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对比分析
外贸英语081张迪0807023027
《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的比较分析
我对这两部剧中的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个性、以及她们的爱与恨的交织的一系列的场景、事件都历历在目,对奥尼尔和曹禺的这两部作品真的发自心底的喜欢和对其构思与戏剧的舞台效果所震撼和钦佩。老实讲,这学期的戏剧选修课我对这个部分老师的讲述和简要的分析听得是最认真的,因为确实由衷的有种莫名的情有独钟。因此,在这课即将接近尾声之际我想以本人目前的鉴赏和评价能力与水平对其做一个简单的对比赏析,内容只是我个人的价值观的体现,有与他人价值观相悖的地方还请谅解。
我对比的主要对象是两主要女主角《榆树下的欲望》之艾比和《雷雨》之繁漪;我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爱情,财产,欲望和自由;我的主要论点是:到底艾比对伊本的爱与繁漪对周萍的爱谁的更深更彻底呢?我的结论是:据我个人的分析和判断,艾比的爱比繁漪的爱来得更猛烈更疯狂。艾比和繁漪的背景和性格特点分析比较与简评
剧中艾比出场时是三十五岁,出生于社会底层且非常贫寒,她是孤儿,一生受尽屈辱和磨难,前任丈夫是酒鬼,丈夫死后嫁给了这个七十六岁的农场主科伯特,原本是为了财产的继承而勾引伊本(农场主的儿子)与其剩下男孩,却不知真的爱上了他。艾比一直与欲望相互联系在一起,她的形象与性格都是与欲望的改变而在做微妙的变化的,她聪明伶俐,敢爱敢恨,可以蔑视世俗礼法的束缚,为了自己的欲望她不断的努力拼搏、从不放弃。
曹禺对繁漪的形象应该说非常的喜爱,繁漪是曹禺笔下资产阶级女性形象系列的第一个典型形象,认为“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他发现了繁漪的灵魂世界。当我们在《雷雨》中看到繁漪时,她已生活在周朴园这个“黑暗王国”里18年了。作为名门之女,她被周朴园这个魔鬼续娶为妻,二人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物质上他可以得到一切用来满足女人虚荣心的东西,比如珠宝,比如华裳,可是在精神方面,她却空虚---非但得不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反而还要被周朴园盛气凌人的“你应该”以及他强加给她的与外界交流的限制所束缚。在这样的世界里,她尝够了并体验到了“周家的空气充满了罪恶”,她甚至绝望了并准备安静地等死,可是,繁漪毕竟是繁漪,她是具有新时
代气息敢于反抗的资产阶级女性,她追求自由、向往自由、渴望爱情,当周萍出现的时候,她心底重新燃起了希望,多年对自己默默的压抑使她舍弃了伦理辈分而大胆选择了“乱伦”这样的方式去爱周萍。她也是敢爱敢恨的,她因爱而坚强,又因爱而挣扎。
艾比和繁漪这两悲剧的女性形象有颇多相似之处,她们都敢爱敢恨,在那时的社会背景与时代伦理道德的束缚下,她们的为爱痴狂的行为从感性上讲都是一种时代的突破与震撼。艾比如此的野性与妖娆,与研究者眼中的《原野》中金子的形象很相近,而两者对情爱的执着追求确实又莫名的心有灵犀,不谋而合。唯一不同的是,我觉得艾比比起繁漪来在物质占有欲方面更强,可能这与艾比过去的生活经历关系很大,毕竟繁漪属于之前衣食无忧的富家小姐形象。艾比和繁漪的爱情动机、行为、结果的简述分析比较与简评
