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舞钢市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舞钢市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联合国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的地点、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它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大影响。下面以舞钢市为例,介绍一个地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一、舞钢概况
河南省舞钢市,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工业生态旅游城市。位于河南中部,地处伏牛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为平顶山、漯河、南阳三市交界地。面积645.67平方公里,人口32万。地理座标为北纬33 ° 08′00″至33 ° 25′25″、东经113 ° 21′27″至113 ° 40′51″,市域南北长32.19公里,东西宽30.10公里。地处暧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9℃,自然降水偏丰,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风向以西南为多。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地势呈西北、东南高,东北、西南低。全市土地总面积94.5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3.03万亩
二、舞钢资源
土地资源
舞钢市土地总面积63040.3公顷。2006年,按照地类三类标准划分:农用地43925.8公顷,占总面积的69.67%;建设用地7911.8公顷,占总面积的12.55%;未利用地11202.71公顷,占总面积的17.78%。土壤主要分为黄棕壤土、砂姜黑土、潮土3类型。黄棕壤土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0.9%,砂姜黑土类及潮土类分别占7.23%和1.86%。从武功乡曹集村起,经武功、朱兰、营街,到八台、大马庄连接一孤形曲线,线以北为砂姜黑土类,线以南为黄棕壤类。潮土仅分布在河流及其支流的河滩上。
水资源
舞钢市水资源(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较为丰富,人均占有水量居河南省前列。全年地表径流量1837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874万立方米,其中北部平原区2597万立方米,可采量2498万立方米。全市有供水井1290眼,地下水取水量1829万立方米/年。地下水物性一般清亮透明,无异味、异嗅,水温16.5℃~18℃,PH值6.5~7.5,总硬度5.05~13.2德国度,铁、锰、铜、铝、锌含量均未超标,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类均符合饮用水标
准,放射性元素含量未超标,符合生活、工农业用水要求。石漫滩水库兴利库容6240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3300万立方米。田岗水库兴利库容890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灌溉用水23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200万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72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全市具有工业价值或可能具有工业意义的矿产24种(包括伴生、共生矿产)。主要有铁、钒、钛、金、铀、钴、稀土;熔剂灰岩、白云岩;水泥灰岩、大理岩、花岗岩、彩石、水泥粘土、玻璃用石英岩、建筑石料、砖瓦粘土、水泥配料;磷、蛇纹石橄榄岩、石墨、含钾岩石;地下水等。尤其是铁矿累计探明储量6?1亿吨,占全省探明总储量的70%以上。目前正在开发的矿种8种,占已发现24种的33%,包括:铁、金、熔剂灰岩、水泥灰岩、水泥粘土、大理岩、建筑石料。
动植物资源
舞钢市植被区系属暖温带阔叶落叶林区域,植被类型主要为阔叶落叶林和常绿针叶阔叶林的混交林。自然植被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区。除了在偏远山区尚有面积不大的天然林外,多数为人工改造的林地。丘陵区天然林极少,大部分是人工栽培的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1.92%,其中国营林区为71.93%。全市野生植物可分为3门,8纲,174科,711属,1360种。全国西南、华中、华东、华北、西北、东北等大区系的植物在境内均有生长。据舞钢市林业局1997年~1999年组织的调查,发现野生动物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4类共24目,55科,199种。
旅游资源
舞钢市地处伏牛山东部余脉,山清水秀,林木茂盛,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春秋时期,市辖区为柏国,古城遗址在尹集镇谢古洞村一带。战国时属韩,称合伯,时为冶铁重地。全市共发现古遗址250多处。自然景观以石漫滩风景区、天池山风景区、九头崖风景区、九龙山风景区为最。近年,舞钢市继承淮河上游民众在中秋季节放水灯祈福风调雨顺、万民平安的传统习俗,在每年国庆节期间举行水灯节,成为舞钢旅游的又一亮点。
三、舞钢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考虑自然资源的代内与代际的分配问题。就代内分配而言,自然资源在同一区域的分配是否公允;该区域与周边相邻地区的协调分配。代际分配则是对自然资源纵向的一个公正分配,包括现代人对自然资源的消费是否适度,是否破坏了后代人的发展基础;现代人对自然资源的投资是否与他们消耗的资源量相匹配。
土地资源
舞钢市的土地利用,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第一、舞钢市隶属平顶山市,处于中原城市群紧密层,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发展环境具有承接我国东部和南部经济区等先进地区产业转移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势必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对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提出要求。第二、舞钢市是河南省七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市之一,随着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成为可能,城乡用地布局的整体优化成为可能,这将使全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更为合理,土地利用更加高效。第三、舞钢人口多、经济发展快,面对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既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又要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土地利用矛盾极为突出。第四、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严峻。