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道至简读后感(xiexiebang推荐)
大道至简读后感
大道至简:软件工程实践者的思想》(PDF格式)
本书提出了审视软件工程的全新视角和软件工程的体系模型(EHM,软件工程层状模型)本书用非工程的方式重新解析软件工程现象,全面、细致而深刻地分析了工程中各个环节的由来、价值及其内在关系。综合论述开发、工程二者的现状,例如对程序员“工匠思想”的起源进行广征博引的分析,也对工程中“敏捷过程”的经验主义本质进行深至髓质的论证。全书语言轻快,可读性强,薄且有味。
本书是在“思想方法学”这一软件工程尚未涉足过的领域中的实习之作。作者亲历国内软件工程的英雄时代、泡沫时代,从失败中醒觉而创建独特的思考方法,对软件开发、工程中的现状深刻反思,从而完成这本专著。在缺乏独立思维、对国外工程理论亦步亦趋的国内工程界、开发业界,该书无疑是一份激荡新思的佳作。本书是第一本讨论软件工程思想本源的书籍,也是第一本从工程实践出发溯源而论的佳作
通读下来后,能够留在我短时记忆十分糟糕的大脑里的就只剩下:语言只是工具、boss是“经营者”、软件工程中作者的一些感悟。
先说说语言只是工具吧,作者提到为那些争论语言孰优孰劣的开发人员感到可悲。然而,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之前的人,恰恰之前正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作为JAVA开发人员来讲,使用何种开发语言的确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任何语言都是可以学习的,他们只是工具,或者说是知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还是需要用语言来实现系统、完成系统需求,让客户满意。不善思考的程序员或许需要很长时间绕出这个圈子,然而最近两三年的软件行业的变化(Ruby,Groovy,Scala,JRuby,Python…),不得不让每个业内的开发人员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需要学习那一种语言才不被淘汰?”这就迫使我们每个人都去思考语言的真正意义。现如今,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强项以及局限性,新的语言可能在语法结构、动态性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它们真正适用使用目前现行的系统吗?它的学习成本值得吗?它能解决所有问题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需要思考每种语言的试用范围,让“锤子”去解决钉钉子的问题,而不是打开啤酒瓶!
boss是“经营者”,这个论点我是非常赞同的。毕竟开发人员和boss所处的立场不同,角色不同。项目中,甚至公司里的每个成员的职责都是不同,如何很好的协作,是考验每一个一个公司(特别是中型和大型团队)管理和组织水平的。作者提到体制的问题:“体制的内涵是分两个方面的,其一是“体”,即“体系”;其二是“制”,即“制度””,确实给我很大的启发,体制如果分开来看,的确可以解释管理中一些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确定的组织机构,又如何能指望做出来的管理制度“合用”呢?”。由此我无比感叹那些为了“ISO认证”和“CMMI认证”的企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
有找到真正的症结。
软件工程是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方法论。每个组织的大小、行业、具体情况都很不一样,更不谈人员组成、企业文化、客户的不同了。这样每个组织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软件工程的方法和过程。软件项目需要在时间、资源和功能中找到平衡,如果一个目标本身都是有问题的,软件项目注定着会走向失败。而如果项目进度和工作量评估不靠谱的话,就更是雪上加霜了。目前公司的项目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然而我们真的学会了“折中”吗?我们继要应对快速的变化,又需要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可用性。这是我们现阶段最需要解决的难题,体制问题和认得问题真的很难严格划分。
另外,我还读到,投资最重要的是正确的选择和好的坚持。
财富是流动的,你的心胸和视野也许正是财富获取的源泉。有多大的心胸做多大的事业,有多远的视野能聚拢多大的财富。
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选择做什么样的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强迫你走入的陷阱,一切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
投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上!危墙不一定会倒,有时候甚至还能够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可一旦倒了,要命!
