现高精度、准确测量,为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标准检测提升电缆整体质量 电缆故障测试仪:
www.xiexiebang.com
“电力电缆指在电力系统主干线中用以传输和分配大功率电能,控制电缆指从电力系统的配电点把电能直接传输到各种用电设备的电源连接线路。”汇卓电力公司技术专家、业务拓展经理尹岗向中国电力报记者介绍说,汇卓电力公司的电缆测试仪主要应用在控制电缆、数据电缆、总线电缆、通讯电缆方面,基本上可以实现电缆行业的全覆盖。控制电缆用于传送控制信号,这些数据主要通过电缆和光缆传输,由于目前对电缆光缆速度要求越来越高,这些信号的频率也会比较高。对电缆质量的检测也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缆生产厂家开始注重质量问题,重视质量的前提是按照标准检测。尹岗表示,如果供货商可以按标准的电缆测试仪测试,质量就可以得到保障。在电缆应用前后,都能使用电缆检测仪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保证电缆符合国家标准。电缆检测仪的使用可以提高电缆的可靠性,极大地减少安全隐患。尹岗介绍说,控制电缆如果不做检测,可能导致信号无法及时传送,危险信号无法得知等情况,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在电力系统上,电缆质量不合格会导致跳闸、过负荷、浪涌等,易造成信号传递不畅,延误或者误报,引发诸多问题。
电缆检测仪起到对电缆质量的检测和保障作用。电缆检测仪的应用避免了电缆质量差导致的信号传输不合格、数据丢失误报等问题。尹岗介绍说,汇卓电力公司是目前市面上最优
www.xiexiebang.com
秀的电缆检测公司之一。汇卓电力公司电缆检测仪器检测能力强、准确度高、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已占据国内约90%的市场份额,市场规模在80%以上。随着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电缆检测的发展也会与时俱进。对电缆检测的参数要求、水平都会随电缆发展而革新。电缆质量对整个电力输配系统的影响很大,特别体现在供电可靠性上,这些也需要通过控制电缆信号的稳定传输来实现。
电缆检测促变电站智能化发展
随着我国线缆行业发展,汇卓电力公司也在推出满足更高要求的产品。尹岗介绍说,由于线缆行业的发展,电缆光缆问题有的时候不仅仅是物理层面,也可能是出现在其他层面。未来电缆光缆传输将向无线网络层上扩张,在兼顾物理层电缆光缆产品检测的同时,汇卓电力公司会进一步研发无线数据传输层面的新技术。
在电缆检测仪的研发上,汇卓电力公司积累了很多实践的经验,仪器更加符合电缆检测现场的环境要求,可应对现场各种突发情况实现电缆和光缆同步检测。而市场上有些厂家的电缆检测仪器部分不按标准检测、水平等级较低、后期数据处理弱,这些问题都不利于电缆检测的规范与统一。尹岗介绍说,汇卓电力公司电缆检测仪器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积累,目前也在做高速铜缆的检测。随着高速铜缆升级,电缆也在不断提速,汇卓电力公司电缆检测仪能更好地定位、排除电缆故障,提供电缆检测结果。
伴随全球范围内智能电网的推进,作为智能电网重要物理基础的智能变电站建设也越来越重要,目前光缆就已经广泛应用在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主要包括智能高压设备和变电站统一信息平台两部分,而智能变压器与控制系统依靠通信光纤相连,可及时掌握变压器状态参数和运行数据。尤其是对高速稳定电缆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电缆检测仪器也在不断促进变电站智能化发展。
www.xiexiebang.com
目前,电力系统在通讯和数据传输、监控上采用的光纤电缆其实一直落后于民用。尹岗表示,完全实现智能电网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智能变电站对电缆数据检测,数据传输有很高的需求,一是要有很好的网络,二是需要智能化的平台。”尹岗介绍说,智能电网需要大规模的数据监控、调度,这些都促使了电缆检测的发展。智能变电站应该及时提高电缆质量意识、提高对安全性可靠性的电缆检测力度。
第三篇:拓展阅读-海洋经济已在我国浮出水面
海洋经济已在我国浮出水面
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统计显示,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海洋产业的产值为130亿美元。70年代以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十年就翻一番:70年代初,为1100亿美元,1980年为3400亿美元,1992年达到6700亿美元,目前,已达8000亿美元,预计2000年可达15000亿美元。在20多年里,海洋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远远高于世界平均产值的增长。海洋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值,1970年占2%,1999年占5%,2000年有望上升到10%。
