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茶园镇菌菇产业基地建设调查

时间:2019-05-15 06:0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娄底茶园镇菌菇产业基地建设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娄底茶园镇菌菇产业基地建设调查》。

第一篇:娄底茶园镇菌菇产业基地建设调查

娄底茶园镇菌菇产业基地建设调查

12秋直属农村行政管理专科班

学号:1243004460778姓名:肖仕贤

目录

一、茶园镇菌菇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二、菌菇产业在创建两型示范企业中的优势

三、创建经验及努力方向

内容摘要:

为了打造娄底茶园镇新型菌菇产业,着力发展循环经济。运用蘑菇产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建设,实现城乡共繁荣。茶园镇通过引进湖南味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蘑菇技术的试验和推广,为茶园镇经济繁荣、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效益农业发展。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发展新路子,形成了以产业为载体,菌菇科技推广组织、示范基地、农户相联结的推广模式,促进了菌菇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初步形成了覆盖全镇各村点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业信息网络,为菌菇科技和市场信息的发布提供了更加快捷的通道。

一、茶园镇菌菇产业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娄底茶园镇地处娄底城北,交通不发达,土壤质量不好,由于人多地少,用水量大,遇到干旱,粮食减产,收入水平就会大大降低,生活保障成了最大问题;且物种单一,效益低下。

近年来,娄底加快城镇化进程,交通日渐便利,茶园镇环境宜种植菌菇,市场广阔,食用菌营养丰富,种类多,这都对茶园镇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008年,茶园镇招商引资引入湖南味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茶园镇农群村,注册资金6500万元,是一家集食用菌研究、生产、推广、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高科技民营企业,拥有31项发明专利和多项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及3个集生物工程育种、人工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自动化机械作业于一体的(年产规模达13200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系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两型”示范企业、湖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企业。

公司坚持“专业经营,品牌至上,质量为重”的经营策略,采取“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专致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研究,经过了多年的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行业已经具备自主发展的能力,并且具备生产杏鲍菇、灰树花、银耳等多种产品的能力。特别是在菌种技术、工艺设计、新品种研发等方面,已领先于国内同行,与国际接轨。所生产的“味菇坊”牌(湖南省著名商标)系列产品连年获评中国中部国际农博会金奖,产品远销国内外,深受业内及消费者好评。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拓宽经济发展途径,增加群众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移民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近年来,茶园镇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到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000多万元,通过有关部门支持的整村推进、村级互助资金、菌草产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支持。湖南味菇坊入驻完成2个专业合作社建设,安置农民工就业200多人,相关从业员2000余人。

二、菌菇产业在创建两型示范企业中的优势

2011年茶园镇紧跟步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协助湖南味菇坊在在创建“两型示范企业”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湖南味菇坊过组织学习,大力宣传。形成了有公司特色的节能管理体系,始终以推进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再利用为己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公司的能源管理,增强员工节能降耗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公司遵循高起点、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宗旨,坚持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发展道路,资源、能源、环境以及成本等方面步入先进企业行列,使得公司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创建活动中健全完善了节能减排的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

同时,在菌菇产业化培育过程中注重用建设环保工厂、生产有机产品、采购有机原材料,引导和教育员工强化意识,实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追求“环境、人类、自然”的和谐友好相处,努力为消费者和社会贡献最具有机标准的食用菌产品;公司就主要耗能设备建立了档案,并制定了能耗定额管理标准,对超出标准的设备要进行原因分析和维修,每月对能源消耗和节约情况进行分析基本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同时公司淘汰了一些高能耗旧设备,对公司的制作工艺、采用的原材料从源头进行控制把握,重奖工艺创新,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安排上公司也逐步提升。味菇坊将重点放在开展食用菌生产、加工等指标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和应用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技术,采购先进的空气净化系统,数字化智能环境控制系统,采用抑制机吹风等新型智能化设备调控对大部分小型高能耗设备进行改进和更换。对栽培废料进行再利用为锅炉燃料,使用风、水冷中央空调控制系统,改造进排风系统。对不合理的供电线路、水管进行了改造。公司通过持续提升技术指标水平,积极推广应用行业成熟的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了运营效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在产业化进程中茶园镇变成了环境优美,环保达标,健康和谐的新型农村。从2008年开始,味菇坊相继投入60多万元加强绿化建设,通过环保局的审核,各项排放指标均达标;使用清洁能源,提倡绿色消费;参与茶园镇各种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员工和农村乡镇居民的环保意识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创建经验及努力方向

