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报告-关于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王文财
关于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决定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下面是关于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此次寒假调查了一部份大学生,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只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寒期工、实习体味生活,而大部分大学生不是整天呆在家里就是泡网吧和旅游。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显示,男生与女生相比较,男生艰苦奋斗精神相对较差;城镇学生也农村的学生相比较,城镇同学艰苦奋斗精神明显较差;年级越高,艰苦奋斗的精神越淡薄。具体表现在:
(1)思想上缺乏理想、信念。缺乏吃苦奉献精神,过分强调自身利益。
(2)生活上铺张浪费、崇尚物欲,超前消费、盲目攀比现象严重。缺乏节俭意识。对于浪费现象熟视无睹。
(3)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缺乏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4)工作上拈轻怕重,贪图安逸,追求薪水和环境“双赢”。
调查中不难发现,正值寒假,网吧中青少年上网者非常多。通过采访网吧的网管员知道假期是网吧生意最好的时候,并且相较于平时这个时段的学生上网者所占的比率比平时高近两倍。甚至有的呆了已经整整7天了。问了一些正在上网的大学生,他们认为上网本身是没有害处的,适当的上网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了解国内外的大事。
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金钱的诱惑使他们只想挣钱而不择手段。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歌“六十分万岁”;一些人以大学文凭为上升的跳板,梦寐以求的是出人头地、谋取金钱地位;有的人甚至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这都使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发生动摇,使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
期间也调查了一些大学生的家长,他们反映孩子回到家之后轻视劳动,懒做家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将劳动当成一种负担,学校的劳动马虎推诿,有多做吃亏的想法,到了家中,也很少主动做家务。部分大学生把劳动视为粗活,脏活,逃避劳动实践,娇生惯养,几乎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以上问题的出现,决非偶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市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近几年来,收入提高了,生活改善了,日子好过了,就更加的忽视了对青少年的艰苦奋斗教育。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严重冲击影响青少年学生,一些大学生的享乐主义思想滋长,艰苦奋斗意识逐渐淡化。下面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三方面来分析其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目前,广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是青壮年,多数在企业工作,有固定工资收入,有着较为稳定的经济来源,祖父母身体尚比较健康,在这样条件优越的家庭中,吃穿不愁,大部分学生体验不到生活的艰辛。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自己年青时生活艰苦,于是产生一种“补偿”心理,不愿让孩子吃苦,对子女的物质要求大多是有求必应。另外,一些家长片面认为:孩子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安排他们做家务会影响孩子安心学习。殊不知,这样适得其反,反而使子女心中滋长了养尊处优、好吃懒做、意志薄弱的不良习气。
2.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足。尽管现在倡导素质教育,但在现行的“考试”制度影响下,一些学校不得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强调文化课的教育,重智轻德在所难免,艰苦奋斗教育的宣传和实践显得不足,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取消了劳动课,也很少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实践活动。即使在思想政治课上开展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教育,也是教学化、笼统化,流于形式,效果甚微。学习勤奋诚然是艰苦奋斗的具体体现,但一些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把学习上的艰苦奋斗引入误区,强调现在的苦学能换取将来舒适的工作岗位。有的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习上进,甚至以“书读不好,只能去种田、去服装厂打工”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
3.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方面的干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思潮日趋多元化,诸如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的思潮对大学生的诱惑力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学校教育。荧屏、网络等媒体充斥奢侈化的消费文化和急功近利的所谓成功捷径,传播一些与艰苦奋斗格格不入的理念,影响了大学生的判断能力。这些年来,社会上艰苦奋斗的正面教育明显减少,宣传劳动光荣、艰苦奋斗的典型人物也较少见,少部分大学生身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渐缺位不思进取,畏惧艰辛甚至奢侈颓废之风日长。另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这些都给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带来不小冲击。
现在小部分的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其中最多的是做家教,许多当过家教的大学生说:“其实,暑假做家教是对自己很好的考验,能锻炼口才,加强与人交流的能力,也是对自己知识的肯定。见识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学会怎么做人、与人相处,提早适应社会。”的确,大学生做家教得到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贴补,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价值能得到社会肯定,增强他们进入社会的信心。许多做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都认为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对于调查所反映的现象,首先应该结合专业教学进行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各专业课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奉献精神等贯穿到各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去,托矿艰苦奋斗教育的渠道和内容。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主体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更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
司法鉴定 一区队
王文财
第二篇:实践报告-关于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决定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薄弱。其主要因素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等。
关键词:大学生艰苦奋斗表现因素社会实践对策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决定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薄弱。其主要因素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等。此次暑假调查了一部份大学生,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只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而大部分大学生不是整天呆在家里就是泡网吧和旅游。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显示,男生与女生相比较,男生艰苦奋斗精神相对较差;城镇学生也农村的学生相比较,城镇同学艰苦奋斗精神明显较差;党员与非党员相比较,非党员同学的艰苦奋斗精神较差;年级越高,艰苦奋斗的精神越淡薄。具体表现在:
(1)思想上缺乏理想、信念。缺乏吃苦奉献精神,过分强调自身利益。(2)生活上铺张浪费、崇尚物欲,超前消费、盲目攀比现象严重。缺乏节俭意识。对于浪费现象熟视无睹。(3)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缺乏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4)工作上拈轻怕重,贪图安逸,追求薪水和环境“双赢”。