什么是“炒”股票?“炒”就是把东西放在火上越来越少的过程。股民把什么东西放在火上越来越少呢?所以股票不能炒,应该叫价值投资。
失败和成功也许就是在天亮前最黑暗的一刻坚守与放弃的区别。坚持者成功了,放弃者失败了。我们与成功并不遥远,许多非凡的成就只不过是简单坚持的结果,关键是要守住你的心。鹤立鸡群的高傲,鹤立鹤群的平庸,鸡立鹤群的尴尬。事实上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地位均来自与周遭人群的比较,财富事业生活无一例外。天黑其实不过是天亮前的一个过程,又何必大惊小怪。天黑的时候直面艰难,本身就你未来获取收获的源泉,因为天下没有不付出的收获。
第二篇:大道至简——《老子》读后感
大道至简——《老子》读后感
我看的书很多很杂,但往往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真正读的精的只有寥寥几部,其中一本就是《老子》。这本书很薄,不过短短5千字,比起现在动辄几十万字的长篇大论而言,实在是沧海一粟,但其中包含的思想和精神却是一般书难以望其项背的,我读了近二十年,看了无数遍,常读常新,每次都能有新的感悟,擦出新的思想火花。有人说公务员应该积极向上,有所作为,所以《老子》这种消极避世的书不适合公务员阅读。其实不然,我个人认为这书其实就是写给公务员看的,列为公务员必读书之一也不为过。首先从它的写作背景来看,老子当时是周朝图书馆的馆长,别小看图书馆,很多牛人都是图书馆出身,就说毛泽东在北大也当过图书馆的管理员,更不用说老子这个馆长,见多识广,相传孔子孔子数次求教天道问老子,言老子“犹龙”,学问绝对一流。老子痛心于当时周王室衰落和内乱,决定弃官归隐。于是骑青牛西行,过函谷关时,把守的关令尹喜善观天象,看见一团紫气从东方飘来,认为必有圣人来到,赶忙迎接并热情款待老子,相谈甚恰。尹喜深感老子讲的内容无比重要,恳请老子写下来以传后世。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言。这就是《老子》的由来。那么作为高级公务员的老子离任时写给同为公务员的尹喜,不言而喻,当然也是公务员的心得体会。即使隔了那么多年,也有
它可借鉴的地方。而后人特别是道教假借老子之名让他成了道教的祖师爷,用道德经改头换面把《老子》变成一本道经其实是不靠谱的。
其次,从内容来看。《老子》被人诟病的原因在于里面有“无为”、“不尚贤”“小国寡民”等消极字眼,认为和公务员积极有为理念有所冲突,其实不然。老子的思想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种思想系统是可以与时俱进的,比起现在众多毁三观的雷人之语,老子思想绝对是进步得多。我个人觉得《老子》的书要系统的解读,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抠字眼。老子最核心的思想是道法自然,也就是一切要遵从自然客观规律,不受外界的意志强行去制约。无为、不尚贤、都是围绕这个自然规律而言,不随意打破平衡。
关于无为之治这是老子核心思想之一。“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所私心,“为”应该是表目的。是说为而无为的原则,一切作为,应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应为,作应当作的事。作过了,如雁过长空,风来竹面,不着丝毫痕迹,不有纤芥在胸中。“无为而无不为”更是指出顺应自然而不妄为,就没有事情做不成了。历史上有名的“萧规曹随“就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无为之治”。而现在政府不是做的太少,而是管得太多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必然打破市场机制的平衡。经济学的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市场机制像看不见的手“每个人都试图用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进的公共福利有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个人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个人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早在他几千年前的老子其实已经提出了这个朴素的经济学观点。
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老子认为,如果你尚贤,就会引起人们的争夺之心和欺诈之心,因为与贤才相随的是富贵荣禄,人们为了追求这些,就会不择手段,所以在尚贤的政策下,所谓的贤才往往是名不符实,而只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使民众都无争夺之心,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都能致力于生产与生活,这要比得到几个贤才重要的多。实际上,我们尚贤”、“不尚贤”到底哪一样好,都不是关键所在。它的重点在于一个领导阶层,不管对政治也好,对教育或任何事,如果不特别标榜某一个标准,某一个典型,那么有才智的人,会依着自
然的趋势发展;才能不足的人,也就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倘使是标榜怎样作法才是好人,大家为了争取这种做好人的目标,终至不择手段去争取那个好人的模式。如果用手段而去争到好人的模式,在争的过程中,反而使人事起了紊乱。所以,老子提出来“不尚贤,使民不争”,并非是消极思想的讽刺。《老子》中集“无为不争”大成的是“治大国若烹小鲜”,总书记今年在接受巴西记者采访时说“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臵,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我们知道烹鱼需要三个阶段:第一,把鱼洗净加入调料放入锅中;第二个,等待贴锅的那一面烹熟;第三,翻过去烹另外一面直至烹熟。这里面的要点就是火候,如果翻来搅去,鱼肉就会碎掉;如果不动,就会一面烧焦,另一面却尚未烹熟。所以烹鱼要恰到好处的翻动,治国也是如此,这就是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执政者做任何决策都需要把握好度的原则,不能朝令夕改、随意搅动、胡乱折腾,而需要遵从社会的自然秩序。现在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搞政绩,盲目建设,随便上项目,最后产量不佳,销售不好,弄得老百姓跟着地方政府一起亏;也有的地方政府作出的政策决定,太过于“剧烈”和“粗暴”,政策柔性不够,没有做到休养生息,安民保民……这都是违背了自然客观规律,打破了自然平衡,必然会导致不利的后果。
