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教育模式(探索篇)

时间:2019-05-15 02:5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意教育模式(探索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意教育模式(探索篇)》。

第一篇:诗意教育模式(探索篇)

让教育富有诗意

枣碧中心校诗意教育模式构建—探索篇

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落实素质教育,需要找准切入点,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战略的全面落实。近年来,我校以‚营建诗意校园,打造诗意教育‛为切入点,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教育呼唤诗意——理论支撑

(一)进行传统教育的上好接合点

我们最早提出的学校办学特色是‚营建诗意校园,打造诗性教育‛。我们知道,企业需要企业文化,民族需要民族精神,而培养一代新人的民族精神的重任在学校。我们想通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和道德品行塑造,民族精神培养,那就是 ‚诗性教育‛。这不仅因为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因为诗歌是最早的文学体裁,传唱歌谣是儿童的最爱。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诗教‛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伟大的教育宗师孔子亲自删定‚诗三百‛作为诗教的基本教材,把学习做人定为学诗的根本目的。孔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如果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智育的话,那么‚事父‛、‚事君‛、‚群‛(团结群众,和谐相处)、‚怨‛(恰当的讽刺批评)则是德育范畴。而‚兴‛(想象力)、‚观‛(观察考查力)则是美育内容。诗词歌赋是情感的精灵,是生命的涌泉,是点燃师生追求崇高,向往善美的火把,是高尚志趣、文雅精神的催化剂。她的道德教化功能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当前我们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教育学生做个有理想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也就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有民族自豪感,有生命感,有诗意情愫的人。诵读古诗文的过程,就是以典雅的语言和优美的文字去开辟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思维空间的过程;就是用理想的形象和真诚的情感敲击学生心扉的过程;就是用饱含智慧的哲理塑造学生心灵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我们通过这一活动,把文化教育、品行培养、人格塑造、伦理教化和智力开发有机结合。孔子不仅认为诗性文化是治理国家、施行教化的基本途径,也提出了诗教的具体内容。孔子在诗教实践中还总结出一套施教体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恭伯》)意思是由学诗开始激发志趣,以学礼为核心,站住脚跟。再学音乐完成学业,全面塑造人的素质。

(二)教育的过程是对人性进行熏陶的过程,她需要‚善‛ 以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政治理论为核心的‚礼‛仍然闪烁着历史的光芒,与时俱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 主义荣辱观又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识荣知耻,根本在人的情操。用诗教的传统来加强人的情操建设就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诗是传统中华文化经典中的瑰宝,它将文艺形式美和政治道德美融为一体。构思精巧,语言优美,感情充沛,音韵铿锵。‚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刘勰《文心雕龙》)它最能激活人的感情世界,最能开发人的形象思维。少年时期正是培养感情,开发思维的最佳时段。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将诗性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最佳选择

(三)教育是为人生幸福奠基的过程,她崇尚‚美‛ 在开展‚诗性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读到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诗:“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让人感触颇深。著名教授肖川博士在他的著作《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说,‚人性的教育呼唤诗意。教育中如果没有诗意和激情,就没有召唤和启示,就没有美感,没有情性的陶冶和净化,没有灵魂的飞升和投入生活的热忱。‛由此看来,诗意的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理想,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回想我们的教育,它是为人生幸福奠基的工程,何不让我们的教育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们教过的孩子的一生充满诗情画意呢?于是,我们把我们的办学特色重新确定为‚营建诗意校园,打造诗意教育‛。诗意教育,不仅是以诗词歌赋为内容的形式上的特色教育,它要求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的方法,都具有诗情画意。它使教育过程中的人更加和谐、灵动、更加激情四射,生机勃发。使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诗意,生命的诗意。

二、教育需要探索——实施过程

(一)建立机构,培训教师

目标锁定,我们首先成立了校长挂帅,教师代表参与的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再搭建诗意教育的指导机构,培训教师。两年来,我们一方面请名师为我们的诗意教育活动作技术指导,和老师们一起研究活动的步骤与方法。因为诗意教育拔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她要求教师不仅要生活阳光,充满朝气和活力,同时还要博学多才,超凡脱俗,有智慧,有思想。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富有诗意,才会‚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殿堂,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网络寻求名家指点。组织全体老师收看视频,比如说台湾大学王财贵老师的《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儿童经典诵读的理念》;重庆电视台《诵读经典,德润合川》经典诵读晚会,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等。让老师们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增强自觉性,减少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加深教师对诗意文化的理性认识,提高心理文化素养,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师资准备。