调查中不难发现,正值暑假,网吧中青少年上网者非常多。通过采访网吧的网管员知道假期是网吧生意最好的时候,并且相较于平时这个时段的学生上网者所占的比率比平时高近两倍。甚至有的呆了已经整整7天了。问了一些正在上网的大学生,他们认为上网本身是没有害处的,适当的上网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了解国内外的大事。
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金钱的诱惑使他们只想挣钱而不择手段。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歌“六十分万岁”;一些人以大学文凭为上升的跳板,梦寐以求的是出人头地、谋取金钱地位;有的人甚至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这都使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发生动摇,使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
期间也调查了一些大学生的家长,他们反映孩子回到家之后轻视劳动,懒做家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将劳动当成一种负担,学校的劳动马虎推诿,有多做吃亏的想法,到了家中,也很少主动做家务。即使在农村中,许多大学生也从未下过田,种过地,有的连简单的割草也不会。部分大学生把劳动视为粗活,脏活,逃避劳动实践,娇生惯养,几乎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与习惯于“享受型生活”相对应的是,一部分中学生学习意志相对薄弱,在学习上碰到挫折和困难时,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刻苦钻研的毅力,继而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积极性下降,在思想品德上也采取不求上进的消极态度,往往听不进批评意见,不能正确对待其他人的良言忠告和有益建议。
以上问题的出现,决非偶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市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近几年来,收入提高了,生活改善了,日子好过了,就
更加的忽视了对青少年的艰苦奋斗教育。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严重冲击影响青少年学生,一些大学生的享乐主义思想滋长,艰苦奋斗意识逐渐淡化。下面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三方面来分析其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目前,广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以农村为例,父母都是青壮年,多数在企业工作,有固定工资收入,还有农作物和部分家庭副业收入,有着较为稳定的经济来源,祖父母身体尚比较健康,大都能承担家务和田间农活,在这样条件优越的家庭中,吃穿不愁,大部分学生体验不到生活的艰辛。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自己年青时生活艰苦,于是产生一种“补偿”心理,不愿让孩子吃苦,对子女的物质要求大多是有求必应。另外,一些家长片面认为:孩子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安排他们做家务会影响孩子安心学习。殊不知,这样适得其反,反而使子女心中滋长了养尊处优、好吃懒做、意志薄弱的不良习气。
2.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足。尽管现在倡导素质教育,但在现行的“考试”制度影响下,一些学校不得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强调文化课的教育,重智轻德在所难免,艰苦奋斗教育的宣传和实践显得不足,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取消了劳动课,也很少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实践活动。即使在思想政治课上开展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教育,也是教学化、笼统化,流于形式,效果甚微。学习勤奋诚然是艰苦奋斗的具体体现,但一些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把学习上的艰苦奋斗引入误区,强调现在的苦学能换取将来舒适的工作岗位。有的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习上进,甚至以“书读不好,只能去种田、去服装厂打工”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
3.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方面的干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思潮日趋多元化,诸如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的思潮对大学生的诱惑力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学校教育。荧屏、网络等媒体充斥奢侈化的消费文化和急功近利的所谓成功捷径,传播一些与艰苦奋斗格格不入的理念,影响了大学生的判断能力。这些年来,社会上艰苦奋斗的正面教育明显减少,宣传劳动光荣、艰苦奋斗的典型人物也较少见,少部分大学生身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渐缺位不思进取,畏惧艰辛甚至奢侈颓废之风日长。另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这些都给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带来不小冲击。
现在小部分的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其中最多的是做家教,许多当过家教的大学生说:“其实,暑假做家教是对自己很好的考验,能锻炼口才,加强与人交流的能力,也是对自己知识的肯定。见识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学会怎么做人、与人相处,提早适应社会。”的确,大学生做家教得到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贴补,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价值能得到社会肯定,增强他们进入社会的信心。许多做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都认为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对于调查所反映的现象,首先应该结合专业教学进行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
斗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各专业课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奉献精神等贯穿到各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去,托矿艰苦奋斗教育的渠道和内容。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主体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更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
第三篇:时期社会实践——关于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姓名沈立志学号21052P22班级21052P
内容摘要:“艰苦奋斗”主要是指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奋发努力,昂扬斗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向来以特别能吃苦耐劳和勤俭持家、讲究节俭著称于世。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决定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薄弱。其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
关键词:艰苦奋斗 表现 大学生 社会实践 对策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一个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甚而上进行的,先天的不足无疑会使我们遇到更多的困难,更大的困难。再者,改革作为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它必须伴随着巨大的价值理念的冲撞。在新旧首先的交替这际,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无所适从,从而加剧道德观念和价值尺度的迷离,增加社会矛盾。为此我进行了以下的调查。
第1题:
您的性别:[单选题]
A男(58.33%)B女(41.67%)
第2题:
是否为党员:[单选题]
A是(27.08%)B否(72.92%)
第3题:
您是否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 [单选题]
A应该具备(95.83%)
B不应该具备(2.08%)
C现在生活好了,已经没必要了(2.08%)
第4题: 你认为自己是否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单选题]
A是(60.42%)B否(39.58%)
第5题: 自己会怎样度过暑假[单选题]
A参加社会实践,做兼职,解决家庭负担(72.92%)
B学习(10.42%)
C上网,聊天等(4.17%)
D其他(12.5%)
第6题: 自己逃课旷课的次数[单选题]
A很少(每周不超过一节课)(56.25%)
B偶尔(每周2-3节课)(29.17%)
C经常(每周3节课以上)(14.58%)
