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及基层党建组织建设的困难对策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及基层党建组织建设的困难对策
(漭水镇党委李建军)
2008年9月2日
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及本人长期工作在基层,就漭水镇农村经济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入的调研思考,现汇报如下。
一、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基层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少数经济发展滞后、各项工作落后的行政村,问题沉淀,矛盾重重,成了“集体经济没实力、社会服务没能力、公益事业没财力、干部工作没魄力”的薄弱村,农村工作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难点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是农民收入提高难。时下,部分地区农户增产不增收的现状值得重视,特别是一些纯农户,单靠耕种,收入微薄。一些村在引导农民致富上没路子,少招子,加之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多种经营生产也容易大起大落,一些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熟“水性”,实际收入有限。
二是公益事业兴办难。少数村由于集体收入匮乏,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甚至债务累累,导致修桥、铺路、改水等公益事业缺少必要的财力。加之一些村农民经济上并不宽裕,使村干部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三是村政村务公开难。少数地方村务公开,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主要问题是村务公开不规范,没有形成正常的工作制度。有的迫于上级检查,应付了事;有的公开栏虽然比较气派,但里面没有多少实质的内容;有的干脆写一张纸,往墙上一贴,日晒雨淋,很快就无影无踪,群众对此有不满情绪。
四是调处民事纠纷难。一些农户因子女抚养、老人赡养、邻里争端、夫妻不和、婆媳反目、界址划分、建房规划等问题,发生了纠纷。这些纠纷如果不妥善钝化处置,有可能激化矛盾。少数村干部思想麻痹,或是得过且过,调处不力,或是随意表态,不秉公办事,结果使本该能够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日趋复杂,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五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少数党员思想困惑迷茫,个别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少数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开展集体活动难。
二、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对于农村涌现出的这些难点问题,要抓住一个,解决一个,以此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理清工作思路,因地制宜,致力于发展经济,以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
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当前,解决农村基层难点问题,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抓教育,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及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职责,全心全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要制度化,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适当集中一段时间,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
(二)抓班子,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把手”队伍建设。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以基层党支部书记为班长的一班人带领全体党员和广大农民群众来贯彻落实。其中支部书记的作用最大,他是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核心,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是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带头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只有抓住了这个“龙头”,才能带动“全身”。因此,必须下工夫建设好“一把手”队伍。培养选拔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对于有效地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的素质,激活村级经济,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培养选拔“双强”村干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办事公道正派,党员和群众拥护为基本条件,同时要体现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素质的要求,把那些有能力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的党员选拔上来。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应作为重点对象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
(三)抓机制,全面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制约机制是一个包括制度规范、监督措施、惩戒手段三个部分的系统工程,这三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只有完善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善用惩戒手段,才能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法必纠;才能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自觉将其行为纳入规范化的轨道。第一,加强党内监督,发挥党组织和纪委的作用,用党的纪律约束村级党员干部。第二,要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持之以恒地抓好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第三,要努力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根据农村工作的特点,建立一套比较齐全的村规民约,使农村工作有章可循。第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建功立业。要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任期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并公布于众,让村民来监督、评判村干部。要制定考核奖罚办法,联绩计酬,奖优罚劣,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活力的机制。
