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代企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时间:2019-05-15 12:0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货代企业发展现状及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货代企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第一篇:我国货代企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货代企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一、中国货代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基本国策以来,中国物流业实现了30年的持续增长。主要特点有:

1、中国货代物流市场的基数大、发展快

据统计,1991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万亿人民币(约0.3万亿美元),到2007年已上升75.2万亿人民币(约10万亿美元),增长了23.8倍,年均增长22.2%,占当年中国GDP的18.4%。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到2007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持续高增长率,为货代物流业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商品和服务交易量的扩大,需要我们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国际货代物流服务;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和网络布局的调整,也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重要的采购加工中心,推动了中国与全球物流货代业务的对接、融合。

2、2008年中国货代物流行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2008年,中国先后经历了罕见的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8.0级,为百年来中国最高震级)等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中国货代物流企业克服了各种困难,仍然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但物流需求增长明显趋缓,社会物流总额实现89.9万亿元人民币(约12.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5%,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但增幅比2007年回落6.7个百分点,货代行业总体规模比2007年有所扩大,2008年,全社会货运量244.5亿吨,比2007年增长9.3%,增幅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

3、中国货代物流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数量多、综合实力有待提高

(1)中国货代物流业是中国服务贸易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近30年来,中国政府对货代物流行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001年中国加入WTO,更明确了进一步开放的承诺。到2005年已将货代物流业全部对外开放。因此,形成了由市场主导的中资、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及本土民营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同等竞争的局面。

(2)大中小货代物流企业并存,总量近2万家,以中小企业居多。到2008年底,在中国商务部备案的国际货代企业有18400多家。其中有大型中外货代物流企业,如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外运长航”,SINOTRANS),2008年资产总额达150多亿美元,收入130多亿美元,企业网络覆盖了中国境内30个省市,并与世界知名货代物流企业有长期广泛的业务合作,也包括名列世界500强、在中国设有合资或独资公司的物流企业,如DHL、UPS、FedEx、TNT等跨国公司,它们占据了中国国际快递市场约80%的份额;还有一大批新兴的民营货代物流企业,如我会会员企业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快递公司等,年营业额已达8亿美元以上。但是在中国备案的货代物流企业中,约有76%的企业规模较小,注册资本在150万美元以下。

(3)中国货代物流业整体实力较弱,有待提高。中国的货代物流行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货代物流企业只有十来年的历史,尽管货代物流企业数

量众多,但其整体实力和管理水平与世界领先的国际物流公司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集中体现为“小、少、弱、差”,多数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其人员数量、营业额及市场份额等都较小;二是服务功能单一,局限于传统的单项服务,不能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三是缺少高素质专业人才,资源整合能力弱,不能满足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要求,成本过高。四是管理水平差,在人员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化管理以及网络化管理方面,亟待提高竞争能力。

4、中国货代物流行业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

中国的物流产业包括仓储、运输、交通等众多子行业,因此,目前政府对货代物流业务的管理涉及商务部、交通部、铁道部、海关总署、邮政总局等政府部门,较为分散的管理也给货代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行动,理顺关系。2008年初国务院开始实行“大部制”改革,其中之一是组建交通运输部,将原交通部、民航总局、国家邮政局等整合纳入该部统筹管理,为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新的体制基础。二是将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明确地纳入了商务部的职责范围,从国家层面实现了管理机构“到位”。中国商务部正在协调相关主管部门,就行业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调研和协调,并且要从国家层面通过立法形式,调整行政管理关系,促使货代物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二、中国货代物流行业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当前,这场自2007年起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经历了2008年的蔓延后,使各国实体经济受到重创,2009年初已演化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所有发达国家已出现了自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球贸易量大幅萎缩,2009年世界贸易形势非常严峻。贸易保护措施增多,经济震荡加剧。因此,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1、金融危机对中国货代物流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拖累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在日益扩大。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明显回落,进出口贸易呈严重滑坡趋势,外贸出口企业内外交困、形势严峻,行业性的亏损与失业人员增加。由于外贸依存度较高,国际贸易的下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通过产业链条逐步扩散,进而传导到其它的经济领域,与国际贸易紧密相连的货代物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出口下降,需求减少。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贸易量大幅萎缩,中国外贸出口增幅也大幅下降,月均增长率由高于20%急剧下滑为负增长,今年又进一步大幅下挫,同比下降近20%。出口下降导致中国涉外货代物流大幅度减少,对以外贸物流行业为主的企业造成很大压力。

二是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近年来,中国国内油价大幅攀升,造成了货代物流企业的成本大幅增加,与此同时货代物流服务市场价格明显下滑,企业收入增长严重放缓,导致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2008年中国货代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同比增长近40%,从事货代和一般物流服务的企业平均毛利率下降到只有2%左右。超过四成的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

三是风险增大,融资困难。许多中国中小外贸企业经营困难,面临出口订单下降、资金紧缺甚至出现资金链条断裂等风险。对货代物流企业而言,客户信用风险加大,形成坏账隐患。由于金融危机,中国的银行业对企业贷款的审批异常严格,许多中小型货代物流企业融资困难,已有近30%的中小物流企业陷入困境,部分被迫退出市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09年中国进出口增速可能下滑至5%以下,未来一年中国出口企业将承受更大压力,涉外货代物流业面临的困境在一段时间内很难迅速缓解。

