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读书心得:心海泛舟,春湖

时间:2019-05-15 04:2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员干部读书心得:心海泛舟,春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员干部读书心得:心海泛舟,春湖》。

第一篇:党员干部读书心得:心海泛舟,春湖

心海泛舟 春湖荡桨

——没有翅膀也能飞翔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可我的个子不高,但是如果能站在自己曾经读过的书上的话,我的高度那就不一般了。书山有路勤为径,无论是谁,只要勤于攀登爬上书山的话,就都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领略到非凡的风景。

有人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也有人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还有人说,书是一代对另一代的精神上的遗训,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的人的命令;而我则要说,书能让生活多份阳光,用书能抬高人生;读书能够与时俱进,能够适应变革,尤其是读教育报刊,如同心海泛舟,春湖荡桨,没有翅膀也能飞翔,并能不断超越,穿越现实,抵达梦想。

读书是快乐的生命旅行,它能超越时空的界限,让我们的心灵自由自在地飞翔;读书是高贵的精神洗礼,它能抵御世俗的侵袭,让我们的灵魂洗尽铅华、卓然独立。离开读书,生命不可能完整,心灵不可能丰盈。书中那些永不磨灭的人性光辉将会在一个个黑暗的夜里为我们照明,带给我们温暖。

生活就像爬大山,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与我的一个个脚窝相伴的应该说就是书了。我是靠读书跳出农门,实现自己的教师梦的。为了干好教师这一行,我读了很多很多的书,特别是山东教育社出版的系列教育报刊,成了我淘金的重要原矿,也许耳濡目染吧,我有了强烈的作家梦,我渴望拥有自己的读者。有梦,脚步就不能停下,为了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我自学了汉语言文学本科,两年半的时间,我就取得了山东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凭。后来,我还斗胆参加了研究生考试,报考的是山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心理学专业,虽然遭遇失败,但是我学到了更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我日后能写好心灵美文储备了丰富的知识。谁说读书不能当饭吃、当衣穿,读书、教书和写书,成了我人生的常态,我感谢书,是书养活了我,滋养了我的生命和情感。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读书教书和写书,我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多了一份阳光。我把自己写的每一篇文章都视作自己的亲人,每当自己的一篇新作问世,我就感觉自己在人世又多了一位亲人。正是我如此认真地对待我的写作,我的作品也格外得到编辑老师的赏识和读者朋友的厚爱。在像《人民日报》编辑老师那样热心的一大批新老编辑们的提携和读者朋友的鼓舞下,我浑身充满了干劲,我觉得我应该用更好的文字为大家服务,尤其是给渴望成长的青少年朋友送去精美的精神食粮,为他们点亮心灯。天道酬勤,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多年来的努力,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我的教育言论和教育故事有了广泛的市场和知名度,我的教育言论和教育故事还登上了《人民日报》和《读者》,2009年最后一期《读者》卷首语还转发了我的文章《心灵的暖春》,我的征文还获得了《中国教育报》“家庭素质教育故事”征文一等奖,2009年人民网举办“高考同题作文”征文,我提交的《用脚去做梦》、《只有创造才能拯救你》和《见证》等五篇教师下水作文,均发表在人民网上,其中《见证》获得人民网“2009高考同题作文”征文第一名。2009年国家大事多喜事多,为了抒发感慨,感恩生活,我参加了多项征文,获得的奖励还真不少:省委宣传部联合《机关党建》和《齐鲁晚报》

等多家媒体主办的“与共和国同行·好书伴我成长”全省全民读书一等奖、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和《工人日报》联合主办的“读书—助我素质提升”征文二等奖、人民网“我和我的祖国”网上系列活动征文三等奖、《江苏工人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与祖国同行”职工读书征文特别奖、淄博市中小学“沐浴书香?彰显自我”征文比赛教师组一等奖……淄博电视台曾以《点亮心灯的人》和《心灵的暖春》为题先后两次报道过我的写作和教学情况。如今,我已经在四家面向中学生的报刊上开设了专栏“心灵之约”、“心灵对对碰”、“心灵导航”和“高考加油站”,《读者》、《中小学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教子有方》、《好家长》、《金榜》、《老年教育》、《第二课堂》、《作文素材》和《家教》等多家期刊多次选发我的心灵美文作为卷首语。书和船可谓异曲同工,都是为了将人渡到彼岸去。我之所以能写出大量的作品并得以在几十家刊物不断发表,而且即将出版教辅高考心灵读本《心灵的暖春》,是因为我善于读书看报,天天都在学习,而我读得最多的书报就是《人民日报》和山东教育社出版的《山东教育》。

书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伴侣,它不因人的春风得意、成绩斐然而接近,也不因人的穷困潦倒、苦闷彷徨而抛弃。书是粘合剂,它让所有爱书的人都能成为好朋友。最近的教学中,我从报刊上发现了几首优秀的儿童诗歌,我觉得有必要推荐给我的学生,当读到我推荐的马云超的儿童诗歌,学生们十分喜欢作者充满童贞童趣的作品,我们都渴望能读到作者更多的作品。几经辗转,我们找到了作者的联系办法,真没想到,作者马云超就是我们淄博人,他被我和孩子们的求知精神和真诚所打动,他专门开车来为我的学生免费送书50册,他不仅把自己的儿童诗歌专著《左手船,右手海》无偿送给了我的学生们,他还给我和孩子们讲了国外“交流思想,共享好书”的“书籍漂流”的故事。童诗作家马云超告诉我们,在发达国家,人们很爱读书,他们渴望与大家分享好书,渴望通过书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通常把自己读过的好书签上名,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和联系办法,把书放到公园的座位上,让书“漂流”,当然下一个读者读后也会签上自己的名和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会把书再放在公园的座位上,让书继续“漂流”,正是“书籍漂流”,大大促进了他们那里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快乐的源泉。读书不仅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读书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阳光缤纷的色彩,而且是生活中铿锵作响的快乐的质地。人的一生离不开书,只有认认真真地读书,脚踏实地地不断“充电”,人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变革,“人才更加像人”。著名作家王蒙说过:“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当今,全世界正在发生着一场新的革命: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教育全球化、学习全球化。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员学习、共同学习、终身学习、学会学习;人人学习认知、学习做事、学习共处、学习生存和发展,社会也正朝着充分满足和实现每个学习者的愿望的方向努力。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和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位名为康内尔的外国教育家大声向全人类呼吁:“现代社会,非学不可,非善学不可,非终身学习不可。”