爱情动机对比:艾比的动机是能得到老头的财产继承权,为了摆脱从前贫困生活,带着有要个自己的家才嫁给年老的老农场主,不料农场主要她生个他们的孩子才能继承其财产,为了这份财产,艾比勾引伊本,目的是能有个孩子,在这过程中又不料爱上伊本。繁漪的爱情动机,我觉得有如下几个,首先,她在花容月貌的时候嫁给比自己大很多的周朴园,她这么一个有知识有思想的年轻女性竟然也不知不觉走进了婚姻的坟墓,没有经历爱情的洗礼和滋润就要遭受并承受这个没有爱的风雨飘摇的所谓的家,他与周萍的相知或者之前在周萍年幼不懂事的年纪与他的这种相爱,诚然是她心底的对真正爱情的真情流露和对之前缺失的一种弥补,其次,我觉得动机之中必然也包括是一种耐不住寂寞的表现,因为周朴园整天忙于自己的事业,不会像小年轻一样整天问寒问暖,对这种爱的关心行为的缺失是繁漪寻找其它心灵寄托的原因之一。再而,我认为如果说妇人在没有什么精神寄托或者追求之后,肯定会导致在家庭地位和财产上的追求,特别是繁漪这样的资产阶级下的知识新女性,第一,她老公不爱她,整天跟对待精神病人一样,逼着喝药,家里充满者他的所谓的爱人侍萍的气息,她的儿子周冲与老头又是唱反调的角色,只有周萍一直温顺的服从老父亲的指示。繁漪选择周萍或者也是对自己后路的一种严密思考后的选择。
爱情行为与结果:艾比跟伊本有了孩子,并且两人都在心里爱着对方,伊本发现艾比最初是为了跟自己争财产才靠近他之后对艾比很是怀疑,最后艾比心里的对伊本的爱完全的爆发,为了证明自己的爱,不惜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而繁漪最后心中对周萍的爱被周萍与四凤想要私奔这件事所激怒,转而失去理智,亲自把这段历史无情的揭发出来,导致周萍的自杀。
对艾比和繁漪的爱的对比和分析,我觉得,她们的爱情动机都有不纯的色彩,她们对爱情的行为和结果都明显不够理智不够成熟。但是,我觉得以我的价值观来看的话,艾比的对伊本的爱相对而言更深刻些,这个孩子是财产的象征,杀死孩子表明她最后在金钱和爱情面前遵循了心中最最渴望的那边,选择了爱情,这样的抉择是很艰辛很痛苦的,但也正是这样,才能彻底向伊本证明她赤裸裸的对爱情的矢志不渝。欲望、爱情与自由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如果欲望无限膨胀,它不仅要吞并整个自然界,而且还要成为我们为非作恶的原因,也就这样把我们转化为欲望的奴隶,并同时腐蚀和奴役我们。”
欲望在《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中随处可见,艾比和繁漪的欲望也展现的如此淋漓尽致。艾比对财产继承的欲望,繁漪对冲破死板家庭的束缚、追求精神上自由的欲望,她们对各自爱情的追逐,获得完美爱情的欲望等都是人性最真实一面的展现。
艾比杀死自己和伊本的孩子来向伊本证明她的爱,引起了很多学者们的思考,我也被这样的结局所震惊了。首先,孩子是财产的象征,杀死孩子足以表明艾比确实是爱伊本的,确实,最后艾比对财产的欲望终究败给了爱情。但是,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对事件本身和这样的结局,我们都是措手不及的,为什么要杀死孩子来证明爱呢?我想这样的冲动是不会被人们所接受的,这样的爱情的证明貌似也太过于疯狂和缺乏理智了。这样的行为之后,必定是整个故事以悲剧收尾,艾比必须要为为自己的冲动买单,等待法律的制裁,而伊本和老农场主只能承受另外的隔阂与煎熬。艾比的爱确实挺彻底的,但是这样的爱实在是让人承受不起!