2、中国货代物流企业积极应对危机

以中国外运长航为例,与大部分国际货代企业一样,也面临严重困难。面对严峻的外贸形势,该公司果断采取多项措施,围绕主业开源节流,实现服务升级,不断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已初见成效。发挥了国家大型企业应有的作用,为中国货代物流行业保持整体发展的态势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业务布局。金融危机对涉外货代物流业务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正在产生效果,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内贸物流因此将会出现需求增长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中国西部在全球危机中可说是充满商机。货代物流企业要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加大国内物流和内贸航运开拓力度,调整国内业务在经营结构中的比重,使业务布局从沿海逐步转向内地。

随着国家政策调整,高附加值产品在中国出口产业结构中会得到相应提升,对货代物流服务的专业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大型货代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化优势,加大与扩内需相关的基建、民生、环保等项目的内贸运输和物流服务业务的投入,使经营模式从单一代理服务方式逐步向网络化、专业化要求高以及服务链条长的高端综合物流服务方式转变。

二是重组兼并,整合资源,增强发展后劲。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规律都表明,发生经济危机的时期往往也是产业调整升级、企业整合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正是“危中寻机、转危为机”的内涵。货代物流企业更要抓住这样的机遇,针对核心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重点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与人才结构,完善核心产业基础设施,加强重要节点建设,为新一轮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是强化风险管控意识,提高管控能力。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企业经营环境复杂,所以无论是内部整合进行集约化经营,还是对外并购进行规模化扩张,都要求企业应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的意识和整体管控能力。风险管理要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全覆盖,特别是要严格防控客户信用风险、投资风险以及合同履行风险等各种风险,不断完善以风险防控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通过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架构和管理模式,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机制,从而增强专业化、系统性的管控能力,以从容地应对危机,赢得发展。中小型货代物流企业由于抗风险的能力弱,因而处境更为困难,很多企业都在迅速采取措施应对危机。首先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金融危机抑制了对货代物流服务的需求,压缩了货代物流企业的生存与利润空间。因此,中小货代物流企业应对当前危机需要苦练内功,通过积极挖潜,开源节流,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来降低业务减少带来的冲击;其次是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通过抱团取暖、优势互补、共享资源,走联合发展之路,并可以降低成本、改善服

务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第三是采取专业化竞争策略,在做精做专上下功夫,以更精细的服务,赢取目标客户。

当前的经济形势推动中国货代物流业开始新一轮的整合。各类物流企业都要认清形势,积极优化资源配置,进行业务转型,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三、中国货代物流业的未来展望

1、中国货代物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2008年中国GDP总量突破4.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0%。进出口总额超过2.5万亿美元,增幅达17.8%。虽然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由于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包括IMF在内的各种国际权威机构预测中国2009年GDP增速均不低于6.5%。到2010年底,中国中央政府用于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约0.6万亿美元)还将带动约18万亿元(约2.6万亿美元)的地方政府与民间的投资。因此中国货代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2、中国政府提升物流业产业地位,全力支持物流业发展。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刺激经济以应对金融危机,特别是2009年中国政府出台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将物流业纳入与钢铁、汽车、石化等九个产业并列的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表明了中国政府对物流业的高度重视,也显示了物流产业当前和今后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振了中国货代物流业的发展信心。

3、危中寻机,中国货代物流业将在调整中走向成熟。

虽然中国货代物流业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基础薄弱,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的物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货代物流业将以这次经济危机为调整的契机,加快行业的优化升级与结构调整。例如我们要认真落实国家提出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大货代物流企业间的资源整合,提升综合实力。这一系列举措将会有力改善中国物流企业的生存环境,促进物流业升级,也为物流企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促进中国物流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迅速提高,推动中国货代物流业走向成熟。

4、中国货代物流业将加强国际间合作,共创未来。

物流业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中国政府鼓励货代物流企业“走出去”,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借助其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有理论、会经营、懂管理的国际水平的物流专家,提升中国物流企业竞争能力,加速发展。外资与中国物流企业合作、合资等,则会最大限度地缩短熟悉和适应市场环境的时间、降低经营成本。

多年来,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FIATA)为中国货代业与世界货代业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会自2001年成为FIATA会员以来,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富有成效,今后的合作发展空间将会更大。

我们坚信,中外货代物流企业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国际间合作,将会共同发展,共享未来。

第二篇:浅谈我国货代企业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已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服务产业。截止2000年底,经外经贸部批准的国际货代企业已达2100多家,但从整体上讲,我国目前国际货运代理业的现状可用4个字来概括——“小”(经营规模小、资产规模小)、“少”(服务功能少、专业人才少)、“弱”(竞争力弱、融资能力弱)、“散”(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及入世后我国货运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必将分化重组。未雨绸缪,在这种大背景下,关注思考我国国际货代企业的发展方向就显得十分必要。经过研究探索,笔者将我货代企业发展方向定位于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物流化。