在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海洋经济的发展令世人刮目。1979年,全国海洋经济产值才64亿元,到了1997年,达到3000多亿元,翻了五番多。8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17%,1990年到1997年,年平均增长22%以上,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海洋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加大。按照我国已公布的《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和国务院原则同意的《全国海洋开发规划》,2000年前,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海洋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15%,2010年,海洋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亮点”。
在海洋产业中,我国有许多引以自豪的业绩:我国水产和海洋渔业从1992年起就跃居世界第一,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造船国,集装箱船队名列世界第四,海洋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挤进世界十强,海盐的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1998年,海上石油产量达到1631万吨,天然气38亿立方米。
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据统计,东部沿海地区以13%的国土面积,养活了全国40%以上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凸现了海洋区位优势的极端重要性。
然而,中国海洋经济在世界海洋经济中的比重还不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技术上还存在较大差距。1995年中国海洋产业占世界海洋产业比重不足4%。2000年,中国海洋产业按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占世界比重仍只有4%。又如,我国海洋石油资源占世界海洋资源的18%左右,但海上石油产量只占世界年产量的2%。这一比重与占世界总人数22%的中国来讲是不相称的。可见,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也深具潜力。
第四篇:红星美凯龙资金谜团浮出水面
“不到10年,红星美凯龙实现了55倍的增长。”红星美凯龙在其官网上自述。
但业内一直存在质疑:红星美凯龙的盈利模式是以收取租金为主,2007年尚在感叹“现金流不好,拿不到多少钱。”同时,红星美凯龙除2007年引入华平基金的资金外,未见在资本层面有何动作,迄今仍未上市。如果这样的业绩属实,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红星美凯龙实现惊人增长?
《经济参考报》记者经过多方调查和大量的资料搜集,并采访了部分家居业内人士和财务、投行的专业人士,发现在红星美凯龙的高速扩张背后,其财务状况笼罩着重重疑云。
2009年年末以来,围绕在红星美凯龙周围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止过。逆势上涨的租金引发了局部的群体性抗议,紧随其后的“加盟费门”受到行业商会的联合抵制,引发了业界和舆论对其财务状况与资本结构的种种质疑。然而,红星美凯龙在年初继续抛出大手笔,1月15日,红星在昆明以5.3亿元竞得总面积89.75亩的两块土地。
业内质疑:红星美凯龙盈利模式是以收取租金为主,2007年尚在感叹“现金流不好,拿不到多少钱。”如果这样的业绩属实,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红星美凯龙实现惊人增长?对于这些质疑,红星美凯龙一直未能直面回应。《经济参考报》记者1月4日在上海红星美凯龙总部提出约访,至今也没有得到其高层的正面回复。
历史累积利润有限,历史投资巨大
红星美凯龙是非上市公司,从公开渠道无法查阅其财务报告。记者根据其官网及高层公开言论中透露的数据,采访了部分家居业内人士和专业的财务、投行人士,通过他们的分析,大致梳理出红星美凯龙近年来的业绩轨迹。
国内家居业大卖场的经营模式,基本上是经销商或制造商租赁摊位、缴付租金的模式。租金的标准,以摊位占据的卖场面积为准,即摊位面积乘以每平米单价。红星美凯龙的卖场也是如此“加盟费门”也印证了红星美凯龙的盈利模式是以租金收入为主体。
卖场又分自建卖场和加盟合作型卖场,红星在后者上主要获取的是加盟费和管理费,其数额与自建卖场的租金收入不可同日而语。记者采访了若干家居业资深人士,他们均表示,加盟合作型卖场的利润收入能有自建卖场的1/3就不错了。
红星美凯龙创立于1986年。在上个世纪,红星美凯龙曾经一度快速发展到24个小型家具营销店,但大面积亏损随之而来,被迫于1996年关闭19家店,仅保留了5家店。直到1999年,才拥有了第一家自建的大型家具卖场。该卖场位于江苏常州市郊,3.6万平米,后扩建为5万平方米。
这3.6万平米自建商场的建立,昭示着红星美凯龙开始走入了规模化租金收入的阶段,但红星没有公布过1999年的利润额。