“勤学如起春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气有浩然,学无止境。读书成就人生,奋斗改变命运,没有翅膀也能飞翔,并能不断超越,穿越现实,抵达梦想。

第二篇:泛舟诲海读书心得

推荐书目《泛舟诲海》

默认分类 2010-08-19 15:05:46 阅读31 评论3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坚持读书,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知识时代,需要创新型教师,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知识存储为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不断筛虑旧知。读书,我们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便捷的学习到新的事物,拓展思维。

《泛舟诲海》作者付东缨,1944年出生于辽宁省康平县。1967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学院。教书,育人,下乡扶贫;现为督学,省作协委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主要文学作品《金亮的小星》《青春的轨迹》。

这部书围绕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用散文体裁,全方位的分析,生动地描述了教师应具有的素质,风采、心态、课堂教学艺术,以及教育之道,教育的科学艺术性、如何成为教育专家等。它把教育学,教学论中的内容和问题都艺术化了。从中揭示出教育教学的规律,体现出耐人寻味的哲理。可以说,这是一部具有

一定中国特色的新的《教育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为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各级教育部门,正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而努力。阅读这本书,可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学习,贯彻职业道德规范提供十分有益的参考,为此我推荐这

部书。

读《泛舟诲海》有感

说来惭愧,虽然向老师们推荐了《泛舟诲海》这部书,但却没能借阅给大家。那就让我把读这本书的心得体会传递给大家,希望得以共勉。

人们常说人与人交往讲的是缘分,其实人与书何其不是缘分呢?得到《泛舟诲海》这部书是一次很偶然的机缘,几乎在一刹那间我就喜欢上了。爱不释手的代价就是当时毫不犹豫花了不菲的价格把它带回了家,但至今不后悔,每一次空暇下来随意翻翻便会有所启发、有所顿悟。

这是一部专门写给共和国教师的书。

这是一部在芸芸教育书籍中最为独特而引人注目的书。

这是一部由勤勤恳恳躬耕于教坛的东缨先生耗费了25年的业余时间刻苦学习、思考、采访写就的书。

全书由上下两部共十章81节构成。

上部侧重于对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心理、丰采和教育的科学艺术性的本质揭示,下部则从如何教书育人、自我修炼以达到教育专家等奋斗目标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

对于教育和教师,全书拥有百科全书式的大包容:有对教师职业的讴歌,有对园丁修养的鸟瞰,有对教育沿革的溯源,有对典型教例的剖析,有对传统教育的梳理,有对创新理念的点评,有对教育规律的阐释,有对教育艺术的发现„„

真的是一部好书!我都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它。

它让我知道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一灯如豆,四壁青辉。在物欲横飞的今天,我要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用爱写好“师德”。

它让我知道“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为了改善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我要督促自己加强学习,极尽所能修炼教师素质的秘功。

它让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双师型”老师,嘴上功夫要了得,手上功夫一样要过得硬。因此,在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也注重专业技能的锻炼。课余时间我总是忙碌于专业实训室,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商品陈列、商品标价、盘点、收银结算、礼品包装等等要学生熟练掌握的技能,我都事先做到训练有素。娴熟的技能,规范的示范不但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也让我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威信,成为他们可效仿的榜样,从而也提高了他们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从一筹莫展、照本宣科→一知半解、纸上谈兵→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一路印证着我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足迹。

它让我知道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对自己的功力一清如水,对学生的根底也要了如指掌。我想,既然我们的教育面对的也是活生生的人,那么就如书中说到的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智能、求知的渴望、上进的心向,我们的教育就应该认真研究,如何从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结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出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确实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学习困难,往往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内容与方法、要求与进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十多年的普教习惯使我常以正常人的思维去制定目标,而目标一旦不能达成就迁怒于学生的“愚笨”,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今天的学习是否开心„„然后及时调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内容、方法、要求与进度等。我也悟到了,当面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一筹莫展的时候,只要变换一个角度,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便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效。它让我知道教学有法,法无定法。在实践中,根据学生实际,我常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工作分析法、分层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模拟场景法等一步步达成最终的三维教学目标,取得了很显著的教学成效,也在同行中加以推广„„

总之,这真的是一部好书,它让我终身受益。

偶拾《泛舟诲海》 2008-6-29 10:51:00 学校开展读书节活动,为了给孩子买几本读物,便跑到书店去选购。在那里,我却被一部题为《泛舟诲海》的书吸引住了,于是,连忙从书架上取下,进而爱不释手,一口气读了起来,真是回味无穷。

这是一部可见作者匠心独运、笔法奇特的教育文学书。全书围绕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用散文的体裁,全方位的分析、生动地描述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风采、心态、课堂的教学艺术、课外活动秘门,以及教育之道、教育的科学艺术性、如何成为教育专家,等等。它把教育史、教学论中的诸多内容和问题都形象化了。全书力戒枯燥、刻板的训教,烦琐、无味的说理,而是把教育、教学的观念、经验、功力等深刻而独到的见地渗透在一串串故事、场景、活动里,融入如诗如画的描绘里,寓理于事,寓情于境,从中揭示出教育、教学的规律,体现出耐人寻味的哲理。《泛舟诲海》简直就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的“教育诗”。