(二)改善环境,营造氛围

营造富有诗意的优美自然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是诗意校园文化的必要条件。我们利用震后维修加固的机遇,对校园进行了花园式的改建。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特别增添了浓郁的诗意氛围。教学楼上‚同享阅读,共沐书香‛八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在松竹掩映的休闲地和鸟语花香的芳草坪矗立着两块石碑,一块前面镌刻有‚诗意人 生‛四个大字,背面刻有‚诗韵华章,浸润心灵。文采风骨,澡雪精神‛十六个小字,前者解读我们创建诗意校园打造诗意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让所有学子人生充满诗意,诗意伴随人生。后者道明我们进行诗意教育将以‚诗韵华章,浸润心灵‛为手段,达到‚文采风骨,澡雪精神‛之目的。另一块石碑上刻有‚砺志‛二字,意在希望学生通过诵诗吟赋,‚砺志‛图强。凸显出诗意文化的主旨。在走廊过道,悬挂着幅幅精美画图,那是用学生自己的生活彩照和选录或创作的诗词佳句巧妙组合而成的。在绿树成荫的林间书苑,层层石板小道,翠柏倾盖,恭迎学子;处处石桌凳,清风送爽,琅琅书声。学生的寝室,都以历代有巨大影响的骚人墨客的名号命名。像‚稼轩居‛、‚诗圣居‛、‚太白居‛、‚ 易安居‛等等,寝室内的粉墙上张挂着配有古典诗词的精美画轴。我们开辟劳动实践基地,把基地打造得错落有致,美丽如画,师生们从学习工作到饮食起居,无不使人如与诗词为伴,与妙语结缘。身上时时沐浴着清凉的书香,心中默默浸润着芬芳的诗情。莘莘学子在诗意盎然的优美环境中欣赏着美、感受着美。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他们也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维护美、创造美。

(三)开展活动,陶冶性情

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其源头就是诗,《诗经》为五经之首。诗歌从诞生开始,总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无论怎样改朝换代,沧海桑田,诗歌始终支撑着民族精神的大厦,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芒。每逢法定庆典 日和纪念日,我们组织师生诵诗、品诗、赛诗,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情,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怀。当他们读到‚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诗句时,谁不为在汉文化倍受歧视的元代诗人的高尚气节而动容?当他们读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时,谁不为‚穷年忧黎无‛的诗圣的大爱精神而动容?

诗是心灵的艺术。诗教的实质是情感淘养。写诗诵诗的过程是培养爱心,砥砺情操的过程。我们通过主题相对集中的班会、队会和团会选读品味爱心乐群的诗歌,培养学生对外部世界富有同情心、悲悯心,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志趣。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谁怜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家读着这些真情挚爱的篇章,就会牵动爱国家、爱人民、爱父母、爱朋友、爱亲人、爱邻里、爱自己、爱生活、爱环境的赤子童心。

在这种诗化的爱心熏陶下,师生们逐渐拥有一颗高尚而灵敏的诗心。他们不断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美,对纷纭复杂的社会,不怨天尤人,能淡泊明志,敬业求道。他们不断发现人性的亮点,不勾心斗角,能和谐相处。领导与群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沟通交流,关系融洽。大家能感悟到生活的诗意。精神得到升华,在喧嚣浮躁的世事中,获得心灵的宁静和欢愉。为深化诗意校园文化的功用,诗词进课堂是诗教的又一重要途径。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读不同风格的古典诗词,并作不同层次的要求。有的但求朗诵,激发兴趣;有的背诵感悟,不求甚解;有的直面经典,受益终身。各班级都建立学生阅读卡,详细记录背诵的诗词篇目。班级间经常开展诗词联诵比赛,每逢庆祝集会,将音乐舞蹈诵读诗词融合在一起,编排成文艺节目。我们已上演过的《春晓》、《明月几时有》、《长歌行》、《关雎》和《春江花月夜》等等。受到师生、社会朋友和上级领导的普遍赞誉。学生们通过背诵名篇,摘抄名句,抒写心得,积累感情,锤炼语言,扩展意境,开发想像,大大提高了‚双基‛水平。