当繁漪妒忌之心占据她所有的理智,她向所有人揭开这段惨痛的历史之时也预告她的这段青涩爱情的真正结束。我不得不怀疑她对周萍的这份爱是否是自私的?我觉得,繁漪一直想把周萍作为一个依靠,通过周萍,她似乎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她的青春,她可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但在旧中国的那个年代,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由于长期的大家庭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使她的反抗有些畸形,甚至扭曲。而她为达到目的所施展的手段,虽然可以理解但并不美丽,因此也不可能引向一条自由幸福的道路上去,所以当她撕碎着周朴园的腐朽的罪恶的时候,往往也在揭破着她自己的灵魂;当她破坏着自己罪恶家庭的时候,也在破坏他人的幸福;当她要求着自己的自由之时,也在损害着别人的自由。所以我说她对周萍的爱冥冥之中带着自私与扭曲的色彩。
《雷雨》之繁漪有着对自由的欲望,对爱情的欲望,可是她的揭穿行为导致的后果,让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原本周萍对她还有些许的愧疚和怜悯之情都荡然无存;《榆树下的欲望》之艾比有着对财产的欲望,也有对爱情的欲望,可是最后她必须要对她的冲动行为负责,财产肯定是没有了,也就是因为没有了财产的希望,那么,或许在另一个层面上说,她也算收获了自己的所谓的“爱情”。所以我说艾比的爱比起繁漪的爱更深刻更彻底。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第二篇:《榆树下的欲望》读书笔记
《榆树下的欲望》读书笔记
作者:(美)尤金.奥尼尔 著,欧阳基 译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3年页数:258
阅读时间:2012年4月
初次接触《榆树下的欲望》这部著作,是在我们的美国文学课堂上。榆树下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欲望呢?难道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抱着这种好奇与兴奋,认真地听龚老师给我们娓娓道来。了解过其剧情之后,却又感觉是那么的纠结......《榆树下的欲望》主要写农场主卡伯特为了农场所有权同儿子埃本和妻子爱碧之间发生的三角纠纷。前妻所生的埃本对继承农场抱有希望,76岁高龄的父亲又娶了年轻美貌的爱碧做第三任妻子。爱碧嫁给行将就木的老头,就是为了这份遗产,但是她跟年迈的卡伯特生不出孩子,继承权眼看要落空,于是引诱埃本同她发生关系,并生下了儿子。在利用、引诱埃本的过程中,她对埃本产生了真正的爱情。而埃本一直认为爱碧对他并无感情,只是为了生个继承人夺取农场。爱碧百般表白也不能证明自己的真心,于是忍痛杀死了亲生婴儿。她与埃本的隔阂消除了,但等待着他们的却是法律的制裁。
读尤金·奥尼尔的剧作,总是让我产生一种恐怖地震撼。在他的剧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被人性的欲望、占有、贪婪、冷漠所替代,深深地投射着一种彻骨的冰冷。他那裹挟着古希腊悲剧幽魂的名作《悲悼》,把复仇主题置换成现代的弗洛伊德情结,塑造了“恋父情结”的莱维尼亚和“恋母情结”的奥林,在他们各自情欲的趋势下,终使孟南家族几乎全部死于相互之间的残杀,只留下莱维尼亚终老在如地狱一般的宅子中。欲望,就像一张大网,交织着人世间所有的爱恨情愁,悲剧和死亡也随之接踵而至。
《榆树下的欲望》是围绕着一个农庄继承权的争夺展开的。老凯伯特是一个坚如硬石且生命力旺盛的强势者,他在如石头一般的土地上建起了一个自己的农庄,但是这个农庄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自己两任妻子的相继离世和三个儿子对他的仇恨。他暴戾而强悍、极具原始的生命力而占有欲超强,但是爱似乎在他的身体里少之又少。他拼命地奴役着他自己的儿子给他干活,他一而再地纠正着自己的新婚妻子爱碧对拥有农庄的感叹,他的生命似乎都是被欲念趋使,冰冷,如石头一般无情,纵使美丽的新婚妻子在侧,他也依旧警惕地把农庄所有权紧紧攥在手中。在他的笼罩下,欲望沉沉地压着这个家庭中所有人的,金钱撕碎了一个正常家庭中所有的温情脉脉,他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因为钱而扭曲、变异、甚至形同陌生人。西蒙和彼得,还有伊本各个都冥思苦想着怎么才能把农庄据为己有,而伊本就是在这个农庄中最雄心勃勃的占有者。
但是,当另一个欲望的代表爱碧——老凯伯特的新婚妻子,步入农庄的那一刻起,伊本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作为一个闯入者,爱碧的出现深深地威胁着伊本占有农场的计划,但是爱碧那充满诱惑的性感和魅力,又诱发了同样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伊本的利比多,爱碧也同样被伊本那健硕的身体所吸引,于是在这个阴翳的榆树下,欲望在悄悄地发酵„„。伊本的心理进行着激烈的冲突,一方面厌恶这个可能夺去自己农庄继承权的女人,强烈排斥她的存在;另一方面占有父亲的女人,对父亲进行报复,也是伊本对老凯伯特精神胜利的一部分。于是,在爱碧的挑逗和勾引下,在无法抗拒的爱碧的肉体之下,最终使伊本在爱碧性爱和母
爱的双重包围下,投入了爱碧的怀抱。可以说,对母亲的眷恋和心理依赖,一直是伊本的行为动机。当他占有了或者是被爱碧占有了之后,首先是对母亲的祈祷,“妈妈,你终于可以在坟墓中安息了。”当他满足地在老凯伯特面前,再次强调农庄归他所有时,此时的心理实际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种强烈的占有感促使他底气更加充沛。
但是,欲望和爱情可能就一步之遥,在一定长的时间后欲望也会向神圣的爱情慢慢地转变。当爱碧生下了伊本的孩子后,他们已经彼此深深地爱着对方。而老凯伯特也以为得到了自己的儿子而同样得意地向伊本暴露了爱碧许久以前对伊本的诬蔑。爱情是个奇怪的东西,它能使人变得异常温柔,它也使人变得异常暴怒,伊本认为爱碧一直在为得到农庄的继承权而欺骗着,他狂暴地撕扯着爱碧,要离爱碧而去,那个曾经暴怒的伊本又回来了;而处于强烈爱中的爱碧,为了证明自己的真爱,做出了古希腊悍妇美狄亚般的举动——杀死自己的孩子,所不同的是美狄亚是为了惩罚自己的丈夫,而爱碧则是为了了向自己的爱人证明自己的真心。
