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检测中
心 倪晓娟】【打印】 【关闭】
发布时间:2011-09-19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作为管理标准化、计量、质量工作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并行使执法监督职能的综合管理部门,履行着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项职能,是国家行政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8年至今,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已在迪庆高原上扎根33年。33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质监事业在为确保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迪庆区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质监事业中的技术机构,迪庆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肩负着全州食品、建材产品质量和计量器具、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和人员的委托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是质量安全的“把关人”,是站在一线的责任人,因此,发挥技术机构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质监事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应是我们检验检测队伍的每一个人应该思考的话题。下面就结合迪庆实际,以迪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工作为例浅谈基层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如何服务区域发展。
一、迪庆现状
(一)迪庆州情
迪庆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全州国土面积23870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56%,生活着藏、傈僳、纳西、白、彝等26种少数民族。州内气候属温带——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
4.7℃—16.5℃,年极端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27.4℃。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迪庆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和极为丰富的资源。一是旅游资源,迪庆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和睦相处的“香格里拉”胜境;二是生物资源,有野生食用菌136种,野生药用植物867种,高等植物多达187科5000余种,野生动物共1400余种;三是水能资源,迪庆州平均海拔3380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的上游都纵贯迪庆州,共有大小支流221条,水能蕴藏量达1650万千瓦,占全省的15%,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在1370万千瓦以上;四是矿产资源,迪庆地处 “三江成矿带”腹心地带,是全国十大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到目前共计发现铜、钨、钼、铅锌等30多种矿,探明铜金属储量达500多万吨;五是森林资源,全州林业用地161.5万公倾,森林覆盖率达73.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六是畜牧资源,共有草地面积913万亩,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18.8%,其中可利用草地629万亩,是 云南最大的天然牧场。因此,旅游、生物、水电、矿产成为了迪庆的四大支柱产业。
同时,迪庆地处偏远高寒山区,地广人稀,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水平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食品及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少,再加上高原的气候条件限制,各项检验检测工作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迪庆检测中心基本情况
检测中心现有在职干部职工25人,下设计量测试所、特种设备检验所、产品质量检验所、食品质量检验所及综合业务办公室,其中21人为一线检验检测人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是清醒的,具有较强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并在积极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且基本做到了履职不错位,服务不缺位,为我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服务和有效的保障。
二、迪庆检测中心在新形势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检验检测机构“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检测中心工作职能需要调整,切实把“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作为质检职能的定位;工作观念需要转变,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提高思想认识,抓住工作重心,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在新形势下,应该让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检测中心的职责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工作标准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
三、认清形势,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质检技术机构在服务质监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质检技术机构建设,提高检验能力,需要我们强化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提升服务能力,提高人员素质,以此为依托,形成系统性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共同促进发展。
(一)理清工作思路,更新服务理念
服务就是围绕迪庆经济发展和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履行职能。检验检测技术机构作为计量、质量、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部门,服务企业,强化企业技术基础,从源头上抓好质量,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做好质量安全的“把关人”,维护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应尽的职责。
同时还要明确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是质监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就不可能有质监事业的发展,技术机构也就缺少了发展进步的空间。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各项工作都要服务和服从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在服务中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不断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