在传统经典中,有不少田园诗词和劳动颂歌。为让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真切感受劳动美,我们把诗教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对几块劳动基地精细耕作、精心管理。积肥选种、翻土锄禾。雨剪春韭,露滴甘蓝,霜渍瓜果。深悟盘中美味,‚粒粒皆辛苦‛。对运动场边的一面石坡,划成图案,垒石挑土,平整成畦。种上蔬菜,四季葱翠,美比花园,别有一番诗趣。我们还办起养猪场,学生提食喂养,除粪扫圈,汗湿衣衫,甘苦心知。

诗意教育的日常工作中,我们采取的主要形式有:

一、开设‚红领巾‛之声诗文小广播,学生主播。校园有诗文朗读,佳作欣赏,学生习作等。让师生在诗意校园建设中的点滴感悟通过校园广播进行交流,从而调动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二、举办诗画长廊,定期更新。

三、班级建立学生背诵古诗个人档案。每期达十首。

四、学校将诗意教育活动列入班级期末考评。

五、利用图书室的丰富资源,开展读书活动。学校有开放式阅览室,各班有图书架。

六、成立‚春苗‛、‚蓓蕾‛等学生诗社,由老师定期举办诗词讲座。带学生外出采风,习作诗词。

三、教育充满激情和韵味——品味现实,期待未来

(一)教师生活惬意

诗意教育的推进,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激发了教师的激情。一位老师在她的QQ空间里写道——

诗意教育让我感受到教育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它不仅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浪漫的诗意,还让我在职业倦怠的时候重新燃起激情,明确了我在自己的职业圈内应当努力的方向。诗意教育需要学生学习,更需要教师努力地学习。听课、读书、写作,品味生活都是学习。你可以从学习中洞明世事,从生活中捕获到益人心智、怡人情性、滋养人生的知识与信息。使你的思想愈加成熟,你便能在课堂上纵横驰骋。像诗人,像哲学家,像学者,那饱含诗意的点评、生动如花的导语、幽默婉转的过渡,无不让你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经过冷静的沉思、潜心的创造、执着的追问、从容的表达,从中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心灵变得纯粹而充实、澄明而润泽。

诗意教育让学生和教师同时进入人生的浪漫之旅,让课堂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在诗意教育的课堂里,既有教师收放自如的漫游,又有细密精致的婉约;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又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乐观。娓娓动听的引领,深情鼓励的目光,饱含善意的提醒,充满温柔的手势……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牵动着学生的神经,启发着学生的思维;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的快乐,顿悟的惊喜,激情的燃烧,真情的涌动,灵性的焕发,情感的交融,心灵的碰撞。那是一种心灵的融通,一种配合的默契。漫步于这温暖而百感交集的精神之旅,师生收获的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流畅而和谐的教育过程,流淌着起承转合的韵味,蕴涵着曲径通幽、起伏跌宕、峰回路转的芳香,难道不是一幅充满诗意的教育画卷?

诗意教育需要教师充满工作和生活的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他的教育生活怎么可能充满诗意?这正如肖川博士所说,“教育者应该是一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遣激情于笔端,指点教育,激扬文字,敏锐而犀利,从容不迫而又掷地有声。”

(二)学生得到发展

诗意教育的推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一位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学校推行诗意教育,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们为汉语而骄傲,更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充实,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丰富,思维更活跃,创造能力更强。”

(三)学校充满活力

诗意教育的推进,促进了学校环境面貌更大的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学校先后荣获南充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现代教育技术师范学校‛;阆中市‚教学工作先进集体‛、‚教学质量优胜奖‛、‚特色工作将‛和‚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先进集体‛、‚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探索之路,始终迷惘而艰辛。但我们坚信:夜色之后是金色的黎明;风雨之后是艳丽的彩虹!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生命教育是一种追求教育本真的全新教育。在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为新课程改革注入了生命活力,从而使得学校的课程更加关注对学生的人文性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

关键词: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3-0090-02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课堂上,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这样,教学脱离了实践,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执行教学,不能及时反馈信息,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导致课外课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没有经历一种体验感悟的过程,听不懂得课后补,还有作业压到课后,如果各科都是这样,则课外课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更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升学质量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改革。

