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办 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5 04:0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办 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办 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办 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广西合浦县概况

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全县辖15个乡镇、245个行政村、28个社区,行政区面积23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8公里。耕地面积8.15万公顷,是广西粮、糖、油、菜主要生产基地。2014年末人口105.66万,其中,农村人口64.54万。

合浦县于2010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主导产业有水稻、甘蔗、蔬菜、水产等四大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加速了合浦县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今后县农广校要持续培养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机遇。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合浦县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了农广校办学品牌: 2006―2015年共完成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招生2408人,连年超额完成北海市下达的招生任务。学校现有在校学生709人,已毕业学生1699人。主要做法是:

(一)破解招生难,稳定和提升办学规模

1.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破解招生难的前提。每年县农广校及时把制订好的全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向县委组织部和农业局的分管领导汇报,并以此争取到县委组织部、农业局、教育局和财政局等单位联合签发关于农广校的招生文件。招生文件明确了各乡镇的招生任务和办学经费的落实。

2.围绕中心,服务三农,是破解招生难的基础。近年来县农广校围绕“服务三农”的目标,根据农时和农民需求,积极开展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大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等多个培训任务,为招生工作打下了基础。在培训中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急需的技能,使科技教育培训下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任务取得实效,同时使招生规模也不断取得新突破。

3.学有所用,促民增收,是破解招生难的关键。近年来农业科技新成果不断涌现。然而,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讲,种地并不能脱贫。许多农村出现了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和农民老龄化的趋势,农广校办学规模受到严重限制。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县农广校在区农广校的支持下进行探索。2006年以来,县农广校围绕“每办一个班,形成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造福一方群众,促进新农村发展”的办学目标,成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取得中专毕业文凭的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大批农广校毕业学员走上了致富之路,当上了村委干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合作社负责人等,发挥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招生规模得以稳定和扩大。

(二)加强办学能力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管理办法》,选择了一批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有较高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熟悉农民培训,有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的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农广校的专(兼)职教师,拓展师资队伍,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贴近行业、熟悉业务的优势,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要求受聘请的教师具备所授课目的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教案编写和实践指导等能力,能够帮助学员解决生产上遇到的难题。2014年以来县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职试点班上推行农民田间学校模式授课,取得很好的效果。大多数教师通过农广校教学平台推广单位的业务工作,把单位的业务工作和农广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打造了双赢的工作亮点,并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

2.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广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在教学上坚持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突出“实用、实效”原则,教学要让学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近年来围绕合浦豇豆产业发展,打造了豇豆小拱棚栽培、豇豆药肥一体化栽培和豇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精品课程。这些精品课程在教学中、在种养大户培训和阳光工程项目等培训中,收到很好的反馈效果。近年来全县春种豇豆10万亩以上,经培训的大批学员和农民朋友亩产值收入达到1万~1.5万元。

3.加强实训实习。在做好全县基地实训实习和学员家庭产业实践上,近年来县农广校先后组织了2007级―2013级等5批次学员分别到广西八桂田园、广西农科院、田阳县和武鸣县等农业产业基地进行实训实习和参观学习。通过组织这些活动,使学员进一步开阔视野,激发了学员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的热情,增强实践创业致富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农广校办学的吸引力。

(三)集中统一,规范做好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档案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几年的教学评估和每年的教学督导检查,表明了做好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为此,安排专人负责教学档案管理。教学档案包括教学管理档案、教学业务档案、学员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等。这些档案资料从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各个环节,尽量做到完整保留、查找方便、科学规范。

三、运用农民田间学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4―2015年学校在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中,在广西率先运用农民田间学校参与式教学模式,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80人,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夯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基础

1.制定了合浦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为切实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两年来由合浦县农业局、财政局制定了《合浦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文件,明确了项目总体思想和目标任务,落实了培训机构――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合浦分校为培育实施单位,细化了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并制定了相应工作制度。

2.成立了合浦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农业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做好工作协调和组织推动工作,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确保做到齐抓共管、整体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出台了合浦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5月,根据合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浦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合政办〔2015〕48号)精神,经县政府同意,出台了《合浦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为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创新模式,办好农民田间学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

1.创建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参加学习的学员均为农民,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农业技术员担任辅导员,在作物全生育期的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合浦县农民田间学校于2013年12月筹建,目前已建成农民田间学校10所。

