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米国际,城市营销,像企业一样思考
多米国际,城市营销,像企业一样思考
城市营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舒蕾冠名,中国营销资源在线、科特勒中国营销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多米国际营销咨询集团(中国)等联袂主办的第八届 “中国营销高峰论坛”在湖北鄂州红莲湖高尔夫俱乐部隆重召开。该论坛是湖北财经界和营销界规模和层次最高的峰会之一,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本届论坛以“城市营销,像企业一样思考”为大会主题,是湖北首次聚焦“城市营销”大课题的高规格盛会。来自国内外200家企业老总,以及政府人士、专家学者100多人,济济一堂,共同就城市营销献计献策。
由于经济资源是全球化的,因此城市间的竞争也将是全球化的。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毕业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曹虎,在此次营销高峰论坛上,抛出这个问题,引起全场共鸣:城市间的竞争关系,是由每个城市独有的战略优势驱动的。各城市如何营销,成为当今大家关注的话题。
曹虎说,城市营销,除了吸引新的商机及拓展现有业务外,还必须吸引公共及私人投资。要就城市特色和服务设计一个恰当的组合,要为现有和潜在的产业,以及服务的购买者、使用者制订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城市营销,不仅仅是一个旅游部门,或者一个宣传部门,去做的事,而是一个跨部门的组合。曹虎建议,城市在营销上,可以成立一个跨部门组合的机构。他将此称为中国城市的“第三代城市营销体系”,做城市品牌化和传播的“沉浸营销”。
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就中三角战略方面,谈到了城市营销。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形成“中三角”,从交通、教育、医疗、旅游等方面,阐述了“中三角”各城市抢抓机遇,开展城市营销的经典案例。
而作为研究宏观经济和地方政府创新,提出过许多重要的政策建议,中央和地方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并推动有关政策的出台,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指出,要用营销构筑地方竞争力,让每个城市有一张名片。同时,他用十个“再平衡”,形容城市的营销发展,比如发展再平衡、文化再平衡、城乡再平衡、生态再平衡等。彭真怀说,希望中国营销论坛,从武汉走到全国,然后走向全世界,适当时候还可以举办中国城市营销博览会。
论坛下午,由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组成的四个小组,分组组成的圆桌论坛,分别就地方政府与企业的互动营销、区域城市营销的竞合之道、信息与金融如何成为城市营销的新动力、城市品牌的传播之道,进行了交流。
第二篇: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学校让写写与老师之间的故事,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写。思来想去想到了高鸣峰老师,坦白说和高老师的接触时间不长,可是有些事就是这样时间的长短并没有决定这件事。高老师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像一位高僧。
贡布里希说过 :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是吗?好像是这样。每当在大画家的展厅徘徊,我常会想起高老师,也不知为什么。但一点是没什么值得怀疑的。我敬重高老师。
但我从来不认为他是一位大师,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称他为画者。因为高老师不会把艺术挂在嘴边,道理很简单,艺术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依然记得在课余时间的交谈,高老师的语言简单而深刻。他谈教育谈电影,把艺术从祭坛上请下来。有很多的原因使一般人认为艺术是高深莫测的东西,“不沾人间烟火的圣洁之物。
所以,我们这些初学油画的“艺术青年”和“一般人”一样也把艺术放在了祭坛之上。也正是这种原因使我们无奈的陷入艺术的深渊,往往发现不了真正的艺术真谛,更创作不了艺术品。而对于艺术家而言,自然的,平常的,其实是最美的。高老师的魅力,就在于他的教学中,始终固保持着自己的自然和平常,展现着自己的个性和气质。把复杂事物分解成同学易于接受的知识。
尽管当代艺术世界多变而高老师依然保持自然平常的模样,而不随波逐流。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高老师也是一名愤青。课间的聊天中,高老师很赞同陈丹青关于美术教育在当代中国现状看法的观点。我觉得有一点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味道。当然关于中国艺术教育的当代进程的种种争议,或许早已成为了陈词滥调,我从他稳重外表下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狂妄”。
我常想如果我们接触到的老师能够同时是一个活跃的、战斗在第一线上的当代艺术家,可以肯定:这是一件好事!至少,他的教育意义远远超出课堂本身。除了教授具体的艺术观念和创作能力,现在的艺术学生人数因为扩招而大大增加,我们当然不会都成为艺术家,而社会也并不需要这么多的艺术家,但是不管结果是什么,个人的创意能力、团体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对于专业格局的反思能力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高老师的存在,为今天数量过多的艺术学子们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标杆。对“高墙”里头的学子来说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榜样,更多的情况是,高老师利用了各种机会领着学生走出课堂,提高了传统教学中所欠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这些开放式教学活动很好地让我们处于各种艺术与社会的碰撞和交流当中,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模式化带来的“标准”和“统一”的弊端,推动了我们自我思考,自我培养和多元发展,以此寻找与创造适合自己的艺术方式和艺术理念。
生活还在继续,高老师依然为他的艺术追求不懈努力着。而我应该感激高老师。是他教会了我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第三篇:像大企业一样思考 像小企业一样行动
张雨柏的“穿越术”:像大企业一样思考 像小企业一样行动
2014-05-30 14:28:49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付希娟
“每个老板都有一个发展的梦想,提到梦想,绝大多数人会说是做大做强,但我认为,比做大做强更重要、更难的是做久企业”,5月26日,在苏商会“学习苏商好榜样”名企走访系列活动走进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苏酒集团)活动上,洋河董事长张雨柏在做主题演讲时表示,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最典型的就是产品,产品有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四个周期就是一个生命的规律。企业也一样,大企业的生命周期平均是七、八年,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平均是二、三年。怎样穿越生命周期,做基业长青企业?张雨柏认为有两个要点:第一是像大企业一样思考,第二是像小企业一样行动。
