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卢志文有感

时间:2019-05-15 03:3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卢志文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卢志文有感》。

第一篇:读卢志文有感

读卢志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感想

读了卢志文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书中涉及到当今教育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诸如怎样做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怎样让人生充满意趣等等。读后感觉有一些收获,特别是其中的《杏坛絮语·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新课改到今天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却又是非常重要的,掐指算算,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可供等待?但是,在这十年间我们的教育给社会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正在摸索中前进,也出现了一些响当当的教育大家。作为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在其中做了什么?我做了什么?卢校长把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的所思、所想通过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全部呈献给了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有自己的事业心,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主动、积极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先去讲条件,如果怎样怎样我也能做好,但就在这样的空耗中延误了

契机,被别人落在了后面。社会发展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样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弥补自己的缺点。我想,只要我们做到了卢校长所说的四个“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也才会收获到职业的快乐。

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并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教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方法,训练孩子科学的思维品质,是今天作为老师的最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去做呢?

1、卢志文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校长,他的幽默都是让人佩服的。他的幽默的语言彰显了幽默的性格,而幽默的性格、踏实的作风、丰富的学识、广泛的爱好成就了一位教育大家。卢校长的经验、做法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2、认真思考卢校长提出的提高教学效率的五个“远大于”——知识的可接受性远大于其科学性和系统性,1乘100远大于100乘1,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勤奋,关键的20%远大于一般的80%;微观学习过程中的三个“不等于”

——“讲”不等于“懂”,“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通”;科学训练过程中的“六个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3、以提高素质为根本,回归教育的原点。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但我们已走得太远,甚至忘记了出发的目的。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目标。

第二篇:卢志文专题讲座学习体会

听卢志文校长讲座的几点收获

一直很崇拜卢志文先生,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成功的校长,更因为仰慕他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善观察,勤思考,会琢磨,很多从“大家”口中说出的高深道理他都能作出深入浅出的解读,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一、关于“幸福”

我们都知道新教育的核心追求是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对“幸福” 的理解一直都很肤浅,总认为是让孩子在愉悦的课堂上获得知识便是一种幸福,因而也始终朝着创设民主愉悦的课堂的方向而努力。课堂之外,学习接受力慢的,学习习惯不佳的,容易犯错误影响集体形象的都成了我的“严打”对象,用卢校长的话来形容“一群变态的老师,你还能期望他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吗?”知识本位、分数本位、应试本位的老师又怎能懂得幸福的内涵与外延呢?最好的教育应该是“今天幸福,明天幸福”。我们的幸福观不应仅仅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这一狭窄的空间,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社会生活的每一处都应洒满幸福的阳光,让孩子的生活远离痛苦,让幸福伴随左右,才能实现“人生的义务并无其他,仅有的义务就是幸福,我们都是为幸福而来。”

当然,幸福的本质不是外在的赋予,而是一种内心的独特感受,要想获得幸福除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外,还要有调节心态的能力。幸福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

二、“风筝”原理

无论处于哪种年龄层次,谁没有过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呢?但真正梦想成真 的又有几个呢?这其中最主要的恐怕就是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障碍一次又一次地惊扰得我们畏缩不前,就像溪水与石头,人生的激情都在消磨中渐渐沉沦,太多的失败让我们失去了站起来的勇气,反正结局都一样,还不如趴着舒坦。于是,我们接受了这个社会,顺从了这个社会,其结果就是被卷进滚滚的社会大潮中,找不到自己了,忘记了来时的方向,也忘却了要到达的地点。“心中有天空、眼中有目标、手中有分寸、脚下有土地”就像放风筝一样,让你的风筝在你的视力范围之内,线锤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风筝才会飞得持久,否则,你放的又是什么呢?风筝飞的高度在于掌握线锤的人,教育如同放风筝,我们就是拽线的人,老师,你的风筝飞得怎样?