欲望能使人毁灭,而爱也能使人抛弃一切,对于女人,爱情的力量有时候强悍地令人窒息„„榆树下,那种压抑和沉闷的气息因为这炽烈的爱,渐渐融化,伊本决定陪着爱碧一同去承担杀死孩子的罪名。
尤金·奥尼尔的剧作,是一种承继古希腊悲剧精神的戏剧,他的令人悲悯的恐怖无处不在地弥漫在他的剧作中。(1900字左右)
09级4班李华
第三篇:榆树下的欲望 读书笔记
《榆树下的欲望》读书笔记
尤金·奥尼尔,美国著名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为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他的一生共四次获普利策奖。与贝尔托·布莱希顿、路伊吉·皮兰德娄和约翰·米林顿·辛格并称为“20世纪四大剧作家”,193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榆树下的欲望》奥尼尔的3幕悲剧,被称为是美国“第一部伟大的悲剧”。全剧故事情节发生在1850年新英格兰的一个小村庄。描写了资产阶级家庭内部为争夺财产所进行的殊死搏斗以及父子俩与继母之间的因财产而引发的三角关系。
剧本标题中“欲望”两个字眼直点剧本主题,三位主人公围绕获得农场的产权欲望所产开。开篇并没有直接对农场主卡博特进行描写,而是通过三个儿子的对话对卡博特进行侧面描写。三个儿子厌恶卡博特的强势霸道,掌控自己拥有的一切,甚至希望他早点死。可卡博特却拥有像山胡桃树那样的生命力,但是爱似乎在他的身体里少之又少。他拼命地奴役着他自己的儿子给他干活,硬是在一片石头地上开发了一个庄园,代价却是两个妻子的相继过世、三个儿子仇视他。自己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受不了他的暴政,离家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财富,然后这样还是没有让他有所改变,还是一如既往的对着这个农场不放,死死的占有着这个农场。他也常常感到孤独,现实将他打磨成一个无所不惧的硬汉,却没有人能理解他。而新婚妻子阿比就像是上帝传来的召唤,在他迷茫困惑时送来的锦葵花,即使这样,在阿比表现出对农场的渴望时,他一而再地纠正着自己的新婚妻子爱碧对拥有农庄的感叹,他的生命似乎都是被欲念趋使,冰冷,如石头一般无情,纵使美丽的新婚妻子在侧,他也依旧警惕地把农庄所有权紧紧攥在手中。
埃本是卡博特与第二任妻子的儿子,也是三个儿子中对农场的占有欲最强、最恨卡博特的。他一直认为的父亲累死了他的母亲,农场是他死去的母亲的东西,他必须得拿到手。长期生活在荒凉、闭塞的农场,生活在榆树俯压下的石头房子里,伊本忍受着生理的煎熬。当年轻美丽的继母出现在他面前时,激起了他心里的渴望,在第二幕中,第二场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两人的这种强烈欲望。他们在两间屋子里,尽管隔着墙壁,但他们两人依然能感受到对方的情感,“零忍耐热烈的眼睛似乎透过墙壁相遇了饿,他下意识地向她伸出双臂,她半站了起来”,“他们透过墙壁互相凝视着。伊本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爱碧像回声一般也叹了口气,两人都异常的激动、烦躁。”懦弱的埃本因泛滥的情欲,打着为母亲报复占有继母的旗帜与阿比在一起,却不想假戏真做。当得知阿比只是利用他来得到农场时,才会显得那样痛苦不堪。
埃本是一个拥有双重标准的人。他怨恨两个哥哥没有在父亲奴役母亲时在中间调解调解,却没有责怪当时已经15岁并且个头不小的自己;他怨恨阿比利用自己以希获得农场,却没有怪自己禁不住情欲的诱惑,而他本身也是有通过阿比来报复父亲的念头的,从他明知道妓女明妮与父兄有染还要与其厮混可觑一二。这样的双重标准也是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人的通病,对待别人严苛,对自己则宽容,放低底线。
不仅如此,埃本还有严重的恋母情节。埃本的母亲在剧中没有出现,我们只能从其他的剧中人物感觉她的存在。她就像一个影子从来没有离开过伊本,伊本总是认为母亲的死是父亲造成的。在他心中,母亲勤劳善良,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也十分不错。他在母亲死后才深深的体会到农场的工作是如何的辛苦,他声称农场不是父亲伊弗雷姆的而是母亲走后留给自己的,他通过对父亲的复仇来让母亲在坟墓里得到安息。他对母亲的爱反映出了他的恋母情结。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力比多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前恋母情结,发生在从出生到三岁左右,第二个时期是恋母情结,发生在从三岁到五六岁,第三个时期是后恋母情结,发生在从六岁到十八岁。埃本的恋母情结,是力比多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恋母情节主要起源于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的故事,神喻告诉他,他命中注定要弑父娶母。于是,他尽力逃避种种神喻所预言的命运,但当他发现自己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竟然已经犯下了罪孽,深自忏悔,便刺瞎双目惩罚自己。弗洛伊德用这个情节来解释婴儿性欲的发展,婴儿把母亲看做爱的第一个对象,想占有母亲,开始视作父亲为障碍,从心里恨自己的父亲,想取代他的地位。当阿比,父亲的第三个妻子出现时,埃本开始只是把阿比当作抢夺财产的竞争对手,然而后来他爱上了阿比,因为阿比有点像他的母亲。阿比早年生活很凄惨,年轻时嫁给了一个酒鬼,丈夫和孩子死去后,她一直过着很艰难的生活。她所渴望的是一个家,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在那里她可以忙着工作,生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嫁给了一个75岁的老头,埃本的父亲,阿比变成了埃本的继母。阿比被埃本健壮的身躯所吸引,埃本也爱阿比的美丽与成熟。阿比就像一个母亲样的爱埃本,当阿比告诉埃本他的存在使她感到温暖,她那母亲般的爱奔发出了性爱。她还告诉埃本,她要取代他母亲照顾他,就这样,阿比变成了埃本的“妈妈”。弗洛伊德曾说:“ 我们把母亲称为爱的第一个对象。我们所说的爱,着重在性冲动的精神方面;至于性冲动的物质或肉欲方面的性本能的要求,我们则不考虑或者暂时把它忘掉。当儿童以母亲作为爱的对象时,他心理上的压抑作用已经发挥作用,使他忘掉了自己性欲的部分目的。所以的一切均为与选择以母亲为爱的对象有关。这种选择被称为俄狄浦斯情节。” 埃本的恋母情结来源于作者本身的恋母情结。埃本就像奥尼尔本人,他爱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也嫁给了一个比她大的男人。作者的父亲就像埃本的父亲对他的儿子和妻子很吝啬。埃本把阿比看做自己的爱人也看做自己的母亲。就像奥尼尔去世,他还在说他的老婆一直象妈妈一样的照顾着他。