家居业内某资深高管王先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家具大卖场的摊位有效出租面积一般是卖场建筑面积的50%,最多不会超过70%(大量的公共部位无法计入摊位面积)。红星常州卖场的摊位有效出租面积以扩建后的5万平米为基数计,约3.5万平米。“当时长三角地区家具卖场的租金单价在每月35元-50元/平米之间。”
王先生进一步分析说,如以每月50元/平米、每年12月计算(实际计租天数是扣除节假日休市天数的),红星1999年的租金收入约为2100万元。据对官方公布的2006年业绩数据进行分析,其2006年的利润大致相当于租金收入的20%。在忽略之前的成本管理水平低于2006年水平的情况下,1999年自建卖场的利润可推算出420万元。另外红星尚有五个租赁卖场,因租金收入的大部分需向房东支付房租,最终可以计入红星利润额的数字不会太大。按租赁卖场的利润额是自建卖场的1/3推算,五个租赁卖场的利润额约为700万元。两项相加,1999年红星的利润额应不超过1200万元。据红星美凯龙实际控制人车建新当年自述,“1999年纳税100多万元。”这表明当年的销售和利润规模均有限。
2000-2002年的租金收入未见红星美凯龙的官方数据。
红星在2007年曾参加央视“2006年企业雇主调查”,记者看到央视的企业参评资料显示:2006年红星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17亿元,连续3年保持25%以上的增长速度,三年翻了一番。租金收入和自营产业收入合计12亿元。实现利润达到2.5亿元。
另一家居流通业的老板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家居流通企业基本上都是依赖租金收入,且租金上调的空间是有限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建卖场面积的扩张上。卖场面积扩大,出租摊位增加,租户在卖场的销售额总量也就增长“所以租户的销售额虽然与开设卖场的企业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销售收入与租金收入可以说存在着正比关系。”
当被问到租金收入与销售量的各自增速如何比较时,这位老板沉吟半晌,认为卖场租金收入的增长一般不会高于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家居卖场因建筑体量大、摊位分割较碎、经销商分散度高,所以开设新卖场的筹备期较长,在一定时间段内实现规模上的有效率的扩张空间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新卖场开业后需要有培育期,初期经销商的销售业绩不会太好,起步租金不会高,而且业内还有一个3-6个月的免租金优惠惯例。”他向记者分析。车建新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我们每进入一个新的城市,我们的租金都比当地平均水平便宜40%左右,以此吸引人气。第一年培育市场时公司基本不赚钱,到三年后,我们会与当地租金的市场价接轨。”
由于红星美凯龙在1999年还是一个纳税100多万元的小规模公司,在不到十年间实现了55倍的增长,就算默认红星在2006年之前的几年内实现了年租金收入与销售收入同比的增长率(按26%计算),即2000年到2005年的利润也实现了26%的增长率,资深财务分析师倪先生推算出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红星美凯龙的利润大致为0.625亿元、0.79亿元、0.99亿元、1.25亿元、1.58亿元、1.98亿元。加上1999年的1200万元利润和2006年的2.5亿元利润,截至2006年末,红星历史利润累计最多不超过9.835亿元。
2007-2009年的业绩,红星官方均只公布了可能是租户汇总的销售额,即分别为153亿元、235亿元、320亿元,未公布过利润数。倪先生进一步分析,从红星的业态看,租户的销售额不是反映红星财务状况的直接指标,由于没有相关比例数据和增长数据,无法进行合理推算。根据知情人士提供的红星最新数据,2009年红星美凯龙的资产负债率超过80%,债务余额超过60亿元。倪先生分析说,如以上述两个数据为基础,可以计算出红星美凯龙2009年末的净资产最多不超过15亿元。这表明2007-2009年间,红星美凯龙虽然卖场面积扩张明显,但在负债投资大幅增加的同时,并未带来利润的同步增长,经营绩效下降明显。
也就是说,从租金收入规模化开始的1999年到2009年,红星美凯龙利润累计形成的净资产仅是10多亿元。“这是在财务数据封闭的情况下,我们帮红星美凯龙计算出的利润总和。”倪先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算完了利润,再来看一下红星近年来的投资情况。
记者从红星官网2009年2月25日的信息获悉,从1999年起,商场经营总面积只有12万平米,单个商场平均面积2万平米,其中,自建商场只有一个,面积3.6万平米;到现在商场经营总面积达400多万平米,其中,自建商场面积200多万平米,且大多在大城市。
“就算以最保守的3500元/平米(房地合并)来计算,红星投资这些自建商场就得70亿。”倪先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他同时表示,1999-2009年是国内房地产投资成本快速走高的时期,土地、建筑安装、装潢等合并累加的平均成本低于3500元/平米的可能性很小。