三、规范保底

卢校长强调团队精神,在一个集体中要出几个优秀教师简单,而要出现一个优秀团体相对就困难多了,他强调对群体要进行“规范保底”,有点“诈金花”中“下有底限上不封顶”的韵味。所有人的师德、工作表现等必须在他的规范底线之上,我想何不将这一点也在我的班级管理中加以运用呢?至少能从整体上整顿班风、学风。

第三篇:读 卢志文一书 心 得 体 会(xiexiebang推荐)

读 书 心 得 体 会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一、时刻警醒自我对于教师来说,爱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 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

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沟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真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点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四、用真心去感染学生,不以分数论英雄。

教育是慢的艺术,所以以一个平和的心态,不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去 过好每一天,这是我读 这本 书给我最大的体会。我想,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教师这个平凡但不平庸的岗位上,不会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只要做好每一天,那就是“最好”的老师了。当然这本书还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方法上的指导。其中不以分数论英雄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其实,人的成才的道路并不只是在学校里取得高分这一条途径。

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有志气的人会不断的去学习,走出自己人生的一片天,所以以分数论英雄,这样的事情真是我们教师经常犯的一个错误。

五、正确认识职业、正确认识自己

读教育家卢志文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给我的触动很大。首先,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要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有自己的事业心,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主动、积极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先去讲条件,如果怎样怎样我也能做

好,但就在这样的空耗中延误了契机,被别人落在了后面。社会发展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 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作为一名 一线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样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弥补自己的缺点。我想,只要我们做到了卢志文老师所说的四个“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也才会收获到职业的快乐。

六、做一个理智而又明智的教师

读卢志文老师的 一书,我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案例和故事所吸引。因为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却在他的笔下引出一个个不平凡的道理,更彰显着他为人师的智慧。书中围绕诸如“公开课与日常课”、“师生冲突怎么办”、“优质课到底谁说了算”等一个个教育场景对教师行为、表现、主张、反思与感悟进行忠实记录,可是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教师智慧的闪现和脉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鲜,做菜烧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怎样做出美味来,那真的是一门技术和艺术呢。从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更应该是个理智、明智、博爱的人。因为当我们怀着快乐博爱的心做出来的饭菜,里面充满了爱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这样做:做一个理智的教师。我是个情绪化比较严重的人,总是率性而为,而总是控制不住。任“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来安慰自己。其实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读书,多为孩子,同事、家人服务,多思考一下所面对的问题多角度多方法的设计解决预案,解决问题以理服人,才会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灵。做一个明智的教师。书的主旨就是要教师做个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因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积极参与到现今的教育创新中去,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治班教学的经验,丰富提高自己。教师是一个博爱的人。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宽

厚仁爱,有理有节,人性丰满,才是教师的德智情怀。面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面对知识,充盈渴望;面对同事多关心。处理好师生、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丰满而快乐。

这一书让我看到教育是一种行动的艺术,身为教师要不断地读书学习,要时常重新认识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求做到最优秀,但求做个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第四篇:读鹰志有感

读《鹰志》有感 远方天空的妈妈

近日,从《读者》杂志上读了《鹰志》一文,内心有一种强烈的震撼,细细品味感受颇深。你也许见过鹰自由翱翔蓝天的雄姿,见过鹰桀骜不驯、凶残狠毒的捕猎过程,可是你知道鹰是如何从一只雏鹰成长为鸟中之王——雄鹰的过程吗?

小鹰出生六七天后,母鹰为了防止小鹰学会爬行,就会对它进行残酷的训练,让它生命的第一反应就是飞翔。母鹰把巢中的小鹰推到巢边,然后用力将小鹰推出去,小鹰哀叫着,在快要落入崖谷时突然挣扎着展开了双翅,向上飞起。

等小鹰学会了飞翔,母鹰会把小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折断,然后从高处推下去。虽然小鹰因折断了翅膀中的骨骼而浑身剧痛,但必须挣扎着飞翔,否则就会摔死。挣扎飞翔的翅膀得到了供血在短时间内就会痊愈,痊愈后的翅膀便坚硬如铁,更具力量。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我觉得母鹰的育子之方值得我们思考、学习。母鹰的行为看似残酷无情,却蕴含着深深的爱。因为母鹰知道鹰有高远的志向,爬行对鹰来说是耻辱,而飞翔才是高贵和勇敢的象征,所以小鹰出生后不是像其它小鸟躺在温暖的巢中嗷嗷待哺,而是早早经历了一系列艰苦的磨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是在行动上我们却忘记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古训,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累都无所谓,就是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过分的溺爱,过多的包办已经让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感受的机会,这样下去我们培养出的只能是一棵棵温室的弱苗而不是真正的人才,更不能成龙成凤。

