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芬兰,让下一代享受世界最前沿教育

时间:2019-05-15 05:2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移民芬兰,让下一代享受世界最前沿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移民芬兰,让下一代享受世界最前沿教育》。

第一篇:移民芬兰,让下一代享受世界最前沿教育

广州汤尼芬兰语学校芬兰移民

移民芬兰,让下一代享受世界最前沿教育

芬兰教育拥有一世界级教育水平,不少家庭选择移民芬兰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子女教育的责任。投资移民芬兰后其子女即可以终身免费享受教育。现在来分析一下芬兰教育是怎样分级的。移民相关信息可以直接咨询我们专业顾问或浏览其相关信息。

芬兰小学和中学的成绩从4分至10分分级,4为最低,10最高。4分等于一个失败的测试,这意味着一个学生可能必须重新参加测试。在测试中,学生也可 以获得,例如9-,9+ 或 9.5-和 9.5 +等,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获得9.5 +的科目在成绩单中会被记录为10,但是这同样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等。分级通常是作为学生成绩的一个参照,7是理论上的平均等级。

在小学的最初几年,分级可能仅限于口头评估,而不是正式的成绩。各个地区不同的学校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评分标准。通常每个小学生会在一年中收到两次成绩 单。如果一个学生在春季学期结束时有一学科是4分的话,他们必须在夏季学期结束前通过一次测试以证明其在学习上的进步。如果学生多门学科不及格,他们可能 要重读一年。但是这种现象很少出现。通常留级的决定会在教师和校长们听取了学生和家长的解释及陈述后做出。

在职业和高等教育,最常见的分级制度,是介于0(失败)到5之间。在招收研究生时通常并不要求出示平均成绩,平均分数的形式仅用于录取博士生时做为参 考。(对于大多数研究生专业,申请人会被自动录取,如申请人的本科是在同一所大学的相关专业获得)课程的通过或失败是不被计算在平均成绩内的,学生不能选 择成绩评估形式是分数制还是通过/失败。大学中最常见的分级制是通过/失败。

第二篇:让学生享受完整的教育

让学生享受完整的教育

今天,面对极端应试教育的猖獗,人们都在呼唤教育的回归。教育回归的本意何在?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就是让教育回到其本来的功能定位——育人为本上来。

让我们回到东西方教育的源头,看看人类的教育从其本性上是如何定位的。

遥想2500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他教的是什么课程?是语文、数学,还是物理、化学?都不是,是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周公制作礼乐以治天下,“礼”用于维护各种人伦和道德规范;“乐”是通过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手段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道德的熏陶,礼乐互为表里,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射”是射箭,“御”是指驾驭战车的技术,这两项属军事技能;“书”包括识字和自然博物常识,相当于现代的文化科学知识;“数”的教学不仅指一般的数学知识,还包括记日、记月、记年的历法,甚至“八卦”也属“数”的内容。由此可见,孔子当年的教育内容与今天的学科教育相差甚远,接近于现在的教育方针,每个科目都是指向整体育人的。同时,孔子又主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说明,孔子是把“学会做人”放在教育首位的。

与孔子同时代的西方哲人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这与孔子的教育主张颇为相似。不仅如此,苏格拉底也主张,教育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再次,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法——“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借此比喻自己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透过孔子、苏格拉底的教育实践,我们看到产生于东西方不同文明背景下的教育,却追求着共同的本质——教人做人!

同时,我们清楚地看到,那时的教育没有当下意义上的分科教育。我想,这与当时人类科学发展水平必然联系在一起。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苏格拉底学生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他是古希腊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曾被马克思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而恩格斯则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显然,那个时代的亚里斯多德是全才。也许正基于此,那时的教育是整体的、不分科的,处于“混沌的整体教育”阶段。而从“混沌的整体教育”走向现在的“分科的教育”,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但这并不能改变学科教育作为育人手段的基本定位,或者说,学科教育整体育人的性质不应改变。

任何学科都应该是整体育人的。

我认为,没有离开人的教育:或培育人,或扼杀人。只传授知识的教育,只追求分数的教育,是撕裂人的教育,是扼杀人的教育。

今天,从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诉求看,要求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这体现了国家对教育整体育人的根本要求。遗憾的是,或者受制于教育者应试教育的教育价值观,或者受制于教育者整体育人的教育实践能力,在现实的教育中,人们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关注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关注少,甚至有意无意地忽视、放弃这类目标。杨守菊老师曾听过一节很精彩的高中生物学公开课——《染色体变异》,但有一个细节却深深刺痛了她。为了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知,执教老师在教学中播放了几种遗传病(猫叫综合症、苯丙酮尿症等)的多媒体视屏。“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发生率为十万分之一,在国内外均很少见。患儿一般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头中央部畸形,哭声轻,音调高,皮纹改变等特点,并有严重的智能障碍,而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哭声类似猫叫,并因此而得名。面对猫叫综合症患者的种种不幸,很多学生却发出了冷漠的笑声。此情此景,执教老师竟没有做任何的引导!