剧本中的“榆树”为剧情发展渲染了气氛。暗灰色的墙、绿漆退落的百叶窗、树枝蔓生覆盖着房顶的榆树描绘了一幅色彩厚重的油墨画。“这两株大树呈现着一种邪恶的母性,一种妒忌和要压服一切的心理状态。它们和房子里的人们的生活日益亲密相关,有着一种令人震惊的人性。它们黑压压地笼罩着,把房子压得透不过气来,就像两个疲惫不堪的妇女把松垂的乳房、双手和头发倚靠在房顶上”,这样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压抑、阴暗的环境,似乎在暗示剧终的悲剧,使读者在阅读剧本的开始就带着一种沉重的心情。
这部作品的悲剧性不是欲望的本身,而是人物在欲望的扩大下的失控,这样的失控,使得人物走向了极端,引发出了悲剧的结局。欲望能使人变邪恶,使人毁灭,同样爱情也可以让人抛弃一切。阴霾的榆树下的爱情,最终埃本决定同阿比一起收到法律的制裁。话剧以此结束,在结束前,又说了农场主卡博特竟然还能若无其事的下地去干活,显示出当时的社会的冷漠。作者奥尼尔批判了当时的时代,农场主的严酷无情,埃本对自己生活的无奈与抱怨,阿比为了自己的欲望不顾一切,《榆树下的欲望》用失控的欲望来呼唤现代的理性、道德和秩序。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渴望,也体现出了奥尼尔对现在所处的社会的批判,从他的字里行间,显现出他人生的悲剧感。
第四篇:(英语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探究《榆树下的欲望》中的爱碧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2 从多视角比较《论读书》的两个译本 3 修辞学角度下的女性商品广告的语言分析 4 《动物农场》中隐喻的应用及其政治讽刺作用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 6 论《一个温和的建议》中的黑色幽默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我弥留之际》中三个儿子的悲剧为例 8 析《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性格及人物形象 9 委婉语的适用性原则和策略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11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12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策略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女性语言的特点 14 背诵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15 电影《阿甘正传》影视分析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交际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 17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对学生焦虑的影响 18 探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 19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 21 美国黑人英语在电影中的应用研究 22 名词化隐喻在外贸函电中的功能分析 论爱丽丝·沃克《紫色》中西丽女性自我的缺失与重塑 24 作家的病态心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新闻翻译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人的性格差异 28 中英社交礼仪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29 斯嘉丽的新女性形象探析 归化与异化在《老友记》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31 中英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与翻译策略研究 32 从构式视野下对英语图式习语的解读
关联理论关照下文化缺省现象及其翻译应对策略 34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的运用 35 商务信函的写作原则与技巧 36 中美基础教育对比研究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in News under Skopostheorie 38 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比较研究
The Tragedy of American Dream---On Tragic Image of Willy Loman in Death of a Salesman 40 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 文化语境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游泳者》中的艺术特色
从会话合作原则透析英语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幽默的产生 论《瓦尔登湖》的超验主义思想
对《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太太及其女儿们的人物评论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Oral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School 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