(四)抓作风,切实保证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健康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能否搞好,与上级党组织的导向紧密相关。导向正确就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有榜样,奋斗有目标,就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保证落实过程中始终不走样。基层干部要以为农民谋利益为最大追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履行干部职责。办事要考虑是否合乎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否能够长久受益和持续发展,是否合乎有关政策规定。办好事既要讲客观需要,又要讲实际可能;既要强调尽心竭力,又要注意量力而行。一句话,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达到主观与客观、需要和可能、动机和效果的科学统一。如果盲目或勉强去办那些不应办也办不好的事,反而会因图虚名而招实祸,加重群众负担,影响干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五)抓载体,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广阔空间。新时期的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只有采取灵活而又丰富多彩的新形式、新方法,才能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和效果。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多开展一些结合和服务于农村经济的主题活动,这样既可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党建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又可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如开展“双强工程”、“结对帮扶”、“三级联创”、提合理化建议和开展各种目标管理活动等。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无论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是对农村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还要不断深化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强化对党的宗旨的理解,明确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认识,增强搞好农村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形成敬业、爱岗、奉献的良好风尚,重塑党员干部形象,努力把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在党内有很强的凝聚力,在农民群众中有很强的吸引力,在领导和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的战斗堡垒。
第二篇:抓基层组织建设 促农村经济发展
抓基层组织建设 促农村经济发展
申气村坐落于110国道679公里处,北有呼包高速、南有京包铁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共有七个村民小组,1540户,3666人,其中少数民族325人。村支部班子3人,村内有党员48名,预备党员4名。耕地面积10459 亩,耕地中90%为水浇地,保护地蔬菜240亩。村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运输业为主,2009年人均纯收入10500元,是市级新农村试点村。
2010年以来,我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经济发展,党建先行”的总体思路,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实现“五个好”为目标,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全村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一、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升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落实责任制。围绕党建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抓党建工作的职责,由支部书记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抓党建具体工作的党建模式。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确保党建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二是落实干部联系片区责任制。领导带领所辖片区无职党员利用空余时间每月不低于3次去片区走访入户,了解民情,收集民意、化解矛盾。三是发挥驻村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利用微机和远程教育网的优势,从包头市党建网上了解和学习一些党的重要精神和一些优秀事迹,来推动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提升支部组织建设水平。
(二)强化班子建设,夯实执政基础
村支部始终把村级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根本来抓,两委会在职干部5人,通过村委会提议,村民代表公开推选聘用科技副村长、治保会、调解委员会和共青团等6人,这些大都是村内有威信的能人,有较强的带动性,团结和带领好这只班子,开展工作就会得心应手。2009年,村干部工资有了大幅度调整,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工资可以达到6225元,是原来的3.4倍,村“两委”委员工资可以达到4150元,是原来的6倍。待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村干部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这只队伍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为群众办实事,能协助党支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增强了村级领导班子队伍的活力。全村上下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在2008年的土地流转和农业综合开发中,班子上下齐心协力,通过走访入户,讲政策、摆道理等多种方法,使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为全旗的土地流转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得到了上级政府的一致肯定。
(三)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干部素质
一是利用现有的文化站集中培训。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对“两委”干部、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利用农闲时节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学习保护地蔬菜种植、家政服务、电脑培训等实用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农村党员干部更好地适应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二是积极走出去培训。近几年先后组织带领部分党员,分别去周边的先进村进行参观学习,重点学习了支部+合作社,保护地蔬菜的建设,四议两公开等新型模式,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开阔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三是依托远程教育基地培训。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就业局、团委、农牧局等单位来我村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和一些村民的使用技术水平。通过不断强化培训教育和参观学习,全体“两委”干部、农民党员思想认识高了,想问题也远了,切切实实帮助村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四)强化民主建设,推进“四议两公开两报告一监督”工作法
