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责任感的教育实践模式探索(写写帮整理)
乡镇小学小学生责任感的教育实践模式探索
一、引言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将“责任教育”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小学儿童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看,责任感教育与我校素质教育具体目标相一致,与创造教育相互补。
我校是一所撤并的乡镇中心小学,在品德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在小学高段试行了“认识--情感--行为”的实践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思路。
1、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
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小学
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
2、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儿童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内化在问题,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如认识和行为架设一座桥梁。
3、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许多教育家也强调,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4、以上三者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在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道德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特别是高段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从这样的整体性角度去考虑。
三、做法。
遵循知情意行统一性原则,按认识--情感--行为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学生“凡事考虑后果”作为实验的突破口,侧重研究“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方法,力求把责任感教育真正落脚到“导行”之上。本学期是实验的第一阶段,侧重从“提高对责任感的认识和激发情感共鸣”抓起。
1、血的事实,让孩子们猛醒。
当今的小学生生在新社会,长在改革中,朝气逢勃,开拓进取,他们经历的是一帆风顺,幸福的生活不易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实验之初,通过摸底,我们深感学生对责任感问题缺乏热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我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次讨论。首先,我向同学们推荐了《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潘金海从小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虽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驾,最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咬掉生母耳朵。这个血的教训。那么,究竟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呢?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指责父母对他的娇宠,指责公安机关的徇私舞弊。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认识到了他自己从小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才是造成今天惨痛结局的根本,可见,一个人的责任感是与其生命紧密相连的。这血的教训,使孩子们猛醒,深思,并进而认识到对日常学习的重视和平时对集体、对亲人的关心是小学生最起码的一种责任。通过讨论,学生积累了道德经验,促进了道德认识的内化,提高了道德分析能力,达到了德育活动的认识功能。
2、书海漫步,进行责任感的熏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古今
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在书海中漫步,不失为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展了红领巾“读书月”活动。活动中,大家了解了富兰克林等无数科学家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执著追求的精神。为现代学子魏高原为祖国之崛起而刻苦攻读所感动;受外国人士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的精神所陶冶,被无数关于责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形象对于他们思想上的影响就越强烈。书海漫步,促进和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和掌握,达成了德育活动对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
3、社会调查,明确责任感之重要。
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学生在前面的活动中有一定的感悟,但如何让他们迫切地感受责任感的重要,不容半点忽视,从而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在大小巨细的事情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呢?同学们通过讨论,决定开展”社会调查“大行动。孩子们走向街头巷尾,来到企事业、机关单位,调查了各行各业中有关责任感的典型事例。其中,公安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个体户张司机几十年如一日安全驾驶等事例令同学们啧啧称道,而设计人员错写了三千瓦为三瓦的事例、电力安装工人粗心少写了一个”不能合闸“的警示牌而造成几十万元的损失等惨痛教训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灾无情人有情,抗洪精神驻我心!九八
抗洪精神是战士们崇高责任感的浓缩,战士们奏响了高度责任感的最强音。通过抗洪故事的讲述,画面、诗文的赏析,同学们被深深地感动了。责任感对于各行各业显得多么的重要啊!这是大家的心声,也是同学们从小抓起,培养高度责任感的强大动力。这次活动是促使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动力,是促使学生从知到行转化的动力。
4、生活聚焦,深感责任感并非高不可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人的可贵,令人敬佩,身边的榜样,最让人鼓舞。我认为,重视对学生身边榜样力量的挖掘既是很好的行为的导向,又能消除学生认为责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偏见。于是,我重视把各种日常教育及常规活动作为契机,活动前重视指导,阐明如何尽到自己责任的目标;活动中重视点评,利用及时激励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具有责任感的行为;活动后重视总结,倡导具有责任感的良好风气。半年来,班风班貌得到很大改观。”捐资捐物献爱心“活动中、教师节主题队会上、创卫活动月中、”快乐星期天“活动、象征性长跑、运动会中的”翻身仗“及每周的争章创优评比上,都留下了同学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烙印。特别是姜瑞一及家人对社会和他人尽责、潘浩然同学文明守纪、周依的无私奉献、锡俊烨对家长的体贴、牛浩同学刻苦训练多次为校为班添光彩等典型事例令同学们有口皆碑,成了大家拥戴和学习的榜样。为了进一步地巩固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道德情绪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临近期末,我们又对全期活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通过”责任感--在我们的心中升腾“的主题队会进行了升华。回顾过去,看到现在,展望未来,同学们喜出望外,信心倍增。这些活动不仅对道德行为起着强化训练作用,使之巩固,而形成习惯,而且还会使”外显"于行为中的道德规范得到强化,并进一步内化为道德认识,然后又外化为道德行为,直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效果。
短短半年时间,实验按实施计划有序较理想地进行着,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班级学生班风班貌改观大,班级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全班学生各有其职,有责可尽,大多数同学责任心强,能力强,优生发展快,差生转变好,深受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实验才刚起步,取得如此成绩,的确令人可喜。但改革探索任重而道远,它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是家庭、社会的责任!