舞钢市是工业大市和工业强市,规划期内,随着全市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建设用地需求依然旺盛,而适宜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有限、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难度日益加大,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面对以上问题,土地资源利用应确保做到以下方面: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原则。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与质量的逐步提高,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保障科学发展用地的原则。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生态环境保护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重点保障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战略支撑产业发展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4.区域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出发,优化城乡和各类用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5.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土地生态功能用地和重要自然、人文遗产的保护,加强对土地退化、土地污染的防范与治理,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水资源
舞钢市水资源较为丰富,且水质较好,能够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求,其中农业(含林果灌溉、鱼塘补水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所占比例大致相当。工业用水从近10年资料分析,随着工业产值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不是逐年递增,一方面随着工业产值的增加用水量增加,而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节水和控制性用水政策不断颁布和完善,特别是取缔一些用水浪费的小型工业企业,减少了用水量。正由于上述两方面的作用,使得年工业用水量呈波浪式总体趋势增加状况。而生活用水呈逐年增加趋势,造成生活用水
量增加有两个方面因素,一是用水人口增加,另一是生活水平提高而引起的人均日用水量的增加。
面对水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与水资源的污染与减少问题,舞钢市着力于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对于存在的一系列棉纺、造纸、畜牧等轻工业,特别是造纸产业,舞钢市加大管理,投入资本与科研,与省科学院联合成立木质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出从造纸废液中提取高科技产品木质素,实现了造纸废液的循环利用。此外,在加强水环境意识的宣传教育、健全法制,强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地保护水资源,大力推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
舞钢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现阶段开发产业具有一定规模的是铁矿。人戏称“舞钢是铁石心肠”,因为舞钢的地下全是铁矿。立足资源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做足做透钢铁文章,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是舞钢市发展钢铁经济案头大事。2002年,通过招商引资,舞钢市华宇物资有限责任公司与加拿大多伦多爱迪公司共同组建了中外合资,中方控股的中加钢铁有限公司。舞阳矿业公司投资9.6亿元的二期工程也已建成。除舞阳矿业公司外,舞钢市又先后建立起了中加矿业、澳瑞特矿业、长远矿业等6家矿石采选企业,3家尾矿二选企业,三家炼铁企业。现在,舞钢市从采矿、磁选、冶炼到铁水热送,已形成了完整的上游产业链。
而舞钢市具有工业价值或可能具有工业意义的24种其他矿产,应该加大科研开发力度,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储量、质量、品味、开采条件等。对于非可再生的矿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有计划、有目的的勘探与开发。在谋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的集约化增。
动植物资源
上世纪70年代以前,舞钢市境内野生动物非常多。后来,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以及乱捕滥猎、毁林开荒等的影响,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近几年,舞钢市加大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的实施力度,林地面积逐步增加,森林覆盖率超过 35%,加之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自2000年3月开始,舞钢市林业局抽调3人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队,在该市设立了127 个观测点,每周观测一次,并走访周围的群众,编制了《舞钢市陆生野生动物档案》,详细记录了各种动物的种类、数量、特征和生活规律,为舞钢动植物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舞钢市在此基础上,还立足自身,大力发展人工种植,积极探索造林新机制,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采取合作造林、承包、租赁、拍卖、反租承包等形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股份制林业。目前,该市已建成水蜜桃、板栗、石榴、香白杏等林果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20多个。在园区和基地的示范带动下,该市经济林面积已发展到2万多亩。随着造林面积的逐渐扩大、活木蓄积量的不断增加,林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日渐显露。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舞钢市还建成了林产品加工、家具生产企业30余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2000多人。而舞钢市养殖业也发展的风生水起。为了使畜牧业形成产业化、规模化,舞钢市在稳定老饲养户的同时,从技术和资金两个方面大力扶持新饲养户。他们建立了市、乡(镇)两级饲养业防疫体系,成立了4个专家服务组,配备了饲养技术服务车,分片包片搞技术服务和培训。现在,武钢已拥有中日合资项目万东牧业投资8600万元建成万头曾祖代种猪场,华懋双汇公司投资1亿元新上的3500万只肉鸡分割线项目,九牧公司投资1100万元新建的400头规模种猪场等一系列项目。
旅游资源