通过创建“两型示范企业”活动的开展,为茶园镇菌菇产业基地创造了良好的效益,使员工的工作热情、精神风貌有了较大的提高,员工的思想素养、消费方式大到生活方式都有明显的改善;在创建活动中湖南味菇坊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也还有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1、必须逐步建立起长效的运行机制。公司高层必须重视,领导要气带头作用,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协作;要有整体规划或实施纲要,要具体,有实效性;健全制度,我公司先后制定了《能源节约管理制度》《能耗设备定额标准》《奖惩及考核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组织学习,宣传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

2、持续努力。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方面,在该、扩建项目按节能设计规范和用能标准建设方面,在开发应用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化害为利方面还有进一步加强。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作为循环经济产业的代表,它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它行业争资源,是现代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的典范;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我司的核心战略方向,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产业属于生物科技、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指导方向,发展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是茶园镇和湖南味菇坊菌菇产业基地最优化的抉择,是长远发展的规划。

湖南味菇坊将致力于食用菌产业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技术领先、规模领先、市场领先”的竞争优势,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和标准化生产模式,抢抓机遇、扩大规模、加强工厂化生产、提高产能和品质、提升行业竞争力、争取发展成为一流的食用菌产业集团,进一步推动茶园镇经济发展进程。

第二篇:茶园镇基层统战工作建设年实施方案

茶园发[2009]25号

中共茶园镇委员会

关于印发《茶园镇关于开展“基层统战

工作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

各村、镇属各企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我镇统战工作,经研究决定,现将《茶园镇关于开展“基层统战工作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茶园镇委员会 2009年8月25日 茶园镇关于开展“基层统战工作建设年”活

动的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发展需要,根据区委统战部的安排部署,决定在全镇开展“基层统战工作建设年”活动。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汇聚力量为主线,以创新载体、创建机制、促进基层统战工作科学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以服务发展为主题的工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凸现特色,努力推动全镇统一战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活动内容

按照构建完善的组织网络、建立立体的宣传教育平台、健全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的要求,重点组织开展好以下六项工作:

1、建立健全工作网络。要健全机构,充实人员,理顺管理体制。各村明确支部书记负责统战工作。要对辖区内重点统战人士建立档卡,分类存放,并报镇里一份。确保基层统战工作的开展有组织机构、有活动场地、有专门经费、有工作台帐。

2、建立健全基层统战工作制度。全力推进我镇统战工作制度建设,形成一套规范完整、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一是镇党委将统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统战工作。每年帮助解决一个以上实际问题,主要领导亲自参加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二是把统战工作纳入村级“三个文明”目标考核和对领导班子及干部的检查考核内容,并占适当分值;三是进一步加大统战宣传力度,统一战线的重大政策、重大活动等得到及时宣传报道;四是将统战理论与政策纳入中心组学习、机关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内容;五是统战工作经费要纳入全镇年初财政预算或经费列支项目;六是要建立健全调研工作机制和对重要统战成员的走访慰问制度。

3、加强培训,全面提高统战干部的整体素质。要举办统战知识培训班,对全镇统战干部和统战联络员进行培训,学习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加强农村统战工作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的培训,各村要克服场地、经费困难,建立党外人士之家活动场所。

4、健全各类统战人士联谊活动。切实加强与全镇范围内统战成员的联系,建立台帐,落实镇党委班子成员与重要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做好政治引导和宣传教育工作;由镇统战委员牵头,各村党支部积极配合,邀请全镇范围内各单位的省、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党外高级知识分子、无党派、非公有制经济、台属侨属、民族宗教等各界人士召开联谊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引导统战各界人士参与到全镇建设的各项工作中。

5、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有影响的宣传教育活动。年内,要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以上的统战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报告会,组织知识竞赛,出板报,建橱窗,张挂横幅标语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在全社会的宣传面和在大众中的知晓度,进一步增强统战意识,为开展基层统战工作夯实基础。

6、抓好特色的工作。要立足我镇实际,充分发掘利用好我镇的优势资源,围绕经济统战、多党合作与民族宗教等工作开展好主题活动,打造我们自己的工作品牌。一要深入推进“民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并抓好非公经济领域的党组织建设工作,认真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综合评价,积极做好“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引导,努力营造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浓厚氛围;二要致力于推动培养、推荐和任用好党外干部;三要认真分析研究全镇范围内宗教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大打邪制非和抵御渗透工作,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等活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四要在台、侨资源丰富的村充分发挥台、侨优势服务本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探索新的工作经验。