如何像大企业一样思考?张雨柏从“坚持战略导向”、“打造竞争能力”、“激活经营机制”三大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战略导向篇”,张雨柏提出了战略制定的“五域”模型——时域、地域、领域、位域、势域,并对互联网思维提出了三个方面认知——口碑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平台和信息化思维,他认为战略执行要“三步走”——总战略要走向子战略,战略号召要变成战略标准,高层意识要转化为全员行动。在“竞争能力篇”,张雨柏阐述了综合竞争力的“木桶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的“反木桶理论”,并分享了洋河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三化”——极致化、创新化、集中化。在“经营机制篇”,张雨柏指出了好机制的“六大标准”——市场的用人机制、科学的决策机制、诱人的激励机制、鲜明的责任机制、有力的约束机制、归属的文化机制。
如何像小企业一样行动?张雨柏认为,成功的“三件宝”就是学习、思考、行动,其本质就是要将“像大企业一样思考”落地生根,强化执行力打造,重点要打造6种执行力——战略型执行、高效型执行、过程型执行、集中型执行、二主型执行、强制型执行。
【像大企业一样思考】
企业要思考什么?应该思考最宏观、最长远、最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老板分给下属就能够想清楚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最宏观、最长远、最重要的问题?我个人理解主要是三个方面:战略问题、竞争问题、机制问题。
第一篇:坚持战略导向
做企业领导者经常要面对两件事情,第一件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点,就是我们企业的增长点;第二件是寻找机遇、抢抓机遇,抓住一个机遇点就是企业增长的爆发点,有时候抓机遇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找准方向,迷失方向的问题往往不是问题,迷失方向的机遇往往不是机遇,迷失方向的创新可能就是一场灾难,所以方向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方向对了,路也不会太远。
过去大家都讲“立足当前,谋划未来”,而在洋河,我们讲“立足未来,谋划当前”,我们要想清楚未来做什么,回到当下大体应该怎么做,这样才能不断增加正能量。
战略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方向问题,方向大家都懂,但是战略到底怎么理解、怎么去做?我想主要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战略怎么制定的问题,一个是战略怎么执行的问题。
战略制定之具体内容——“五域”模型
战略制定问题,其实就是两个层面,第一是具体内容包括哪些,第二是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什么。用一句话能来描述的企业战略,都不叫战略。我将之概括为“五域”:
第一是“时域”。一个战略一定要跨过一定的时间,我们经常会讲计划、规划、战略、愿景、使命,这些有什么不同?概括起来最大的不同就是时间跨度的不同,即计划、五年规划、十年战略、二十年愿景、一辈子使命,所以战略问题一定要把这个想清楚,干什么,五年干什么,二十年干什么,一辈子干什么,战略的第一个选择就是“时域”的选择问题,战略问题就是选择,选择做什么,更重要的是选择不做什么。
第二是“地域”。我们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我们的产品到底卖到什么地方去,是做一个区域品牌,还是去做一个全国化的品牌,甚至是去做一个全球化的品牌,要做个选择。不代表全球化就一定是对的,因为每一个品牌都有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有可能区域品牌就是最好的选择,小市场可以高占有,最大的好处是成本很低,效益很高。如果洋河在一个省卖了5个亿,我听起来并不一定会很高兴,但是在一个地区卖了5个亿,我会特别高兴,因为一个地区5个亿带来的收入远远高于一个省5个亿带来的收入。
第三是“领域”。我们到底在哪个领域发展,这是对企业家诱惑最大的问题。到底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或者是一体化?现在中国经济在蓬勃发展,机会很多,到底是机会还是机遇,这个需要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往往不是选择的问题,而是不选的问题。有句话说得好,“将军赶路不追小兔”,这就是战略和机会导向的问题,到底是战略导向还是机会导向?洋河在这一问题上坚持“三化战略”:主业规模化、品类平台化、无关联盟化——
(1)“主业规模化”就是我们一定会认定白酒这个主业坚定地做下去,而且走规模化发展道路,不仅在本土做规模化,也在全球做规模化,不仅有产品的输出,还有资本的输出。
(2)“品类平台化”就是我们现在已经打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全国化营销平台,不仅可以卖自己的酒,也可以卖别人的酒,甚至是卖酒以外的商品,去年我们的葡萄酒卖了几个亿,今年可能要翻一番,进入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前五名,这就是因为我们在相关多元化、品类平台化的做。
(3)“无关联盟化”就是指无关的投入我们也做,但是我们是用连带化的方式去做,我们永远经营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永远投资别人最擅长的东西。
第四是“位域”。一个品牌在市场上都会有自己的位置,位置一般分为四种:领跑者、挑战者、追随者、补缺者。“位域”决定了我们的竞争策略,如果是领跑者,你有领跑者的策略,如果是挑战者,你有挑战者的策略,如果你用挑战者的策略去做领跑者的策略,一定是错误的。
第五是“势域”。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讲,竞争优势的选择一般就是差异化和总成本,到底是选差异化还是选低成本?实际上,企业往往会选两个策略,在某一方面可能差异化,在某一方面可能低成本,怎么聚焦?那就要做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战略的具体内容,我的理解就是做“五域”的选择。
战略制定之核心内容——商业模式创新
除了具体内容以外,最核心的是什么?那就是商业模式,它是“战略之战略”,是高于战略的战略。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支撑你十年的发展。什么是商业模式?我最推崇的一种说法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什么是商业模式创新?实际上就是资源的重组和交易结构的改变。
关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不同,但是又有相同的地方,我认为主要有两个相同点。
第一是都不能离开互联网的大背景。无论你承认不承认,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错过互联网,错过的不是机会,而是时代。洋河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有三个层面——