(二)结合当地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
按照迪州“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立足云南,背靠东部藏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充分发挥迪庆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建设‘全国藏区示范区’为主题,着力构建‘七个一战略’”的战略定位,积极履行质监部门职能,发挥检验检测技术优势,积极服务各建设工程和工业、旅游、生态建设;积极服务企业,为企业主动上门服务,指导企业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产品检测手段,努力指导和培育企业打造区域品牌,壮大产业集群,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提高自身能力建设,优化服务发展能力
1、加强质检技术机构的队伍素质建设,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为了更好地服务质监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质检技术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培训,逐步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能力和业务能力。
2、加强质检技术机构仪器设备的综合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仪器设备的准确度直接关系着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因此质检技术机构应加强仪器设备的综合管理,加强仪器设备的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闲置和重复建设。
3、加强质检技术机构的网络化办公系统建设,提高现代化办公水平,把质检技术机构的检验结果及时发送到行政执法部门、政府决策部门和生产企业,更好地服务质监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4、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新项目,拓宽业务范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质检技术机构建设,必须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状况,掌握当地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因地制宜,巩固完善现有的检验项目,淘汰一些不符合标准要求和检验技术落后的项目,积极开展新的检验项目,拓宽业务范围,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质检技术机构的发展。
5、积极争取科研项目,提高质检技术机构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做好检验业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质检技术机构的人员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优势,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增强质检技术机构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6、加强质检技术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办公条件,优化办公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办公效率,树立质检技术机构的良好形象。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给质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希望,给质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机遇,质检技术机构只有不断地拓宽检验业务,不断地提高检验能力和业务能力,不断地把质检技术机构做大做强,只有这样,质检技术机构才能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入广泛开“作风建设年”活动,力争取得“五个成效”。一是要在求真务实上的取得新成效。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时间放在钻研业务上,时刻牢记检验惠民宗旨,以公正的检验保障民利,以优质的服务减轻民负。二是要在争先创优上取得新成效。今年是中心创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的重要一年,全体职工要牢固树立争先创优的决心,一心想事、精心谋事、用心做事、耐心成事,以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以新的工作姿态,创造新的业绩,迎接市文明办的全面检查和考核。三是要在学以致用上取得新成效。作为一名现代质检人,不仅要具有深厚的检验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具备高素质的综合能力,要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质量立省”发展战略整体推进的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理念,提高作风素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是构建和谐质检能力的最基本保证。四是要在团结和谐上取得成效。团结出成绩,和谐铸业绩。各部门和个人均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致力和谐,善于和谐。从有利于促进检验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维护好中心形象的高度出发,正确处理好部门与集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服从中心工作大局,不要因个人恩怨影响工作全局,更不能以个人私利影响中心形象。五是要在廉洁自律上取得新成效。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败思想,始终端好三盆水:一盆水浇浇头,慎独慎微,在是非面前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盆水洗洗手,干净干事,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一盆水冲冲脚,不淌浑水,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第二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正稿)
传承文化、服务社会
——艺术设计系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探索与社会实践情况总结
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起源于美国。早在19 世纪初,美国一些著名的教育人士就提出,用大学的人才优势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大学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之后这一理念便被广泛传播。高等学校为地方服务是现代大学三大功能的其中之一,是在教学与科研之外又一职能的拓展,也是地方院校在寻求自身特色融入当地社会的必然选择。
湘南学院地处湖南南部郴州,远离省会中心城市。与国内众多地方本科院校一样,面临着教育经费不足,信息相对闭塞,对外学术交流受限等不利因素,这些均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湘南学院是郴州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其在区域位置、政府扶持力度、民众信任度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办学宗旨的首选。在新形势下,积极推进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扩大社会影响,赢得当地政府的支持,是我院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作为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面向地方,开展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转换。
