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现状

时间:2019-05-15 06:5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现状》。

第一篇: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现状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现状

血吸虫病是由复殖裂体寄吸虫引起的以虫卵肉芽肿和肝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仅次于疟疾的一种重要热带病。该病曾在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流行,共约2亿血吸虫病患者,6亿人健康受威胁。仅我国还尚有44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共有33810个流行村,估计患者67万人[1]。近年来,虽然血吸虫病的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再感染难以控制,防治效果难以巩固,防治经费不足以及生态环境改变,加剧了血吸虫病传播[2]。这些现状的存在提示国家和学者们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严峻和不容懈怠。

本文根据各文献报道,总结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且结合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将目前的防治工作归纳如下。

1.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特征

在人类寄生虫病中,就社会经济与公共卫生重要性而言,血吸虫病是仅次于疟疾的第二重要的热带病。血吸虫病流行于76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估计6亿人口受威胁,感染人口11947亿。就全球而言感染者集中于10-19岁年龄段。80%以上感染者和大部分严重病例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虽然一些国家的有效防治使感染人数有显著减少,如中国、巴西、埃及、菲律宾及中东某些国家(如突尼斯沙特),但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国家,极端贫困,极差的卫生条件,缺乏卫生保健与人们对疾病的无知,加上人口显著增加与人口流动导致疾病扩散,目前总的趋势感染人数还在增加。如不采取特别预防措施,水资源发展将加剧血吸虫病的流行。最显著的例子是世界最大的加纳伏而泰湖建成后,沿湖村90%以上的儿童感染了埃及血吸虫,其中大部分人出现血尿。在北塞内加尔,于80年代后期在塞内加尔河上建成地亚马大坝以后,曼氏血吸虫病暴发流行,迄今未获控制[3]。

1.1 总的流行现状与趋势据2003年底统计,110个县(市、区)共有钉螺分布面积36.3亿m2占全国的96%;血吸虫病患者73.6万,占全国的87%;急性血吸虫病902例,占当年全国的81%。血吸虫病患者在逐年增加。2003年全国有血吸虫病患者84万例,比2000年增加15万。其中急性血吸虫感染例数2002年比2001年增加了59%,2003年又比2001年增加了22%,并发生30余起急性血吸虫病爆发疫情[4]。

1.2流行区的变化我国血吸虫病原来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区)的418个县(市、区)。经过50多年的有效防治,至2001年,已有广东、上海、福建、广西、浙江5个省(市、区)阻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在418个流行县(市、区)中,已有247个县(市、区)阻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有63个县(市、区)控制了传播;尚有108个县(市、区)及57个县级农场未能控制传播。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5个省湖区及四川、云南省山区。闻礼永等对2001~2003年上海、深圳、浙江省(市)发现的输入性血吸虫患者及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2001~2003年分别发现4、15和l8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上海市9例,浙江省18例,深圳市10例,均属历史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以感染地点分布统计,江西省占51.35%,安徽省占18.92%,湖南省占13.51%,湖北省占10.81%,四川省占5.41%[5]。

1.3 病人数变化陈贤义根据各省的上报资料,总结了2001年全国共有血吸虫病病人820 776人。其中慢性病人794 539人,较2000年增加123 139人;当年共有晚期病人25 664人,发生急性感染573人[6]。2003年底报告资料显示,与建国初期相比,全国流行省、县、乡镇分别减少了42%、40%和53%,血吸虫病估计病例数较建国初期减少了92.74%,钉螺面积减少了73.56%。但全国推算慢性血吸虫病例数徘徊在80万左右,急性感染报告数以年平均25%上升[7]。郑江等人报道每年估计至少有20000人死于血吸虫病。死亡原因为:埃及血吸虫病引起的膀胱癌与肾功能衰竭,与肠道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纤维化与门脉高压及其后果,如上消化道出血。但在控制有效的国家死亡率显著降低。例如,巴西近一二十年来,死亡率下降十分显著。我国建国初期推算有1100万血吸虫病人。全国有9000万人口受血吸虫病威胁。病人分布如下:湖北省271815万、湖南省211061万、江西省111185万、四川省81097万、安徽省51879万、云南省412486万、江苏省31655万、浙江省01138万。广东、上海、福建、广西、浙江5个省(市)没有当地感染的病例。2001年度全国粪检1567415人,粪检阳性79907人,平均粪检阳性率为5110%;粪检耕牛575184头,阳性31547头,平均粪检阳性率为5148%[2]。血吸虫病患者在逐年增加。2003年全国有血吸虫病患者84万例,比2000年增加15万。其中急性血吸虫感染例数2002年比2001年增加了59%,2003年又比2001年增加了22%,并发生30余起急性血吸虫病爆发疫情[4]。

