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英语教学的困难及对策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英语教学遇到的困难远甚于城市。
一是学习环境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英语,学生对英语能形成的感性认知少,对概念的感知空泛,理解和接受语言所传承的文化内涵更加困难。这无疑给英语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是家庭教育短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农村的家长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对英语更是知之甚少。此外儿童大都由祖父母看管,对儿童开展英语家庭教育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脱节也加大了英语教育开展的难度。
同时,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师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的思想保守等因素,都极不利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作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针对这些不利因素,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灵活多变地教学,让农村的孩子在现有的条件下,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轻松愉快的学习并逐渐爱上英语。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英语是一种很活泼的语言,英语学习应是快节奏,带有动感的。教材的设计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有音乐伴奏的let’s go和let’s chant等。为了适应学习内容的灵活性,把英语变成开放民主的交流现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教师自始自终要给学习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上课教学时,以话题为核心,多给学生各种口头练习及听力练习的机会,让他们脑、口、耳并用,并将平常的简单对话运用到肢体表演中,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具备良好语音、语调及简单会话的能力,尽量多的感知初级语音语调。教师的语调要抑扬顿挫,语言风趣幽默,表情丰富、手势恰当,以此做出榜样,渲染气氛,感染学生。要想学生“活”起来,只有教师的引导还不够,英语课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关键。整个小学阶段,儿童都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因此、课堂上教师可设置各种游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鼓励他们多说一些自己能说的英语,不要怕说错,并通过视、听、说、玩、唱、读、戏等趣味性活动,让学生尽量多的接触语言材料,也可以在教学时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组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逐步培养起初步的语感。
第二,拓展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时,按照传统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方法,有时是很不适用的。可以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点,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添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推后。比如说,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我们暂且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学会什么单词、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把“stand up, sit down.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这一环节提前,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课堂上营造生活中的情景,使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探究新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改变传统,开发教学阵地。要把英语教学从有限的课内时空扩展到无限的课外,充分发挥农村天地广阔的特点,利用感性认识进行课外教学,将英语真实地融入生活,远离课堂,但又不脱离课堂,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累进行有效迁移,通过认识一草一木、一水一景,活化学习效果。例如:
“老师,骑马用英语怎么讲?”一位同学指着身边路过的马 车询问 老师。
“ride on horseback”
“我们 by foot”吧!”不愿骑车(by bike)的同学这样说。
“错了,应该是 on foot”老师给予纠正。
就这样,学生与老师在户外随意交流沟通。不仅消除了课堂中的拘束氛围,也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第二篇: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2007-02-10 16:48:1
3×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对照中考成绩统计表,纵向比较,农村学校英语成绩远远落后于城关学校。横向比较,又落后于其他学科。笔者就农村英语教学现状与同行们探讨,望大家共同关注。
一、师资短缺,小学英语有名无实,初中英语教学成空中楼阁。
基础教育改革明确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必须上英语课。然而,大多数学校由于师资短缺,就把小学英语课当成“豆芽课”搭给初中英语教师。而初中教师大多一人上三、四个班的课,班上又人数众多,根本无暇顾及小学英语
教学。造成小学、初中英语断层,难以接轨。使初中英语成为空中楼阁,严重影响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对策:小学英语配备专职教师,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其责任。只有抓好小学英语教学,才能为初中英语奠定好基础。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农村学校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英语教师结构极不合理,相当一部分学校英语教师是学校出资请的代课老师。笔者曾听说有一个学校十几年没有一个正式的英语教师,学校全是请代课老师。每年都有教师流动,来来去去,造成英语教学极不稳定,交接频繁,严重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
对策:政府关注,加大财力投入,学校积极支持在岗教师培训。建立一支稳定的、基本功扎实的、责任心强的英语教师队伍,改善目前英语教师结构现状。
三、教师的基本功影响教学效果。
笔者曾作过调查,全县有左右的英语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未经过专业培训。其中许多教师发音不规范,平时又缺乏学习机会。因此,许多教师不能用英语组织教学,而怎敢要求学生开口讲英语呢?于是英语教学就变成“纯知识”传授“哑巴英语”,教材的处理更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学生学英语的激情荡然无存,于是英语教学又走入另一种误区。
对策: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加大英语教师培训的投入,给教师提供充电的机会。让老师学到扎实的基本功,用英语组织教学,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落后,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农村英语教师“安于现状”,加之教学条件差,信息闭塞,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不能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上英语课不是以“听、说、读、写”为主,而是“讲语法、背考点”,走入“纯应试教
育”的误区。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策:学校提供老师学习的机会,教师研究教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教学设备落后,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师通常只有“三个一”——“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许多学校既没有录音机,又没有磁带,更不用说多媒体、投影仪,这样落后的设施,也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对策:政府、学校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购买必要的教学设备。
六、“两极分化”严重,影响后期英语教学。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农村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严重。差生越来越多,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初中后期的英语教学。