7、推动一批先进典型。要通过开展“基层统战工作建设年”活动,提升全镇各级各部门加强对基层统战工作领导的意识,改善基层统战工作条件,强化基层统战工作措施,提高基层统战工作水平,发现、树立和推介一批基层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导向,来推动我镇基层统战工作的科学发展。

三、工作要求

“基层统战工作建设年”活动作为我镇今年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分为组织动员(9 月)、全面实施(10月)、总结表彰(11月)三个阶段。各村、企业单位要认真研究部署,抓紧行动,把工作向更宽领域和更高目标推进。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基层统战工作是党的基层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完成基层中心任务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各单位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基层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将基层统战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摆到工作的重要位置,全力推动和不断创新我镇“基层统战工作建设年”活动的开展。

2、加强领导,强化保障。为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镇里成立“基层统战工作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万振兴为组长,曾永忠、谢建军为副组长。

3、双向服务,优势互补。各村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辖区内建设和管理,要整合并充分利用好各种社会资源,保证社会公益事业的正常开展,从而实现全镇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各相关单位要为统战成员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服务,统战成员要发挥自身优势,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4、因地制宜,整体推进。各村、企业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按照因地制宜逐渐推进的原则,确保基层统战工作质量,加快全镇统战工作的步伐。

第三篇:范水镇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

范水镇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

为了掌握目前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近日我镇组织专人进村入户,分别对五里、新民2个村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采取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并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基本概况

我镇辖21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25037户,行政人口90028人,其中农业人口63990人,劳动力36877人,耕地面积95443亩,国内生产总值77729万元,其中:一产21851万元,财政总收入4833万元。我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从人口构成来看,全镇农业人口占71%以上;从经济构成来看,全镇GDp的28%来自第一产业。

五里村辖8个村民小组,534户,人口1915人,劳动力938人,区域面积6000亩,其中耕地面积3600亩,村级集体年可支配收入12万元;新民村辖12个村民小组,1033户,人口3298人,劳动力1961人,区域面积5500亩,其中耕地面积4393亩,村级集体年可支配收入20.2万元。

二、取得成绩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我镇用全新的理念,积极创新,不断探索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措施,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我镇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是发挥能人效应,带动农民增收;二是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提升生产能力,推动农民增收;四是推进项目建设,拉动农民增收;五是搞好两权改革(林权和泵站经营权改革),促动农民增收。

从对五里、新民2个村的调查来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惠农政策执行良好。通过各种媒体、干部宣传,农户对党的惠农政策达到了家喻户晓,并且执行情况良好,如:涉农补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免交学杂费等,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2、村容整治初见成效。对境内12条县镇主河道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与保洁人员签定协议30份。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添置2台垃圾运输车,新建垃圾房15个、垃圾池253个,改造垃圾池338个,整治河塘125条,长度138.7公里,疏浚土方58万方。卫生厕所比重有所上升,五里、新民村分别达84%、87%。

3、基础设施得到完善。五里、新民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72%、87%,程控电话普及率分别达85%、90%,新民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3%。实施通达工程后,镇村硬质化道路进一步延伸,达到了村村通。中心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其中新民村中心村建设成效显著,该村以开展“三村联创”为载体,继续完善中心村的服务、辐射功能。以村部为中心,按中心村庄建设规划,冻结建设用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心村庄的服务功能。目前,中心村庄入户达510户,自来水受益人口达1800多人,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入户率分别达95%和96%。加快道路升级改造,实现道路硬质化。共铺设道路13公里,其中:水泥路面8公里。村内建有水厂、幼儿园、老年活动室、卫生室等公益性设施,电力设施配套齐全。

4、基层民主建设加强。坚持依法治村,切实加强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工作,实行民主选举,搞好民主理财,强化民主监督,进行民主决策。实施“四个一工程”,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不断增强村务公开的透明度,从而改善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上级的肯定,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5、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结合“四五”普法等工作,着重宣传与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深入浅出,做到家喻户晓,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的法制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年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突出,无集访事件、无刑事案件、无安全事故,多次受到上级组织的肯定和表扬,为打造平安范水、和谐范水贡献了力量。

