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樊艳春读书心得
读《教师礼仪》有感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打扮的人,年轻时就追求素面朝天的自然美。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教师个人形象越来越重要,我觉得应该有点改变了。一次在书店帮孩子买学习资料的时候,看到《教师礼仪》这本书,觉得对我肯定有帮助,于是就买下了。《教师礼仪》从教师的个人形象、着装服饰到教师的语言礼仪,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的交往礼仪等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读后觉得真真正正是受益匪浅。
教师礼仪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如何表现教师应有的气质与风度。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更应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比如,要注重形象礼仪,做到仪表衣着文明。的确,教师的衣着整洁、典雅、合体,对学生具有导向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不修边幅,衣冠不整,蓬头垢面,显然不雅。记得我们初中时,有位年轻的男教师就是如此,经常胡子拉碴地给我们上课,有时晨跑还穿着睡衣。调皮的男生给他起了个绰号“大侠络腮胡”,上他的课经常提出讽刺性的问题刁难他,对他很不尊重。现在分析一下,老师本身也有问题,孩子们的不尊重是他自己不注重个人形象的随意造成的。而超时髦,超前卫的着装也不妥。比如在夏天,一些女教师穿着吊带裙或者透明度很高的衣衫给学生上课,就可能出现负面影响。也许低年级的小学生无所谓,可是高年级就不一样了,他们已经进入青春期,看到衣着暴露的女教师,他们就会指指点点,窃窃私语,那里还谈得上尊重老师。这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的言行举止,就是一面镜子,容不得半点随便散漫。
教师仪表是教师整体风范之一,他们的音容笑貌、举止文明、作风正派、知识渊博、风度儒雅,衣着发式无形中都成为学生和社会学习的楷模。记得以前教四(2)班级的时候,班里的女生个个很美。刚接班时我就注意到这点,她们个个梳着长长的马尾,俏皮活泼朝气蓬勃,让我更加喜欢,经常和她们一起玩闹游戏。改变悄悄地发生,期中考试后她们的马尾大多变成了齐耳短发。一次我对黄某说:“你的头发又黑又亮那么漂亮,剪掉真是可惜了!”她笑着说:“我还是觉得像老师这种发型更好看。”原来如此,她们不知我留齐耳短发是为了遮盖大脸盘啊!但也由此可见:教师的外表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
我们是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模仿能力很强的学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我们更要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做一个具有现代礼仪受学生和社会尊重的教师。
徐行民办育红小学樊艳春2013年1月8日
第二篇:白春艳读书演讲稿
读书演讲稿
白春艳
一句谚语这样说:“生活中没有书,就好像天地间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就仿佛鸟儿没有翅膀”。每当我读一本新书,获一份知识的时候,我心中的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教师,要想能够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就必须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
记得前几年,作为一名教师,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天天不是备课,上课,改作业,就是坐班,开会,连课余时间还得关注学生动态,及时找学生谈话,天天得提起百分精神看着那些调皮捣蛋鬼,就怕他们搞出一件事情,让你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而学生呢,面对你的教育,不以为然,我行我素。辛苦的付出得到的竟然是“我们不喜欢你这个老师”。这样的生活很累很累,这是我在做老师,做班主任后非常强烈的感受。面对你天天辛苦付出的学生,体会不到半点的幸福,感觉的只有无尽的疲惫,无尽的烦恼,这样的感觉让我觉得可怕!我还很年轻,我以后的教育教学道路还很长很长,体会不到教育的快乐幸福,作为教育者,我都是满心疲惫,我怎么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我教书是为了什么?教育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是理想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理想的教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接受我的教育?„„对所有这些,我曾经苦苦地思索过。困惑的我,把目光投向了书籍。我订阅《小学教育教学》,《班主任之友》,我看李镇西,魏书生,我读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我看大师们的教学快乐,我品大师们的教育幸福。看到别人是那么快乐地教书,那么幸福地去教育学生,我很是羡慕!从他们的幸福中,我明白了没有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和任何班级的教育教学套路?所有的教育、教学,所有的课程,其本身就是一个求知、努力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得有失、有喜有忧。
幸福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就是需要多读书,多积累,增加文化底蕴。就这样,我和书籍交上了朋友。我看文学、杂志、哲学,我读教育学、心理学,课后,我也写起了读书日记,教学反思。我不断地读,不断地思考,从书籍中寻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慢慢的,我发觉自己工作起来顺多了,教育学生的方法也多了,生活变得快乐了。博斯威尔有这样的一句话:“每天读上五小时书,人很快就会渊博起来。”我们的教师每天很多时间都用在教育教学中,或许不可能这样的投入,但是只要书籍在我的心中,我每天抽出一点点的时间,就可以补足自己的不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在读书中感受人生的哲理。
第三篇:李艳读书心得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
三堂镇中心小学李艳
在阅读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时,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字里行间充满智慧的文章确实让我很感动。
李希贵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以时间为序,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不断的读书学习,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情,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把它搞复杂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一个无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对待,决不能用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这样的孩子不公平,我们要善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把孩子当成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
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对学生总是每月一考,每单元一考、甚至每星期一考,学校以学生的分数衡量老师的教学水平,于是老师就用此衡量学生的成绩,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担心学生考不好,对诱导知识总是反复讲,结果学生考的如何?学生该不会的还是不会,这就需要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正如作者所说那样,教育有时就是这样奇怪,我们耗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上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忘掉,而无意中播下的种子,让他们受益终生。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用于我们的反复讲解和学生的反复练习上,而应该多放在如何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上,“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
李希贵老师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还有一句话使我深受感触,他说:“不重复自己,需要可贵的自省;不重复别人,则更需要自信。”
作为一名教师,要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学生最关心的是老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