1.4 年龄分布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2007年三峡库区人群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调查的3 003人中,男女性别比为1:1.35,年龄中位数均为43岁,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自湖北省应城市的一项报道显示,1980~2000年该市共发生急感突发疫情7起,发生病例104例,其中75例为确诊病例,29例为临床诊断病例。104例急感中,有83例在汉北河感染(79.81%),有21例在当地沟渠、塘堰感染(20.19%)104例急感中,年龄最小4岁,最大47岁,15岁以下88例,16~49岁16例[8]。汪奇志等曾报道称人群血吸虫病检查结果年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抗体阳性率在两年均呈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峰值年龄段均在45~54岁。年间比较,除5~14岁抗体阳性率不变外,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均不同程度地下降,35岁后各年龄组下降幅度大于35岁前各年龄组[9]。闻礼永等[5]对2001~2003年上海、深圳、浙江省(市)发现的输入性血吸虫患者及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患者年龄7~68岁,平均年龄为25.44岁。男性占75.68%,女性占24.32%,男女之比为3.1:1。

1.5 职业分布及其他闻礼永等对2001~2003年上海、深圳、浙江省(市)发现的输入性血吸虫患者及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按职业分布,学生占45.95%、农民占35.14%、渔民占10.81%、工人占8.1l%,以学生感染为主。感染方式:戏水占40.54%,农业劳动占35.14%,渔业劳动占18.92%,旅游占2.70%。西昌市动物血吸虫病的研究显示,血吸虫感染最严重的动物是牛,而猪、马、羊、犬均无感染。夏、秋两季为感染高峰期,尤其以5月份感染率较高。试验区共查面积36018m2,其中有螺面积占24760m2;钉螺阳性率平均为1.20%,其中封闭大山区的磨盘乡阳性螺率最高(1.29%),半封闭二半山区大兴乡次之(1.12%),平坝区川兴镇最低(0.65%);阳性螺主要分布在道路边沟、灌溉田及周边沟和房前屋后[10]。

2.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及措施

多年来,国内外防治血吸虫病的主要策略是:采取人畜同步化疗、易感地带灭螺、环境改造以及健康教育等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全国血吸虫发病率从解放前的0.81/10万下降至2007年的0.06/10万。但近几年,疫区范围有扩大趋势,疫情回升较为明显。在防治过程中发现可能由于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洪水、气候变化的关系,钉螺感染率下降不明显或

有反复,不易消灭控制;牛羊猪等保虫宿主多人畜同步化疗难度大;流行区人畜化疗后再感染率高;吡喹酮化疗对已造成的组织损伤没有作用,对再次感染并没有保护作用,长期使用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有产生抗药性的潜在威胁[11]。在感染难以完全遏制的情况下,减少宿主体内寄生虫数、降低产卵量、控制肉芽肿的发展,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尽量减轻免疫病理损伤,则是目前防治血吸虫病的有效和不可或缺的途径[12]。