“也就是说,到2008年年末为止,红星美凯龙历年利润形成的自有资金全部填到其投资里去也是远远不够!相对于至少70亿的资产投资,红星已经背上了约55亿元的负债。这是相对保守的估计,实际负债可能大于55亿元。如以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计算,红星美凯龙每年需支付约3亿元利息。财务成本之大将吞噬掉红星的当期利润。”资深财务分析师倪先生说。
华平基金主投红星美凯龙的董事总经理迟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租金往往涨得没地价快,红星的目标是争取一年有一两家自营店,我们的财力也只能支持这种速度。”车建新曾向媒体解释靠什么支撑如此巨大的投资时说“地价涨几倍后,我们抵押给银行,然后银行给我们一点钱,再加上我们原来积蓄的实力。”
倪先生指出“红星美凯龙的解释似乎是在说明其经营的是商业地产。但因车建新曾表示‘十几年来,我们的房产从来没有卖过’,所以地价上涨并不能给红星美凯龙带来实际的现金流,仅是通过评估后获得了账面浮盈。但这种‘账面浮盈’带给红星的是资产负债率高企、债务余额巨大,带给银行的是潜伏的坏账风险。”
记者注意到,红星美凯龙最近确实在地产上不断有大动作,组建了地产集团,挖来了地产资深人士出任总裁,在天津项目中即有20万平米的公寓。在昆明项目中也有大量的住宅开发。这些迹象显示,以家居大卖场项目打头阵立项圈地,同时将地产开发打包入内,可能就是车建新多次提到的由他独创的红星美凯龙发展模式的内核。他曾说“这一模式没有竞争对手”。
对这些可以进行商业销售的房地产项目,可期待的现金流必须等到项目完成之后。“现在的问题是,红星无力完成这些大的项目,一些小项目未来即使完成并销售,对大局仍没有太大的影响。”家居业资深高管王先生表示。
2007年,华平基金对其增资2亿美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并声称股本金已经全部到位。倪先生指出,从财务角度讲,除非不超过15亿元净资产的数据失实,否则华平基金的增资就值得质疑。如果华平增资如其自述(红星官方未见有过2亿美元全部到位的表述)已全部到位,再联想起车建新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华平的注资“降低了我们的负债率”,那么可以想象华平入资之前红星的资产负债率更为高企。
自有现金不足以支持未来的高速扩张
红星美凯龙就是在这样的财务情况下开始了大扩张,同时,车建新高调宣称2012年在A股上市。红星曾有过在美国上市的打算,但车建新认为“A股的市盈率高,所以选择在A股上市。”(2007年年末车建新在上海某电视节目中的表述)
据不完全的统计资料,到2012年前,仅昆明、成都、天津这3个项目需投资超过200亿元。按照红星拿地时的房地产开发政策,红星美凯龙需准备至少25%的自有资金,即50亿元,另需债务融资150亿元。
而150亿元的债务融资即使能完成,也将把红星美凯龙的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推高,同时将进一步考验其广受质疑的资金链,房地产市场的任何波动或银根收紧,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红星美凯龙的资金运转。
仅以红星美凯龙在天津和昆明的投资为例《经济参考报》记者就调查出2010年第一季度内红星美凯龙需要支出10亿元以上的现金。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天津劝业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届董事会2009年第二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中发现,2009年9月10日,红星美凯龙通过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收购香江控股(600162.SH)及其关联公司持有的华运商贸公司51%的股权,收购了津劝业(600821.SH)持有的华运商贸公司49%股权中的14%股权。本次收购后,红星美凯龙持有华运商贸公司65%股权,津劝业持有华运商贸公司35%股权。但红星还需在2010年3月31日前支付尚欠的4300万元收购款。
另外,华运商贸公司以竞买方式取得了天津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华运商贸公司除已缴纳部分土地出让金外,尚欠70,969万元土地出让金。
记者注意到,该天津项目用地于2008年1月28日获得,据天津土地交易中心2009年10月27日《津东滨(挂)2007-180号地块变更公告》规定,必须在2009年12月31日前开工建设。根据房地产开发的有关规定,房地产开工需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但需在此前缴足土地出让金。由于华运商贸公司仅是项目公司,资金最终需红星美凯龙公司筹集,因此需缴纳的70,969万元土地款,加上0.43亿元的股权收购款款,红星美凯龙近期需支付7.52亿元现金,同时项目开工亦需大量工程资金。
2010年1月15日,红星在昆明以5.3亿元竞得总面积89.75亩的两块土地,按照房地产开发相关政策,红星必须在一季度内支付50%的土地款2.65亿元。
以上两项相加,红星在近期(2010年第一季度内)需支付10亿元以上现金。另据了解,红星还有一些自建卖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权属瑕疵,红星要完善这些权属瑕疵,也需支付不菲的现金来完善相关权属。