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在最近学院召开的科研工作大会上,学院党委和行政更加明确了科研工作服务当地社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并对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引导各项工作,艺术设计系全体师生深受鼓舞。
在过去的近十年里,艺术设计系依据自身专业特色,在紧密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极大地促进了办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科研工作的繁荣。在新的大好形势下,为了不断完善学科建设,深入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近十年来的产学研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向学院领导进行一次全面的工作汇报,一方面总结自身工作的成果进一步鼓舞全系师生士气;另一方面,总结工作中的不足,以待今后积极改进。以期得到学院对我们所做的工作的肯定和对我们以后工作的支持。
近十年来,我系在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科研方向明确,科研成果丰硕
高等学校承担着“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重任。湘南地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文化资源。至2003年以来,艺术设计系一直致力于地域文化的挖掘,如湘南古民居研究、周敦颐理学思想研究、湘南民间美术研究、红色文化研究等,科研定位准确,科研方向明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十年来,我系被立项的各级科研课题共计56项,其中,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科研课题34项,发表论文177篇,主要集中在湘南民居研究、新农村建设、土特产包装等方面。特别是湘南民居研究方向,共有省部级立项课题16 项,发表论文53篇,专著《湘南民居研究》和《湘南宗祠——建筑装饰艺术研究》2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体系,填补了国内相关科研领域的空白。2006年9月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学术著作《湘南民居研究》,是国内外系统地研究湘南古民居的重大成果,该书已被全国各大图书城及各高校图书馆陈列,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07年该成果被湖南省社会科学领导小组成果立项。
2、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探索产学研模式
2003年以来,艺术设计系在科学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注重把科学研究的成果进行转化,主动地服务郴州地方经济,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在湘南古民居研究、周敦颐理学思想的整理与展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新农村规划建设、企业品牌推广、土特产包装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1城市建设
1.1.1湘南风情园爱莲湖风景区项目
2003年,为响应郴州市“南延东进”战略,受郴州市政府委托,与市建设局、规划局一起承担了郴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湘南风情园爱莲湖风景区的方案策划、建设规划与艺术设计。在设计的前期,以唐凤鸣教授、范迎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我系教师为骨干的,会同建设局、文物处、文联等部门专家组成的科研队伍,对湘南地区的古民居村落进行了详实的科学考察,获取了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对湘南地区古民居的村落布局、建筑形式、装饰艺术、文化背景等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于2004年申报成功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2005年申报成功湖南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1项。并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湘南风情园爱莲湖风景区的规划设计中,尤其体现在景区的核心部分——濂溪书院的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中。该项目总投资1.4亿元,于2005年10月竣工。风景区自建立以来,成为了郴州市民休闲度假的一个好去处,获得了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评价。该项目带动了郴州市城市建设东进发展战略,为今天郴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今景区周边高楼林立,成为了一个集居住、旅游、商务为一体的新的城市版块,实现产值超过10亿。2008年该项目获湖南省优秀建设项目二等奖。
1.1.2 2004年主持了东塔重建的设计项目;
1.1.3 2003-2011年,艺术设计学设计、制作了苏仙桥浮雕作品《童区寄传》;设计、制作了五岭阁大型浮雕;设计、制作了国际小水电基地《生命之水》等圆雕和浮雕;设计、制作了湘南风情园爱莲湖风景区的《周敦颐像》和《荷花仙子像》圆雕;参与了五岭广场《神农作耒》、苏仙游园《手拉手》等大型城市雕塑的设计、制作、评审。实现产值达260万元。
1.1.4 2009年主持了《耒宜高速郴州互通口景观设计方案》;
1.1.5 2004年主持了天堂温泉的设计方案,并承接了施工,实现产值120万元;
1.1.6 2005年全面负责濂溪书院的室内设计及周敦颐生平及其理学思想展的筹备与展示设计工作;实现产值20万元;
1.1.7 承担郴州瑶民族传统服饰研究工作; 1.2新农村建设项目
自2009年以来,利用专业优势,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服务。2010年,受苏仙区新农办委托,为《郴资桂高等级公路(苏仙段)沿线新农村建设示范带》作整体规划,规划方案得到了郴州市委、苏仙区委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推广。该项目由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张光俊老师主持,教研室7名教师、30名学生参与了该项目前期调研、实地测绘、方案设计,为郴州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智力服务。2010年,先后为苏仙区桥口镇排塘村、苏仙区荷叶坪乡荷叶坪村,苏仙区马头岭乡做新农村规划设计,2011年,为苏仙区桥口镇石河村做新农村规划,并承担了村委会(学校)改造项目的施工,为桥口镇白溪村、潭溪乡山河村做村口景观设计等等,实现产值约30万元。上述新农村建设项目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惠,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扩大了艺术设计系的社会影响力,锻炼了青年教师队伍,大量的学生参与其中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1.3为企业服务项目
近十年来,艺术设计系利用自身专业特色为当地企业提供服务。视觉传达专业教研室先后承担了大冲山辣业的产品包装设计、国丰(湖南)农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形象策划和产品包装设计、临武县三维全息网络数字地图设计、第九完全小学形象设计和标志设计、振兴地产房交会展厅设计、一筐百福土特产品设计等,以上项目实现产值约为2200万元。环境艺术教研室承担了苏仙区国税局视频会议室、宜章湘粤宾馆、道县琅东酒店等的设计、施工,承担了农业银行、康尔洗浴中心等大量项目的设计工作。公共艺术设计教研室先后承担了五岭阁文化工程建设、演艺中心文化工程建设、宜章邓中夏红色文化建设等项目的设计与施工,以上项目实现产值约为80万元。众多的社会实践项目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提升了湘南学院的社会知名度,也为师生积累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