(1)口碑思维。口碑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信息的不对称,口碑的理解就是8个字:专注、极致、迭代、简约。传统企业怎么跟上互联网的口碑营销思维?归根到底还是要融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来,日常工作离不开“4P4C”,所谓“4P”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所谓“4C”即消费者、成本、沟通、便利,过去我们把“4P4C”做好了,就能在行业里取得竞争优势,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你如果不把它做到极致,你就没有发展的空间。渠道怎么做?就是三句话:免费、体验、体验式的营销;
(2)大数据思维。最大的调整就是从逻辑性走向相关性,找一些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洋河最近正在做的就是进行市场分析,分析痛点,做精准营销;
(3)跨界、平台和信息化思维。以后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不是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能是跨界的竞争。有人说2014年是老板最痛苦的一年,选择了互联网,可能是找死,不选择互联网,一定是等死。我的理解是,互联网对传统产业一定会产生挑战,但也有机遇,未来的企业发展一定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传统企业。洋河就此组建了自己的互联网中心,解决了四个问题,第一是信息化的问题,第二是我们解决了运营的问题,即B2C或者O2O的问题,第三是互联网的传播问题,第四是互联网思维怎么样改造我们传统企业的问题。
第二是都不能离开资源整合。从一定意义上讲,资源的整合能力代表企业的发展能力,你能整合多少资源,你就能做多大的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可以带来两个效益,第一个就是分享蛋糕,企业家之间很多资源都是互补的,如果我们能够分享了,实际上我们就多切了一块蛋糕;第二个是可以做大蛋糕,规模采购、规模效益。去年,洋河在资源整合上做了一些尝试,我们主要“三步走”:第一步是内部资源的整合,第二步是相关方资源的整合,第三步是无关方资源的整合,创造了5千多万的效益。所以,资源整合一定是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第二大最重要的问题。
商业模式的设计只有基于这样的思考,才能做成有时代背景的先进的商业模式。
战略执行要“三步走”
制定了好的战略以后,要实现落地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理念问题,一个是执行问题。
所谓理念,就是要想清楚今天和明天的事情,要今天,更要明天,但是在战略问题上,我可以不要今天,但是一定要明天,战略问题一定要学会坚持。
战略执行有“三步走:
第一,总战略要走向子战略,公司拿出了一个大的战略构架后,一定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执行战略,否则战略不能最终落地;
第二,战略号召要变成战略标准,战略不是要变成号召,而是要变成很多部门的行动纲领,检验每一个成效的标准;
第三,高层意识要转化为全员行动,形成一种铺天盖地的力量。
第二篇:打造竞争能力
可持续发展需要打造企业的两种能力: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综合竞争力是解决企业能否“站得稳”的问题,核心竞争力是解决企业能否“跑得快”的问题。
“综合竞争力”体现在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资本力、管理力等方方面面,最大的理论基础就是“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要找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板,因为那块板决定着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多少,如果板太短,其他再长也只是资源浪费,企业就难以发展的很稳。
“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反木桶理论”,又叫“尖刀理论”,木桶中最长的一根木板决定了你这个企业的特色与优势,就像一根针,人往往怕的不是榔头,而是一根针,因为这根针更具有穿透力,这根针就是核心竞争能力。无论你企业做的怎么样,都必须去寻找那个点的力量。怎么样打造核心竞争力?我们洋河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叫“极致化”。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要重复去做,重复的事情要用心去做,用心的事情要极致去做;
第二句话叫“创新化”。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都在出现大的调整,我们酒行业是典型的代表。所以,企业要有市场敏感度,捕捉行业变化的信息,找出机遇去适应,这是一个调整期,然后去创新,做出我们自己的东西。要在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上有创新,品牌力是解决消费者为什么要买的问题,渠道力是解决销售者为什么要卖的问题,产品力是解决消费者为什么要重复购买的问题。这些必须要解决好,否则不能可持续发展。
第三句话叫“集中化”。关键性工作需要集中化、系统化、持续化的去做,永远抓在手上,这就是“二八法则”,用顶端的20%解决其他80%的问题,这样可以带来全局的变化,我们今天的营销大思路就是“以变应变”。
第三篇:激活经营机制
企业经营经常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是资源层面,包括“人财物”;第二层面是运营层面,包括“产供销”;第三层面是管理层面,包括“管体机”。
从资源层面上来讲,“人”最重要;从运营层面上来讲,“销”最重要;从管理层面上来讲,“机制”最重要。如果把“人”、“销”、“机制”放在一起,我认为还是“机制”最重要。因为一个好的机制可以让外面的好人走进来,一个坏的机制可以让里面的好人走出去。所以,机制问题是最本质的问题。
国民共进 机制先行
很多人说国有企业没有办法做好经营机制的问题,因为体制上有障碍。我认为体制上是有问题,但是机制上可以调整,改制要改的就是产权制度,“制”就是经营机制,不要认为国有企业一定就是坏的体制,也不要认为民营企业就一定是最好的体制,实际上不尽然,没有一个好的经营机制,体制说不上谁更好。
民营企业有民营企业的优势,但是民营企业也有发展上的困惑。第一个就是人的选择问题,是传给自己的子女还是让社会上最优秀的人走进来。第二个就是发展的问题,洋河如果是我自己的,我早就不这么拼命了,现在的机制和体制决定了我必须去干,洋河的体制是3个“三分之一”,国有股三分之一,管理层三分之一,社会流动股三分之一,有压力就有动力。体制问题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机制问题。
好机制的“六大标准”
那么,到底什么机制才是好的机制?我总结了“六大标准”:
第一,市场的用人机制。无论你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用市场化的方式选择市场化的人才。市场化的方式就是竞争和给报酬,市场化的人才是我们用人的标准,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
(1)德,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最核心的是职业道德,最大的职业道德就是把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员工利益放在首位,把企业利益作为首要利益的人才是有德之人。
(2)能,就是能力。我们强调两个能力,一是领导能力,二是业务能力。从事一项工作,一定要成为这项工作的行家,这才是有能力之人。
(3)勤,对于勤的考核最大标准就是工作有没有激情,有没有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之人一定是勤政之人。
(4)绩,绩效看“三出”,即出数据、出模式、出人才。成绩考核不能简单看数据,或者说不仅看数据,还要看有没有形成经验和模式、有没有培养出人才。这样,发展才会可持续!
