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定位

时间:2019-05-15 02:5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的定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的定位》。

第一篇:教师的定位

教师的身份

教师,就是让我们以欣赏者的身份,把这股“生命的力量”馈赠给我们的学生,相信我们的眼睛里,一定有更多惊喜的发现。

鲁迅先生说过:“一滴水用放大镜来看,也是一个大世界。”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人欣赏,孩子们也是这样。“天空包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包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包容每一滴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我想这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的,因为其实在你对自己的学生百般挑剔却美曰其名严格要求的时候,不但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自信,也造成了师生关系不正常,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给自己的的工作带来难题

作为教师,要善于去欣赏自己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平、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每一位学生都抬起头走路”。即教师要赏识学生,去唤起差生的内在尊严感。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我们为什么不用这个闪光点照亮他全身呢?罗丹曾说:“世上缺少的并不是美,而是善于发现美的眼晴。”懂得欣赏学生,会助学生成才,会助他们成功;反之,很可能是教育的失败。

第二篇:教师对标定位

对标赶超大讨论活动总结

田 帅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落实近期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推动教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我校开展了“对标赶超”大讨论活动。遵照学校领导要求,本人首先认真学习高中生物特级教师李晓辉的教育教学优秀方法,接着从自己的思想政治、师德建设、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对标定位。

一、在依法执教方面

李老师自从教以来,一直都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宪法及其它法律法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我要学习这种精神,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工作时间不做违法的事,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在同事和学生中赢得良好的声誉。

二、在爱岗敬业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认真按照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实教学各环节,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兼顾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班级中的后进生,我深入解其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育工作中,我做到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在热爱学生方面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更体现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面对全班若干名学生,我爱每一名学生,积极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树立自强自立精神。

在教育学生中,我要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盯着学生的缺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让每一名学生都充分享受到爱的阳光。

四、在为人师表方面

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对学生做出表率。

我能严格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法规,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参加任何赌博活动和其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良好的形象。

通过对自己认真的自查,我也发现我还存在着以下的不足之处:

1.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不够。常以时间不足为借口,忽视对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由此导致自身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停止不前。

2.开拓创新精神不够强。在工作中存在安于现状的心态,总是被动接受安排的工作,不能主动创新开展工作。

今后,本人将以这次对标活动为契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强化责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篇:对标定位报告(教师)

对标定位报告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落实近期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推动教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我校开展了“四好老师”定位对标活动。本人认真深入学习了“四好老师”有关要求和标准,从思想政治是否坚定、师德是否高尚、工作业务是否精湛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对标定位,深入查摆自身问题,自我反思、深层剖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法。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情况

“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我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热爱学生、热爱工作、热爱学校的好老师、好职工,在教学活动中,主动、积极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要从是从生活和思想上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深入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明白家长和老师的良苦用心,不辜负社会对他们的殷切期望。

除此之外,我还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主动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多听其他老师的课程,吸纳不同风格,取长补短,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切实抓好课前准备、课堂组织教学和课后小结反思每一个教学环节,虚心接受指导教师提出的改进意见并落实于教学实践。

二、学习收获

通过对对张春贤讲话中的“四好老师”标准的深入学习,我获得了一下收获:只有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宪法及其它法律法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工作时间不做违法的事,才能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在同事和学生中赢得良好的声誉。作为一名教师,要认真按照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实教学各环节,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做到因材施教,兼顾每一名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必须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法规,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参加任何赌博活动和其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活动,才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学生之间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不足之处

通过对自己认真的自查,我也发现我还存在着以下的不足之处:专业水平不足,由于从事教师行业时间较短,对专业掌握不精;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不够,常以时间不足为借口,忽视对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由此导致自身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停止不前;开拓创新精神不够强,在工作中存在安于现状的心态,总是被动接受安排的工作,不能主动创新开展工作。

四、整改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都将认真对待,一项一项抓好整改落实。

一是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质水平。要加强理论学习,自觉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策、业务水平,使自己政治上更成熟、理论上更清醒、是非上更明白,关键时刻不动摇,大事面前不糊涂;牢记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牢记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辐射社会,为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的使命。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自己的个人得失,要把思想统一到上级的安排部署上来,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工作大局。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完善提高自身修养。

