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

时间:2019-05-15 03:1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

第一篇:高校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

高校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

近年来,心理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还做了如下定义:一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二是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三是有幸福感;四是对待工作和职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一、问题浅析

大学毕业生作为一支特殊的生力军,他们满载着沉甸甸的知识,肩负着社会、家长和老师的殷切希望,开始迈向人生下一站。在即将步入社会的时候,由于角色定位、人际关系等方面内容都发生了变化,毕业生们可能还会有诸多的不适应,从而导致一些心理上的困惑,从而出现焦虑、忧郁、躯体化、人际敏感等现象。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竞争力度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同学意识到:大学生不再是高贵的“天之骄子”,考上大学也不等于跃入了“龙门”,更不意味着从此可以一劳永逸。大学毕业后的出路问题,是一个严峻的话题。

有很多同学处于“毕业即失业”的心理恐惧中,求职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心理症状有:自卑、自傲、焦急、抑郁、沮丧等等。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一没钱二没权三没关系,专业基础不好,学历又不高,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另外有一些人,则认为自己学识渊博,成绩优异,觉得处处高人一等,傲气十足。求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场对自己忍耐力的考验,在等待的过程中,往往有人心神不安,紧张

烦躁,寝食难安;当没有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与垂青时,会觉得非常沮丧,自暴自弃甚至冷漠厌世。这些心理,是求职的大忌。

求职面试的过程,其实就是让一个陌生人了解你、认同你的过程,所以,第一印象是极为重要的。良好的第一印象当然需要良好的心态:自卑的人渴望公平竞争,但当机会摆在面前时,却又唯唯诺诺,畏首畏尾,不敢大胆表现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才华与能力;而自傲者居高临下的架式,往往让主考官司产生“浅潭难藏猛龙”或“顽劣不服管教”的想法,从而放弃录取;急躁的心理使人在不了解用人单位的前提下匆匆签约,事后发现不如人意,后悔晚矣。

大学毕业生之所以出现如此现状,我们认为这是受社会压力、家庭和自我意识的膨胀等方面的影响。首先,就业压力的增加。由于工作岗位逐渐减少,就业人数相对递增,大学本科生的就业率不断下降。其次,家庭的影响。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投注在子女身上的注意力更多,对子女的要求也更高。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出类拔萃。这种关注往往会给子女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再次,自我意识的膨胀。现代社会对自我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与此相对应,社会对个人的成功与失败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欲望,而物质欲望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又激发了无休止的物质欲望。大学毕业生可以找到工作,但不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高期望、高要求往往不能得到满足,取而代之的就可能是失望与低落。这种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带来了个人的心理抑郁,同时也造成了社会意识的薄弱。这些

原因造成了大学毕业生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压力的不适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分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复杂的心理状态,如紧张、恐惧、低落、自卑、焦急、焦虑、恍惚等这都是考试焦虑和考试抑郁的不良反应。当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

大学生在生理上刚刚走向成熟,这一时期是心理矛盾比较突出的时刻。此时的青年人心里充满了矛盾,比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开放性与闭锁性的矛盾、情感性与理智性的矛盾等等。原因是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对生活和社会充满向往,面对丰富的人生舞台,他们跃跃欲试,但是对于社会的了解和期望过于理想化,心理方面的承受能力不强,一遇到具体矛盾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大学生的感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只停留在对知识认识方面的认识系统,进入实践领域便显得不成熟了,需要进行实践的锻炼和检验。许多大学生对择业中实践问题的感知往往不准确就是这个原因。此外,一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认知能力,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不能冷静地面对社会现实,表现出心理上的不稳定及思想上的不成熟。

调试方法

(一)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信

正确认识自我不仅指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还指通过社会比较,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需求中的地位。大学生应该相信,自己是高校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虽有一定的缺撼和不足,但通过锻炼,一定

能适应社会需求。不相信自己的人也得不能别人的信任。所以,抱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生活吧。

(二)调整就业期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现在的媒体报道总是强调就业的艰难,但实际上,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只是,大学生生的就业期望过高,所以高不成低不就。从实际出发,调整自己的就业观,找准自己的位臵,这很重要。苏老师特别强调,在暂时找不到心仪工作的情况下,不管专业对口与否,先找一个落脚的地方,让自己有事做,然后再谋求发展。