财务状况较为严峻
说完了红星未来几年的投资额,以及在近期(2010年第一季度前)需要支出的现金,再来看看红星美凯龙可能会有的现金来源。
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利润、外资的注入以及从上游经销商处获得的加盟费,被业内认为是红星的三大资金来源。
自有利润这块。根据上文的分析,50亿元的自有资金只能依赖新的利润或外部增资,而按照红星美凯龙目前的经营水平和过去几年的利润估算,2010年到2012年实现净利润50亿元是非常困难的。
此外,记者根据知情人士提供的数据了解到,红星2009年的流动比率(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已经下降到110%左右,也印证了专业财务人士对其财务状况较为严峻的判断。
可以判断,红星美凯龙急需进行新一轮的增资来补充自有资金,否则不可能实现上述项目投资。
加盟费成了红星美凯龙在短期内筹资的另一途径。业内人士将近期中国家居业内爆出的“加盟费门”事件与红星美凯龙对现金流的渴求联系起来“红星利用自己对上游经销商的较强控制力征收加盟费,想来想去只有在短期内迅速募集大量现金的目的。”上述家居流通业资深高管王先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如是分析红星收加盟费的初衷。然而红星征收加盟费的行为因为行业商会的联合抵制而暂缓,红星方面也宣称如数退还了加盟费。
外资注入。除了2007年美国华平基金注资的2亿美元,记者没有发现红星美凯龙有其他的外资来源。然而根据上文的分析,这笔外资的增资真相还值得存疑。即使这笔注资及时全部到位,也早已被前几年红星的投资消耗无几。
记者在调查红星美凯龙的资金来源时,却发现红星与华平基金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线索。
引资谜团:中外合作,还是中外合资?
据国内公开的媒体报道,华平在2007年入股红星美凯龙超过2亿美元,占股20%。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红星、华平联姻的方式与之前媒体披露的入股注资有较大差异,种种迹象表明红星与华平的合作方式远比外界知道的更为复杂。
红星老总车建新在各种场合自称和华平基金合股后的红星美凯龙是中美合资公司,《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天津劝业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届董事会2009年第二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上也发现了“红星美凯龙系中外合资企业”的表述,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红星美凯龙与华平基金的关系有其微妙之处。
红星从未正式披露过与华平的合资主体的法定名称。记者查询其官方网站,也未找到答案。通过多方查证,记者发现红星美凯龙存在两家与外方合作的企业,即上海红星美凯龙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天津红星美凯龙家饰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经营期限的起始时间与华平入资时间接近,记者推测这两家公司很可能为红星与华平的合资平台。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外商投资企业法人登记公告》【(2008)外企字第254-1号】显示,上海红星美凯龙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车建兴(“车建新”的又一名字),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445亿元,企业类别则是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作),经营期限是十年。
根据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企业信息,天津红星美凯龙家饰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车建新注册资本为5188.0674万人民币,企业类型也是中外合作,经营期限是五年。
上海红星美凯龙自成立后先后参加了天津和昆明项目的投资,天津红星美凯龙家饰有限公司自成立后从未在公开媒体上看到任何运作痕迹。尤为令人费解的是,天津项目也是由上海红星美凯龙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操作,而不是由同在一个城市的天津红星美凯龙家饰有限公司操作。
考虑到车建新高调宣称准备登陆A股,投行人士周先生指出“红星美凯龙上述两家公司其实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合并,否则会成为上市的一个障碍。”
记者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发现“中外合作”与“中外合资”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含义却有很大区别。