卫生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急性血吸虫病预防工作的通知也提到健全急性血吸虫病的登记、报告制度,认真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共同抓好急性血吸虫病的预防工作[13]。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始于上世纪50年代,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解放初期至上世纪80年代、上世纪80年代至上世纪末、本世纪以来。解放初期至上世纪80年代,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基本方针是以预防为主,因地制宜,采取以灭螺为主的综合措施。但是,消灭钉螺不仅耗资巨大,需要长期、反复进行防治,而且药物灭螺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这在钉螺分布广泛、孳生环境复杂、水位难以控制的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四川和云南7个疫区省在环境没有彻底改造之前,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以达到阻断传播血吸虫病的目标十分困难[14]。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以化疗为主的疾病控制策略。将防治血吸虫病分为3个阶段循序渐进、逐步实施。即减少重症人数;降低感染率和感染度;控制和阻断传播。我国随着全球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调整,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防治目标也由“阻断传播”改为“控制疾病”通过综合治理、科学防治,引进世行贷款并鼓励社会积极参与[15]。本世纪以来,全球控制血吸虫病的总策略是减少疾病的危害,而不是消灭。我国根据血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及特点,围绕“压缩重疫区、突破轻疫区、巩固监测地区”的战略部署,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为血防工作指导方针 在继续实施以化疗为主的疾病控制策略的同时,部分重点区域实施以控制和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疾病控制策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十五”血防规划提出了“压缩重疫区、突破轻疫区、巩固监测地区”的总血防目标,是符合我国血防工作实际的。我国血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从广义疾病监测的角度纵观我国血吸虫病监测工作的历史,其监测网络大致分成3类:重复性横断面抽样调查,即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状况调查;区域性监测,即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的巩固监测;固定监测点的纵向监测,即监测点监测[16]。上海、深圳、浙江省(市)原是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几十年积极防治,分别于1985年和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随后转入监测巩固阶段,迄今未发现内源性急性感染或新感染病人(畜),也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防治(血防)成果巩固[17]。

总之,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和防治机构的变更阶段,血防也不能离开国家的政策,只有结合国家有利的政策和经济发展,血防工作才具有生命力,才有可能有持续的发展

[18]。针对流行区干部群众的思想情况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对血吸虫病危害性的认识,并根据农村经济改革的政策,订出切实可行的血防责任管理制度。为中国血吸虫病的研究进展做积极有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蒋就喜,房修罗,沈继龙.日本血吸虫rSj 14—3—3疫苗和rSj26GST疫苗联合免疫保护作用研究.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 26(9): 825-829.[2] 郑江.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现状及展望.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3, 15(1): 1-2.[3] 陈名刚.世界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及防治进展.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 14(2): 81-83.[4] 李岳生,蔡凯平.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及面临的挑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 25(7): 553-554.[5] 闻礼永,蔡黎,张仁利等.城市输入性血吸虫病37例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 25(7): 577-579.[6] 陈贤义,姜庆五,王立英等.2001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 14(4):

241-243.[7] 周晓农,汪天平,王立英.中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7): 555-558.[8] 袁桃仙,黄友阶.应城市20年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回顾性调查.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 20(5): 379-384.[9] 汪奇志,张世清,吕大兵等.日本血吸虫病疫情未控制地区流行动态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 25(5): 488-490.[10] 李 建,王文昆,彭艳伶等.西昌市动物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及螺情调查.西昌学院学报.2010, 1: 18-21.[11] 童晶晶,沈际佳.血吸虫副肌球蛋白疫苗的研究进展.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9, l7(3): 170-172.[12] 吴平,汪世平,温志立.日本血吸虫核糖体蛋白sjRPS4基因及蛋白联合免疫保护性价值的研究.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 26(11): 1012-1015.[13] 卫生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急性血吸虫病预防工作的通知.中国水利年鉴.1992.[14] 张克宇.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东南国防医药.2009, 4: 340-342.[15] 余 晴,赵根明,郭家钢.我国不同阶段实施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策略演变.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 1(6): 470-473.[16] 朱蓉,赵根明,李华忠等.我国血吸虫病监测网络的发展与展望.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 23(1): 14-17.[17] 吴晓华,许静,郑江等.中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与阻断地区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4, 16: l-3.[18] 郭家钢.新形势下我国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地位和作用.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6, 18: 231-233.