(三)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和控制

求职失败,常常让很少受过挫折的大学生觉得沮丧、失望和委屈,这很正常。重要的是,替自己找一个情绪的发泄口,不要让自己老是躲在阴影之下。你可以把委屈和伤心告诉你信任的亲友,也可能和心理老师交谈,再不然,痛痛快快哭一场。失败是辆不受欢迎的列车,但每一位成功者都曾是它的乘客,坦然面对失败,可以学会成长。

(四)学会理性思考克服感情用事

要克服感情用事。感情用事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可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自我暗示法:当同学们在遇到愉快或烦恼之事而处于激情状态时,就应该进行自我暗示,我有感情用事的毛病,不能再轻举妄动,应该冷静下来仔细分析,理智地对待此事。反向作用法:即为了控制或防御某些不被允许的感情冲动而有意识地做出相反方向的举动。宣泄作用法:心情的压抑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对

积蓄于内心的“能量”予以“支出”或释放,寻找适当的机会,进行感情宣泄。如事后与当事人沟通,向第三者(自己信赖的人)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等。这样,既能克服感情用事的毛病,又能使自己的心态恢复平衡。

(五)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要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主动接触现实环境,不逃避现实也不作无根据的幻想,从而把自己臵于这个环境之中,了解它,掌握它并进一步改造它。再从主观上采取积极态度,不是消极等待。在选择对策时应当审时度势,有条件的选择改造环境的条件,无条件的选择改造自身的办法,这样才能既不想入非非,又不自暴自弃,找到最佳方法。

(六)发展大学生职业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开心结

从教育和教学方面来看,学校教育对毕业生择业中心理问题的产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封闭的教学环境使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在大学生活、学习的几年里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他们接触的环境单纯,主要是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等有限的地方,即使是实习、实践,也只是到一些企业、工程参观一下,而时间十分有限。他们接触的人也比较单纯,基本上是老师、同学和教辅人员,即使在外面接触一些人,也没有相处的生活经历。所以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比较简单,只停留在别人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方面,在心理方面基本上没有与社会同步。因而高校不仅要为毕业班学生就业牵线搭桥,还应该开展贯穿大学四年的职业发展教育,包括: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倾向;知道自己适合哪一类工作,这类工作有着怎样的职业环境,需要怎样的职业素养;尝试制订职业发展规划,知道大学期间需要培养哪些方面能力等。这样,学生毕业时,就是一名“准职业人士”了,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心理毕业”。

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调试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己。毕业生要增强自己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对单位里新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压力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当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形成的一些信念与现实生活不符时,要有自我调整的能力。要增强自己应对失败、孤独的决心,相信自己的未来。一些学生在学校里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自我评价很高,到工作中遇到挫折可能又会认为自己是最没用的人,对自己全盘否定,这都是不健康的情绪。应该认识到,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坚持和努力奋斗,是一个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应当着力培养的基本素质。

第二篇: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试方法范文

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试方法

眼下,“大学生就业”这个话题又开始升温。初次就业,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而学生是否拥有一份良好的择业心态,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

校园BBS上,就业也是一个热门话题,面临毕业一些学生在在就业问题上,流露出恐慌、焦虑情绪。“一想到找工作的事儿,我就吃不香,睡不踏实”、“每次打开电脑看到一长串的就业信息,就犯晕”„„一些同学,面对就业压力,无不发起牢骚来。

一些高校就业办的老师也指出,大学生找工作,心情迫切可以理解,但完全不必过分焦虑。我也将面临就业的问题,在我没毕业前,我决定对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试方面问题进行一番研究。经过我不断的分析与阅读大量文章,就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试方法,我做了如下一些总结:

1、根除依赖心理-----自食其力

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的30年一贯制——“统包统分”,使大学生形成一种心理定势:享受国家下达的分配单位。现在实行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使许多有依赖心理的大学毕业生陷入困境。

在传统就业意识的禁锢下,迷恋“统包统分”,恐惧竞争风险,把就业希望寄托在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学校甚至家长身上,是依赖心理的具体表现。这种心理往往导致对求职择业不闻不问,从而增加家长的负担。具有这种心理的人,一旦进入就业竞争的行列,往往无所作为,落聘的风险极大。大学毕业生只有面对实际、着眼基层、积极参与,才有出路。