鹰的寿命一般能活到七十岁,而到四十岁左右时,它的双爪开始老化,喙上也结上一层又长又弯的茧,尤其是双翅上的羽毛厚厚地堆积在一起,不能在天空中轻盈地飞翔。为了让生命获得新生,鹰在飞翔中突然撞向悬崖的岩石,把老化的喙和嘴巴连皮带肉磕掉,满嘴流着血忍着剧痛等待新喙长出。新喙长出后,它会用新喙把双爪上的老趾甲一个个拔掉。待新的趾甲长出来后,再用新趾甲把身上的旧羽毛扯掉。在漫长的等待中,鹰获得了新生。

鹰三次血淋淋的自我更新令人惊心动魄,为获新生勇于向自己挑战,勇于向生命挑战的勇气让我钦佩。想想凡尘中的我们每天为生活奔波忙碌,名与利、得与失就像鹰身上厚重的羽毛渐渐禁锢着我们的身心,羁绊着追求的步伐,学习鹰的勇气,放弃一些世俗的东西也许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追求的目标更加明确,生活地更有意义。

读《鹰志》有感

很少留意鹰,对鹰的了解仅限于电视节目上的简单介绍,感觉就是冷酷、残忍、有王者风范。日前读完《鹰志》一文,感触很深,被鹰坚毅勇敢的意志打动。

《鹰志》写的是鹰的一生。母鹰将小鹰孵化不久后,便不给小鹰喂食,驱使它们互相争食,自相残杀,鹰从小就明白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鹰等小鹰的翅膀发育完成后会教它飞行,但鹰的方法不同于一般鸟类,它会把小鹰引到窝边的悬崖,将小鹰推下去,小鹰如果在落地前不张开翅膀飞翔,就只能摔死。然而小鹰会飞了,也不等于能轻松生存下去,母鹰会把小鹰翅膀的大部分骨骼折断,让翅膀的骨骼再生,若小鹰没能挣扎飞起,便无法生存。

印象最深的是鹰让生命获得重生的过程。鹰四十岁的时候,双爪开始老化,喙上结了又长又弯的茧,羽毛也厚厚地堆积在一起,这对捕猎、进食和飞翔影响很大。鹰面临艰难的选择:要么等死,要么让生命获得新生。鹰都会无所畏惧地选择后者。它们先把喙狠狠地磕在岩石上,把老化的喙和嘴巴连皮带肉磕掉;然后用新长的喙将老趾甲拔掉;最后用新的趾甲把旧的羽毛扯掉。五个月后,鹰获得新生,收获三十年的生命。

鹰之所以能成为鹰,并非天生,而是从出生不久就经历多次生死磨难练就而成。为了生存,必须吃掉弱小的兄弟姐妹;为了飞翔,必须战胜恐惧;为了翅膀再生,飞得更远,必须折断翅膀,忍受痛苦;为了让生命新生,必须勇于向自己挑战,忍着剧痛将老化的喙、趾甲和羽毛去掉;为了不与其它动物相处,宁可忍受孤独;为了不委屈求存,宁可与对手同归于尽。

除了鹰的幼年时为了维持生命自相残杀外,鹰有许多精神值得人类敬佩。鹰的勇敢、顽强、坚毅、忍耐孤独、宁死不屈、百折不挠、不可战胜„„

与其它鸟类不同,鹰在出生不久后就没有了父母的关爱,这迫使它尽早自立,自强不息,否则只能成为失败者,被淘汰。中国有句老话 “穷人的小孩早当家”,并不是穷人的小孩天生能力强,而是环境造就了小孩必须自立。相反,有些家庭条件太好的人,生活无忧无虑,长期依赖父母、长辈、朋友,有困难只想靠别人的帮助,是很难进步的。长期下去将会对生活、工作没有积极性,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社会是残酷的,即使家庭条件优越,工作稳定,生活无忧,不代表没有竞争者,不代表永远没有压力,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有需要肩负的责任,不论是家庭、工作还是社会。