第7题:自己是否会出现购买一些超过自己或家庭消费水平的东西的现象,如自己每月生活费600元,却为了追逐时尚买了某品牌1件500元的衣服。[单选题] A不会(83.33%)
B会,不过没关系的钱都是自己爸妈给的,买了也不让他们知道。(4.17%)C会,不过用的都是自己挣的钱。(12.5%)
第8题:自己是否会为了学习每周坚持至少上3次自习。[单选题]
A会(66.67%)
B不会(33.3%)
第9题:自己是否会独立完成作业,即使要写到晚上11点?[单选题]
A会(56.25%)
B不会(43.75%)
第10题: 如果大学毕业自己回到那些地方求职?[单选题]
A繁华都市,即使那里没有适合自己的位置。(14.58%)
B服从就业形势,到需要自己的地方去,但如果是落后的地方就不去。(29.17%)C服从就业形势,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不计较当地条件的好坏。(56.25%)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只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而大部分大学生不是整天呆在家里就是泡网吧和旅游。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显示,男生与女生相比较,男生艰苦奋斗精神相对较差;城镇学生也农村的学生相比较,城镇同学艰苦奋斗精神明显较差;党员与非党员相比较,非党员同学的艰苦奋斗精神较差;年级越高,艰苦奋斗的精神越淡薄。具体表现在:(1)思想上缺乏理想、信念。缺乏吃苦奉献精神,过分强调自身利益。(2)生活上铺张浪费、崇尚物欲,超前消费、盲目攀比现象严重。缺乏节俭意识。对于浪费现象熟视无睹。(3)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缺乏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4)工作上拈轻怕重,贪图安逸,追求薪水和环境“双赢”。
调查中不难发现,正值暑假,网吧中青少年上网者非常多。通过采访网吧的网管员知道假期是网吧生意最好的时候,并且相较于平时这个时段的学生上网者所占的比率比平时高近两倍。甚至有的呆了已经整整7天了。问了一些正在上网的大学生,他们认为上网本身是没有害处的,适当的上网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
了解国内外的大事。
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金钱的诱惑使他们只想挣钱而不择手段。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歌“六十分万岁”;一些人以大学文凭为上升的跳板,梦寐以求的是出人头地、谋取金钱地位;有的人甚至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这都使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发生动摇,使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
期间也调查了一些大学生的家长,他们反映孩子回到家之后轻视劳动,懒做家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将劳动当成一种负担,学校的劳动马虎推诿,有多做吃亏的想法,到了家中,也很少主动做家务。即使在农村中,许多大学生也从未下过田,种过地,有的连简单的割草也不会。部分大学生把劳动视为粗活,脏活,逃避劳动实践,娇生惯养,几乎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
与习惯于“享受型生活”相对应的是,一部分中学生学习意志相对薄弱,在学习上碰到挫折和困难时,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刻苦钻研的毅力,继而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积极性下降,在思想品德上也采取不求上进的消极态度,往往听不进批评意见,不能正确对待其他人的良言忠告和有益建议。
以上问题的出现,决非偶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市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近几年来,收入提高了,生活改善了,日子好过了,就更加的忽视了对青少年的艰苦奋斗教育。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严重冲击影响青少年学生,一些大学生的享乐主义思想滋长,艰苦奋斗意识逐渐淡化。下面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三方面来分析其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目前,广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以农村为例,父母都是青壮年,多数在企业工作,有固定工资收入,还有农作物和部分家庭副业收入,有着较为稳定的经济来源,祖父母身体尚比较健康,大都能承担家务和田间农活,在这样条件优越的家庭中,吃穿不愁,大部分学生体验不到生活的艰辛。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自己年青时生活艰苦,于是产生一种“补偿”心理,不愿让孩子吃苦,对子女的物质要求大多是有求必应。另外,一些家长片面认为:孩子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安排他们做家务会影响孩子安心学习。殊不知,这样适得其反,反而使子女心中滋长了养尊处优、好吃懒做、意志薄弱的不良习气。
2.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足。尽管现在倡导素质教育,但在现行的“考试”制度影响下,一些学校不得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强调文化课的教育,重智轻德在所难免,艰苦奋斗教育的宣传和实践显得不足,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取消了劳动课,也很少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实践活动。即使在思想政治课上开展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教育,也是教学化、笼统化,流于形式,效果甚微。学习勤奋诚然是艰苦奋斗的具体体现,但一些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把学习上的艰苦奋斗引入误区,强调现在的苦学能换取将来舒适的工作岗位。有的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习上进,甚至以“书读不好,只能去种田、去服装厂打工”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
3.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方面的干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思潮日趋多元化,诸如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的思潮对大学生的诱惑力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学校教育。荧屏、网络等媒体充斥奢侈化的消费文化和急功近利的所谓成功捷径,传播一些与艰苦奋斗格格不入的理念,影响了大学生的判断能力。这些年来,社会上艰苦奋斗的正面教育明显减少,宣传劳动光荣、艰苦奋斗的典
型人物也较少见,少部分大学生身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渐缺位不思进取,畏惧艰辛甚至奢侈颓废之风日长。另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这些都给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带来不小冲击。
现在小部分的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其中最多的是做家教,许多当过家教的大学生说:“其实,暑假做家教是对自己很好的考验,能锻炼口才,加强与人交流的能力,也是对自己知识的肯定。见识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学会怎么做人、与人相处,提早适应社会。”的确,大学生做家教得到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贴补,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价值能得到社会肯定,增强他们进入社会的信心。许多做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都认为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对于调查所反映的现象,首先应该结合专业教学进行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各专业课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奉献精神等贯穿到各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去,托矿艰苦奋斗教育的渠道和内容。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主体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更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邓小平文选》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与分析
调 研 报 告
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与分析
调研形式:问卷抽样调查
董钊 2016300080118 法学院 徐嘉成 2016300080120 法学院 魏乔冰 2016300080123 法学院 何沙洲 2016300080019 法学院
一.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于2017年10月15日开始,至2017年10月30日结束,历时15天。调研面向全国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各年级大学生,主要调研方式为通过网络平台发放电子问卷。