二是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要不断立德修身,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多传播和弘扬社会正能量。拥有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胸怀和境界,用安心爱心、耐心、细心、真心这“四心”去关心学生的学业、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时代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生的思想变化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作为教师要敏锐预见并能深刻把握这种变化,因势利导,对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注重课堂教学的方法,深刻反思,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把每一堂课都当成示范课、公开课来上,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准确把握每一个教学过程。牢记“四好老师”标准,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学生型的教师。关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育教学的一言一行中,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做具有新疆特色的“四好”老师。

第四篇:高等学校教师法律地位合理定位

摘 要:教师聘任制是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教师法律地位则是教师聘任制建构与实现的理论基础。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对教师在聘任制度中的法律地位的定位是模糊的甚至是冲突的。在法学理论上,将教师定位为劳动者,教师通过基于平等自愿的劳动合同与学校产生法律关系,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权利义务明确化,将对教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产生积极影响。完善教师聘任制,应从教师的劳动者法律地位的确立入手,建立一系列以劳动合同为核心的制度体系。高等学校教师是劳动者,建议从立法上尽快予以明确和完善,以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劳动者;法律地位

Abstract:The system of teacher appointment is the core of reform of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in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while the teacher's legitimate identit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nstructing and realizing this system.However,the affirmation of the teacher's legitimate identity in the system of teacher appointment by the operating statutes of our country is either obscure or contradictory.Theoretically,teachers should be identified as workers,who are legally related to schools by working contract based on equality and willingness.The teacher's right and obligation in teaching should be clearly claimed,which will make active effects on protection of legal right and interests.Therefore,to complete the system of teacher appointment,the teacher's legitimate identity as a worker should be established so as to set up a set of systems based on the working contract for protection of the teacher's legal right and interests.Key Words:teaching faculty in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system of teacher appointment;worker;legitimate identity

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打破教师任职终身制,实施教师聘任制,建立以自由流动和竞争上岗为特征的师资管理体制。但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对教师的法律地位定位含糊,导致高校教师聘任制偏离了预期目标。

一、教师法律地位的混沌

教师的法律地位指教师在法律规定下与其他主体之间所构成的法律关系,其性质与内容具体体现在我国现实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中[1]。然而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对教师在聘任制度中的法律地位的定位是模糊的、甚至是冲突的。

《教师法》第3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第17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与学校之间是基于合同的聘任关系具有合同关系的基本特点,即:(1)双方地位的平等性。教师和学校是平等的法律主体,学校具有完全的聘任自主权,不受他人干涉,教师也具有完全的选择权,有受聘的权利也有拒聘的权利;(2)聘任关系的契约性。一旦双方就聘任达成意向,签订聘任合同之后,双方都要受到合同的法律约束,不得违反,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3)聘任的自愿性和互利性。这一规定基本明确了教师聘任的形式和内容,对教师与学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作了相应规定,为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教师法》对双方在聘任过程中产生纠纷的救济途径,除申诉(这一方式也仍有许多争议)这一方式外,却没有再明确其他途径,使得教师聘任合同的性质成了一个十分模糊的问题,也成为有效实施教师聘任制的一个障碍。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法释[2003]13号),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的辞职、辞退及履行聘任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为解决教师聘任中的法律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这一规定又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

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与我国《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对“劳动者”的界定是不一致的。《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1994年9月5日劳动部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指出,“本法的适用范围除了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但由于我国一直实行劳动与人事双轨管理,在教师的身份仍被视为“干部”的情况下,教师与公立学校之间的关系在法律上并不被认为是“劳动合同关系”,其后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未进一步明确;同时根据《教师法》,由于教师的待遇与公务员待遇存在一定比照关系,因而事实上《劳动法》将教师与学校聘任纠纷排除在其调整的范围之外。

其次,《教师法》在第39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这一规定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1)申诉是行政法律关系的救济方式之一,如果教师是劳动者且与学校签订的聘任合同是劳动合同的话,申诉这一方式自然是不合适的;(2)这一条规定除了提供申诉这一救济方式之外,没有规定其他的救济途径。由于申诉是一种非诉讼意义的救济制度,因此,这一规定有排除其他救济手段的嫌疑。朱应平也认为《教师法》、《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只规定申诉这一方式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目前对教师法律地位规定不明,认识不清,甚至认为教师与学校之间属于内部行政管理关系。[2]

二、教师法律地位的合理定位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参照相关的法理学理论,笔者认为,在聘任法律关系中,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应定位为劳动者。