与鹰相比,人在肉体上经历的痛苦不一定比鹰多,但生活中仍会常常遇到困难和挫折,有人选择逃避或者抱怨;有人选择像鹰一样积极面对,勇往直前。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的弱者,只会像被吞入腹中的小鹰一样,最终被淘汰。遇到困难挫折无法解决不一定是人的能力问题,很多时候取决于人的态度,是否愿意下定决心,坚持到底。人的能力有时候也是在困境中练就的,为了考大学,许多莘莘学子起早贪黑学习;为了赶任务,工程师可以日以继夜的工作;为了创业,许多人甘愿冒风险,背负沉重压力;为了生存,处于灾难中的人们顽强坚持„„这些人都具有鹰的毅力、气魄,对困难的挑战也是超越自我的过程。

鹰在恶劣环境中选择弱肉强食;在翅膀骨骼折断时选择挣扎飞翔;在悬崖谷底旋转展开双翅;在对手面前选择誓死不从;在生死抉择面前选择忍受痛苦,获得新生。可以说,鹰的一生经历许多痛苦,而每一次鹰都选择战胜恐惧,勇敢面对。尤其在40岁时能忍痛作出生死抉择,勇于向自己挑战,其惊人的意志力更值得人学习。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虽然不是敢于尝试就会成功,但凡事但求安稳只会固步自封,无法脱颖而出,只有敢于向难度挑战,磨练自己的意志,力争上游,才能突破自我,才有成功的机会。

选择成为一只普通的小鸟还是振翅翱翔的鹰,取决于我们能否有鹰一样的坚毅意志,能否像鹰一样坚持到底,完成自己的志愿。一个人如果有鹰一样的意志,事业一定会成功;一个家族如果有鹰一样的意志,一定会兴旺;一个企业如果有鹰一样的意志,一定能做得更强大;一个国家如果有鹰一样的意志,一定发展得更富强。

鹰的母爱——读《鹰志》有感子女教育

最近从《读者》中读到一篇文章《鹰志》,在赞赏鹰搏击长空的勇敢坚强、无所畏惧之余对鹰的母爱产生了颇多的感慨。

鹰生产时至少是双胞胎,多的可达三四胞胎。母鹰产卵后,耐心地照顾它们。但过不了多久,母鹰便减少小鹰的食物供给,小鹰饥饿难耐,把兄弟姐妹撕的血肉模糊,然后囫囵吞入腹中。母鹰不仅不为丧子而伤心,反而在一旁鼓励强者。母鹰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优胜劣汰,因为只有强者才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其二是让小鹰从小就明白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一只小鹰出生六七天后,母鹰为了防止它学会爬行,就开始对它进行残酷的训练,让它生命的第一反应就是飞翔。等小鹰能够飞了,母鹰就会把它们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折断,然后再把它们从高处推下去。小鹰因折断了翅膀中的骨骼而浑身剧痛,但它必须挣扎着飞翔,否则就会摔死。挣扎使它们的翅膀得到了供血,在短时间内便可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将坚硬如铁,更具力量。母鹰折断小鹰翅膀的目的是让它们翅膀中的骨骼再生。如果小鹰不肯挣扎着飞翔,便会坠落到山谷中摔死。

也有的母鹰在小鹰长到可以爬行的时候,就把它推到巢边,让它向悬崖下张望。崖下的冷风和暗淡的光线使它浑身发抖,想缩回身子扑入母鹰的怀抱。这时候母鹰突然从巢中飞出,在悬崖边上下起伏,身躯划出漂亮的弧线,让小鹰看到它是怎样飞翔的,然后回到巢中,用身体将小鹰一点点向外推去。小鹰吓得缩紧了身子,岩壁布满荆棘,有棱角尖利的岩石,还有深不见底的河流和尖叫着跑来跑去的土拔鼠。母鹰长鸣一声,用力将小鹰推了出去,小鹰哀叫着,身体在空中飘来飘去,而母鹰却振翅而起,飞向山后。小鹰在坠落中想攀住树枝和藤蔓,但都没有成功,眼看就要落地了,它突然在挣扎中展开双翅,盘旋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向上飞起。它缓缓地向上飞行,最后落在山顶的一块石头上。