何看待执教老师对这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杨守菊老师认为,换作是自己,会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那些人是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或者我们本身,你还会觉得好笑吗?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相信学生们眼里流露出的更多的会是怜悯。在这里,我想起了世界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谈到,简单而又无比强烈的三种热情主宰了他的一生:爱的渴望,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

苦难的极度同情。显然,那位老师放弃的是对学生同情与怜悯的这种善端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那位老师在剥夺、扼杀对学生的人性的教育。

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曾指出: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是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把生命的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出来,突出其重要性,把完整的生命当作认知体来看待。我认为,不能不说,这种知识本位的教育将人的生命整体单独作为认知体来看待的做法,割裂了人的认知与情感的完整与统一,在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同时,却在不断地削弱甚至破坏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力系统,进而从总体在降低学生认知发展的效益。正因为如此,我非常赞赏杨守菊老师下面的话:“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其实,当教育具备这些特性之后,当学生进入了人性成长的自然状态,当学生有了积极主动的进取心之后,所谓分数、升学,就是不请自到的自然成果,“无为而治”。总之,在教育中关注完整的人,实施完整的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且是整体效益最好、最大的教育。

远离了“人”的教育,是丢掉了灵魂的教育,是死亡了的教育。如此,教育就没有了激情,就失掉了兴趣,就远离了生命。

要让教育回归本质,就必须让孩子享受完整的教育。只有完整的教育,才能培育完整的人。而完整的人的教育,有“三根支柱”:人、生活与交往。

实施完整的人的教育,教育者必须尊重人。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在执教“基因的表达”这一课时,杨守菊与学生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杨老师问:“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相貌都不同?”生答:“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双眼皮和单眼皮,哪一个更好看?”“双眼皮。”“那么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比控制单眼皮的基因要好吗?”“只要不是致病基因,就没有优劣之分。”“是的,只要是正常人,相貌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表明,任意挑选两个不同民族的不同个体,其基因的序列差异不到0.1%。但正是这极少数基因上的序列差异,才形成了地球上千差万别的芸芸众生。在这茫茫人海中,我们拥有他人没有的遗传信息和相貌特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你就是你,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有。你在世界上是绝对独一无二的。”正因为如此,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而可贵的,都是值得人们尊重而必须尊重的。

实施完整的人的教育,教育必须回到学生真实的生活。罗素早就指出: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生活。杜威更明确地提出,“教育即生活”。陶知知则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如果学校里新来一位天才生物教师,两年之后就会出现10个禀赋高强的少年生物学家,他们爱上了植物,在学校园地上入迷地进行试验和研究。”每每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这一段文字,杨守菊老师总是心潮澎湃。她憧憬着,学生们不必拘泥于课堂,禁锢于教室,走进生活,融入自然,兴致盎然地观察和实验,津津有味地学习和思考,在习得生物知识的同时,感悟生命的内涵,实现自身的成长。杨守菊老师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了解、实验、思考——校园里我和学生一起开辟了“生物园”,种植时令作物,开展生物小实验;节假日带领学生参观生物工程公司,亲手体验“植物组织培养”;考察盐生植物园、湿地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感受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教学中,她总是引领学生回到生活;《黄河三角洲生物与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唤醒了杨老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精神。在蹒跚地探索中,杨老师的生物课堂不再局限于“压缩在黑板上的世界”,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实施完整的人的教育,必须充分地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彼此对人生的体验。请看一位同学的“生命誓言”:“感谢爸爸、感谢妈妈,感谢你们当初把我生下,给予我珍贵的生命。感谢家人、感谢社会,感谢你们教我学习、培养我成长,让我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生命是朵珍贵的花,她的绽放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在这里我要向所有关心我的人说,生命来之不易,我会好好把她珍惜。我会孝敬父母、关爱家人,以感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我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以回报社会对我的关怀。我会珍爱生命、迎接生活的挑战,让我的生命之花开得最美、最艳、最久!”

让学生享受完整的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杨守菊老师的《生物教育人文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倡导和实践完整教育的好书,值得全省广大教师学习与借鉴。

第三篇: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 让学生体验幸福教育

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 让学生体验幸福教育

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青山高中)创始于半个世纪前,几易校名,数迁校址,伴随着新中国的步伐,不断发展。1980年该校以“思想美、仪表美、语言美”的“三美教育”轰动全国,成为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发祥地。学校历来重视素质教育,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全国红十字模范校等。作为首批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学校之一,出色的民族教育管理使学校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级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通过开展“幸福教育”,坚持“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让学生体验幸福教育”,走出一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品牌、全速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所好的学校需要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个好的领导集体能打造出一所好的学校”的科学发展观。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领导开拓、创新、务实、勤政,依靠全体教职员工积极进取,共同努力,办学绩效显著,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教育到底为了什么?这是很多人都思考过的问题。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校长高惠洪一直对此进行着不懈的探究。他从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到学科带头人,再到校长,亲眼目睹了几十年教育的变迁。尽管2005年高中就已进入新课程改革,但应试教育的惯性,唯分数论的根深蒂固,仍然把考试看成目的,教育偏离了应有的本意。学生成为知识的附庸,学生个性不断泯灭,学生尊严在消失,人际关系在异化。同时,教师的压力日益加重,职业倦怠越加严重,教师职业幸福感普遍下降,学校生活的幸福正在校园中不断失落。