一、明确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按国家的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每节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首先明确每章、每节乃至每堂课的素质教育目标。

1.明确并追求能力的目标。过去,不少教师以为教学目标就是传授知识,因此从上课讲到下课,以为把书讲完了,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其实,学生即使听懂了,理解了,但没有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就如同仅仅理解游泳知识与会游泳是两回事一样。因此,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冲破单纯“认知”的圈子,明确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达到什么要求。对教材中凡学生通过自学就学会了的,可大胆不教,把节省出来的大量时间、精力放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上。教学由侧重“知”,转向侧重“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就可能当堂达到。

2.明确并追求德育、健康卫生教育等目标。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都考虑如何渗透德育、明确转变学生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等方面的要求。

二、建构生命教育五基课程体系

1.建构“五基”立体课程结构:“五基”立体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具备“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终生学习的基本知识,融入社会的基本经验,智慧人生的基本思维”为课程目标,以“学校常规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为课程板块,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校本课程精品化发展”为课程内容,以“学科基本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能力基线,进而发展并完善学校生命教育的立体课程体系。

2.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根据初中学生学科能力培养需要,改革国家必修课程,整合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增加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课程体现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目的。

3.促进校本课程的精品化发展: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制定校本课程管理方案和评价方案,积极发掘校内、校外资源,丰富课程形式,开发与高中新课程模块相衔接、体现生命教育要义的精品校本课程。坚持特长发展课程,保留品牌课程,如家政营养学――美厨工坊,恢复心理咨询空间,加强心理辅导课程。建设专业实验室,重点开设交际礼仪、天文地理、书法、戏剧表演、成长与导航、逻辑学初步、艺术剪纸等精品课程。把国防教育、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纳入综合实践课程板块进行管理。

三、探索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1.课题导引: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动生命教育向。学科教学渗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008年11月,学校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生命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索》的开题工作。各学科组已经陆续完成子课题的开题工作。

2.模式建构:即建构多样化、体验式、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1)多样化:课堂的多样化不仅体现在学校立体课程设计的多样化上,更体现在学科教学特色的多样性上。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风格、学术个性、和实施策略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体验式: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简单过程。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听课理解――动手实践――体验转化――想象探究――生成创新”的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生的生命体验是实现知识有效转化、思维品质形成、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3)生成性:课堂不仅是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培育生命、发展生命、让生命更有价值的教育载体。课堂教学不仅帮助学生在聆听理解的基础上生成学科知识体系,同时还为学生的精神生命建构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智慧共存共生的舞台。

3.寻求突破: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以“预习”为突破口,以完善和规范设计“教学学案”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学习意识的自觉性和学习行为的主动性。

四、建立生命教育教学评估标准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的评估标准,着重抓了三个“转向”。

1,主体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单一的评价传授知识的情况,转向不仅评怎样传授知识,而且评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怎样有机地渗透德育、健康卫生教育等,看学生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行为习惯等表现有了哪些提高;评教师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通过评价这一手段,促使教师认真确定课堂目标,按照“多样化、体验式、生成性”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注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学、爱学、乐学。

2.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教师怎样教(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等),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重点评价学生自学的习惯、自学的效果。这样,评估主体由“重教”转向“重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在引导学生获得新知、培养能力上。

3.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教师讲的时间根据疑难问题多少而定,疑难问题多,讲的时间就多一点,疑难问题少,讲的时间就少一点。

“多样化、体验式、生成性”的教学模式的运用视实际而定。可学生先体验,教师后指导;也可教师先指导,学生后体验;还可边体验,边指导。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不同课型,方法不要雷同。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快速反应、正确行动就能有收获。让“预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基础,让“体验”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让“指导”成为课堂教学的升华。让教育回归到本真,让校园生活回归到常态,让课堂成为师生知识、能力、思想、智慧共存共生的精神家园!