(5)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第一是自己要清正廉洁,第二是队伍要风清气正。
第二,科学的决策机制。事事不是一人说了算,而是事事有人说了算。领导要善于授权和分权。如何分权?要坚持“四大原则”——
(1)简单事物权力原则,当一件事情很简单时,谁管的就谁说,不要太复杂,要利索。
(2)复杂事物专家原则,不是老板、领导说了算,而是专家研究、分析。
(3)群众利益民主原则,要让大家享受民主权力。
(4)根本利益老板原则,涉及到重大投资,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那就一定要老板进行最后拍板。
第三,诱人的激励机制。好人好报、大贡献必有大回报,加大企业的奖惩力度,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有贡献的人,得到更多的激励。
第四,鲜明的责任机制。解决由谁负责,怎么负责的问题。用“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中心”的意识去定任务、定责任、配资源,做到“向下负责,向上约束,上下连带,牵头为大,导向市场”。
第五、有力的约束机制。我们不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是改为用人疑、疑人用,因为一个好的机制会让坏人变好,坏的机制会让好人变好。坚持两点移动——决策点下移、监控点上移,实现高效和可控,让权利在阳光下操作,所有的工作都能公平、公正、公开。宝马车为什么能够跑得快?有人说它动力很强,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它的制动非常好,它敢跑快,是因为跑快了可以迅速停下来,这就是“停止理论”。
第六,归属的文化机制。要建立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奋战机制和归属的文化机制。企业发展有“三靠”,短期靠业务,中期靠机制,长期靠文化。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需要文化去统领企业,统领企业员工的思想,统领企业发展的未来。洋河近两年倡导的文化叫“狮羊文化”,起源于拿破仑的一句话,“领先领头领一行“讲的是“狮”,“报国报民报一方”讲的是“羊”。企业有两个属性,一个是竞争属性,这就要求我们像狮子一样,还有一个属性是社会属性,再大的企业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企业要被社会认可,一定要学会感恩,感恩表面上是对别人的,本质上是对自己的。洋河有这么好的发展,不仅仅是自己的努力,也是社会对我们的认可,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遇见了一帮好领导,生在了一块好土地。
【像小企业一样行动】
像小企业一样行动,一方面要学会站在大局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思路清晰,方向精准。另一方面,我们要克服大企业病,大企业病最大的特点就是按部就班,行动缓慢。所以,企业做大以后,一定要回过头来想想怎么样像小企业一样迅速,一定要有好的想法落地,巨大的成功就是“伟大的创新”加上“强大的执行”。
成功有“三件宝”,第一法宝就是学习,一方面要选择性的学习,不要什么都学,另一方面,学是手段,习是目的,习就是一种习惯;第二个法宝就是思考,不要生搬硬套学到的东西,而是要融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想出自己的路子;第三个法宝就是行动,让思考者行动,让行动者思考。
打造一个强大的执行力,我们需要做什么?我的思考是要打造6种执行力。
第一,战略型执行。这是相对于机会型执行提出来的,凡是讲做了多少的,一般都是机会型执行,战略型执行是讲还有多少没有做,没有死角,一网打尽,重点的事情必须战略型执行。
第二,高效型执行。认准的事情,必须快、准、狠,不给对手以时间和空间的机会,因为市场经济是有限的时间经济,无限的空间经济,今天看来是一个机会,你做了,就是一个发展,你不做,明天就是一个挑战。
第三,过程型执行。结果性指标代表着过去,过程性指标代表着未来。我们在考察一个市场指标的时候要看两个指标,第一看结果性指标,第二更要看过程性指标,我们为每个人设定了很多过程性指标,完成好了,将来一定好,完成不好,指标再高都没有用,不可持续。洋河内部提倡一句话:一般性工作抓结果,重点性工作抓过程,所有的工作抓牵头,“牵头为大”的理念在我们企业贯彻的很深。
第四,集中型执行。根据重要而紧急的原则安排时间,要应急抓重,本质上就是精力分配的问题,精力在哪里,财富就在哪里,天天和老板在一起,提拔是迟早的事情,天天和重点在一起,突破是迟早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学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最重点的工作上。
第五,二主型执行。我们在企业内部定了一个“二五法则”,围绕“二主”,说清“五点”。“二”指“两个主线”,第一个是工作汇报、总结一定要围绕重点,第二个是要主观,不要客观,不要把问题当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说清“五点”指说清“基点、亮点、难点、重点、议点”。
第六,强制型执行。自上而下的执行原则是指导和要求为主,必要的时候还要建立起强制型执行体系,已经明确的事情必须全力推进,强制执行。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中理解,在理解中执行。不换思想就换人,不在状态就换人,不见成效就换人。
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要想建立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要想做一个穿越生命周期的企业,我们需要像大企业一样思考,思考一些重大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需要克服大企业的毛病,像小企业一样行动,打造我们强大的执行能力。
来源:苏商会 文|苏商全媒体记者 季周燕 图|徐国强(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第四篇:像谈恋爱一样做营销
事半功倍学会像“恋爱高手”一样搞营销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家公司都使出浑身解数想获得顾客的青睐,“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一经提出,迅速被各路营销人马奉为圭臬。甜言蜜语、无孔不入,一味的迎合讨好让顾客烦躁厌恶,恨不能逃之夭夭。有些营销者总是故作一往情深地看着顾客,并且嘴里念念有词,“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你爱得深沉”,这样能不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吗?
