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也来2011总结 2012计划
前两周看到博客上一位大叔前辈的总结, 《大叔2011年读过的书及2012年即将要读的书》,心生感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于是乎,我觉得应该效仿前辈,对我的2012应该有个读书计划,在此之前我也整理了一下从2008年学习编程开始到到现在,四年的时间里究竟读过哪些书,最终发现不及他人一年三分之一,着实惭愧,我也来2011总结 2012计划。下面就列举一下我读过的一些书吧,推荐必看的书籍,都加了链接,没加链接的,基本也是必看的,只不过我自己都还不熟练。
2008,这一年基本上延续了大学三年的后路,废了,但开始好转,至少会看书了
《C#入门经典》、《C#从入门到精通》印象中我就是从这两本书开始接触编程的,那时候刚刚毕业,虽然在学校念的是软件技术,但基本上是废的,对编程完全没有概念,虽然读了书,但其实对编程还有很大的误解,所以花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能够真正的进入程序员的行列。
2009,这一年开始收入稳定了,也懂得看书进步了,成效还是蛮大的《.NET框架程序设计》原著:《CLR via C#》作者:Jeffrey Richter 目前已升级至第三版,中文翻译版为《框架设计》,这本书系统的介绍了.NET框架更加底层的知识,正是读了此书之后,才觉得自己够格作为一名程序员了(虽然后来证明只是自己抬举自己了),也可以说是质的飞跃,这本书也因此在之后的两年里,被我看的无数遍了。《精通JavaScript》原著:《proJavaScript Techniques》作者:John Resig(JQuery创始人),这本书全面介绍了JavaScript的高级应用,并可由此可以看出JQuery是如何诞生的,对我的意义和价值都非常重大,正是此书让我对JavaScript有了兴趣,并一度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已经超越任何人了(又自己抬举自己了,真是井底之蛙啊),同样这本书也被我看的无数遍了。《C#设计模式》具体什么书忘了,当时经验尚浅,还无法驾驭这本书,所以基本上没看明白,就不看了。《精通CSS与HTML设计模式》原著:《proCSS and HTML Design patterns》作者:Michael Bowers 这本书也可以说是全面介绍了Css,包括盒模型、浏览器兼容等,它最适合作为一本工具书,需要的时候总能想起它。《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原著:《Refactoring:Improvingthe Design of Existing Code》作者:Martin Fowler,这本书又一次让我超越了,虽然至今都还没有看完,但是只需要看前面几章,就已经可以完全改变你了。
2010,这一年基本上是废了,无非是重复读一些书
《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原著:《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作者:Donald E.Knuth(高德纳,计算机世界里的神),这本书目前为止一共有三卷,还没写完,具作者讲,看不懂这本书的就不要当程序员了,反正我是没看懂,确切的说是看不下去了,我只看了其中一点,具说比尔盖茨读完这本书后就辍学了,不是因为他看不下去,而是他很认真的把它读完了,所以大学什么的都是浮云了。《JavaScript设计模式》原著:《proJavaScript Design patterns》作者:Ross Harmes / Dustin Diaz,这本书让我对设计模式入门了,对JavaScript的面向对象更熟练了,反复读了多次之后,已经基本掌握了,工作计划《我也来2011总结 2012计划》。《Thinking In UML》只看了几章,基本上等于没读,功力不够深厚,等过些年再来看。
2011,这一年上半年基本也是废了,无非是把以前看的书再过一遍,下半年好转了,以下的书都是下半年读的,不过都是粗读,不像以前都是看好几遍了,等有空的时候再多看几遍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作者:Adam Smith,由于前面说的废了好久,对未来工作迷茫,所以选了本书转移视线,扩充一下思维,顺便了解一下资本经济。《Java2从入门到精通》,看完国富论,脑袋可能有些开窍了,为了开发android应用,弥补了一下Java的知识。《Android基础教程》,也是为了开发android应用,还没读完,2012年工作的重点。《programming Ruby》,不知道从哪段时间开始,对脚本语言有了兴致,粗看,对实际工作没有影响。《python基础教程》,由于Ruby在Web上比较流行,为了作桌面应用转而开始学习python,对实际工作也没产生影响。