第三篇:示范高中国际化教育模式探索

示范高中国际化教育模式探索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北京市构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区域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关键路径。以国际化教育视角全面解读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做好示范高中教育国际化的顶层设计。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系为导向,在理念上把握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在课程上融入国际先进元素;在方式上重视技术革新,推进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在文化上深化沟通和合作,拓展学科国际视野,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来自中国教育的声音。

关键词:国际化教育;示范高中;实践

一、国际化教育实施的动因与意义

(一)国际化教育实施的动因

在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侧重点是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推动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与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形成与国际教育对话的空间与话语系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逐步国际化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教育国际化就得结合多方力量的配合,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学校肩负养核心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实验中学)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充分响应北京市西城区解决多元化入学目标。西城区中学生家长群体以60后、70后为主体,家长中从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校科研人员、高新技术人员占较大比例。针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已经不再局限于追求循规蹈矩的“高分式”教育,而是偏向更为多元化的模式,希望学校提供个性化、能力优先、具有职业前景的发展模式,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国际化的教育体系。从上述学生家长的特点和需求可见其对学校国际化发展有着迫切的需求。

(二)国际化教育实施的意义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克拉克?科尔就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阐述。在他看来,教育的视野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局部;知识是没有国界的,学者也不存在国界的划分,任何时候都承担着推广人类知识和人类彼此了解的重任,通过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全人类的发展;除此之外,诸如通货膨胀、贩毒走私活动、核战争、环境保护等问题都属全球性的问题,必须全球共同而对,联合解决,这就要求各国间能够相互理解,不断沟通,协同合作;当今社会的国际关系己不再是某个领袖的独角戏,也成为专家、学者、技术顾问、传教士、商人、旅游者的舞台。因此,一个具有全球意识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才会成为主角,拥有相对优势。

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顺国际潮流而动,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于熟悉国际经济运作,了解各国国情、法律、文化,熟练掌握最新国际技术的人才趋之若鹜。高等教育是培养尖端人才的有利阵地,适应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北师大女附中,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学校得到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切关注。毛泽东、刘少奇、江泽民、李鹏等为学校题词,邓颖超、贺龙、陈毅、王岐山等先后来校指导工作。

学校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闻名全国,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实验中学的高考成绩始终处于北京市前列,每年约有百余人升入哈佛、耶鲁、加州理工、麻省理工、香港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有25%左右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2011年高考成绩文科位列北京市第一,理科位列北京市第二。

(一)丰富深化国际交流活动

实验中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马来西亚副首相、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夫人、比尔?盖茨等曾先后到校参观考察。学校与十几所境外中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多所境外知名大学签订“直通车”协议或“校长推荐计划”,是多所境外知名大学的生源基地校,还是联合国全球对话学校和世界遗产青年教育中心。与当地友好学校的师生共同开展文化交流,教育交流和学生个性发展与领导力等领域的研讨,还在社区开展宣传中华文化的展览、艺术演出等活动。实验中学师生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传播中华文化的印记,师生的活动受到当地各界的赞誉。

实验中学目前已建立三年以上姊妹学校、友好学校关系并长期固定合作的学校有26所,涵盖欧美、亚洲多个发达国家。实验中学从2007年开始,分别协助意大利热那亚高中学校和美国华盛顿国际学校建立了孔子课堂。其中与华盛顿国际学校的孔子课堂项目已经被美国大学理事会亚洲协会列为孔子课堂的示范学校。形式多样的交流互访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能站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去观察、学习和思辨。

(二)直通车绿色通道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实验中学重视富有特色的国际合作项目的拓展,自2001年开始就探索和实施与国外高校建立直通车绿色通道项目,目前已为学生开创了近20个大学直通车通道,学校分别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日本覆盖约7个国家的重点大学合作,并签署了直通车项目协议。被学校推荐进入大学直通车项目的学生无需提供SAT或托福、雅思成绩,学校作为直通车项目的考点,各大学直接进入实验中学组织面试和笔试,同时结合学生三年的学业成绩以及个人的在校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择优录取。部分合作大学还为直通车项目的学生设有数量不等的奖学金。

迄今为止,实验中学直通车绿色通道项目已进入第14个年头,一直为学生最终选择心仪的境外大学和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它不仅为学校的国际部学生提供了多通道的出国留学项目,而且为高考班的毕业生提供了富有特色的“高考后”出国留学直通车项目,为高三毕业生开启了高考与留学的“双保险”计划,更为那些与自己的高考第一志愿失之交臂的学生提供了多重选择,从而弥补了“高考一锤定音”的弊端。