第二篇:认识--情感--行为 --培养小学生责任感小学高段教育的实践模式探索
一、引言
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小学儿童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看,责任感教育与我校素质教育具体目标相一致,与创造教育相互补。 在品德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在小学高段试行了认识--情感--行为的实践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情 认 识 行 为 感二、思路。
1、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
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小学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2、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儿童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内化在问题,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如认识和行为架设一座桥梁。3、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 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许多教育家也强调,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4、以上三者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在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道德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特别是高段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从这样的整体性角度去考虑。(如前图)三、做法。
遵循知情意行统一性原则,按认识--情感--行为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学生凡事考虑后果作为实验的突破口,侧重研究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方法,力求把责任感教育真正落脚到导行之上。本学期是实验的第一阶段,侧重从提高对责任感的认识和激发情感共鸣抓起。1、血的事实,让孩子们猛醒。
当今的小学生生在新社会,长在改革中,朝气逢勃,开拓进取,他们经历的是一帆风顺,幸福的生活不易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实验之初,通过摸底,我们深感学生对责任感问题缺乏热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我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次讨论。首先,我向同学们推荐了《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潘金海从小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虽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驾,最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咬掉生母耳朵。这个血的教训。那么,究竟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呢?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指责父母对他的娇宠,指责公安机关的徇私舞弊。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认识到了他自己从小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才是造成今天惨痛结局的根本,可见,一个人的责任感是与其生命紧密相连的。这血的教训,使孩子们猛醒,深思,并进而认识到对日常学习的重视和平时对集体、对亲人的关心是小学生最起码的一种责任。通过讨论,学生积累了道德经验,促进了道德认识的内化,提高了道德分析能力,达到了德育活动的认识功能。2、书海漫步,进行责任感的熏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在书海中漫步,不失为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展了红领巾读书月活动。活动中,大家了解了富兰克林等无数科学家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执著追求的精神。为现代学子魏高原为祖国之崛起而刻苦攻读所感动;受外国人士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的精神所陶冶,被无数关于责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 红岩精神是重庆地方特有的教育资源之一。针对摸底调查中学生对红岩知之甚少的现状,我们在读书月活动中开展了红岩系列教育五个一活动:读一本红岩的书,记一篇读书笔记,作一次参观寻访,讲一个红岩故事,写一篇红岩日记。在读书活动小组内,中心组成员创立了以奖优为序、轮流阅读、互相交流的激励机制;寻访活动中同学们驻足聆听,对小萝卜头等红岩先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故事会上大家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红岩日记中,孩子们的真情流露,足以反映出他们的思考已进入了深的层次……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形象对于他们思想上的影响就越强烈。书海漫步,促进和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和掌握,达成了德育活动对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