3、密切联系地方行政部门,开展多层次、多方式的社会服务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文化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生产要素,高校是创造知识和传承文化的园地。2003年以来,艺术设计系与郴州市政府、建设局、规划局、文物处、园林处等行政职能部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地域文化传承、城市发展建设等方面,为地方政府和各职能部门提供多层次的智力支持。艺术设计系被邀请参与地方文物普查与立项评审工作;参与了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与立项工作;参与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参与了重大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及评审工作;参与了郴州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立项评审工作。
4、重视实践教学,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企业、系部、学生“三赢”近几年,艺术设计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主动寻求产学研合作项目。先后有30余家企业签订了建设专业实习基地的协议。先后邀请了十多位企业家、设计师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讲师,给学生讲授设计技巧、施工流程、企业管理、职业道德等实践知识和技能。这不仅让学生尽快地接触实际,增加感性认识,而且也给学校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倡导“案例教学”,即把实际设计案例带入课堂,结合学生课堂作业进行项目实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07年开始与郴州三维雅筑公司尝试合作办学,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施,采取人才订单式培养,即企业把人才储备工作延伸到地方高校,企业在系部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双方提前签订用人订单合同,并以此为依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企业就业。下一步,我系将积极探索与企业共同建立研发中心,以工作室的模式进行运作,学院、企业共同出资、出物、出人,共同获利,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目的。初步设想今明两年成立湘南民居研究所、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品牌推广研究所三个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积极的酝酿和筹备当中,希望得到院领导的支持和批准。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有助于其明确定位、履行使命、凸显价值,而且可以获得大量的办学资源,拓展办学空间,增强办学能力,有利于办出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是地方高校的职责,这项职责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演绎得越来越丰富。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是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全系师生解放思想、努力工作的结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十年来我们虽然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在这方面起步较早,但是跟先进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比起来,无论是在产学研的规模和质量、设备和资源方面,我们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项伟大的的事业,未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对我们而言,工作任重而道远。
艺术设计系
2012年12月
第三篇:15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大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紧抓当前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实干兴县”的富民强县发展战略,立足“脱贫奔小康试点”、“大别山试验区”支点,积极发挥财政职能。
大悟县是一个集老区、山区、边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工业弱、城镇小、财政穷。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县域经济实力不强依然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困难,但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如: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综合实验区、国际国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全省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等政策扶持发展机遇。本地丰富的矿产资源、特色产业基础和日以形成的交通条件优势,因此,推动大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紧抓当前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实干兴县”的富民强县发展战略,立足“脱贫奔小康试点”、“大别山试验区”支点,积极发挥财政职能。我作为一名财政局局长,来自财政管理工作的一线,下面结合大悟县实际,就“财政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谈几点的认识。
一、着力培育市场主体
一是抓好投产项目投产达效。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使一批中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一批规模企业成长为大企业。
二是抓好成熟项目开工建设。对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和前期工作已完成的项目,认真落实土地、资金、环保等配套建设,促其早日开工建设。
三是着力培育出口型企业。大力支持金利源服饰、华光水晶、纬兴毛织等出口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出口规模。加强对金凤石材、裕丰毛织等企业产品出口服务,帮助企业办理自营外贸出口资格。积极探索建立民营机制的外贸出口公司,代理出口业务,促进外贸出口增长。
四是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加快开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开展银企合作,不断加大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认真兑现金融机构信贷激励机制,不断扩大商业银行融资规模。充分发挥县“城投公司”的职能作用,为政府主导的项目建设提供融资平台,开辟企业融资新渠道。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二、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落实国家税收相关优惠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将享受15%的优惠税率;农业项目、公共项目中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享受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创业投资额可在应纳所得税额中予以抵免;节能减排项目可享受减免、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税收优惠政策。