《Rework》,不知道这本算经商的人看的,还是程序员看的,重点应该是创业者,但是其中思想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介绍了一些敏捷开发原则,设计模式,敏捷开发过程实践。《代码大全》,这本书应该一开始就应该读的,这时候才想起来读,真是有点晚了,还好给补上了。《编程珠玑》,显然我读这本书有点吃力,主要是自己基础不够扎实,等补完基础再回来接着看。《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敏捷开发修炼之道》,我不是个优秀的程序员,我只是一个有着优秀习惯的普通程序员。《Threading in c#》,弥补了一下自己在多线程上的知识。《C# in Depth》,只看了一半,一直想读中文版的《深入理解C#》《JavaScript Web Applications》,粗读了一下,还未对实际工作产生影响。《松本行弘的程序世界》,介绍动态语言,面向对象等知识,重点是Ruby。《Sql Server 2008 编程入门经典》,弥补了一下数据库方面的知识。《持续交付:发布可靠软件的系统方法》,这应该是今年看过的最有价值的一本书了,把所有重复的事情自动化。《Beginning perl》,为了面试新工作而学习的,看了一半,还没看完,2012年的重中之重。
2012,开始新的旅程,工作重点已不在.NET上,工作重心放在手机开发上了,又是一个需要努力学习的年头,也必需做好学习准备
《Beginning perl》,工作需要,继续把它读完。《perl语言入门》,作为补充,中文版的入门或许更容易读。《精通perl》,虽然不知道书好不好,但是肯定得读。《精通正则表达式》,正则表达式是重中之重。《perl最佳实践》,应该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吧。《Android基础教程》,这是业余时间应该读的,应该还需要一些其它的书籍补充。《浪潮之巅》,据说是好书,业余时间打发一下。《大话数据结构》,说了要弥补基础知识了。《Ruby设计模式》,现在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了,GOF的23种设计模式明显已经开始落伍了,学习新的设计模式是志在必行。《深入理解C#》,虽然不做.NET了,但是有空还是希望多了解一下。未完待续...其实2011年也做了计划,但是没有一个实现,希望2012年重新拾起信心,下面是一些本来想读,但是错过了的好书推荐
《C#高效编程:改进C#代码的50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你必须知道的.NET》《高性能JavaScript》《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的C#设计模式》
第二篇:我也来当服务员
我也来当服务员
去年暑假,补习班的课上完了,劳累了一段时间的我想好好放松一下,可是怎样放松才能既有趣又有意义呢?对哦,我可以这样... 下午,我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了碰碰凉(pop land),想要到这里来“体验生活”。其实说是“体验生活”,不过就只是帮人家擦擦桌子扫扫地,有顾客来了就帮忙点点单子送送饭而已嘛,没什么困难的呀,一个服务员的工作应该也不过如此啊。我想这应该就是“既有趣又有意义”了吧...
可是一干起来我就傻了眼了。一开始的确是蛮“清闲”的,只要等顾客走了之后收拾收拾桌子就行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艾姐(教我们的姐姐)就对我们说:“现在我来教你们点单子吧。”
我笑了笑,心想:看着姐姐们点单子那么的轻松,我们做起来应该也不会太难吧。于是,我们囫囵吞枣地“学习”了一遍,就开始“实习”了。
我们的第一个“试验品”是一对情侣,同学们让我去试一试。一开始我还跃跃欲试,等到了那对顾客面前的时候,我就有点犯怵了...“先写日期。”艾姐从旁边小声地提醒我,我便慌忙地写上了日期...
“我要××”
“我也要××”
“不了,我该要×××”
“那我也再要一份×××”
“那我就...”
“我也...”
... ...
那对情侣从那里自顾自地唱着对角戏,而我则被晾在一边写了又划、划了又写,心头上开始冒汗。我心想:你们还有完没完呐?成心耍我是不是?
过了大约十分钟,他们终于点好了,我写的单子已经成了“四不像”。在艾姐的教导声和同学们的笑声中,我又把单子重新写了一张... 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渐渐的适应了„点单子‟。我这才真正地明白了:任何的工作都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只有自己给自己创造了机会,才能真正地体会到了那些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劳动人民的辛苦。
希望下次还能有这样的机会...