发展国内旅游业,对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引导消费,繁荣地方经济具有积极意义。舞钢打着“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山水林城一体”、“北国小江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等城市品牌和景观加以宣传。在此基础上,加大促销力度,积极参加全国和全省举办的各类旅游交易会、洽谈会,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协作联动,精心策划旅游推介专题活动,并巧借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大造声势,使舞钢精品旅游品牌的形象走出中原,走向全国。近年已成功举办了水灯节、龙舟赛、冶铁文化节等一系列极有吸引力的旅游品牌。在此基础上上,还要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空间,要创新观念,加大政府的主导力度;创新产品,形成个性鲜明的旅游特色;创新宣传,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进而进一步打造旅游精品景区,打造旅游产品,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强管理、强化服务,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舞钢的支柱产业,为实现旅游名市,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而奋斗。
四、总结
自然资源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也直接影响该地区发展水平。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成中,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考虑其开发水平及利用方式,在谋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发展的绿色、环保、可持续。
08资环李田园
第二篇:马克思论文 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在这之后相继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发展理念,他们不仅要求我们将生态环境的维护改善状况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把处理好社会关系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前提,更要求我们以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首先从生态哲学的方面解读可持续发展观,这要求我们将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作为衡量,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这不仅是马克思实践生态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和超越。人与环境的关系不是一种外在性的关联,而是处于相互依赖和共生的状态之中。生态哲学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观要求我们把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致力于生态文明的制度性建设,处理好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在生态资源分配和使用上的利益矛盾。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发展中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在强调生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时,一方面,经济增长必须在自然资源及其所提供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经济利益的增加达到最大限度。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必须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也就是对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要有一定限度的限制,改变长期以来人类在追求发展、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以牺牲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为代价的做法,以保证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持续到永远,以便给后代留下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持续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互相协调。这代表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再谈谈自然资源,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自然环境既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要的资源。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密不可分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质源泉。同时,自然资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劳动资料,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营养库和能量来源。无论是作为活动场所、环境、劳动对象,还是从中制造劳动对象,都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被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数量、种类、组成等都会受到社会生产系统中经济政策、技术措施及人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又对自然资源利用产生巨大的作用。既然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我们更应该在发展的同时兼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有人把西方基督教文化称之“罪感文化” , 把中国文化称之“忧患文化”。基督教从“原罪说”引申出“赎罪—救世说” , 构成西方文化的心理传统;而中国自 3000年前殷周交替之际即已形成、此后又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 , 是一种富于远见的理性思维 , 十分有益于当下人类。经历殷灭周兴的大事变 , 作为胜利者的周人(特别是其杰出代表周公、召公)并没有骄傲与狂妄 , 他们不为眼前的成功和安定所陶醉 , 而是从泱泱大国殷朝的灭亡中洞察到天命的无常、政权的可变 , 从而忧虑周朝有可能重蹈覆辙 , 担心继承者的荒怠 , 告诫他们兢兢业业地尽责尽职 , 发挥主观能动性 , 防微杜渐 , 以避免危难的到来。这便是《易传》所说: 君子安而不亡危 , 存而不忘亡 , 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②这段话后来简化成中国著名的成语——“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当然与盲目乐观恰成反照 , 但也不是对前途的悲观绝望 , 而是从历史责任感出发 , 对潜在危机的洞察和预防 , 也即《诗经》所言“未雨绸缪”③ , 《易经》所言“见险而能止 , 知矣哉”④、“思患而豫防之”⑤。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产物。它的“忧位”、“忧君”、“忧道”、“忧国”、“忧民” , 当然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和时代局限性。然而 , 作为东亚智慧的忧患意识又有着超越时代和地域的普遍意义。它所提供的是一种沉毅清醒的理念 , 可以帮助人们从一片升平气象中觉察隐患 , 这正是现代人所特别需要的富于穿透性的理念和清明如镜的心态;它可以使现代化从科技成就的背后 , 从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繁华背后洞见人类面临的危机 , 从而预作谋划。中国汉代经学家郑玄(127年— 200年)说:
君子居安如危 , 小人居危如安。⑥现代人应从此类东亚智慧里获得启示 , 争取成为“居安如危”的“君子” , 切勿堕落为“居危如安”的“小人”。70年代初 , 联合国专门小组发表了著名报告——《只有一个地球》;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及发展大会 , 向世界发出严峻警告: 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话 , 前景就是毁灭。在此前后 ,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制订“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 , 限制 CO2及硫化物排放量 , 等等。70年代以降 , 各国的科研机构和大学还竞相建立生态、环保研究所、系、学院 , 联合国专门成立关于人口、资源、生态、环保的国际性组织 , 定期开会 , 提出一系列规范和建议。当下人类已取得共识——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 , 所以要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转变现有的发展方式 , 由不可持续的发·70·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 3期
展方式转向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这些都几近“居安思危”之论。1997年 6月 23日纽约再次召开特别首脑会议 , 讨论气候变暧问题、沙漠化问题、保护淡水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问题。人们发现 , 里约环境发展会议的协议未能得到很好实施 , 全球 CO2 排放量继续增长 , 美国超标 13% , 欧洲、日本超标 6%;自 1993年生物多样协定生效以来 , 全球又有 10万种动植物灭绝„„。这表明 , 谋求可持续发展 , 任重而道远 , 人类丝毫懈怠不得!此诚所谓“人无远虑 , 必有近忧”⑦。
第三篇:中国农业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中国农业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摘要: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发展节水农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具有紧迫性。尽管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农业节水系列标准不完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程度不高和农业节水投资力度不足,为此节水农业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等。
关键字: 农业经济 合理开发 循环利用 水资源
我国淡水资源的总储蓄量为2.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处于世界中等水平,是可以支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改变用水方式,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在这方面,以色列这样一个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区的国家,人口从65万增长到680万,人均GDP从300美元增长到15000美元,便是值得借鉴的成功例子。(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而农业是一国之本,如何处理好民生问题是支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了解我国农业当前用水现状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建议也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
1、中国农业用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水资源整体上短缺。我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约6.188万亿立方米,年水资源总量约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225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按亩均算只有13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农业用水每年亏缺300亿立方米,农村有2000万人口饮水困难。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环境问题之一。
据预测,在2030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需要粮食增长到6.4~7.2亿吨才能满足需求,按照现有水平预测,为了满足这种粮食需求,灌溉面积需要发展到9.0亿亩,此时,用水量将从现状的4000亿m3增长到6650亿m3。(2)
2、中国农业用水的发展方向
从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来看,如此大量的农业水资源供给是不可能实现的。出路只有一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节水农业的发展是必由之路。
(3)
目前,我国的耕地灌溉率已经高达40%,农田灌溉用水总量3600~38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5%。据中国工程院预测,在不增加灌溉用水的条件下,2030年全国缺水高达1300~2600亿m3,其中农业缺水500~700亿m3。如果我们把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目前的0.45提高到发达国家的0.7,则仅节水灌溉一项即可节水900~950亿m3!不仅可以解决7亿吨左右食物生产的用水,还可以富裕出400~500亿m3的水用于国民经济的其它重要领域。因此,我国农业节水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用水的发展方向。
3、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粗放低效利用的状况并存,而水资源的粗放低效利用,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社会用水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很低,渠道灌溉区只有30%~40%,机井灌溉区也只有60%,和一些发达国家(达80%)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目前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也很低,每单位净耗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不足1kg/m3,和一些发达国家单位净耗水2-3kg/m3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目前黄河流域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2%,大约有4/5的面积是大水漫灌,节水灌溉面积仅2276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20%。我国西部地区普遍缺水,其中西北干旱少雨,西南土层瘠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但现状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3.2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