二是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明确企业是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责任主体。
三是出台财税扶持政策。用好用活本级财政性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药引子”和“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对县直重点项目建设、技术改造以及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实行财政奖励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传统产业嫁接改造。
三、着力夯实发展平台
一是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开发区“北拓东扩”工程,启动石武高铁孝感北站与城区连接线规划建设,加快征地、拆迁和土地平整步伐,抓紧抓好二期工程供水、供电、有线电视、通信、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
二是引导项目向开发区集中。按照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的要求,抓好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协作配套,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三是努力突破土地“瓶颈”制约。积极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着力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提高单个企业的投资规模,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率。进一步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充分利用非基本农田和存量土地,加大荒山、荒坡和丘陵岗地开发力度,拓展园区面积,增加工业用地规模。
四是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对县属重点入园项目,采取土地出让金返还,财政贷款扶持等方式,支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县内各乡镇搬迁入园的发展企业,通过调整财政结算体制的方式,保护迁出地和落户地双方既得利益。
四、着力扩大招商引进
一是突出引进战略投资。根据当前产业转移中“大企业带着小企业走、大资本带着小资本流”的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紧紧围绕把大悟建成现代铸造、水晶加工、纺织加工、生物制药“四大基地”,有目的、多渠道地加强同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和精品名牌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努力加快“四大基地”建设步伐。
二是突出抓好资源招商。充分发挥大悟县矿产资源优势,围绕深度开发金、铜、镍等金属矿产资源,大力引进一批资源开发加工型企业。进一步加快石英石、大理石、花岗岩、萤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招商开发步伐,抓紧建设艺术水晶项目,谋划建设水晶工业城。
三是突出抓好活动招商。继续坚持主要领导带队招商和小分队招商,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型专项招商活动,积极组团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招商活动,在沿海发达地区自主开展适度规模的招商活动。进一步加大签约项目的跟踪力度,不断提高合同履约率,提高招商质量。
四是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步伐。坚持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发展大悟战略,加快推进汉悟经济一体化、空间同城化进程,进一步加强与武汉市武昌区的联系,建立健全联络机制,高度关注武汉产业转移和企业扩张动态,积极争取“武”字头工业企业特别是现代铸造业转移落户大悟。
五、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一是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推进现化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和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土地要素化、资本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和标准化水平,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是巩固发展板栗、花生、茶叶、药材四大板块和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建立农林产品加工园区,支持“悟道”现化茶叶加工、“鑫磊”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城镇花生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启动“胜达木业”二期工程和高档家具生产等项目建设。
三是开发和壮大旅游业。全面开发旅游资源,形成旅游特色,建设旅游强县,建设鄂豫边区烈士陵园、芳畈镇新四军五师司令部、宣化店镇中原军区司令部、37位开国将军故居等红色旅游项目,开发泉水寨城区生态旅游公园、刘集镇铁寨等乡镇旅游景区、乌桕红叶观光带等特色旅游项目,加快发展金色华府国际大酒店、星级农家乐、特色商品街等旅游配套服务业。
六、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一是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健全投入机制,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支持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认真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支持做好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探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探索建立与物价变动相适应的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支持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三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参保率。开展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试点,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四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廉租住房保障、农村危房改造。落实好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税收优惠和收费基金减免政策。
(作者系大悟县财政局局长)
第四篇:“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_49766
“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大讨论活动 简 报
第12期
集团公司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8月26日
孟津公司节支增效成风气
“我们用废旧皮带做的防瓦斯超限装置——防护隔板,在井下试用后效果不错,可以替代原先5000元/吨的尼龙板。”
“井下检修钻机的废油,我们应该继续做好回收工作,一是能够返厂提纯再利用;二是废油可以用来清洗零部件。”
这是近日孟津公司抽放队 “节支降耗” 专题会上干部职工讨论时的一幕。