3、社会调查,明确责任感之重要。
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学生在前面的活动中有一定的感悟,但如何让他们迫切地感受责任感的重要,不容半点忽视,从而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在大小巨细的事情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呢?同学们通过讨论,决定开展社会调查大行动。孩子们走向街头巷尾,来到企事业、机关单位,调查了各行各业中有关责任感的典型事例。其中,公安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张杰欣同学的母亲作为水文勘测人员的精益求精,个体户张司机几十年如一日安全驾驶等事例令同学们啧啧称道,而设计人员错写了三千瓦为三瓦的事例、电力安装工人粗心少写了一个不能合闸的警示牌而造成四十万元的损失等惨痛教训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灾无情人有情,抗洪精神驻我心!九八抗洪精神是战士们崇高责任感的浓缩,战士们奏响了高度责任感的最强音。通过抗洪故事的讲述,画面、诗文的赏析,同学们被深深地感动了。责任感对于各行各业显得多么的重要啊!这是大家的心声,也是同学们从小抓起,培养高度责任感的强大动力。这次活动是促使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动力,是促使学生从知到行转化的动力。4、生活聚焦,深感责任感并非高不可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人的可贵,令人敬佩,身边的榜样,最让人鼓舞。我认为,重视对学生身边榜样力量的挖掘既是很好的行为的导向,又能消除学生认为责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偏见。于是,我重视把各种日常教育及常规活动作为契机,活动前重视指导,阐明如何尽到自己责任的目标;活动中重视点评,利用及时激励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具有责任感的行为;活动后重视总结,倡导具有责任感的良好风气。半年来,班风班貌得以很大改观。捐资捐物献爱心活动中、教师节主题队会上、创卫活动月中、快乐星期天活动、象征性长跑、运动会中的翻身仗及每周的争章创优评比上,都留下了同学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烙印。特别是王小艾及家人对社会和他人尽责、郑桥同学文明守纪、童欣的无私奉献、谢涅淄对家长的体贴、赵金同学刻苦训练多次为校为班添光彩等典型事例令同学们有口皆碑,成了大家拥戴和学习的榜样。为了进一步地巩固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道德情绪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临近期末,我们又对全期活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通过责任感--在我们的心中升腾的主题队会进行了升华。回顾过去,看到现在,展望未来,同学们喜出望外,信心倍增。队会上,大家齐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只要我们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我们一样能成为有责任感的人!我是巴蜀人,我自豪,我是巴蜀人,我能行!多么动人的话语,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这些活动不仅对道德行为起着强化训练作用,使之巩固,而形成习惯,而且还会使外显于行为中的道德规范得到强化,并进一步内化为道德认识,然后又外化为道德行为,直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四、效果。
短短半年时间,实验按实施计划有序较理想地进行着,取得出较明显的效果,班级学生班风班貌改观大,班级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全班学生个个有其职,有责可尽,大多数同学责任心强,能力强,优生发展快,差生转变好,深受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在献爱心活动月中,王小艾等10名同学受到张榜表扬,本班献爱心活动和教师节活动情况在全校交流汇报,获好评。班级文明守纪好,涌现出了周少阳等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加餐、路队、卫生、两操流动红旗获得次数领先,获创卫先进集体,特别是运动会上班级学生一改过去的状况,大打了一个翻身仗,囊括所有集体项目的一、二名,个人成绩也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因而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精神文明奖。班级主题队会获校一等奖,且代表学校二次接待市区领导同行,深受好评。期末,本班以领先成绩获校巴蜀好集体。 实验才刚起步,取得如此成绩,的确令人可喜。但改革探索之路将会充满艰辛。愿责任感之树在我们大家包括孩子们心中常绿常青!