The Two Mrs.De Winters of Manderl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I” and Rebecca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方位词“上”和“Up”语义对比研究
解析电影《黑暗骑士》中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 中西方酒类广告的文化互文性研究 时政新词翻译探析
从认知文体学角度分析《一桶白葡萄酒》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的形象分析 中国人和美国人特征的比较
A Symbolic Analysis of Paradise Lost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的悲剧英雄形象 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The Influences of Religion On the American Society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对话中语用意义的理论视角
从花语的不同含义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式英语形成的原因以及在英语学习中克服中式英语的对策 《秀拉》的女性主义解读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 论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和归化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 On Critical Realism in Oliver Twist A Study of Intertextuality in Advertising Text Feminism under the Traditional Masculine Standards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研究
埃德娜: 一个孤独的女战士——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霍桑的矛盾心理及其体现在《红字》中的对比描写 英汉亲昵称谓语的语用及认知对比研究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业务关系信函中的应用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 从认知的角度看委婉语中隐喻的理解
关于《哈利波特》中对种族主义批判的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非语言行为在小学外教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86 商务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策略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etic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rom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 88 商务英语书面语语言特色的语用分析 89 语用预设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 90 追求“美与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玫瑰意象研究 91 广告语中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分析 92 论旅游广告的显影性
中世纪的典雅爱情:本质、渊源和影响 94 浅析澳洲英语词汇文化的特色 95 企业行为管理的共同价值观浅析
超越性别的美——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
从《纯真年代》的人物塑造看伊迪丝华顿的女性主义意识 98 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在英语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 99 哈金小说《等待》中的女性悲剧分析 100 On Feminism in Persuasion 101 英语谚语中关系分句之先行词he高频使用之探析 102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研究
Analysis on the Picaresque Elements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04 On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05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觉醒》中爱德娜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106 英文电影名汉译中的功能对等
对英文广告中模糊语言美学功能的理论探究 108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使用初探 109 《傲慢与偏见》中的微观反讽言语行为
《祝福》两个英译本翻译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对比研究 111 美国电影作品中英雄主义所隐含的美国社会文化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 113