一、规模化。规模化作为我国货代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是合理配置其现有资源、推动其永续经营的必由之路。规模化是货运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优化配置全球资源,由其引发的主要特征是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合并、收购、重组之势风起云涌,高潮迭起。拿航运业来说,东方海外收购美国总统,马士基收购海陆就是明显例证。这两年航运市场由低迷趋向活跃,经营业绩表现不俗,一方面是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另一方面,同航运业的兼并收购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性密切相关。近一点的,中国货代业的龙头老大——中外运集团面对国内和国际市场出现的新变化,自1998年以来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组战略,使集团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回升,“1+1〉2”的规模效应初步显现。他们的实践业已并将继续证明,规模化经营是货运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营运成本、壮大竞争实力、提高服务水准的重要途径。规模化是加入WTO后整合我国目前中小货代企业资源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体制在货代行业同样存在,加之由于认识局限和监管不力,目前在中国已形成了一个“无处不代理”的货代市场。

加入WTO后,随着货运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实力超群的外资货代将大显身手,相当一批势单力薄的货代将被淘汰出局。我国的货代企业如果仍按“小、少、弱、散”的路子走下去,前方只能是死路一条。出路之一就在于联合、重组,搞战略联盟。而从货源、资金、网络的规模化入手,走规模经营之路,这是实施这一战略必要而有效的一步。目前外经贸专业储运

公司这类货代虽在外经贸部核批的具备国际货代经营权的企业中占有近1/3的比重,但由于货源、网络、资金分散,导致其中的大多数发展缓慢,总体竞争实力不强。而联系历史渊源、经营机制、管理手段、政策条件等现实,统一认识,推进这类货代搞规模经营势在必行。以资产和效益为纽带,打破地域、行业、企业等界限,在业务上通过空运销售代理、海运订舱代理或指定代理、一程租船经营等方式,促进货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在财务上,通过集中融资、吸纳外资、私营等民间资本,从资金上为推动规模经营提供保障。在管理上,通过经理层年薪、职工内部持股、竞聘上岗等机制创新,加大货代横向之间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整合货代固有资源、推动其发展壮大。

二、专业化。服务业中有一句深入人心的行话:无论从事何种类型的服务,只要能搞出特色,创出品牌,就能占领市场,赢得客户,从而决胜千里。它道出了专业化经营的精髓,体现出货代企业开展专业化服务的旺盛生命力,而敦豪快件、上海泛成和天津环联、松昌海运拼箱服务品牌的叫响,则从实例印证了专业化经营的市场价值和独特魅力。从完善服务功能、开展集约经营的角度出发,专业化服务是对货代企业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多数货运代理仍停留在“代办运输”的中间人角色,服务功能单一,管理水平落后,客户需求只能低层次地得到满足,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提高,货代企业还应当完成向独立运输经营人的角色转换,为此就必须拓宽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档次,在业务操作、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方面按专业化服务的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从战略、成本、质量、营销等方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专业化是培育货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最擅长的业务,是企业品牌、主业、实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资源优势的外化。而专业化是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经,一个货代企业只有立足于专业化经营,才能将它区别于其它企业的地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通过核心竞争力来凝聚利润,从而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经营的角度看,如果说货代企业的总(母)公司作为整体,可以靠网络或多元经营来实现规模扩张的话,那么它的分、子公司等营运网点则更多的要靠专业化经营来夯实利润,从而为总(母)公司实现资本扩张提供保障。国际货运代理的业务范围十分广阔,专业化服

务的内容就是要求货代企业以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在空运、整箱、拼箱、租船、集港疏运、仓储分拨、物流配送等业务上选择其中的一、两项作为主业,在市场开发、企业战略、人才选用、管理规范等资源配置方面采用密集性的营销策略,稳扎稳打,滚动发展,最终成为市场领导者(Market Leader),达到制胜的战略意图。目前,我国相当一批中小货代企业货源、资金、人才等资源有限,瞄准专业化发展目标,这是他们迎接挑战,参与市场竞争激烈的明智选择。

三、网络化。笔者这里的网络化有三层递进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货代企业有形的国内外营运网点的建设。货运代理作为国际运输的一项辅助服务,发展到成熟阶段(主要标志是总部对大项目等核心货源有控制力并有统一的操作规程),就必须有一定的网络支撑,否则既缺乏滚动发展的后劲,也会是满足客户需求的理念流于形式。目前,除中外运、中远货运等大型货代和一些合资货代如大通、锦海捷亚等拥有相对比较完善的网络设施外,我国其它货代企业普遍缺乏网络培育,这是导致我国货代企业竞争力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层含义是总部对货代企业营运网点的资源能统一调配,通过网络运作追求规模效益。这就要求各营运网点之间不能各自为政、自相残杀,而是根据业务和战略发展的需要联成一体,服从总部的集中指挥和管理协调。这正是泛亚班拿、辛克、联邦快递等跨国货代的经营之道,我国的大型货代企业这方面大都有惨痛的教训,正在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并初步分享到其中的甜头。第三层含义回答了货代企业这些星罗棋布的网点怎样联结的问题,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特征决定了利用Internet、EDI、E-mail等先进的传输方式,构筑无形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内部资源网络化运作,这是联结这些分割的有形网点的最快捷和最有效手段,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共享资源的目的。