这部书,穿插了几百个故事和教例,有写教师事业心的《牛的执著》,写教师责任心的《丝丝入扣》,写教师爱心的《潜雨萧萧》,写教师奉献之心的《红烛闪闪》„„在这里,我看到了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可任摆布的工具和分数的奴隶,而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发展中的人,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在这里,我看到了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这里,我看到了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宰者,而是他们的良师益友,教师懂得珍爱学生的生命,懂得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工作充满创造性。老师教给学生的是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打下的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切的教育活动都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进行的。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这一职业的作用和意义必将日益增加和提高。人来世间,生靠父母,育靠师长。孩子亲热父母,更信赖尊师。老师是指点迷津引向人生之路的向导,雕塑着亿万多彩多姿的人生。作者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读了难以忘怀。他儿时在辽北康平县一个极其普通的小村读初小,视野只三、四里沟野,见闻仅是妈妈讲的祖传的“闲话”。忽有一日,斯大林逝世了,他的老师悲痛地布置学生写一篇悼念的文章。当时作者个儿小,年龄也小,成绩不很拔尖。只是他当时写得挺认真,感情也进去了。老师在讲评作文时,点名夸了他的作文,“感情真,用词准”,说着说着,叫作者上讲台,竟把作者举上了讲桌。当时,作者流泪了。老师课后还鼓励他说:“好好努力,多看多写,长大当个编辑、作家!”历经四十年,作者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而老师当时说话时的语声神态至今还使作者刻骨铭心,仍清晰地鸣响在作者的耳畔心头„„是啊,教师一次悄悄的暗示,哪怕只是那么一瞬;一段短短的赞语,哪怕只是那么一回;一个切切的激励,哪怕只是那么一句;甚至一道深奥的疑问题,哪怕只是那么一说,有时竟奇迹般地更改着学生精神罗盘针的方位,导致思维流向的永久性移植,以致使人生的轨迹、事业的坐标也随之发生阴差阳错的起伏更迭。

从作者的经历中,我看到了犹如辛勤的园丁通过对园林的精修细剪才妆点出崭新的花园,高明的指挥家对乐队合理组合、对乐章巧妙处理方奏出优美的音乐,教师则以自己指挥的心手,极力打破历史惰性的出色劳动,源源不断地推出一批批接班人,造就在历史与未来之间一座座闪光的桥,创造社会的新天地。

于是,我也明白了,一位好的教师是为明天操劳,也为今日奔波;一位好的教师是管学生眼前,也管学生久远;一位好的教师是时刻净化校园空气,也朝夕净化社会风气;一位好的教师是既雕塑着儿童的心智,也校正着家长的心态;一位好的教师是既向幼小的心灵播种,又向社会的心田开犁„„

聆听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脚步声 ——读《泛舟诲海》有感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颗心感动着另一颗心的事业。《泛舟诲海》中提到“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当我们用心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蹲下来聆听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脚步声,而学生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会驶向成功的港湾。我在用心研读东缨的《泛舟诲海》之时,回想起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的点点滴滴,感受颇深。

一、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心灵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种下一颗爱的种子,它会长成一轮红日,种下一个崇高的理想,它会化作一叶风帆,只要有阳光和雨露,世界就永远充满希望。学生是发展着的独特的工作对象,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师生之间心灵交汇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还记得参加工作接任第一个班级伊始,我便自制了一个“班主任信箱”,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我便收到来自学生的几十封信。课堂上教师一次推心置腹的谈心,一个信赖的目光,一次微笑,几句温和的话,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动力。而在课外活动中,我更利用各种机会主动接近学生,和他们一起跳大绳,一起打球……与他们打成一片。以朋友的姿态和他们交谈,共同挖掘生活中、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他们的心理。深刻记得书中的一句话“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我已经看到了其中的美丽,并体味到一种满足与幸福。

二、发挥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建立师生间的信任感。

教育就是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教师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泛舟诲海》里有这样一段话:“教师的示范性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的内化力,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泛舟诲海》中出现最多的话就是“对心灵穿透力最强,对精神作用力最大,对人生影响力最久的教育,莫过于自身竖起榜样的路标。”在辛勤的耕耘中,我成了学生们最信任的人。让爱做主,用心去教育学生;为爱忙碌,便犹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

三、创设和谐氛围,让特殊学生在充满爱的集体中成长。“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的心灵中。”读到《泛舟诲海》中的这段话时,内心已深刻地感到只有满怀爱心,才能用汗水换来满园春色、桃李芬芳。

教师在生活上的关心无疑是雪中送炭,当天气变冷时,及时督促学生加衣服。了解学生的特殊状况,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学生能体会到老师的温暖,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赋予,他们体会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便会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决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我现在带的班级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身处单身家庭或特困家庭,因为我以母亲的身份爱着他们,幸福中我清楚地认识到“爱”对于他们的重大意义,便顺势引导他们做一个可以不成为经天纬地的栋梁之才,但是必须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四、用宽容之心换取学生的心悦诚服,疏以成通,导以成行。

小学生的情感波动很大,他们不仅需要情感上的引路人,更需要情感上的倾诉者。他们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和尊重。这时,教师要容人之长,容人之短,容人个性,容人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要一味责怪,用尊重学生的爱心、诚心去换取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养成自律的良好习惯,逐渐达到持之以恒,这样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泛舟诲海》中强调“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能够很好地运用语言的技巧、适度地表达教师的意见,是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思想观念,达到我们期待的教育目的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用情、用爱、用智、用心,再顽劣的学生也会走上正轨。总之,讲究育人方法,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关心、耐心、诚心、精心唤醒学生的自信、自律,定会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成为合格的,对社会有“实用”的优秀人才。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蹲下来聆听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脚步声,我坚信:今天用爱心托起的太阳,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

第三篇:读书征文书海泛舟

书海泛舟

——读《神秘岛》有感

历城区港沟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年级 范禄珂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我没有太多的机会走出去,领略这个世界的精彩。好在我有爱读书的父母,在他们的影响下,我爱上了读书。他们收入不高,我们的生活不算富裕,但是守候着一片书香,我们既不落魄也不寂寞。妈妈最喜欢读杨绛老人《我们仨》,大概是被他们家的其乐融融吸引了,他们一家三口人可都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爸爸喜欢读历史,《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是他的枕边书,爸爸品读着历史,也品读着古人的智慧。