《蝇王》中的人物原型研究 115 讨论型课堂与英语学习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117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118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 119 中美商务谈判的语用策略研究
教师在农村初中英语游戏教学中的角色分析--以某中学为例 121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王尔德唯美主义对现代消费文化的启示--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 123 从同化的角度看英语中的中文借词 124 论《爱玛》中的新女性形象
研究交替传译中的笔记特征以及它对翻译准确度的影响 126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开题报告+论)129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 130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
范畴原型理论关照下的影视片名翻译 132 英汉新词对比研究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135 论英语词类转换中的动词化现象 136 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文明的樊笼—解读《野性的呼唤》 138 《蒂凡尼的早餐》:从小说到电影
Struggle and Compromise in North and South 140 英语“名词 +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 141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 142 霍桑《红字》女性主义的探析 143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from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145 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纯洁一词不同理解的分析
美资跨国企业文化中体现的文化冲突及其跨文化管理 147 论狄兰托马斯诗歌的语篇衔接特征
Comparing the Reasons for Hester Prynne’s and Tess D’Urbervilles’s Tragedies 149 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50 从文化角度对比中美两国谈判风格
151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 152 虽不起眼,但不可或缺:从《洛丽塔》中的小人物看亨伯特悲剧的必然性 153 The Destruc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Heroines in William Faulkner’s Works 154 浅谈商务英语广告的翻译
155 从中美餐饮礼仪差异谈跨文化交际
156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
157 爱与正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 158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n Chinese Catchwords 159 A Paralysed Wilderness—The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Symbols in Araby 160 论安东尼.特罗洛普的现实主义思想——以《巴赛特的最后纪事》为例 161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 162 排比的修辞功能在政治演讲辞中的应用 163 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报刊硬新闻的翻译
164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的观察者与实践者角色评析
16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 Wordsworth’s Nature Poem and One by Tao Yuanming 166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
167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宠儿》中塞斯的内心世界——黑人民族精神重塑 168 从《人与鼠》看斯坦贝克艺术风格 169 外语词汇磨蚀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0 Movie and culture 171 Resurrection of Self-consciousness in Rebecca 172 旅游标语英语翻译标准研究
173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174 爱伦坡短篇哥特式小说体与干宝《搜神记》 175 经济学视野下的《鲁滨逊漂流记》 176 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177 星巴克营销策略研究
178 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
179 英汉工具类名转动词实时构建的整合分析--基于网络论坛语料 180 英汉广告中的双关语及其互译 181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182 Metaphors in the Themes of Of Mice and Men 183 从文化角度看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 184 谈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185 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186 论《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