2、超越自卑心理-----正视现实

许多大学生四年中孜孜以求练就一身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可就在面临毕业即将走向工作单位时,却突然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好像缺少点什么。如何超越自卑心理走向成功之路呢?这里提些建议供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参考。

(1)在心中列出自己的成绩单。有关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成绩。如演出或比赛成功,甚至自己做的某件事情曾受到老师、长辈或同学们的赞许。细细品味自己,自己有价值和魅力。这样不仅会使你顿觉有“神力相助”,而且便于在求职择业时树立自信。

(2)尽量使自己坦诚、直爽。把自己确实取得的成绩、具备的才学尽量说出来,包括自己的不足甚至缺点。对于坦诚直率承认自己年轻、幼稚、缺乏锻炼,不见得用人单位会讨厌,有时反而会有好感。

(3)正视现实,正视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凡事可取而不可夺,此次不成还有下次,要善于解脱自己。要经常看到自身在生活现实中光明的一面,这样无论对求职择业还是对走好人生之路都有积极的作用。

3、摆脱羞怯心理-----相信自己

新时期的大学生接触实际、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在校内的熟人圈子里,他们还能应付一下,可一出校门便感到手足无措。

羞怯心理按其成因可归纳出四种:(1)自卑性羞怯;(2)敏感性羞怯;(3)挫折性羞怯;(4)习惯性羞怯。

如何在求职择业活动中抑制并克服自己的羞怯心理呢?我们认为,首先要增强自信心。古代有驼背成为捕蝉能手者,国外有从小口吃的人成为雄辩家。关键是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切不要为自己的短处所禁锢。其次不要过多地计较别人的评论,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实力。第三,平时就争取机会,迎难而上,多多锻炼。第四,要学会意念控制。遇到陌生场合预感自己可能紧张、羞怯时暗示自己镇静下来,提醒自己别胡思乱想,切忌“自己吓唬自己”。

4、避免攀比心理-----展现自我俗话说: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果这句话用在激励自己积极进取方面,无可厚非。但如果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处处与别人比高下,就不正常了。

事事攀比者在求职活动中往往显得缺乏主见,自信心不足极易受他人干扰。他们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别人的就业取向上。你进中专我就要进高校;你去大中城市我就要进经济特区。持这种心理谋职,无异于逼着自己和别人同走独木桥因而难免失足。

两山相比谁为高?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个“仙”就是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岗位。若想攀比的话,就要憋着一股劲比一比将来谁的贡献大、成绩多。

5、摒弃虚荣心理-----扪心自问

虚荣心理也是妨碍求职择业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虚荣心过强者在择业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知名度高、经济上实惠的就业岗位。这些人不从发挥自身优势出发,不考虑自己的竞争能力,甚至不考虑自己的专长爱好。他们选择职业是为了让别人羡慕,做给别人看而不是为自己寻找用武之地。

我们建议,同学们在选择职业时首先扪心自问,我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我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我能得到什么样的工作?经过冷静思考得出结论并付诸行动,才可能真正丢掉虚荣心理的思想包袱,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

6、丢掉嫉妒心理------开阔心胸

嫉妒心理表现为对他人突出的品质、才能和成就高于自己时所产生的贬低、迫害他人的心理倾向。因此嫉妒心理是求职择业和人才成长的大敌。

嫉妒心理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1)指向性。即指向比自己“能干”和“幸运”的人。嫉妒的对象大多是

同学、同事或者同龄人,即“平起平坐”或自以为“不如自己者”。在求职择业期间,往往正是嫉妒心发作较为突出的时刻。

(2)发泄性。除了轻微的嫉妒表现为内心怨恨之外,绝大多数的嫉妒都伴随发泄行为,如讥讽、诽谤直至陷害,只有这样才能使嫉妒者的心理得到平衡。要同嫉妒告别,驱除自私的杂念、开阔心胸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更应当让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开拓自己的心胸。在竞争中,要学会进行公平、正常的竞争。同时运用“心理位置互换法”,将心比心,以此调适自己的情绪。