第二篇: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剖析(定稿)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突出问题及对策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情报所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为日本血吸虫病,这是世界上5种人体血吸虫病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的血吸虫病,也是防治难度最大的血吸虫病,曾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流行历史悠久、危害严重,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而且影响整个血吸虫病流行区域的经济发展。国家已于2004年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处于同等重要的防治位置。

经过50多年的有效防治,我国的血吸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近来由于生物、自然、社会经济、人口流动、政策保障等因素变化较大,一些地方呈现出老疫区血吸虫病疫情扩散蔓延、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地区疫情回升形势,引起了我国政府及各界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及严峻性

据建国初期统计,我国的血吸虫病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12个省(市的433个县(市、区4078个乡(镇,共有钉螺面积148亿m2,累计感染者达1160万例,受威胁人口在1亿以上。至2007年,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市自治区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四川省以

县为单位全部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目前疫情尚未控制的县(市、区有90个,其中江苏省12个,安徽省19个,江西省11个,湖北省23个,湖南省22个,云南省3个。

总的来说,全国的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地区呈现出血吸虫病疫情扩散蔓延,表现为老疫区血吸虫病患者增加、钉螺扩散明显、新钉螺区出现、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扩大,部分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地区出现疫情回升,各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增加,说明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还任重道远。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发展、成效、局限性

血吸虫病是一种与社会、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疾病。1984年前WHO提出防治血吸虫病的目标是达到阻断传播,防治重点建议放在消灭中间宿主钉螺上。50余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WHO防治策略的改变,我国的血防策略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①以消灭钉螺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1955年,卫生部召开第一次血防工作会议,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的概念,后经多年反复实践,使综合性防治策略不断完善。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为:预防为主,综合性防治,因时因地制宜。但这一策略由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湖沼型地区难以实施。

②以人畜化疗为主的疾病控制策略:由于农村经济体

制的改革、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的问世,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将血吸虫病防治策略调整为“以人畜扩大化疗为主、辅以易感地带灭螺的综合防治策略”。至2002年底,血吸虫病病人数和病牛数等指标较项目开始时(1992年分别下降了48.74%和47.08%,浙江省在此期间在全省范围内阻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但这一策略受药物化疗依从性、覆盖率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彻底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链,导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的回升。

③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鉴于我国血吸虫病的传播特点,国家提出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并提出了“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减少家畜传染源粪便对有螺地带的污染;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杀灭人畜传染源粪便中的虫卵;加强渔船民粪便管理,减少水上作业人群传染源粪便的污染;结合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经济的同时,压缩钉螺面积,减少血吸虫污染和感染的机会,从而达到控制血吸虫病的目的。

目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中凸现的问题

血防投入不足,血防队伍削弱,难以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

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分配体制改革、世行贷

款项目结束等因素,造成血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难以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特别是传播控制地区,剩下来的防治任务仍较重,其防治经费无法控制疫情回升,而传播阻断地区血防专业队伍的不稳定,青黄不接、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等因素使有效的血防工作难以持续。

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构

血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部门,如卫生、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教育、环保、爱卫、药物和化工等系统的多个部门。目前各个部门均设有相应的血吸虫病防治机构,但各部门各机构多各自为政,职责不明确,不能相互配合,组织协调和合作不足。

现行血吸虫病防治法律不完善,现行的血吸虫病防治法制执行不到位 ①我国尚无统一的血防法,由此造成对政府各部门以及企业和公民个人在血吸虫病防治服务中的职权、职责和义务界定不清晰,监督不力;对有关部门在防治中不作为或拖延作为时应承担何种责任,有关法律未作明确规定,给血吸虫病防治服务中的政府管理实践和责任的追究造成困难。

②已有的血吸虫病防治法律规范执行不到位,主要表现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政不作为、难获救济等。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隐瞒、谎报、缓报疫情的现象依然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对执法者的监