二.调研背景与意义
1.调研背景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总书记强调,我们不仅要重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更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自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以来,我国在生态保护领域已取得重大成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但是,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小,且资源分配不平衡,这些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资源消耗型之路,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中寻求平衡点,依旧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2.调研意义
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重要思想。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而只有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实现兴国强国的中国梦;
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仍有待加强
当代大学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未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使命,因此,当代大学生培育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显得格外重要。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不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也在逐步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全部解决。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不高、有关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社会实践的参与度较低,这些依旧是当今大学校园里的普遍现象,更有部分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做出乱扔垃圾等破坏生态环境的劣行,这显然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因此,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行调查,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为建设绿色家园添砖加瓦,对于处在当前改革进程中的中国意义重大。
三.数据分析
①关于环保意识的形成:受试人群对于个人环保意识的形成的看法较为一致,其中绝大部分(74.55%)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环保意识具有很大影响;少部分(23.64%)认为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②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关于对当前地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态度”中,绝大多数人(80%)认为环境保护是个长期性的工作,我们应当作出自己的贡献,有少数人(16.36%)表示十分担忧,只有极少数人(3.64%)认为生态环境不值得我们过多的关注。在“关于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重要性”的回答中,受试人群中绝大部分(76.36%)认为两者同等重要,少部分(20%)认为生态保护比经济建设重要,极少部分(3.64%)认为经济建设比生态保护重要。而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的关系”中,绝大部分(87.27%)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只有少部分(10.91%)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关系不大。
③关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及了解程度:小组在问卷中设计了一些试题来专门测试答题者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了解状况,从数据中来看,大部分人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了解途径较狭窄,仍有一部分人群对于相关问题的了解较为匮乏。其中,在“关于了解生态文化的途径”中,杂志报刊、广播电视与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等媒体传播占了解途径的绝大多数(87.27%),近半数人(49.09%)通过生态旅游活动了解,超过半数人(58.18%)通过学校课堂了解,少数人(40%)通过文化馆或纪念馆了解,超过五分之一的人(21.82%)则是通过父母言传身教。在“关于学校开设的生态文明相关课程”中,思想政治课占63.64%,选修课占61.82%,学术讲座报告占56.36%,专业课占20%,仍有5.45%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在“关于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一问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27.27%)没能选出正确答案“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而在“关于对于生态文艺作品的了解”中,超过半数(60%)了解《冰河世纪》,近半数人(45.45%)了解《可可西里》,三分之一(30.91%)了解《机器人瓦力》,少数人(14.55%)了解《拯救猫头鹰》与《永不妥协》,仍有相当比例(23.64%)都不了解。
④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情况:从相关数据来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情况仍需要增强。在“关于购买商品时会否偏好带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中,大多数(65.45%)认为价格合适会优先考虑,少部分(38.18%)认为有无绿色环保标志不是重要因素,极少部分(9.09%)只购买带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在“关于使用较多的环保设施”中,分类垃圾桶占70.91%,废品回收站占61.82%,旧衣回收箱占34.55%,电池回收箱占27.27%。此外,在“关于当发现身边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时的做法”中,43.64%会立即上前阻止,43.64%会向有关部门反映,14.55%拍照并上传网络进行谴责,23.64%认为和我没关系。
而对于如何应对当前生态破坏的难题以及如何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受试人群给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在“关于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破坏的最有效保护措施”中,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之自觉维护占87.27%,专业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防治和治理生态的破环占83.64%,加大经济惩罚力度占67.27%,政府加大宣传和资金扶持力度占61.82%,制定严厉的法律来防治占56.36%。而在“关于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途径”中,加强生态文明意识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占94.55%,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传播生态文明作品占90.91%,政府及学校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占78.18%,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制度保障占69.09%,树立生态环保的先进典型占67.27%。
四.由数据引起的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1.目前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急迫性及重要性认识良好
生态文明意识是指对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在思想中养成环境保护观念以指导人们的良好环境行为的一系列思维模式,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思想意识。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大学生在身边各方环境的耳濡目染中,不断加强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急迫性及重要性的认识。从调研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急迫性及其重要性,大学生有着良好的认识。例如在“关于对当前地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态度”中,绝大多数人认为环境保护是个长期性的工作,我们应当作出自己的贡献,只有极少数人认为生态环境不值得我们过多的关注;在“关于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重要性”的回答中,受试人群中绝大部分认为两者同等重要;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的关系”中,绝大部分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息息相关。显然,当代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认识是科学的,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这对于我们未来推进工作进程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2.目前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了解度和知识储备仍不高