6、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衣食住行大为改善,人均住房面积增加,楼房户比例上升较快,五里、新民村分别达14%、68%,基本消灭了危房户。食品支出在农户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菜篮子进一步丰富,“恩格儿”系数逐年下降。

7、农民增收稳中有升。据测算,我镇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92元,较去年同期2375元增加317元,增长13.3%。一是小麦增收。实现收入4514万元,较上年3815万元增加699万元,增长18.3%;二是二、三产业增收。上半年实现净收入12730万元,较上年9400万元增加3330万元,上升26.2%。其中:劳务收入达4350万元,较上年同期3750万元增加600万元,上升16%;三是减负增收。由于农业税的免征、小麦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农民直接收益达430万元,人平减负增收68元;四是劳务增收。农民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劳务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且势头强劲。

8、干部工作作风务实。以继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不断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如今,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农民比较满意。

三、存在问题

成就是昨天的句号,开拓是永恒的主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全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依然突出,如:农民思想意识僵化、发展基础不平衡、村级债务较重、农民增收趋缓等。

从对五里、新民2个村的调查来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不平衡性较大。从所调查的2个村及其所属农户情况分析,村与村、户与户差别很大,一是经济上不平衡,二是地理位置上不平衡,三是村庄内部不平衡,四是村容村貌不平衡,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2、弱势群体比例较大。除低保户、贫特困户外,纯农户仍占一定比例,五里、新民村纯农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分别为21%、20%。

3、新农村建设主体缺位。新农村建设是惠民、富民的系统工程,其建设主体应该是农民,但通过走访调查,却是一头热,一头冷。在实际工作中,村集体有越位之嫌,大包大揽,结果是吃力不讨好。农民虽有愿望,却有缺位之意,少数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两眼向上,两手朝外”的等靠要思想。

4、村级债务包袱较重。五里村债务高达100万元,其中:民间借款36.1万元,金融借款23万元,应付款40.9万元;新民村债务达41.6万元,其中:民间借款4.5万元,金融借款24.7万元,应付款12.4万元。巨额债务严重制约了村级的健康、持续发展。

5、新农村建设有误区。一是新农村建设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二是新农村建设停留在河塘整治、新建垃圾池上,而且河塘整治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前清后乱,增加了集体负担。

6、农民增收途径不畅。从所调查的2个村及其所属农户情况分析,其种植都以稻、麦为主,且品种单一;劳动力服务功能单一,服务处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地转移多,异地输出少。有的农民有致富愿望,但苦于无致富项目、少资金投入、缺少劳力、没有一技之长,只能“望富兴叹”。

7、土地流转面积不多。五里、新民2个村流转面积各有200多亩,流转效果不佳。一是农民有浓厚的恋土情节,观念守旧;二是在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三是土地流转的外部环境尚不够健全。

8、村干“双带”能力不强。在调查的2个村中,拥有家庭非农经营项目的村干部仅有五里村1人,且带动能力较弱。

9、农田水利设施滞后。全镇农田水利设施发展极不平衡,部分村由于经济实力强、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实施设施农业项目等因素,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但也有一部分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如:五里村20多年来,未进行农田改造,田块不平整,水系不配套,机械动力设施不健全,只在去冬今春投资6万元疏浚了河道。

10、不良消费现象严重。在市场经济的利益的驱动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滋生,人情风、攀比风、封建迷信愈演愈烈,特别是人情消费,正呈扩大、上升趋势。在调查的10户中,有1户一年人情支出高达5000元,既浪费了金钱,耗费了精力,又影响了扩大再生产,滋长了不良的村风、民风。

四、建议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目标;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突破瓶颈,统筹发展,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1、转变思想观念。基层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增强服务“三农”的技能和“双带”的本领,拓宽服务领域,由生产的指挥者转变为生产的协调者,由生产的干预者转变为生产的服务者;从指令型干部向指导型干部转变,从行政型干部向服务型干部转变。

2、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基层组织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民,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维护好,让“主人”行动起来。目前,从农业从业人员结构分析,普遍存在着学历低、年龄大、体力差,大部分是“3860”部队;从劳务输出人员分析,普遍存在着体能型输出多、技能型输出少的现象。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改变长期以来由“政府唱戏,农民看戏”的现象,实行“政府搞服务,农民唱主角”。着重抓好“两后生”培训,实施“三项工程”,即:实施就业创业工程,培养一批“创业型”农民;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培植一批“技能型”农民;实施农村科学普及工程,提升一批“素质型”农民。通过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