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过分必然产生反效果。营销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战,因此轻松的心态、必要的技巧以及不可或缺的娱乐精神可以事半功倍。人声鼎沸的饭店就有更多的人去排队,花花公子身边总是少不了各色美女。“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恋爱高手能够在情场上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其经验非常值得营销人来揣摩和研习。不要太黏对方,距离产生美
距离产生美,经常见面就会有厌烦情绪,就不会特别珍惜。适当的神秘感可以增强对顾客的吸引力,比如可口可乐的原浆配方,一直对外秘而不宣,甚至有一段时间不惜退出印度市场,以抗议印度政府要求其公布配方的压力。有些专家就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是故弄玄虚,因为在实验室里分析其成分简直是易如反掌。
《哈利波特和火焰杯》在正式出版前完全保密,但越是遮遮掩掩,越是造成公众强烈的期待心理。书评文章都扣住暂不发表,作者不得接受任何采访,海外译本也被推迟,唯恐不慎泄露玄机,甚至书名、页数和价格等信息也仅在上市两周前才公布。刺激性的细节,包括一个主要人物的死亡以及哈里的情窦初开,被技巧性地一点一点透露给垂涎欲滴的新闻界。印刷商和批发商必须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书店严格遵守指定时间才能售书的规定,所以在正式上市的2000年7月28日之前,读者只能通过上锁的橱窗看看那些诱人的封面来解解渴。被吊足胃口的读者还可能不在第一时间去抢购吗?
不过分迁就,保持独立性
有人讲“顾客是上帝”,上帝是什么样子,我们对上帝应该用什么样的礼仪?应该匍匐在地吗?应该三叩九拜吗?所以错误的假设会导致错误的结果。有些营销人员总觉得自己有求于顾客,感觉比顾客矮一截,其实大可不必。市场经济之中大家都平等自愿,都有随时变更交易对象的权利,如果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不满足对方要求,就是把人家捧上天也不会有用。因此要相信对方选择我们是一种明智选择,对他来说也是有利的。
一个失去自我的人不可能品尝到爱情的甜蜜,过分迁就对方反而会被看低。营销的状况与此类似,对待顾客应该热情真诚,就像对待有多年交情的老朋友,要真心实意地为顾客考虑,要发自内心地愿意为顾客服务,但同时要注意保持双方的平等关系,不卑不亢。如果过于谦卑反而让对方感觉你不自信,你的产品和服务肯定有什么缺陷,即使不会转身离去也会提出更苛刻的要求。
在互动中掌握主动,不被牵着鼻子走
一个恋爱高手绝不会失去掌控局面的主动权,营销高手也应该抱持同样的态度。何况有时候顾客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亨利?福特认为:“如果问客户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总是说要‘一匹更快的马’,而不会想到有一种东西叫汽车”。顾客只是单个的消费者和使用者,可能很了解自己的使用情况,但是其他顾客和整个市场就不可能很有把握了。而营销者因为长期从事某个行业,信息来源更广泛,专业知识更丰富,所以专业判断会更准确。因此有时候就需要拿出这种自信和底气,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而不要被某些顾客的言论所左右。会玩一些新花样,制造情绪起伏。
恋爱过的人都知道,爱情不是一味的甜蜜,而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这样更显出短暂甜蜜的难能可贵。哪部感人的爱情片不是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主人公受尽磨难才有情人终成眷属,甚至还天各一方,留下永远的遗憾呢?所以大多数人不愿意平淡如水的生活,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才让人感觉刺激,才让人回味无穷。
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公司一贯保持高傲且强势的姿态,消费者为等产品发布会而彻夜排队,买产品需要提前预定,限量供应产生更热烈的追捧。ZARA最畅销的服装款式给每家店面最多两件,卖完也不会补货。既满足了顾客独占性的心理,又会促使其下次购买时更果断。SWATCH手表的很多款式属于全球限量,而且在制造完成之后将模具销毁,不但让拥有者更珍惜,而且引发了收藏的风潮,使得品牌的号召力更上一层楼。
乔?吉拉德(Joe Girard)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斯尼大全销售第一的宝座,至今无人能破由他保持的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的销售纪录。以下是乔?吉拉德总结的推销7种武器:第一种武器是250定律,无论如何不要得罪任何一个顾客。每位顾客背后都站着250个人,这些人都是关系亲密的亲戚、朋友、同事、邻居。乔每天都将250定律牢记在心,抱定生意至上的态度,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顾客的刁难,或是自己心绪不佳等原因而怠慢顾客。
第二种武器是名片满天飞,向每一个人推销。乔到处发名片,每次至少两张,餐馆付帐时把名片夹在帐单中,运动会时将名片大把大把地抛向空中。因为不同寻常所以更加引人注目,只要有一张落入想买车的人手中,所赚的佣金就会超过成本。乔认为,每个推销员都必须让人知道他销售什么商品,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第三种武器是建立顾客档案,了解更多的顾客信息。记下顾客的所有资料,他们的孩子、嗜好、学历、职务、文化背景等等信息。有了这些材料,就会知道他们喜欢什么,可以让他们高谈阔论,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心情舒畅之后顾客从不会让人失望。
第四种武器是猎犬计划,将顾客变成下线。在生意成交之后,他就把一叠名片和猎犬计划的说明书交给顾客。告诉顾客如果介绍人来买车,成交之后每辆车会得到25美元的酬劳。此后持续保持联系并提醒他们先前的承诺仍然有效。如果发现某位顾客影响力大,那么就会加倍努力设法发展其成为猎犬。计划的关键是要守信用,宁可错付也不要漏掉。1976年猎犬计划为乔带来了150笔生意,他付出了1400美元的猎犬费用,而收获了75000美元的佣金。