第三篇: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0
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提出的背景
新时代人才需要博学多才,有快捷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终生学习的观念,有自我发展精神,有与人协作能力等,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责任心的培养。如果一个人没有认真负责的意识,一切都会失去基础和根本。
人的一生是与人的责任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时期起,在家里按父母要求去做,进幼儿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小学生上学学习,回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就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开始。它的训练起点,首先是在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担起了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要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从小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
2、研究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的人格,而健康的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对广大小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良好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爱学,激发兴趣和求知欲,进而到会学,能独立自主探索、研究,这都要靠平时的习惯养成,靠教师的科学指导。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责任心的养成,特别是学习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形成,既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更适应新时期形势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的利益及目标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社会和自然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一个人的责任心表现与他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小学生的责任心根据其年龄特点,可以从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自然这几个维度,划分
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责任心及其八项重点内容:
自我责任心:自主、认真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事自己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珍爱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他人责任心:心中有他人,对他人负责。
社会责任心:承担家庭责任,对家庭负责。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集体负责。讲公德、守规则,对社会负责
自然责任心: 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对自然负责。
三、研究目标
1、寻求有效的小学生责任心教育培养的教育模式。
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促进小学生责任心的养成。
3、促进小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学习习惯对小学生责任心形成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4、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四、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对象
本研究按低中高年级段,在我校一、三、五年级选择一个班作为重点实验班,进行重点研究;全校教师根据本学科、本班实际,自选子课题进行研究,做到点面结合。
2、研究内容
围绕研究目标,确立了本课题研究内容是:
(1)各年级段有关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具体内容。
(2)有效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方法措施。
五、具体教育模式践行
1、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内容和预期目标体系的研究
如何将责任意识与学生的思维达成共识,引导其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必须构建学生责任意识目标体系。我们准备设立《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内容和预期目标》,分别设立横向、纵向责任目标体系。
(1)横向目标:将“小学生责任感培养”内容分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对自己的集体负责、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五大版块,分块实施,整体组合。
具体将责任感培养目标分解为“五点五会”:①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②以对做事负责为实践点,学会自理;③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④以对家庭负责为起始点,学会孝敬;⑤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报答。
(2)纵向目标: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和发展特点,根据小学生低中高三个年段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有目的、有重点、分阶段地对其进行责任感教育,形成一个序列。
(3)围绕学校责任总目标,各试点班根据各自承担的子课题,制定了各自的责任目标。
2、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及培养途径、方法。
课题重点是责任感教育的途径、方法及其实效;难点是学生责任感的梳理。我们想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逐步树立责任感;以贴近学生的事例作为教材,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
(1)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小学生“角色”责任感的研究。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一位学生在班级内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使他们都能有为同学服务的机会,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有责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承担班级活动的各项责任,使学生得到锻炼。
围绕班级责任教育具体目标,学生结合自我教育小目标,设计个人责任目标。
①开展“责任班”和“责任生”教育,变值周生的管理为责任生的服务。
②实行小干部轮换制。人人当小干部,增强学生岗位责任和非岗位责任的责任意识。
③巧设岗位,人人有岗,各尽其责。如黑板长、电管员、水管员、保卫队长、监督员等等。
(2)在活动实践(体验)中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落实课题目标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其陶冶、激励、感染、提示的功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创设情景渗透责任意识,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责任行动,养成责任意识,形成责任行为。
寓责任感培养于学校教育活动之中,借助各种活动,体验责任意识。
如:开展主题活动培养责任感。
围绕“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可以开展“我和责任做朋友”;