直通车项目为实验中学的学生进入世界名校开辟了一个新的优质通道。通过不断拓展特色合作项目,实验中学已逐渐形成了国际化品牌效应。

(三)课程国际化是国际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实验中学经由合作项目办学,整合境外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办学精髓,融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本土高中课程,进一步为实现实验中学的办学目标服务。实验中学国际型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班一直致力于探索构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符合学校国际化发展的,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的国际化创新型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的学术氛围和成长环境。2013年国际型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班的毕业生96%被美国前50的大学所录取,2014年毕业生97%被美国前50的大学所录取。

(四)信息化带动国际教育发展是新趋势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国际化是实验中学加快国际化发展的新举措和新趋势,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可以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力度,从而深化培养学生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解。

为了积极促进实验中学师生与其他国家友好学校师生的教育交流,促进文化理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国际竞争的能力,实验中学与美国友好学校明尼唐卡高中共同研究,开发并建立了课程资源共享的网络课程“中美文化比较课程”和“国家遗产认识与保护课程”。

网络课程已经开展了四个学年。通过互联网的功能,两国学生不仅在跨文化方面做了非常有趣的发现和探索,增进了相互间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学科领域也做了许多交流,使两国的学生对彼此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业价值等方面都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从而促进了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发展。

此项目已经趋于成熟阶段,其成果得到两校的认可。双方已经达成共识,给参加网络课程学习,并且完成学业的学生颁发结业证书,并授予学分。

三、对未来国际化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一)示范高中国际化教育的实践模式

1.多元的评价体系是国际化教育的主体

实验中学与国外富有特色的中学、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特别是近几年学生需求多元化,学校在引进国外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建设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开设国际青年经济课程以及人生规划课程、建立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近5年的实验,通过取精用宏的学习与借鉴以及本土化的精品课程设计,实现国际化教育的特色互补和优势叠加。

2.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国际化教育的保证

2006年实验中学被国家汉办认定为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青年教育中心基地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对话联系学校”同时还是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授予的“国际型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以及美国大学理事会授予的美国大学学分课程先修资格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所积累的经验,2010年实验中学成功地与美国都柏林高中合作,开辟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新型的国际教育模式提供了实践的基础。

3.良好的师资储备是国际化教育的基础

实验中学非常重视对一线教师的继续教育,每年都积极承担国家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为期一年的国外进修项目,国家汉办下派的赴国外语言教师项目和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委派的对外汉语教师项目。仅2013年至2014年,实验中学就派出了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2名。学校要求外派教师除了完成项目任务外,同时根据我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情况,按照教师在国外的具体工作内容,撰写校本课程研究论文,或者相关的科研论文。培训后的教师均在多个学科领域中成为骨干教师。

(二)示范高中国际化教育的策略选择

1.推进教育创新

注重在“志趣能合一”的引领下夯实学生个性化知识的构成:大力推进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既可丰富式推进(如开设汽车、金融、人体医学、法学、微电影等实验组);也可加速式推进(如设立科技班、数学班);关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育(如专门开设CPS--创新、实践、服务资优生必修课与LO--领导与组织资优生必修课,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领导、组织能力)。

2.关注模块选学

开设国际部课程,并且充分注重课程改革中注重先进元素的融合、突破,构建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学校课程图谱,提供多个科目与模块的选学(许多科目直接从国际课程中提取与融入,如《宏观经济学》),且注重这些科目与模块的现代性,积极推进基于数字平台的课题探究与研究性学习。

3.数字平台学习

首先推进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包括审视数字化环境下学科基础知识与推进整合数字化内容的科目、模块开发;然后建构数字化学习的平台,如学校关注数字技术与专门领域的融合,构建现代仪器与分析等数字化创新实验室;三是形成全国领先的、基于统一数据平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全域管理、全程管理和即时管理(如校车GPS系统);最后借助数字技术平台推进国际与地区间的交流、合作,如借助远程网络技术开展中美学生视频交流、京港校际辩论赛等。

参考文献:

[1]唐盛昌.学校教育国际化探索:借鉴改革与衔接对话--对上海中学教育国际化探索的理性思考[J].中小学管理.2011(12).[2]邵蓉.校本视野下的教育国际化--无锡市东林中学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之路[J].科学教育.2012(1).[3]王少东,朱军文.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动因与路径设计[J].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第四篇:中秋节诗意篇祝福语

