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西心理标准对比
最 系统、最有影 响力 的 当推 马 斯洛 的心理 健康标 准。他在制 定 心理 健康 的生存标 准 的同 时,也强 调心 理健 康 务 必追 求 自我实现,丰满人性 与 高峰体验等 发展 标准,包括“具有 自发而不 流俗 的思想;在其 环境 中能保持 独 立,能 欣 赏 宁静;具 有 真 正 的 民 主 态度,有创 造 性 和 幽 默 感 „ „’,。其 他 西 方 学者,如 贾荷德、英 格里 希、阿 可夫、马 尔普 格、科 泽尔、阿特 金 森等 人所 制 定 的心 理 健 康标准 中,也都有 充分 发展个人 身心潜 能、独 立 自主、自 我 实现、具 社 会 责任 感、对 社会 有 建设性、关 心 别人 的福 利 与 得失 等发 展 标 准…国 内学者严和、王 友平、马建 青等 人 在制定 心 理 健康 的标准 时,已将“能将 其精 力转 化为创 造性 和 建设性 活 动 的能 力”、“有 较 长 远 而稳 定 的符 合社会 进步 方 向 的人 生 哲 学、价值 观和 道 德 观”、“具 有 高 度 社 会 义 务 感 和 责 任 感”、“自我实现,尽 己 所 能 贡献 社 会,创 造人 生”、“能 动地适 应 和 改造 现 实 环 境’.场等 发 展 标 准 列 人 其中。上海 精神卫生 研 究所 的 金德 初在 《 精 神健 康 的生 存标 准和 发展标 准})@ 一 文 中将 心理 健 康 的标准 分为生存标 准 与发 展标 准两大 体系生 存标 准立 足 于 个 人 生命 存 在目 标是 最 有利 于保存 与延 长 生 物 学 寿命,故 强 调 无 条件 适 应环境,绝对顺 从 社会世 态(主 流文化);而 发展标准 则着 眼 于 个 人 与社 会 的发 展。冀求 最 有价值地 创 造生 活强 调能 动地 适 应 和 改 造 环境,通 过开 掘 个人 最大 身 心 潜 力 求得 身 心 的满 足,成为崇 高、尊严、自豪的人。认 为完美 的心 理 健康 标 准是 生 存 标 准 与 发 展 标 准 的结合。。
最近,中国的心理卫生专家们通过反复的调查与研究,确立了中国人心理健康6条标准与评价要素:一是,情绪稳定,有安全感。评价要素: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安全感;二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评价要素:自我认识、自我接纳;三是,自我学习,独立生活。评价要素:生活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四是,人际关系和谐。评价要素:良好人际交往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五是,角色功能协调统一。评价要素:角色功能、行为符合年龄、行为符合环境、实现个人满足;六是,适应环境,应对挫折。评价要素:接触现实、接受现实、挫折应对。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近年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了“中国人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课题研究。通过文献调研、专家调查和专家讨论,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的心理健康标准,具体可从五个方面来衡量—— 1.自我认识方面:应该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并接纳自我,有心理安全感; 2.独立性方面:应该具备基本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能够解决日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3.情绪方面:要求情绪基本稳定,心态比较积极,能够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
4.人际交往方面:应该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交往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5.环境适应方面:要求能够接受现实、承受挫折,并采取合理措施应对困难。
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在合著的《变态心理学》中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第二篇:中西企业文化对比
中西企业文化对比与融合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源。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西方的企业文化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中国企业的关注。处于国际进程中的中国企业,应当更加注重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通过借鉴和融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企业文化理念。
【关键词】企业文化 文化对比 文化差异 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被普遍认同为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其中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培育的被绝大多数员工认同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共同理想与企业精神。在后现代社会的今天,涵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企业文化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1]
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另一方面,西方是企业文化理论的发源地,无论在企业文化的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企业理当注重中西企业文化对比,通过借鉴和融合,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促使企业自身更好更快发展。1 中西企业文化对比 1.1 价值观的不同