围绕“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可以开展“锻炼身体真好”、“面对挫折”、“我不是小太阳”、“今天我当家”、“我做家庭小主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假如我是……”、等活动;
围绕“对自己的集体负责”我们可以开展“我是一年级小学生”、“我爱班集体”、“我爱老师、同学” “请让我来帮助你” “我与你”、“手拉手献爱心”、“不让一个人掉队”、“大雁齐飞”、“十周岁集体生日”“送你一个金点子”“ 谈公德”、“调和小生命与大生命”等活动;
围绕“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可以开展“我爱我家”、“我是爸妈乖女儿”、“我知道节约了”、“面对家庭危机”、“人活在关系中”、“我是财政部长”、“父母一日工作生活调查”、“我和爸妈手拉手”、“家务知多少”、“善解亲人心”、“感悟亲情”、“假如我是家长”“ 如何做选择”等活动;
围绕对社会负责:可以开展“环境小卫士”、“我们的社区”、“关心边缘人”、“我心目中的人”、我与你”等活动。
(3)在课堂环境中培养小学生学习责任感的研究。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环境中,教师要创设情景,挖掘教材因素,积极引导,质疑牵引,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端正学习态度,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道德自律能力,增强责任感。
强化课堂渠道,渗透责任意识,寓责任感教育于学科教学中①在心理健康课中培养责任感;②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挖掘教材因素,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巩固
学习责任感;③在作业批改时巧妙运用微型评语培养责任感。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以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例
周剑波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大学生能否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悠悠相关。而当代大学生中暴露出来不少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已经成为一个现实意义重大的社会问题。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高校教育中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开展的思考,力求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探索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当代大多数大学生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他们思想状态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热爱祖国、热心公益,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他们思想活跃,信息灵通,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个性突出,敢说敢为,用于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个从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高校出现越来越浓厚的“考研热”、“考证热”等,这也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们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中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责任感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情绪冷漠、空虚,情感萎靡,整天无精打采,混混沌沌,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缺课、逃课、考试舞弊、论文抄袭等现象严重,甚至有学生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不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问”作为座右铭,喊出了“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谬论,以一种调侃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和学习,对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和要履行的义务敷衍了事、一推了之,甚至不理不睬、拒绝、逃避;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去正确面对和解决,将所有的社会想象看成是灰色的,甚至是黑暗的,认为一切的努力都是无意义的。
其二、对家庭不负责任。许多的大学生以物质享受代替精神追求,信奉“及时行乐”,在学校里比吃穿、比消费,不懂得感恩父母,将父母给他用来学习的钱用在请客吃饭、攀比穿戴、哄女朋友开心等上面。最让人感觉悲哀的是还出现了大学生殴打亲生父母的事件。
第三、对社会不负责任。今年来,在网络和新闻中不断报道出来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虐待动物事件、大学生开车撞人事件面、对血泊中呼救的人要求先给好处后救人等等,都暴露出了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最大原因还是来自于大学生自身的认知问题。现代社会本身就综错复杂,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使原本就社会经验和实践不足的大学生,出现片面地看待问题,容易走极端的误区,不能冷静、清晰、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能正确地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往往将大学生社会责任当成外在的东西,无法真正理解社会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就如同大学生对待为什么上大学这一现实问题时,部分学生认现在读大学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有个好待遇等等,而服务社会、报效国家这些说法都已经过时。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还来自于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解决了我们经济上的许多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诸如消费观念的变化、价值观的改变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金钱高于一切等也随之滋生。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和升入,西方文化和思想不断涌入,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没有缺乏是非辨别的能力,片面宣扬“自我”,迷恋个人物质享受的满足,淡化了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感;第二是家庭及学校教育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亲“溺爱”有加,生活条件的有优越感和父母的过分溺爱,是大学生形成强烈的自我感,凡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身边的人。而由于教育升学体质的问题,大部分中小学为了力求升学率的提高,只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公德意识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人格缺陷,淡化了他们的责任感。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党总支组织广大党员和学生干部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活动,将关爱留守儿童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有益的探索。
首先,通过索引和调查,整理出大湘西范围内留守儿童的相关数据,并拍摄关于留守儿童的专题系列片,让广大学生对留守儿童及他们的生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唤起对留守儿童的同情及大学生们的爱心。
