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卫生局局长关于“看病贵”成因剖析与解决对策
“看病贵”成因剖析与解决对策
县卫生局局长李勇
当前,“看病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我县亦不例外。现就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予以剖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供参考。
一、形成“看病贵”现象的主要原因
从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形成“看病贵”的原因大致相同,主要包括药品价格、医院经营体制、医务人员素质和患
者承受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药价虚高”,价格因素抬高医药费用。药品价格虚高是形成“看病贵”问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造成药品价格虚高的因素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同种药品多厂生产,导致流通环节无序竞争,药品营销费用增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药品生产、经营市场相对放开,往往是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药厂同时生产一种药品,产品结构严重趋同,他们为争夺同一市场所展开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甚至是变成了折扣高低、回扣多少的不正当竞争,药品营销费用大大增加,患者最终成为这一费用的买单人。二是政府定价范围有限,药价监督管理难以到位。我国现行的药品价格管理政策是实行政府定价,但政府定价的药品只限于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及国家计划生产供应的精神、麻醉、预防免疫和计划生育等具有垄断性质的药品,其它药品价格完全放开,由生产经营企业和零售单位自己定价,而这些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虚高”定价现象相当普遍。三是药品招标采购制度仍不完善,层层“公关”增加了产销企业成本。应该说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对降低药品的虚高价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为了应对药品招标,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病人最终成了这笔费用的承担者。
(二)“以药补医”,体制因素迫使医院追求经济效益。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然而由于地方经济水平的限制,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在我县,除局机关、疾控中心等=个单位属于财政全额预算单位外,其余均属定额补助单位,但政府每年拨付的定额补助费只能勉强支付大多数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费用,而在职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与添置、人才培养与新技术引进等都得靠医院自身经营来维持。为了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国家实行了“以药补医”(即通过销售药品获得差价收入)的政策。据统计,我县部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业务总收入中,药品收入占==以上,而在个别辅助诊疗设备缺乏的基层卫生院,甚至高达==。个别医院还将职工工资、奖金与药品、辅检等经济收入挂钩,纳入个人分配核算,直接刺激了医务人员片面追求经济收入,“以药补医”变成了“以药养医”。
(三)“大处方、滥检查”,医生因素变相抬高医药费用。由于受内部分配机制的影响,一些医务人员受利益驱使,医德自律意识薄弱,其临床诊疗行为发生扭曲,开贵药、新特药、进口药、“搭车开药”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为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后举证无力,而在辅助检查中“宁滥勿漏”,小病大检查,大病反复查,增加了医药费用。此外,个别单位不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收费也是造成“看病贵”的原因之一。我县部分医疗机构收费公示和药品价格明码标价执行不好,有的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标准,肢解收费项目和重复收费,个别医疗机构的部分药品价格突破了国家规定的最高限价。
(四)收入有限,患者经济承受能力不强凸显“看病贵”。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广大群众的收入有所提高,但仍比不上物价的上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内地有==.=的群众有病不去医院就诊,有==.=的病人应住院而未住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收入有限,看不起病,以至于“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也还较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把进医院治病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病人和陪伴人员的生活费、来去车费、营养品费以及其他零杂开支,全部统称“医药费”,也容易让人产生“看病贵”的感觉。
二、破解“看病贵”难题的几点建议
由于成因复杂,破解“看病贵”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依靠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方能奏效。
(一)不断规范药品生产市场和价格机制,强力推行“阳光”招标采购。加大对医药企业进行药品研发的扶持力度,从总量上控制企业硬件投入的规模,遏制无效的重复生产和因此带来的恶性竞争;进一步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大对放开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价格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逐步探索完全放开药价管制,让市场在药品定价中起决定作用的有效机制,促进药品定价和整个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成立由监察、财政、卫生、药监、工商、物价等部门组成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协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药品的招标采购工作,尽力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降低药品“虚高”成本,努力增加集中采购的透明度,强力推行“阳光”招标采购。
(二)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卫生体制改革。毋需讳言,“以药养医”的体制因素是导致医院在“看病贵”现象中面临尴尬的主要原因。要坚持“政府办院,医院服务,群众受益”的办院模式,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补偿机制,逐步加大对卫生医疗机构特别是非营利性公立医院的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好医院的基础设备、人员工资、技术人员培训等的资金问
题,解决好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把公立医院从创收经济体的怪圈中拉出来,回归其社会公益事业的本质。努力探索公共卫生“政府出资,企业化运作”的市场机制,破除国家单一投资的观念,采取国际上通行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议“养事不养人”机制,制定政策鼓励多元化产权的卫生机构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在我县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并存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以高水平的综合医院为龙头、以特色专科医院为骨干、以提供社区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医疗服务网络,积极推进我县卫生体制改革。