3、提升合作层次。目前,从我镇“三大合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着总量不够多、带动不够强、效益不够明显、运作不够规范、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的现象。因此,合作组织要在加快发展、注重规范上下功夫,彻底扭转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局面,不断拓宽覆盖领域,不断提升合作层次,积极探索新的利益联结机制,以规范的合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⑴.加快发展。围绕主导产业,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富民为目的,整合土地、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双带型”干部和农民“创业之星”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中宝德园为龙头,组建有机稻米合作社;以农机手为主体,组建农机服务合作社;以养殖大户为主导,组建生猪合作社。另外,要积极探索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和土地股份合作,搞好调研,积累经验。

⑵.注重规范。宝应县湖西水产养殖合作社要发挥市“四有”合作社的作用,扩大服务区域,拓展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争创省“四有”合作社;宝应县范水镇有机梨合作社要在产品包装、储藏、运输等环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着力提升产品档次,做强做响品牌,争创市“四有”合作社。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亲民、爱民、富民”为目标,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全面改善。选好配强乡镇、村领导班子,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着力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5、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切实加强镇村规划,改善村容村貌,但求一个目标,不求一个模式。按照“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镇总体发展规划,逐步形成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镇村发展新格局。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确保规划的权威性、统一性和导向性。对规模较小的村庄,通过土地整理置换、异地腾迁等办法,推动其逐步向集镇和交通便捷的地区集中,逐步减少自然村,扩大小城镇规模;对新一轮规划保留的村庄,积极开展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河道、清路障、改水、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解决垃圾围镇、围村现象,使村容村貌进一步改观。加强镇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整治河流污染,切实改善供水设施和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6、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关注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输血”的同时,搞好扶贫开发,增加投入,逐步增强其“造血”功能。实施公共财政,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7、落实目标强化管理。把新农村建设纳入镇村工作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作为检验基层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对班子考核和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工作进展和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奖优罚劣、行之有效的考评验收机制,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8、营造氛围形成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靠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广大群众的参与创造,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努力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制订新农村建设激励机制,组织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报道,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范水镇农经服务中心 高 翔

二00六年九月二十日

第四篇:关于**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镇党委书记***

我们**镇地处宿迁、淮安“两市”“三县”交界处,是沭阳县的南大门。205国道从集镇中心纵贯南北。全镇辖1个居委会和8个行政村,3.2万人,其中集镇人口6251人。96年以前,集镇大多数是低矮的平房,土坯房也随处可见,并且仅有一条街可以用于集市贸易,街道狭窄、拥挤,挤占205国道经营、堵塞交通的现象时有发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近几年来,我镇积极响应市、县的号召,把抓好小城镇建设作为改变本镇经济落后面貌的战略措施之一,对集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开发。到目前,政府和居民总计投入5000多万元,已建成楼房1200多幢,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铺设水泥街道8条,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形成“四纵、四横”的新格局;建成一条商业街和一个农贸综合市场,建成钱宁商住小区和二中住宅小区,并在集镇北首205国道东侧落实一个工业集中区。集镇门面房利用率达98%,集镇区人口达1.2万人;镇区绿化面积达71.6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13.6万平方米。集镇初步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被评为省、市新型小城镇。

一、主要做法

(一)立足长远,高起点编制规划

我镇本着“立足长远、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先后聘请无锡市建筑设计院、淮阴市规划设计院、淮阴市园林规划处等单位专家到**实地勘察、论证,集思广益,构筑了**集镇“四纵四横”的建设框架,后又经过多次修订,完善了《**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集镇区面积由原来的170公顷规划为202公顷。在编制规划上,对市场、商业街和小区布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规划不仅符合实际情况,易于操作,又凸现长远性,为小城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快建设进度