督。

③血吸虫病防治法制的社会基础条件如血吸虫病防治法制的公众知晓度、认同度、适应度和配合度以及社会心理状况等还亟待进一步改善。

新螺区出现

2007年11月,浙江江山贺村镇明星村新发现1个钉螺点,位于村北面历史螺区的相毗邻地带。该村为历史无螺村和无感染的病人,新发现有螺面积4.666万m2,钉螺平均密度为0.01只/0.11 m2,经检测无感染性螺。分析钉螺新发现原因可能为:1该村存在村民到邻近历史流行村带回秧苗、水浮莲养殖的现象;2近年来,国道线进行改线,路基横穿明星村;3由于工程施工,工程砂石料进入明星村。显示新发现螺点不排除邻近原历史流行村的钉螺随植物输入而迁移扩散的可能性。

流动人畜监测工作薄弱,输入性传染源包括城市血吸虫病病人急剧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人口流动急剧增加,全国非疫区的流动人口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人口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区,但是每年接受管理的人数仅占极少部分,并且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大量的流动人口不但进工厂,而且承包田地,从事种植养殖,施用人粪肥,有的随地大便,新的传染源输入有不断增多趋势。而目前各传播阻断地区仍

有不少钉螺面积,来自流行区人(畜在有螺区作业,如缺乏有效管理,极易招致血吸虫病死灰复燃。

由于人口流动及自然环境等影响,近年城市血吸虫病人增多,包括由于洪涝灾害等原因造成钉螺向城市扩散、流动人口将传染源带到非流行区或疫情已控制地区的城市造成城市出现血吸虫病病例或血吸虫病流行。

公众血防意识逐渐淡漠

由于部分干部群众对血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长期的防治工作使他们产生了厌烦情绪,不愿配合查治病工作,即使免费也不愿意。许多群众明知是疫区,偏要下水,不注重自我保护,重复感染严重。且现在基层年轻干部较多,对血吸虫病缺乏感性认识,对血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血吸虫病的主要防治对策

血吸虫病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全社会的公共事业,强调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仅仅靠药物和卫生技术难以有效控制与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鉴于当前的疫情及防治难度,我国血吸虫病的传播尚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控制。

2004年,我国新的血吸虫病控制目标与原则(2004-2015年在今后2个5年计划中已被确定:即在平原和山区型流行区,到2008年的目标是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到

2015年的目标是达到传播阻断;在湖沼型流行区,计划到2008年和2015年分别达到流行控制和传播控制。

政策法规的调整与确立

①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应采取以社会措施为主导并结合技术措施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控制不仅受生物因素影响,而且和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采取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不仅要有科学性,而且要具有可行性。脱离社会经济状况的策略和措施是难以持久执行的。光靠药物控制不了血吸虫病,光靠卫生部门,血吸虫病防治不可能持续发展。只有坚持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将血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去,才可持续发展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②建立统一的血吸虫病防治法律法规

建议国家把涉及血防管理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各自独立的应对法律法规制度规定加以归纳、汇总,尽快出台一部全国统一的、居于核心权威地位的《血防法》,通过立法手段确立不同职能部门之间防治血吸虫病的法治原则,通过立法工作由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相关综合协调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能地位、权力责任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并切实保障民众的权利与义务。

传染源控制策略的调整与落实

现阶段我国主要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即以控制血吸虫虫卵污染环境为核心,在明确主要传染源的基础上,采取“以机代牛”以减少传染源的种类和数量,“封洲禁牧”以减少虫卵污染有螺环境,“改建卫生厕所”和“收集渔船民粪便”以控制虫卵下水,实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措施,辅以健康教育、查治病、查灭螺以及实施农林水血防工程等措施,达到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目标。