(三)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积极推进医院内部管理改革。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结合正在广泛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县卫生行业开展一次深入持久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医德、医风大讨论,从严查处一批在药品购销和医疗服务中存在典型违纪违规现象的人和事,从严整肃医疗卫生队伍,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良、品行高尚的医务人员队伍,真正做到“患者至上,服务至上”,始终把群众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要标本兼治,积极推进医院内部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制度,控制药品费用过快增长;推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严格医疗服务项目的划价与结算管理,实行明码标价,设立收费查询系统,提高收费透明度,自觉接受病人的监督;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未执行招标采购药品的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按药品招标采购中标后所制订的临时最高零售限价执行;改革医疗机构内部经济核算管理制度,实行由医疗机构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各科室收费和核算的制度,严禁将医疗服务收入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严禁科室承包,严禁对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报告及其他特殊检查等实行“开单提成”等办法,严禁医院向科室或个人下达创收指标。
(四)扩大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保障体制。我县自====年月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过=年的运转,目前,参保人数达==.==人,参保率达==.==,参保金额达====.==元,累计报销兑现===元,报销户达=.=户,受益面达==.=%,广大群众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认可度正在不断提高。应组织力量进一步广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积极研究解决群众反馈的报销医药费少、定点医院收费高、看病手续烦杂、报销医药费手续多等问题,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保积极性,积极扶持个别特困农民入保,倡导全民参保,力求应保尽保,努力提高他们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和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第二篇:县卫生局局长关于“看病贵”成因剖析与解决对策
“看病贵”成因剖析与解决对策
县卫生局局长李 勇
当前,“看病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我县亦不例外。现就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予以剖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供参考。
一、形成“看病贵”现象的主要原因
从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形成“看病贵”的原因大致相同,主要包括药品价格、医院经营体制、医务人员素质和患者承受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药价虚高”,价格因素抬高医药费用。药品价格虚高是形成“看病贵”问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造成药品价格虚高的因素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同种药品多厂生产,导致流通环节无序竞争,药品营销费用增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药品生产、经营市场相对放开,往往是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药厂同时生产一种药品,产品结构严重趋同,他们为争夺同一市场所展开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甚至是变成了折扣高低、回扣多少的不正当竞争,药品营销费用大大增加,患者最终成为这一费用的买单人。二是政府定价范围有限,药价监督管理难以到位。我国现行的药品价格管理政策是实行政府定价,但政府定价的药品只限于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及国家计划生产供应的精神、医学专用、预防免疫和计划生育等具有垄断性质的药品,其它药品价格完全放开,由生产经营企业和零售单位自己定价,而这些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虚高”定价现象相当普遍。三是药品招标采购制度仍不完善,层层“公关”增加了产销企业成本。应该说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对降低药品的虚高价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为了应对药品招标,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病人最终成了这笔费用的承担者。
(二)“以药补医”,体制因素迫使医院追求经济效益。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然而由于地方经济水平的限制,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在我县,除局机关、疾控中心等=个单位属于财政全额预算单位外,其余均属定额补助单位,但政府每年拨付的定额补助费只能勉强支付大多数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费用,而在职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与添置、人才培养与新技术引进等都得靠医院自身经营来维持。为了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国家实行了“以药补医”(即通过销售药品获得差价收入)的政策。据统计,我县部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业务总收入中,药品收入占==%以上,而在个别辅助诊疗设备缺乏的基层卫生院,甚至高达==%。个别医院还将职工工资、奖金与药品、辅检等经济收入挂钩,纳入个人分配核算,直接刺激了医务人员片面追求经济收入,“以药补医”变成了“以药养医”。
(三)“大处方、滥检查”,医生因素变相抬高医药费用。由于受内部分配机制的影响,一些医务人员受利益驱使,医德自律意识薄弱,其临床诊疗行为发生扭曲,开贵药、新特药、进口药、“搭车开药”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为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后举证无力,而在辅助检查中“宁滥勿漏”,小病大检查,大病反复查,增加了医药费用。此外,个别单位不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收费也是造成“看病贵”的原因之一。我县部分医疗机构收费公示和药品价格明码标价执行不好,有的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标准,肢解收费项目和重复收费,个别医疗机构的部分药品价格突破了国家规定的最高限价。
(四)收入有限,患者经济承受能力不强凸显“看病贵”。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广大群众的收入有所提高,但仍比不上物价的上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内地有==.=%的群众有病不去医院就诊,有==.=%的病人应住院而未住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收入有限,看不起病,以至于“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也还较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把进医院治病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病人和陪伴人员的生活费、来去车费、营养品费以及其他零杂开支,全部统称“医药费”,也容易让人产生“看病贵”的感觉。
二、破解“看病贵”难题的几点建议
由于成因复杂,破解“看病贵”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依靠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方能奏效。
(一)不断规范药品生产市场和价格机制,强力推行“阳光”招标采购。加大对医药企业进行药品研发的扶持力度,从总量上控制企业硬件投入的规模,遏制无效的重复生产和因此带来的恶性竞争;进一步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大对放开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价格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逐步探索完全放开药价管制,让市场在药品定价中起决定作用的有效机制,促进药品定价和整个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成立由监察、财政、卫生、药监、工商、物价等部门组成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协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药品的招标采购工作,尽力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降低药品“虚高”成本,努力增加集中采购的透明度,强力推行“阳光”招标采购。