第五种武器是推销产品的味道,用体验打动顾客。乔总是鼓励顾客“闻一闻”新车的味道,让顾客坐进驾驶室,亲自触摸操作一番。如果顾客住在附近,还会建议他开车回家,让家人和朋友也来体验。根据乔的经验,凡是体验过的顾客,即使当时不买,不久后也会来买,新车的体验已让他们难以割舍。顾客直接尝试、接触、操作,吸引了他们的感官,就掌握了他们的感情。
第六种武器是诚实,诚实是推销的最佳策略,尤其是顾客事后可以查证的事。乔善于把握诚实与奉承的关系,在真诚之外,几句赞美可以使气氛变得更愉快,推销也更容易成交。第七种武器是每月一卡,乔认为推销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推销员在成交之后继续关心顾客,将会使生意越做越大,客户越来越多。乔会1年12个月不间断地寄出花样不同的卡片给顾客,上面永远印有“我喜欢你!”。如果‘乔吉拉德’一年出现在你家12次,你想要买车时,自然就会想到他。
第五篇: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读后感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读后感
当贝蒂.爱德华还是一名绘画教师的时候,她经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虽然她的学生已经将绘画理论烂熟于胸,但仍然缺乏绘画的感觉,而对此,她却无能为力,和她的老师一样,她只能不断鼓励学生们画下去,“画的多了,感觉自然能够找到”。有一天,她心血来潮,让学生试着倒画一幅毕加索的名画,令人吃惊的是,学生们完成的作品远比正着临摹的要好,问其原因,学生们答道:“倒着画时我们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这令贝蒂十分迷惑,她想找出答案。直到有一天,贝蒂读到了后来成为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的罗杰。斯贝瑞的一篇关于大脑研究的文章。罗杰的研究表明,人脑的两个半球有不同分工:左脑主管语言,长于逻辑分析和连续性思维;右脑则对形象更为敏感,长于感知和整体性思维。显然,根据罗杰的理论,绘画属于右脑思维,而从小接受的教育,无论语言表达还是数学推理,都令我们的左脑得到了相对深入的开发,右脑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弱化了,在下意识中企图用左脑的思维方式完成右脑思维所擅长的绘画,正是学生们找不到绘画感觉的关键所在。贝蒂感到茅塞顿开。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作为一本绘画教程,用了大量的篇幅探讨了开发人类右脑的方法。贝蒂相信,思维方式的转换将使令大多数人望而生畏的绘画,变得“像骑自行车一样简单”。为什么一个人有“阅读障碍”就会得到格外的治疗,而大多数成人都有“绘画障碍”却无人在意?贝蒂认为,当大量的教育工作集中于人类的左脑开发时,“绘画”作为开发右脑的有效形式,并非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有价值但不是最重要的”,美术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附加”的教育。当然,用左脑的训练方式教授绘画,同样是在浪费时间,然而,看看学校里孩子们交上来的一幅幅几近雷同的“画作”,我们便不难体会“左脑教学法”是如何地根深蒂固。
“当任何人隐藏的艺术天分被激活以后,无论他从事何种工作,都会变成一个善于创造、孜孜不倦、大胆、自我表现力很强的人。他对别人来说变得更加有趣。他打破常规、颠覆传统、充满灵感并寻找更好的理解和沟通的方式。当那些不是艺术家的人们正努力合上书本时,他们却打开书本并向大家证明这本书还有更多的页数等待大家去阅读。”我感觉罗伯特在《艺术的精神》中写下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贝蒂的这本著作。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一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门,剩下的,就要看我自己的了。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内容简介:
画出你心中的艺术家/全球绘画爱好者的圣经:
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教授了绘画的5种基本技能,打破了初学者对于绘画的畏惧。作者通过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式,证明绘画完全是一项可以学习的技能。而掌握这项技能的关键就在于大脑转换到一种视觉的特殊模式,学会像画家那样看待事物。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大脑进行创造和想象的无穷无尽的潜能也被激发出来。通过这种新模式的思考和使用大脑能量的新方法,学习者可以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产生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方案。
这本书是所有对绘画感兴趣,并想要通过绘画认识自己大脑工作情况,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激发自己潜在创造力的人的不可多得的好工具。
贝蒂的色彩:
继畅销书《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画出你心中的艺术家》后,最受欢迎的创造力大师贝蒂?艾德华博士深入浅出地说明配色技巧与色彩的象征意义。让你深刻了解颜色的基本构造,深入色彩美学的核心!
本书运用125个配色案例,13项色彩练习题,让你明白:光线如何影响色彩?色彩如何彼此影响?如何操作色彩深浅、明暗?如何平衡各种色彩、使色彩和谐?如何运用色彩的知识,以色彩表达意义?是绘画者、艺术爱好者和从事设计工作的人的必备工具书。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Ⅳ:用右脑绘画(赠DVD光盘,显像板):
五天学会绘画!