四、物流化。第三方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核心思想之一,对于货代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实力、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所必需的设施、网络、人才等前提条件,结合我国货代企业的现状及现代物流业态的特点,明确我国货代企业在物流体系中的定位尤为重要。物流在我国还不是一种成熟的产业,国内外客户的需求又有很大不同,根据本国特色,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产品是适应市场的首要条件。

另外,由于我国的货代企业长期处于低层次的粗放经营状态,系统组织能力很低,又缺乏有效的全球网络,提供全球供应链的管理服务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国的货代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根据自己的条件,融入到全球物流体系之中,开发不同层次的物流服务,最大限度地在物流产业中受益。根据我国货代企业服务创新的目标,有以下几种模式选择:

(一)以提高服务附加值为目标的基础物流服务。运输、仓储、包装、分拨是物流的基本环节,也是物流系统的实际执行者,并构成了物流产业的基本需求。目前,我国的运输、仓储、包装等产业,基本上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还没有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可塑性很强。我国的货代企业如中国外运集团、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远货运等应抓住国外物流公司目前在中国基础设施较少的时机,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便利条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仓储优势,大力开发以基本的流通服务和劳务附加值为主的基础物流服务,力求和国际接轨,实现物流环节的系统化和标准化,抢占物流的第一市场。一方面可以为客户直接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又可作为国际物流经营者的分包商,提供全方位物流打下基础。这是一种资产和劳务性质的物流经营。

(二)以培育新的客户群为目标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客户对运输和物流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特别是中小型客户,自身的商务功能有限,需求更具有特殊性,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客户群。为这些客户提供包括运输、仓储、商务等附加服务在内“量体裁衣”式的灵活物流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地支撑货代主业,还可以增加附加收入。如中外运华北空运天津公司为摩托罗拉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务就属于这种模式。再如当前我国的私营企业和工贸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经验不足,特别需要商务上的支持,这为贸运结合式的物流服务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三)以实现产业更新为目标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系统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是介于客户和实际物流承担者之间,为生产商提供物流设计、控制和供应链管理的物流服务模式。这是物流服务体系中的最高层。这种服务完全不同于货代和承运人提供的劳务和基础设施的服务,而是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销售专业的物流决策和管理技能,主要职能是总体成本控

制和对供应链实施动态监控,代表了物流需求的最本质思想。广东宝供物流企业集团目前提供的服务就接近于这种模式。当我国货代企业实现这一物流服务,实际上已经完成了服务的升级,可以说达到了物流服务的最高境界。需要指出的是,物流服务不是一种定型的东西,上述的物流服务模式仅仅代表了三种方向,我国的货代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设计出自己的综合物流服务产品。

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和物流化作为我国货代企业发展应确立的四项战略,规模化和网络化侧重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而专业化和物流化侧重企业的管理形态和经营内容,它们相互渗透,互为贯通,统一于我国货代企业发展的实践和战略部署中。其中专业化是基础,规模化是根本,网络化是必然,物流化是归宿。在这“四化”战略中,最核心的是专业化、规模化,这是因为货代企业靠专业化服务创出品牌效应后,为创造新的市场份额,既要通过营运网点的延伸提升经营规模;也必须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将各支点对接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满足客户需求的经营理念;货代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加快网络建设的目的也无不是为了把市场蛋糕做大,实施这种战略的本身就隐含着推进规模化经营的过程;现代物流的两大核心思想是专业服务和系统整合,联系我国货代企业的现状,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经营转型的前提就是在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壮大网络规模两大任务上有所突破,这恰好反映了专业化和规模化思想的本质要求。

第三篇:中韩关系现状及展望

中韩关系现状及展望

摘要:中韩建交24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国际环境的原因,中韩关系面临诸多挑战,潜在的历史及领土问题仍是将来中韩关系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本文就目前中韩两国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从而展望日后两国关系的发展。

关键字:中韩关系 经济交流 文化渗透

引言:2016年3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华盛顿会见韩国总统朴槿惠,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许多共识,标志中韩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深。在韩日关系和中日关系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中韩关系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就中长期而言,未来中韩关系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 中韩关系现状

1. 政治方面

2013年年初朴槿惠新政府的成立为中韩关系的改善提供了绝佳的契机。2013年6月27日,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期间,双方讨论了中韩关系、朝鲜半岛局势、东北亚及地区形势等国际和地区性问题,提出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经贸方面:

目前中韩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的大幅增长,双方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3.文化方面: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是隔海相望的近邻,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两国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部门及不少地方政府之间均建立了友好交往与合作关系。以韩国电影、流行音乐、服饰为代表的“韩流”正在中国盛行;而在韩国,学习汉语及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韩国人也日益增多,“汉风”在韩国广为流行。

二. 影响中韩关系发展的因素:

1.韩美同盟及政治安全问题

自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中韩两国在政治安全和军事交往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韩美同盟的存在也为两国政治安全关系的进一步深化造成了诸多障碍。在韩国看来,韩美同盟是确保韩国国家安全的基础,而中国则倾向于认为韩美同盟的存在对中国国家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2. 对朝鲜政策问题