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是要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我镇本着政府少花钱、办实事的原则,举社会之力,集民间资本。镇政府把资金主要用于街道水泥路建设上,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他们融资建房,并吸引本镇及外地大户到集镇建房,政府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占整个投资的15%;对于下水道、彩砖、花坛等配套设施,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一律由集镇单位和居民承担,灯箱广告由机关单位出资置办。同时,我镇实行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吸引外地客商搞开发,强化政府引导,吸纳群众参与投资建设,解决了政府统一建设所面临资金困难的问题,加快了建设进度。农贸大棚市场、商业一条街和住宅小区都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吸引开发商竞标兴建。原**供销社有一块场地长期闲置荒废,镇里通过引进武进客商投资300多万元,进行开发建设,建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大棚综合市场,建成商品房56间,面积6000平方米,铺设水泥路面1752平方米,砌设市场经营柜台324个,供电、供水等设施配套,全镇肉类、水产、熟食、干杂货、蔬菜、水果等摊点全部进棚集中经营,交易十分红火,周边县乡的群众也纷纷来这里交易,日交易额达6万多元。今年3月份,我镇又引进浙江客商对供销社长期荒废的另一块场地进行开发,兴建饮食服务一条街道,目前已即将完工。这样,不仅缓解了资金困难,还推动了城镇建设,提高了建设品位。

(三)严格管理,维护小城镇形象

我镇始终强化小城镇管理工作。首先是成立组织,设立了**集镇管理监察中队和环卫所,集镇每条街道上都配备了垃圾桶,总量达135只,配置了垃圾车和洒水车等保洁工具,集镇居民户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和“文明卫生保证书”。对于影响集镇卫生、破坏集镇公共设施者予以严管重罚。成立了由人大牵头的环境卫生督查小组,除每星期一作为定期检查外,还不定期对各单位及居民的卫生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并对检查的情况进通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曝光和处罚,实现集镇卫生管理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四)加快利用,活跃小城镇市场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镇始终把加快小城镇的利用、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细、抓实。提出了“五句话”口号: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进镇,用优美的环境吸引人进镇,用优惠的政策鼓励人进镇,用优质的服务感动人进镇,用强有力的手段推动人进镇。这样,不仅吸引了一大批人进镇经营,也使建起了房屋的集镇居民很快利用临街、临路的优势搞起了经营,小商品、建材、家禽交易等一些专业市场也日益活跃。

二、存在问题

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是小城镇环保问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严重滞后,没有环保设施,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城镇环境管理相对滞后,导致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较差。生产生活废(污)水任意排放,垃圾废物随意倾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2是小城镇规划还显滞后。有的规划不重视特色设计,有的开发建设方式也较为落后,综合开发率低,街景设计、重要地段和重要建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筑物的设计都还单调,品位不高。

3是城镇功能不完善。小城镇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快,市场规模偏小、档次不高,金融、劳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集聚乡镇企业的能力较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整合力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1、要高标准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规划小城镇时要有前瞻性,要聘请专家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产业特色和现有的建筑格局以及城镇今后的发展定位,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因素,留足发展空间,在编制规划时不能只考虑目前财政承受能力,应当把目光放远,对一时财政压力确实比较大的,一方面采取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战略。切忌为了追求短期政绩和眼前经济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2、要千方百计聚集镇区生产要素。农村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城镇要发展,就要有人气。为此,政府应出台相应举措确保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一是出台小城镇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在镇区规划范围内购地建房的,在各项规费收取上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手段,更加优惠的价格,在办理证照、手续方面,要缩短批办流程,减化手续,热情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以增强城镇的吸引力。二是对农村大户房屋改建要加以控制,引导其进城镇建房购房,形成“人往街上聚、家往镇上搬”的热潮。三是加快城镇各类功能小区的规划建设。按照规划要求,尽快完善城镇配套功能,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功能区建设,提升城镇的发展水平。

3、要加强环保工作。搞好小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置规划,并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工业发展等情况的不断变化,调整和完善有关规划,并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针对乡镇小城镇环保问题,设立环保机构,加强执法,开展环境整治。增加投入,添置必要的环保设施。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4、要发展特色产业。产业是支撑城镇发展的基础,是繁荣城镇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加快小城镇的发展,首先要壮大自身的产业基础。在壮大产业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发展特色经济,在多业并举的同时,发展龙头产业,特别是要开发本地二、三产业中具有特色的项目,不断做大做强,不仅提高镇域经济的支撑力,还可以提高地方知名度。

第五篇:鸬鹚渡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调查情况

鸬鹚渡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调查情况

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基本概念

(一)农村公益事业

“公益”是指公众的福祉和利益。它的实质是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在我国公益事业主要包括救助救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事业、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及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公益事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外在性,公益事业部门及活动独立存在,构成相对独立的系统。二是社会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和社会投入,投资效益表现为社会效益。三是共享性,公益事业建设和服务为社会成员所共享。四是福利性,公益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带有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性质。可以看出,公益事业与公共产品在概念上具有同一性,因此,本文把农村公益事业理解为农村公共产品。