对于这样一所有着五十多年文化底蕴,正处于高原期的中学来讲,必须要有新的理念来引导,才能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青山高级中学校长高惠洪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活,人生活的目的就是幸福。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一命题的实现,正是一个校长的使命和个体价值所在。

青山高中有许多老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就一直在这里教学,也有相当数量的年轻教师当初就是这里的学生,他们都有一种“青山”情结,携手为青山的腾飞贡献青春。高惠洪校长也是其中之一,从大学毕业到青山高级中学担任一名普通教师,再到走出该校后的四年又公选竞聘青山高级中学的校长,带着这样一种信念走上领导岗位后,提出了“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开始了“幸福教育观下的高中教育行动研究”的课题探究,旨在以课题研究促进师生对办学理念的深化理解,引领整个学校的发展。把青山高中建成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幸福教育”课题顺应了全体青山人的愿望,也顺应了素质教育核心的时代发展需要,得到了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高度重视,被立项为教育部重点课题,同时也为学校鼎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探索了新路。学校教育中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教育的幸福是什么?青山高级中学人认为:幸福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教育学作为面向整体人性的学科,教育观照下的幸福无疑与哲学的幸福概念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又有自己的倾向性。首先,教育学的幸福是针对个人的,对各个年龄阶段的个人予以同等的尊重,相信他们都是完整意义的人;对个人的各个层次的情感感受予以同等的尊重,相信它们都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内容;相信个人的幸福主要不是看它是否符合别人的、成熟了的、标准的、成年人的幸福标准,而是看它是否与他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其次,在教育学的幸福中,所谓的“社会伦理标准”是相对的、多层次的、能够被学生理解的“群体”标准。再有,最为特殊的是教育更注意幸福的发展意义,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不仅要自问:“我们一辈子都在吃苦,我们现在幸福吗?”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或许每一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在青山高级中学却有了统一的认识:教育的结果是为了人的幸福,教育的过程是人体验幸福的过程。换句话说,为了学生的明天,意味着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为了学生的今天,意味着学生正在接受的教育过程本身应当是幸福的。

青山高中开展“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幸福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于教、有待于学的情感内容,这样“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学幸福”;二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教育”。幸福教育的建构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谈到叶老的这句话时,青山高中人从幸福教育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教育是为了不需要教育,这在幸福教育上表现为对幸福能力的重视,幸福能力表现为发现、创造幸福和享用幸福的能力。教师的幸福能力比学生强,教育就是以承认这种差异为前提,以改变这种差异为任务。幸福教育无非就是把教师这种相对较强的幸福能力转变成学生的内在素质。”在实施幸福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有其独特的做法:

一是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教师的幸福生活就是教育幸福。为做到这一点,学校为教师每人买了《积极心理学》、《哈佛大学的幸福课》等书籍加强理论学习,邀请各地幸福教育的专家教授来校作报告,组织教师开展了“幸福教育需要智慧”、“构建幸福的班集体”等主题的教师论坛及专题研讨活动。这些活动提升了教师的幸福观和感知幸福、享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进一步使广大教师明确了教师的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是教育的必需。实践证明,幸福教育的建构离不开教师的幸福,学生的幸福是以教师的幸福为前提的,没有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可言;教师幸福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生命的对话,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可以说,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学生幸福,没有学生的幸福同样也不存在教师的幸福。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感受那种从职业中获得的创造感、尊重感与艺术感。

二是让学生体验幸福教育。首先,建构自我扩展的德育。让学生理解幸福的真谛,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帮助他们学会体验幸福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幸福的生活应该是道德的生活。只有通过道德教育,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物质享乐不等于幸福、损人利己不是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个性化德性的幸福,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基于这种认识,青山高中的主要做法:一是以德育为首,引导学生过一种道德的幸福生活。学校加强德育工作网络建设,确立全员都是德育工作者思想,把德育工作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二是通过优化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学校坚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文化典籍中的德育资源,赋予“仁、义、礼、智、信”现代内涵。2008年11月,学校成立了慈善志愿者协会,以培养学生慈善意识为主开展各项慈善志愿者活动。2009年,学校又在高

一、高二年级开设“幸福课”,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学会感恩、懂得如何获得身心健康、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等等,让学生感悟幸福的“秘密”。

其次,建构知情统一的智育。智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景,是学生校园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打造“幸福课堂”、“魅力课堂”作为“幸福教育研究”的切入点,这是青山高中幸福教育研讨的主要立脚点。学生正是在课堂生活求真、求善和求美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师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才最终得以实现。几年来,青山高中一直致力于探索有效的课堂就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现代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学科公平与效率”等课题的研究,极大促进了教学效益的稳步提升,师生在“相同的起点更大的提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再次,建构身心统一的体育。现代体育已经由手段论转向目的论,即把体育运动的目的放在参与者自身满足的目标上。身心统一的体育不仅使学生充分感受运动所带来的愉悦,而且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学校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选课制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体育课程,健美操、乒乓球、篮球、足球、国际象棋、羽毛球、排球等课程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幸福教育的行动保障

