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浙江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自我定位研究(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5 12:0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浙江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自我定位研究(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浙江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自我定位研究(小编推荐)》。

第一篇:论文浙江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自我定位研究(小编推荐)

浙江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自我定位研究

——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楼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和国家资助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入独立学院。本文旨在系统了解社会转型期浙江省独立学院贫困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探寻其自我定位规律,为贫困生自我定位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贫困生;自我定位

一、研究意义

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和国家资助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入独立学院。身处家境优越的同学群中,这些寒门学子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和心理压力。加上社会转型期发展日新月异、思潮百家争鸣、选择五花八门,不少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时产生一系列矛盾。本文旨在系统了解社会转型期浙江省独立学院贫困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探寻其自我定位规律,为贫困生自我定位教育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杭电信工)2008、2009及2010级贫困生库中随机抽取35名特困生、115名贫困生,另抽取190名非贫困生作为对照组,对他们统一进行问卷调查。删除信息不全和有明显作答规律的问卷,共保留有效问卷331份,其中,特困生34份,贫困生112份,非贫困生185份。男生169份,女生162份。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此外,对多名贫困生进行个案研究。

三、研究结果

(一)贫困生课余兼职较为积极

调查显示,73%的特困生和82%的贫困生在校内或校外有兼职,只有12%的非贫困生兼职,全部在校外。在兼职贫困生中,90%的特困生、73%的贫困生在校内兼职,33%的特困生、23%的贫困生在校外兼职。可见,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贫困生兼职的比例都比非贫困生高。大量贫困生在校内兼职与杭电信工的贫困生资助政策有关。学院的勤工俭学岗位是定向提供给贫困生的。

无论是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参加的兼职工作都较为基层,收入也不高。调查显示,杭电信工参加兼职的人员中参加过家教、餐馆、发传单或礼仪、推销、保洁类勤工俭学的分别为39.1%、30.1%、29.3%、19.5%、2.3%。也有小部分同学通过开网店、创建网站、组建艺术表演团、摆地摊等方式创业。

(二)贫困生人际交往主动性较弱

贫困生比非贫困生参与学校事务相对较少。一是担任学生干部的比例偏少,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特困生、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分别为46.7%、41.8%和38.9%。二是贫困生参加学校社团的积极性也相对较低。参加社团的非贫困生、贫困生和特困生分别为75%、71.4%和60%。

对问题“遇见职业选择等重大问题时你会咨询谁”,无论特困生、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咨询最多的都是父母,分别为73.33%、57.14%和67.03。咨询第二多的人选,非贫困生是朋友,为50.27%,而特困生和贫困生都是老师,分别为66.67和48.21%。咨询第三多的,非贫困生是老师,有41.08%,特困生和贫困生是朋

友,分别为60%和46.43%。这可能与贫困生大多在校内兼职,与老师接触较多有关。

在经常联系的朋友数量与朋友结构,贫困生与非贫困生没有显著差异。

(三)贫困生自我评价特征明显

贫困生更看重学习成绩,对自己的专业成绩也更有信心。84%的贫困生认为学习成绩很重要或较重要,而非贫困生中的比例为74%。贫困生比非贫困生对自己的专业素质更有信心。分别有5%的贫困生和48%的非贫困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素质很好或较好。

贫困生对自己知识渊博性的评分上明显自信不足。10%贫困生和23%的非贫困生认为自己知识非常渊博或较渊博。17%的贫困生和24%的非贫困生认为自己社会经验非常丰富或较为丰富。

贫困生较认可自己的吃苦耐劳和独立自主能力。77%的贫困生和61%的非贫困生认为自己非常能活较能吃苦耐劳。76%贫困生和60%的非贫困生认为自己独立自主能力很好或较好。