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区别于另一个国家最显著的方面。同时,价值观亦是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价值观的不同,才造成了中西方企业文化的巨大差异。西方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不断提高绩效,鼓励员工创新、冒险和竞争。中国传统企业文化倡导“以义生利,义利合一”,“重情义,轻规范”。因此,中国的企业员工团结互助、有大局意识和群体意识。1.2 管理的不同
西方企业管理表现为以“法理”为中心,重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特别强调制度和条例建设,严格按照规则办事。中国企业管理以“人情”为特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注重和谐共生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在奖惩问题上还是在员工职位升降问题上都存在很大的弹性,人为因素较大。同时,由于受到“君臣关系”的影响,中国的权力等级关系更复杂。高层管理者会有更多的权力,中低层管理者与西方同等级的管理者相比较而言被授予的权力较小。[2] 1.3 行为方式的不同
中西文化行为方式的不同体现在思维方式和沟通方式两个方面。以直线思维为基础,西方企业文化重事实,重逻辑思维,重发现,追求精确,注重竞争;中国企业文化重先验理性,重直觉,重感悟,重整体性,容许模糊性,重和谐。[3]在沟通方式上,西方企业文化表现为开门见山,明确、直接的表达意见和见解,而中国企业文化则是委婉的、间接地的提出看法,不习惯于反问、追问。2 中西企业文化差异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变化,与企业所处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相结合的产物。国家和民族环境是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土壤,中西方文化形成的地理渊源和历史渊源不同,导致中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1][2] 段维龙.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胡小燕.中西企业文化对比研究.商品与质量,2012(4):123-124.[3] 史燕.中西企业文化比较研究.企业经济,2008(2):161.2.1 西方企业文化的特点
由于西方较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且一些国家始终处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因此,西方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第一,崇尚个人主义。不论是人权宣言,还是美国独立宣言都强有力的彰显了西方社会对于“个人”的推崇。“人生来就自由而平等”,使得西方企业文化提倡个人至上、个人奋斗、个人独立。在工作中,企业尊重、信任员工,给与自主权,承认个人价值和能力,并强调个人奋斗。惠普公司的五个价值观“相信、尊重个人、尊重员工追求最高的成就,追求卓越做事情”就是对于个人主义很好的证明。第二,重视创新研发,卓越品质。西方企业高度重视开展创新活动,并且为此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德国西门子公司从不削减研发资金,并且拥有近四万名研发人员,这使得西门子公司拥有几万项发明专利,在德国专利领域高居榜首。日本的索尼公司一直将创新作为生存发展的立足点,具备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坚持不断创新,使得索尼公司成为世界上专业视听产品、游戏产品、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第三,注重终身学习。西方企业非常重视企业内部学习精神的培养,把学习精神融入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提倡建立重视教育的学习型企业。日本松下电器长期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事业是认为的,而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为了建立一个有利于鼓励和推进员工学习的环境,1964年松下电器公司在大阪建立起占地14.2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培训中心,全公司一年有三分之一的人来这里接受培训。正是由于确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松下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松下电器一直走在行业前端。第四,顾客至上,服务第一。顾客是上帝,顾客决定了企业的生存死亡,没有顾客也就没有了企业。“顾客至上”、“以顾客为中心”一直是西方企业管理经营的主要信条。美国沃尔玛公司多年来一直稳居美国500强企业榜首,并在全世界都有连锁店,在全球经济危机下,沃尔玛公司仍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沃尔玛将顾客第一的理念贯彻在经营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不论是店铺内的通道,还是灯光设计都令顾客更加舒适。此外,沃尔玛还实行免费停车,开展免费咨询服务。第五,重视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捍卫消费者权益、维护员工利益和保护自然环境、支持公益事业等公众立业为核心的社会问题。西方企业文化认为,企业既是经济组织,又是社会组织。作为经济组织,不仅要以优良的品质和服务队消费者负责,还要对交易合作者、股东负责。