仅仅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扎实推进工作,当代大学生还应当高度关注相关话题,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然而,从调查数据来看,现实情况并不完全理想。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人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了解途径较狭窄,相当比例人群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储备较为匮乏。例如,在“关于了解生态文化的途径”中,杂志报刊、广播电视与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等媒体传播占了解途径的绝大多数;在“关于学校开设的生态文明相关课程”中,绝大多数通过思想政治课与选修课了解;在“关于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一问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没能选出正确答案;在“关于对于生态文艺作品的了解”中,仍有相当比例的受试人员对选项中的作品都不了解。这是调研中所反映出的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我们当前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若空有一腔热情而坚实的知识作为基础,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了了之,对此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3.目前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不足,仍有待加强,环保行为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最终的落脚点,实践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本小组特地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来观察大学生的时间参与情况。从结果反馈来看,目前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状况也有待加强。例如,在“关于购买商品时会否偏好带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中,有相当比例的受试人群认为有无绿色环保标志不是重要因素;其次尽管调查问卷中“关于使用较多的环保设施”中,分类垃圾桶占70.91%,但是在我们学习生活的范围内,经常会看到一些不好的行为,例如大学校园里的垃圾桶是以垃圾桶为圆心所形成的地带,很多同学虽然能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却忽视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问题。可见,许多大学生仍没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对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建议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及生活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认为,未来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方向,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实际,借鉴国外环境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有效路径,不断发挥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宏观教育机制,形成有效合力。
①.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相结合
培育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仅要求道德教育巩固发展,而且法律教育同等重要,不可偏颇。
“以德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方略之一,但是在实践中尽管我们有很多口号,但一些学生知行不一,而表现在环保方面更是如此,一些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丢垃圾、损害公物、随地吐痰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国家公民的环保水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人的环保水平也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素养。所以,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学教育,一定要强化环保意识教育。
调查问卷中有近一半学生不会对身边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做出实质性斗争,表现出大学生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法律后果与斗争措施了解的不足。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高校的环保教育必须与之相适应,可以通过课堂教育、课外实践等形式,向大学生宣传环境保护是有法可依,而且是有法必依。国家建立了由9部环保专门法、10多部资源法律、30多部环境法规,以及一系列规章、标准组成的法律体系,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大学生在掌握一定环保法律知识的基础上,以合法合理的方式,通过法律途径,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②.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宣传生态文化,建立健全生态文化宣传体系 根据调查问卷可知,大多数大学生了解生态文化的途径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网络电子媒体,而对于杂志报刊等传统媒体亦或是生态环保公益活动等实际接触,仍处于较为远离隔绝的状态。
这就对于环保文化宣传工作者提出了工作要求,进一步创新内容、形式与手段,强化宣传效果。环境宣传要服从、服务于环保教育工作大局,围绕中心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注重发挥评论在政策解读、答疑解惑等方面的作用,刊发各类评论。运用文字、影视、网络等多种手段,增强传播影响能力。注重以小见大、以情感人,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事例反映生态环保事业紧迫性。
③.课程学习与环保实践并进
无论是高校的思想政治课、选修课的设置,还是生态环保讲座的开展,都可以发现高校在生态环保教育方面的不足。这就要求高校在生态文化教育方面做出更多的实质性措施。
首先,学校需要设置更多、更加丰富的生态环保方向的选修课、公选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如何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保护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阐述,并且把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灵魂贯穿始终,以期培养学生高度的人类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以及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
其次,在校园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保护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志愿者前往珞珈山清理垃圾、开展环保教育进社区的科普活动,或者举办回收废旧电池、电子垃圾的志愿活动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大学生们在参与该活动的同时能够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唤起内心深处的环保意识,使大家认识到生态保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和人们,要求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在十九大报告的号召下,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点点滴滴,正不断汇聚成迈向美丽中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足音。
另附:调研问卷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现状调查问卷
问本卷旨在了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答案无所谓对与错,希望您仔细阅读后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回答。感谢您的配合!