对沟通能力和生活常识的自我评价无显著区别。

(四)贫困生更认可勤工俭学的作用。

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认可勤工俭学的作用。在回答问题“你觉得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有什么作用”时,特困生与贫困生认同勤工俭学具有积累社会经验、培养沟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加强自立能力、提高个人能力、增加经济收入作用的比例都相对较高。特困生分别为87%、87%、93%、93%、73%、87%,贫困生分别为85%、86%、80%、82%、77%、88%,非贫困生分别只有82%、79%、66%、79%、65%、61%。

(五)贫困生对就业前景更为焦虑

家庭情况对贫困生的就业定位有显著影响。只有14.3%的特困生将毕业后的自己定位为社会精英,而非普通劳动者。而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分别有37.5%和35%将毕业后的自己定位为社会精英。

对职业前景,特困生和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为焦虑,选择不知所措和自觉前途无量的比例都明显高于非贫困生。在问到“你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前景”时,回答“不知所措”、“前途无量”、“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特困生分别为33.3%、20.0%、46.7%,贫困生分别为26.1%、18.6%、55.4%,非贫困生分别为18.5%、16.8%、63.6%。

特困生与贫困生对自己的就业优势相对缺少信心。在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技能、知识上,特困生与贫困生比非贫困生相对缺少信心。觉得自己与同龄比在以上几个方面有优势的非贫困生分别为29.2%、17.3%、44.3%、15.7%和21.6%,贫困分别为28.6%、14.3%、23.2%、8.9%和19.6%,而特困生分别只有20.0%、13.3%、26.7%、6.7%和6.7%。但在肯吃苦选项上,特困生与贫困生比非贫困生相对有信心,分别为66.7%、57.1%和55.7%。在耐力方面,三者无显著差别。

在问题“是否已经为以后的工作定了适当的计划”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无显著差别。明确表示自己已经制定了计划的分别有20%、21.4%和20.1%。

贫困生比非贫困生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和自主创业的愿望均相对更为强烈。毕业后首选积蓄力量自主创业的特困生、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分别为14.3%、12.5%和6.8%。毕业后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特困生、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分别为64.3%、62.5%和55.9%。贫困生比非贫困生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相对较弱。毕业

后准备继续学习深造的特困生、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分别为6.7%、7.3%、11.5%。

四、分析

调查显示,贫困确实困扰了一部分学生,他们参与学校事务偏少,对未来更为焦虑,对自己的就业优势信心不足,但同时,贫困也使他们更加注重学习,积极参加勤工俭学,积累社会经验,在就业选择上也更加务实。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非常优秀的贫困生,他们把能把贫困的压力转化为动力,自信、自强、自立。

根据贫困生的特点,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做好贫困生自我定位教育。

首先,针对贫困生兼职需求旺盛的特点,学校可以进一步做好针对贫困生的兼职支持工作,帮助贫困生在兼职中寻找自信,做到自强、自立。如20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贫困生谢丽亚,原来是一名很普通的学生,自从获得辅导员助理这一勤工俭学岗位后,她的交往范围大大增加,由于在勤工俭学中表现出色,被评为校级“勤工俭学之星”,并担任2009级学长班主任。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努力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她凭优秀的成绩获得了直升二本的资格,同时也顺利通过直升二本的2+2考试。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走出校园后,自己一定能成为社会的精英之材。

第二,精神激励与经济补助并重。长期以来,高校对贫困生往往偏重于物质资助,对于精神激励方面的重视不够。诚然,经济资助是困难学生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的必要保障,但精神激励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加至关重要。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自信、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才能真正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摆脱经济和心理的“双重贫困”,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质的飞跃。学校老师可以有意识地采取公开表彰的形式,授予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相应的荣誉称号,一些高校还面对全体经济困难学生召开表彰大会,激励经济困难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辅导员可以定期与经济困难学生谈心,详细了解他们在生活上、心理上遇到的困难,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精神激励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此外,辅导员可以鼓励班级干部配合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激励工作,使学生骨干经常性关心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倾听他们抒发郁闷情绪,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进。