其次,选定两所留守儿童相对较多的小学,开展系列活动,通过确立帮扶对象、物资援助、心理援助、知识援助、“手拉手,结对子”、爱心晚会等活动的开展,加深大学生和留守儿童的联系,在帮助留守儿童的同时,让大学生体会自身生活条件的优越性,学会关注更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服务意识。
第三,总结实践经验,广大学生通过个体参与,总结自己在实践中的获益,尤其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加强责任意识,并通过实践总结,开展相关科研,在湖南省教育厅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中以《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为题立项。学院也从实践中探索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那就是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真正理解社会责任感对于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从而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董伟、高杰.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及对策试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2]崔乃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5)
[3]张爱华.关于培养和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考[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5期
[4]人民网.探索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评论
作者:周剑波
单位:湖南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职务:学生政治辅导员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联系电话:***
邮箱:blmwb004@163.com
第五篇:小学生责任感教育探究阶段性计划
小学生责任感教育探究阶段性计划
当今小学生中,缺乏责任感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对学习不负责,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拖拉;对他人不负责,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同学,不关心家庭成员;同学间不会相互协作等。而就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来看,德育目标定位偏高,层次单一,空洞的说教成分过多,造成德育工作泛化、无序的局面,致使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为此,我们试图把责任感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突破口,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学校正积极开展《小学生自我责任感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此课题是2010年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的子课题,旨在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努力营造“责任教育”校园文化,在理论、实践和教育文化上寻找一条切合学校实际的有效提升德育成效的途径。我们以此课题为载体,坚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负责,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课题开展以来,围绕责任感培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进一步确定了研究的目地
通过研究,课题组将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细化为若干个能具体操作与落实的具体内容,形成了系列化的内容体系,并在每一个具体的目标实施过程中,形成教育实效,达到了增强学生责任感的教育目的。
二、研究内容分层次逐步落实到位。
⒈ 第一层面:按学生生活范围制定出了五个层面的教育内容,它们是:对自己负责、对同伴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负责。
⒉ 第二层面:确定了不同年龄段责任感培养的侧重点:在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不同,其责任感的培养也安排有不同的侧重点。低年段主要对学生进行“对自己负责”的教育,并渗透“对同伴负责”和“对家庭负责”的教育。中年段主要进行“对同伴负责”和“对家庭负责”的教育,并渗透“对社会负责”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负责”的教育。高年段在巩固低、中年段教育成果的基础上,集中进行“对社会负责”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负责”的教育。这五个方面的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坚持做到:循序渐进、互有交叉、螺旋上升。
三、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改进研究的方法、策略和措施。
㈠ 对象。每个年级随机抽样的1个班为实验班,它们是一年级1班,二年级2班,三年级1班,四年级2班,五年级3班和六年级1班。
㈡ 方法。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采用了调查法、实验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㈢ 研究过程所采取的步骤。1准备阶段:(2010.9—2010.12)
组织老师学习,认真开展校级心理健康课题研究,印发材料,编撰《心理健康教育专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校级展示课并向镇区辐射,成立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对学生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学生责任意识中的问题。确定研究方案、申请省级立项。2实施阶段:(2011.1—2012.7)
加强宣传,师生、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突出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明白责任准则。采取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层递进的方法,由任务责任感到半任务责任感到完全责任感,及时调整,强化研究措施,扩大实验对象范围,写出阶段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四、保障措施得力。
⒈
加强领导,在申报立项阶段,我们就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了各成员的责任分工。
组长:赵春秋
科研全过程的管理调控及操作
李
石
科研全过程的管理调控及操作
组员:
陈艳
课题顺利实施的思想工作 王力
协助组长保证课题全面实施 王丽萍
调查及内容系列的研究 谢桂华
教育活动设置和实施 徐月红
学生健康心理咨询 孟荣
信息资料搜集与积累 王新楠
教育活动的实施 各班主任
教育活动的实施
⒉ 把科研工作纳入全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每学期开始的工作布置会上向全体教师宣讲课题工作计划,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规划,按计划落实。
⒊加强科研小组成员的理论学习,确定每月第一个星期三的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课题组成员谈心得体会,交流好的做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⒋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与课题相关的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
⒌ 学校设置课题组研究经费,为参与研究人员提供并配备电脑一台作为工作需要,课题组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有了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创新和阶段成果。
(一)完善制度,规范责任心训练体系。