7、排除从众心理------认清形势

从众心理是在社会或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顺从行为的心理倾向。

当个体认为群体的规范、他人的行为是正确的时候,他的从众表现才是自愿的,这又叫作遵从。有时候群体的规范、他人的行为在个体看来并不合适,但又没勇气加以对抗,这时的从众表现也是我们要克服的心理现象。从众心理重的人,容易接受暗示而无主见,依赖性大,不能独立思考,一味迷信名人和权威,往往说违心的话,办违心的事。

在大学毕业生择业问题上,从众心理表现在愿意到大城市、大机关去工作。其实到大机关、大城市工作并不一定是你最佳的职业选择,只是从众心理影响的结果。古往今来,大多能成才者都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从而摆脱从众心理的束缚。作为大学生,应当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步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克服从众心理的影响,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8、要学会克服挫折心理------越挫越勇

挫折心理,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遇到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产生心理挫折后就可能陷入苦闷、焦虑、失望、悔恨、愤怒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之中。因此挫折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在就业问题上,大学生受到挫折是因为他们的去向和抱负不能为社会和亲友所理解和接受,从而产生怀才不遇的感觉。这往往是大学生自我评价甚高造成的,而且通常是期望值越高挫折感就越重。如果在挫折中不是认真反思而是失去理智,盲目地一意孤行就可能形成人格障碍,由此引起内心世界的严重扭曲,对健康人格造成严重威胁。要正确对待挫折,首先要进行挫折分析。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觉地调整自己的需要、动机、目的和情绪。其次要进行自我冷化,就是实行“冷处理”,用自己的理智驾驭情感。

为了使自己冷静下来可以试着进行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训练、气功入静等方法。此外,还有自我暗示激励法、自我渲泄与转移目标法等等,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你是充满自信而又脚踏实地的人,相信你一定能克服择业中的挫折心理。

如果我们大学毕业生能严格按照以上8个方面来调节自己的心理,从而树立

自己正确的就业目标,培养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抛弃不切实际的想法,把就业目标同自身的能力想结合;相信你肯定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好工作!

第三篇: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

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

汪宇

(河海大学商学院213022)

摘要: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职业成就,但教育部门与全社会的关注也非常必要,尤其对于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女大学生而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女大学生更好地得到发展,既能很好地发挥女性作为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同时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是从心理问题及其调试方法的角度来谈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关键字: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问题调试方法

一、引言:

当代女大学生,她们一方面受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束缚以及高校教育缺失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她们与男生同样跻身于激励竞争和拼搏之中。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女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对女大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调适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女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要心理问题:

1、竞争意识缺乏带来的依赖心理

在我国女孩子的教育上,“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 的育儿观从小培养了女孩子的依赖感,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女大学生自我认知中依然存在较浓的弱者意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表现出自信心不足、主动性不强、依赖心理较重等特点。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极少的女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在就业类型上,很多女大学生选择稳定性高、风险小的工作(如教师、公务员等);在就业态度上,一些女大学生缺乏主动性,消极地依赖父母、亲友,“等”、“靠”思想比较严重。

依赖父母、亲朋好友“托关系、找门路”,是女大学生就业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在某些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上,寄希望于老师讲授的就业捷径。更有甚者,根本不打算就业,毕业了本应 为父母分忧解难,却自私地选择了逃避,消极对待就业。部分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从来不为任何事情操心,因此思想不成熟,对毕业后的生活和工作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思考,更别提作周密的计划与安排,在其他同学都为找工作而忙碌时,自己却不屑一顾,甚至对别人的行为表示不理解,恍若自己可以置身事外。更有甚者,“稳坐钓鱼台”,观望他人动向,然后再作决定。

2、性别歧视导致的缺乏自信的心理

传统的性别歧视已成为社会的潜意识,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如今社会上的男女不平等现象依然严重。从升学考试提高女生的分数线一直到毕业分配拒收女性等现象,人为地造成男女受教育、就业机会的不均等。传统的偏见更是形成了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认为女子只能“相夫教子”,“无才便是德”,“男主外,女主内”等阻碍了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由于许多用人单位“ 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因为女大学生将来面临着结婚生子的现实问题,用人单位担心女性结婚后的怀孕、生产、哺育中断正常的工作,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的成本负担。在社会生产力较低,女职工生育价值没有得到社会公认与合理补偿的情况下,一些单位不愿包揽这些负担,用人上向选择男性的方向倾斜。因此,女大学生无论是一次性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均明显低于同等条件的男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出现“ 男性偏好”的情况,女性生理上的经期、孕期、哺乳期决定了她们在某些工作上处于劣势。我们身边的女大学生中曾因性别因素遭受到用人单位的拒绝的也不在少数。这给求职的女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多次受挫使她们开始缺乏自信,她们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没有资格与男大学生竞争,严重影响了职业发展的积极性。女大学生因此而造成的心理状态使其生活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实践能力弱等问题的出现,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3、容貌带来的自负或自卑的心理