2.遴选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办好农民田间学校的关键。县农业局从农业技术骨干中选择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熟悉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及农民需求,并且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能尊重农民学员,有良好的语言沟通力和亲和力的技术人员来担任。要求辅导员熟悉并采用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方法授课。目前全县农广校教师团队有32人,能够采用农民田间学校模式授课的有6人。

3.规范教学程序。一是建立学习团队。农民田间学校最大特色是强调农民学员全程参与,以团队精神来完成学习任务,每班农民学员是固定50~70人左右,分成若干小组。学习中人数只能少,不能新增加。二是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要求每个授课的辅导员都要出1个头脑风暴题,让学员创造性地思考,写下各种问题求解设想。通过学员们对问题的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引出好的点子,最终为解决问题提供好方法。三是开展现场教学。四是学员反馈。在每期结业典礼上,让学员逐一发表意见,谈谈对本期田间学校培训活动的体会,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对哪些环节有什么建议。

(三)丰富现场教学模式,强化教育培训效果

1.结合优势产业现场教学。为了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2014年县农广校与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宁试验站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看豆选种,助农增收”活动。分别组织了四期学员共250人参加活动;2015年与广西大宗蔬菜创新团队合作,举办蔬菜嫁接实践操作和蔬菜优新品种试验推广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员既能学习相关知识,又了解了蔬菜优新品种。

2.考察学习外地特色产业。为开拓学员视野,提高农民务农积极性,提升培训效果。两年来先后分批组织580名学员,分别到广西田阳县、武鸣县、广西农科院和广西八桂田园等农业核心示范基地进行考察学习。

四、三点体会

1.对农民教育培训观念有了新的认识。为什么一直以来农民培训工作总是那么被动,有些农民不愿意接受我们,原因何在?其实,是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不了解农民的需求。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掌握培训工作的新观念、新思路,培训工作做到“方便农民、实惠农民、智慧农民”,才能深受农民欢迎。

2.对农民教育培训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培训我们只是注重“事”的因素,忽略了农民“人”的因素,在培训方法上,仅仅围绕“事”组织开展培训,在课程设置、教师组织等方面,都是以我为主,很少考虑到农民接受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培训专业,选择恰当的培训方法,把培训工作深入到农民心里去,让农民知道参加培训的重要性。

3.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是今后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工作方向。田间学校是一种深受农民欢迎的全新的农民培训模式,目前全国正在推广。田间学校最大特色是强调学员全程参与,以团队精神来完成学习任务。2014年,县农广校探索运用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模式,采取集中授课、田间实训、外出参观考察等参与式教学,强调学员的动手、动口和动脑能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创业热情和团队精神,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合浦县分校

第二篇:加快农民专合组织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加快农民专合组织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邹思程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阶段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农民专合组织在“两个带动”中的主力军作用,为推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现状及成效

截止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224个,比2011年增加202个。其中:工商登记注册781个,民政登记注册393个。按行业划分,种植业408个,养殖业309个,林产业124个,水产业78个,其他305个;按类型划分,股份合作型456个,合同订单型276个,技术服务型291个,其他201个。全市农民专合组织成员达18.87万户,带动农户34.73万户,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农民专合组织达到55个。全市省级示范农民专合组织达到26个,市级示范农民专合组织150个,县级示范农民专合组织169个。农民专合组织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带动了农民增收。以“支部+协会”、“支部+协会+信合”等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模式,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对接,找到了干部经常受教育与农民长期得实惠的连接点。党支部政治优势、专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信用合作联社的资金优势在农民专合组织的发展中得到充分发挥,呈现出强大的发展生机与活力,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二)促进了结构调整。农民专合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各类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迅速发展。农户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由过去一家一户小生产转变为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效益的特色种、养殖业生产和实现就地务工增加其收入。

(三)拓宽了致富渠道。农民专合组织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产品加工、运销、服务的发展,使之由单一向生产环节要效益,变为向农产品加工运销业、服务业要效益,从而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改变了农村一家一户小生产的经营方式,组织带领千家万户共同闯市场,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了农业向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五)推进了产业化进程。农民专合组织一头连接市场、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基地和农户,把生产、加工、销售有机连接起来,推广种、养植技术,引进推广新品种,并带动农户掌握相应的实用技术,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基本做法