对策:教师采用“分层教学”、“一
帮一”等方法转化差生。多些鼓励,少些批评,逐步消除“两极分化”现象。
七、其它因素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①目前学校的沉重债务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同时也影响英语教学;
②评价机制的影响;
③教师的责任心,对英语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农村英语教学困难重重,任重道远。但我们要敢于面对,勇敢进取,求实创新,走出误区,共绘英语教学的“美丽蓝天”。
第三篇: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困难及对策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困难及对策
现代英语教学要求用英语教英语,教师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处理教材内容,并且要求学生用英语参加课堂实践活动,用英语提问及回答问题,通过说的实际培养听说能力。师生在课堂上都说英语,这已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和优秀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提高英语教学的方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扩大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强英语口语的教学已被大家所注重,这不但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要求,也反映了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尤其口语教学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需要切实解决。
1.口语教学中的困难
中学生在培养英语口语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有:
(1)缺乏必要语言环境。我国学生是在汉语单一语种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课内学生来的一点听说训练也难以在课外得到复习巩固。这样的英语语言环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2)教师口语水平偏低。身在一线的我们也承认,目前不少中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偏低,语音语调不准确,不能流利自如地用英语教学,这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很不利的。
(3)听英语的机会太少。说英语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英语的实践基础之上,而我国学生由于教师的口语水平较低,电化教材设备和资料较差等种种的原因,学生听英语的机会少,这直接影响了说的训练。
(4)心理障碍的影响。由于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如语音语调不够正确规范,词汇、句型、语法不够训练,朗读、背诵等基本功不到火候等,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形成心理障碍,怕说错,说不好,遭人讥笑,被批评。因此学生开口难,连贯叙述更难,越怕越不敢说,越不说就越不会说,导致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我们的英语口语教学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外语教学整体效益不高。
2.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在英语口语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对策:
(1)坚持用英语教英语。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教英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用英语教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说英语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多说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也听不懂,教师就可以借助实物、图片、模型,配以手势、动作、表情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关键是一定要坚持说下去,只要教师坚持说英语,学生就会逐渐提高听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渐渐听懂了,不熟悉的话语渐渐听熟悉了,不清楚的词语渐渐听清楚了。听力理解提高了,开口说就有了依据和保证。没有足够听的实践是不可能开口说的,所以关键是教师一定要坚持说英语,用英语教英语。
(2)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说英语的能力只能通过说的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起来,所以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实践机会。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谁越是敢说,多说,谁就越早学会说英语。学生开始说英语时,免不了会有些紧张、害怕、害羞,教师应热情鼓励,及时帮助,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说下去。一个轻松、宽松的环境,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容,一个鼓励、期待的眼神,都能帮助学生顺利地说英语。每当学生能正确地说想要表达的意思时,教师要以加肯定和鼓励,对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真正感到鼓舞和愉快,并产生自信心和主动性,进一步努力想方设法去提高说的用心
爱心
专心
能力。
(3)注意改错的艺术。学生初学说英语,出错是难免的,因此教师应注意改错的艺术性。有的教师习惯于一发现错误就立即打断学生,进行直接纠正,并要学生重复教师的正确句子。这种改错的方法不是不能用,而是不宜多用,因为它往往给学生造成思想压力,不利调动学生参与口语实践的积极性。
教师的改错要有所选择,对一些小错,尤其是学生不熟练而造成的口误就不宜有错必纠,因为随着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些错误会自行得到纠正的。即使需要纠错,也最好由学生自己纠正。例如学生说 Tom always does her(×)homework carefully and„„时,教师可以微微摇头,学生就会立刻意识到口述有语而重新什么叙述。当学生说到„„his homework„„时,教师微微点头,这个小错就由学生自己纠正了。
当学生说英语出现了严重错误时,则必须纠正。但也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切忌粗暴打断,更不能训诉指责。这时更好采取间接纠正的方法,例如,学生说出 I go(×)to see a friend of mine yesterday after breakfast„„这个错句时,教师可以若无其事地说:Oh yes.I see you went to see a friend of yours„„或者说Yesterday after breakfast you went to see a friend or your„„这就间接地纠正了学生的时态错误,同时又保全了学生的自尊心,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继续口头叙述。
(4)文化障碍的消除。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英语口语教学是否成功,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能否帮助学生消除文化障碍。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和提高语言的基本功外,更要使他们了解英语国家特定的语言环境、特定的文化母体以及特有的文化观念等,努力扩大知识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弥合文化沟壑,才能在交际中随机应变,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5)教师应该利用自身良好的条件,比如网络、电视来继续学习英语,加强自己的英语听说方面,特别是说出标准的流利的英语。这样就能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使我们的困难一个一个扫除,提高我们农村英语教学与学习。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困难及对策范文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困难及对策
贵州省赫章县教育局教研室阳世宇