很多女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自身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意识淡薄,主要经营自己的外表的现象很是突出。外在有魅力的女大学生与外表平凡的同学相比,优越感十足,比较容易形成自负的心理,认为自己优势突出。相反,有些容貌平凡的女大学生则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她们认为漂亮女生拥有更多的权利和就会。很多女大学生对“就业中美女就业更强”,“就业好坏与容貌有关”持认可态度。一方面,容貌平凡的女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份理想的职业,实现人生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又摆脱不了社会上的确存在的“美女好就业”的现实,使她们感到恐惧又无奈。

4、职业期望值过高诱发的失落心理

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幻想的时期,常常是幻想超脱现实,有些甚至是梦想,主观摆脱客观,无视客观实际,从而也造成了与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僧多粥 少”的现实不相符的,不少贫困大学生职业期望值偏高的现象。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更美好的憧憬,她们希望一次性找到一份起点高回报的工作,从此过上稳定舒适的生活。有些女大学生非常看重安宁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愿意到大城市、大机关、科研单位去工作,不愿到基层、偏远和艰苦的地方去。由于把未来职业设计得过于理想化,对现实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心理准备,一旦进入就业市场,屡次被拒的经历便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部分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羡慕,一贯比较顺利,因此盲目自信乐观,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对就业的困难和自己的劣势估计不足,定位过高,挑肥拣瘦,这些心理落差极易导致困惑、焦虑、无所适从,严重的甚至产生躯体不适及精神疾病症状。

针对以上四个心理问题,有必要提出一些可行的调适方法以缓解女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焦虑不安。

三、女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

1、自我定位。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首先要做好自我定位,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弱势,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等。女大学生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准确地定位。在了解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认真分析个人性格和气质特点,并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为就业确定指导性方案。能否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清晰的定位,是今后求职、就业及发展的关键。对于社会角色的转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毕业生们要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由受父母老师呵护的大学生成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面对环境的变化,要摆正心态,正确面对挫折,接受用人单位的选择,培养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2、调整心态。

俗话说,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在择业和具体面试过程中要勇敢面对现实,正视自己的缺点或不足,要勇敢地承认不足,扬长避短,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经常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信心理,大胆尝试,才能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时充分表现自己的长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充满自信。

女大学生们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因为能否胜任工作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说话。女大学生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要工作选择的观念要破除。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近年来,一批新型适应非正规就业方式的职业正在不断涌现,自由演艺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翻译人员、美工设计者和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职业岗位在社会上走红,对于缓解大学生

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能实现很好的职业发展规划。

3、培养竞争意识。

女大学生要坚定自信心,明确奋斗目标,在保持学习、生活乐观心态的同时,积极面对社会发展对自我提出的要求,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社会大潮中争得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真正用行动摆脱“女不如男”的精神束缚,培养自我的竞争意识。一是要立足现实,拥有乐观进取的心态,对未来有美好的预想。同时要求学生着眼当前,坚定战胜眼前困难的信心,通过扎实的行动铺就未来之路,对未来永远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二是要树立过程意识,以自立自强求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追求理想的一次次努力中,对发展顺其自然。三是要勤于学习与实践,提升必需的素质与技能,从而释解焦虑心态,焕发追求理想的热情,清晰个人的发展视野,端正人生进取态势,凝聚心力与意志,开发生命潜能。