第三,针对贫困生在校内参加社团活动少,担任学生干部比例偏低的特点,学校在社团纳新和班干部选举时有意识地对贫困生提供任职支持。学校可以建立经济困难学生社团,使经济困难学生在与同类人交流中产生归属感。同时,可通过感恩教育、修身励志、心理援助和诚信宣扬等主题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崇脉,伦颖.自我教育的前景展望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4(2).[2] 祖嘉合.论自我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3(9).[3] 施章清.邓小平学生自我教育理论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4).[4] 杜玉萍.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J].青海师专学报,2004(6).

第二篇:试论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工作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近几年,独立学院发展势头迅猛,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独立学院的重点工作,而处于弱势地位的贫困生能否顺利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独立学院贫困生由于自身综合素质偏低、就业期待过高、社会资源不足等原因引发了就业障碍,对此,独立学院应帮助贫困生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努力搭建就业平台。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

近年来,高等学校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严峻。独立学院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势头迅猛,毕业生人数已经颇具规模。就业工作已经成为独立学院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独立学院贫困生比例已经高达10%以上,这部分毕业生由于受到自身物质条件的限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就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帮助贫困毕业生顺利就业,已经成为独立学院就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综合素质低,就业技巧偏弱

独立学院一般按照市场化办学机制设置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很多是市场需求大,就业相对容易的专业。即便如此,独立学院贫困生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综合素质偏低,就业技巧不足。一方面,由于学校对学习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引导贫困生勤奋学习,因此贫困生很少参加学生活动,忽视了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锻炼,综合素质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贫困生很少参加各类技能证书的学习,缺乏就业筹码。因此,从专业理论上看,独立学院的贫困生还是扎实的;但其综合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就业技巧相对欠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立学院贫困生在职场竞争中难免处于弱势地位。

2.心理压力大,就业期望高

独立学院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偏远地区或者城镇低保家庭,很多贫困生家里还有兄弟姐妹也在读书,高额的学费和沉重的家庭负担使得他们心理压力很大,就业期望值过高。他们希望毕业后尽快收回高额的教育成本,因此在择业的时候急功近利。择业时青睐大型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倾向于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希望找到工资薪酬高、福利待遇好的单位就业,不愿意下基层,不愿意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行业,对于技术性、实用性的职业比较排斥。对未来的工作期望太高,使很多独立学院贫困生挑三拣

四、有业不就,往往错失就业良机。

3.社会资源匮乏,就业环境严峻

由于经济结构和大学扩招的矛盾,市场提供给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仍然不足,就业环境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生,特别是独立学院贫困生来说依旧严峻。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达成求职意向。由于很多单位的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毕业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就业产生很大影响。独立学院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基础差、社会关系弱、社会资源少,只能对某些单位、某些岗位望洋兴叹。

4.就业成本高,错失就业良机

现今就业模式、用人体制对毕业生的经济实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公务员和研究生考试不仅需要购买大量的复习资料,有时还需参加价格昂贵的辅导班,这无疑在考试之前就给贫困生加上了一道门槛。如果选择直接就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考虑简历的制作、面试服装的添置、通信费用的增加等因素。参加异地招聘时还要支付高额的车旅住宿费用。一般而言,求职费用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这对于独立学院的贫困生来说往往难以承受。因此,一方面他们把求职地点选择在学校附近的城市,可能失去很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他们放弃花费成本高的求职方式,减少求职过程中对自身的包装,也可能导致求职成功率降低。