合作企业可以组成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也可以组成非法人的经济实体。特点是合作方式较为灵活,它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外各方的投资一般不折算成出资比例,利润也可以不按出资比例分配。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都可以在合作各方签订的合同中确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同时规定:“中外合作者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合作期满时,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方合作者所有的,可以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外方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的办法。”
数位业内人士纷纷对红星美凯龙在现在还采用中外合作的方式表示疑惑“中外合作的方式多用于改革开放初期,在资本和管理经验日益增多的今天,还采用中外合作的方式已经较为罕见,”周先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华平基金和红星为何选择这样的合作方式耐人寻味。”
事实上,采用承诺回购的方式提前收回股本金,调整出资比例,当达不到约定的条件时实施股转债,达到条件时运用优先认购权实施债转股,种种的“便利”在这种“中外合作”的框架内均可操作。这或许是华平基金更看重的,周先生告诉记者。
另一条线索也指向华平选择中外合作方式的初衷。
上海红星美凯龙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为人民币1.445亿元,天津红星美凯龙家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188.0674万人民币,而华平的投资额均不超过25%,两家公司注册资本合计不到2亿元,华平对应占到的出资额不超过5000万元。而华平自述的投资额2亿美元(约合15亿人民币),资产值与注册资本悬殊之大,令人惊讶。
另据华平基金迟淼向媒体表示,注资的2亿多美金,全部是股本金,不存在“对赌协议”或其他附加条件,并且早在2008年就已完全到账。迟淼承认华平注资的2亿美元中确实尚有3000万-4000万美元没有换汇,“因为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根据现在的外汇管理制度,有项目才能去换汇。”
华平基金对红星美凯龙的投资自述为2亿美元,若此投资投入一家公司,根据规定,无论是美国华平直接投资,还是透过诸如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巴巴多斯的“离岸公司”间接投资,均需报商务部审批,而华平基金将投资分别投到天津、上海红星美凯龙两家公司,如果2亿美元完全到位,至少有一家需商务部审批,“因为商务部下放的外资审批权,注册资本1亿美元及以下的外商投资可由当地审批而无需上报商务部。”周先生告诉记者,据了解,这两家公司均由当地商务部门完成了审批。因此,要么华平与红星还存在第3家合作公司尚未浮出水面,要么华平的投资尚未足额到位。
另外,无论存在几家合作公司,2亿美元作为股本金如完全到位的话,这几家合作公司已全部可用于投资新的项目,目前红星新投资项目很多,且资金紧张,迟淼说因为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有3000万-4000万美元没有换汇,令人费解。资深财务分析师倪先生分析认为“极有可能是目前华平对上述两家公司的实际投资额还不足2亿美元,这3000万-4000万美元尚在华平的控制中。同时,也可能存在红星的投资项目须经华平项目审批通过才能实施的协议约束。”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2月份分别通过致电和登门的方式拜访华平基金的主投红星美凯龙的董事总经理迟淼,但都被告知迟淼出差在外无法接受采访
第五篇:钢贸融资风险
厂商银 ” 业务风险识别与防控在接连出现企业主“跑路”事件后,钢贸行业最近有些风声鹤唳。源自房地产调控和银根紧缩的压力,已经从温州地域性集中爆发开始向单一行业蔓延。
春节前,有着钢贸背景的福建建阳市上海商会名誉会长、原秘书长,上海和煦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润铭,以及在江苏无锡钢材贸易行业颇有影响力的福建周宁籍老板——无锡一洲集团董事长李国清先后潜逃,留下巨额债务有待清理。
“(他们)出事后,我们这些做正经钢材贸易生意的,也很难从银行借到钱了,钢贸商今年的日子不好过。”一位从事钢贸业四五年的老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近年来,一些钢贸商在各地建钢贸市场,打着钢材交易的幌子,循环囤地融资,利用钢贸市场土地增值、房地产投资以及放高利贷等方式,不断弥补融资成本。银行则围绕钢贸市场定制了很多创新的信贷融资产品,为了迅速做大业绩对风险视而不见。
“只要房地产不跌,这个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一国有大行东部地区分行人士称。但中央一再表明坚持房地产调控的决心,或将中止这一游戏。钢贸商的“跑路”,也或将成为钢贸市场贷款崩塌的一个起点,给银行敲响了警钟。