“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经来临的世界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如何适应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挑战?只有参加继续教育,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开展虽然使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及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工程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笔者仅从自己从事师训工作的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同仁。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困难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落后,教育资源严重缺乏,教师素质总体不高,教师继续教育困难重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育资源贫乏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继续教育学习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必订的几本资料外,其它资源廖廖无几,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上网学习更是天方夜谈。从而使得继续教育的开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师培训管理体制混乱、重复培训、造成资源浪费,影响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然而,由于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既要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还须接受政府其它有关部门的管理,因此,在相关部门缺乏统筹的情况下,教师不得不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培训,导致重复培训、资源浪费,给教师继续教育带来较坏影响。尤其个别部门仅以通过培训捞取收入为目的,组织的培训内容既缺少针对性,更难以保证培训的质量。如多个部门组织的计算机培训、法律法规培训与考试等。因而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三)认识不到位,工作被动
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或有关管理人员缺乏正确的认识,工作的开展将难以保证质量。由于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关管理人员及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认识,工作被动,常规性的工作都难以保证其质量,更谈不上对工作的深入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
(四)培训机构不健全、培训者素质难以适应当前教师培训的需要
培训机构不健全或缺少相应的培训机构,又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不仅培训机构不健全,更为突出的是培训者队伍素质不高,人员稳定性较差,骨干培训及全员培训都不同程度出现倒金字塔的现象。这必然导致培训质量的低下及培训的随意性。
(五)培训内容过于整齐划一,脱离贫困地区教师实际
教师培训内容统一过多,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参加学习学非所用。一些学习内容教师要花较大的精力、较多的时间去学习,然而却由于条件所限,学非所用,脱离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
(六)经费缺乏保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然而,由于农村政府财政本身相当艰难,再加上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所需经费往往难以形成保障机制,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步履艰难。
(七)工学矛盾突出,教师负担过重
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调查中了解到,由于编制紧缺,教师严重超负荷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农村学校教师工作量达百分之一百六、七十之多,城镇学校教师也由于班额过大(七、八十人一个班的现象常见),教师也是超负荷工作,难以抽出较多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
二、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切实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此可谓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每一个人都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更应当成为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表率。“朝闻道,夕死可也。”的古训,对我们可谓不无启迪。因此,无论是从事教育管理者还是每一位教师,只有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学习型社会这一共同的愿景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二)理顺管理体制,避免重复培训,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管理,是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而一段时间以来对教师培训管理的混乱状况,也应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教师培训的要求不仅需要考虑教师群体的需要,而且需要考虑教师个体的情况,还要因地制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否则不仅使培训缺乏实效性,教师参加培训更因不堪重负而丧失其积极主动性。因此,只有理顺管理体制,认真研究贫困地区教育的现实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才能做到切实减轻教师工作上、经济上的负担,真正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主动性,才能确保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三)建立经费、制度的有效保障机制
确保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专项投入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物质保障。建章立制才能使继续教育工作得以持续健康发展。而农村由于本身各方面基础薄弱,县级政府财政困难尤其突出,要建立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必然显得无能为力。因而,农村要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设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除了自身多方筹措外,还需要得到上级的大力扶持,给予政策方面的倾斜。当然,在有了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如果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及措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将难以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因此,只有建立经费、制度的有效保障机制,才能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整合有效培训资源,确保教师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教师培训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者素质的高低以及培训者对其它培训资源的有效整合。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培训,由于培训者素质本身的限制,加上其它培训资源的严重缺乏,中小学教师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求培训者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培训者还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确保教师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拓宽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选择培训内容的空间
从多年来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可以看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基本上由国家、省两级制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在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执行的地位,这种整齐划一的培训内容必然难以照顾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这必将使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国家、省在制定有关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政策方面,应尽量为县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留下足够的选择空间,以确保培训内容适合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六)真正贯彻执行好“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政策