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充满缺点的学生,尽量去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曾记得有一位优秀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情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让我感到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启发,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要以李老师为榜样,多读教育名著来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思考水平,要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为学生能读到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提供一切帮助,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用显微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希望和自信,为了自己的教育梦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听课心得 李春艳
听课心得
九里小学李春艳
今天有幸参加了县名师工作室的“赣榆县小学语文说理性课文教学研讨课活动”,的确受益匪浅。
在这之前,我比较喜欢选择这样的课型上公开课,以前我上过《说勤奋》《徐悲鸿励志学画》《滴水穿石的启示》等多篇课文,感觉自己上得还不错。今天听过两节课后,特别是研讨过程中一位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何处理明理教学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课堂教学,只是让学生在读中明事理,而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王发星老师执教的《学与问》一课时,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如“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___„„”另外,王老师最后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道“学”的老二?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设计。学生通过智者身份的体验,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体验了文体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了融合,把已积累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了。角色体验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所说内容比较浅薄,别笑话。
2012-11-15
第五篇:庞艳梅读书心得范文
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读书交流
在为而不争教育中成长,看春风颜色
---读《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少云中学庞艳梅
《教育走向生本》由郭思乐编著,书中介绍了作者2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开展从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直到生本教育的试验研究,对生本教育的意义,概念,产生背景,哲学思考,主要观念和操作体系等作了阐述。书中结合许多实际案例,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下面就自己感触最深谈以下三个方面:
一、关师本教育与生本教育体系
1、自己在两种教育体系观念上的转变,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虽然在课堂上有活跃的活动,学生积极发言,但这种情形下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师本教育体系中,要想转变,教师不能过度分析教材,不能写出详细的进程型教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施展,否则处处依靠教师的学生主体充其量是没有资本的老板或者是高级打工者,而不是真正的主人。
2、“为教师设计”与“为学生设计”
初看起来,为教师设计就是为学生设计。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而为教师的设计都是非终端设计,它更多考虑教师的好教,如果考虑到学生是教育过程中重要资源,是一个生命实体,从而使教育资源的总量极大增加。
3、教师意志与学生意志
现象:课堂上,教师经常把自己的意志传递给学生,或要学生依照自己的意志办事。比如我们要学生加班加点,去做好自己布置的工作。这种服从是一种主观意志;学生还有自然意志。可以说教育总是要对人进行限制,我们在限制的时候,同时也要给人以自由,让他们自身的内存无法去获得外部的知识。
4、教师的认识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
上课中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代替学生的认识规律。课程依据成人的认知方式展开,缺少了学生的主动认知,要真正把教师从辛辛苦苦教育中解脱出来,理念上要改变。
二、有关生本教育的理念
1、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
因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教育这件事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我们要从多个视角结合专业知识去挖掘学生的自身资源,进行为学生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
2、有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
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了解学生。从内部了解学生,是使我们认识学生可以被尊重的理由;从外部认识学生,是了解学生所处的地位,认识学生必须被尊重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学生:
⑴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ⅰ首先,学习是人类自身的需要,是一种生物学特征。那我们就要从分利用这一天性,并能激发其兴趣,引导到正规的学习上。
ⅱ其次,人类面临的自身的许多未确定性,也是人类学习的必要性的证据。人是一种非凡的动物,只有人不受其生存环境的束缚。人的想象、理智、敏感和刚毅,使人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而不仅仅是随遇而安。在此过程中,人类综合运用自己的种种才能,制订计划,从事发明与创新。这些都表明人类的学习、思维和创新是先天的规定性。
如果我们把这些天性引导成他的主动的习惯,那就会产生极大的效率;所以自己要少一些规定的作业、密集的考查、一点一滴前进的课程,给学生的学习天性自由展现,这样就会少些学生的学习是靠外部灌注的;更重要的是我们为师者要保持学生的这种学习天性,因为知识是一种过程,一种领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少一些减法,多一些鼓励与引导;少一些思维的割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
⑵儿童的独立性
人的大脑具有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更表现在精神生命的独立性。我们应该这样看待独立性: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大自然对他的赠礼,生命是如此丰富、如此美好,因此,每个人,包括那些沉默寡言的、“老实巴交”的甚至被认为是差生的那些人,都是不容忽视的独特的存在。我们所尊重的独立性指的是
不逃避责任,不违反集体的规约而是符合人的内部自然的精神状态和能量发挥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就是保护着他们最大发展的可能性。
3、要有全面尊重学生的行为观
现象:上课时经常让学生讨论,实际上这种讨论是规定学生的活动,并期望得出与自己思路一致的结论。这实际上是带着教学材料来到班上,把学生当作工具,一步步引出我认为学生应当学习的材料的中心内容。要走出这样的误区,全面的依靠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三方面: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的“资源论”;学生将在某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的“生态论”;现今的学生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现状论”。所以想着手研究本校学生的学生资源,为学生明天发展服务。
掌握这些观念就要转化为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
三、有关生本教育的方法:
1、先做后学先会后学
这里的“做”指的是实践,“会”是领会,而“学”是指对事物认识的理论化的或者是符号的表述层次。所以教师的导,应当是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
2、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这里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并不断的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3、以学定教
它的意义在于就是始终保持学生的强烈情感和兴趣,并能促使学生去学习第二层次的大量知识。
书中所例举的常见误区是自己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只顾当前的分数利益,如果考虑到学生明天的发展,就应该在观念上更新并以生本教育的方法指导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真正体会到:“没有人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们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