(二)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卫生体制改革。毋需讳言,“以药养医”的体制因素是导致医院在“看病贵”现象中面临尴尬的主要原因。要坚持“政府办院,医院服务,群众受益”的办院模式,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补偿机制,逐步加大对卫生医疗机构特别是非营利性公立医院的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好医院的基础设备、人员工资、技术人员培训等的资金问题,解决好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把公立医院从创收经济体的怪圈中拉出来,回归其社会公益事业的本质。努力探索公共卫生“政府出资,企业化运作”的市场机制,破除国家单一
第三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读 书 报 告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
及解决对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当前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天价药费”、“天价医疗费”的报道屡屡见诸媒体。
本文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矛盾论和发展观分析“看病难、看病贵”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很多,如政府投入不足、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药价过高、甚至存在一些行业不正之风等等,是医疗卫生行业中诸多矛盾的共同造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论告诉我们,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才能有效的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与相对落后的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看病难、看病贵”是这一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足,因此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从而导致看病难;医疗服务供不应求,在市场经济中,自然价格上涨,从而导致看病贵。
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同时具有特殊性。因此,“看病难、看病贵”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甚至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其表现并不完全相同。对于医疗资源相对较少发地区,社会大众感受的可能是“看病难”,而对于部分低收入群
众,感受更多的是“看病贵”。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正如前文所述,“看病难、看病贵”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与相对落后的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的集中体现。解决了这一矛盾,自然就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问题。
在这一矛盾中,相对落后的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一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策略应抓住提高我国的卫生服务供给能力这一中心与关键。目前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也正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如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健全各级医疗保障体系和各类医疗保险等。
同时,对于这一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不应忽视。
一、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减少盲目追求大医院、高等级医院而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
二、加强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减少对医疗资源的需求。3 运用发展的观点看“看病难、看病贵”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样如此。正确认识、对待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坚信通过不断发展,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有效解决。当然,在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同样,这些新矛盾、新问题,必须而且是一定通过继续发展来解决。正是在这样不断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医疗卫生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日益提高。
第四篇:数学教学低效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初探
数学教学低效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初探
摘 要: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高耗低效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寻求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就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高耗低效的成因作简单分析,并初步探讨如何解决数学教学高耗低效这一老大难问题的有效手段,落实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 低效成因 有效教学 解决对策
现代教育主张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尽管我校老师不断辛勤努力地工作,而学生数学成绩却让人心寒与哀叹,教学质量出现下降趋势,领导、老师和家长们均为之担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部分是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效课堂”的提出,是对目前课堂教学中低效甚至无效的一种反思和回应。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虽然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自主探究、体验感悟、合作研讨、求异创新,但是,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使课堂教学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新课程中,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
一、造成数学教学低效因素的分析
(一)学生因素
1、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知道要用韦达定理分解,但又不能完整正确地应用。在教学中多次发现学生在分式的化简与解分式方程,练习、作业时都采用去分母方法解题,讲评了改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老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受社会环境的感染及影视媒体的影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整天无所事事,早恋现象也较普遍,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
(二)教师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