我读的书涉猎好像更广一些,《哈利.波特》被妈妈视为的“大块头”,我硬是啃了下来,那些神奇的魔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皮皮鲁系列》被爸爸视为“小儿科”,我却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大人就是和我们不一样,看,连读书都差别这么大。

读书不仅能明智鉴史,还能辨别一个人的性格。这不,我疯狂的迷恋上了凡尔纳——法国最著名的科幻小说家。跟着它环游了《海底两万里》,登上了《神秘岛》,还结识了《格兰特船长和他的儿女》。说出来您也许不相信,这三部小说,我完全读下来,没用一个月!可都不是青少版的!爸爸常说我调皮顽劣,妈妈却不以为然。可是这一个月下来,妈妈不得不承认了——看看我结识的这些人,鲁滨逊,尼摩船长,福尔摩斯,皮皮鲁,那个是省油的灯呀!

当然,我最佩服的还是《神秘岛》上的主人公——工程师塞勒斯、水手朋克洛夫、少年哈伯,黑人纳布、记者斯皮来。他们五人在美国

南北战争时期,从南军阵营脱逃后,乘坐热气球被迫降落到一个荒无人烟却物产丰富的小岛上。他们靠勤劳的双手合灵活的大脑,顽强地生存下来,且生活得很“滋润”,他们在岛上甚至建立了电报站,并成功发射电报……以至于水手朋克洛夫经常沾沾自喜地把小岛成为“小殖民区。”在那里每个人都很幸福,因为他们不但勇敢机智还很团结,使这座听任太平洋波涛的花岗岩礁石彰显出勃勃生机。陪伴着他们在神秘岛上探险,发现,生存,我不仅了解了到许多科学知识,还真正明白了只要坚持奋斗,就能获得成功和解放的道理。《神秘岛》为凡尔纳的“三部曲”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真正满足我们这些小书虫的好奇心,读罢,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读书也是一场旅行,足不出户也能驰骋广阔的天地,在书海里获取的不仅仅是锦绣景色,还有知识,还有力量。

爱书吧!

(指导教师 曹莉燕)

我看《三国演义》

历城区港沟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年级王乐怡

三国的魅力何在?在于恢宏博大的气势,绵延数百年勾勒一段前尘往事;在于细腻的人物塑造,曹操雄视天下的豪迈,刘备卧薪尝胆的艰辛,孙权甘居人后的坚忍,再加上诸葛亮出神入化的睿智,司马懿难以叵测的雄心,他们的较量形成层叠起伏故事高潮,让如我一样不关注历史的人了解了一段前尘往事。

观看此书,让我对人生也有几多感悟。

性格决定命运。周瑜的嫉妒、关羽的骄矜、马谡的卖弄,直接导致了他们个体的悲剧结局,也间接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让历史在他们身上转了一道弯。我等庸人自然不能和这些时代英才相提并论,但我们性格中也有诸多缺陷,也会影响我们生活质量。以一颗平常之心对事对人,宠辱不惊,也许活得更好一些。

天命不可违。诸葛亮何等智慧,厮守隆中数十载,偏偏等来一个周身被仁义包裹的刘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鞠躬尽瘁,也没能图取天下,空落一世英明。历史的进程是人不可阻挡的,汉室气数已尽,区区刘备是无论如何也左右不了的,更何况他的仁义道德是挂在嘴上的,心里未必不对金銮宝殿垂涎三尺呢!曹操虽然奸诈,但他惜才如金,对张辽对关羽的厚爱昭示他的雄主气概,可是唯独草菅了名医华佗,顺路也了结了自己。曹操殒命不仅没能给汉献帝一丝喘息,曹丕登位直截了当地脱了他的龙袍,汉室气数已尽,是天意。却改写了曹操的命运

读史使人明智,的确如此。(指导教师 曹莉燕)

《三国演义》读后感

历城区港沟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范禄珂

阅读名著会让我们受益无穷,既可以丰富知识,又能提升素养;既可以丰富情感,有能陶冶情操;既可以启迪智慧,又能塑造品格。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感慨万千。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在明朝初年写成的,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能言善辩的诸葛亮,恃才傲物的祢衡,心胸狭窄的周瑜„„他们虽然很优秀,但我最喜欢的人物还是赵云,因为他那忠肝义胆深深把我打动了。赵云不像关羽自傲,不像吕布有勇无谋,不像张飞鲁莽。公孙瓒不听他劝,兵败自杀;刘备不听他劝,托孤白帝,事实证明赵云有勇有谋,是员不可多得的大将。

赵云一生经历了很多大战,长坂坡单骑救主,计取桂阳城,截江救阿斗,汉水寡胜众,长安斩五将等都使他威名远扬。就连曹操也说:“赵云真虎将,无当生致之。”用诸葛亮的话评价他:“子龙,一身都是胆”。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赵云一样的人,如2011感动中国人物刘金国,身为公安部副部长,两袖清风,以身作则。2011年7月,大连储油罐发生严重火灾,他亲临火场指挥。面对着随时发生的爆炸,他临危不惧,冷静指挥,给人民筑起了一道心灵的防线,最终,扑灭了大火,并创下无一人伤亡的记录。

现在很多同学把歌星、影星当做偶像,狂热的追捧,我的偶像则是赵云,虽然他是小说虚构的人物,但是他的精神却是永恒的,他的品格也是真实的。是书籍引领我走出迷茫,找到人生的目标。

我也要做像赵云、刘金国那样的英雄。

我和书

历城区港沟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 刘鑫雨

书籍是一种沉静可靠的朋友;书籍是苦难和甜蜜的无可非议的伴侣;书籍是一盏灯,她能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读《红楼梦》使我们感受到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过程;读《三国演义》,让我们领略都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鲁滨孙漂流记》,让我体会到鲁滨孙的机智勇敢……

但是,以前的我不爱读书,总感觉密密麻麻的字,看着费劲,不如看电视过瘾。妈妈望着差强人意的成绩,总是唠叨我要爱书,要读书,整天搞得我不耐烦…… 我的改变从遇上《狼王梦》开始。

常听同学谈起沈石溪,说他笔下的蟒蛇如何善解人意,刻画的羚羊如何赤胆忠心,看着同桌痴迷的样子,和他手中精美的书皮,我有点跃跃欲试。“喂,让我瞧瞧!”