“目前仍难以估计银行可能蒙受的损失。”上述国有大行人士指出,但更值得重视的,是所暴露出的银行制度性风险与操作性风险,尤其是商业银行基层经营乱象,“如一颗毒瘤,再不割除将终成大患。”
钢贸圈的融资术
到李国清 “跑路”前,据估计债务已高达10亿元以上,其中一半来自银行。
李国清是江苏无锡一洲钢材贸易市场老板,春节前夕携家人潜逃澳大利亚,因债权人发现后对其提起诉讼而东窗事发。
李国清所控制的一洲集团2009年才成立,到他“跑路”前,据估计债务已高达10亿元以上,其中一半来自银行。
目前,一洲集团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在没有确切债务统计结果情况下,已申请进入破产程序。李国清个人和一洲集团公司相关的债权人高达两三百人,所涉案件数十起,将面临在江苏无锡、上海和李本人老家福建多地法院被起诉。
同样面临巨额诉讼的,还有上海和煦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润铭。早在去年12月,黄即被发现已携家失踪,尽管他在银行的几百万贷款最后由联保单位凑齐还上了,但仍欠下巨额民间借贷,被债权人起诉到上海闵行区法院。
随着这些事件的相继曝光,由房地产调控和银根紧缩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正在渐次倒下,这一次轮到了钢贸商。
事实上,这些“跑路”的钢贸商已经不是单纯做钢材生意的了。
业内人士称,国内钢贸流通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分化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单一的钢材贸易商,主营产品只有钢材;中间层是注重产业链延伸的钢贸企业,这类企业以钢材贸易为主业,有的还向下游产业延伸,业务涵盖钢材加工、配送、物流等,有的向上游延伸,拥有钢铁企业,直接生产钢材。
“最高层的钢贸企业其实是个空壳,将企业当做一个融资平台——买地买楼放高利贷。这种模式运作好多年了。„跑路‟的钢贸商都是在最高层,他们不断放大资金杠杆,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资金链断裂,只好„跑路‟。”一位熟悉钢贸业运作的驻沪担保公司人士称。
我国每年要生产7亿吨钢材,其中相当一部分要通过钢材贸易商销售出去。由于钢材贸易需要占用巨大的资金,钢贸商通常需要获得融资才能保持正常经营。前述担保人士告诉记者,早在1995年,国内就出现了钢贸融资,最早也最常见的做法是仓单质押,也叫货押或动产抵押。
大宗商品包括钢材便于储存也容易变现,因此企业可以用仓单为抵押物向银行融资,这种融资模式在国外已经运作一百多年,发展较为成熟。上世纪90年代外资行引入后,中资行也开始效仿,先是在经济较发达的浙江一带,后逐渐扩散到其它地区。
钢贸融资第二种模式是互保联保,是福建钢贸商从2003年前后,在上海建立钢贸市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就是几家彼此知根知底的企业联合起来,互相为贷款提供联合担保,任何一家出现还款困难,其他几家都要代为偿还,这样为了减少自身代偿的风险,每家企业都会监督其他企业的运作,可以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从而减少银行的风险。”该人士称。
在互保联保之外,钢贸商还需要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以降低银行授信风险。既可以找专业担保公司,也可以是一般企业提供担保,或是钢贸商自己成立的担保公司,为自己的贷款或相关企业担保,这在钢贸市场亦比较常见。
此外,钢贸商还可以用房产或土地抵押获得贷款,如果是银行的长期客户而且是龙头企业,甚至可能获得无需任何抵押或担保的纯粹授信。
贷款“滚雪球”
据业内人士透露,上海用于质押的钢材总量约为100万吨,是钢材社会库存的近三倍。据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钢铁贸易商会统计,上海有超过1.2万家钢贸企业,是全国最大的钢贸商聚集地。2009年,钢贸产业对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接近3%,同时每年为上海的财政收入提供3.4%的增值税贡献,和12万个就业岗位,是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如上所述,融资渠道的通畅也造就了钢贸业的巨量授信。据一位股份行人士透露,上海地区包括钢材、石材、木材贸易企业在内的“三材企业”贷款规模超过3000亿元。
尽管融资规模巨大,但不管是仓单质押,还是互保联保,至少从表面上看,钢贸类贷款风险并不算大。
“货押一般是对质押的钢材打个折,比如7折,因此只要钢价不会跌到7折以下,银行的贷款应该说就不存在风险。互保联保则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般都不会出事,出事了也可内部消化。”上述驻沪担保公司人士称。
据他透露,上海有个钢贸企业曾经从银行借了2个亿,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炒期货,因看错方向,账面浮亏一度高达4个多亿,资金链断裂,老板也跑路了,但这笔贷款因有行业内互保联保、加上商会中各家企业“义务”出资为保全信誉,最后竟然全部填上。