作为社会组织,重视对本社区和社会的责任,把环境保护和减少公害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2.2 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中国有着五千米的文明历史,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历史上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农耕文明。文化方面,儒家文化一直是主流,但同时也出现了法家、道家等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由于经历了长久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以及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中国较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落后。由于此种种原因,中国的企业文化独具特点。第一,以和为贵,和气生财。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历来就倡导“和为贵”以及和谐共生的伦理道德。这些传统道德渗透到企业中,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企业家认为,以和为贵就可以化解企业内部的种种矛盾,还可以密切企业与消费者和合作者之间的关系,精诚合作,和气生财。第二,重视亲情,轻视规范。中国的传统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依靠伦理道德而不是依靠法律来维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整个社会形成了人治大于法治、人情大于制度的文化氛围。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注重人情关系维系,注重感情投资。在树立企业价值观时,将企业比作“家”,唤起员工的亲情意识,要求员工对“家”忠诚。同时,由于“管理无情人有情”,法制和科学管理的成分较少,在执行时很难把握分寸,造成管理的随意性和复杂性。第三,注重集体利益。中国的企业管理者通常群众观念较强,形成了集体决策、民主集中的决策风格。一方面,群体决策有权力相对分散,责任不易明确,行动比较迟缓等不足,另一方面,群体决策又有集思广益,在充分汇总意见基础上,发挥领导整体功能和决策能力的优点。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已经不仅仅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还要股东满意、员工满意、顾客满意和社会满意。这时,企业文化中的集体性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崇尚德才兼备。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强调人的作用。一方面,注重个人的德行,即修身养性,认为人的德行第一位的。因此,在考察、提拔干部时,既看其才,又看其德,但要以德为先。良好的德行是前提。另一方面,重视人的作用,主要不是指个人能力的发挥,而更多的是强调群体的作用,注意处理好人际关系,以求社会和谐。中西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借鉴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了世界市场,中西方企业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要体现企业自身的特点,还应当积极学习西方企业文化的科学内容,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尤其是国外知名企业的文化精华,并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融合与借鉴,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企业文化。在学习西方企业文化时,一定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认为中国传统企业文化一无是处,一切都是照抄照搬,不辨良莠,直接把西方的企业文化全盘搬来。二是,盲目自大,认为中国的传统企业文化是最好的,无须向西方等先进国家学习,因循守旧。中国有几千年文明社会形成的灿烂文化,有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和众多的精华。企业文化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机械堆加,而是在中国原有文化的基础上,相互比较、吸收和补充,然后生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要对西方企业文化进行详细的研究,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既要“适应他人”,也要“保持自我”,关键是找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在尊重、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还要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与影响力。这样才能把中西方文化的精华结合起来,建立起既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又适应国际文化环境的新型企业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这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取得竞争优势,获得国际经营活动主动权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段维龙.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 胡小燕.中西企业文化对比研究.商品与质量,2012(4):123-124.[3] 史燕.中西企业文化比较研究.企业经济,2008(2):161.[4] 孙香梅.中美企业文化的特色及比较研究.企业管理,2008(3):30-32 [5] 汤涛.日本企业文化初探.华东师范大学,2005.