(一)突出“五专”,促进做实。立足生态、绿色、有机、富硒特色,突出“五专”发展重点。一是培育专业合作社,依托特色支柱产业,培育建立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基地。二是培育专业协会,已初步建立了涵盖以生猪、巴山土鸡、优质粮油、食用菌、果蔬、干果等为重点的专业协会和组织。三是培育专业市场,选择在交通便利和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地方,建立一批畜牧、水产、果蔬、粮油

等农产品专业市场。四是培育专业园场,农业、畜牧、林业、供销等涉农部门下设的场、所、公司,通过转变服务职能,建立了“技术与物质”结合、“科研与生产”结合的专业园区、专业场站、科技物资推广中心连锁经营部等。五是培育专业大户,全市已有种养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大户以及非农产业的劳务开发大户10余万户。

(二)探索“五式”,促进做大。一是“支部+协会”模式,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托协会带动服务农户。二是“支部+协会+信合”模式,主要依托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资金优势,在“支部+协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三是“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四是“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由专业合作组织能人直接创办,带动农户增收。五是“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由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相互利益关系,发展产业化经营。

(三)抓好“五优”,促进做强。一是优化政策服务,通过召开农民专合组织先进代表座谈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在电视台、报社开办专栏,广泛宣传扶持政策、先进典型经验,调动农民入社、入会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优化引导服务,坚持“民办、民有、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建立农民管理制度,实行自主管理、自主决策和自主监督。按照“重引导、少干预、多服务”的思路,引导而不强制,支持而不干预,扶助而不包办。三是优化环境服务,协调各方力量,严禁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帮助解决区域封锁、条块分割、行业限制、办证设卡、权益保护等问题。四是优化科技服务,通过科技讲座、结对子等形式,对农民专合组织开展科技服务。五是优化信息服务,对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公布栏,及时提供市场动态信息。

三、存在问题

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财力制约,仍然存在着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总量不少但实力较弱。全市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少,“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发展经营模式不多,多数专合组织经济实力不强,上规模、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合组织在总数中所占比例较低,品牌控制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不高。部分专合组织缺乏科学引导,发展较盲目。

(二)运行管理不够规范。部分农民专合组织只注重外部发展,忽视内部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章程和办法,运行比较混乱;少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仍按协会模式进行管理,新瓶老酒,发展缓慢;有的农民专合组织理事会、监督机制形同虚设,缺乏民主管理和正常监督。部分农民专合组织未按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缺乏必要的会计人员,财务运行不规范。

(三)缺乏科技人才支撑。一方面,由于专合组织的参与者基本以农民为主,加之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成员结构老化,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专业知识、政策水平、管理经验比较缺乏。另一方面,受自身条件限制,农民专合组织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进来,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产前产中产后连接不够。农业产业规模太小,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产品过剩和脱销现象仍然存在,生产经营被动。缺乏强有力的龙头带动,从事生产加工的规模企业不多,大多以原料供应和初加工为主,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同时,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不过硬,影响壮大发展的基础。

四、对策与建议

(一)抓规范,严管理。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做到边发展边规范。支持培养一批懂经济、善管理、会技术的专业实用人才,指导农民专合组织制定完善组织章程,建立完善民主管理和平等决策机制、制度约束和财务管理

机制、合同约束和利益联结机制、基金积累和风险调节机制,严格内部运行管理,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健康快速发展。

(二)抓产业,夯基础。立足生态、绿色、有机、富硒特色,以标准化示范园区为建设平台,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特色林产业、特色水产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结合地方特色,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整体打造一批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明商标)和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争创品牌,申请“三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动产业发展,为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促进做多、做强、做实。

(三)抓市场,畅流通。积极搭建市场平台,构建电子商务网,宣传农民专合组织的产品、服务、特色,收集发布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相关信息。以国内外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为契机,加强宣传,推销特色产品;以业务指导和资金支持等形式,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做出标准、做响品牌、做优品质。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与农民专合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荐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提供高效、安全、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四)抓扶持,帮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多措施并举、多方式并取扶持发展。强化自身融资功能,以农民为主体,按自愿民主原则,引入非农户投资人或跨区域的农户入社。积极制定税收、信贷等支持措施,对农民专合组织在印花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征收方面依法给予减免优惠,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合组织在进行信贷评估调查的基础上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对农民专合组织生产、加工、销售农副产品所需用电、用地、用水给予优惠和支持。