“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一条基本原则。只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都在各自不同的层面上认真贯彻执行好这一基本原则,形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工程”的目标。
(七)抓好校本培训,注重培训实效,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校本培训要求校长是培训的第一责任人,立足于教师所在学校,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培训基地。它不仅能较好地解决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中的工学矛盾,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更能确保培训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要抓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只有扎扎实实开展好校本培训,注重过程管理,才能真正确保继续教育工程的质量。
(八)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培训者队伍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建设。既要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硬件设施适应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更需打造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稳定的骨干培训者队伍。从而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开展不断走向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原载“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第五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及对策2
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组织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新的发展阶段上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腾达镇通过开展双向培养、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增强了村级班子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以“支部+协会”的形式发展农村专合组织,支持和壮大产业的发展,为各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009年6月,春风村人“宁愿苦干不苦熬”在石头缝中走出一条致富道路的精神得到了省委刘奇葆书记的高度赞扬。腾达镇掀起了弘扬“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的高潮,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服务群众入手,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群众收入,让党员干部受到更多教育,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促经济社会更加发展,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1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以筠连县腾达镇为例,目前全镇共有党员486名,其中农村党员401名。从年龄结构来看,50岁及以上党员共242人,占60.3%;40岁至50岁党员共69人,占17.3%;40岁以下党员90人,占22.4%(其中30岁以上党员又占多数)。从知识结构看,初中及以下党员共310人,占77.4%;高中及中专文化党员85人,占21.2%;大专及以上文化党员6人,仅占1.4%。有一部分党员不懂科技知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本领不快,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这些特点导致了农村党员队伍的升级和活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
2、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
就腾达镇而言,全镇辖1个社区、16个行政村,89名六职干部,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51人,占57.3%;高中及中专文化34人,占38.2%;大专及以上文化4人,占4.5%。农村基层干部由于文化素质的制约,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缺乏主动发展的能力,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体现不出党员的先进性,甚至有的党员自身还属于“扶贫”对象。
3、部分农村党员组织纪律观念趋向弱化
一些农村党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信心不足,缺乏应
有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觉悟,认为“党员不党员,只差两毛钱”;有的对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不支持、不配合,极个别的甚至煽动和带领群众跟村党支部或村委会“对着干”;少数党员长期不缴纳党费,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也不完成党组织交办的工作和任务。
4、农村基层组织权责脱节
农村基层组织担负的职责相当繁重,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任务都有赖于基层组织去落实,然而,长期以来,政府机构的管理体制一直存在条块分割的问题,且随着近年来一些重要职能部门如财税、工商、土管等纵向管理力度的加强,基层组织的管理职能和履行职责的条件都表现出进一步弱化的趋势。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基层组织的新要求,着重要解决好“有骨干办事”、“有能人办事”、“有章法办事”、“有方法办事”、“有资金办事”等问题。
1、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做到“有骨干办事”。农村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骨干和生力军。农村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强不强,能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直接关于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及时吸收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不断为农村基层组织输送
高质量的新鲜血液;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土专家传授经验等形式加强党员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增强党员思想觉悟性,做到“有骨干办事”。
2、抓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做到“有能人办事”。改进选人办法,更新用人观念,既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的“双带性”党员,更要注意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带头作用,做到“有能人办事”。
3、加强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做到“有章法办事”。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做到决策符合村情、民情,办事顺乎民意,避免个人说了算,凭个人经验办事;完善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村支两委一班人的事业心、进取心及责任感,把基层组织建设成政治坚定、团结有力、务实创新的战斗堡垒,做到“有章法办事”。
4、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做到“有方法办事”。要从本地资源特色出发,围绕“特”字做文章,锁定特色品种,做大特色规模,做响特色品牌,提升特色效益,构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支柱。打造一批百万元村、千万元村,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通过特色项目、重点村的带动作用,让各基层组织有经验可取,有东西可学,做到“有方法办事”。
5、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到“有资金办事”。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新时期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才能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因此,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才能做到“有资金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