“你不是打死也不看吗,怎么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少废话,看一眼而已”!我夺过同桌手中的书,翻看目录,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短小而诱人的标题,心中禁不住荡起层层涟漪。

迫不及待翻开一页,优美的景色让人神往,细致的心理刻画使人共鸣,精彩的场面让人身临其境。白眉儿的威武让人敬佩,它的处境令人担忧。原来动物也有人一样的情怀,会喜怒哀乐,会执着追求,会寂寞无助…..《狼王梦》让我从此和书结缘,有了书籍的陪伴,我的世界不再空虚,我的课余生活虽然忙碌却充实,我的习作水平和阅读能力有了惊人读提高。

是书籍改变了我,感谢他——我最忠诚的朋友。

第四篇:湖坊镇党员干部读书交流活动总结

湖坊镇党员干部读书交流活动总结

根据上级“永远忠于党、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湖坊镇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读好书、写体会、作交流、强党性”的读书交流活动,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

镇党委把9月份确定为“红色读书月”,开展以“研读红色经典、永葆先进本色”为主题的“红色读书月”活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从9月7日开始至10月7日结束,分三个阶段,每阶段为期10天。第一阶段为个人自学阶段,由党员干部结合个人自学计划,选读红色经典著作,撰写读书心得;第二阶段为集体学习阶段,以支部为单位集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红色经典读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弘扬红色经典理论,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第三阶段为巩固升华阶段,通过举办学习交流讨论会,组织党员干部交流读书心得,总结活动成果和经验,确保学习成效转化为加强学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促进税收发展的动力,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此次活动体现三个特点:

一、创新学习形式。各基层党组织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明确学习重点,制定学习计划,完善学习措施。采取座谈交流、撰写心得体会等措施,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读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读书效果,提升学习质量。二完善学习阵地。进一步完善学习场地、设备等。充分发挥阅览室、网络等阅读平台的作用,为党员干部阅读提供便利。三确保学习实效。把开展“红色读书月”活动同开展“双提升”活动相结合,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同“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确保读书活动取得实效。

通过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著作,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加强了党性修养、道德修养,促进全体党员干部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五篇:党员干部读书心得:《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三十年风起云涌扑面而来,八千路英雄豪杰绝尘而去。这是我在读了《激荡三十年》后的感喟。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不平凡的阶段。它源起于“文革”后百废待兴的危急时刻,发端于国家领导人举目四望后的英明决策,是十三亿人民决绝地告别贫困、追求富裕的迫切愿望众志成城地书写了这段浓墨重彩的历史,是一个大国在三十年时间从3624.1亿元向300670亿元波澜壮阔迈进的历程。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总结、反思、表现这三十年历史的书籍、纪录片、影视剧数不胜数。在此,我向大家推荐吴晓波著、中信出版社推出的《激荡三十年》(上、下二册)。它以编年的体例,网罗大量的素材,以一个记者敏锐而独特的眼光,一年年、一件件、一笔笔忠实地记录了自1978年来每一年可堪载入史册的大事及人物。年代并不久远,那些曾经在报纸上、媒体上吸引了全国经济界、企业界、政界、市场和民间的大事件、大人物、大品牌,那些耳熟能详的人名、地名、产品名,如繁花般在眼前闪现,如群星般璀灿闪耀。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有人窥见先机,一跃而起抓住了机遇,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和急速的膨胀;有人随改革的进程,在不断廓清思路的拉锯中起起伏伏;亦有人始终站在政策的前端,捞取着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的厚利;还有更多的人,他们以自己的勤勉、奋斗在这个英雄的年代,大写英雄的历史。

掩卷沉思,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时常回味和思考的不仅仅是纷繁的事件和卓俊的群雄,而是以下几个问题。我想,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他知道在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他不以自己的结论来圈囿别人的思想。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系统、宏观、冷静地思考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规律、趋势和大局,做好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应该会有所裨益。

一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艰难转型。不可否认的是:当市场的主体已经实现了从产品生产到商品生产再到资本运营的阶段,对于经济的管理却还在计划与市场的泥淖中拉锯。就好像两队接力赛,一队已经跑到了第三棒,另一队还在进行一、二棒的交接。这是值得深思并需要急切加以改变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才能说是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助于解放生产力而不是束缚了发展的活力。

其次,三十年间市场主体的力量变换与博弈,是文中最为精彩的演绎。但它不是明线,明线是时间。在时光的推进中,我们看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跨国企业在中华的大地上纵横捭阖、异彩纷呈。这三大力量究竟谁优谁劣,谁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谁更能代表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谁更维护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更长远的利益,作者没有说明,我也难以做出谁是谁非的简单的两分法的结论。这个结论需要每个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来做出。应该说,这三大力量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都做出了并正在做着巨大的贡献,正确地评价它们的作用有助于借助这三方力量正确地发展我们的经济。但是,蛋糕只有一个,而他们都想多切一点。于是,不绝于耳的就是它们各自对对方缺陷的批驳。说白了,是利益之争,是市场份额之争。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明确了这些,对于那些聒噪自会作出明断。