自集团公司“节约一分钱”活动开展以来,该公司积极行动,立足岗位,深挖内潜,节支增效在矿区蔚然成风。防突部在保证防突效果的同时,不断优化防突设计,科学合理施工,7月份仅回收废旧抽放管一项就节约资金7万余元。机电科建立了用电分析制度,每月对电耗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环比变化超过5%的,分析说明变化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7月份电费 1 较上月降低了98.51万元。供应科加大对U型棚、旧坑木等物资的回收复用力度,及时对物资进行修复并建立复用台账,回收复用率达90%以上。抽放队建立完善了“区队—班组—机组—责任人”四级材料管控体系,层层把关,跟踪监督,材料消耗有效降低。机电二队将设备更换的废旧机油及时回收用来保养螺丝或生锈物品;将废旧皮带制成了除煤 “清扫器”,实现了节支降耗。地面科室职工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做起,积极利用网络传输公文,实行无纸化办公;做到人走灯灭,及时关闭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电源,做到人离电断;合理设置空调温度,杜绝能源浪费。
杨村矿地面队职工节约尝“甜头”
自己动手修补垃圾车,以减少单位开支;把塑料条绑在扫帚上,延长其使用寿命……近段时间,这些不起眼的节约小窍门让杨村矿地面队职工们尝到了节约的“甜头”。
近来,杨村矿结合大讨论活动,号召全队职工从节约一把扫帚、一把铁锨、一张纸、一度电等小处入手,积极开展“节约一分钱”和“人均节千元”活动。活动开展以来,该队职工用捡来的砖瓦自建花房,用矿上回收的旧钢管搭建了遮荫棚。为节约用电,职工们将路灯架焊接升高,增大照明面积,把原来的4盏灯减少到2盏;把回收来的宣传栏整修、焊接成新的广 告栏;将淘汰不用的垃圾箱焊接翻新,重新投入使用……队长苏新峰说:“我们做的虽然都是很小的事情,但一点一滴累计下来也能节约不少。如果人人都参与进来,那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石壕矿找短板抓整改
石壕矿认真开展大讨论“回头看”工作,针对讨论中发现的问题,主动寻找症结,加大整改力度,勇于亮出“短板”,集全员智慧“向前看”,汇聚企业发展正能量。
一是优化结构,提高效率。该矿围绕在讨论中发现的职工思想认识、落实能力和执行力方面的不足,积极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提升职工素质和队伍执行力。二是节支降耗,提高效益。该矿全面实行材料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闭环式管理,有效控制成本;进一步完善材料配件发放流程,严格执行交旧领新原则,并派专人对各区队材料领用、消耗和库存情况进行动态监管,从源头上杜绝浪费。三是狠抓煤质,保证销量。该矿坚持煤矸分采分装分运原则,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对不同采煤工作面实行科学配采,避免断层、薄煤区等对煤质的影响。通过开展“回头看”与“向前看”工作,该矿干部职工思想认识进一步提升,保持了应对危机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
曹跃公司综合降本挖潜力
面对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曹跃公司以“节约一分钱”活动为载体,按照“分步实施、逐步深入”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成本控制体系。
该公司采取倒逼成本的方式,将考核对象范围由生产向地面辅助、物业后勤延伸,逐步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场化管理体系。将成本与科室、区队、班组工资挂钩,每月对各项成本完成情况严格考核,认真分析成本考核存在的问题,以预警的形式分级进行下达,并采取措施督促整改,增强了基层单位成本意识,确保综合成本不上升。狠抓材料管理降成本,坚决杜绝无计划的投入;坚持“能用旧的不领新的,能调剂不新购”的原则,严格控制设备购置,合理调剂闲置设备;加大设备维护保养力度,减少修理费用支出;严格执行峰谷分时用电管理制度,降低电力成本;不断加大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力度,减少新材料的投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坚持“有旧不投新”、“长变短,宽变窄”的原则,对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每月对各区队下达修旧利废指标,并进行严格考核,奖罚兑现。统筹管理设备,摸清再用、闲置、报废设备数量,做好处置方案。建立奖励机制,将修旧利废材料、配件调剂其它单位使用的,按照调剂材料、配件、设备原值的20%奖励维修单位,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单位回收复用的积极性。后勤服务中心强化管理降成本
自开展大讨论活动以来,后勤服务中心集思广益,深挖潜力,向细节要成本,向管理要效益,从一分一毫做起,严格低值易耗品管理,着力实现降本提效,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该中心从加强内部管理着手,制定下发了《后勤服务中心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二十条》和集团公司的二十五条规定,严格执行各项经费支出的审批制度,切实做到支出费用件件有计划,件件有监督,件件有审批。
针对机关食堂、直属幼儿园、龙口及相关科室在低值易品、办公品的管理上,坚持从细节入手,建立台帐,规范计划、审批、采购、贮存、管理、使用及发放流程,管理科实行全过程监控,严把物品采购、管理、发放、使用关,切实做到严格审核,精细管理,有计划采购,零库存保管。机关食堂,幼儿园、龙口从节约一滴油、一粒米做起,大力开展“光盘”和“文明餐桌”活动,杜绝了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
第五篇:审计服务地方经济
审计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重大部署,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如何发挥审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作用,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
一、审计部门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性和必要性
(一)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审计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审计事业是在积极主动地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多年来,始终围绕各个时期的经济工作中心,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贴紧国家关于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开展审计工作。一是在审计对象的选择上,注重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和每个时期经济工作中心,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二是在具体项目的审计过程中,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突出对重大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的查处。同时,善于站在宏观的和大局的高度,对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分析研究,提出审计建议。实践表明,审计工作只有坚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
(二)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现行我国审计体制决定的。审计部门是政府对经济工作实施监督的重要部门,审计机关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现行审计体制下审计部门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基本方针。审计部门要认清审计工作自身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认清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势和趋势,认识大局,把握大局。