中秋节诗意篇祝福语

中秋节诗意祝福语

1.中秋节临近,该如何祝福别人过一个幸福的中秋节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一些关于中秋的祝福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将各种禽蛋煮熟并涂上各种颜色,称“五彩蛋”。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

3.清秋至,天转凉,问候挂心肠;绿林黄,寒气涨,莫忘添衣裳;桦树茂,菊飘香,佳节沐艳阳;寄浮云,托流水,月光送吉祥。祝中秋节快乐。

4.请用一秒钟忘记烦恼,用一分钟想想阳光,用一小时子大声歌唱,用一

辈子去实现希望,然后用一个微笑来接收我传递给你的祝福:中秋节快乐!中秋节祝福语

5.茕茕玉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佳节祝福,费您莫属。爱情甜蜜,家庭和睦。事业折桂,升迁如兔。老朋友,中秋节快乐!

6.秋初凉,夜苍黄,一份思念两茫茫;中秋到,月明亮,提早祝福情飞扬;好运享,快乐尝,吉祥月饼到身旁;朋友心,情意长,祝你幸福团圆永安康。

7.秋风吹,斜阳照,菊花朵朵对你笑;月儿圆,月饼甜,短信祝福送祝愿。愿你幸福甜蜜乐无边!健康平安到永远!中秋快乐!

8.秋风清,秋月明,祝你天天好心情。桂花香,皓月亮,愿你事事都顺畅。笙歌响,糕饼香,送你如意加吉祥。中秋节祝你合家欢乐、幸福如意。

9.秋风送祝福,明月寄相思。举杯邀明月,天涯共此时。欢乐中秋,欢乐人生。愿我的祝福为你带去温暖:中秋

节快乐!

10.秋风又起黄叶片片,寒意漫漫月更圆,佳节又至,人到是明月千里寄相思,我心依依永相念,愿君花好月圆人团圆,岁岁年年福相伴!预祝中秋快乐!

11.秋风阵阵送凉爽,中秋佳节送喜庆,又是一年团圆节,花好月圆人团圆,小小短信把福送,愿你中秋节快乐,喜事少不了!

12.秋高气爽,花好月圆,幸福生活日日甜;夏去秋来,似水如烟,一年中秋在眼前;说一声珍重,道一声平安,祝中秋节阖家幸福快乐!

13.秋情至,天转凉,鸿雁南飞翔;绿林黄,寒雾涨,莫忘添衣裳;桦树茂,菊散香,晚风抚清凉;寄浮云,托流水,中秋送吉祥!中秋节快乐!

14.秋叶片片,勾起无限思念。浪漫情怀,伴随中秋而来。暖暖的问候,浓浓的情谊,汇聚成这一条信息,传输到你的手机,中秋节,祝你快乐不断,无限惊喜。

15.秋已至,天转凉,鸿雁下斜阳;红花谢,绿林黄,莫忘添衣裳;欲惆怅,享阳光,天籁语铿锵;桂树茂,菊散香,徐风携清凉,多安康。谨祝中秋快乐!

16.秋意撩人,皓月当空,思意正浓,一条短信,虽然传递出了我的思念之情,却阻隔了我们团聚的笑脸,我的亲人,虽然不能团圆,依然要中秋节快乐!

17.秋月明明亮亮,美酒清清爽爽,月饼蜜蜜甜甜,朋友热热乎乎,家人和和美美,中秋团团圆圆,幸福永永远远!祝您及家人中秋节快乐!

18.驱你心上秋,快乐永无忧;送你手边秋,好运随你揪;赠你眼中秋,美景任你瞅。秋山隐隐秋水迢,秋雨细细秋花娇,秋云淡淡秋月俏,秋来愿你乐逍遥。

19.取快乐无忧之泉,和健康平安之面,捏花好月圆之皮,包甜蜜幸福之馅。用关怀体贴之火烘烤,以思念祝福

之信传递,送上特制月饼,祝中秋快乐!中秋节祝福短信

20.去年月圆时,花灯亮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圆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影,短信忙不停。收到短信请回复,别让我相思过度。中秋快乐!