多年的血吸虫防治结果表明,由于钉螺生存环境复杂、繁殖力强,要想从根本上消灭钉螺非常困难。有必要在加强对传染源控制和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查灭螺工作力度。对暂时不能达到消灭钉螺的地区,要将控制阳性螺点、控制阳性螺密度作为重要目标。要加强历史有螺环境和与现流行区县(市、区相毗邻环境的监测,药物结合生产环境改造灭螺是持久有效、值得大力提倡的灭螺措施。

建立预警机制,尽快规范流动人口(畜监测工作,有效控制外来传染源的输入 在传播阻断的城市及地区,虽然当地无血吸虫病传播,但如果残存钉螺,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与残存钉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完全重叠,就有可能引起血吸虫病流行。因此,在这类地区应建立血吸虫病流行的预警机制和疑似血吸虫病专项报病体系,加大监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

疗;同时要做好螺情监测工作,及时开展查螺、灭螺,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

流动人口的管理应在政府统筹下由各部门互相配合,制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管理办法和规范,依法开展流动人口的卫生监测工作,防止外来传染源的输入和扩散;同时要制度化地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来自疫区的动物主要是牛的疫情监测管理,消除血防工作中各种隐患。建议政府部门承担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的诊治费用,从而鼓励怀疑有血吸虫感染者积极主动及时就诊,提高外来流动人口中血吸虫病检测的覆盖率。

传播阻断地区监测传染源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对来自安徽、湖南、湖北、江苏、江西、云南等6个省的外来人员上。切实健全和加强血防专业队伍,规范血吸虫防

治的监测诊断考评治疗体系,并建立或恢复一支以农民为主的不脱产的血防员队伍,以保证防治工作的需要。

加强血防健康教育组织血吸虫病防治科学研究

在疫区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启发群众参与血防工作的积极性,增加防护意识,特别是重点对学生开展宣传教育。另外,在重视农村血防工作的同时,要开展城镇血吸虫病的普查和宣传,提高城镇人口的血吸虫病防治意识,减少危害。

近年来,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在部分地区呈不稳定态势, 提示现阶段的防治手段、技术水平尚不能满足当前血防工作发展的需要。有学者提出,考虑到目前的血吸虫病控制状况,建议优先研究那些能提高研究水平并能直接影响血防工作进步的领域。其中包括日本血吸虫的基础性研究、控制策略相关的应用性研究、可用于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的新产品的开发,如控制传播的动物管理模式、钉螺孳生地监测技术、治疗效果评价技术、青蒿素类药物单用或与吡喹酮的联合使用方案的效能、新的对幼虫和成虫阶段都有作用的抗血吸虫药物的筛选、标准化的快速诊断方法、新颖杀螺剂及候选疫苗、共享平台建立等研究。

2009年是实现《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提出的第2个5年规划的第一年,高效的防治管理网络无疑是防治血吸虫病坚强有力的保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能够在政府的主导下达到防治活动规模化、防治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以加快我国血吸虫病的控制进程,提高我国民众的整体健康水平。

(注:本文参考了国内各大科技期刊数据库、网络资源、临床血吸虫病学(任光辉主编中的相关信息,因参考文献众多,在此不一一列举,诚向文献被引用的作者表示歉意

作者: 杜娟文章来源: 杭州卫生2010年第十三期加入日期: 2010-5-20

第三篇: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现状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为日本血吸虫病,这是世界上5种人体血吸虫病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的血吸虫病,也是防治难度最大的血吸虫病,曾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流行历史悠久、危害严重,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而且影响整个血吸虫病流行区域的经济发展。国家已于2004年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处于同等重要的防治位置。

经过50多年的有效防治,我国的血吸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近来由于生物、自然、社会经济、人口流动、政策保障等因素变化较大,一些地方呈现出老疫区血吸虫病疫情扩散蔓延、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地区疫情回升形势,引起了我国政府及各界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据建国初期统计,我国的血吸虫病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12个省(市)的433个县(市、区)4078个乡(镇),共有钉螺面积148亿m2,累计感染者达1160万例,受威胁人口在1亿以上。至2007年,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市)自治区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四川省以县为单位全部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目前疫情尚未控制的县(市、区)有90个,其中江苏省12个,安徽省19个,江西省11个,湖北省23个,湖南省22个,云南省3个。