几年来,青山高中以课题研究来促进幸福教育的实施,推动了“幸福教育”的深入开展。为此,学校确立了课题研究专家指导保障系统,通过专家指导下的行动研究提高幸福教育的有效性,增强师生教育生活中的幸福体验,提高师生的幸福能力。研究中,学校取得江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无锡高等师范学院、无锡市教科所等大力支持,邀请了江南大学副校长、博导冯教授担任课题研究的名誉顾问,《幸福教育论》作者、上海师大的刘次林教授为课题理论顾问,无锡市教科所的胡麟祥所长为课题研究指导顾问。另外,学校还聘请教育学院的副院长沈贵鹏教授和王树洲教授等7人担任课题专家组成员指导学校的课题研究。这是促进学校发展、实践幸福教育理念不可缺少的条件。专家进校活动带来了新的教育视野以及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外力引入打破了学校原有的封闭状态,实现了外来因素和内在因素的重构,为学校的“幸福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总之,青山高中开展的幸福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作为教育本身又是一项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的事业,幸福教育作为一项关系整个民族未来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首先,幸福教育需要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主要表现在法律政策方面,表现在财政的支持力度和监督保证上。其次,幸福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要鼓励孩子学会生存,教育孩子学会做人,要让孩子在挫折和选择中,培养幸福的品质。再有,幸福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学校的周边文化、社区以及媒体等,都应为幸福教育的实施创造重要条件。

令人欣喜的是:青山高中所开展的幸福教育研讨和课题开题活动,受到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这也印证了当前人们对幸福追求的普遍渴望,也预示着青山高中探索“幸福教育”的道路一定会走得更远。

高惠洪校长说:“‘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是学校不懈的追求,我们开展幸福教育旨在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实施‘幸福教育’,形成特有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的全面发展,让教育回归于幸福的终极追求。为此,值得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努力!”正是出于这种责任与使命,全体“青山”人齐心协力,带着极大的热情和勇气,为了创建幸福的校园,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而不断去努力、去实践、去奋斗!(宏火张武伟海霞)

第四篇:教育回归,让孩子享受生命成长

教育回归,让孩子享受生命成长

漫步盐城市第二小学,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阳光、溢满自信的笑脸,是校园最美的风景。在这里,孩子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在这里,教育回归,让孩子享受生命成长。这一切,都源于“让每一个生命都活出精彩”的教育梦想,执着践行“给孩子一辈子有用的东西”的办学理念。

德育回归,化“无形”于“有形”“有情”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魅力与核心所在。回归生命本真的德育,是为了“让每个人都幸福地生活”。学校以小号手自主教育为载体,通过晨会、班队会、品德课、校园之声、升旗仪式、校园网、《小号手报》等宣传阵地,努力构建“爱、礼、善、勤、责、信”六字德育文化,培养健康阳光、文雅能干的二小少年。

“爱”字月,学校以冰心塑像入驻三香园为契机,开展“学冰心人、读冰心文”活动,爱国爱家爱学校,爱己爱人爱生命,进一步提升学生品位;“善”字月,讲雷锋故事,背雷锋名言,读雷锋日记,论雷锋精神,举办“拥有善良之心 让爱尽情飞扬”主题教育;“勤”字月,开展以“勤学习勤思考 勤锻炼 勤实践”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布臵学生在家务劳技训练上选准1-2个项目,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小能人”竞赛;“信”字月,开展诚信教育,培养诚信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鉴别能力,与“探索奥秘,智慧人生——创新实践亮童年”科技节活动相结合,开展“我自信 我成功 我快乐”主题活动。

范纾羽,一个可爱的五年级女孩,学校“美德小标兵”,江苏省“四好少年”。从一年级她就一直在做一件事:同班的张素媛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一条腿用不上力,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上楼梯时总是走一段歇一段,范纾羽总是陪她一起上厕所,上学、放学、游戏、学习……范纾羽好几件衣服的口袋都被张素媛拽坏了。在范纾羽的影响下,更多的孩子加入了帮助张素媛的队伍。是的,正是这些“美德小标兵”,引领着“六字”德育文化浸润下的二小少年,更有蓬勃的正能量,更有前行的原动力,更有温暖的生命力。

课堂回归,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

“老师,我们小组的观点是……”“老师,我要补充飞翔组的发言”……孩子们争先恐后、跃跃欲试,课堂高潮迭起、气氛活跃,让人不禁驻足观望。这样的场景已是践行课堂回归、生本教育的课改理念、成功探索出“三段五步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后的新常态了。“三段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倡导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课前重目标引导,自学探究;课中重自主学习,精讲巧练;课后重拓展延伸,迁移应用。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放得开,学得轻松快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课堂不仅让我们做了学习的主人,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更为每个人的进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的课堂我做主!自主课堂,我喜欢!”孩子们的这番话,更坚定了老师们推进课改的信心。课堂上,老师们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空间,他们的行为方式更多地转向了细细观察、慢慢欣赏,把学习的责任感、主动性、创造性还给孩子,让孩子真正体验学习的幸福与价值。

成长回归,“小学童”亦是“小明星”“ 小达人”

坚持用爱做教育,以美塑新人,作为学校名片之一的“四点半”特色学校,以培养学生特长,激发学生潜能,积淀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通过开放的环境,积极的发掘,多元的培养,努力开辟学生成长的自由之径,让“人人有特长,班班有特点,学校有特色”成为现实。

特色跳绳的花样别致、民乐队欢快婉转的旋律、舞蹈队的轻歌曼舞、淮剧京剧班的字正腔圆、剪纸作品的栩栩如生、异乡风情的葫芦情丝、乒乓天地的银球飞舞、荡气回肠的国学经典、学生气势恢弘的广播操……校园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孩子们的快乐身影。郑雨桐与国

际象棋大师谢军对弈,陈旭柯与奥运冠军王励勤竞技,小小快板走进少儿春晚……留给孩子的不仅是童年美好的回忆,更有对未来的憧憬!