(五)抓提升,强科技。立足于生产能力、经营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的提升,深入开展农民专合组织“万人帮扶行动”,切实加强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合组织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开办专栏、拍摄专题片、组织专家讲座、辑印典型、组织典型入乡入村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加大基本知识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着力培育一批组织健全、章程规范、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作用发挥突出的农民专合组织,重点指导、培养、总结一批学得了、推得开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宣传优秀农民专合组织及其带头人的好做法、好经验,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用典型经验指导面上工作开展,形成培育一批、强化一批、提升一批的梯次上升的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格局。单 位:中共巴中市委统筹办(农工委)

第三篇:西部地区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

西部地区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

【摘 要】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教育也处于弱势地位,职业教育如何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起助推作用,这是一个难题。结合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大胆尝试,紧紧围绕“提高学生技能”,展开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鲁昕副部长的高度好评,成功进入全国1000所中职示范校行列。

【关键词】西部地区;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

一、必要性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工厂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假如把学校比作工厂,那么毕业生就是学校生产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合格与否由用户检验,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厂企业,录用中职毕业生后希望他们的成长周期尽量缩短,以提高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学生能否适应这种要求,能否尽快地熟悉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与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直接相关。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的困境,必须结合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指导思想

(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为主,加大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基础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次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改置专业模块,由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工业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为了开展以实训项目为主要形式的模块教学,在深化教材改革、优化专业课程结构的同时,要加大教学设施与实验设备的投入,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使用。

三、具体措施

(1)推行好项目教学。聘请高职院校教授为我校进行项目教学指导,对专业教师开展项目教学培训,促使老师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数控、机电、电子等专业进行项目教学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项目教学已经在我校各专业教学中得到大力推广,教师们都开始主动采用项目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反响较好。

(2)利用好案例教学。要求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等做好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好案例的呈现方法,强调呈现案例时的注意问题而呈现案例;师生共同讨论案例;指导学生写好案例报告;教师设计评价表册与测试题目等5个步骤进行分析论证,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案例教学法在全校各专业得到广泛使用。

(3)开展好场景教学。有计划的组织旅游与酒店服务专业学生赴景区、酒店的工作场景进行专业技能指导,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岗位实际运用能力。供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场景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运用好模拟教学。利用仿真软件能为数控、电子等专业课程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实训学习环境,采用模拟教学,让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学习实训,进行多次训练设计过关后,才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敬业精神。

(5)实施好岗位教学。在机电、数控、电子、计算机等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岗位教学,按照工位定岗定员,按照企业上班进行“三班倒”,让学生提前了解岗位、适应岗位、选择岗位,从而为提高“一专多能”的学习兴趣,抓住就业机会。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学校制定各专业培养计划和培训计划,实行“弹性学分制”和“双元制”办学,实行“订单”培养;加强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实训校本教材;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用参加国家、省、市技能大赛检验学生掌握技能的能力,企业用人情况检验学生职业能力,从而围绕市场需求办学,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培养一大批综合素质好、实践动手能力强,就业有优势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王正兵:中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职业》,2012年24期

[2]王维艳: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浅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7期

(3)赵冰: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现状,《才智》,2012年22期

第四篇: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大任

刘玉东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辽阳

111004)

【摘要】在系统总结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基础上,本文对近年来学院与企业构建的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全面阐释和解析。在合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校企互动、需求导向、共享共赢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校企深层次合作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09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当前,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各类型人才,社会普遍反映动手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时间较长。对于这些问题,高职院校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都在对固有的院校培养模式进行改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多半是单向的,没有一个公平的利益共同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这将无益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的深化。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学做合一”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且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举办股份制合作企业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辽阳市公共汽车公司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于2006年在辽阳市共同投资兴建一合资企业—辽阳致远轿车维修有限公司。

辽阳致远轿车维修有限公司为独立法人,该公司的组成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董事会制度,校方以汽车维修设备入股占51%,公汽公司以厂房及附属建筑物入股占49%。合资双方对该公司的责任以各自出资的份额为限。合资双方按各自出资额在总投入资本中所占比例分享该公司的利润和承担风险。合资公司按市场化的模式运作,树立服务意识,以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在市场上竞争,逐步拓宽维修市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证投资人的经济利益和人才培养需要。该公司属于一类汽车维修企业,是政府定点维修单位,被市交通局命名为AAA企业及全市汽车修理工持证上岗培训基地。主要业务包括:开展轿车维修业务;满足校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训需要并安排部分学生就业;开展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岗前及岗后培训业务等。2006年以来,公司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经营质量不断提升,公司长期定点维修的客户达138户,经营利润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同时,为中石油辽化运输公司培训汽车维修工2期40人;社会汽车维修工岗前岗后培训4期120人;接收学院汽车专业学生实训5期200人;在公司就业的学院汽车专业毕业生有23人。通过校企几年来的精诚合作,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企业的技术和市场的优势,盘活了企业资产;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汽车专业作为省级品牌专业和全省最优质汽车驾校的人力资源、先进设备及办学优势,培养了大批的汽车维修人才,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达到了人才培养与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举办股份制合作办学机构