第三篇:中班科学教案 我也来造桥
中班科学:我也来造桥
上海田林六幼 禇静骅
设计思路:
近阶段我班进行的主题活动为“我们的城市”,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走进城市的各个角落,发现了她的美与壮观;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与暗示下,也发现了她许多的小秘密及变化,因此他们现在对上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增进了情感。今天的活动更是他们在“逛街”的小主题活动中新生成的,因为在二期课改的新的教学理念中指出要以幼儿发展为本,强调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他们的兴趣、热点出发,创设活动,提升经验。
我们美丽的上海建筑中,“桥”无疑也是一个亮点,他为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在前一活动“各种各样的桥”中,他们对桥已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桥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通过资料的收集及调查,也发现了桥的多样性,特殊性,更是对造桥的工作者产生的敬佩之情,因此孩子们把该经验及体验延伸到了本体性游戏的建构活动中,各个都想来造桥。为了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及爱探究的愿望,我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尝试造桥,并在桥上载物,同时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我还在该活动中提供了记录表,在边记录边探索中当一回小小造桥者。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替代物来构建纸桥。
2.探索使桥面牢固的方法,并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替代物若干(如:厚薄不一的纸、积木、纸杯、书、纸盒、塑料瓶等)记录表 笔 桥的图片若干前期经验准备:观察并讨论过桥,对桥的功用及种类有所认识
活动流程:
一、各种各样的桥
和孩子一起回忆我们认识及看见过的桥。(对桥的构建部分、各种造法更清晰的认识,为后面的造纸桥做下铺垫)
1.上次我们通过观察、收集资料认识了许多桥,你们还记得吗?(在老师象征性的提问下,出示桥的图片)如:有一座桥,横跨浦西与浦东,桥面就象大旋涡,说说是什么桥呀?-------南浦大桥
2.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所以我们更要感谢这些造桥的人们,那今天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造桥人呢?
二、造纸桥
1.介绍材料
看看我们造桥有些什么材料,可以怎么使用呢?(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造桥想法)
2.鼓励幼儿使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构建。
1)桥面要牢固,比比谁的桥面载重多。
2)根据记录表记录下实践的过程及结果。
3)可尝试使用不同材料构建,看看你会发现什么小秘密。
3.交流与分享
1)请个别孩子来展示作品,并说说根据记录的内容说说栽重量。
2)小结:你们看了小朋友的演示,及自己的实践、操作,发现了什么小秘密或小问题吗?
A平面桥及弓形桥的载重量
B厚的桥面与薄的桥面的栽重量
4.大家来动脑,怎样使薄的纸也和厚纸桥面栽重一样呢?
三.延伸:我们将把这一问题带入区域活动中进行探究解决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活动建议:
(1)受石磨.电磨数量的限制,本活动易采用分组教学。(2)品尝豆浆的环节,可结合幼儿园的早点进行。
第四篇:中班科学教案:我也来造桥
中班科学教案:我也来造桥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替代物来构建纸桥。
2、探索使桥面牢固的方法,并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替代物若干(如:厚薄不一的纸、积木、纸杯、书、纸盒、塑料瓶等)记录表 笔 桥的图片若干前期经验准备:观察并讨论过桥,对桥的功用及种类有所认识
活动流程:
一、各种各样的桥
和孩子一起回忆我们认识及看见过的桥。(对桥的构建部分、各种造法更清晰的认识,为后面的造纸桥做下铺垫)
1.上次我们通过观察、收集资料认识了许多桥,你们还记得吗?(在老师象征性的提问下,出示桥的图片)如:有一座桥,横跨浦西与浦东,桥面就象大旋涡,说说是什么桥呀?-------南浦大桥
2.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所以我们更要感谢这些造桥的人们,那今天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造桥人呢?
二、造纸桥
1.介绍材料
看看我们造桥有些什么材料,可以怎么使用呢?(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造桥想法)
2.鼓励幼儿使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构建。
1)桥面要牢固,比比谁的桥面载重多。
2)根据记录表记录下实践的过程及结果。
3)可尝试使用不同材料构建,看看你会发现什么小秘密。
3.交流与分享
1)请个别孩子来展示作品,并说说根据记录的内容说说栽重量。
2)小结:你们看了小朋友的演示,及自己的实践、操作,发现了什么小秘密或小问题吗?