二、解决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打造就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由于生源质量的差别,独立学院毕业生整体就业竞争力落后于母体学校的同专业学生,所以不能照搬其他一般本科生的职业规划模式。要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树立真正的市场意识,瞄准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贫困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生涯和就业技巧的相关课程,为他们提供具体的、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引导独立学院的贫困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针对独立学院贫困生综合素质不高,沟通能力不强的特点,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学习实践中要有针对性的指导贫困生提高竞争力。首先,要引导贫困生参加一些学生社团,并担任学生干部,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现代社会和企业都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各项任务,而贫困生“自闭”、“自卑”的性格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因此贫困生利用在校期间多参加学生活动,主动与他人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逐步形成开放式的性格和团队合作意识非常重要。其次,要鼓励贫困生参加一些形式多样的竞争性活动,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毕业生总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树立独立学院贫困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显得尤为重要。最后,要引导独立学院贫困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贫困生在进入就业市场时的竞争力。学院可以和相关培训机构合作,降低培训费用。对于平时表现好、培训成绩佳的贫困生,可以给予减免培训费的政策。

2.加强心理辅导,树立正确客观的就业观

贫困生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使他们普遍存在焦虑、敏感、自卑、孤僻等心理。加上独立学院的外部环境,周围学生突出的条件,使得他们心里更加矛盾,不能正确看待社会贫富不均现象。校方需要在学生进校时就建立贫困生库,开展心理测试,对班级贫困生的情况大致了解。通过个别引导、团体辅导等不同形式的心理指导,帮助他们从阴暗的、消极的阴影中走出来。正确对待他人,评价自己。

在就业指导上,要为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客观的认识到现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认清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中的定位,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就业心理预期。在就业时,不能左顾右盼,挑肥拣瘦,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同时鼓励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到中西部地区就业。贫困生很多来自农村地区,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又对农村情况了解,如果能够回到基层就业,既能为当地作出贡献,又可以大显身手、大有所为。

3.加强校企联系,努力搭建就业推荐平台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都会面向社会就业。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是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重点。第一,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供需双方互通信息的机制,并将信息及时发布给学生。第二,举行校园招聘会,让贫困生在校园就有挑选工作的机会,节省一大笔求职的费用。第三,邀请有经验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为学生举办求职座谈会,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尽快发现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

建立一套独立学院贫困生推荐制度,广泛发动校内干部教师和往届优秀校友参与就业工作,主动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市场中介和校友会等加强联系和沟通,为贫困生搭建就业平台,重点扶持贫困生就业。

综上所述,要解决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难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对于贫困生而言,校方要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有一个客观的就业目标和预期;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且加强心理疏导与辅导。对于就业环境而言,校方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努力搭建就业平台,并且建立贫困生就业推荐制度。

第三篇:加强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措施研究

加强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措施研究

摘要:本文从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入手,从健全资助机构、完善奖助学金体系、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专款专用、落实国家政策、融入学生德育工作等方面对加强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加强 独立学院 贫困生资助 主要措施

贫困生是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资助对象,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思想的重要体现,高等教育的收费对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来说,成为了沉重的负担,迫切需要加强贫困生资助工作,解决好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问题,让更多的人上大学,让更多的人上得起大学,让已进入大学的学生能够完成学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和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公民机会均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1-2]。所以,作者认为在独立院校积极有序地开展奖、助、贷、勤、补、缓、减等各项工作,坚持以“经济上大力资助,生活上全面照顾,思想上积极引导,学习上主动帮助”为工作思路,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奖助学金评审办法、密切配合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工作、设立专项资助经费、开展绿色通道、勤工助学、减免和缓交学费等工作,切实加强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以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3-8]。健全学生资助机构,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资助工作

将资助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监督、指导全院学生资助工作。

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学生资助具体工作,设立专职资助工作人员;分别设立了系级、年级、班级等各级学生资助工作小组。构建奖助学金评选体系,科学、规范评选过程,切实做好奖助学金的评审和发放工作

评选、发放奖助学金工作是国家政策具体落实的关键环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以服务学生、科学规范评选工作为目标,通过以下措施保证了评审和发放工作顺利落实:

2.1 构建奖助学金院内评选制度体系。根据资助工作实际情况,规范资助工作每个细节,制定了奖助学金评选管理办法,辅助配套管理办法,各系学生资助工作小组针对本系具体情况制定系级奖、助学金评选办法,完整的建立起奖助学金评选制度体系,涵盖国家资助体系所有项目,使评选工作做到有章可依,科学规范。

2.2 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公正、科学评选。在具体工作中,依据奖助学金院内评选制度体系,依托资助管理中心、系级、年级、班级资助工作小组开展工作,通过民主评议、与家长沟通、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综合素质测评、全院公示等环节将评选资助工作落到实处,保证评选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密切配合、协助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工作

根据国家政策,作为独立学院,学生助学贷款为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为帮助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9-10]:①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校园网、宣传板等方式宣传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政策,开通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咨询热线,热心为广大学生解答疑问。②简化工作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获取学生收费标准和欠缴学费情况,申请贷款的学生只需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即可将相关手续办理完毕,简化了贷款回执单办理手续。③提供信息服务。为了学生方便快捷办理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公布了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的办理流程和注意事项,免费发放申请表,提供了各市、县教育局资助部门的联系方式。学生专项资助经费,专款专用

专项资助经费通过设立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发放临时生活补贴、减免学费、勤工助学等形式资助学生,保证专款专用。扎实做好绿色通道、减免与缓交学费、勤工助学等资助工作,落实国家政策到位

5.1 绿色通道。为了保证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能够顺利入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新生入学联合办公点设立“绿色通道”及资助政策咨询点,现场宣传并详细解说国家新资助政策和学院现有的政策、措施进行大力宣传和解读,公布“绿色通道”办理工作流程。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查看家庭情况调查表,与学生谈话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状况,现场简化审批程序,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资助措施。

5.2 减免与缓交学费。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确保不让一位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有针对的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交学费实施办法,使每一位贫困生能够按时安心回校报到、学习。

5.3 勤工助学。把勤工助学分为院内与院外两种勤工助学方式。制定了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促进勤工助学工作的规范化,使勤工助学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在院内勤工助学活动中按照勤工助学岗位与实践动手技能培养相结合原则,设置技术含量较高和所学专业相近的岗位,例如学院网络管理员等岗位;创新勤工助学模式,设立勤工助学项目立项模式,真正做到了学习工作两不误。

为了弥补勤工助学院内岗位不足问题,依托学生社团勤工互助中心,积极开拓院外勤工助学市场,鼓励学生大胆走出校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劳动获取劳动报酬。资助管理中心除了联系校外岗位外,还对学生进行各类岗前培训例如礼仪培训、面试培训、法律知识培训等,使资助管理中心成为独立学院又一个素质培养平台。除此之外,为贫困生搭建勤工助学创业平台,在政策范围内,在保证不影响贫困学生学习的前提下,积极为贫困学生创造条件,进行政策扶持,鼓励其自主创业。依托学生社团为平台,以主题教育为载体,将学生德育融入贫困生管理工作

勤工互助中心是在资助管理中心直接指导下的学生组织,除了担负组织院外勤工助学工作外,另外一项主要职责就是组织学生开展诚信、感恩和励志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教育活动,展示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风貌,激励他们奋勇前行信念。制定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办法,将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纳入学院德育工作的重点,真正做到了思想上扶贫。要求辅导员老师定期与贫困生谈话交流,引导贫困生正视困难,自强不息,并且要求做好贫困生的家校联系,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通过思想扶贫使其有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各级资助单位一切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邱永建,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现状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0(6):102-108.[2]陈丽君.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29(2):188-190.[3]田雨,林洁.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对策[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4):57-60.[4]赵炳起,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优化与重构[J].财会研究,2006(4):59-63.[5]魏银霞,凌惜勤.大学公共选修课程的调查与改革建议[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4):379-382.[6]凌惜勤,文辉,黄桂阳.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4):71-74.[7]黄冰,陈宁.对进一步完善学分制的思考[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22(2):59-61.[8]黄少波,胡泽民.就业指导一个有待挖掘的教育渠道[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22(4):19-22.[9]苏朝善,张劲松.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辩证思考――记二系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特色[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4(S1):39-41.[10]王春明,黄桂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5(3):104-107.作者简介:黄娟(1978-),女,陕西汉中人,硕士,讲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学生工作部副部长,主要从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四篇:试析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二级学院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而迅速产生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本文从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优、劣势环境出发,为切实加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在国家积极鼓励、支持多种形式办学和高校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的背景下,利用新机制创办的独立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如今,这些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成为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加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引导独立学院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已经成为独立学院的共识和面临的重要任务。