针对村级财务不规范,重大事项村民不知情的一些传统做法,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广泛宣传,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对“四议两公开两报告一监督” 工作法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参与村务管理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我村大面积的土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状态,“四议两公开两报告一监督”工作法实施以后,村“两委”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两报告一监督”工作法的规程操作,在全体村民的一致决议下,争取项目资金108万元,电力公司减免20万元,自筹资金48万元新上电2.8公里、打机井29眼。解决了6000多亩土地的灌溉,仅此一项全村增加200多万元,人均500多元。“四议两公开两报告一监督”工作做法,让村“两委”的决策更加科学,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五)强化组织管理,远程教育效果逐步显现
突出抓好远程教育“建管学用”工作。为确保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发挥作用,我村将大学生村官明确为专职管理员,制定了远程教育规章制度,规定每月组织党员观看两次远程教育。针对农村“农忙没时间、农闲忙挣钱”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季节、分时段、分人群学习,白天不能学的晚上学,集体不能学的个人学,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做到了远程教育播放画面清晰、流畅,标牌和制度上墙,组织和人员到位,管理员操作熟练,收看次数达标等基本要求,远程教育工程的“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标已初步显现。
(六)强化创先争优,确保活动取得明显实效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把“争先进,创一流,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活动载体,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村内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实事好事进展顺利。积极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59.5万元,自筹资金24.5万,修建占地11000平米的文化广场和占地200平米的浴池,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为村民在文化休闲、农闲娱乐方面有了一个很好的场所。解决了村民最关心、迫切的实际问题。二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投资35万元的剧场新门市、投资3.5万元的路灯、投资38万元的自来水改造,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我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三是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村委会大力引导、鼓励土地联合经营,土地经营权互换、出租、转包等多种流转形式,加快土地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集中。到目前为止村集体流转土地5300亩,村民自然流转1800多亩,四是发展保护的蔬菜,通过三年的保护地建设,新建大棚88栋,其中50亩联体一栋,有效面积240亩,2009年以每股100元集资19.19万元,成立了长青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52户,截至目前合作社发展态势良好。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支部公开承诺为村民办十件好事实事,并挂牌上墙,公开让全体村民监督。
(二)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利用远程教育网,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先进经验,把更多的有为青年培养成共产党员,让他们参加到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来。
沟门镇板申气村党支部
第三篇:当前农村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当前农村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本情况
共有村党支部,农村党员,平均年龄,其中35岁以下,55岁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初中级以下文化程度。外出流动党员,其中青壮年党员。由村主职干部,平均年龄,其中中专以上,高中,初中及小学。从行业分布来看。
以上数据显示,党员队伍中,中老年党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所占比例较大没从事农业生产的党员依然是农村党员队伍的主体。同时,55岁以上的党员数量在增加,农村党员年龄老年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利条件
1.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变“种粮收税”为“种粮补贴”,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农民负担,税费征收问题是造成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导火索。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特别是近几年来,除取消了农业税费的征收外,政府每年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反“收”为“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2.村务管理逐步规范,变“为民作主”为“由民作主”,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新形势下实行村级重大决策“一事一议”制度,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议事,决事和行事的积极性,形成了“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管”的民主气氛,充分体现了村民自治的要求,增强了村干部和群众的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观念,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契机。
3.干部职能进一步转变,变“催粮收款型”为“服务发展型”,有利于党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开始从催粮收款,派工投劳等繁琐的事务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矛盾纠纷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和解决事关本地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三.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层组织的影响力下降。作用边缘化现象。一是办事无钱。集体经济空壳,集体收入来源不宽导致村里投入公益性事业的资金很少。二是发展无力。少数村级组织负责人观念保守,经济思路不清,削弱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账务失管。独立经济支配权。
2.党员的能力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党员队伍年龄老化严重。二是党员队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三是党员队伍致富能力较弱。四是党性观念淡化。
3.村干部对建设新农村缺乏内动力。一是责任与权力不对等,没有拍板的权力。二是付出与报酬的严重失衡。三是债务负担过重。四是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不健全,后顾之忧没有完全解决。
四.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选贤任能,在抓好村干部配备和使用上下功夫。首先要抓好“选人”。我们在选好一班人,选准“领头雁”的工作中,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让一批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不谋私利,有风险精神,会管理,懂经营的人脱颖而出。第二要抓好育人。在解决有人办事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好有能力办事的问题。第三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