总的来说,全国的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地区呈现出血吸虫病疫情扩散蔓延,表现为老疫区血吸虫病患者增加、钉螺扩散明显、新钉螺区出现、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扩大,部分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地区出现疫情回升,各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增加,说明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还任重道远。

血吸虫病是一种与社会、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疾病。1984年前WHO提出防治血吸虫病的目标是达到阻断传播,防治重点建议放在消灭中间宿主钉螺上。50余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WHO防治策略的改变,我国的血防策略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以消灭钉螺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以人畜化疗为主的疾病控制策略转变到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目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中凸现的问题主要有血防投入不足,血防队伍削弱,难以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分配体制改革、世行贷款项目结束等因素,造成血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难以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特别是传播控制地区,剩下来的防治任务仍较重,其防治经费无法控制疫情回升,而传播阻断地区血防专业队伍的不稳定,青黄不接、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等因素使有效的血防工作难以持续。血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部门,如卫生、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教育、环保、爱卫、药物和化工等系统的多个部门。目前各个部门均设有相应的血吸虫病防治机构,但各部门各机构多各自为政,职责不明确,不能相互配合,组织协调和合作不足。

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人口流动急剧增加,全国非疫区的流动人口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人口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区,但是每年接受管理的人数仅占极少部分,并且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大量的流动人口不但进工厂,而且承包田地,从事种植养殖,施用人粪肥,有的随地大便,新的传染源输入有不断增多趋势。而目前各传播阻断地区仍有不少钉螺面积,来自流行区人(畜)在有螺区作业,如缺乏有效管理,极易招致血吸虫病死灰复燃。

由于人口流动及自然环境等影响,近年城市血吸虫病人增多,包括由于洪涝灾害等原因造成钉螺向城市扩散、流动人口将传染源带到非流行区或疫情已控制地区的城市造成城市出现血吸虫病病例或血吸虫病流行。

血吸虫病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全社会的公共事业,强调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仅仅靠药物和卫生技术难以有效控制与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鉴于当前的疫情及防治难度,我国血吸虫病的传播尚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控制。

近年来,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在部分地区呈不稳定态势,提示现阶段的防治手段、技术水平尚不能满足当前血防工作发展的需要。有学者提出,考虑到目前的血吸虫病控制状况,建议优先研究那些能提高研究水平并能直接影响血防工作进步的领域。其中包括日本血吸虫的基础性研究、控制策略相关的应用性研究、可用于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的新产品的开发,如控制传播的动物管理模式、钉螺孳生地监测技术、治疗效果评价技术、青蒿素类药物单用或与吡喹酮的联合使用方案的效能、新的对幼虫和成虫阶段都有作用的抗血吸虫药物的筛选、标准化的快速诊断方法、新颖杀螺剂及候选疫苗、共享平台建立等研究。

2009年是实现《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提出的第2个5年规划的第一年,高效的防治管理网络无疑是防治血吸虫病坚强有力的保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能够在政府的主导下达到防治活动规模化、防治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以加快我国血吸虫病的控制进程,提高我国民众的整体健康水平。

第四篇: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

百科论坛

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特点及治理措施

一、引言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之一,然而随着 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人类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 废物排入大气中,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造成臭氧层破坏,酸 雨和“温室效应”,危害人类健康,影响植物生长,给人们生活带来严重 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空气 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二、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状况及特征

1.概况。近二十年,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 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物 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等多个酸雨区。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大型国际赛事和活动在 我国举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等部门毫不松懈地加强 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使得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由图1可以看出,1989年至1998年,废气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到 1997年、1998年时达到高,这阶段正值“八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是通 过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实现的。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节能减排 逐渐被政府和广大群众重视,从1999年开始,废气排放量迅速降低。但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机动车的急速增加,一些被淘汰的落 后产能死灰复燃,使得最近几年我国废气排放量,特别是二氧化硫排放 量降速减缓并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2.2城市空气质量。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基本稳定,并有很大的好 转,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的城市逐年上升,劣三级标准城市比例迅速降 低。近十年我国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这有赖于政府及职能部门的 监督和治理,以及人民群众节能减排意识不断提高。