1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优势分析

二级学院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有着其存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这种客观性和合理性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表现为一定的就业优势。

办学目的和人才培养定位明确。学校的办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将直接影响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就业去向和就业能力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面对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传统的高等学校由于运作机制的原因无法做出相应的快速反应,在培养人才市场急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方面更是如此。二级学院的办学目的明确,即主要培养市场急需的人才,因此培养出的毕业生较受社会欢迎。

专业设置贴近实际,教学计划更新较快。专业是形成分割的市场和非竞争性群体的重要因素。毕业生能否及时就业与其所学专业及自身素质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独立学院设置的专业基本为各高校近几年来就业情况较好、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有专业优势。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之所以花高额学费选择上二级学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能够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二级学院基本满足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要求,比如我校三全学院在新生人学后一个月内可以重新选报一次专业,尽量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其次,高昂的学费,也是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内在压力和动力。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校内学习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依托母体高校的优秀资源和品牌优势,打造形象工程。独立学院的办学母体一般是拥有较长的办学历史、毕业生质量已得到社会认可的知名学校。借助母体高校的品牌,主要包括母体高校的社会声誉、丰富的办学经验、雄厚的师资力量、丰硕的教学改革成果等,在一定程度上为独立学院的生源和毕业生的质量提供了保证,这种优势在重点高校设立的独立学院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2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劣势分析

生源人学成绩差将影响用人单位对其毕业生的评价。二级学院学生一般为“三本”,这部分学生相对于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的本科生而言,人学成绩相对较低,这将影响用人单位对二级学院毕业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评价,从而影响到就业工作。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偏见将影响二级学院学生的就业工作。不少用人单位总习惯从他们信得过的、经过长期考验的院校选择毕业生,因此,对二级学院的毕业生持观望态度;而取得用人单位的认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与紧迫的就业形势之间的矛盾,无疑增加了二级学院学生的就业难度。

专业和生源集中带来的负面影响。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均为热门专业,这一方面有利于毕业生顺利进人分割的非竞争性市场,另一方面也因为专业设置重复而且相对集中,同一专业的学生量过大,加之独立学院生源一般局限于本省或本地区,生源过于集中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另外,由于专业设置重复造成校内其它院系和二级学院毕业生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率。3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建设策略

实施“一把手”工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工作体系。各独立学院必须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实施“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校长要亲自抓,并将工作责任逐层分解延伸,重心下移,全员参与,形成由“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同时要配备素质高、能力强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对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人,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在此基础上使就业指导和服务专业化、制度化、个性化,就业指导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

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是拓宽其就业渠道的根本途径,即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全面的知识结构,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心理以及创新精神等等。要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缓解其就业压力,就必须在其培养过程中加强动手能力、实践操作环节的训练、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办学,以便为学生融人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造机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有意识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满足学生对就业的需要,更要加强独立学院的学科专业调整,同时立足于本省、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设置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专业。

建立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在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同时,作为综合竞争力之一的就业能力则需要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来获得。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也应该与普通高校一样,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由于社会对独立学院毕业生质量还不能完全认同等诸多原因,使得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着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更多的问题,因此,更要重视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观念及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教育。在学生进人独立学院以后,就应以人学教育为契机,教育学生做到大一树立学习为就业的思想意识,大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找准就业定位,大三具备创业和就业能力,大四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和教育,加强他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宣讲、求职技巧、材料制作等方面的教育。