为了给更多的孩子提供表演的舞台、展示的平台,学校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民俗节等等。每年的“六一节”,“四点半”特色学校的11个社团,本着“把节日还给孩子,把舞台交给孩子,把快乐送给孩子”的宗旨,都会在小号手艺术中心举行汇报演出。“跳舞、唱歌、讲故事、表演京剧、做主持人,我样样行!二小给了我舞台,给了我成功,给了我自信!我爱二小!”校园“小达人”仇艺同学自豪地说。

能力回归,“小皇帝”成了“小主人”“小能人”

学生的内在获得,最终都将外显呈现,其发展也应该是螺旋上升的。积极倡导“学生能做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去做”的理念,让更多的“小号手”参与学校管理,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与管理中去。“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每个班已成为生动现实。“小号手”监督员们,铁面无私、一丝不苟,出操走直线拐直角的班级表扬加分,卫生不合格的班级通报扣分,该加的加,该减的减,并将考核结果每周一以“红”“黄”“蓝”苹果的形式公布在橱窗里。

学校配套实施的“小能人”系列活动。低年级学生要会自理,会独处,会扫地,会系红领巾、穿衣穿鞋、叠衣、收拾书包,举行钉纽扣、果盘制作等比赛活动。中年级会合作,知感恩,能买菜做饭,设计2—3个人能做成的活动项目来推进小发明搞小制作。高年级学生会思考,能当家,会创造。特别是自律、自信、自强、自胜,心理耐挫能力强,要设计活动,记写周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再也不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小号手报》,创刊于1984年,由世纪老人冰心奶奶亲笔题写报名,张爱萍将军捐赠办报基金,在全国校报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这是一个由老师指导,学生自己组稿、审稿、编校的校报编辑社团,截止2015年4月已经出刊275期,发行量达100多万份。在《小号手报》的辐射下,一些班级小报:《小星星报》、《希望报》、《春笋报》等办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还有全员参与各类手抄报、电子报。每一份报纸里,既有老师们悉心的指导,更有学生自主能力的展现。

阅读回归,从“读进去”到“走出来”“写出来”

漫步校园,浓郁的阅读环境与氛围,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们徜徉于书海,沉醉于书香,灿烂如花的生命浸润在书的芬芳与光泽里。

瞧,一、二年级的小朋孩子们放学时排着整齐的队伍,手拉着手有序地走出校园,边走路边吟诵着《三字经》、《弟子规》,不经意间培养了兴趣,丰富了语感。三四年级各班定期举行阅读交流会,交流自己的一段美文、一点收获,分享的感觉是那么美妙,而孩子们阅读兴趣越来越浓,视野也越来越宽。“小跳蚤”图书市场,孩子们卖书的卖书,买书的买书,享受着淘书乐,更多的是喜悦。“1+1小手牵大手——亲子共读”活动,把书香延伸至家庭,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更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

这里的风景美不胜收:“校园之声”美文诵读,精彩的阅读,用心的聆听;《小号手报》佳作园地,一篇篇美文,一次次分享;“阅读手抄报”评比,一张张小报,一次次展示;全民阅读日,春光明媚,书香浓郁……新的一期“校园之星”评选结果已经揭晓。榜上有名的都是各班读书的佼佼者,他们不仅爱读书,善读书,还勤于写作,经常写读后感、在校园博客发表文章。阅读,已成为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走在绿意盎然的二小,梦想的种子在这里扎根,万千幼苗在这里

成长;走在理想放飞的校园,爱心与责任成就未来,智慧和勤奋托起希望!孩子们,在幸福着,成长着,憧憬着,享受着……

第五篇:加快现代化建设,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加快现代化建设,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我王庄中心小学地处尚湖镇西陲,南邻无锡羊尖镇,西接无锡东港镇和江阴顾山镇,北毗张家港凤凰镇,是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发展起来的一所典型农村中心小学。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校近年来努力追求的目标,从去年上半年起,我们就着手制订创建方案,参照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的评估细则,进行了全面的学习、自查、整改和自我评估。

一、改善条件,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创办于1919年,1990年10月整体迁建现址,之后分别于1995年、2004年进行了二次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目前,学校有22个教学班,教职员工76人,学生877人(不包括新接收的四川灾区54名新生),平均班容量为39.86人。学校占地面积为21115平方米,生均22.6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691平方米,生均9.34平方米,绿化面积为6408平方米,生均6.88平方米。全部达到或超过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标准。