读《老子》,犹如点亮的一盏明灯,让我恪守本分,尽责职守,“使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老子》给予我精神力量,让我在公务员岗位上经得起寂寞和诱惑,“上善若水,无欲则刚”;《老子》有一种超然境界,让我对待得失“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无为不争,道法自然……
第三篇:策划大道至简
策划大道至简
长 人
(本文字数:3338)《中国质量与品牌》 2005年第2期
字号: 【大 中 小】
经验是财富,文化为根
人云:三十而急,四十而稳,正值不惑之年的范云峰,守过河提,下过苦力,当过官爷,弄过装修,搞过广告,做过贸易,跑过新闻,办过报纸„„人生酸、甜、苦、辣、咸,什么味道都品过。如今的老范做事沉稳而有度,心态淡定自如。他已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营销爱好者,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国策划界重量级的人物。
老范常说,做营销要“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业”。他的这种略带“本土主义”的观点在中国策划界中还不多见。虽然老范不是研究文化的,但他深信,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仍是中国当今企业所十分需要的。由此老范感慨:“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资金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品牌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要研究中国企业,就必须研究中国的文化,现在很多经营管理者不去研究老祖先留下的东西,一味地去拷贝西方的理论,其结果只能使所建立的企业文化游离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表面。”
务实好学,每下愈况
作为最早一批涉足策划界的实干家,经过认真观摩、仔细感悟,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老范将现代西方的营销管理理论与中国的古典哲学融会贯通,确立了“每下愈况,有求皆苦,无欲则刚”的人生观。
所谓“每下愈况”其实来源于一个典故:2000多年以前,庄子北游,遇上东郭子求道。东郭子问庄子“道在何处?”开始庄子回答“无处不在”。东郭子不满意这种回答,一定要庄子说出“道”所在的具体的地方。于是,庄子说:“道在蚂蚁那里”,“在野草那里”,“在瓦块砖头那里”,“在屎尿里头”。东郭子觉得庄子越说越卑下,越说越不像话,就不愿意再问下去了。这时,庄子说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每下愈况”,即越是往下了解,问题就越清楚,就能找到“道”。
触类旁通,老范认为,“每下愈况”说明“道”在基础之中、在事物的深层次之中。老范标榜“每下愈况”。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兢兢业业的务实作风,在交友和做事中他是这么做的,在企业策划运作中他也是这样做的。由此,他朋友送他笔名“飘渺”,意在去其实滞之气、增其空灵神韵。
历经营销精髓
自参加工作以来老范一直与企业打交道,与市场打交道,先后主持或参与了50多个项目的整体或专项策划,如武汉健民田田口服液、西安柔婷化妆品、小鸭圣吉奥、LG电器、济南轻骑、上海“爱特”空调以及为河南商粮集团酒业营销策划,郑州少林防盗门有限公司整体策划等。尤其是为商粮集团的策划,更是一个大手笔。在范云峰担任商粮集团总顾问之前,其员工仅46人,紧密合作4年后,企业达到2000余人。在1997年的石家庄糖酒会上,经过范云峰的策划,商粮集团共签订意向合同52亿,最后实际执行1.7亿,达到商粮营销的顶峰。
实践出真知。在此后为创维集团,金星啤酒集团、金芒果集团、张裕集团、南阳红都等数百家企业做营销诊断、企业文化建设设计、管理咨询、广告运作方案制定、区域事例营销传播方案设计及营销培训的过程中,范云峰凭着非凡的悟性,不断地探索、创新、酝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营销策略:一日“七·三基石”策略,二日“黄金分割”策略,三日“配角”策略,四日“快半拍”策略;五日“立体运作”策略;六日“交叉智慧”策略。这些营销精髓在范云峰所著的《市场营销实战》、《管理营销渠道》、《营销策划》等书之策划谋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调研及策划之基石”