对中国而言,朝鲜是中国的重要邻国,朝鲜对于中国国家利益有着现实而直接的影响。对于韩国而言,朝鲜和韩国同属一个民族,两国都渴望实现民族的统一。中韩两国对待朝鲜的政策必然会存在分歧和差异,有时候甚至会产生互相对立的政策。3.经贸问题

中韩经济关系由过去的互补变为现在更多领域的竞争,两国贸易摩擦逐渐增多,贸易平衡问题越来越成为两国贸易关系中的突出问题,韩国国内的排外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韩经贸交往的健康发展。

此外,政党政治和媒体干扰,人文交往问题,“中国威胁论”,潜在的历史、领土问题及渔业纠纷等也是制约中韩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 中韩关系发展展望

1.以朴槿惠总统的访华为契机,今后中韩关系有望实现“政经双热”的良好局面。韩国在安全上极度依赖于美国主导的美韩同盟,在经济贸易上又高度依赖于中国,这是韩国外交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可以预计韩美同盟将依然是韩国国家安全的基石。

2.中韩领导人热线的开启将有助于加强中韩两国政治互信,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目前由于韩日之间的独岛争议和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中韩两国在对待日本问题上有广泛一致的国家利益。【1】

3.中韩两国在应对朝鲜核问题时立场虽然有部分分歧,但是也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今后中韩两国应该积极再次问题上加强合作。

4.今后经贸合作将继续在两国关系的健康平稳发展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和作用,中韩两国经济融合度将进一步加强。中韩两国加强经贸联系是两国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

结论:

中韩关系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经历了诸多困难,未来的中韩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善于运用政治大智慧增进共识,巧妙化解矛盾和分歧,为中韩关系的平稳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圆周 《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第4期 韩国人的历史观和中韩关系

2.张颖 《商场现代化》总第554期 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3.张键 《当代韩国》2014年第1期 中韩关系发展现状及展望

第四篇: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2.1国内物流业发展现状

2.1.1 国内物流企业发展的进步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4、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1.2 国内物流企业发展的特点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

1、企业物流仍然是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 第三利润源 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2.2国外物流业发展现状

2.2.1 国外物流企业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它的物流市场错综复杂,又十分活跃,得益于它有一套完善的物流市场管理及法制管理体系。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和远景目标都十分明确。

欧洲和美国同样,在物流业发展方面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欧洲的物流业发展与美国相比,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欧洲在物流产业上具有明显的特色。科技进步,尤其是IT 技术的发展及相关产业的合并联盟,促进

了欧洲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欧洲各国的物流管理体制基本采取的是政府监督控制、企业自主经营的市场运作模式。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在世界居领先水平。特别是日本政府近年来为了大力扶持物流产业的发展所采取的一些宏观政策导向,让日本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2.2.2 国外物流企业发展的特点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

1、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国外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目前已经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其中,高新技术在物流运输业的应用与发展表现尤为突出。

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国外专业物流企业是伴随制造商经营取向的变革应运而生的。由于制造厂商为迎合消费者日益精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而采取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因而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需求也随之产生。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物流服务已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也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它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国外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物流园区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

国际物流市场专家们认为,世界上各行业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带

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业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新组成的物流联合企业、跨国公司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物流动态信息,调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构筑起本公司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节省时间和费用,将空载率压缩到最低限度,战胜对手,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除了并购之外,另一种集约化方式是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并建立战略联盟。

2.3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对比分析与总结

作为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中国物流业,虽然进步巨大,发展趋势良好,但与发达国家的物流业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2.3.1 成本比重和效率的对比

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考证物流在国家经济中价值量化的主要研究指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普遍认为,物流业越发达,效率越高,物流成本越低,物流总成本在GDP的比重就越低。

2012年中国第一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1.9万亿元,占GDP的比率为17.9%,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比重为53.7%,保管费用占34.3%,管理费用占12.5%。而从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例关系看,1991年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24%,2003年缩小到21.4%,近两年,均约占18%。这几乎是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2倍至3倍。

除了在物流成本方面外,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都比较低。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我国物流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

此外,根据调研及有关资料分析,我国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已占到20—40%,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上下。这些因素无疑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2.3.2 运营方式的对比

在国外第三方物流发展模式趋于成熟甚至开始出现第四方物流的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只有部分从传统的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业转变。并且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主要还是跨国企业,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济时期的经营思路,自建物流体系,采取传统的自营物流方式,致使我国整体物流水平徘徊不前,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发展产生很强的制约作用。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处于初级阶段,规模较小,自身的局限性较大,竞争力有限与传统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一般需提供全部的劳动及存货管理,生产准备,组装、集运等多项服务,这对供应商的要求是很高的。

2.3.3 基础设施的对比

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

2.3.4 技术装备的对比

我国物流系统一般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在仓储设施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普通平房仓库,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储设施比例极低,具有冷藏、保鲜、气调功能的仓库更少。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而可视屏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少采用。在运输工具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运输车辆中,普通车辆占70%以上,而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头及特种运输车辆却很少。物流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性能水平不高,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兼容。

2.3.5总结

从以上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业在成本比重和效率、运营模式、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方面与国外发达物流业国家存在着差距。因此,解决好以上几个