2009年10月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辽阳太子河高尔夫俱乐部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学院。高尔夫学院依托辽阳职院和辽阳太子河高尔夫俱乐部的各自办学、实训及就业等优势资源,针对中国高尔夫产业中各类人才奇缺的形势,计划开设高尔夫场地服务、高尔夫运动、高尔夫商务管理等专业。高尔夫各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从事现代高尔夫运动服务、管理和高尔夫产业相关领域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高尔夫俱乐部各类岗位管理、组织各类高尔夫赛事活动以及从事高尔夫企业的设施管理、经营与运作等方面管理的各层次人才。辽阳职院与辽阳太子河高尔夫俱乐部采取股份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双方各占50%的股份。双方共同投资建设标准的室内外训练场地和国际标准的18洞高尔夫教学场地及27洞的山地高尔夫运动场地。辽阳太子河高尔夫俱乐部及国内外其他连锁高尔夫俱乐部将为学生提供训练场地和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2009年10月,学院已在2010年毕业生中考选了30名学生,学习高尔夫场地服务专业的相关课程,2010年5月开始已到球场实训,8月份已全部按排球场就业。2010年秋季高尔夫场地服务专业新生报到35人。2011年计划招生高尔夫场地服务、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高尔夫商务管理等3个专业。目前,高尔夫学院运行顺畅,未来招生就业前景乐观。

三、举办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

2010年3月24日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辽阳市流体真空机械厂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了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3月—2011年3月采取产品生产、学生实训及产品研发于一体的合作形式,其中,生产原料、流动资金、产品销售及市场开发由辽阳市流体真空机械厂负责;厂房、机器设备、工卡量具及动力由学院负责,双方各自投入的资金和固定资产产权不变;第二阶段:2011年3月开始,采取股份制合作模式,实施企业化运作。辽阳市流体真空机械厂是一家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以辽宁流体节能工程设计研究所(企业下属研究所)节能技术为依托的民营企业。该厂2009年研制成功的ZY-1.5型、ZY-2.2型叶轮式增氧机产品,已经进入辽宁省农机推广目录,从2010年开始享受农机销售补贴,已经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另外,双方合作共同研发成功新式切肉机和鱼塘扫雪机样机已验收合格,正准备批量生产和对外销售。校企通过积极协商和严格论证,联合组建具有深层次校企合作特色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将直接带动学院机械类专业学生在真正的企业生产实际环境中实习,实现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改变了过去将大料加工小、小料加工废的“空对空”实习实训模式,进而避免材料和能源的大量浪费,并有效的改变了学生厌倦实习和缺乏责任感的状况。学院通过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合作研发团队,既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和研发能力,提高了教师及学院的知名度,又将有力地支援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利于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学校工厂化、工厂教室化”的全新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教师、企业和学校各得其所,实现了多方共赢。

四、举办设计工作室

为使学生尽早接触工作岗位,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按照整体设计、分阶段推进的原则,于2010年8月与有关企业合作建立了5个“产学一体化”工作室,包括摄影与制作、装饰绘图、动漫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与展示、商业沙盘制作工作室等。经营方式采取企业化运作模式,由学校、企业、教师各按一定比例投资入股,利益按股分配,实行工作室主任负责制。实施工作室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各方积极性,首先,对于学生来说,建立个性化工作室,它给与了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的自由,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效果明显。目前,该系已有80%以上大

二、大三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室;其次,对于教师来说,打破了平均主义,建立了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利于教师的个性发挥、教学积极性的提高、责任制的建立和市场理念的形成;第三,对于企业来说,工作室既为企业提供了人力和智力资源,又为企业提供了生产基地,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效益。通过设计工作室的建立,全面检验了专业教学效果,提升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为校企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企业互动搭建了平台。