除此之外,在小鹰出生后一段时间,母鹰还会给它们断食,不让它们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睡觉。它们被饿晕了,脑袋耷拉着,浑身似乎没有一点力气,就连眼睛也好像睁不开了。但母鹰仍不可怜它们,它们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差,如果再不进食,生命都会有危险。小鹰终于被饿得不行了,脑袋一点一点低下,似乎低到低处便再也抬不起来,要一命呜呼了,就在这时,它们突然“呼”地一下把脑袋抬起来,发出一声声嘶鸣。小鹰在绝望中发出的嘶鸣极具震撼力,那种尖利、刚烈之音,似乎是从它们喉咙中飞出的一把把利刃,闪着夺目之光刺向目标。母鹰听到了小鹰的嘶鸣,从巢中一跃而起,马上给它们吃东西。母鹰知道,小鹰能在绝望中不倒下,而且表现出愤怒,说明它有在绝望中迸发力量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鹰。

读了上述这些故事,我才懂得鹰的精神是被母爱培养出来的,鹰的精神是在残酷的训练中磨练出来的,鹰的精神是历经苦难从而激发出来的。

看看鹰的母爱,爱孩子就是要对它们的意志进行磨练,不择手段地教会它们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哪怕这个过程是心狠手辣、极其残忍的,甚至会付出牺牲子女生命的代价。而我们人类爱孩子更多的是溺爱,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哪怕自己受委屈也要让他们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不要说不忍心对孩子进行残酷的训练了,就是简单的生活技能也都包办代替了,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衣食无忧的生活,逐渐形成懒惰、依赖的思想,等到他们长大些,再想对他们进行历练,已经晚了,惰性已经根深蒂固。如果鹰也像我们这样溺爱孩子,其结果就是培养出一群空有翅膀不会飞翔的“鸡”!

不说别人就拿我来说吧,总觉得三口之家能有多少家务可做啊,无非就是做饭洗衣收拾屋子,有呼来唤去的时间自己早做好了,便没有教孩子从小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在他8岁的时候,有一次他主动动手把裤子洗了,我非但没有夸奖他,还嫌他洗的不干净,自己又重新洗过,等他长大些,再让他洗自己的衣服,他是一再推脱,再也不愿动手了。直到现在,马上就十八岁了,家务事是只会煮方便面荷包蛋和洗袜子。

和鹰相比,直觉得汗颜那。我在反省自己,觉得孩子从小长到大,确实有很多机会可以利用起来好好教育他而自己却忽略了,难怪有人会说假如生活能够重新来过,一定会把孩子教育的很好,但我们面对的事实是没有假如,人生就是单行道,不可以重新来过,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改变观念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补上人生这一课,尽管有点晚。毕竟孩子将来要走向社会,不会在父母的羽翼下过一辈子,所以要让他学会面对困境和挑战,学会夹缝中求生存,了解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当然不能学鹰的残忍,是学习它育子之道,也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孩子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方法和经验。

第五篇:读《文心》有感

【六年级作文】

读《文心》有感

很多人不知道《文心》的作者是谁,甚至有些人都没听说过《文心》这本书。那我现在告诉你,《文心》的作者是两位大作家,一位是叶圣陶,叶老先生,另一位是大家不很熟悉的夏丐尊先生。

叶圣陶先生和夏丐尊先生是儿女亲家,他们一起合作,把写作的方法融会在故事里,写成了这本《文心》,作为送给儿女们的礼物。他们的子孙后代把写作知识运用得很好,现在都成了新一代的作家,我所知道的有叶至善、叶兆言等。《文心》这本书对所有学习写作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我更应该努力学习《文心》所传授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在阅读《文心》的过程中,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这本书分为三十二个小段,从题目上看就很有新意,如:‚方块字‛,‚文章病院‛,‚语汇与语感‛,等等。其中有一段说到:‚见到‘学习’一词,同时就想起‘练习’,‘研究’,‘探讨’,‘考究’,‘用功’……等词来;见到‘怒’一词,同时就想起‘愤’,‘恨’,‘动气’,‘火冒’,‘不高兴’,‘不愉快’等词来。我把这些一串一串的词在胸中细加比较,同一串的哪个范围最广?哪个范围最狭?哪个语气最强?哪个语气最弱?都要弄得很清楚。‛这不是在讲同义词吗?而且蛮有哲理的。