方面的问题,将使我国物流业有着质的提升,有利于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的提升有赖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指引,有赖于经济的良好发展,这些都是宏观的发展条件。因而物流企业本身应重点注意运营模式的转变,采用适合时代,适合企业自身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作为一种服务行业,物流业合理与高效地运转,有利于其它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等的改建,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因此,运营模式的发展至关重要,关于运营模式的研究将在下一章展开。

第五篇:洗涤业现状及展望

洗涤业现状及展望

一、我国洗涤业的历史与沿革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南宋就有了洗涤业,织补则在清朝后期才产生。干洗首先在法国发明,俗称“法式干洗”,用现代方式洗涤与整烫服装,技术性较强的也只有一百多年历史。

我国近代洗衣工场是外国人在上海租界内开设的。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人涌入上海。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上海的洗涤市场有了一定发展,那时业主大部分是美国人,而雇员中有土耳其人和中国人。

洗涤业务以洗白色织物为主。如为外国人清洗商轮、兵轮、营房、医院的床上用品、窗帘、台布等。而1881年才开始出现由中国人开设的法式洗染店。至于织补约在1890年才产生的,当时有些丝绸厂,织补次品的工人失业后,在市场设摊织补衣服,然后逐步发展到开设织补店,目前存在的织补模式基本上还是延续着当年的技术,从而维持将近百年的历史。

在1890年美国人又雇佣了一些土耳其人在上海开设用汽油揩洗高档丝绸、羊毛服装的干洗店。中国人开设第一家机器干洗店“上海正章洗衣洋行”是1925年,地址在上海淮海中路600号。该店从日本进口汽油干洗机,时称“开放式”干洗机,成为当时上海唯一的中国人开设的名符其实的机器干洗店。

抗战前后我国洗涤市场在大中型城市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如:上海正章干洗店“干洗”、王维新洗衣店“洗白”、老日升织补店“精工织补”、乔克生“地毯清洗”及上海、北京(原称北平)的皮衣保养、冷藏都较为出名。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纺织业的发展,服装面料从棉毛、丝绸发展到多种化学纤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洗涤市场发展。80年代我国洗涤手段普遍采用了洗涤机械化、烫衣蒸汽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扩大了洗涤服务能力,而且还推动了我国洗涤市场的发展。

80年代中后期,在浙江的小山城仙居,崛起一支洗衣大军,他们像雨后春笋般的遍布全国。根据仙居县政府统计,95年在全国从事洗衣的仙居农民竟达5万人之多(包括周边县),这同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大多消费者总是把衣服交给离家最近的洗衣店,很少舍近求远,洗衣店独特的区域性经营格局,决定了其发展前景,因此给仙居人带来了机遇。在新的一轮竞争中,仙居人开的洗衣店普遍存在档次低,规模小等问题,不少以水洗为主,他们大多数人由于缺乏市场战略眼光没有创立自己的品牌,在行业中黯然失色。

从仙居洗衣大军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一个行业若想发展到一定程度,首先就要规范。逐渐走向成熟的洗衣行业也是如此,这意味着今后将有大批不规范的洗衣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仙居洗衣大军就是一个例子,在此我并非有意贬低他们,而是想通过介绍他们来透视我国洗涤市场发展的壮大历史,也借此给同行们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二、我国洗涤市场的状况

1、基本状况:目前我国商业性各种成份的洗衣店(厂)近20万家,(包括宾馆饭店的洗衣房)从业人员达50万人之多。仅从96年-2001年洗衣店数量就增加了十万家之多,(将是现阶段全部洗衣店的一半),目前我国洗涤能力年洗涤量达20多亿件(条),年营业收入达100多亿人民币。

我国干洗店的干洗机数量达15万台,其中95%为四氯乙烯溶剂干洗机,其余多为石油溶剂干洗机.也有极少量为氟素溶剂,及碳化氢合物溶剂干洗机,前者因破坏臭氧层被国际环保组织宣布禁用,后者属于环保型溶剂正在推广之中。在国内四氯乙烯溶剂干洗机中开启式干洗机市场占有率达90%左右。2001年全国洗衣店新增2万台干洗机中,有1.7万台是开启式干洗机.在15万台干洗机中,能正常运转并达到洗涤效果的约为13万台.我国洗衣店除主要设备干洗机外,洗衣店的后整理设备,(全封闭整烫机,人像机,万能夹烫机,平烫机,去渍机,包装机等)洗衣厂完整的配套设备,在宾馆、饭店洗衣房、直营连锁配置的洗衣厂,欧式特许经营的连锁店是具备的。除此以外,各种性质的洗衣店有完善配套设备的还不到1/10,换句话说有80%以上的洗衣店用的是“开启式”干洗机加“三件套”(吸风烫台,蒸汽发生器,全蒸汽熨斗)。可见,我国洗涤后整理的设施还是相当薄弱的,从此影响了洗后整烫的质量。