“互保联保的企业中如果有一家企业出现还款问题,为了大家共同的信用,其它企业总是会代为偿付,只要按时还了款,银行一般都会续作贷款,这样不管对企业还是对银行都是共赢的。如果因为一家企业不还款导致银行收紧信贷,要求其它企业提前还款或者还款后不再续作,这条资金链条就会断裂。”他表示。
然而,风险正潜伏在这些环环紧扣的链条间隙。
“货押最大的风险在于虚假仓单。比如一个钢贸商本来只有价值1000万的货,但他又从别人那里借了1000万的货,虽然仓单质押要求货物存放在第三方仓库,但第三方仓库肯定偏向客户,因为他是从客户方收取仓储费,这样就形成了虚假仓单。钢贸商本来只能贷到1000万,利用虚假仓单就可能贷到2000万。”该人士称。
另外一种情况,钢贸商本来也有2000万的货,但他在这家银行质押贷款后,又去那家银行再质押贷款,而各家银行之间对于质押仓单的信息是互不连通的。“在上海曾经有个钢贸商违约后,银行想实行质押权,结果发现几个亿的仓单质押都是虚假仓单。”
据业内人士透露,上海用于质押的钢材总量约为100万吨,是钢材社会库存的近三倍。“也就说本来只有1吨货,银行却放了相当于3吨货的贷款出去。”一位期货公司人士称。
与虚假仓单质押相比,在钢贸市场中盛行的互保联保贷款蕴藏着更大的系统性风险。“银行规定要营业达到两年的企业才可以贷款,很多人就通过买几家有两年营业资质的贸易公司,分别叫亲朋好友担任法人代表,通过非法增资,做假账目后互保,再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向银行贷款。发现建立钢贸市场从银行搞钱很容易后,他们就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其他地方,而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也很欢迎他们,原班人马在一个新的地方建立了钢贸市场后,再与当地银行谈,利用所有的融资方式来搞钱。”上述担保公司人士称。
有钢贸圈内人士算过一笔账,如果贷款1000万,除去费用和担保公司的扣押款,到手700万,而贷款人还要负担1000万的利息,为了应付到期还款,贷款人只能做大盘子,继续扩大贷款,今年贷款1000万明年就要增加到2000万。“所以第一笔贷款到手后就要着手做假账,争取贷到第二笔、第三笔,做到拆东墙补西墙,债务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隐蔽“资金池”
经办支行会以利益杠杆把资金需求和供给串联起来,帮助该企业暂时渡过难关,从而延缓钢贸市场贷款风险的暴露。
与背上巨大债务的钢贸商相比,更加发愁的或许是银行。
上述担保公司人士称,钢贸商一直以来都是银行的座上宾。“因为钢贸融资具有质押物易变现、融资规模大、利息高以及能带来很多存款等诸多优势,银行都热衷于给他们提供贷款。尤其是一些在历史上就擅长做钢贸类业务的银行,一方面建立了这方面的客户资源,另一方面也有比较多的管理经验,对钢贸市场的贷款越做越大。”
与此同时,随着国有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之间的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银行人员频繁跳槽也会带着业务和客户走,“这样一些原来不做这类业务的银行也跟着做了起来”。
对钢贸贷款的“欣欣向荣”,一位曾在某股份行担任信贷员的人士直言,与其说是钢贸商求银行,不如说是银行求钢贸商。“除了钢材行业,还有多少其他生产型企业需要那么大量资金,能够帮助银行完成指标?比如一户贷款500万,一组5户,就是2500万,4组就能做到1个亿。一个市场有几百户的商户,一个支行一年做5个亿的指标轻而易举。”
银行吹大贷款的泡沫后,对贷款资金的流向已不能或不愿真正监控。
“钱打到客户账上后,贷款和客户的自有资金混到一块,根本分不清客户用的是自己的钱还是贷款,而且在房价上涨的时候,他们拿去投资房地产或放高利贷,这些钱都能按时还上,银行从业人员也没有动力去真正监测贷款流向。但自从房地产政策收紧以来,钢贸商被套牢或亏损,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上述担保公司人士称。
上述国有大行人士称,钢贸市场贷款已经事实上绑架了基层银行,没有得到基层银行的回收再贷承诺甚至没有亲眼看到审批批复前,钢贸商是不会逐笔还款的。“假设某钢贸市场贷款全部套进房地产或者高利贷,在与银行达成上述操作默契,借短期高利贷还款再贷,一般钢贸授信期限180天,实际上钢贸商大约是借高利贷10天自己放高利贷170天,如此循环。”对钢贸圈迄今仍只有零星老板“跑路”事件原因,上述人士坦言,钢贸市场贷款是十个茶杯六七个盖,之所以还盖得住是银行还在主动想办法掩盖贷款实情。“老板一旦跑路,就盖不住了。”
据他透露,一些银行通过利益杠杆,在机构内部整合了一个来自本机构贷款的资金池,虽然平时资金都分散在各贷款客户的账面上,但经办支行对辖内贷款客户的资金用途和客户资金头寸了如指掌,因此一旦某企业到期还不了款,经办支行会以利益杠杆把资金需求和供给串联起来,帮助该企业暂时渡过难关,从而延缓钢贸市场贷款风险的暴露。
这个资金池非常隐蔽,审计和监管部门对此基本无能为力,但到经办支行负责人岗位交流调整,这个利益链就会率先断裂,资金链也会随即瓦解,钢贸市场贷款真正崩塌。“钢贸市场贷款的系统性风险好似烈性传染病,而且无法隔离。”该人士形象地比喻道。
“所谓股东利益最大化,到商业银行实际经营中已经彻底异化为各级经营管理者利益最大化。钢贸市场贷款便是最好写照。”该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