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问题上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水农业看技术含量,认为高新节水技术才识节水,研究、推广得到足够的重视,而那些技术实用性强,效率比较高的“土”技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注重工程节水,忽视农艺节水,主要表现在将节水农业等同于农业工程节水,把节约水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的浪费作为主要技术内容,节水农业技术应该包括农艺、工程和管理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综合利用各种农业节水措施的技术集成;第三,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分离,目前由于管理的原因,在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方面存在分工,水利部门基本注重灌区,农业关注旱区,两者有不相往来的趋势,旱作节水与灌区节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3.3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引进的多,自主开发的少,产业化程度低,整体配套性差,如喷微灌设备、节水作业农机具、难以满足显示需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高新技术还很少,推广国外产品,成为一些技术推广部门的经营的主项目,提高农业节水创新水平,满足我国农业节水的需求,是摆在我国节水面前的重大课题。
3.4农业节水系列标准的不完善
农业节水系列标准是衡量节水农业的尺子,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尽管目前采取了多种节水农业技术措施,但如何进行衡量和度量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很多。如投资与效益的比例,多大才是节水效益优的,效益的衡量的时空范围多大,都没有明确界定,这样,对于衡量节水农业是导致众说纷纭。对于一个节水工程而言,局部是节水效益高的,但从整体上来考察则是不节水无效益的。
3.5注重单项技术,缺乏深入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的推广,缺乏将这些技术和农业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单一技术的推广出现困难,甚至夭折现象的出现。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相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
3.6农业节水投资力度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节水农业资金不足,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九五”期间在全国建设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全国在此方面已投入节水灌溉资金250亿元。在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方面,目前国家每年为此投入的资金,大约为2000万元左右。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投入资金约580亿元,对213个大型灌区和23个重点中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开展了150个节水示范项目、50个牧区节水灌溉试点和99个山区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建设。但这些资金同巨大的资金需求相比相差很大,投资不足,依然制约节水农业的发展。
4、我国节水农业发展方向
4.1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
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目前,我国节水农业的重点是在灌区的节水工程上,应该进行战略性地调整,确立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灌区和旱区节水农业并重的节水方针,节水的重点是田间。
无论是旱区还是灌区,节水重点应该放在田间,通过农艺等多种措施,减少无效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4.2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
计量体系,是节约用水的基础性工作。国家对“配套的”投资政策进行评估,科学地评定起合理性,促进国家有限资金的高效利用。
4.3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
通过机制的建立,促进节水农业的长效的发展,是目前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4.4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
节水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本身的过程,而是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工程,国家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实施。完善其法律法规。加强其领导,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节水农业的发展,将其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并严格的加以实
施。(4)
4.5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我国的农业基本国情是地块零碎的一家一户土地承包制、农业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域广阔、农民的掌握科技的整体素质不高等,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在这个基本的国情之上,只有适合我国农业基本国情,农业节水技术才能得以普遍推广,才能产生明显的效益。
5、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5.1 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采取的措施:对小型灌溉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及股份合作等形式;在大中型灌区推行SIDD(自主管理灌排区)管理模式;加大灌区用水者协会、农村供水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各种群众组织参与灌溉工程管理经验的总结推广和规范力度。
根据实际情况,供水单位可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一是按照《公司法》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二是非公司法人性质的非赢利企业;三是事业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广泛吸收用水产参与灌区经营管理,明晰产权,合理确定灌区专管机构与用水产协会的责、权、利,改革运营机制,以充分调动与激发用水产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5.2 全面推行农业节水奖惩机制
认真执行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对灌溉超定额用水要加价收费。对节水灌溉工程要根据其节水效果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给予补偿,要使农民对节水灌溉的投资获得不低于社会平均投资利润,利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灌溉发展。