2.强化培育,在提升党员创业创优能力上下功夫。一要突出发展重点,着力改善党员队伍机构。要注重从创业大户,优秀青年,外来客商中发展党员。二要加大培育力度,努力提升党员队伍综合素质。三要创新活动载体,激励广大党员争先创优。开辟党员创业绿色通道。
3.拓宽思路,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下功夫。一是抓住盘活资产者一关键点。二是抓住招商引资这一关键点。三是抓住结对帮扶这一关键点。
4.健全机制,在推进村级管理规范化程度上下功夫。规范的管理机制,严格的监督机制,有效的服务机制,加强自然村村民小组账务的管理。
5.提升素质,在提高村级组织化解矛盾能力上下功夫。各类突发性事件频发。推行民主听证制度,夜访农户等制度,连心桥,把信访矛盾消灭在萌芽阶段,村干部矛盾纠纷调处培训班,排头兵。
6.规范待遇,在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机制上下功夫。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岗位公职化
制度,评优秀,完善奖罚机制。
第四篇:基层党建,经济发展
做好基层党建,搞好经济发展
张庄村,距县城约5公里,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全村现有村民425户,1359人,80%的村民从事农业生产。全村耕地面积2090亩,主导产业为玉米、无公害蔬菜、地膜大蒜种植和畜牧业养殖。
张庄村以加强基层建设年为锲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产业化、规模经营的路子,特别需要具有战斗力的党支部去带领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路子。因此,该村党支部始终把党建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张庄村认真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
围绕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重心,根据当前的形式任务和党员的实际情况,每周召开一次的党小组会,对会上提出的问题,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
党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研究、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和指示,讨论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方针办法,研究党的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等问题,使党员能够及时的了解上级党委的指示,以身作则,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每季度召开一次的支部党员大会,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并有计划地培养发展新党员,给党员队伍注入新的力量。
同时,在党员认真学习党课的基础上,为更好的利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这个身边的资源,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理论和政策学习,1 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组织大家观看教育片和中央召开的各项会议,并让大家踊跃发言,讨论会议内容以及会议精神,并将会议精神通过广播的形式告知全村村民,让村民及时了解党的一些惠农政策。
张庄村狠抓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内容的制度建设。近年来,成立了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设立了固定村务公开栏,接受群众的监督, 使本村的村务和财务管理全面公开透明。
该村两委班子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齐心协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使全村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走向快速发展的轨道。
张庄村进出村道路是泥土路,坑洼不平,路面狭窄,可以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改变张庄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改变落后的交通条件,村两委筹措资金28万硬化主街道2100米,年内计划再投资215万元修建通村道路并硬化村内另外两条主街道,以解决村民行路难的问题。
为解决村民饮水难,改善饮水质量,预计新打机井一眼,更换自来水管道1200米及配套设施,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
借精神文明建设之风,为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学习科技知识,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筹措了书架、阅览座椅和部分图书,计划建设约50平米的农家书屋一个。另修建约2691平米的文体活动广场一处。
为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环境,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张庄村计划修建定点垃圾池12个,同时还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清理,这样村民的生活环境必将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必将得到提高。
张庄村始终把经济建设工作作为支部的中心任务来抓,努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为使张庄村村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村两委班子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人才做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为了学习村外镇外的先进组织建设和优秀的产业结构,村两委班子还组织党员和农民到村外考察,学习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从而带动群众共同致富。通过学习,充分调动和发挥了“两委”班子的战斗力,积极带领广大群众调整产业结构,走致富的路子,使全村的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张庄村引进总投资资金1010万元,建成全县标准化最高,设施最全面,技术最先进的蔬菜大棚59个,新建附属化学实验室一间,蔬菜加工车间一间,建筑总占地面积85亩。棚内种植有茄子,西红柿,辣椒,冬瓜和黄瓜、银杏、穿心莲等等,所有蔬菜全部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直接通过新合作物流,将新鲜的蔬菜摆上人们的餐桌。为使得农民们能够管理和种植好蔬菜大棚,村两委班子还聘请了专门的蔬菜大棚种植技术人员全天候提供技术指导,并每隔几天就对大棚种植者进行专业培训和授课,使农民群众真正掌握这项技术,种植出高产、绿色的生态蔬菜。
今年还计划在大棚里新建两个立体化日光温室,供游客参观采摘。同时,计划新建五个养鱼池塘,其中两个标准比赛池,三个普通池,供游客垂钓游玩,另外,计划新建办公楼一座,生态餐厅一座,停车场一个。计划总占地面积50余亩,总投资约6000千万。
在这两个项目实施的同时,张庄村还计划引进资金修建果园一处。把本村的蔬菜大棚、垂钓和果园发展成为集种植、旅游观光、采 3 摘、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农业。吸引游客前来种植观赏、体验垂钓、自驾休闲、自行采摘、绿色品尝、习作度假,使传统农业模式向新型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模式转变。这必将成为张庄村的一项特色产业。
张庄村发展特色产业,也兼顾特色农业。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260亩大蒜种植的基础上,实行大蒜套种晚秋蔬菜150亩,套种玉米150亩,发展葡萄80亩,引进玉米新品种3000公斤。完善10眼机井管理体系,为农田灌溉提供方便,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张庄村共有玉米地1800亩,秸秆每年都要焚烧,不仅污染了环境,也增加了安全隐患,张庄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积极想办法,引进了秸杆再加工项目,通过秸秆压制技术使秸秆粉碎加工成块,供电厂焚烧发电用。这样,既消除了火灾隐患,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