第三篇:中西文化差异对比教案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研究》教学方案
主讲人姓名 陈娇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当前大学生由于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对中西文化了解非常少,即使对于身处于其中的中国文化也只是甚少,导致无法看清诸多问题,混淆了中西教育世界,也无法有效吸取西方文明并有机融入自己的文化,当前,中国文化处在了危机状态,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对中西文化做一个全面了解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其它教育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日后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全面素质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以中西方之间的三个不同方面作为范本,从中引发出许多现实问题,从饮食文化文化、宗教差异以及建筑差异三个角度,对中西差异进行对比,并在古今历史变迁中为学生了解一些对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问题,并引导学生将其与其它课程结合在一起,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及要求:目的是使学生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对重要中西文化中的差异做到理解,并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逐渐形成一种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不同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要求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来龙去脉。知道:知道相关作品在历史发展中的价值。理解:理解作品的逻辑起点、逻辑结构和思维方式等。熟悉: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相关作品的核心思想。学会:要求学生在熟悉的基础上,学会阅读经典的基本技巧,并运用相关理论综合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4.该门课程的课程师资队伍介绍: 主讲人: 陈娇
资料制作人:陈娇、肖德凤、吴晓芳、张加丽、徐俊、罗进、郑宏伟。
二、教学方式方法
1.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看图法、列举法 教学手段:ppt讲解 2.学习、研究方法指导:
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比较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着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宗教差异、建筑差异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在充分掌握资料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加大课外学习的力度和深度,内容主要基于课堂讲述的重点作为自学的要点,课外内容需要结合课上内容将自学的思路和范围加以相当程度的拓宽,在自学的同时,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既有的内容,学生需要做的是突破教材既有知识体系,通过自学逐渐锻炼起自学的意识和能力,并逐渐突破现有知识的条条框框,实现自己知识体系以及思维体系的重新构建,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进程安排
第一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
(一)课堂讲授部分:饮食文化差异、宗教差异、建筑差异三部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并且使同学们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增加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围绕着每一篇的核心思想展开思考,理解这些思想在古代的合理性,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对于现代社会具有怎样的影响,并运用这些思想对社会现实进行分析,并针对时下的各种问题给予适合的建议。[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主要内容]: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被一个群体共享的价值观念系统;文化---是被人类创造的,经过历史检验沉 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文化---是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引用梁晓声对文化概况的四个句话:
一、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二、无需提醒的自觉
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四、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二、内容简介:
一、饮食文化:
1、简述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