学校拥有科学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各2只,另有多媒体教室3只,风雨操场、计算机网络教室、少先队队室、音体美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广播室、电视台(兼)、多媒体创作室、劳技手工室、舞蹈房(兼)、心理咨询室各1只。学校各普通教室均配备了电脑、电视机和移动实物展示仪。各专用教室配备均达到江苏省教育现代化标准,实验仪器、教学器材、多媒体设施齐全,有健全的设备登记帐册和管理使用制度。学校在尚湖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于2009年春季建设250米环形塑胶跑道。

学校图书室共有纸质图书20208册,生均21.7册,配备专兼职图书管理员各1名。全部图书采用中图法编码,实行电子借阅管理,每生每周借阅图书一次,并每天开放师生阅览室。同时,班班建有图书柜,为开展图书漂流、读书活动提供了方便。

学校建有100兆校园网,网络终端通达各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学校共有学生用机81台,生机比为11.4:1,教师用机42台,师机比为1.8:1。学校财务、人事、档案、图书等工作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逐步向无纸化办公过渡。学校还拥有闭路电视、广播音响、现场警报和周界警报系统,能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于2006年4月创建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

二、固本培源,提高队伍质量

师资队伍为学校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是推进教育改革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始终把建设一支人本高效的干部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领导班子建设富有成效

学校配备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人、副校长2人,教导处主任、总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各1名,德育主任和副教导等中层副职7名,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34.2岁。高一层次学历达100%,本科学历7人,占50%;中共党员9人,占64.3%。获得常熟市级骨干教师称号的有9人,占64.3%。

学校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聘用领导班子成员。所有中层正副职领导都通过竞聘走上管理岗位。每学年末专门召开教代会,举行中层领导述职、考评,做到责、权、利挂钩,促进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锐意进取。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确立了四种制度:每两周一次行政集中办公制度、每月一次书面总结反思制度、每年一次中层干部述职测评制度、每三年一次中层岗位竞聘上岗制度。我们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运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主动意识。如今,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勤奋踏实、开拓创新、人本高效,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2、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有专任教师61名,学历合格率为100﹪,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达85.2﹪,其中本科学历23名,占37.7﹪。学校按标准配备专职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微机和卫生保健教师,1名教师通过培训取得心理辅导上岗证书。学校依靠教师自己的努力,依托学校创设的成长舞台,齐心协力推进“四项工程”,不断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⑴、推进师德工程:学校以教师大会及教师政治学习为阵地,全面系统地学习时事政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上级文件,以及各类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文章。并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事业为荣,以学校为荣”——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学校是我家”主题教育、辅导组“十佳教工”的评选和事迹演讲活动、“加强师德建设,做人

民满意教师”的公开承诺和签名倡议等活动,督促教师们在教改大潮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层次思考,构建新的职业理想和事业情感,增强教师群体的敬业精神和岗位责任意识。近年来,我校教师无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⑵、推进充电工程:学校提出“让学习成为享受,让培训成为必需”的口号,大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和校本培训的机制。学校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每年拿出专项资金为教师购买并赠送教育名家专著,每位教师每周一次进阅览室学习,双周一次教研组学习和每月一次的课题组学习;要求工作之余自觉学习,摘抄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及时在个人博客上发布推荐文章、学习体会,学校在期末组织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的评比与展览。同时,我们尽力地创造机会让教师外出参加各级的学习、观摩和培训活动,吸收前沿信息和先进经验。学校每学期聘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座和培训,引领广大教师拓宽知识面,推进新课改。近年邀请来校作课讲学的名师、专家有:南师大赵凯博士、苏州教研室朱红伟老师、吴江实小李新校长(特级教师)、教育局朱永坤科长、教研室徐建文主任、教科室陶振环老师、电教馆赵立锋老师、实验小学朱嘉萍老师、练塘小学金一民校长等。

⑶、推进青蓝工程:当前,我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2.3%,努力探索培养青年教师的好路子,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顺利实现新老教师的交替,成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领导重视。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袁校长具体抓,在每年教师节前后都要举行隆重的师徒结对签约仪式,沈校长亲自做师傅,带二个徒弟。平时,班子成员千方百计抽出时间认真听新教师上课,听指导老师给新教师上示范课,查看他们的备课笔记和教学心得,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好课评比,对获奖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督促有力的强化了广大青年教师的进取精神。

转变观念。我们以为青蓝工程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教学技艺的传授和继承问题上,更要帮助青年教师确立敬业、乐业、进取、奉献的精神。同时,我们还提出了互学相长的要求,让青年教师把自己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教给老教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选好师傅。我们的标准是有敬业精神,有顶真态度,有教学实绩,有帮带能力。所谓“顶真态度”,就是要求导师具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不随乎,不做老好人。所谓“帮带能力”,是指不仅自己能上好课,还能指导别人上好课;不仅会上课,还有科研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

明确目标。实行青蓝工程,总要求是“一年适应,二年成熟,三年冲校级骨干”。具体到青年教师,要求他们坚持跟班听课,一年内基本掌握师傅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思想,掌握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心得、教育叙事和案例。第二年除继续听课,熟练运用师傅的教学艺术外,能熟悉教学业务,开展一些教学研究。到第三年能熟练掌握一个教学小循环的各个环节,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撰写具有一定质量的专业论文和案例。每年暑期,师傅和徒弟都要一起撰写成长总结,填报《三年成长计划书》的相关栏目。