4、对外求助。

要去除“有病(精神病)才去咨询”的误解,当自己出现生活不适应、考试焦虑、人际关系不协调、恋爱困扰、择业迷惘、欠缺自信等心理困扰而又难以自行调整时,要主动寻求帮助,寻求心理咨询,及时调整心态。为避免职业生涯规划的盲目性,求助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是为女大学生们成功走进职业生涯最有效的途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利于大学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有助于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世界和进入职业角色,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主动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以职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并规划自己的学业与大学生活,从而实现大学生活“职业化”,实现学业与职业的“无缝对接”,更好地优化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优化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做好缓解她们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的心理问题的调适工作。在全面深刻分析产生以上心理问题的表现以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调适方法,是解决女大学生迷茫彷徨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吴旭红.从“ 毕婚族” 现象看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 黑龙江研究2009(10)

[2]王东辉.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与调适[J] 人力资源管理2010(02)

[3]邓红珍.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误区与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09(03)

第四篇: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

1.焦虑

被焦虑所困惑的大学生常症状是烦躁不安、思想受阻、行为不敏感、行为不敏感、身体不舒服、失眠、胃口不振等。紧张的焦虑能使人失去全部情味和希望。乃至可能产生心理疾病,在心理上摧垮一个人.不恰当的高度焦虑对心身健康的伤害是很大的。为此,应增强信心,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总会有方法的,这样可减轻焦虑;同时磨炼毅力,不怕困难,无谓地或过分地忧虑正是焦虑的本质;应开阔胸襟,不计较得失,也不杞人忧天:应抓住时机,积极行为,由于犹疑徜徉会添加焦虑。

2.抑郁:心情低落,思想缓慢,郁郁寡欢,郁郁寡欢,爱好损失,短少活力,反应迟钝,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不肯参与交际,成心逃避熟人,对平常日子缺乏信心,体会不到平常日子的高兴,并伴有胃口减退,失眠等。他们看上去厌倦疲倦,表情冷酷,面色暗淡,好像陷人了苦楚的深渊而无力自拔。长时间的抑郁会使人的心身遭到紧张危害,使人无法有效地学习、工作和平常日子。要防止抑郁或从抑郁中摆脱出来,就需求正确地评估个人,看清个人的利益,树立自负,增强信心;调整认知方法,不把事物当作非黑即白,多注重事物的光明面;扩展人际往来,多与人交流,多交兄弟姐妹。若是抑郁心情较紧张,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协助。

3.: 冷酷: 冷酷是一种对人对事冷酷、漠然置之的消沉心情体会.人与人之间需求豪情的交流,尤其是性格内向、情感宛转的大学生更应自动走出个人的情感世界,完成彼此交流;战胜张望、等候或被迫心情,意识到个人是平常日子的主人和创造者,个人要对个人负责任,积极地投身于各项活动,从中去取得热心、趣味和本身价值。

4.易怒: 易于发怒,就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消沉热情。要学会尊重和宽恕他人,胸襟开阔.。当感到个人难以操控愤恨时,可选用转移注重力或转移环境的方法

5.妒忌: 要学会进行正确的比较,,每个人都既有有事,亦有劣势,应当学习别人的长足来弥补自己的的不足,同时要化消沉的妒忌为积极的进步,“你行我也行”,发奋尽力,缩小差距。

6.压抑:心情的压抑也是大学生中常见的心情问题.选择恰当的发泄方法是防治抑郁的有效途径

第五篇:心理调试

怎样让孩子喜欢学习:

父母绝对忘了自己也是孩子时的思想感情。意外的是,不少老师竟也忘了师范学院教的科学教育法,倒用起家长的俗套,一起对孩子进行精神围剿。孩子不胜其烦,哪有好心情学习。他没有轻松、愉快。简直像笼中的虎,失去隐秘而自在的山林,他不想反出去才怪。要把生活的主权还给他,他才会是个天真快乐,健康活泼的孩子。

孩子是好奇的,兴趣是广泛的。父母要观察孩子主要的兴趣所在,适度地投其所好,开展些文体活动。有人研究过,正当适量的文体活动会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父母的爱,孩子感觉得到。父母的关怀照顾要到位,但不可过分。别轻视了孩子的本领,他们很行。

要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真诚地表扬鼓励,他们能辨别是非真假的。

切记,孩子不是父母可随意摆弄的玩偶,他有思想、有性格、有自尊、有人权。有句老话:“前十年看父敬子,后十年看子敬父”。著名前辈表演艺术家苏民曾笑呵呵地讲:“有人介绍我说:„这是大演员濮存昕的父亲‟”。孩子以后可能比父母有出息,或者说,现在某些方面孩子就比父母出色。有头脑的父母应懂得,对孩子是要敬畏的。