记得我在三年级时,学到‚激动‛、‚兴奋‛、‚高兴‛、‚愉快‛这几个词,回家问妈妈:‚这几个词是同义词吗?‛

‚不完全是。‘激动’和‘兴奋’可以是近义词,‘兴奋’和‘高兴’‘愉快’是近义词,‘激动’和‘高兴’‘愉快’却不是近义词。‛妈妈摸着我的脑袋,耐心地对我说。

‚为什么‘激动’和‘高兴’‘愉快’不能是近义词呢?‛我一头雾水。‚傻孩子。‘激动’有时候是生气,当然就不能和‘高兴’‘愉快’结为近义词了。‛‚喔,还是妈妈聪明!‛我敬佩地说。

现在回想起来,妈妈的话跟《文心》里讲的有相通之处,其中的道理还有待我去深入探索。

我的童年就像一段关于读书的快乐旅程,而我每读一本好书,就不知不觉

成长了一步。我在童年里已经阅读了不少像《文心》这样的好书,从中获得了不少的知识。我还要继续多读好书,打下坚固的基础,长大了才能报效祖国。

(852字)2006年

大自然的水

水,是生物的依赖;水,是生命的源头。

早在六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了‚五行‛的说法,认定水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之一。在农业上,人们把水列在‚八字宪法‛的第三位。水滋润着五谷,即使是抗旱能力很强的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也离不了水。近代医学告诉我们,人体中有70%是水分,有的蔬菜所含水分竟高达90%以上。人可以几天不吃饭而不致于饿死,但如果几天不喝水那就不堪设想。

水可以给人带来幸福,也能给人带来灾难。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的2155年间,世界上就有1029次大水灾的记载。从古到今,人们不懈地与水抗争着,力图变水害为水利。在我国,上古时期有大禹治水的传说,中古时期有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解放以来,我国人民新开了许多运河,兴建了无数水库,各条大的河流都得到了疏通治理。现在,人们真正成了水的主人。

水是无穷的宝藏。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水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几乎涉及到各个科学领域。虽然水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但是,水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们乱扔垃圾,过去清澈洁净的江河溪流,现在竟变成了臭水沟。

我家附近有一条小河,叫盘溪河。听妈妈说,三十年前,盘溪河的水非常清澈透明,常常有人在河边放养鸭子、白鹅,洗衣,游泳……自从盘溪河边建起了越来越多的各种建筑物,盘溪河就一天天变脏变臭了,什么废渣、废水都往河里倾倒,现在简直成了一条臭气熏天的垃圾河。

我们如果再不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我们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要认识到,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良好的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如果随意破坏、污染水资源,终有一天,我们人类将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

下载读卢志文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卢志文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情志教育”有感

    1、读想一: 在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小马丁,读“情志教育”有感。路德金的《我的一个梦》曾像一阵春雷响彻在世界的上空。 “我有一个梦”成了每个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

    读《聊斋自志》有感

    读《聊斋自志》有感原创: 潜牛说《聊斋自志》是蒲松龄给《聊斋志异》写的序言,全文并不长,但极富情感色彩。这篇自志写了蒲松龄为什么要写聊斋,将一个很脸谱化的文学大家,很丰满......

    听新教育专家卢志文院长报告心得体会

    听新教育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周家学区路亚宁 (2012年12月25日) 今天有幸在庆阳市政府礼堂聆听到新教育专家卢志文院长的报告,从他那平实、幽默的言语中,让我受益匪浅。卢志文院长......

    读海尔专卖店有感 文

    读《海尔专卖店职业经理人》有感 《海尔专卖店职业经理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海尔的成功 二、海尔专卖店的成功案例 三、海尔人的成功案例 通过以上几个部分的学习,并且......

    读增广贤文有感

    像书虫一样爱书--读《增广贤文》有感我家有一个书虫,那就是我的表哥。他家境富裕,区区几本书根本不算什么,可他,照例把书当成宝贝一样。有一回,我去他家玩,拿着果汁到他房间里,见他......

    读《旧文重读》有感

    读《旧文重读》有感 大连市向应中学张进新 自从毕业以来,我整天埋头于教学,一直认为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批改辅导等教学活动就是我工作的全部。这次参加骨干培训,在教研员老师......

    读《百家文》有感作文

    当我捧着百家文,读者一个个古人励志故事时,“学贵有奋”这四个字时不时的就会从字里行间跳了出来,读《百家文》有感作文。我是一个自以为还算一个勤奋的男孩,在校能完成老师布置......

    读《增广贤文》有感

    读《增广贤文》有感《增广贤文》的内容十分广泛,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它既是一本启蒙教材,又是一本教你学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