第五篇:“八个一心”探索入所教育模式

“八个一心”探索入所教育模式

广东省江门市劳教所(强戒所)结合场所工作实际,对传统入所教育内容进行优化、拓展,以“在较短时间内让新入所人员放下思想包袱,端正矫治思想,养成行为规范,增强改造信心,为后续脱瘾矫治奠定良好基础”的理念为指导,以“八个一心”为内容,大力促进教育矫治工作质量提升,为场所安全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跟进调查知人心。对新入所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基本情况摸查,主要详细调查新入所人员的籍贯、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和主要社会关系以及吸、戒毒经历等。通过深入调查,及时将新入所人员的资料信息补充完整,使一线管教民警能够最及时、最准确地掌握新入所人员的真实情况,充分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反复谈话稳人心。矫治对象作为被管理人员,心理上往往会产生畏惧、不安、甚至对抗的情绪,尤其是初次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其反应更为明显。针对这一情况,江门所入所教育大队及时、适时、定时对新入所人员进行个别谈话教育,依法告之其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及场所的各项规章制度,耐心解释其吸食毒品的重大危害,悉心教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通过个别谈话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平复他们的忐忑心情、消除他们的思想疑虑,帮助新入所人员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逐步建立起改造的信心。

三是电话沟通慰人心。针对新入所人员在封闭式入所教育阶段,因内心强烈的思乡思亲情绪感而产生的寝食难安等重度焦虑现象,江门所大力开展关爱教育,实施人文关怀,积极帮助新入所人员与家人取得联系,在稳定情绪的同时也积极争取家属的支持,通过家属帮教增强场所的教育矫治与戒毒治疗的效果,切实增强他们自觉抵制毒品的信心与力量。

四是传递家书心交心。新入所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矫治后,内心通常会产生许多想法,同时也希望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心声向家人、爱人及朋友倾诉。为此,江门所大力支持并鼓励学员多动笔、多写信,主动与亲朋好友联系,传递自己的心声,抒发自己的情感,报告自己所内情况,积极争取家属亲友的谅解与支持。

五是细致关爱暖人心。在实际收容收治过程中,许多新入所人员都非常缺乏日常用品,江门所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及时给新投学员配发牙刷、牙膏、毛巾、洗衣粉、卫生纸等生活用品,遇到寒冷天气,还及时为困难学员发放保暖衣裤,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给他们送去温暖,关心他们的生活。通过管教民警的真切关怀,劳教(强戒)人员的理智和良知都被一一唤醒,不但自觉摒弃恶习,还主动投入到学习改造中。

六是撰写心得诉真心。在新投学员即将结束入所教育之前,入所教育大队鼓励他们将这段时间的感想和所思所悟以心得体会的形式表达出来,一方面为新投学员搭建起心理与情感宣泄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为管教民警及时、准确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提供便捷的渠道。

七是训练考核铸诚心。入所教育考核小组每月对入所教育期满的学员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队列、应知应会、所规队纪、行为规范等、。通过严格的入所训练和考核,让新入所人员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八是讲评帮促树信心。每一期新入所人员完成入所教育后,由入所大队领导负责集中开展讲评,既肯定成绩,也指出存在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具体要求,帮助学员在转投常规大队之前调整好心态,稳定住情绪,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下一阶段的教育矫治。

下载诗意教育模式(探索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意教育模式(探索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自主教育模式 探索养成教育途径

    构建自主教育模式 探索养成教育途径 晋城市城区凤凰山矿小学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好的习惯无疑起着动力、导向和保证的作用,而对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高层次来说,是让学生......

    激励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激励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在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探索。激励教育就是创设一种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摘要:本文从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探讨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运用。认为教师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多元化的更加适合中职学生身心发......

    MBA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2011年中国MBA教育迎来二十周年。值此之际,研究探索MBA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引领MBA教育教学发展:适应现代与时代发展的MBA......

    探索特色教育模式 打造优质品牌学校

    探索特色教育模式 打造优质品牌学校 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又名金华市婺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56年。1984年学校开设幼儿师范和服装专业,开始走上职业教育之路。在各级......

    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摘要:远程开放教育“以教师辅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采取三元化的教学形式,成为有效的远程开放教学模式。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导学远程......

    教学模式与探索

    教学模式与探索 ——理想课堂与课堂理想境界之五 傅东缨 时下,追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理想课堂已成为全体教师同仁追求的高点。在诸种践行的举措中,教学模式的变革已成为提......

    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关键词]语文 教学模式时代在变,教材在变,教学理念与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新课标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