5.3 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
改革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的投资体制,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资金高效利用、滚动使用的合理方式,开辟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独资等各种资金渠道,实行“多元化”融资,改变过去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过分依赖政府的局面。
5.4 扩大非充分灌溉与调亏灌溉面积
实施非充分灌溉或调亏灌溉,人为地控制水量供给,不仅能够减少作物的奢侈蒸腾,抑制作物茎叶生长,有利于改善作物品质,而且可以将节约出来的水量用于扩大灌溉面积,实现灌区作物总产最大。据试验,对于小麦、玉米连作区,可以减少小麦苗期的灌水量,正常年份每公顷可减少750m3。棉花可在苗期或絮期减少灌溉水量,正常年份每公顷可减少700m3。水稻可在分蘖期减少灌溉水量或不灌。
5.5 进一步搞好节水灌溉规划
要根据各地区经济、水资源、土壤、作物种植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要根据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需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蔬菜、花卉、果树和珍贵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5.6 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几年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丘陵薄地重点搞好雨水利用,加强雨养农业和小水源综合利用研究。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5.7 加快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建设
根据发展节水灌溉的总体规划,扶持和培育相应的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形成规格化、系列化,做到配套齐全,价格低廉,服务及时,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可靠的保证。
6、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6.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6.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
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6.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业生产实际
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不仅是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节水灌溉技术如果不能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就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就不能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
6.4促进节水灌溉设施制造业发展
一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可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伴随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也可望能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一个新的增长点,政府部门应使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和支持。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节水灌溉的不断推广,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在不断的好转,在党和政府的方针指导下,相信我国在农业用水方面会取得可喜的进步,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亚欣,《经济布局不可忽略水资源条件》,长江日报(武汉);
(2)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4)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第四篇: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第二课时)
襄阳市第二中学 陈静 张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及“绿色化学”的思想;
2、通过收集、调查、发言,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科研实践、组织表达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
2、课堂中学生根据准备的材料进行发言,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加环境教育活动,学习一些环境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三:教学难点
1、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四:课前准备
1由学生展示调查的结果,讲述所查的资料:课前学生分组调查学校周边的水污染和空气状况的情况,从所的查资料中了解水污染的实例和襄阳市目前的空气状况。材料可以是图片、文字(报刊杂志,复印材料等)、实物、影片等。
2、分组讨论:
3、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言]在地球上,天应该是蓝的,水应该是绿的,山应该是青的。但是,人太不爱惜地球了。
播放幻灯片《环境污染》
(边播放边讲解)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赤潮、酸雨、臭氧空洞、固体废
弃物与日俱增、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引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的水平带来了快速的提高,但是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生产了垃圾,带来了烦恼,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看待环境保护的?
[问题1]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学生活动]讲述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教师小结] 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当肮脏、有害的物质进入洁净的水中,水污染就发生了。
水的污染源主要有:
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
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
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水土流失;