三是改革进程中的企业家命运值得我们悲悯和关注。改革就是突破,突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法律、政策的障碍。而企业家作为市场中最有活力的人群,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锐,能看人所不能看到的,想人所不能想到的,处处占领高地、独得先机,这是他们的优势。然而,法律的壁垒、政策的障碍、民众观念的落后、媒体过犹不及的关注和利润最大化的贪婪本性,常常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身败名裂,成为后来者的垫脚石。中国历史上是个抑商的国家,然而步入全球经济、实现和平崛起、完成复兴伟业,无不需要优秀的企业家去陌生的国度开疆辟土。因此,如何发现、培养企业家成长,使他们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背负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性的责任感,使追逐财富、创造财富成为一种快乐、一种成就而不是万恶之源,也是一个需要正确看待和引导的问题。

第四,核心技术始终是中国制造的软肋。技术在古代被视为奇技淫巧,从业者“工”也被排在士、农之后,社会地位仅高于商。对于技术的重视应该是从建国后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时开始的,但我们的技术分层就像是中国的劳动力分层,有尖端的科学家和低端的农民工,就是缺少中端和高端的技师和工程师。我们的宇航员实现了太空中漫步,与老百姓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家用电器的核心技术却没有一项是中国自己的。实践已经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引不进的,不是我们不想要,是人家不愿给。核心技术是科研人员智慧与心力的结晶,它需要全社会对领先技术、产品的选择和支持,更需要科技人员沉静而不浮躁地攻关克难,还需要商家不以价格为利器而赤膊上阵。但一项新技术的发明与创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当中国的产品以其质高品优走向世界的时候,期望中国的技术也能在自己的产品中占一点份额。

三十年急流已趟过。在新的阶段,我们还将述写新的历史。回望《激荡三十年》,希望我们能走好今后发展的每一步,希望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如山岳般在地球上稳健崛起、平视群雄!

在这短短的一周的时间里,我沉浸在这本《激荡三十年》中久久不能自拔。不同于传统教科书和财经类书籍那样充斥着冷冰冰的数字和模型,《激荡三十年》更像是一本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充满了血肉与灵性。人们在这三十年的历史创造进行中的所有激情与喜悦、彷徨与悲伤都深深吸引着我。

就如作者吴晓波自己所说的:“要完成一次跨度长达30年的宏大叙事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我的学术基础、掌握历史的经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论,甚至是我的时间和体力等等,都面临空前的考验。”任何人要想真实客观地描绘出1978年-2008年这30年来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企业史,的确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一个拥有13亿庞大人口的大国,刚刚经历过一场文化浩劫,带着已经僵化了的计划经济,如何一步步瓦解旧的体制,打开开放的大门,建立起市场经济,逐步向着商业社会转轨,把压抑已久的生产力完全解放出来,重现旧时的盛世,这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变革史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描绘出来的。吴晓波很聪明,他采用了和《史记》一样的编年体形式来书写这段不可替代,也不可能再次重复的历史。

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的确是令人心潮澎湃,灿烂辉煌的三十年,特别是对于在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的历史又沉默了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来说,它承载着许许多多国人的光荣与梦想。同时这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吴晓波对这群英雄的特征描述得相当入骨:“他们出身草莽,不无野蛮,性情漂移,坚忍而勇于博取。他们的浅薄使得他们处理任何商业问题都能够用最简捷的办法直指核心,他们的冷酷使得他们能够拨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脉脉而回到利益关系的基本面,他们的不畏天命使得他们能够百无禁忌地去冲破一切的规则与准绳,他们的贪婪使得他们敢于采用一切的手法和编造最美丽的谎言。”《激荡三十年》正是由这些英雄的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的,这些人的命运与这个充满了变化和激情的大时代紧紧捆绑在一起,是注定要在中国企业史上留下色彩斑斓的一笔。

这漫长的三十年的时光在吴晓波的笔下变成了一个个大事件、大人物、大品牌:李经纬、赵新先、潘宁、何阳、陈东升、郭凡生、冯仑、潘石屹、黄鸿年、吕新建、禹作敏、沈太福、黄光裕、何伯权、倪润峰、田溯宁、吴鹰、张朝阳„„傻子瓜子、TCL、万向、华为、蒙牛、正太、中信、华西村、健力宝、三

九、科龙/容声、嘉德拍卖、慧聪网、万科、红石、大邱庄、国美、长虹、乐百氏新浪、搜狐、网易、希望集团、娃哈哈、秦池、三株、德隆,这些曾经只是轰动一时又或是如今已是家喻户晓的人名、产品名、品牌名,如同亲身经历一般,生动地再现在读者的眼前。这些企业家和他们的企业的成长历程一同见证了这个国家的改革的每一个步伐,无论是成功或失败,他们都在这个时代写下自己的注脚:王石。从当年一个靠倒卖玉米获得第一桶金的饲料中介商人到如今的“万科”集团的董事长,房地产业的巨头;张瑞敏,把当年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一步步发展成为营业额达上千亿元国际大品牌“海尔”;柳传志,在一间仅有2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创建起日后将成为全球500强的“联想” 企业集团;牟其中,从首个中国“首富”变成“首骗”而锒铛入狱;史玉柱,从当初的创业“巨人”到一夜破产,负债2.5亿,再到靠着脑白金东山再起,变成如今的保健巨鳄、网游新锐„„这些小人物蜕变成大人物看来近乎神话的故事,却真真实实发生在这堪称神奇的三十年里,而且我所列举仅仅只是当中的一部分。

跳开这些英雄式的第一代企业家们,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也在这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百业待兴”的中国打开了一扇通往繁荣富强的大门;他的继任者朱镕基,却是在这扇大门打开后各种混乱涌动之际,用强有力的节奏将改革继续深入执行下去的“经济沙皇”。摆在他面前的是国营经济的改制,民营经济的成长,外资经济的涌入,三者之间的力量在不断进行斗争,要想使这个国家重焕生机,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国家领导人所必须解决好的难题。

这三十年的辉煌其实也隐藏着不少隐患,迈入九十年代,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有经济却在改制的摸索中陷入混乱,体制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其种种弊端,用作者的话就是“过去的30年里,一直存在着两个中国:经济强劲成长的中国、体制消耗严重的中国。”的确,我们三十年的GDP高速增长,却是以高能耗作为代价。97年的金融风暴,08年的金融危机,冲击着西方世界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我们这个国家。