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创业状况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创业机会多,但创业能力弱,这与我国长期缺乏创业教育有关。在所有关于创业教育的问题上,中国的水平均低于GEM(全球创业教育观察)参与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值冈。独立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特别是要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转变大学生毕业就是到社会上寻求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与母体高校合作,积极拓展就业市场。拓展就业市场需要获取大量的就业信息。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动员教师、校友、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参与就业工作,给毕业生提供充足而准确的就业信息。就业市场的拓展,独立学院应与母体高校充分合作,利用母体高校的校友等向企业推荐学院的毕业生。同时,依托于现有的人才市场,建立起有形人才市场(专场招聘会等)与无形人才市场(就业信息网、网上招聘会)相结合的新格局。此外,还需要加强就业基地建设,以实习带动就业。派专职教师加强对毕业生的引导与管理,开展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目前,二级学院一般都是聘请本部的教师任课,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但兼职任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必然会对学院长远的发展带来影响。建立一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专职任课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办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此外,二级学院还应该在充分利用母体大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以便在条件成熟时脱离母体走独立办学之路。

第五篇:独立学院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模式研究教育论文

摘 要:从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特点出发,综合了解目前就业指导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全程就业指导模式的概念。并探讨了将全程就业指导模式应用于实践的有效方法,以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率,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独立学院;全程就业;指导模式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优劣势分析

独立学院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证实了其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就业这一环节,独立学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办学目的和人才培养方式适应社会需求。独立学院的办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市场急需的人才,设置的专业是根据社会需求而定的热门专业,因此培养出的毕业生较受社会欢迎。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能使毕业生具有专业优势,使自身专业素质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2)学生学习兴趣浓。独立学院学生选择专业上灵活性大,在入校后有再次调剂专业的机会。学生更多的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为以后在这一领域有更高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更对他们今后在择业和就业上有较大的优势。(3)借助母体高校的资源和优势,为自身的发展服务。独立学院多在母体高校聘请知名教师,借鉴教学和发展经验,促进自身发展,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就业奠定了基础。然而,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提高学生就业率上它面临的困难包括:(1)独立学院生源入学成绩差将影响用人单位对其毕业生的评价。二级学院学生相对于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的本科生而言,入学成绩相对较低,这将影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评价,从而影响到就业工作。(2)生源集中使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独立学院生源一般局限于本省或本地区,生源过于集中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3)独立学院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其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影响力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毕业生分布区域和影响力还较小的状况不利于对新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就业指导模式现状

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特点,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就业指导模式,发挥独立学院就业中的优势,克服和剔除就业中的不利因素,最终推动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开展。这首先需要我们对现有的就业模式做全面的了解。我国的就业指导相对发达国家和地区起步较晚,而国外就业指导理论众多,因此,系统地批判吸收并借鉴人家的经验十分必要。帕森斯指出就业指导是一种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旨在帮助求职者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的基础上,使人的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罗杰斯和舒伯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就业指导理论,分别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指导方法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逐渐从重视外在因素(信息获得等)转向对求职者内在的指导(择业观等)。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就业指导的国家,他们的职业指导工作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逐渐由原始的职业咨询定位服务向国际化,多元化职业指导发展。香港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包括下列7项内容: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认识、培养学生的求职技巧、引进校园招聘、就业信息支持、推广就业指导服务、开展就业培训以及研究总结。通过对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学采用的就业指导模式多为开展就业咨询,建立就业网站,开展就业指导课等,由学校组织和院系组织就业指导相结合,对学生的就业有较大的帮助。对不同国家和区域就业指导经验的借鉴和吸收有利于我国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借鉴国际国内就业指导模式的优点,结合独立学院办学特点,构建全程就业指导模式对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全程就业指导模式在独立学院的应用