矿山污水。
水污染会带来什么危害?
主要引起水污染的物质、它们的来源、有什么危害:
1)死亡有机质:
来源举例: 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 造纸污水, 农业污水, 都市垃圾
危害: · 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气, 危及鱼类的生存。
· 导致水中缺氧, 致使需要氧气的微生物死亡。而正是这些需氧微生物因能够分解有机质, 维持着河流, 小溪的自我净化能力。它们死亡的后果是: 河流和溪流发黑, 变臭, 毒素积累, 伤害人畜。
2)有机和无机化学药品:
来源举例: 化工, 药厂排放, 造纸、制革废水, 建筑装修, 干洗行业, 化学洗剂, 农用杀虫剂, 除草剂
危害: · 绝大部分有机化学药品有毒性, 它们进入江河湖泊会毒害或毒死水中生物, 引起生态破坏。
· 一些有机化学药品会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 致使人食用后中毒。
· 被有机化学药品污染的水难以得到净化, 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
3)磷:
来源举例: 含磷洗衣粉, 磷氮化肥的大量施用
危害: · 引起水中藻类疯长。因为磷是所有的生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自然界中, 磷元素很少。人类排放的含磷污水进入湖泊之后, 会使湖中的藻类获得丰富的营养而急剧增长(称为水体富营养化)。
· 导致湖中细菌大量繁殖。疯长的藻类在水面越长越厚, 终于有一部分被压在了水面之下, 因难见阳光而死亡。湖底的细菌以死亡藻类作为营养, 迅速增殖。
· 致使鱼类死亡, 湖泊死亡。大量增殖的细菌消耗了水中的氧气, 使湖水变得缺氧, 依赖氧气生存的鱼类死亡, 随后细菌也会因缺氧而死亡, 最终是湖泊老化、死亡。
· 可对热带地区的海滨水域造成与上速情况相似的水体富营养化的威胁。
4)石油化工洗涤剂
来源举例: 家庭和餐馆大量使用的餐具洗涤灵
危害: · 大多数洗涤灵都是石油化工的产品, 难以降解, 排入河中不仅会严重污染水体, 而且会积累在水产物中, 人吃后会出现中毒现象。
5)重金属(汞, 铅, 镉, 镍, 硒, 砷, 铬, 铊, 铋, 钒, 金, 铂, 银等):
来源举例: 采矿和冶炼过程, 工业废弃物, 制革废水, 纺织厂废水, 生活垃圾(如电池, 化状品)
危害: · 对人、畜有直接的生理毒性。
· 用含有重金属的水来灌溉庄稼, 可使作物受到重金属污染, 致使农产品有毒性。
· 沉积在河底, 海湾, 通过水生植物进入食物链, 经鱼类等水产品进入人体。
6)酸类:(比如, 硫酸)
来源举例: 煤矿, 其它金属(铜, 铅, 锌等)矿山废弃物, 向河流中排放酸的工厂。
危害: · 毒害水中植物。
· 引起鱼类和其它水中生物死亡。
· 严重破坏溪流, 池塘和湖泊的生态系统。
7)悬浮物:
来源举例: 土壤流失, 向河流倾倒垃圾
危害: · 降低水质, 增加净化水的难度和成本。
· 现代生活垃圾有许多难以降解的成分, 如塑料类包装材料。它们进入河流之后, 不仅对水中生物十分有害(误食后致死), 而且会阻塞河道。
8)油类物质:
来源举例: 水上机动交通运输工具, 油船泄漏
危害: · 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使渔业减产。
· 污染水产食品, 危及人的健康。
· 海洋上油船的泄漏会造成大批海洋动物(从鱼虾, 海鸟至海豹, 海狮等)死亡。水污染的防治
1). 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 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于改善我市水环境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的废水排放量正在不断地增加,而城市污水处理厂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水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是迫在眉睫的事。
3). 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破坏环境的行为就自然减少了。
4). 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如果只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状况目的,所以我们要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5).家用水的净化:
过滤——沉淀(明矾)——用活性炭除异味,去颜色——消毒(氯气,漂白粉)。在自来水管传递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二次污染,所以饮用时要煮沸杀菌,而且还要用干净的杯子。
6).强化青少年保护水资源意识:
对于青少年,普遍的家庭并不太注重保护水资源的教育。教育要从小做起,养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毕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加强对青少年保护水资源的教育,拍宣传片、做宣传活动,让中国未来的每一朵花都有节约的好品德、保护水资源。以后,大量污染水资源问题就会渐渐减小。7).少量创建填埋场:
可少量创建填埋场,让废水废气都能够经过处理,再排放至河流。由于填埋场占地面积大,浪费土地资源,所以应少量创建。
[问题2]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工业上常利用它们与一些廉价易得到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加以控制、消除或回收利用。请举例说明这些方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类型。
[学生活动]讲述酸雨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教师小结] 酸雨的危害
1).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程度的改变了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的规律,大体可分为煤炭型和石油型两类。
2).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3).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酸雨防治
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2).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 4).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 6).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 酸雨形成的化学反应过程:
(1)酸雨多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含有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S+O₂(点燃)→SO₂
二氧化硫和水作用生成亚硫酸 SO₂+H₂O→H₂SO₃(亚硫酸)
亚硫酸在空气中可氧化成硫酸 2H₂SO₃+O₂→2H₂SO₄(硫酸)(2)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雷雨闪电时,大气中常有少量的二氧化氮产生。
闪电时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N₂+O₂(闪电或高温)=2NO 一氧化氮结构上不稳定,空气中氧化成二氧化氮 2NO+O₂=2NO₂
二氧化氮和水作用生成硝酸 3NO₂+H₂O=2HNO₃(硝酸)+NO(3)酸雨与大理石反应:
CaCO₃+H₂SO₃=CaSO₃+H₂O+CO₂↑
CaSO₃+SO₂+H₂O=Ca(HSO₃)₂
(4)此外还有其他酸性气体溶于水导致酸雨,例如氟化氢,氟气,氯气等其他酸性气体
[问题3] 还存在那些重要的环境污染? [学生活动]还存在那些重要的环境污染?