美国加州大学的艺术学博士、著名画家贝蒂博士试图用五天教会绘画的方式启发人们积极开发自己的右脑――在传统教育系统中被忽视的创造力大脑。通过五天对边线、空间、相互关系、光影等这些绘画基本技能的掌握,获得一种新的视角,也就是像艺术家一样看事物,并且表达出来,一边学习一边绘画,在这个过程中开发自己大脑的创造性潜力,从而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获得一种新鲜的富有创造力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本书运用五种绘画技能、40个新颖的绘画练习教你如何在五天内学会绘画。每一个绘画练习都包含了适当的主题素材、指导范例,让你可以立即在上面作画的现成的绘画模板框,取景用的绘画显像板,以及做完练习后实用的建议等等。除了素描人像画,你还可以尝试用一些特别的绘画工具,例如钢笔和墨水,油画棒,蜡笔等画一些新的素材――静物,风景,抽象画。
如果你正在上一个绘画课程,曾经接受过这方面的指导或看过这方面的书,或者你想通过实践来学习绘画以及学习用右脑来思考问题,这些指导性练习对于提高你的绘画技巧和开发右脑的创造力将有很好的效果。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白金版):
如果说有人给你讲5天将教你学会绘画并掌握绘画的全部精髓,而且不论他是5岁小孩还是50岁的大人,5天之后他不但掌握所有技巧,而且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会发生改变。你一定认为他不是一个疯子就是一个骗子,但事实上真有这样的绘画教程。
这样神奇的教程来自一个美国加州大学的艺术学博士、著名画家贝蒂的头脑。贝蒂博士试图用5天教会绘画的方式启发人们积极开发自己的右脑――在传统教育系统中被忽视的创造力大脑。通过5天对边线、空间、相互关系、光影等这些绘画基本技巧的掌握,获得一种新的视角,也就是像艺术家一样看事物,并且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开发自己大脑的创造性潜力,从而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获得一种新鲜的富有创造力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是一本教你在最短时间,用最高效率学会绘画技巧的书,它在美国就销售了300万册,可见非常实用。
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一种情结:非常希望自己能写得一手好字,或者能拿起笔,轻轻松松就能勾勒出一张图画,但为什么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成功呢?
我们还是承认吧,这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巨大的工厂,我们也越来越像机器上的螺丝钉。我们在谈论效率、利润、增长的同时,和前人相比我们去欣赏美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更别说我们动手尝试创造一点美。想一想看,数十万年前的穴居人就已经知道用炭条在岩壁上勾勒出野牛的身形,寥寥数笔,却兼具精准和意境,而我们在今天却连画一张卡通画都很困难。我们把孩子送去弹钢琴、跳芭蕾、画素描,仿佛美和艺术是孩子们的事,却不知道审美的眼光和对美的感悟应该蕴藏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才是指引孩子们徜徉其中的导师。我们自己缺乏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我们自己缺乏这种颖悟的眼光。
有必要翻开《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本书,无论你是60世代、70世代还是80世代。撕掉它的封腰,不要去费神看广告一样的宣传语—让你在五天之内学会绘画,那是成语“买椟还珠”里的漂亮盒子,无助于我们真从在这本书里获益。这本书可以被视为是一本成人绘画速成教材,至少它的内容的确是如此安排的:教你如何安排那些暗影和轮廓,如何在笔下实现精准的透视法则,甚至有许多素描课堂上会讲述到的小诀窍。毫无疑问,只要认真学习这本书的内容,你会很快画出一张比例合适、轮廓精准的素描来。但是,这根本不重要,你是否会成为一个业余画家,这一点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在孩提时代都曾经是天才的艺术家。毕加索曾经用他的话证明过
这一点:我花了那么多年时间,才终于能像个孩子那样作画(大意)。但是,随着我们慢慢成长,这种天赋的能力却在逐渐消失。与此同时,我们对美的感悟力和观察力也在消失不见。最后,我们沦为观赏艺术品时把目光聚焦在价格标签上的一群。是的,我们对数字,对逻辑,对一切可以分门别类的方法特别有兴趣。我们的脑袋里有无数个抽屉,每个抽屉上写着分类标签,随时准备把一切看到的东西塞进去。在“美”的那一栏下面,我们加了一行小小的注释:很贵,艺术家的事情。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把这种变化视为掌管逻辑思维的左脑占优的结果,因而提出解放右脑,让两半大脑共同工作的概念。在书中,作者贝蒂.艾德华提供了许多个小实验,让读者明白使用左脑和右脑观察世界的不同之处。其中一些方法的结果让人吃惊:当我们临摹一张画的时候,由于左脑不断地出来提示,应该把画面里的形状、颜色归纳为某种熟悉的既定模式,以至于我们只能笨拙地画出一团丑陋而破碎的线条来。而贝蒂.艾德华让我们把需要临摹的画倒过来,迷惑善于分析归纳的左脑。当左脑无法从已有的经验和模式中进行分析的时候,右脑悄然登场,指挥你的手按照它的方式运转,描摹出左脑所忽略的轮廓、阴影、明暗分隔。于是,哪怕是一个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人,也会发现自己临摹的作品大大提升了一个台阶,意识到身体里蕴藏着自己所不知道的艺术能力。