1.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劳动和人事双轨并存的管理体系,在立法时对普通工勤人员与干部做出了区别对待。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立法所依赖的社会背景已完全发生了改变:企业劳动制度的改革已经初步完成,通过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现了职工身份的融合,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已经被淡化和取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虽然滞后于企业单位,但各个事业单位也已经初步建立并实行了聘任制,逐渐通过人事代理、全员招聘等形式实现了人事管理的合同化。在目前我国公立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中,虽然机关法律法规仍有欠缺,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总结,专兼结合项目合作等用人模式,外聘、特聘、兼职、返聘等多元聘任形式已被广泛接受、推广,按需设岗、灵活流动、严格考核、重视保障等观念也已为

大多数教师与管理者所接受。从这一意义上讲,公立高等学校的教师已经初步满足了《劳动法》对“劳动者”这一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条件的要求。

2.从关于“劳动者”主体界定标准的理论来看,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认为,劳动契约关系存在应以同时具有从属关系存在和当事人意思表示合致为标准,即:(1)雇主可单方决定劳动提供者的工作时间、地点、工作任务的具体种类等劳动条件。在此情形下,劳动提供者处于雇主广泛的单方决定劳动条件权限下,为适当地保障其人格、身心健康及经济利益,当然应将其纳入劳动者范围;(2)雇主拥有对劳动提供者的惩戒权。在此情形下,劳动提供者更具有或者具有和前者相同的人格从属性,原则上应将其纳入劳动者范围;(3)劳动提供者提供的劳动具有专属性。即劳动者须自行提供劳动,原则上不得由他人代服劳务。若劳动提供者根本无须自行向雇主服劳务,而可另行聘用他人服劳务,则显然因免于直接受到雇主指示权约束而欠缺人格性上的从属性,不宜纳入劳动者范围;(4)雇主对劳动提供者的劳动报酬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权,并且从劳动提供者的角度观察,该劳动报酬与其提供的劳动具有一定的“对价性”。[3]

比照教师的工作,可以发现教师与学校之间的聘任关系也符合以上特点:首先,教师的劳动时间、地点、任务等劳动条件一般情况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教师有服从的义务且不得随意更改;其次,学校对教师的劳动具有管理和惩戒权,学校可以按照校纪校规对不服从学校管理或者不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处分;第三,教师的劳动具有专属性,即教师的劳动过程必须由教师本人来实施,不得由他人代劳;第四,在实行财务包干以后,各高等学校对财务收支具有独立自主的支配权,因而对教师的劳动报酬具有较高的自主权。由这些条件和劳动者主体的界定标准相对照,公立高等学校教师基本符合界定标准的要求,因此从法理上讲可以定位为劳动者。

3.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的最终目的是将教师作为劳动者。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聘任制经过试点、推广,1993年国家颁布《教师法》规定实行教师聘任制,其目的就在于打破教师终身制,希望建立起公立高等学校灵活的用人机制,实现教师与岗位的有机结合,使公立高等学校能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聘用到符合资格要求的教师;使成千上万愿意从事教师职业、也有资格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能够加入到教师队伍,使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和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能够顺利分流到其他行业,实现教师队伍合理的人才流动,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能使国家做好教师队伍的监督与管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4.在法学理论上,将教师定位为劳动者,教师通过基于平等自愿的劳动合同与学校产生法律关系,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权利义务明确化,将对教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有学者认为,高等学校是从事教育公务的机构,是作为特别公法人执行教育公务,必须通过其法人成员的活动得以实现,而教师是高等学校法人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参与高等学校的管理、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使高等学校的教育公务得以顺利实施。而高等学校作为公法人中的特别法人,它可以根据情况运用公法或私法的方式管理其工作人员,其聘用应该纳入到行政合同或者政府雇佣之中。[4]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地方,充分显示了高等教育中国家教育权的存在。[5]但是也应看到,我国法学理论由于受前苏联理论的影响,特别是由于我国商品(市场)经济严重滞后,以及相应的民商法和私法精神不发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法学一直拒绝接受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方法,从思想认识的角度看则是与

列宁关于国家干预“私法关系”的理论是分不开的,虽然这一观点在后来被认为是对列宁思想的误解[6],但却导致了我国在所有的部门法体系中都贯彻有一种行政干涉的思想,大多奉行“管理主义”思想,将整个学校内部的所有人和物都视为管理的要素,因而导致对其中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足,甚至出现暴力干涉、侵害其成员合法权益的情况。而只有将教师定位为劳动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三、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的完善