(1)西方:同中国人一样,英美 等 国家也习惯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麦片粥,鸡蛋,烤面包和牛奶等;中餐比较简单,或从家中带点食品,或到快餐店吃点三明治喝点咖啡之类;晚餐正式且丰富。一般比较齐全的正餐包括1)开胃品,如饮料,色拉,汤 之类;2)主菜;3)甜食,点心,冰淇淋或水果等。
(2)中国:“民以食为天”, 中国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 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这些饮食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简短的介绍中国人在喝东西上的区别(中国:茶 西方:咖啡)
二、宗教差异:中国文化的信仰和西方宗教的信仰是不同的文化层次:(1)中国禅宗和道教文化的宗教精神意识是性命双修。儒家文化是仁智双彰的人性显。中国文化的儒释道开显人性.人人皆可成佛,皆可成圣。中国文化的人性乃赋于自然的人性。赋于自然的人性和赋有原罪的人性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信仰。中国人信仰性命双修和仁智双彰的文化意识。人源于祖宗飞越在天的信仰是中国文化的信仰。祖宗神是民俗的宗教信仰。它不是西方社会国家体制下的宗教信仰。(2)西方宗教的神和上帝的天堂与佛教的佛性呈现不是同一个概念。西方宗教开显上帝创造人的神性,人性在神性的仳佑之下赋有原罪。
三、建筑差异:
(1)中国文化重人,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且讲究并存与一体性。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中国建筑形式封闭:
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内向的封闭心态,甚至有人认为:“封闭的庭院象征着我们封闭的社会。
(2)西方文化重物,西方则较重视科学与宗教,西方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西方建筑形式开放:
而西方强调以外部空间为主,把中心广场称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有将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
四、差异原因:
西方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
西方古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趋向于流动的生活方式,地中海地区航运业发达,周围的文化也发达起来.相对于东方文化而言,西方文化整体趋向于动态的文化模式. 中华文化是一种静态文化:
农耕生产方式使得中国人可以长期地居住在同一个地方“安居乐业”,居安而不思动,就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起来
五、授课意义: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我们应该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珍重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的思想精华.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弱点,讳疾忌医,而要努力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先进东西和合理因素,使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焕发新的活力。
第四篇:中西婚礼习俗对比
中西婚礼习俗对比
1、引言
自古以来,婚姻是人伦之首,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透过纷繁绚丽的婚俗,更清楚的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和西方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中国和西方国家人民之间的合作与往来与日俱增,这种要求更显迫切。而婚礼作为将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公开确定下来的一种方式,在每种文化形式中,都有其不同的婚礼习俗。而在中国与西方国家交流日益密切的形势下,更透彻的了解西方国家的婚礼习俗是必要的。
2、中西婚礼习俗概况 2.1中国婚礼习俗的概况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一直实行的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六礼之仪。中国人传统的婚礼通常在男方家举行。婚礼当天新郎新娘都穿崭新的传统中式服装,多为红色,以取讨喜、避邪之意;新郎古代多穿九品服,近代多穿长袍马褂,大红花扎在胸前,头戴礼帽,新娘古代多戴凤冠、披霞披,近代则多穿大红花的新衣、长裙,还要头盖红盖头。迎亲时新郎要骑高头大马,用花轿到新娘家去接新娘。而新娘上轿时是不能沾地的:或者将花轿抬至屋门口,再由新娘的父兄将其抱上花轿,或者在地上铺上红毯子或席子让新娘踩踏而过;或者在不乘花轿时要由新娘的舅舅或兄弟轮流背至新郎家中。据说这样可以新娘的身份高贵,同时也不至于把新娘家的财气和福气带走。迎亲路上还要请过乐队吹吹打打,一路上唢呐声声、锣钹阵阵以示喜庆,返回时还要抬着新娘的各色嫁妆。抵达新郎家后,新娘要先迈过火盆方可入室,寓意“婚后生活红红火火”。然后一对新人要在长辈的主持下施行拜堂大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最后是送入洞房,新郎要揭开新娘的红盖头、和新娘喝合婚酒,亲友们还要请新娘“吃喜糖”,如红枣、花生、栗子等,意为早生贵子,表达了人们希望子孙昌盛的愿望;到了近代还有亲人闹洞房等。新郎家中还要大摆宴席,招待新娘家的客人,而且新郎还要敬酒。与此同时,新娘家里的人不是所有的不会都去,俗话有“姑不娶,姨不送;舅妈送,一场病”的说法,意思就是新郎的姑姑不能去迎亲,而新娘的姨妈、舅妈也不能去送亲。一般的酒席须摆三天,等候新娘偕同新郎一同回家,这叫做“回门”(又叫“归宁”)。新娘的回门就说婚礼结束。到了8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西方婚仪习俗的涌进中国,中国民间婚礼习俗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中西方式的婚礼习俗,他们先经过自由恋爱决定成亲的男女首先到结婚登记部门领取结婚证,填上新郎和新娘的姓名、年龄等。然后在预定的婚期举行婚礼,由证婚人、介绍人和男、女双方主婚人在结婚证上用印就可以了。过去的许多讲究不复存在。有一些特别时髦的青年男女会仿照西方的婚礼习俗。但在广大的乡村及偏远的地方还会保留原有的旧式婚礼的大部分习俗。