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许多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太任性。而孩子们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真烦恼。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专家介绍,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的丰富,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了,独立活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又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想摆脱父母,但又必须依赖家庭;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阅历不够;喜欢批评别人,但又疏于客观。缺乏生活经验,又希望把他们看作成人。这时他们对无微不至地“关怀”,不厌其烦地叮咛,是反感的,他觉得伤害了自尊心。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事实上,逆反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

上了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这个时期,心理学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来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在其遇到困难时,鼓励安慰,在他成功时要立即表扬。家长还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和承认错误。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就应避免简单粗暴。要珍视子女这一时期重大的变化。采取欢迎的态度,帮助他们向下一阶段迈进

如何与孩子相处呢?

首先,做好角色调整,家长应明确自己是“助手”。角色替代是家长的通病。家长不要将自己时时刻刻与孩子捆绑在一起,应将重点放在后勤保障工作上。日常生活不要干涉过多,不要限制各自的自由。

其次,多讲鼓励的言语。哪怕只是孩子点滴进步也要表扬,进行正强化,这样能够增强考生的自信心。

其三,不讲责备话,不激化矛盾,理解孩子的心境,允许考生适当地宣泄负性情绪。家庭是安全的港湾,孩子有时会出现发脾气、哭、骂骂咧咧等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进行严厉责骂。这是孩子宣泄情绪的过程,情绪释放了,压力会相应减轻。可递给其沙发垫,让其拍打,助其将负性情绪发泄掉。

其四,切忌喋喋不休地唠叨与说教。应彼此尊重,平等交流。家长不要总把高考挂在嘴边,不当“高音喇叭”,形成“噪音效应”,引起考生抵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

其五,应当使用一些非语言行为进行交流。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抚摸孩子的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温暖和力量,增加安全感。

其六,注意劳逸结合。利用吃饭时间谈一些轻松话题,饭后与孩子一起散散步。这样既有助于沟通,也能够解除疲劳、放松心情。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地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愈感到紧张和痛苦。其论断依据:①不可控制,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或意向,伴有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体验。②患者明知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却难以摆脱,迫切要求治疗。③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不良影响。④病前性格特征及病程可助诊断。病程可长可短,病程至少3个月。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主要症状是,病人充满了过度的、长久的、模糊的焦虑和担心,这些担心和焦虑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因。虽然,这些担心、焦虑与正常的、由现实危机引起的担心、焦虑很想像。焦虑症的焦虑和担心往往会持续在一段时间,其具体美包括以下四类: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对未来无名的担心、过分机警。这些症状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一起出现。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包括:在焦虑病态持续阶段的多数时间里,对某些事件和活动(比如学习进度、学业成绩)过度担心;个体发现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心;坐立不安或者感到心悬在半空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心思一片空白。焦虑、担心和躯体症状给个体的社交、工作和其他方面造成了有临床显著意义的困难。

由主诉可以看出,他患的是焦虑症而不是强迫症,他怀疑自己患有强迫症,其实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他对自慰的苦恼与不安,也是焦虑症的表现。他在社交方面的不如意是产生焦虑的原因之一,他对性知识的缺乏,也是导致焦虑的一方面原因。

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却会顽固地潜藏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力。因此,童年经历过不幸或者在压抑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形成以后的焦虑。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的人,一方面感到自己在不如人,一方面又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逐渐形成了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胆小孤僻等不良的个性特征。不仅会心理活动失去平衡,而且也会引起人的生理变化,最敏感的是对心血管心理变化,加重人的焦虑情绪。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紧张心理。

要治疗患者的焦虑症,首先解决产生焦虑的原因。先解决他在社交方面的的问题:拆除了心中的篱笆墙,走出了自我封闭圈,这是迈向成功交际的第一步。

改善人际关系的良药是沟通,在平时的生活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倾听他人。他人讲话时,聆听是一种礼貌和诚挚的表现。此外,客观地替对方着想,听听对方的内心感受,对于了解他人是十分必要。即使你不同意他人的意见,也要听他把话说完。