村级公益事业是农村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村域范围内生产和提供用于满足全体村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按照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和贯彻中央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村级公益事业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在行政村范围内,由公共财政、村社集体以及私人部门生产和提供的,用于满足全体村民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公共产品,以及与城市居民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

(二)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机制

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机制是指村域范围内公共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供给机制。根据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方式可以是多元的,但公共财政是供给主体。首先,农村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应以政府供给为主,私人部门与社会多元参与。其次,由于农村社区“熟人社会”这一特殊条件,以及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劳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解决和控制公共服务的“搭便车”现象,能够比较合理地按照公共服务受益程度,有差别地分摊公共产品生产成本。因此,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机制,应该是责权明晰、配臵合理、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村级公共产品生产和供给体系。

二、十二五期间鸬鹚渡镇村级公益事业进展情况

鸬鹚渡镇各村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通过国家项目投入,开展盘活村级资产资源,在外发展的企业老板、村民捐助等办法加快了公益事业建设的步伐,调动了农民参加公益事业的主动性,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十一五”期间,鸬鹚渡镇村级公益事业进展情况 村部建设:财政投资36万元,村集体投入141.5万元。通村公路建设:财政投资1005万元,村级投入、农民投入、社会捐资及其他资金共141.5万元。

水利设施建设:主要是病险水库加固,财政投入191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投入30万元。

(二)取得的成绩

全镇15个村村村通公路80公里;村部建设已经完成13个村;远程教育村村有;农家书屋普及11个村,4个村在建;有线覆盖率100%;农村卫生室、农村计生服务站村村有;农村劳动力培训人数达10000人次;农村饮水工程已经实现5个村通自来水。

三、存在的问题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现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劳积极性不高。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虽然能够反映出农民对村内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意向,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基层干部违规操作执行走样,一些地方只收钱不办事,甚至为缓解财政资金困难,平调、挪用筹集资金,侵犯农民的利益;一些地方的村组干部群众威信不高,集体财务收支不透明,农民对其缺乏信任感。这些都直接影响和挫伤了农民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劳的积极性。二是基层干部对组织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劳存有顾虑。有的认为程序复杂、限制过多,担心费力不讨好,存在畏难情绪;有的认为限额标准过低,即使搞起来,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还有的仍存在依靠行政手段筹资筹劳的思维惯性,不习惯采用民主协商的办法处理村内事务。三是由于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筹资筹劳数量不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悬殊,仅靠一事一议难以解决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问题。这是影响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劳广泛开展的实际情况。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融资渠道。对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项目,应允许或鼓励社会民间资本进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体系。逐步清除村级公益事业建

设融资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开辟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型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提供融资服务;疏通集体资产抵押融资渠道;发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专项国债;允许发展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县、乡(镇)可以建立村级公益事业招投标办公室,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村级公益事业。3.引导集体和农民投入。村域经济转型发展状况决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通过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推进村域经济转型,扶持村级经济发展,提高村集体自我发展和建设公益事业的能力。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下载娄底茶园镇菌菇产业基地建设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娄底茶园镇菌菇产业基地建设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街道办事处)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的调查(5篇)

    深沪镇(街道办事处)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的调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十一五”规划中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为深入贯彻......

    镇云一体化工程项目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镇云一体化工程项目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镇云一体化建设是县委、县政府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步伐的战略高度,谋划的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也是有效推进“三县”建设......

    赤壁市柳山湖镇移民新村建设调查

    赤壁市柳山湖镇移民新村建设调查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党建处 2009年第7期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在三国古战场赤壁,有一个移民集中安置建制镇,名叫柳山湖。柳山湖镇面积......

    关于打通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打通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打通镇位于綦江县南部,与贵州省习水县、桐梓县相邻,渝黔(万梨)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平均海拔高度900多米,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7......

    涡阳县新兴镇寺后村新农村建设调查

    寺后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姓名: 作者单位: 实践单位: 实践时间:2011年7月18日 至 2011 年7月20日 共3天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时说,这五年是改革......

    对XX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与思考

    扎实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XX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与思考廖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全......

    x镇农村主导产业建设情况调查(驻村工作)

    xxx镇农村主导产业建设情况调查农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缓慢、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2004年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下发了“一号文件......

    x镇农村主导产业建设情况调查(驻村工作)

    xxx镇农村主导产业建设情况调查农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缓慢、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2004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一号文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