187 Psycho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88
189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190 On Symbolism in Fitzgerald’s “Winter Dream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91 从“绯闻女孩”与“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浅析中美青年婚姻爱情观的异同 192 An Analysis of David Copperfield’s Dual Character 193 对爱德加.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象征手法的研究 194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195 简述托马斯哈代和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
196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
19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98 二元对立下人性的扭曲:读雪莉.杰克逊小说《抽彩》 199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美国黑人英语 200 浅析新闻发布会口译语言的语体学特点
第五篇:雷雨.案例分析
《雷雨》案例分析
临沧市临翔区长征小学 陈书艳
《雷雨》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我把新课程的理念溶入了课堂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片段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多媒体播放雷雨前天空变化的情景。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描写了哪些雷雨前的情景,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让人感到天要塌下来一样。生:我读懂了蜘蛛也害怕了,吓得逃走了。
出示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为什么用“垂下来”,不用爬下来呢?
生:因为蜘蛛不会爬?(学生们哈哈大笑,蜘蛛怎么不会爬呢?)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蜘蛛拖着常长长的丝从网上垂下来。让学生感受到蜘蛛在迅速又安全的逃走。
{评析}
多媒体做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将行、声、光、色综合运用,为学生提供视听动画等逼真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在这里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让学生蜘蛛是如何逃生的,也让学生知道了写作文要注意用词的准确同
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片段二:精彩体验,源于生活
师:课文中描写了雨后的哪些景物?
生: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联系生活,品词析句)
师:我们平时什么地方会用到〝挂〞呢?
生:我的裙子挂在衣架上。
生六.一到了,校园里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旗。:元旦到了元宵节时,大街上挂着许多漂亮的灯笼。
生:‥‥‥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雨过天晴,万里无云,这条美丽的彩虹也像是有人把它挂在天空中一样,多美呀!
{评析}
杜威曾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因此,我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紧密联系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句,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片段三:想象拓展,激活语言
师:雷雨说来就来,越下越大,老师仿佛听到田里的禾苗说:“下吧,下吧,喝饱了,我要案例分析长得又高又壮。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果树说“下吧,下吧,喝饱了,秋天我会结出又大又红的果子。”
生:我听到大树说“下吧,下吧,喝饱了,我就会长得更加高大,让小朋友们在树下这游戏。”
生:......片段四:
师:雨过天晴,大自然经过雨水的洗刷,一切都变的那么清新,明亮。太阳出来了,美丽的彩虹挂在了天上。池塘的水满了,青蛙蹲在荷叶上唱歌呢!蝉也唱起来了,它们在唱些什么呢?
生:小青蛙在唱:呱.呱.呱.雨后的空气真清新呀!
生:小青蛙在说:雨后的景色真美呀!天更蓝了,树更绿了,我又可以捉更多的害虫了。
生:蝉也唱起了快乐的歌:真是舒服呀!瞧,小树喝饱了水好像又长高了,小花喝饱了水开得更美了。
生:„„
{评析}
低年级学生见识少,阅读量小,说话、写话的能力低,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这两个环节,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牵线搭桥,创设具体.可感的情境,使学生将文字在头脑中转化为鲜活的表象,让学生进入角色,引发他们的说话的兴趣,在情境中自由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