农村学校地处偏远,部分教师专业水平不高,自我反思意识及教学能力较弱,同伴互助受到条件限制,专业引领有一定困难。老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年轻教师敢于尝试,善于标新立异,但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改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无所知,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的弊端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材的培养目标容易导致教师教学关注点定位的偏差,使得教学活动以“知识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大纲、教材的“刚”性容易束缚教师的手脚,淡化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的意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教师创造性的劳动,使得数学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还受教师教学素养、教学环境及教学设施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三、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应取长补短,虚心向同行学习。要实现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最优化,教师要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明白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旨,合理、科学的运用,该点破的要点破,该精讲的要精讲,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最大的效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依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正确审视教材的功能,打破“教材中心论”,做教材建设的参与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分析和使用教材,必须善于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用书,学生的实际合理设计教学,要辩证地看待教材,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设计理念,切不可为了赶热闹,违背教材的设计的理念,而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凭主观意识无原则地修改教材。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是让学生亲身实践,故教师应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教师可联系教材内容,结合本地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让学生测算粉刷房屋的费用。这需要学生首先测定房屋的粉刷面积,了解市场上有哪些涂料、价格如何,确定选用哪种涂料、需要多少涂料,粉刷的工钱如何计付,明确了这些因素以后学生才能对粉刷房屋的费用有个初步估计。无论哪种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首先从事物中明确需要研究哪些因素、如何获取这些因素的相关信息,然后才能去具体搜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提出建议。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促进有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
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行为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必须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逐步使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也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参与,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如复习概率时,以纯数学题出现,学生觉得很抽象,听都懒得听,而以判定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形式出现,就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贴近其生活,如出这类题目:“手心手背”是同学们中间广为流传的游戏,游戏时甲、乙、丙三方每次做“手心”“手背”两种手势中的一种,规定:⑴出现三个相同手势不分胜负须继续比赛;⑵出现一个“手心”和或一个“手背”和两个“手心”时,则一种手势者为胜,两种相同手势者为负。假定甲、乙、丙三人每次都是等可能地做这两种手势,那么,甲、乙、丙三位同学胜的概率是否一样?这个游戏对三方是否公平?若公平,请说明理由,若不公平,如何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对三方都公平?这种题目一出现,学生就产生了兴趣,个个想弄明白,在内动力的驱使下,自然地学会概率的求法。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最近的心理研究表明,有效学习不是天生的,而是主要依靠一系列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教师如果加强对学习不好学生的方法指导,其学习效率一定会提高。目前不少学生缺乏有效学习的方法,不断受到挫折和批评,导致学习成绩差,并对数学学习畏惧或焦虑不安,很可能丧失信心。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掌握有效的记忆预习、听课和复习方法,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科学有效。
而良好的习惯符合学习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的练习、作业甚至书写要强调格式规范,步骤完整,达到基本正确,再逐步加强逻辑性、条理性、严密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制定复习计划,督促鼓励其逐渐养成并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利用情商激励,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受到激励的人,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一90%,故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后要及时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教师要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效果等不同方面的进步,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学生发展的手段。如作业、考试,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难度、不同的题量,只要有进步就给与表扬,对接近及格者要舍得送分,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增强自信心。记得05届的一个女生,自小学就怕数学,从未有过及格,在一次单元测验中,试题简单,给分松,让他她得了80分(100分 制),当时,就兴奋不已,之后数学成为她唯一的强项。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关爱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真正喜爱数学,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除了要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商以外,更要注意开发和利用他们的情商,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实践证明,以暗示激发学生的情商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会使学生感到快乐和信心十足。
教无定法,适合的有效的就是好方法。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应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看自己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只有关注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人,才能最好、最优地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篇:常见儿童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儿童在人生初期从家庭中得到的经验以及所受教育,对心理的发展极具影响力,这一时期的发展决定了以后个人发展的方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尤为重要。