(三)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首先,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改变原有的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使审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更高层次的发挥。其次,只有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才能提高审计效果。审计部门的要把人民群众和党委政府关注的、在经济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和重要事项作为审计重点,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以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目标开展审计工作,实事求是地处理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经济体制改革,规范经济运行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二、审计部门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要求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提出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经济发展“安全员”、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为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从本质上看,审计部门具有预防、揭露和抵御功能与作用,就是发挥促进发展、保障发展、服务发展的作用。
(一)发挥审计在现阶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作用。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打击腐败、防范风险、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监督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着力反映公共资金使用、公共权力运行和公共部门履职尽责情况,促进理好财、用好权、尽好责,履行好审计法定职责,努力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服务可持续发展。如:加大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促进政令畅通;加大绩效审计力度,促进提质增效和厉行节约;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揭示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二)发挥“一审、二帮、三促”的作用要求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通过揭露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对严重违纪违规问题在严肃查处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从源头上提出防范的措施和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处理好依法审计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审计实施、定性和处理的基本依据是各项法律法规,而正确的审计判断除了对照这些法规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宏观背景和单位实际,特别是当遇到某些问题同现行法规制度难以“对号入座”(即制度盲区)或者制度法规之间自相矛盾时,在审计处理处罚上,坚持审计从严,处理实事求是,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三是处理好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关系。审计监督同司法、纪检、财政税务等其他监督是相互联系的。审计部门一旦遇到自身手段力所不及的问题以及审计移交的事项,同样需要借助于上述手段。在落实审计决定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三、审计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与重点
审计部门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就是要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结合地方实际,创新审计思路,突出审计重点,强化审计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使审计工作为经济社会大局服务的能力明显提高。具体来说,一是突出审计重点,加大执法力度;二是加强审计管理,提高服务能力。
(一)突出审计重点,加大执法力度
1.围绕财政改革目标,深化财政审计监督。审计部门要围绕财政改革这一主线,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审计。如:加强对财政转支付资金的审计,检查有无截留挪用问题,既要监督中央以及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又要服务于地方政府工作大局;既要了解和发现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又要善于分析利用调查成果,提出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切实可行的建议。突出政府债务审计,检查有无搞虚假政绩等问题;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组织开展对财政管理运行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检查财政管理存在收支不实、滞留欠拨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规收费等问题,及时将审计情况上报党委政府。同时,审计机关要以推动财政改革为重点,强化财政支出审计,着力加强对实行部门预算的部门及所属二、三级预算执行单位的监督,发现和纠正部门在推进部门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少数部门自行调整支出预算、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人大、政府监督和管理财政提供决策依据。
2.围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近年来,地方围绕跨越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有限的专项资金投向交通、城市建设等基础领域。这些资金使用效果如何,是否真正用到工程建设上,这项审计是党委政府领导极为关注的事项之一。通过建设项目审计,重点检查有无挤占挪用、多计工程款非法牟利等问题;同时,要以工程造价审计为重点,把审计对象拓展到与项目建设相关的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审计检查有无项目管理不严、违反招投标程序、超概算、以及层层转包、违规分包工程等违纪违规问题。通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一方面为政府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另一方面促进了建设领域逐步规范和发展。
3.围绕社会稳定和关注民生大局,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等专项资金审计。要围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全方位、多层次加大对社保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组织对救灾资金、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福利彩票资金等多项涉及弱势群体的社保资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审计。通过审计,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滞留欠拨、漏缴欠缴等资金管理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促进健全社保资金管理制度。切实抓好对农村医疗保险基金审计,针对基金管理及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为政府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总之,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项资金和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等社会关注点开展审计监督,揭示经济社会生活中带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让大量的有分量的审计建议进入党委政府领导的决策层。