五、举办各专业冠名班

冠名班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按企业用工标准,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考选若干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冠以企业名称。对于冠名班的教学与管理,我们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针对性强,学习兴趣高,学生既能了解企业的实际,又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工艺流程,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进入角色迅速,非常受企业欢迎。近年来,我院主动与一些紧密型合作企业协商,在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的基础上,大力倡导企业冠名班办学。2009年以来,我院汽车维修专业与辽鞍集团合作,举办了“辽鞍集团汽修”班;我院精细化工专业与鞍山惠丰化工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了“鞍山惠丰化工”班;我院与沈阳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了“沈阳苏宁电器”班等。目前,学院正在与无锡夏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同方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丹东新龙泰服装有限公司、辽阳红黄蓝亲子中心等洽谈冠名班合作事宜。通过与企业合作举办冠名班,使校企双方各自尝到了甜头,既促进了学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也为企业输送了量身定制的急需人才,实现了校企双赢。

上述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各具特色,能够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有利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满足了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要,是对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都有益的举措,更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关系提供了经验。

第五篇: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内容摘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本文总结了我校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的“2+ 1三段式”的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并不断完善这一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以适应我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

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这样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否受社会欢迎,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从2005年开始,广州市各区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幼儿园纷纷扩招,有的地区每年都在新建幼儿园,幼儿园师资供不应求。随着入园难的现象出现,幼师需求持续火爆。我们学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于2006年进行立项设置的。我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幼教理论、英语特长、艺术兼顾 ”为办学特色,突出职业技能,重视职业素养,全方位塑造现代幼儿艺术与英语教育人才。

在四年多的办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等职业教育“2+1三段式”模式,这个“三段式”即“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对口就业率达100%,她们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能颇受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众多幼儿园用人单位的青睐,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就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实践中我们重点抓好了以下几点:

一、立足现实,科学发展,遵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突出中职特色,不断完善幼儿教育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我们总结了2006级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07级幼儿教育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有关专业实践教学部分不断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由3部分组成,包括课程实践环节、综合实训项目、顶岗实习。在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同时,也不断更新学生的幼儿教育理念,通过组织2006、2007级学生联谊、带学生到幼儿园观摩学习、主题班会、园长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热爱本专业,具备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以此制订了2008级和2009 1

级幼儿教育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2008级、2009级幼儿教育专业学制三年,其中四个学期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三年到校外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在教学计划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充分吸取06级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和市场调研分析结果,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内外现有的教学资源并立项新建了音乐舞蹈实训中心,积极开发以广州市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50多家幼儿园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基地。

二、积极开展校内专业技能竞赛与专业汇报活动,充分延伸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

幼教学生的专业技能体现在说、唱、弹、跳、手工艺术等方面。我们针对每项技能给学生以锻炼、演示和竞赛促进的机会。技能竞赛和专业汇报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锻炼非常有效的途径。我们每个学期针对各年级分别举办幼儿教育专业幼儿故事、声乐与钢琴比赛、现场手工作品比赛、幼儿英语教学技能比赛、幼师三笔字等比赛,特别是幼儿英语教学技能比赛,增强了学生在幼儿英语教学中融入唱、画、跳、演、说的实践能力,突出幼儿教育专业艺术与英语特色。同学们在参加各项技能竞赛活动中,巩固提高专业技能,同时锻炼了胆量,提高了活动组织能力。

每年一度的大型汇报演出,充分展示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在校期间练就的扎实职业技能基本功和良好的幼师专业素养,展示幼儿教育专业师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凸显幼儿教育专业办学特色,同时对幼儿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效果进行一次检验。

三、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长期不懈坚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见习。

1、积极与多家幼儿园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建立幼教实习基地。经过四年努力,我校与广州天河区合一国际幼稚园、广州市天河区福龙中英文幼儿园、广州市海珠区怡海中英文英文幼儿园、广州市海珠区好时光中英文幼儿园、广州市海珠区琴海居中英文幼儿园、广州市越秀区拔翠中英文幼儿园、广州越秀区御景艺术幼儿园、广州市荔湾区育晟中英文幼儿园、广州市黄埔外语实验幼儿园、广州市白云区云天翠庭艺术幼儿园、广州市番禺鸣翠苑实验幼儿园、南海湖景湾中英文艺术幼儿园等50家中英文艺术幼儿园建立了合作关系。