关键词: 心理问题;儿童;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心理健康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教育一直是世人关注的话题。今天独生子女一代也已开始生儿育女,如何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几代人共同关心的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有17岁以下未成年人3.4亿,其中至少有3 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1 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1.1 孤独型 感觉到孤独的青少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孩子没有朋友一起玩,跟爸爸妈妈无话可谈;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因学习上的竞争,使得同学关系紧张,没有知心的伙伴;为赢得老师的宠爱,相互妒忌;青春期的孩子遇到成长中的烦恼,没有能够倾诉心声的对象;种种问题使得一些性格内向,或者自卑的孩子,甚至是一些在老师、家长的眼里表现非常优秀的孩子常常在心理上感觉到孤独、悲伤。
1.2 自卑型 自卑感强的孩子表现为沉默寡言,郁郁寡欢,行为、意志被动。多因家庭变故,比如父母不在身边,或者离异、早逝,或者自身的残疾,个性方面的缺陷以及曾经的创伤等因素造 成。
1.3 自我中心型 这类孩子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唯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在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稍有不满则迁怒于人。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分析
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有其生物学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其中又以家庭因素为主因。家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舞台,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第一任老师给孩子怎样的家庭教育模式,直接决定了一个孩子的个性和行为特征。
2.1 家长的过分溺爱 过分娇惯子女,往往使子女残暴、不负责任、自私、任性,易产生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父母过分保护的子女,往往具有依赖性强、易激动、神经质和缺乏情绪控制能力等不良倾向。
2.2 家长的过分严格 过分严格的家长对孩子有着超出孩子能力的期望和要求,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制订的目标,就会严厉处罚。聪明活泼的明明是一个好动淘气的7岁男孩,课堂上跟同学说了一句话,被老师罚站了一节课。明明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回家跟妈妈倾诉,谁知却被妈妈更严厉的批评了一顿。明明的委屈无处诉说,只有压抑在心里。慢慢地妈妈发现明明不再说话了,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此时,妈妈才意识到可能出问题了。这种严格控制、严厉惩罚、专断型的教养方式,使得子女常常产生不满及压抑情绪,并具有畏缩、不信任等个性缺陷。
2.3 家长的文化程度及其教育观家长的文化程度高,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反之,家庭教育观畸形。在家庭教育中,他们认为“孩子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成才”,看问题也较主观、片面、不理智,在对待子女与自己的关系上,能够“不能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因而不能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无法对儿童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2.4 家长疏于管理 有些家长因忙于自己的事业,或者因为家长本身个性的不成熟,疏于或缺乏能力管教孩子,致使孩子无法从家庭中感受到温暖,不能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种放任 自流、随意型的教养方式,使得子女在个性上很不成熟,不能达到同类孩子的正常发展水平。3 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有学者认为“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大量心理研究实践表明,人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活环境则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儿童在人生初期从家庭中得到的经验以
及所受教育,对心理的发展极具影响力。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家庭环境是关键,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又是关键之所在。现在的父母,大多为“业余兼职”,难得抽时间研究子女教育,待到异常问题甚至严重后果出现了,往往后悔莫及。
3.1 呼吁创办婚姻学校,培养合格的父母 美国学者鲍姆林德认为,既严格要求,又尊重孩子,控制与鼓励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使子女有安全感,与同龄孩子比较最能自立、控制自己,最自信,最能进行探索和心满意足。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必须有合格的父母。在当保姆都需要提前培训、持证上岗的今天,做父母是世界上最复杂、最艰巨、最长久的职业,又不能下岗,又不能重新择业,更应该进行训练。当今社会教育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就是在这种最需要的人文领域里却没有教育,所以婚姻学校、家庭学校是当今社会亟需并且必不可少的。
3.2 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部明确要求大中小学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并开展校园心理咨询工作,但是在较落后以及偏远地区,只是流于形式。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和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课程大都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很多干脆就叫成政治课。孩子们遇到问题很难得到真正心理学上的帮助。学校是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最重要、最集中的场所,家庭教育的缺失可以在学校得到弥补,所以,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学校应配置有责任心、有爱心、接受过正规培训的心理咨询师,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心理帮助。
3.3 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孩子及时进行救治 父母和老师是跟孩子最亲密和接触最多的人,要用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孩子平等的交流,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支持,让孩子有表达自己思想、情绪、感受的愿望和空间。如果发现孩子遇到的心理问题自己无力解决,就一定要及时地向专业机构求助。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二者缺一不可。我国目前正处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时期,社会的变迁、竞争的加剧,增加了人们适应上的困难。优胜劣汰,心理不健康者比过去更容易被社会所淘汰。而儿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定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决定了以后个人发展的方向。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很多,而父母作为孩子最亲密的接触者对其心理卫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奠定了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儿童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家长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环境在儿童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家长的良好引导下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周红霞 儿童心理问题与家庭教育 【J】全科护理2009.2
宋亚玲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J] 心理学研究 2011.1
赵忠心 家庭教育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