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村庄规划扎实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展,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经济发展繁荣进步,集体经济逐步好转,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张庄村的广大党员干部,正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带领全体村民,为把本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对基层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基层建设工作抓得紧、抓得实,乡村两级班子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带领群众勤劳致富,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逐步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村“两委”干部领导发展能力弱应加强培训
在深入基层调研中,基层干部普遍反映,我市村级组织换届后,虽然市、县党委政府都组织了村“两委”干部培训,但他们认为培训时间较短、针对性不够强,讲政治理论的内容偏多、适用技能内容较少,村干部领导发展的能力不强。有的有积极性、有吃苦精神、也想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但办法不多,不知道怎么干、不会干;有的强调客观困难多,等靠要思想较重,工作消极应付,不求进取;有的甚至软弱涣散,私心严重,在处理群众利益时优亲厚友,带头作用差。
面对这些问题,一是应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有关部门在制定培训方案时,应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的意见,使培训具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通过分批次进行系统培训,全面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真正使他们懂得怎样当村官、当好村官,能结合村情会干、能干,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改变家乡面貌中有实招,在关心群体、为群众服务中有奉献。二是应建立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对年轻优秀的村干部,在招录公务员中应适当放宽条件,给予关照。同时,在各级财政逐渐向好的情况下,应适当提高村干部的补贴标准,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三是对软弱涣散的村级班子,要下决心进行调整,选好一把手至关重要。
二、部分村远程教育作用发挥不够好应尽快改进
群众盼发展、求信息、快致富的愿望十分迫切,利用好远程教育为群众提供政策知识、市场信息和种养殖技能等是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干部和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十分重要。但目前我市农村利用远程教育的状况远远不能适应群众的要求,一是由于并村后大多数村的活动室较狭窄,远程教育设备安置在小学校,学校白天上课,无法组织村民收视,晚上村民又不愿意出门,时间无法对接,集中教育无法开展;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有故障就摆着,操作员培训面窄,会操作的人少,已经培训能操作的人员由于没有报酬不愿意干或外出打工,导致设备闲置。要使远程教育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村干部和村民提高素质教育的平台,省、市和县应专项投入,为村扩建活动室,将远程教育设备从学校转入村活动室。同时,应加大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在组织村干部培训时把远程教育设备操作知识作为一项内容,使村干部人人都会操作,充分运用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三、村民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应逐步转变
村(居)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组织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办理本村(居)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协助政府开展工作。但当前普遍存在把村级组织作为政府部门延伸机构的现象,乡镇把所有工作都布置在村,有些本不该他们做的工作,硬性安排下达,填报表格繁多,尤其是对村级的考核、评比、检查等内容繁杂,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以致村干部完全处于应付状态,工作量大,不堪重负,以致自治功能难以发挥,思发展抓发展的精力不足。有关部门应依法行政,乡镇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基层工作上,切实理顺工作关系,进一步明确职责,改变工作方法,多深入实际履行职责,逐步解决上级政府对村级组织的指导领导化和基层组织的自治行政化问题,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考核、评比、检查项目,积极发挥村级组织的职能作用。
四、扶持农村发展是解决基层诸多问题的关键。
基层组织建设面临问题最多的是贫困村,大多数村无村级积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运不出村,现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村干部补助标准低,年轻人不愿干,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难;农村党员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女性党员少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多,发展党员难度大等等。
发展是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要通过抓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在大发展中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一是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落实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五个好”的要求,夯实基础,使基层党组织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发挥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领导作用。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关部门要下功夫,花力气,结合乡情、村情,一个乡一个乡、一个村一个村地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责任到机关、到企业,并实实在在地支持抓好落实,促进发展。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及时总结基层好的做法和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全市形成抓基层、谋发展、抓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力度,重点是整合培训资源,改变目前部门培训不协调、技术人才从外地引进的状况,培养出本地的种养殖技术人才。同时,用好用足中央和省、市的各项惠民政策,整合支农资金,支持农户发展种养殖业项目,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五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进一步发挥我市工业企业集中的优势,积极引导工矿企业定乡定村定项目帮扶农村经济发展,鼓励城市资本向农村流动、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步伐,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问题,实现构建和谐六盘水的宏伟目标。(作者为中共六盘水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