2、建立行之有效的观摩见习制度。结合不同年级每学期学习课程组织安排

幼教学生到幼儿园观摩见习,制定了严格的见习纪律与制度,每次见习后同步进行评课活动,使学生对见习内容能够及时消化吸收,并要求学生每次要完成见习报告和心得体会。通过见习,学生对幼儿园常规教学有了初步认识,对幼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为后续学习提供了更强的动力。

四、创设生动的就业指导平台,积极组织往届毕业生和实习生返校举办交流活动。

我们组织在幼教工作岗位上有突出成绩的往届毕业生回校与在校生座谈,邀请08级实习生回校为09级作实习专题报告,观看往届学生到幼儿园观摩见习图片及艺术表演,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09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们从往届毕业生的现身说法中得到的信息和启发。她们的演讲和演示,受到同学们欢迎。这样的交流平台在引导学生就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五、以园长专题讲座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

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使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强烈的就业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道德观,焕发学生投入未来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我们经常邀请实习基地幼儿园的园长来校举办专题讲座。2010年6月10日下午,我校语言与艺术部邀请幼儿教育专家和幼儿园园长在学校学术报告厅为我校08、09级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走出校园,走向卓越”的专题讲座和现场应聘活动。出席这次活动有乐贝家幼儿早教中心教学总监杨秋雅、台湾智慧鸟广州幼儿英语教研中心教学总监李宏庆先生和广州松洲中心幼儿园张月馨园长。讲座环节杨秋雅园长就优秀幼儿教师应具备九个特征、如何做同事喜欢的教师、如何做幼儿喜欢的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的沟通、如何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当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杨园长用身边的典型事例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诠释了新的幼儿教育理念。本次活动是幼儿教育专业“走出去,请进来”培养模式的有效实践,让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她们在聆听中得到学习,在互动中深深感悟,更在应聘中得到了成长!她们都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实习就业充满了信心和无穷的动力。

六、积极开展现场招聘会,提供供需双方见面平台,顺利完成学生的实习就业双向选择。

幼儿教育专业在完成了四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后,在第四学期的期末,我们积极开展现场实习招聘会,提供供需双方见面平台,顺利完成学生的实习就业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还允许低年级学生参加,进行观摩。每年的6月底,幼儿教育专业在教学大楼一楼大厅举行幼儿教育专业供需见面会,来自广州市50余家幼儿园应邀参加供需见面会,供需见面会现场十分火爆,不时出现多家幼儿园抢聘幼师实习生的情景,不到1个小时,全部学生被聘完毕,个别幼儿园开出优厚条件招聘英语与艺术才能兼具的幼师,部分幼儿园还预定了下一届的毕业生。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数学生家长认为,读职业学校,学生将来没有高学历就没有就业出路。我校的幼儿教育专业通过四年多的中职幼教专业人才“2+ 1三段式”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办学效果和社会效果,为珠三角地区众多幼儿园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幼教人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解决了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就业后顾之忧。学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幼教专业的社会美誉度,从而更好地吸引更多生源,形成良性循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唯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才能获得好就业,如果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就业就成为空谈。因此,我们将继续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主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专业建设,不断丰富幼教专业的内涵,使其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幼教人才做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1、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孙兵 朱红枫《当代职业教育》2010年二期)

2、试论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钟伟强《广东教育(职教版)》 2009年5期)

3、培养合格职业人关键是提高认识(米靖《当代职业教育 》2010年4期)

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姜莉莉 《教育与职业》2009年2期)

下载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办 学模式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办 学模式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激情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案例分析2018.1.1

    激情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案例 一、案例背景 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一文中提到:“想要教好的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由此可见,教育事业是......

    中职车工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车工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中职学生在知识结构、反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中职教育不得不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用统一目......

    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探索与实践 (连城县职业中专学校刘宾)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育人阵地, 肩负重要的使命, 共青团工作作为中职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起着举足轻重......

    中职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整合教学模式探索

    中职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整合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增强语文教学的契合性,对中职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整合教学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定位,并提出明确价值取......

    中职实践教学模式分析与探讨

    中职实践教学模式分析与探讨 实践教学模式,即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中职教学进程的方式。它为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选择路径和操作方法,指导教师进行......

    中职汽修专业“项目循环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汽修专业“项目循环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以慈溪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综合实验研究课题为大环境、大系统,在此环境下结合本校教师、学生、实训基地等......

    学工交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工交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工交替”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实施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