4.围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从六个方面深化:一是突出审计重点。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按性质、职能和经济活动情况等标准进行分类,避免平均用力。二是加强项目计划控制。尽可能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与其他审计项目结合进行;逐步提高任中审计比重;将部分项目改变为审计调查。三是注重审计成果利用。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报送的审计结果报告主要写总体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设性意见;每都要写出综合性的分析材料,把共性和重大问题书面上报。四是突出对个人责任的评价。审计评价要加大正面评价分量,正确区分领导责任与直接责任、决策责任与执行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五是突出审计实施的规范。制订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评价内容等具体办法。六是突出公众参与。全年项目计划确定后,要公布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审计门户网站上,便于群众反映问题。
(二)改进审计管理,提高服务能力
1.改进审计执法的理念。在审计执法过程中,注意从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更好地服务改革和发展大局出发,进一步改进审计执法方式,挖掘审计深度,保证其执法水平、效果和影响得到明显提升。一是强化审计执法威力,把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案件线索作为审计工作重点,加大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树立审计权威;二是注重审计执法效果,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组都要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有关结果必须进入审计档案,督促有关部门与单位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整改和纠正,从根本上深化和巩固审计成果;三是增强审计执法合力,建立健全与纪检、监察、司法部门的联合办案机制,利用审计接触经济领域广、查证经济案件方面具备的职能优势和技术手段,并引入各种监督力量和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四是是推行审计公告制度,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布,引入社会监督力量,督促问题整改和纠正。2.改进审计思维的模式。要努力跳出就审计论审计的惯性思维,站在党委政府宏观管理的高度,发挥审计作为综合经济监督部门接触经济领域广、了解经济情况多的优势。围绕当前经济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审计情况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使审计提供的信息和报告“源于审计,又高于审计”。一是对比分析挖深度。即根据某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投资项目(包括公益项目)、财政支出结构(非生产性财政支出)等内容,开展效益审计分析,运用纵向或横向对比分析,在比较中评价其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情况;二是专题分析挖深度。即选择当前党委政府及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审计情况中收集、挖掘相应的线索与资料,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三是综合分析挖深度。即根据审计职能,不定期对审计查出的经济领域中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全面的整理、分类、汇总,并从机制、制度上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向党委政府提出综合性报告,为整顿治理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四是个案分析挖深度。抓住审计发现的典型个案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从中找出深层次的、普遍性的问题。
3.改进审计环节的措施。一是在制定审计方案时,以确保审计方向明确,服务目标对路。将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政策落实、执行情况纳入审计范围和重点内容中来,力争从一个比较高的、宏观的视角开展审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二是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审计情况的分析,深挖细查,力争把问题查清查透;三是在审计终结后,注重收集、整理审计情况和资料,所有情况均进入审计数据库;四是加强分析,提供有深度的审计信息,审计信息列入部门和个人考核范围。4.改进审计队伍的建设。打铁须得自身硬,审计要想更好地服务地方改革与发展大局,各级审计机关必须苦练“内功”,切实改进和加强审计管理、审计队伍建设等基础工作,使审计工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方面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和实力。采取有力措施,严把人员“进入关”、“考核关”、“导出关”,致力于提高改进审计队伍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要综合运用专项培训、以会代训、继续教育、轮岗交流、竞争上岗等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组织全员培训,着力塑造复合型人才。最终实现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5.改进审计资源的整合。积极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整合审计力量。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强化合作,淡化分工,打破内部科室、单位专业分工界限,合理调配审计力量,统筹安排审计工作。同时,进一步密切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沟通信息渠道,实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审计系统的整体作用。
6.改进审计质量的控制。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切实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一是根据审计署发布的6号令,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归集审计档案等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按照相应的工作目标、质量要求和责任,加强每个环节的控制;二是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质量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审计法规和准则要求,探索审计项目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三是坚持和完善审计质量检查、优秀审计项目和审计工作综合考核评比制度,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促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2014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