建立一套完整的责任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责任意识形成的重要保证。为此,我校除了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了“自尊、自理、自信、自强、自护”为内容的养成教育宣传,通过图片、文字、“校园之星”展示台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同时学校还根据《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责任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西三小学学生责任教育一日行为规范》、《小学生责任心歌谣》等,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责任教育的具体要求,以行为规范的训练为抓手,塑造“责任意识较强、人文素养较厚、身体素质较高”的学生人格特征,让学生从小树立“对自己、家庭、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人类、自然负责”的意识,做诚信、文明、负责的现代人。
“红领巾监督岗”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值班领导、值周教师、学生干部、值周生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把学生表现与期末“优秀班级”的评比结合起来,让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时时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之下,使学生能懂得对自己行为负责从而比较自觉地遵守规范。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入手,把责任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红领巾责任岗检查考核制度:由红领巾监督岗执勤对干从纪律、文明、间操、卫生、安全等方面对所有班级进行全方位考核,各项考核按等级划分,计入班主任月考核常规管理,大、中队干值岗表现也与班级考核挂钩,考核结果每周一公布,每月一小结。
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由值周教师与红领巾监督岗值周生负责检查考核,考评结果与班主任月考核挂钩,每周评选一次“卫生红旗班级”,并在班主任月考核中嘉奖。
“学会负责我能行”班级检查考核制度:以责任教育为突破口,“从对自己负责”、“从对他人负责”、“从对集体负责”三方面根据考核细则,结合班级日志由各班组织班干部进行考核,学生责任行为的考核与学生“四好少年”和“校园之星”评选挂钩,考核结果每周一公布,每月一小结。
“责任之星”评比制度:根据“学会负责我能行”班级检查考核结果,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学校确定等方式,每个月每班评选出一名“责任之星”,由学校大队部进行表彰,同时,照片与先进事迹及时通过“校园之星展示台”展示出来,为其他学生树立生活中的榜样。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即由“他律”逐步转向“自律”。
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责任意识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二)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责任心。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责任感如何似乎已经成为评价其是否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标准之一。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清晰地明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班级里,教师需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性格爱好各异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敏感、自信、爱思考、见多识广,但又普遍存在独生子女易有的惟我独尊、责任心缺乏、感情冷漠、自私娇气等毛病。所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尤其重要。
1、躬亲示范,感染学生
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经验证明,身教胜于言传。因为少年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生动的榜样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自身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用自己的形象感染学生,形成“对人真诚、对事负责、对己自省,对集体奉献”的班风;通过各种形式的表彰来强化学生采取正确行为后的成就感,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树立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2、树立榜样,潜移默化
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很强,模仿是他们的天性。著名社会学理论家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榜样人物的行为,相应地会去模仿他们而习得一些社会行为,因此,为他们树立起形象、生动的榜样,宣传他们的积极面、闪光点,特别是他们的先进思想和行动,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鼓舞;激发他们的自我责任感,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乃至推销自己的巨大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通过活生生的实例和通俗易懂的说理营造健康的舆论,使学生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1)书中寻宝,加强责任感的熏陶和理解
教师应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如《游子吟》、《我的战友邱少云》、《少年中国说》、《我的老师》等;观看一些优秀的影片,如《闪闪的红星》、《狼牙山五壮士》等。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和观看影片故事情节的同时,应引导他们理解课外读物和影片中榜样人物的行为动机,吸收榜样人物思想中的营养成分,学习他们的责任心,特别是学习他们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获得精神上满足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其形成责任意识?(2)身边榜样,升华内心深处的责任感
重视对学生身边榜样力量的挖掘既是很好的行为的导向,又能消除学生认为责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偏见。教师发动学生寻找身边体现责任感的好人好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手抄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每周召开一次班会,每月评选班级责任之星,并以此为契机让每位学生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只有当学生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时,才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自尊自律。榜样不仅起到示范作用,全班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三)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学校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意志,激发自己的情感,提高自身的素质。
我们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到劳动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展责任教育专题实践活动。多年来,我们无论是跟社区合作组织开展的“社区环保小卫士”社区实践活动,还是到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木工制作、手编中国结”等劳动实践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教育、自我能力提高的广阔平台。2010初,当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伊通前桥小学学生身处的困境后,学校大队立刻发起倡议,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关注他人、伸出援手。学校全体老师带头捐款,学校捐赠三十台电脑,全体学生在事迹感召和学校老师的榜样作用下,纷纷为前桥小学的学生捐书、赠本、拿学习用具。他们还用稚嫩的手笔写下了一封封鼓励的信件,用真诚温暖了特困学生的心。