作者吴晓波是一名记者,或许是记者的职业习惯使得他更擅长从许多现象中去挖掘出事件的本来面目,并将事实的发展经过以及前因后果清楚地告诉读者。对于我们这群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衣食无忧幸福生活的“80后”来说,这样的书更能让我们能从中深刻体会到我们的国家这三十年来为使她的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以及一个个“小人物”在那个跌宕起伏的时代里与贫穷和卑微的苦苦抗争。我很是欣赏他这样的写法,把每一件看似偶发的历史事件娓娓道来,让我们能切实感受到改革的大潮是怎样一步步地改变着我们的周遭,中国的企业又是如何从破旧走向成功。一本经济学的著作能写的如此富有文采,可以说是十分的难得了。

读罢《激荡三十年》,不禁让我想起《三国演义》中的卷首词《临江仙》中那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十年的中国企业史,在历史的长河只能算是很短的一段,但由于处在改革开放这个时代背景中,却显得尤为不平凡。正如一位网友评论的:“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有人窥见先机,一跃而起抓住了机遇,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和急速的膨胀;有人随改革的进程,在不断廓清思路的拉锯中起起伏伏;亦有人始终站在政策的前端,捞取着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的厚利;还有更多的人,他们以自己的勤勉、奋斗在这个英雄的年代,大写英雄的历史。” 但历史并没有就此止步,还在不停向前滚动着,迎来六十华诞的中国还在继续谱写着“中国崛起” 这个当代最伟大的神话,或许在下个三十年里我们会成为这个“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也说不定呢!

世界不再令人着迷——马克思.韦伯

三个夜晚,我好像在读一部“小说”。

我也从来没有读过这样的“小说”,主人公多到无法一一列举,只能冠以他们企业家的名称。三十年前,这样的名字几乎意味着囚徒和牢狱。但在今天他们毫无疑问的是这个时代的骄子和民族财富,他们靠着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勤劳和聪慧在1978——2008年三十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复杂商业环境中谱写了当代中国企业史,他们中很多人如今依旧被鲜花簇拥,很多人却坐进了牢房,不同的人生轨迹背后折射的却是相同的时代烙印——见证经历了激荡三十年里中国企业所有的兴衰荣辱世事变迁。而让我又时会常感到无奈的是,历史最终将改革的失败者遗忘,骨子里的传统意识让我们从对牟其中、储时健们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这种复杂映射了改革过程中法制和价值评判的矛盾、茫然。但正如网易丁磊若干年后讲的那样,“在三十岁之前,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赚到两三个亿,而是有过亏掉两三个亿的经历”,牟其中和储时健们更应该赢得我们的尊敬和感谢,他们从未输给过市场本身,他们输给的是体制,他们输给了他们无法超越的意识束缚,他们的失败给前进中的改革上了最深刻的一课。

这也是我始终混杂着好奇和烟草薰香般的莫名兴奋读完这本书的原因,甚至偶尔的泪花凝聚,为每一个改革的失败者惋惜,为每一步历史的跨越感动喟叹,一种肃穆、忧思的心情伴随我读完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的最后一页。

这是令每一个了解她的人心潮澎湃的三十年,空间跨度如此之广,时间则恰好纵贯我出生到现在,除去那仍旧弥漫着极左思潮的最初五年,《激荡三十年》展示给我们的是中国改革进程中所有个体的成功、失败以及背后无以言尽的曲折痛苦。当年那些曾轰动一时的争论或者个案在今天的一代人看来,或许早已成了历史的笑柄或者滑稽皮影戏,但当我透过时光的长河以另一种方式触摸曾经离我们很远却又分明很近的中国改革史,一种悲情油然而生。在时时因为好奇而掰开手指计算着1978-2008那三十年里每一个充斥着原始资本积累中不可避免的血腥和铜臭味道的故事时,这种震撼又远远超出听故事所能得到的快感。

这是从骨子里流淌着中国人不屈躁动血液的三十年。

毫无隐瞒的讲,吴晓波的文字没有作为同行的许知远那种瞬间使人沉思的睿智,也没有许知远通篇亦中亦西天马行空的洒脱。在这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财经作家身上,我更喜欢许知远大历史大世界的气魄,而吴晓波,显然在视野上更偏于纵深的思考。这同样也是许知远习惯于晦涩绕口的冗长句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许的大部分文章中,知识的深度广度直接影响着最终的阅读质量。但在吴晓波这里,他的风格更像他的老本行——专业财经记者,习惯用一种逻辑缜密的思维贯穿于平实的文字中,你可以不懂经济周期,你也可以不用在意德鲁克和斯蒂格利茨是否相识。吴晓波相比起来更像一个史家,而史家的一个重要标准——史德,在吴晓波笔下又显的格外清晰,在一个习惯于集体失语的国度,这种丝毫无利益驱动的反省在混迹于开放但尚且灰色的商业社会中,显得真诚许多。如果说许知远使我的青春热情愈发炽热,那么吴晓波却是让我慢慢沉静,慢慢的学会在世俗的声音中追寻他背后的规律。

即便他的文字里总是有文人所不屑的世俗情怀,但显然吴晓波的理想是度人而不是度己。

对于我来讲,我更感谢吴晓波的是,他给了我一个梦,一如当年身无分文的王石在深圳街头倒卖玉米时的迷茫和毫无方向,吴晓波的文字让我看到衣着光鲜的熟悉面孔也曾同样面对时代的困惑而苦于自我救赎,那分明又是一种暗示或者鼓励——聪明或愚笨并未造就最后的成就,而同时代气息的亲近程度最终决定每个人归宿,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柳传志、潘石屹以及后来的马云、张朝阳,这是围绕在这代人身上无法超越的潜在意识圈。