1.您的性别 [单选题] [必答题] ○ ○
男 女
2.您所在的年级 [单选题] [必答题]
○ 大一
○ 大二
○ 大三
○ 大四
○ 研究生
3.您所读的专业类别 [单选题] [必答题]
○ 文科类
○ 理科类
○ 工科类
○ 农林类
○ 医学类
○ 艺术类 ○ 体育类
○ 其他类
4.你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环保意识有一度程度的影响吗 [单选题] [必答题]
○ A.有很大影响
○ B.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 C.影响不是很大
5.你认为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哪个重要? [单选题] [必答题]
○ A.经济建设
○ B.生态保护
○ C.两者同等重要
6.你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有何关系? [单选题] [必答题]
○ A.息息相关
○ B.关系不大
○ C.完全没关系
7.你对当前地球的生态环境状况态度如何? [单选题] [必答题]
○ A.我不受害则与我无关
○ B.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为我们没有太多直接联系
○ C十分担忧
○ D.环境保护是个长期性的工作,我们应当作出自己的贡献
○ E.环境破坏的后果不需要我们来承担,短期内不用担心
8.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 [单选题] [必答题] ○ A.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
○ B.向污染宣战
○ C.同呼吸、共奋斗
○ D.为生命呐喊
9.您是否关注媒体对生态环境方面的报道? [单选题] [必答题]
○ A.经常关注
○ B.偶尔关注
○ C.不关注
10.您是否了解以下生态文艺作品?[多选题] [多选题] [必答题]
□ A.冰河世纪
□ B.可可西里
□ C.机器人瓦力
□ D.拯救猫头鹰
□ E.永不妥协
□ F.都不了解
11.您了解生态文化的途径有[多选题] [多选题] [必答题]
□ A.文化馆或纪念馆
□ B.生态旅游活动
□ C.杂志报刊、广播电视
□ D.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
□ E.学校课堂 □ F.父母言传身教
12.您所在的学校开设了哪些生态文明相关课程?[多选题] [多选题] [必答题]
□ A.思想政治理论课
□ B.专业课
□ C.选修课
□ D.学术讲座报告
□ E.没有开设
13.您购买商品时会偏好带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吗 [多选题] [必答题]
□ A.只购买带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
□ B.价格合适会优先考虑
□ C.有无绿色环保标志不是重要因素
□ D.不知道什么是绿色环保标志
14.您使用较多的环保设施有哪些? [多选题] [必答题]
□ A.分类垃圾桶
□ B.电池回收箱
□ C.旧衣物回收箱
□ D.废品回收站
□ E.其他
15.当您发现身边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时,您会 [多选题] [必答题]
□ A.立即上前阻止
□ B.向有关部门反映 □ C.拍照并上传网络进行谴责
□ D.和我没关系
16.你认为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破坏,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什么 [多选题] [必答题]
□ A.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之自觉维护
□ B.政府加大宣传和资金扶持力度
□ C.专业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防治和治理生态的破环
□ D.制定严厉的法律来防治
□ E.加大经济惩罚力度
17.现在社会上有观点认为大学生尚未形成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针对此说法,您的看法是 [单选题] [必答题]
○ A.很赞同
○ B.比较赞同
○ C.一般
○ D.不赞同
○ E.非常不赞同
18.您认为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途径有哪些?[多选题] [多选题] [必答题]
□ A.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传播生态文明作品
□ B.加强生态文明意识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 C.树立生态环保的先进典型
□ D.政府及学校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
□ E.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 F.其他方面
第五篇:大学生廉洁意识状况调查分析
大学生廉洁意识状况调查分析
摘 要: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建立、廉洁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对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尤为重要;探讨当前大学生自身廉洁意识以及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到对策,促进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形成,对帮助学生成才成功,促进社会廉洁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廉洁意识
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清正廉洁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当前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如何?高校在大学生廉洁教育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如何?课题组以成都大学为核心,随机选取350名校内学生和81名全国部分高校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419份,回收率97.2%。[1]
一、调查概况及数据分析
1.大学生“廉洁观”调查