[教师小结] 温室效应:
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臭氧空洞:
大气臭氧层的损耗是当前世界上又一个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同样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类的生存。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指的是一系列对环境和健康有害的化学品。它们称之为光化学烟雾是因为它们由最初的污染物质光解而产生的。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淡蓝色烟雾,属于大气中二次污染物。
理解“原子经济”的概念,体会绿色化学的思想。
[引言]我们可以设想,实施清洁生产,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可以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同时可以保护环境。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简单而言,化学反应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因此,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教师小结] 绿色化学:
1:含义:“绿色化学”可以诠释为环境友好化学,它的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它研究对环境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化学试剂、化学制品和化学工艺。
2:特点:
(1)开发绿色反应,提高原子利用率。(2)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3)开发绿色工艺。(4)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原子经济:
原子经济要求反应物的原子全部变成最终生成物,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废物。
[思考] 课本102页《思考与交流》
[讲解]
1、原子利用率=M(环氧乙烷)/ M(环氧乙烷)+ M(CaCl2)+ M(H2O)=44 / 44 + 111 + 18 =0.254 = 25.4% 2、100% [播放并讲解] 《绿色化学示意图》 练习与作业 1、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预防污染”的新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下列各项中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A、处理废弃物 B、杜绝污染源 C、禁食有毒物 D、制定治污规章制度
2、“绿色食品”是指()
A、原料生产过程及加工过程中都没有污染的食品 B、含有叶绿素的食品
C、原料生产过程中没有污染的食品 D、添加了绿色色素的食品
3、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很大,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A.少用煤作燃料 B.燃料脱硫 C.在已污染的土壤中加石灰 D.开发新能源
课后作业:P102---103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第二课时)
一:环境污染与防治措施
1: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2:酸雨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3:其他重要环境污染简介
(1)温室效应
(2)白色污染
(3)臭氧空洞(4)光化学烟雾
二:理解“原子经济”的概念,体会绿色化学的思想 1:绿色化学(1)含义(2)特点 2:原子经济
第五篇: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读图,运用交流、分析的方法,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实例分析和数据分析,意识到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初步认识到合理利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合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所采取的对策。难点:理解合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所采取的对策。
三、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课前调查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流程图:
2、内容与设计:
活动一:人类生活所需要的自然资源。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自然资源、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活动二: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知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活动三:桑基鱼塘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理解并描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对策。
活动四:局部地区自然资源改善的条件。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探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
板书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的概念
2、自然资源的种类
土地资源、水资源、太阳能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
二、合理利用我国的自然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采取措施改善局部地区自然资源的条件
3、设计说明 内容分析
“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是《初中科学》第十五章的第二课时,本节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些策略等。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对人口增长以及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知道了人口增长所引发的众多问题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本节教学内容侧重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我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些对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通过本节教学,学生对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整体了解,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进一步懂得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和谐发展。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已经学习了能源的相关知识,对自然资源的概念比较容易掌握,而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所采取的对策需要有一定量的数据和事例的分析,才能达到学习目标。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们设计了四个学生探究活动,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阅读图表、分析典型事例,获得有关自然资源的知识,同时也知道人口和资源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认识人与自然之间对立与统一之间的关系。
五、训练与评价:
【例题】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要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总量丰富的一面,又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人类在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同时,必须给它们“可再生”的机会,否则,就会变成不可再生的资源。从这一意义出发,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都要珍惜,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只有得到合理的开采,才能被人类永续利用。资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使地表营养大量流失,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成为不毛之地。原来绿色的树林消失了,肥沃的良田荒芜了。资料二
20世纪 90年代,淮河水遭受严重污染,部分河段变为废水。位于淮河干流上的重要城市蚌埠,一直依靠淮河供水。淮河污染,使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排队买水。资料三
①近年来,一些采矿人员无视《矿产资源法》,纷纷涌入国家规划的矿区,把完整的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地分为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部都被搞得支离破碎。②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丰富。为了炼铜,人们无休止地毁林开矿,加上当地其他一些自然原因,这里大雨以后,泥石流危害严重。③我国有许多矿物共生在一起的矿床,但采矿时统统只采一种,抛弃其他有用成分。如采铅锌矿时,就把与之共生的硫铁矿(化工原料)抛弃,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
1、以上资料说明当前我们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A.过量开采,后继资源不足
B.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运输困难 C.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D.地质条件复杂,开采较为困难
2、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结合以上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3、你从报纸、电视等媒体见过类似的报道吗?请举几个实例,说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自然资源的认识,认真理会三个资料的真正内涵。资料一主要描述了乱采滥挖对环境的破坏,资料二和资料三主要侧重于对可再生资源的进一步理解,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可再生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考答案]
1、C2、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合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
3、(略),可通过阅读与收集完成一篇探究小论文,在班级中交流和展示。[评注]
完成好此类资料阅读型的探究题,关键在于除了要善于理解所提供材料的要旨,还要注意平时对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信息等方面的关注与积累,善于通过思考和分析,提高对有用信息的处理能力,并且能自觉与实际生活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