所谓“七·三基石”策略即在为企业出谋划策的过程中。市场调研占七分,策划设计仅占三分。范云峰在《管理营销渠道》“中小饮料企业市场动作之病症”一文中,对目前国内成熟市场中市场调查的作用和地位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对中国这个转型市场中市场调研似乎还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的原因给予了分析。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本土企业市场调查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据有关调研数据显示,只有0.24%的企业愿意做正规的市场调查,这些公司还多以跨国公司、合资公司和私人企业为主;另一方面,市调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在中国不如国外成熟。大多中小型饮料企业对此更是“羞羞答答”,不愿涉足,只顾跟着感觉走,凭经验决策行事。这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针对这种情况范云峰坚信要写出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策划方案就好比建造一座楼盘,基石不牢固,楼房将坍塌。而没有扎实的市场调研,写出的策划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每接到一个策划单子,不管业务大小,他首先便会责成市场调研处着手组建课题组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研,写出完整的市场调查报告,然后才考虑策划案的设计。
策划中的“黄金分割”点
任何一个策划方案的实施均要考虑企业资金实力的大小,市场环境变化的快慢及人员是否能够及时到位等诸多因素,这就要求项目策划小组融八方案所在企业的实施过程。但在目前中国策划界策划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还冷热不均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实非易事。对此范云峰也颇有感触,但他更认为。如果一个好的策划方案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或者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某些技术性因素致使方案最后偏离“主题”,那么策划人前期做出的大量工作徒劳无益事小,对企业造成损失事大。为此,范云峰总结了策划实施的“黄金分割”策略,该策略认为:对于企业,再高明的策划方案在企业的整体策划工作中也只能起到30%的成效,而另外的70%则有赖于策划方案的实施及在实施过程中的不断完善与修整。
有此理论奠基,范云峰在给任何一家企业做策划时都要参与企业策划实施的全过程,并且跟踪评审方案实施的效果。2002年5月,范云峰被南阳红都服饰销售公司聘请做企业策划总顾问,将整个策划过程分为六个阶段:一是调研,二是企划,三是培训,四是指导,五是效果评估,六是调整。这样在策划中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企业的业绩也就有了一定的保证。
策划人以“配角”修身
浮躁、吹嘘已经成为当前策划行业的一大弊病,老范对此颇为反感,他认为策划者,参
谋也,军师也,辅佐也,并非决策者,也并非主导者。策划人应时刻认清、摆正并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如果多少取得一点儿成绩,就声称“自己策划了某某企业”,“某某企业成功全是自己的功劳”,那就太肤浅了。
范云峰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配角”策略。他认为:这种角色决定了在态度上,策划人必须以企业兴亡为己任,在行动上则必须自觉地把自己放在配角的位置,既要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又要尊重企业领导的决策权;既要能够看准问题,提出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又要善于和企业领导沟通,使自己的正确建议能够顺利地为企业领导所接受;既要积极谋划,又不要喧宾夺主,四处炫耀。
“快”的“度”法
老范曾应邀做一晚会的编排指导,偶听舞蹈教授指责演员“快半拍”、“慢半拍”,虽不懂音律,但却触类旁通,归纳出自己的“快半拍”理论,他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在营销上谋得成功,落后了不行,太超前了也绝非好事,只可适可而止。
在《营销策划》一书之草稿中,范云峰谈到了他在为豫北一家化肥企业做整体营销策划中的一些感受:当时项目涉及到企业产品组合策略的设计,策划组的人员根据该企业所处地理环境,建议企业生产的生物肥料和传统化肥的比重为2:8。但企业高层认为生物肥料利润率高,并且是肥料发展的新趋势,应将其作为重点。然而当时的生物肥料尚未形成巨大的现实市场,这个企业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引导客户,况且客户又是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慢的农民朋友。经过沟通.企业高层放弃了原先的立场,并对策划组的方案给予了最终肯定。所以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快”的“度”,如果企业脱离了同行业的整体水平、企业内部的整体现状、消费者的整体消费意识,导致该企业最后步入“喊天天不应,哭地地无声”的死穴,则悔之晚矣。
第四篇:国学经典 大道至简
国学经典 大道至简
刘雯
“易经”是一部我国先哲们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的研究总结出来的一部揭示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成果的一部书。它建立在阴、阳二元论的基础上对事物的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一部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文化的源头。
“易经”成书的素材来自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筮占,传至伏羲氏集成制河图、洛书。周文王,集大成著成“周易”主要用于筮占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等先哲为其作彖传,象传等十翼。其内含主要是其哲学理论的分析研究。之后我国历代都有圣贤对其不断地研究、注释、发展。例如,宋代大儒朱熹等等。直至今日更有许多专家、学者为其进行白话注释,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加以研究与应用,涉及到:管理学、环境学、哲学、心理学、预测学等等领域。