那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代,有着太多的未知、惊喜以及猝不及防的失落。

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激荡的三十年里从来不缺少诸如牟其中、史玉柱式的人物。如果从精神气质的角度去解读这个特殊的群体,勤劳、聪慧、对于摆脱贫穷的渴望以及与生俱来的赌徒意识,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最初转型期标志性性格,这种独特的精神气质伴随制度层面的缺失一起构建了中国改革初期独特的精神世界,他更像一个反复崛起、跌倒的轮回。无论是功成名就的刘永好、柳传志,还是红极一时最终身败名裂的步鑫生、禹作敏,无一例外。

在吴晓波笔下所有的改革风云人物中,健力宝的李经纬赢得我深深的同情。这个悲情的南方汉子失败后仰天含泪不发一语的照片很长时间里萦绕在我的脑海。作为政商博弈的参与者,李经纬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已成必然,但作为产权改革的实践者,李经纬的失败必将载入中国改革史。在当年那一轮“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中,李经纬的“以身试法”某种意义彰显了资本在政治搅局中的脆弱,而整个产权改革中暗箱操的大环境客观造就了政府企业间产权分置时的互不信任,“宁与外客,不与家人”的策略使之倒下的不止是一个李经纬,正如吴晓波在最后略带戏谑的写到“地方政府表现出的易于轻信和不善博弈的稚嫩,让我们看到中国公司改革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景象”。

这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理解了张瑞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颇耐人寻味的八字箴言背后难以言尽的苦处。

我们不去苛责任何改革过程中制度上的缺陷,衡量公共政策的正确与否并不是以个例的成败为标准。但我们完全应该避免更多的健力宝更多的李经纬出现,在产权重置这种敏感的字眼上,政府和企业更应该有的是远见和共识,而不是将政府和企业在市场体制下仍旧坚持计划年代强势监管,那仰天含泪的一幕实在太过悲情。

同李经纬的晚景凄凉相比,史玉柱更像是重获新生的囚犯。这个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商业英雄在三十年的改革史中占据了很大篇幅,虽然至今我们仍然无法在道德和商业的双重标准下给予其准确评价,但我们所要尊敬史玉柱的唯一理由是——他的成功,失败,再次成功在中国企业发展史上足以成为商业世俗化、投机性的最好佐证,同样令人惊叹的是,没有几个人能像他那样经历天堂和地狱般轮番煎熬而依旧在中国最繁华的金融商圈叱诧风云。

他的巨人倒了,他脑白金被批为十大恶俗广告之首,但他的征途又上路了。

无法猜测2001年在上海公开登报还债的史玉柱是怎样的心情,这个与中国人固有概念里商人形象完全不符的中国改革标本人物,其豪赌的天性在这场时代的大变革中暴露无遗。从背负两亿债务逃离珠海,到《征途》纳斯达克上市,相信他能东山再起的人只有他自己。这个外表极尽文弱的安徽人信奉的是“生存第一”的残酷法则,在“史氏”商业模式的构建中,史玉柱对于人性卑劣、贪婪一面的发挥诠释为众多体制内人士所不齿,但正如好莱坞影星伊丽莎白.泰勒说的那样“成功是一种了不起的除臭剂,他可以去除你过去所有的气味”,这句话用来形容史玉柱再也合适不过。

在“激荡三十年”行将结束的时刻,我更愿意用仰望的神态去膜拜曾经的英雄,从光荣与梦想的憧憬到残酷无情的市场法则,躁动与喧嚣伴随着中国市场体制下第一代企业家,与前人有所不同的是,复杂的体制政策和商业环境给了他们更多的挑战和阻挠,当他们起步前行的时候,意识形态的束缚困扰着他们,当他们壮大成长时,全球化的声浪几乎将他们淹没。幸运的是,在经历产权界定和意识形态重新阐释,我们第一代企业家在激荡的三十年里顽强的存活下来,虽然我们的脚下依旧踩着众多的失败者,但中国企业在经历三十年的改革考验后愈发成熟和稳健让我们有理由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给予他们最真诚的敬意。

因为他们,我们的世界依旧令人着迷。

下载党员干部读书心得:心海泛舟,春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员干部读书心得:心海泛舟,春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员干部读书心得:阅读彰显力量

    阅读彰显力量 ——简评《思考集读书心得选Ⅰ》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思考集?读书心得选Ⅰ》是 2007 年省直机关党员干部读书征文 活动的成果,是《思考集读书心得选》丛......

    陶艾春 读书心得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 安峰初级中学 陶艾春 这学期,学校给我们每位教师都发了一本书---《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尤其是......

    樊艳春读书心得

    读《教师礼仪》有感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打扮的人,年轻时就追求素面朝天的自然美。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教师个人形象越来越重要,我觉得应该有点改变了。一次在书店帮孩子买学习资料......

    杜春明读书心得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心得通化市职教中心杜春明“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我读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的名言。 “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

    吴春梅读书心得

    在阅读中品悟幸福之道吴春梅这是一个阅读的时代。作为一个现代人,拥有阅读的本领才不会被社会文明淘汰。作为一名从事文化继承和传播工作的语文教师,读书才不会辜负语文教师的......

    书海泛舟——关于读书的作文

    书海泛舟——关于读书的作文 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国度里,我渴望驾一叶扁舟,畅游于古今中外,迷醉于芳草之鲜美,落英之缤纷;流连于千里莺啼绿映红,几多楼台烟雨中;静听那细如愁的无边思......

    党员干部读书心得:博问思辨行

    博问思辨行----读《荀子.劝学篇》 读书心得体会——吕磊 一是“博”读,即博学之。古人有由博反约之说,博就是广博,约就是专精。其意思就是带着某种问题去博览群书,从群书中......

    “阅读·思考·进步——党员干部读书心得”征文

    1月28日,**省发文要求处级以上干部集中读书每年不少于5天,其他干部不少于3天。其他省份也曾明确规定领导干部每年至少应阅读的书本数。但这些举措大都虎头蛇尾,流于形式,没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