总结评比。为了确保青蓝工程落到实处,我们要求:一课一评,一周一议,一学期一书面总结,一学年一评比表彰。总结评比的内容包括: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辅导学生和班主任工作。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与荣誉进行公示和激励。

⑷、启动名师工程:为了使我校骨干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常教人〔2008〕49号《关于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从本学期开始,启动名师工程,通过有计划地开展专业引领、行家指导、同伴互助等工作,争取用三年时间培养出2-3名高层次骨干教师。

近年来,学校师资队伍的质量不断提高,这正是教师有自我发展的愿望与学校有助教师成长的培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目前拥有常熟市级骨干教师1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4.6﹪。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与评优中成效显著,获苏州市数学评优课二等奖1人,常熟市数学评优课一等奖1人,语文评优课、劳技评优课、科学评优课、体育评优课、品德与社会评优课和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各1人。被评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周氏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计4人次,常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计12人次,三年来先后有6名中青年教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三、规范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牢牢把握“教育观念要有新跨越,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校园建设要有新变化,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的工作要求,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雏鹰争章达标学校、常熟市教育科研星级先进学校、常熟市特色文化学校、常熟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在市局组织的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中,多次荣获“优秀”。

1、明确办学目标

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全体师生感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管理努力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思想,结合学校实际,牢固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办环境优美、队伍优秀、管理优良、成果优异的‘四优’学校,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这一办学目标,形成了“和谐、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博学、博爱、善教、善导”的教风和“乐学、善思、勤奋、践行”的学风。学校的办学目标、三风建设都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并能有效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2、实施科学管理

首先是制度管理。学校制定有《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学校章程》,严格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十项制度,建立健全了校本化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做好制度的落实、完善、维护等工作,使学校管理秩序日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其次是民主管理。学校重大事项经过教代会民主讨论、表决决定。学校广开言路,通过家校路路通、信箱、电话、问卷等途径,听取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建议和意见。学校实施校务公开,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再次是人本管理。学校进一步改革劳动分配制度,体现优才优遇、优绩优酬、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学校关心教工身心健康,改革慰问庆贺礼俗,融洽同事关系,促进家庭幸福。学校尽量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富有挑战意义的工作岗位和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实施多元性与发展性评价机制,大力营造“以事业凝聚人,以创新吸引人,以爱心团结人,以机制稳定人”的工作氛围。

3、规范办学行为

学校坚决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开展工作,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我们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全课程,上足课时,提倡“零代课”,推行“二分钟候课制”,准时上学放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不超6小时,不组织学生集体补课。认真安排每天3:20之后的活动课程,严禁教师有偿家教。学校以《素质教育发展报告书》的形式实行等级记分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实行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我校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四率)历年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也达到了100%,并于今年春季学期开办半日制特教班。

四、贯彻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智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艺术审美素质。

1、抓实德育工作,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德育领导小组,建立了家长学校和社区委员会,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并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开展多种活动,努力提高针对性性与实效性。德育处每月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总结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正副班主任进行每月考核,学生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学校充分利用地域教育资源,创新德育活动。先后开辟了王庄戏曲馆、西瓜种植基地、货架工业园等校外德育基地和王庄赡养院、无锡炮九师、尚湖风景区、任阳蒋巷生态园等综合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将德育工作延伸到社区,开展“环保进社区”、“健康进社区”、“奥运进社区”等主题活动,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学校以养成教育为核心,认真实施《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结合班级实际,结合校园具体生活事例,每学期修订各项班级行规和公约,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动作”进行持之以恒地学习教育和督促遵守。学校认真开展 “雏鹰争章”这一少先队品牌活动,队员参与率100%,获章率80%以上,队员们在争章活动中获得了新知,发展了能力。学校师生在感受党和政府关爱的同时,积极开展“168”帮困助学活动,三年中,师生结对帮困捐款近6000元,慈善捐款近10万元。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以后,全校师生自觉自发的现场捐款达52000多元,并向原在读的180多名川籍学生(全辅导组)赠送了学习用品,开展了慰问和心理辅导活动。

2、深化课程改革,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广大教师牢固确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理念,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因材施教,采取“小步走、细指导、勤反复、多激励”的办法,教好每一名学生。学校每学期组织新课

标、新教材和“六认真”工作的培训、辅导与检查,倡导集体备课和教后反思,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向40分种要质量,探索“轻负担、高质量”之路。

广大教师紧紧围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这一改革的难点和关键,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以校本研究为载体,在各自的教学工作中探索和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整合生活化、多元化、儿童化、富有挑战意义的教材内容,尝试激励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努力凸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与新课程同行”校内展示活动、辅导组送教下乡活动和兄弟学校校际交流活动,广大教师获得了可贵的教改经验和可喜的教改成果,不仅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而且有力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3、丰富校园生活,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认真贯彻落实苏州市《三项规定》,成立了迎阳文学社、小兰花艺术团、手绣壁毯、科技、智力冲浪、书画、电脑、乒乓、篮球、珠心算等10多个学生社团。我们的口号是:“参加一个社团,培养一种兴趣;学会一门知识,练就一项技能;体会一次成功,享受一份快乐。”各学生社团的辅导老师由学校统筹安排,每学期制订辅导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认真上好每一节辅导课。学校还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包括读书节、戏曲节,体育运动会、“我型我秀”少儿才艺展示、学科擂台赛等子活动,加上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以及环保宣传、“学雷锋”服务、假日雏鹰小队等少先队自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了学生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