2、存在问题:一是洗涤质量达不到要求,投诉率较高。

春节前后,首都北京部份新闻媒介报道了“唐装无处可洗”的社会新闻,(新闻背景是2001下半年在京、沪地区流行的唐装,因洗涤手段的要求,顾客却找不到能洗唐装的洗衣店)。2月23日中央电视(1)台在晚间新闻中播出,就唐装的洗涤手段咨询了有关专家。由此可以看出,洗涤服务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非常受社会的关注,但也反映出洗涤市场技术不足的一面。目前我国洗衣店的整体水平还相当低,洗涤市场之间竞争十分激烈,由于洗衣店的装备与投资规模存在着差异。规范型的洗衣店由于高档的设备和优质的洗涤原料及规范的洗涤操作,所以成本居高。无法同设备简易、偷工减料、以水洗冒充干洗的小型店进行价格竞争,导致洗衣市场经营环境混乱。另外一些小型不规范的洗衣店以低价位来诱惑消费者,但它们普遍存在洗涤质量差、服务达不到要求的问题,顾客的投诉率不断上升,给洗涤市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是行业自我保护的意识差

某些城市、区域店面过多,从而产生恶性竞争。据调查:目前我国在城市生活的消费者,平均每50天洗一套衣服,由此推算出每3000人口可以有一个洗衣店的生存空间,但目前某些地区洗衣店的数量过多。某些地区洗衣店之间相隔距离太近,从而造成同一产业重复投资,产生同行业窝里斗的现象。

3、洗涤与环保

我们前面说到我国目前有13万台开启式干洗机在运转,按每台干洗机干洗10公斤衣物计算,每天洗衣量大约在13万公斤,(根据开启式干洗机回收率92%计算,封闭式干洗机回收率97%计算),每台干洗机每天平均排放量约0.56公斤,也就是说每天排放在空气中的四氯乙烯约在1.8万公斤左右,相当于50桶四氯乙烯,四氯乙烯消耗量居世界第一。除此以外四氯乙烯蒸馏后的残渣污染还相当严重。按推算,每台干洗机年四氯乙烯残渣平均达20公斤计算,每年残渣就有120吨之多。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四氯乙烯残渣环保处理设备。

目前我国大部分洗衣店的规模小、档次低,洗衣店绝大部分达不到环保要求。洗涤业必然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对土壤的污染、对水质的污染及对人身健康的危害,可以说我国洗涤业目前发展还是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对四氯乙烯干洗机都采取了严格控制。比如美国工作地点连续8小时四氯乙烯的最大浓度为25ppm,15分钟短时间最大浓度为100ppm,德国四氯乙烯的职业环境极限浓度为50ppm。我国环保部门目前虽然没有明确的控制,但随着我们进入WTO与国际先进行业的接轨,及2008年环保奥运的绿色主题,可能在今明年有些重点城市有硬性的措施出台,为了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洗涤业要提倡环保洗涤,绿色洗涤,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珍爱健康,用实际行动促进行业的绿色进程。

4、洗衣的事故及隐患

洗涤是服务业事故较多的一个行业,因为洗涤设备有两个方面的压力容器a是蒸汽锅炉(蒸汽发生器)b干洗机在蒸馏时所产生的压力,近几年发生的事故频率很高。据我了解这几年发生几起事故,较大的是99年上海烫平机蒸汽滚筒爆炸,造成一死一伤;2000年重庆干洗机蒸馏箱爆炸;2001年10月17日武汉某洗衣店蒸汽发生器爆炸事件发生一死一伤;2002年2月5日在湖北鄂州又发生干洗机爆炸,造成两死一伤又一起重大事故。在短短100天的时间内,在同一个省就发生两起洗衣店设备爆炸的重大事故,此类事故举不胜数。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一些不规范的厂家生产出来的设备质量低劣、偷工减料。二是目前洗衣店使用的压力容器80%以上是没有锅炉安全生产许可证,洗涤企业普遍没有年检手段,导致设备老化,从而发生事故。我们目前国内的洗涤机械设备都没有标注使用时间和年限,国外已过使用期的设备,在国内再次使用的也屡见不鲜。所以上面这些情况我们要引起重视,并逐步规范。

三、行业发展方向的预测

1、发展规模型、品牌型连锁经营洗涤业是应对WTO的需要。行业发展都有它的周期性。洗涤业从产生,成长到饱和,现在正经历大浪淘沙的优胜劣汰阶段。洗涤业目前逐渐过渡到成熟期,在近段时间里洗涤业的经营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目前连锁经营模式逐渐被人们看好,洗涤业的连锁经营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老字号,它们以网点经营为主(直营连锁);另一种是欧式特许经营模式的洗衣店。前者靠悠久的经营历史,过硬的洗涤经验,良好的社会口碑,独树一旗。后者靠高质量的洗涤设备,优质快速的洗涤服务质量,现代化的操作程序,全新的经营理念,一种高透明的运作方式,拉近了商家与顾客的距离,得到了顾客的信赖,赢得了一定的市场。这种模式不仅将成为今后洗衣市场的主流,而且对传统的洗衣店将会产生很大的冲击。三是自由连锁的洗衣店,其特点是规模小、投资风险低、见效快等优点,这种模式的洗衣店遍布全国各个城市乃至乡镇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洗衣市场格局的变化也是洗衣业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连锁经营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据美国权威部门统计,在开业第一年就失败的单体经营店铺比例相当高,而采用连锁经营方式的店铺在开业第一年失败率则相当低。所以连锁经营将成为新世纪洗涤业的主导商业模式,有着巨大的前景与潜力。要在高饱和的市场环境中小资本企业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