通过大量类似的方法,贝蒂.艾德华让我们逼近一个真实:在由数字和逻辑构成的世界观之外,所有人都拥有另外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这种视角从来都在,只是随年龄增长而被逐渐覆盖,但是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来进行恢复。《像个艺术家一样思考》的目的也就在于此,它并不谋求所有读者成为艺术家,而是帮助我们认识到所谓“创造力”从何而来?当我们苦心孤诣地陷入一堆图表、数字和陈述句中时,永远也不可能有所谓的“灵感”或者“创造力”喷涌而出。一个可归纳演绎的世界对于创新来说是一个全然的灾难,唯有跳出这种视角,像个左撇子,像个艺术家那样开启你的右脑,你才可能点燃灵感的火花,在世界的暗影边缘创造出令人讶异的作品,找到平常人在平常时候所无法看到的隐秘通路。
美不是博物馆里陈列的作品,不是教材上的定义和分析,甚至也不是艺术评论家的文字。它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从你降生时就始终伴随你左右。它是你潜在的视角,你一生中会有许多次偶然意识到它的存在,正如情人的吻停顿时空和逻辑,于是就有清晰的烟火在你们身边燃放。左脑教会
你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所必须的技能和经验,也是我们最终成为流水线上螺丝钉的原因。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是别人的眼睛看世界的结果。他们去做的分析,他们去做的总结,而你全盘接受,并奉为圭臬,仿佛真是你发现的四则运算规则或者三段论判定,仿佛它们就是描述和理解这个世界的全部,可以用几本教科书悉数收录。
而与此同时,你的右脑却在你并不经意的时候,一次次带你欣赏摩天大楼工作间之外的街景,云团在街道飞速移动的暗影,以及树木在大风吹拂下犹如燃烧摇曳的火焰。这是你所独有的视角,是用你的眼睛观察世界所得到的结果。它蕴含了所有可能的创造力,打上了你独特的生命烙印。如果你有足够的技巧可以把你所见到的表达出来,那么你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而即便你只能欣赏这一点,你也获得了洞穿一切艺术形式的眼光—-你知道别人因何而这样描述世界。于是,我们消弭了和美之间的距离,找回了完整的自我。
《象艺术家一样思考》,还有一个名字就是《五天学会画画》,已经再版了N回了。书的主要内容,是教人如何在很短几天的时间内画出高质量的自画像,不论你有还是没有绘图的基础。
这本书,看起来和用起来就是一本教画画的教程。但这本书的最重要之处在于教会人如何观察。作者认为很多人不能画出好的画像,不是因为没有技能,而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过早的放弃。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擅长逻辑和思维,对事物的调理敏感,右脑擅长感性和观察,对事物的细节敏感。
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成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观察能力要强。所以,很多天才要经历一个返朴归真的过程,才能重获孩子般的直觉功能。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左脑的理智会很容易压制右脑的感性。
不信的话,你自己找一张照片出来,你先画一张画像,然后,把照片倒过来,再画一张。画出来的结果,常常会让人大吃一惊:倒着画的那张比正着画的那张好的多!
这就是五天学会画画的奥秘:当图画倒过来的时候,画面上的元素对于大脑来说,变得难以理解了,左脑放弃了思考。右脑开始工作:注意从上到下的区块,相互的大小和比例,阴阳相隔的形状。你没有了解你画的画,只是忠实地复制了看到的图像,所以,你得到了更好的图画!!
书的作者认为,之所以人不能画“好”自画像,是因为没有自信地观察,也没有找到一种帮助人们正确操作构图和描绘的方法:
画不好的原因
之一,是因为没有把握好画面上物体的轮廓;
画不好的原因之二,是因为只注意到物体本身,忽略了物体四周的关系,物体和空白的互补性;
一般人安于这种简化,艺术家却不然。艺术是什么?艺术的使命恰恰是要抗拒对生活的简化,尽可能复原那些被忽视和遗忘的细节,艺术世界的根基是直觉。
艺术是层层剥离掉符号世界所赋予的意识形态,深入到线条与空间,色彩与空白,光明与黑暗的极其细微之处去感觉。如同婴儿:所见皆色却不知何物,所听皆声却不知何意,不去追求什么劳什子的智慧,不去思考什么没出路的真理,那一刻只有你和你的感觉,这就是真理本身。
因此艺术家不需要任何符号,技巧,逻辑或是经验,他所做的就是向那个虫洞的深处行,像逐步脱离地球引力那样挣脱出符号的世界,漂浮于直觉的太空中。忘的越干净,画的越美好。不思考,不判断,不去试图用逻辑解释或分析,只是服从于感官的冲动,服从于直觉的流动,这一切都不需要定义,不需要名称和理论,因为艺术的表达不是清晰的,线性的,而只是去跟随那个模糊、庞大而又完美的整体。
这个整体就是世界的灵魂,就是神。任何符号都是对它的玷污和束缚,你只有单纯而虔诚的,极尽所能的去接近它,才会感受到它是多么简单又多么神秘,你像一个盲人重见天日,对此你只能惊奇,只能卑微,只能哑口无言。
去观察,让过往在你心中熄灭。
去感觉,让经验在你脑中止息。
去看见,让世界在你眼中鲜活如初。
不知黑白,不辨善恶,不晓美丑。每一个画面都是一片深海,每一次作画都是一次潜水,让你的眼睛带着你的手去忠实的记录下每一个线条的流动,每一束光影的明灭,跟随它们,一直到达这片海洋的幽微深细之处,这就是艺术。
画不好的原因之三,是因为没有注意到物体在画面上的正确比例;
画不好的原因还有更多,比如,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事实:所有的画面最终都是呈现在眼里,所以,眼睛里的真实性在绘画里面,比其他认知的真实性更有感染力。
理解了这些,你根本不用知道什么透视原理,就可以画出很好的透视效果!
你需要的不是埋头苦练,只是需要重获一种观点或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