4、加强科研工作,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兴教、兴校、强校的基本战略。我校研究的课题内容覆盖面较广,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拥有“十五”和“十一五”课题共11个,其中全国级课题4个,江苏省级3个,苏州市级2个,常熟市级2个。目前已结题的有4只。学校“十·五”阶段的主课题是苏州市级的《学科教学生活化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十一·五”阶段的主课题是江苏省规划办课题《缄默知识观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行动研究》。

我们具有完善的科研网络,建立了“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组例会制”,在教科室统领下,各课题组长认真制订阶段工作计划,重视阶段性情况分析和阶段性工作小结,对存在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认真做好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学校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建立了四项制度:专业引领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同伴互助制度和自我反思制度,在教科室精心安排下,有计划开展沙龙、论坛、博客等集体研讨活动,案例与反思、教育叙事等个体研讨活动,我们的做法得到了市教科室的肯定,近三年中承办了二次常熟市级的教科研展示活动,并被常熟市教科研工作先进学校。学校93%的专任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广大青年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及时总结,撰写的论文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其中国家级获奖发表101篇,省级59篇,苏州市级47篇,常熟市级66篇,还结集编印了《常熟教科研(王庄小学专刊)》6 辑,《迎阳教科苑》(校刊)19辑。学校教科研工作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也对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打造办学特色,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千校一面”状况已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我们依托丰厚的地方资源和社区特色文化,以少先队的雏鹰争章活动为把手,以校本教科研课题为保障,充分挖掘王庄戏曲这一乡土资源,发动并督促全校师生学习和交流戏曲知识、学唱并表演锡剧片断,发动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创作戏曲节目,学校的“小兰花艺术团”以王庄社区的大兰花艺术团为依托,认真排练,出好节目,多次参加常熟广播电台、常熟电视台演播室、各级各类文艺演出活动,获得了许多荣誉和一致好评,展示了我校特色建设的成果,开辟了一片戏曲芳草地。另外,我校从2005年9月开设了手绣壁毯的兴趣班,该项目以第二课堂和课余时间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以麻袋和毛线为主要制作材料,以手工绣制为主,通过“绷框、画稿、绣制”等步骤制作而成。成品壁毯色彩鲜艳,各种图案凹凸有致、栩栩如生。为了鼓励学生对壁毯制作的积极性,学校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装裱,布置在知新楼的走廊和劳技手工室内展览。去年五月份,应邀参加常熟市首届少儿美术节,在常熟美术馆内举行了一次现场绣制和成品展览活动,得到了广泛好评。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005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学生在参加的各级各类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的有73项,获县、市级奖励的有168项。

近年来,我王庄中心小学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为目标,努力端正办学方向,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生素养,提高教育质量,创设学校特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学校今后的发展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2008年11月15日

下载移民芬兰,让下一代享受世界最前沿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移民芬兰,让下一代享受世界最前沿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观后感

    将“忍受”变成“享受” ——《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观后感暑假的教师业务培训中,学校向全体教师推荐了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还选取了八部优秀的教育视频供大家学习......

    刘金霞----让孩子享受快乐的教育

    让孩子享受快乐的教育 周庄学校 刘金霞 现实生活中,有的英语老师,认为英语教学很简单,无非就是划划重点单词和重点句,让学生们背写重点单词,背背重点句子而已。他们认为这么简单......

    最美的教育——《让男孩更像男孩》读后感

    最美的教育——《让男孩更像男孩》读后感 看到书本封面那个小男孩额角上粘贴着创口贴,微笑着目视远方,显得那么顽强、奋进,这就是我希望培养的男孩! 《让男孩更像男孩》内容简介......

    《致教师》读后感: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体验幸福的教育

    《致教师》读后感: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体验幸福的教育 静心品读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聆听专家的教导。《致教师》这本书的内容都是解答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 育工程让农村孩 子享受优质的教育 ——洱源县振戎民族 中学开展现代远程教 育工程经验材料 录入:Admin 报道: 高健鸿 上传时间: 2009-10-09 阅读次 数: 214......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享受美的教育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享受美的教育: 小学语文新教材有不少优秀的课文,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可感性较强的艺术形象,特别是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更适......

    《让世界充满爱的感恩教育》读后感

    《让世界充满爱的感恩教育》读后感 《让世界充满爱》是一本教育青少年不做社会上的不和谐因素,同心共建和谐社会,更说明了爱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爱是关心、是理解、是包容......

    让教育的脉搏与世界心跳同步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让教育的脉搏与世界心跳同步 作者: 来源:《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2年第11期 【策划人语】 教育是一项充满智慧和培育学生智慧的工作,在不断传承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