2.2 西方婚礼习俗概况(以美国为例)
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儿,婚礼自然得选在吉辰,美国婚礼也是一样。美国婚礼有没有什么讲究呢?很多美国人似乎将婚礼选择在刚刚过去的六月份里举办。说起来这跟罗马神话还有关系。6月英文里是JUNE,这源自罗马神话中主管爱情和婚姻的女神朱诺(JUNO)的名字。另一方面,美国人不但从久远的过去和其他文化中借鉴了很多婚礼仪式,同时也创造了独特的美国婚礼习俗。
2.2.1、“我愿意。”这句话对美国人来说有深远的意义。它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特别是如果你在自己的婚礼上说出这句话。发出结婚誓言就如同签订契约一般。虽然今天美国人并不真正认为婚姻是一宗商业交易,但婚姻确实是件严肃的事。
2.2.2、一切从订婚开始。在传统上,年轻男子先要请求女朋友的父亲允许自己娶她。如果女方的父亲答应,然后男方才能向女方求婚。男方时常尝试以罗曼蒂克的方式“蹦出这个问题”,想给女方一个惊喜。有时双方只是一起决定,该是结婚的时候了。男方通常会送给未婚妻一只钻石戒指作为订婚的象征。订婚期可以持续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当大喜的日子临近时,双方各自的好友在婚前派对上会赠送许多实用的礼物。今天,许多未婚夫妻在订婚期间还听取咨询意见,以此为应付婚姻生活的挑战作好准备。
2.2.3、最后就要举行婚礼了。虽然大多数的婚礼沿袭长期以来的传统,但是仍有发挥美国人的个性主义的余地。例如,通常举行婚礼的地点是在教堂,但是有些人却在户外的风景点举行婚礼,少数人甚至在跳伞或骑马时举办仪式!新人可以邀请几百个客人,也可以只邀请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婚礼的色调风格、布置和音乐都由他们自己决定。但有些事情很少会变化。新娘通常都穿一件漂亮的长长的白色结婚礼服。潘文晋(2008,85)认为按传统习惯,新娘的穿着要包括“一点旧的,一点新的,一点借来的和一点蓝色的东西,还有六便士在鞋里”。新郎则穿着一套正式的西装或无尾晚礼服。几位亲密的朋友参与婚礼作为陪伴,包括伴郎和伴娘。
2.2.4、婚礼开始时,新郎和他的陪伴同牧师站在一起,面对着来宾。当音乐响起时,新娘的陪伴入场,后面就跟着美丽的新娘。一对新人紧张地跟着说出他们的誓言。按传统习惯,双方许诺要彼此相爱,“不论情况较好较坏,不论家境是富是穷,不论生病还是健康。”(夏巧华,2005)
2.2.5、在结婚喜宴上,新娘和新郎向宾客表示欢迎。然后他们切开结婚蛋糕并互喂对方一口。来宾们一边享受蛋糕、混合饮料和其他食物,一边相互交谈。之后,新娘将她的花束投向一群单身女孩。相传抓到花束的女孩会成为下一个结婚的人。喜宴期间,爱闹的朋友用薄纸、锡罐和写着“新婚”的标牌来“装饰”新人的小汽车。
2.2.6、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仪式来标志一个人生活的变化。婚姻对于各种文化的人而言都是最基本的生活变化之一。因此发现关于结婚有许多传统习俗,就不足为奇了„„在美国也不例外。然而每对新人都会以自己独持的方式来继承传统。
3、中西婚礼习俗的差异 3.1 中西婚礼习俗的差异 3.1.1,婚礼仪式
中国: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在“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络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而“礼”是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林琳,2010)。中国婚礼中新人要举行拜堂仪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西方:送交新娘是宗教婚礼仪式上的一个重要项目。新娘的父亲护送女儿走向圣坛的台阶,在送交仪式上,新娘父亲将女儿的右手递给牧师,牧师再将新娘的手递给新郎。如果新娘的父亲已去世,就由一位男性亲属来代替。同时西方国家则是在牧师的见证下许下爱的誓言。3.1.2,婚礼服饰
中国:主色调是红色,这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喜庆的颜色,新娘一般都穿红色的礼服。家里到处都贴有红色的喜字,新人身上佩戴红花,新房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典型的中国传统护理服饰为凤冠霞帔、状元服。现在由于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接受了白色婚纱。但是新娘一般都是在迎娶的时候和婚宴开始的时候穿白色的婚纱,之后就会换上红色或是其他比较喜庆的颜色的衣服。
西方:主色调是白色。在西方婚礼中,新娘一般都会一直穿着白色的婚纱,代表圣洁和忠贞。新娘的捧花,周围环境的装饰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的。3.1.3,婚礼地点
中国:婚礼要办的隆重热闹,邀请众多的亲戚朋友。所以,婚礼举行的地点一般都选在交通方便、空间宽敞的院落或酒店。西方:婚礼突出庄重和圣洁,婚礼一般都是在教堂或其他较为安静的地方举行,婚礼井井有条。但是,相对来说就不如中国婚礼那么热闹。3.1.4,婚宴
中国:一般都在婚宴所在地举办结婚典礼。中式婚宴的酒席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亲朋好友热闹地聚在一起进餐,另外还设有一些余兴节目。
西方:婚宴通常是在教堂的结婚典礼结束之后举行。婚宴中通常伴随着舞会,婚宴舞会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模式。宴会会在互相敬酒与庆祝中进行,一直到新人们坐上车子离去为止。新人会在家人和朋友的欢送下开始蜜月旅程。