六一儿童节,我们组织学生参与了市图书馆和市少工委举办的 “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学校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学生参观游览了长春市文化广场。学生在感叹春城的美丽和进步的同时增强了用知识建设家园、用本领服务社会的认识,提高了小主人翁意识。活动最后孩子们自豪的在家长和众多游客的注视下,用百米长卷的形式描绘出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流火七月,当洪灾肆虐中华大地的时候,我校合唱团成员还非常荣幸的作为长春市唯一一所小学,受邀参加了吉林省宣传部与吉林省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大型赈灾募款表彰晚会《我们在一起》。活动中,我们的孩子无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的孩子,都毫无怨言的牺牲了自己的假期,连续四次参加节目录制和彩排,甚至是录到晚上九十点钟,可是我们的孩子组织性、纪律性强、训练有素,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省长王云坤观看了孩子们的演出并与孩子们亲切留念。学校的各项活动都坚持“三性”,即“系列性、艺术性、育人性”。2010年我们还组织开展 了“孝道雅行”、“好习惯存储行”、“四好少年”及“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学校通过专题板报、升旗下讲话、广播站、致家长一封信、倡议、宣誓等宣传形式让学生争当“四好少年”、“校园之星”,争创“好习惯存储”佳绩,践行“孝道雅行”,切实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所有这些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提高的舞台。而这正是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此外,我们还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对他人负责的意识。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九月十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月一国庆节向祖**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
我们积极协助家长围绕责任教育活动开展家庭责任教育活动。如我们组织开展了“家庭劳动态度调查”实践活动,活动之后,组织学生写心得,参加由大队部举办的责任教育专题征文、演讲活动,学生参与面广,兴趣浓。此次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责任观念,同时对学生进行孝亲敬长等教育,让他们在此活动中体验当家长的不易,从小学会关心父母。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建设,每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自己认领校内分担区,要负责室内、室外的整洁。指导学生亲手布置班级的墙报、图书角,变原来的被动接受宣传为主动投入宣传,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以上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心、孝心、诚心、自信心和责任心,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在实际的锻炼中,强化学生的责任心。
培养责任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知到行的渐进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向学生讲述道理所能奏效的,也不是几次具体的情境感染就会成功的。它需要意志的支持和实际锻炼。在班级工作中我们学校有的老师师采取了“班务承包”的管理形式。发挥班集体优势,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加强班队工作的管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完成任务与执行任务的矛盾,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行动服从集体行动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心、任劳任怨、情绪稳定等性格品质。
1、根据班内人数将班务工作分成若干“承包岗”,达到一人一岗,仅卫生值日一项便可划分出若干个承包岗,做到在班级管理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将所划分各岗张榜公布,并附岗位职责。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乐为的事情必然会导致潜能的充分开发,因此在“承包”时采取自愿的原则并与竞争相结合将岗位落实到人。
3、上岗前让每位责任人进行一次就岗演说,以起到职责内化的作用,再将承包岗、责任人职责汇制成表张贴在教室醒目的地方,以达到时时警醒、相互监督的目的。
4、平时鼓励学生负起个人责任,结合开展各种集体竞赛活动,并辅以制度约束。教师注意观察、指导、及时表扬先进,不断树立先进榜样,定期开展“承包岗”评优活动,并把责任感作为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要严格地要求每个学生。鼓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做事一定要先想,再做。对那些能力强的队干部,教师应要求他们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能图轻松。由于有了准则和严格要求,学生的责任心大大增强了。
另外,我们还我们重视把各种日常教育及常规活动作为契机,活动前重视指导,阐明如何尽到自己责任的目标;活动中重视点评,利用及时激励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具有责任感的行为;活动后重视总结,倡导具有责任感的良好风气。实验来,班风班貌得以很大改观。“前桥小学手拉手捐资捐物献爱心”活动中、教师节主题队会上、“孝道雅行”活动月中、省市各级各类展示开放活动中的精彩呈现及每月的争“星”比“好”评比上,都留下了同学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烙印。为了进一步地巩固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道德情绪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临近期末,我们又对全期活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通过“知孝道
践雅行”的主题队会进行了升华。回顾过去,看到现在,展望未来,同学们喜出望外,信心倍增。队会上,大家齐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只要我们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我们一样能成为有责任感的人。总之,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也很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五、问题讨论
⒈ 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对学生而言,一天在校的学习生活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知识的探索、个性发展的终止。在运行过程中,需多方协调、关心和帮助,需要有认识上和行为上的高度统一。除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与能动性外,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三结合立体网络,互相交错,逐步同化的趋势,以保证其顺利实施和预期目标的实现。虽说在这一方面,我们有了一些举措,但如何推广,让每个家长都能很好地配合是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⒉既然是一项研究,就必然涉及到评价的问题。那么,如何建立学生责任感的评价体系?确立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确定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在实践中,如何具体实施评价,这又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