“易经”作为传统东方哲学的代表,不仅是“国粹”,在十七世纪传入了欧洲,在西方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例:“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被当今世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所证实,是科学的自然发展观。再例:在“太和”的目标下,强调社会发展“以同而异”强调的是社会发展中的”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科学的社会发展观。
易经的核心哲学思想是“元、亨、利、贞”,就是阴阳和合,形成“太和”阴阳和合是运动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易”就是其“和合变化”的过程,所以说:我们今天来研究应用这个传承几千年证明为真理的精华部分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传统。例如易经中强调的二元。乾卦的纯阳要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人类应学习天体运行,自然发展的强健运行规律(即天道)不断地努力奋斗。同时指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在人生中的可持继地达到新的理想与目标。在纯阴卦,坤卦中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强调的是人类应学习大地的宽厚与仁慈。她承载着万物在她身上成长。这就是“德”的原则与标准。开篇二元卦也是自强奋斗,厚德,成长发展的正能量标准。
在强调我国文化建设,复兴中华的今天,我们来寻一下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追根溯源,我们要深入探寻那些已经失落的文化宝藏,使之在当今时代能继续发扬光大,服务于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与自信心。
“易经”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宝贵遗产,既是人类智慧的宝典,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正能量。所以我们今天来普及学习这个瑰宝有着非常积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作者,潘国泰教授,是一名博学多才的学者,在国家重点高校任教近40年。是建筑学、美术学的研究生导师,结合教学研究国学易经,同时也是资深研究绿色生态美学的资深专家,他以他的专长花费6年时间,萃取易经中哲学精华的方法,以中国传统的中国书画形式表达出来,并用现代的白话精辟解释大道至简,使读者如阅读“看图识字”,一目了然地学习易经的精华。同时也为深入精读易经的读者提供了入门的钥匙。
本书作者为普及“易经”这部世界经典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本书采用了中国书画,图文并茂的崭新形式奉献给读者。中国书画也是中国国粹,读者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欣赏了中国书画,我们的书画家、爱好者,也可以从精美的书画中感悟出中国经典哲学在书画中的正能量的魅力,从而丰富自己的创作,使作品融入中国正能量哲学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共同努力发扬光大中国经典正能量文化。共同努力实现复兴中华文明的中国梦,共同努力实现世界和谐发展的太和世界梦。
第五篇:2012高考优秀作文: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
一考生
人生就如纵横交错的田埂,难免会充满泥泞。而一路上,我们的行囊由空到满,负累和顾虑逐渐多了起来。当我们被太多顾虑困扰而变得摇摆不定时,何不脱了外衣鞋袜,卷起裤脚,稳稳当当地走一回呢?
可见,大道至简,简是胜的法则。
简单让我们变得专注。只有摒弃了身上的各种顾虑,才能专注于我们心中的目标,直达成功。香港神级作词人林夕并不是一二十首词就能成为高产词人,他看到的不是名利带来的丰厚利益,而是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词曲的苛求。他专注于对高质量词曲的追求,没有顾虑的干扰,他的词曲一出,必是精品。
是简单,让林夕看到名利之后的更高追求;是简单,让林夕去掉累累负重,在音乐之路上不断向前;是简单,让林夕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取得了骄人的累累硕果。可见,简单让我们变得更专注,勇往直前。
简单让我们变得坚韧不拔。如果一个人身上系着太多的名利和欲望,便会被生活中的风雨所摇摆,这样又如何能取得成功呢?22年来,张炜一直在路上,他隔绝和灯红酒绿的世界的联系,只带上一颗慈爱、悲天悯人的心行进在文化苦旅中。简单让他变得刚强,执着的文化追求让张炜用文字构成一栋文学大厦——《你在高原》。其中的艰辛和汗水,没有张炜的坚韧不拔,又如何去寻?
倘若张炜的行囊漫漫满满,又如何能超越孤独,拒绝诱惑,又如何能怀着一颗对文学的敬畏之心上路呢?可见,简单让我们变得坚韧不拔,取得成功。
简单让我们拥有良好的心态。没有多余的顾虑,才能不计较得失,保持一颗平常心。袁绍却不明白,是官渡营中的各种古玩金器,更是一身繁重的负重让他输掉了战役。袁绍过分追求繁文缛节,能干扰他的事情太多了。若没有一颗简答的平常心,又怎能统领全军,取得胜利?可是,简单让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只有紧握积极心态的链条,我们才能攀上成功高峰。
是的,简单就像王蒙从来不需名片的潇洒豁达一般,只要我们愿意,是可以做到的。一路走来,太多的欲望、过高的追求往往只会加重我们的心灵负担。其实,简单才是人生的法则,只需一点阳光、空气和纯净的心,我们的人生就足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