(1)什么是廉洁?认同“作人清白,堂堂正正”69.21%;“讲诚信、不相互攀比,不找关系,不搞特殊”59.43%;“言必行、行必果”41.77%;“有基本道德规范,懂得约束自己”82.10%;“心系国家、有远大志向”47.02%;“洁身自爱、严于律己”90.69%。关于“不廉洁现象”,认为学校存在极个别不廉洁现象47%;认为学校广泛存在不廉洁现象16%;表示没有太留意30%;认为学校不存在不廉洁的现象7%。其中高校内不廉洁的表现:认为存在行贿受贿67.06%;存在就业托关系、办假证67.54%;存在生活奢侈浪费55.61%;存在卖官鬻爵61.58%;存在考试舞弊的现象71.84%。“造成不廉洁现象的原因”,监督体系不完善91.65%,廉洁自律意识薄弱85.44%、社会风气、道德的败坏72.32%、权利失范70.88%、不廉洁成本低51.79%。[2]
(2)关于“不廉洁的消极影响”,认为“干扰社会秩序,破坏社会风气”89.74%;会影响到年轻人的价值观77.57%;赞同“党群关系越来越严峻”72.55%;认为“拉大贫富差距,激化民族内部矛盾”70.17%;认为国家整体发展被拖延被滞后64.44%。
以上数据反映出以下信息:大学生对廉洁有一定的认知,既能够认同廉洁是对个人价值观的要求,也能将廉洁与国家发展、国家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反映出学生在廉洁观点上有一定的大局观;大学生对社会上和高校不廉洁现象的表现、原因和后果有一定的认知,反映出大学生有一定的社会关注意识,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其整体认知反映出大学生正向、积极的思维方向,可以进一步加强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廉洁意识。
2.大学生对廉洁政策了解的调查
(1)“是否了解廉洁政策法规”,“没兴趣,从不了解”21.72%;“稍微了解过一些”80.91%;“相当了解”8.59%。“接触廉洁政策的信息渠道”,通过“网络媒介、新媒体”92.12%、“广播、书籍、报纸等传统媒体”70.64%、“校内教育、活动”56.56%、通过日常“人际交往”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43.91%。
(2)“监督政府官员的不廉洁行为,可以向哪些部门进行反映”,中央纪委监察部78.76%、检察院62.53%、司法局55.13%、工商行政管理局31.50%、政法委?T会25.30%、审计局16.95%。
以上数据说明:大学生对廉洁政策保持着一定的关注度,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对廉洁自律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认知比较薄弱;对于监督机制大部分同学选择较正确,但面对混淆性的选项,如工商行政管理局、司法局却有相当数量的同学选择错误,说明大学生对国家相关部门的职能界定不清晰,廉洁政策宣传与执行方面还需加强。
3.自身廉洁状况的审视和自查
(1)“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廉洁行为”,31.50%的大学生认为其生活中不存在不廉洁行为;但大部分同学认为生活中有不廉洁行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也没有良好的生活规律45.35%、因享乐而耽误学习,将升官发财作为学习目的33.89%、不如实申报奖学金,不独立完成作业,抄袭或考试作弊33.41%。
(2)“对比自身是否符合廉洁标准”,选择“言行一致,信守承诺”69.93%,“奉行勤俭节约”64.44%,“抵制功利主义和金钱万能的思想”58%,赞同“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冲突时做到先义后利”50.60%。
以上数据说明,很多同学正视自身所存在的不廉洁现象,如考试舞弊、抄袭、拜金主义以及官本位的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自身廉洁意识的提高;通过对比廉洁标准和自身行为,各项结果较为平均,说明大学生对于自身如何做到廉洁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需要加强引导,推进大学生廉洁意识快速发展。
4.高校廉洁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及效能
(1)“是否赞同高校开展廉洁教育活动”,赞同86%,没必要6%,无所谓8%。关于“高校廉洁教育开展情况”,听说过廉洁教育43%,参加过廉洁教育活动35%,从未听说过13%,接受过廉洁教育对其非常了解9%。“高校开展廉洁教育活动的意义”,“对大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出相应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廉洁品质”占93%,“有利于反腐倡廉基础工程的建设”占64.44%,“遏制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不廉洁现象”占58.47%,“确保党和人民事业的代代相传”占55.37%。[3]
(2)“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活动面临的困难”,被调查者认为:学生对廉洁教育的认知存在误区68.50%、社会大环境的不利影响67.78%、教师队伍自身对学生廉洁教育的认识度不高65.63%、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66.59%、没有真正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54.89%。[4]
数据说明,廉洁教育已经逐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大部分同学都听说过并参与其中,大部分同学对廉洁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持肯定态度,但仍有一些同学不甚了解,一方面说明一些同学对廉洁相关信息的忽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校关于廉洁教育的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效能增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调查结果及问题关注
1.大学生廉洁意识值得肯定的方面:
(1)大学生对廉洁意识具有普遍正确的认知: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大学生在对“廉洁”所包含的各种方面的认知中都具有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具有普适性,并且大学生在对廉洁的认知中不仅仅是以自身为出发点,他们更将廉洁上升到社会、民族以及国家层面上,能够从自身的视角出发,肯定廉洁文化在整个社会所具有的价值;大多数同学勇于承认自己在生活中存在不廉洁的行为,并愿意通过相关学习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廉洁观念,提高自身廉洁意识。
(2)大学生对社会廉洁相关事件的关注度值较高:
今天的大学生早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古代书生,他们心系社会,心系国家,对于廉洁相关性的政策法规、事件新闻、社会风尚等有一定了解,也懂得这些现象对国家社会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也能理解维护我国法治的尊严减少社会不廉洁的现象促进廉洁社会的建立的重要性。