3、自从1996-2001年洗衣店年平均增加率12%,同时洗涤量平均增长15%,实际上洗涤量增长的幅度要比洗衣店的增加幅度快㎏,那么洗衣店营业收入这几年反而下降了,问题关键出在洗涤价格普遍下降。

1999年全国平均洗涤价格下降10%,北京普兰德下降33%。例如:某一中等城市,1996年以前洗一套西服的费用为15元,1998年下降到12元,1999年底却下降到8元,个别洗衣店8元洗一套西服还打折.这几年水洗厂洗涤费下降幅度也相当大,1998年以前每条床单洗涤费为1.2元,2000年下降到1元,2001年部分洗衣厂下降到0.8元,不到三年时间个别地区、企业的洗涤费降了近四成。洗涤经营者一味降价不是唯一的出路,应以提高洗涤质量、服务质量、扩大服务内容、赢得市场才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我国洗衣市场潜力之巨大是无法估量的,我相信加入WTO以后,有利于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新世纪洗衣店的经营理念是怎样吸引消费者,开拓洗衣市场。小型洗衣店应该通过自由连锁形式开展同业合作,优势互补,发展洗衣店的“联合舰队”。洗涤业“十五”期间的发展方向是,扩大服务内容,提高整体水平,推出连锁经营,提倡绿色洗涤。

水洗行业的出路

目前,国内有些洗衣厂苦苦挣扎于生存的边缘,大家认为,挣不来钱主要是因为洗涤价格太低。不错,价格低是不争的事实。几年前,汽油每升只有两三块,每吨煤也只有二百多,人工也不过五六百,每吨水也不过一块多……到今天,这些已经翻了两三番都不止,但我们的洗衣价格却与前几年相差无几。正式由于这种状况,前几年洗衣厂还有些钱赚,现在则不得不苦苦地挣扎着谋生存。洗衣价格决定着洗衣厂的利润。谁都希望有一个高价格,但价格是市场来决定的。洗衣厂虽然可以与客户协商价格,但再怎么协商也离不开市场因素。当市场价格只有一块时,你的本事再高,客户也不可能给您两块的价格。(供需关系决定着市场价格,此问题不在本文分析范围之内。)

其实,我们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放在我们完全的主动权来决定事情上,洗衣厂厂长对什么最有把握呐?那就是想方设法来提高生产率。只要生产率提高了,单位成本自然就会降低,成本降低也就以为着利润的提高。

根据行业人士提供的数据,洗衣业鲜有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十万的,一般也就五六万。十年前是这一状况,现在并无多少改变,这五六万减去人工、水电气(汽)、洗化料、设备折旧、厂租金、运输以及各种税费还能剩多少?寥寥无几。随便去哪个洗衣厂,你问老板一天洗多少吨?他们都会告诉你一个月洗涤多少收入,比如30万或是50万,根本就没有小时公斤的概念。

这就是问题所在!正是这种区别,使得我们的洗衣厂没有了发展的利润和动力。假如一家有50人,每天洗涤10吨布草的洗衣厂,每小时人均洗涤20公斤,案秤10吨的洗涤任务则需10小时。假如将生产率提高到国际较低值40公斤,那么,同样是50个人,每天完成10吨的洗涤任务只需5小时,或者只需要一半的人工即可。你计算过没有?5个小时的水电气(汽)、化料人工等费用是多少?我们再假设一下,假如你把PPOH(人均小时洗涤磅数)提高到80公斤呐?你需要多少人工?或者你只用几个小时即可完成洗涤任务? 我们以美国一家刚建成的洗衣厂为例:洗衣厂总投入2200万美圆,占地60000平方英尺,115人,每天单班10小时,人均小时洗涤160磅,每周洗涤110万磅,服务半径170英里。不用说170英里的服务半径,就是70英里,国内任何一个洗衣厂都会说没法干。为什么?因为会亏本。但国外同行为什么不亏本?其中最大的差别就是生产率:我们人均小时洗涤30公斤当然要亏本。改变思路你就找到了出路。事情就这么简单!

下载我国货代企业发展现状及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货代企业发展现状及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制药的现状及展望

    生物制药的现状及展望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政府对高科技的大力扶持,我国的生物技术研发项目和生物医药产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生物药物是目前和未来新药研发的重要领域,其......

    中韩关系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韩关系发展现状及展望 2014年08月19日 09:38 来源:《当代韩国》2014年第1期 作者:张键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2 2013年2月朴槿惠政府的成立预示着中韩关系即......

    我国安防工程企业发展现状及方向探讨

    我国安防工程企业发展现状及方向探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安防工程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发展成为安防行业的主力军。与此同时,无论是在行业管理层面,还是安防工程市场环境,抑......

    事业单位下属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企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从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情况可以看到:事业单位开办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运行过程中,从财务管理、经营管理、销售管理的角度,以及成......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一)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1.中小企业在国民......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民营企业上市现状,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当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甘肃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成为推动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肃......

    第十五章 城市规划现状及展望

    第十五章 城市规划现状及展望 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既要着眼于城镇体系布局,更需要作好全国每个城镇的建设规划,特别是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