全程就业指导模式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是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帮助毕业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职业素质、职业生涯设计、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从容选择理想职业。此模式从学生入学之初根据特长、爱好及心理等因素来选择专业;在大学学习阶段,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并根据不同年级及专业采取合适的就业指导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在毕业阶段提供畅通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全方位的实习模式和面试技巧培训,为独立学院大学生提供全程就业指导和服务。

(1)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观念。

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首先要从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观念入手。随着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新的就业机制的不断完善,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对就业指导工作要求日趋提高,还处在初级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不断增加的服务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以满足大学生和社会需要。转变就业指导观念不仅是强调要为毕业生和社会提供一流就业服务平台,而且强调要通过完善的就业指导,促使大学生自觉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它不仅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具体体现,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始末。(2)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首先,招生与就业互相依托,因此,应制定科学的招生政策,优化生源地结构,合理分布生源数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适应社会需求,这是就业工作能够展开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在学生进入独立学院以后,就应以入学教育为契机,教育学生做到大一树立学习为就业的思想意识,大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找准就业定位,大三具备创业和就业能力,大四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和教育,加强他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宣讲、求职技巧、材料制作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独立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特别是要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转变大学生毕业就是到社会上寻求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

(3)实现就业信息的全程化。

就业信息对于信息化时代学生就业起着重要作用。独立学院一方面要加快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还要借鉴企业管理信息化理论和方法,建立学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广泛收集毕业生用人信息,通过与各省市用人信息网络、报纸、专业杂志、新闻媒体或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获取招聘信息。再次,在大量获取用人信息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信息的传递发布工作,直接为毕业生就业服务,通过信息网络、印发各种小册子、接受毕业生的咨询等方式传递就业信息。同时,与母体高校合作,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应动员教师、校友、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参与就业工作,给毕业生提供充足而准确的就业信息。就业市场的拓展,独立学院应与母体高校充分合作,利用母体高校的校友等向企业推荐学院的毕业生。依托于现有的人才市场,建立起有形人才市场(专场招聘会等)与无形人才市场(就业信息网、网上招聘会)相结合的新格局。对毕业生提供信息的同时应该将毕业生需求分析、毕业生趋向分析等各种信息给低年级的同学共享,让所有的同学对每年毕业生去向和需求有所了解,保证信息的全面、畅通,使信息服务和信息共享都达到全程化。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构建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疏通就业信息与渠道,拓宽就业领域,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最终实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科学就业,全部就业。

参考文献

[1]@陶一鸣,周汉德.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模式之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楼锡锦.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劣势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6,(2).[3]@伍力.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展[J].教书育人,2006,(2).[4]@张莹莹.毕业生就业指导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8).[5]@方鹏.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调查研究[J].江苏高教,2007,(1).

下载论文浙江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自我定位研究(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浙江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自我定位研究(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独立学院的创办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大胆探索,它为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现有师资队伍的现状和特点......

    研究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研究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摘要: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一种新型模式,随着社会事业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青年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到学院的教师......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一体化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使学生成人成才,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人才培养的两个基本管理环节。由于独立学院在办学形式、运行过程及其教师学生......

    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创新机制研究(范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创新机制研究 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创新机制研究 [摘要]独立院校与公办院校的差异决定了它要求共青团工作人员的工作......

    独立学院论文:独立学院ERP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独立学院论文:独立学院ERP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 独立学院作为教学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生产、经营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实际中,刚毕业的学生在企业中基本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经......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班级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随着,“互联网+”(“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时代的到来,教育正日益走向个性化、精细化。“......

    独立学院内部管理困境及其破解分析研究论文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以有形和无形资产为股份而创办的、以非财政拨款的社会资源为主要经费来源、以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主要领导模式、采取民办高校运行机制......

    试析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就业指导工作 职业规划 创业教育论文摘要:从明确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丁作的目标、内容以及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新形势下搞好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