⑵善于表达。对每个人来说,说话水平的高低,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同一件事情,有

人磨破嘴皮,却白费口舌;有的人寥寥数语,便能化干戈为玉帛。会说话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平时细心体察,心领神会,有时方能滔滔不绝,切中要害。

⑶兴趣广泛。平时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使自己在与人说话时言之有物,左右逢源。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与群分,只要与别人的思想达到共识,就不会无话可谈,沟通也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⑷把握主动。与别人交谈中处于尴尬的局面,主要是由于胆怯引起的,学会主支提出自己比较熟悉的话题,就显得自然。见多识广,是锻炼自己的重要手段。多参加社交活动,多接触外界,会得到营养的补充,要正确认识,恰当评价自己,树立自己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再解决患者缺乏性知识的问题:青春期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成熟,必然会产生性冲动和性要求,出现性意识、性幻想,处于性憧憬和性饥饿状态;解除性紧张带来的躁动不安,自慰作为最简单、最方便、最安全的宣泄方式成了许多青少年的自然选择。此时若过于压抑性冲动,反而会对今后的性生活造成影响。所以彻底戒除自慰是不现实的。自慰是否适当并不取决于自慰的次数,而主要看你身心的承受能力。许多青少年之所以有强烈戒除自慰的要求,其根源还是在于认为自慰是罪恶的、有害的,因而感到恐惧、内疚、不安;其实,只要对自慰有了正确认识,并能以坦然的态度接受,则顺其自然即可,不必强迫自己戒除。但不是说自慰就没有弊端。过度依赖自慰来排泄坏心情,虽然可以暂时排遣抑郁,但这其实是对造成坏心情的原因的一种逃避,不敢正视现实;把自慰当做逃避之所,只会使人更加内向、消沉,不宜于心理的正常发育。你需要做的是改变性格上缺点,以积极的行动来解决现实的问题。

对于焦虑性神经症的治疗主要是以心理辅导为主,但学生必须有正确和密切辅助性配合:

⑴要有自信。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没有自信心的人会夸大自己的失败、忧虑、紧张和恐惧。自信可以减低自卑感,第增加一分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分,自信逐渐增强,焦虑敢就会逐渐消失。

⑵应放松。在精神稍好时去想象种种可能的最差情境,并让这种情境重复出现,你慢慢会变得再想到这些威胁情境时不再体验到焦虑,慢慢从紧张精神中解脱出来了。

⑶可反省。有些人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使之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因此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发泄一下,利于症状消失。

⑷要刺激。此时要采用自我刺激法转移注意力,如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书读,或从事紧张的体力劳动或文体活动,可忘却痛苦的事情,同时也可改变自己的适应能力。

⑸靠暗示。焦虑进大多数人有睡眠障碍,很难入睡或突然从梦中惊醒,此时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催眠,如数数,促使自己尽快入睡

结合个案,唐邦宇,林肯继母给予他的鼓励)背课,备课,理解了用自己的话去讲,给人感悟的图片《小孩不笨》!

(另一只鞋子没掉!别追着我看,美女!)

下载高校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心理调试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评价自己。在每一个阶段,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核心任务。这就要求必须建立相应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自我评价、适应环境的方式,都跟这个......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及形成原因自我心理调适大学毕业,是大学生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改革带来的权利、机遇、竞争和挑战,大学......

    高三摸底考试心理分析及调试

    高三摸底考试心理分析及调试 1、克拉克现象 每次考完,都有很多同学会出现这种情况:平时考前准备充分,对某些考试内容甚至可以倒背如流,然而到了考场,特别是到了重要的大考,却发挥......

    教师心理问题自我调试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系列培训课的一部分。主要以专题的形式,聚焦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自我调适,努力帮助教师认识典型心理问题的现实表现、形成原因及调适策略,......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的开题报告一、 本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已开始出现大学生就业问题,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连续进行大规模......

    大学生求职就业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困扰及调试方法

    大学生求职就业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困扰及调试方法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所以......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 首先,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这份问卷主要是用于调查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目的是想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查,了解......

    教师心理问题疏导方法

    论文提纲 一、 论文题目:《教师心理问题疏导方法》 二、 基本观点 教师心理问题疏导在于消极情绪的疏导。积极乐观的态度是面对一切问题的前提,且对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