综上所述,完善教师聘任制,应从教师的劳动者法律地位的确立入手,建立一系列以劳动合同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第一,应该将以主体确定法律适用范围的方法改为以内容确定法律适用范围的方法,即将《劳动法》中关于劳动者的表述改为“用人单位聘用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并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公务员、军人、武装警察及国家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样,就将教师明确地纳入到了劳动者的范围之中,为其权利、义务的框定与实现、法律救济的途径与程序等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通过加强对教师行业的监管保证国家教育权的实现。有人担心,如果将教师定位为普通劳动者,其所担负的教育职责这一涉及社会发展的目的如何实现,这实际上就需要政府真正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能。因为根据《教育法》及《教师法》的规定,我国涉及教师的制度主要有3个,即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职务制度。而从教师资格制度来说,它是保证教师队伍来源质量的重要措施,而教师职务制度则是评价和考核教师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系。从其性质上看,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家对于教师资格的认定属于行政权范围,国家负有监管和认定的责任;教师职务制度是指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需要而设置的教师不同岗位职务的统称。虽然在教师职务评审中还存在着高等学校在教师职务评审中居于何种法律地位、职务评审是学术行为还是行政行为等许多法律问题,但从目前实施的现实情况看,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其地位更类似于一个独立法人内部设立的工作机构,只是负责评议、审定专业技术人员是否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的组织。从其权力渊源上看,这种权力是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权力的一部分,《教师法》第16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高等教育法》第47条规定:“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具体任职条件由国务院制定。”[1]325-329因此只要国家通过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资格和教师职务制度的监管力度,完全可以保证国家教育权的实现。

第三,按照《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要求,完善教师聘任制度的相关具体措施。如根据要约与承诺的步骤设计聘任合同,对格式合同的内容、集体合同的制订与范围的规定等进行完善,对教师报酬与工作条件保障、权利与义务等进行详细规定,对教师救济程序进行必要的规范与明确等,使教师与学校所建立的劳动合同关系成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权责清晰的法律关系。

第四,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保障教师基本权益。如教师与学校聘任合同的签订必须遵循合法原则,相关内容及程序必须符合国家机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针;应建立公开透明的选拔考核制度;应规范解聘条件及相关程序;要落实好落聘人员的安置等,从而使劳动合同真正起到择优的作用,又能有效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7]只有这样,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才能得以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陈鹏,祁占勇.教育法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00.[2]朱应平.教师权益法律救济研究[J].行政法学研究,2000(4):178-187.[3]吕琳.论“劳动者”主体界定之标准[J].法商研究,2005(3):30-36.[4]申素平.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01):67-71.[5]吴开华,覃伟桥,论教师聘任制的法律性质[J].教育评论,2002(5):45-47.[6]王晨光.市场经济和公法与私法的划分[J].中国法学,1993(5):28-36.[7]李牧.高校聘任制实施过程中教师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05(1):178-181.

第五篇:教师角色很好的定位

教师角色很好的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下载教师的定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的定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的职业生涯的定位及规划

    教师的职业生涯的定位及规划 新的社会阶段对教师的解读是这样的: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

    教师个人对标定位计划

    教师个人对标定位计划 李士平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落实县委书记近期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推动我县教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浅谈新时期教师角色的定位

    浅谈新时期教师角色的定位福州第三十七中学吴晓红新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角色也相应重新定位。 一、由传统的“授业者”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 新时期,“教师即研究者”......

    新时期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时期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实验中学程国斌摘要:教师的发展伴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附属于“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应该随着教育的发展不断更新不断......

    坐标定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坐标定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镇灯塔小学 娄慧荣 自2015年我校开展坐标定位活动以来,学校领导和老师都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这次活动中,在我校掀起一股坐标定位的......

    当今教师新定位新要求培训心得体会

    当今教师新定位新要求培训心得体会 师永杰 在这一周,怀着无比自豪与激动的心情,我很荣幸的成为车王镇大杨小学教学队伍中的一员,开始了自己人生新的征程。为了使我们新进的青......

    课堂教学改革要从教师思想定位入手

    培训心得 课堂教学改革要从教师思想定位入手 莱城区和庄镇中心小学 孙启军 6月8日-6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莱城区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报告,感触颇深,结合学校实......

    新课改下化学教师自我新定位

    新课改下化学教师自我新定位 摘要: 面对新教材,教师再也不是昔日知识的主宰者了,因为新教材决不是让教师唱独角戏的剧本。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