(3)大学生对推行高校廉洁教育的态度值得肯定:
多数大学生对高校廉洁教育活动的推行以及其成果持肯定的态度,并对当今高校廉洁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些建议涉及到国家、社会、学习、家庭以及个人层面,对高校廉洁教育活动的推行具有一定的助力,有助于高校廉洁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后续的发展完善工作。而这些大学生对廉洁教育活动的最直观的反映,也有利于其对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认知。
2.大学生廉洁认知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自身廉洁自律意识仍有所欠缺:
大学生在对廉洁的认知以及自身廉洁意识的界定都存在片面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或多或少的出现过不廉洁的行为以及现象,且有大有小,这体现了大学生自身廉洁意识和廉洁行为的薄弱。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对于校园内或社会上所存在的不廉洁的现象和行为时,表现出的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都需要通过廉洁教育加以引导和管理。
(2)大学生关于创建廉洁社会的责任心有所欠缺:
当今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社会责任心,对廉洁意识的关注度虽有但并不是很高。如对党和国家所发布的政策法规知之甚少,“官员出现不廉洁现象时,该如何反映”对职能部门分界不清等,说明部分学生对社会的关心有所欠缺,对廉洁廉政社会的建设缺乏了解。
(3)大学生对廉洁教育活动的认知仍需要加强:
部分大学生在自身廉洁意识界定上存在欠缺、自身廉洁意识与自身廉洁素质有待加强,忽视了大学生廉洁教育活动在在自身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廉洁教育活动的参与度与认可度较低。
三、培养大学生廉洁意识和廉洁素质的对策建议
1.加强清廉家风和父母引领的道德润泽教育
家庭教育是廉洁教育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父母在孩子的廉洁教育中扮演着引路者和矫正者的角色,自己是否有不廉洁的行为,在孩子面前是否展露出对不廉洁行为的认同或赞赏等都将对孩子廉洁意识的形成造成影响。父母在教导孩子廉洁时,主要应从父母的身正言正的示范效应和对物质利益的正确态度出发,通过对公共财物、他人财物的态度以及行为取舍逐步影响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世界观、价值观。[5]
2.强化清廉做人与以德立人的学校教育
随着党和国家的重视,部分高校将廉洁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政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如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逾期还贷等问题,以及在某些学生干部和学生社团管理者中间存在的一些不廉洁行为等开展教育活动,开设专题讲座、组建“廉洁”社团、成立廉洁文化研究中心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部分高校的廉洁教育存在渠道单
一、形式单调、知行脱节等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成效。因此要真正落实廉洁教育的任务,还需要学校在思想重视、课程保障、内容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以提高高校廉洁教育的质量和效能。
3.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全民廉洁的文化氛围
社会大环境就如大染缸,充斥着优劣不同良莠不齐的各种事物;自媒体时代方便快捷人人参与直播或讨论的信息传播渠道,真假难辨得信息资源等等,使得确保信息的客观性成为信息筛选、管控的世界性难题,特别是有关官员是否廉洁正直的事件很容易引起人们许多联想。因此,培养大学生廉洁意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培养廉洁之风、营造廉洁之气。首先,党和国家应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强化制度防腐工作;加强党政党风建设工作、廉洁意识宣传工作和反腐倡廉的力度,加强人民群众反腐倡廉的意识及信心;加强互联网等媒体的管控和治理,以权威平台传播真实声音,减少或杜绝虚假信息混淆视听。其次,社会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应加强自身廉洁文化建设,严格要求自身,在具体的工作中深入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反腐倡廉政策及精神,以一种正面的形象以及自身所散发出来的正能量来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良好转变。最后,每个公民应当不断完善自我的廉洁意识,感染他人影响社会。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是国家行政管理、经济、文化及国家各方面建设的主力军,关注大学生廉洁意识和行为表现,做好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培养清正廉洁、正直诚信的合格大学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反腐倡廉基础工程之一,更是培养党和国家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政治任务。
大学生廉洁意识调查课题组成员:吴会蓉、林蕊清,石红铃、伍磊、马太平、陈月映、魏佳敏、唐佳、朱春瑾、查娟
参考文献
[1]《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6 》
[1]高园.大学生党员廉洁观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2]赵美英.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3]董艳芳.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4]张增田,孙士旺.廉洁的内涵与廉洁教育的策略[J].中国德育,2008,04:33-37.[5]田维敏.探索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有效途径[D].北京化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