4、中西婚礼差距产生的原因 4.1,思维模式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世界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 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的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视,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一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4.2,价值取向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和丑,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中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决不可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以中西文化为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成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词,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4.3,行为标准
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己所在的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断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相互之间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的头是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非常不尊重小孩的做法,父母对此会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4.4,宗教观念
中国大部分人信仰的是佛教。而西方大多数人信仰的是基督教,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主婚人是神父。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拜天地,拜完天地就算是礼成了。
5、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方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而同时中西方之间文化的融合也在逐步加深。婚礼习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越来越体现出了融合的迹象。就比如现代中国很多年轻人举行婚礼穿婚纱、西装,在教堂举行婚礼。而同时中国一些传统的婚礼习俗也渐渐被西方人所接受以及采用。深刻地了解中西婚礼习俗的差异,更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潘文晋,2008,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今日南国》,(3)。[2] 席晓,2008,浅谈中西方婚礼文化异同,《读与写》,(8)。
[3] 夏巧华,2005,中美婚礼文化之对比及融合,《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4] 林琳,2010,中美传统婚俗比较,《文学界•文化万象》,(2)。[5] 李仲祥,2001,《婚丧礼俗面面观》,齐鲁书社。[6] 顾希佳,2001,《礼仪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7] 潘晓梅,2004,《婚俗简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8] 李君文,2000,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对比与分析,《外语研究》,(1)。
第五篇:中西婚礼优缺点对比
中公时尚婚礼学院
中西婚礼优缺点对比
中式婚礼
中式婚礼上,传统的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凤冠霞帔状元服„„把吉祥和祝福以最热烈的方式送给喜结连理的新人,特别的喜庆与热闹。
以情动人,感谢父母、答谢亲朋好友,是中式婚礼上的一大重点,喝“多子汤”、饮“和睦酒”、吃“团圆饭”、敬“父母茶”等情节,让到场的每一位都感动至深。而新人也会因此感受到婚姻的庄重和家庭的责任。
中式婚礼——最突出特征
最经典的仪式:三拜九扣
最常用的色彩:红色
最新颖的亮点:花轿、凤冠霞帔
中式婚礼——优势
喜庆、热闹、感动。热闹的场面能充分照顾到新娘新郎以及双方亲友的个人情感,体现出具有中国传统意义的文化。
中式婚礼——缺点
繁文缛节比较多,整个婚礼下来,新人会感到很疲惫。
忌讳太多,稍不小心就会触霉头。
凤冠霞帔又重又厚,穿戴起来很沉,尤其是夏天的时候,会很热。
因为轿子不比轿车,数量极少,想要租到一顶花轿需要很早预定。
西式婚礼
西式婚礼上,穿洁白的婚纱、笔挺的西装、蛋糕香槟、抛花球„„十分简洁、神圣,让那些追求小资情调的、梦想成为公主、王子的新人们十分心动。
西式婚礼讲究的是神圣和简单。许下神圣的誓言、统一着装的男女傧相,以及天使一般的花童,众星捧月般的把一对新人衬托得像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满足了许多新娘儿时的美梦。
西式婚礼——最突出特征
最经典的仪式:在神父的见证下,许下爱的誓言
中公时尚婚礼学院
中公时尚婚礼学院
最常用的色彩:白色
最新颖的亮点:抛花球
西式婚礼——优势
简洁、浪漫、感动。在牧师、亲朋见证下的肺腑誓言,让婚礼显得庄重而浪漫。西式婚礼更注重结婚当事人的感受。
西式婚礼——缺点
程序简单,所以会显得冷清。
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难讨父母及其他长辈的欢心。
中公时尚婚礼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