A平面桥及弓形桥的载重量
B厚的桥面与薄的桥面的栽重量
4.大家来动脑,怎样使薄的纸也和厚纸桥面栽重一样呢?
三、延伸:我们将把这一问题带入区域活动中进行探究解决。
第五篇:我也来跳跳格子散文
春节过后,趁着还未上班,我回了一次娘家,看到母亲身体还硬朗,精神状态挺不错,我心里十分高兴。
人逢喜事精神爽。得知母亲身体健康,没有比这更愉快的事儿了。我和母亲攀谈了好久,已经忘记了时间。不知什么时候,小侄女和两个小伙伴在院子里跳起格子(也称跳房子。其实,在我们这里不是叫跳格子,也不是叫跳房子,而是叫跳中国或跳中华),她们在争论石子是否碰界限的问题,个个争得面红耳赤,我从屋子里走了出来,走到她们的身边问个究竟。
没想到,小侄女把我叫到跟前,说:“大姑姑,你评评个理,这个石子是不是真的触到线了?”“嗯,让我来看看。我用一条小木棍沿着界线,尽量保持直线轻轻地划了过去,结果碰到了小石子。于是,我宣布:“犯规了,轮到下一个吧。”小侄女“哎呀!”叫了一声,像泄了气的皮球,表示认输了,她的两个小伙伴则“耶!耶!”地跳起来,欢呼胜利了。接着,其中的一个小伙伴开始跳起格子来。这一下,我来了兴趣,便对她们说:“我和你们比一比,看谁先跳完这九个格子,先跳完者为胜!得胜者每人奖励两包伊利牛奶!外加五颗巧克力!”“姑姑,说话算话不?”这几个小孩子异口同声地问起我来。“骗人是小狗!不信拉拉勾!”说着,我伸出了小手指和她们拉起勾来。
“谁先跳?你们先跳怎么样?”我在想她们征求意见。“不,姑姑先跳。你才一个人,我们三对一。”呵,她们还懂得礼让呢。我也不能倚老卖老,说,“我是大人,还是让小孩先跳吧。要不你们等下输了,就说我欺负你们!”“偏不”小侄女不服气地说。“那我们就用剪刀石头布来裁定谁先跳吧。”我提议到,小孩子们同意了。我们开始喊:“一二三,“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这么一来,还是先我由来跳格子了。
比赛之前,我和她们约法三章:三局定胜负。第一、谁先跳完九个格子者为胜者;第二、不准触碰界线,碰到界限的淘汰,轮到下一个跳,如此类推;第三,小石子或小瓦片从底端两边出来的,算是出角,也要淘汰,轮到下一个来跳,如此类推。”她们都点头,表示赞同。正中下怀,我暗自得意起来。心想:这格子的方法,几十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变。儿时我不知跳了多少回,赢了多少次了。要赢,全不在话下。
“姑姑,您开始跳吧,还在想什么?”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催我跳格子了。“好,跳就跳,谁怕谁?”我找好了一块小瓦片,立即跳了起来。“啪!”我甩出小瓦片,跳完了第一个格子,占有了一块格子;“啪!”我又甩出了小瓦片,跳完了第二个格子,占领了第二块格子;“啪!”我继续甩出小瓦片,跳完了第三个格子,夺得了第三块格子。随着我小瓦片不断飞出,我已经过五关斩六将,这三个小孩看得入迷了。可以看得出,她们佩服我跳格子的高强。就这样,三下五去二,眼看我就要封顶了。不料,由于我老眼昏花,甩出的小瓦片正好落第九格的横线上,违规了,我没能拿下第九个格子,我心中多少有些遗憾,不然我可以获得全胜了。第二回合,由三个小孩先跳,结果,还没轮到我跳,她们轻松地拿下了九格子。第三个回合,轮到我上场了,这一回,我学精了,带上了眼镜,稳稳当当地拿下九个格子。按规定,我赢了!我还是给三个孩子分发了好吃东西,她们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见时难别亦难”,欢乐时间总是短暂。过不多久,我跟母亲,还有和我一起跳格子的三孩子依依惜别了。
呵呵,说开来有些可笑,我跳了几十年格子(跳房子)也不过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我跳来跳去,还没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样想来心中不免有些悲哀。不过,我想:乡村城镇四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一座座拔地而起,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红火的。不久的将来,我也一定会有自己的格子(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