2.3酸雨情况。酸雨区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全国酸雨发 生频率在5%以上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32.6%,酸雨发生频率在25% 以上区域占国土面积的15.4%。2009年监测的488个城市(县)中,出 现酸雨的城市258个,占52.9%;酸雨发生频率在25%以上的城市164 个,占33.6%;酸雨发生频率在75%以上的城市53个,占10.9%。可 以发现我国酸雨发生的区域没有缩小,反而有上升的趋势,但是高频率 酸雨区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三、造成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1.大气污染的来源。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是人们在 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引起的。主要污染有三大类: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和 生活炉灶包括采暖锅炉。

1.1工业污染。工业污染在城市污染中所占比例非常大,达到 70%以上。煤和石油是重要的工业燃料,燃烧后排放出有害物质进入 大气,包括烟尘、二氧化硫、烃类、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以及重金属粉尘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煤炭需求量猛增,燃煤产生的粉尘成为空气头号污染源。

1.2机动车尾气污染。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 动车数量增长迅速。机动车尾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 断上升,导致城市空气中,氮氧化物污染呈上升趋势。

1.3采暖等生活污染。采暖锅炉和炉灶数量多而分散,对居民的 危害程度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北方的冬天大气污染程度比较严重。近些年这一现象有了很大的好转。

2.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2.1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大气环 境资源的破坏是不可逆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 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由于大多只注重近期 的或局部的经济发展,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进步,从而忽 视了可持续发展。

2.2节能减排意识不足。能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 的原因之一。尽管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认 识不到位、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滞后、激励政策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等六大突出矛盾和问题。

2.3防治治理资金不足。有文献报道: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 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 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帐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 比,严重不足。

2.4环境监管乏力。环境监管力度不足是我国在环境治理中遇到 困难和问题的根源。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 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

四、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为控制和治理大气污染,自“九五”以来,我国在污染控制技术等 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取得重要进展。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城市人口密度 大,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富有特色。

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时,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的要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2.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随着汽车走入百姓家庭,汽 油消耗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污染进一步加剧。为此,我国已经将发展 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作为今后交通发展战略,将会有效解决交通能耗 污染问题。“低碳”生活已经逐步深入广大群众中,可再生能源也渐渐 被人们所重视。

3.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从国情出发,尽快 开发推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配套设备过关的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 术,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少末端污染治理所需的资金投 入。

4.提高大气环境管理水平。在进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 时,做好全面的环境规划,通过合理规划、合理布局,采取区域性综合防 治措施,控制城市和工业区的大气污染。通过环境立法,加强环境管 理,构建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菊等.近20年北京市城近郊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 因素分析.环境科学学报

[2]张庆阳等.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有关研究

[3]吴忠标等.城市大气环境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 [4]中国环保总局.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5]李士.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科学中国人 [6]姜罡丞.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7]钱易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8]黄振中.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综述.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9]郝吉明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963

第五篇:防治血吸虫病常识范文

防治血吸虫病常识》教案

执教者:朱德珍

目标要求:

1、掌握一些简单必要的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2、懂得自我保护,如何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教时:两教时

教程:第一教时

一、引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在中支河、汉北河两周围,天天与水亲密接触,水里面却繁衍着一种对我们健康十分不利的血吸虫,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知识。

板书:防治血吸虫病常识

二、具体学习血防小常识

1、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是在人本血管内,每天要产生很多虫卵子和排出很多

毒素,因而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们 就把这种病叫做血吸虫病。

2、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分雌虫和雄虫,寄生在人或牲畜等动物体内,交配后

产生大量的虫卵。这些虫卵,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如 遇到适合的温度再孵化出毛蚴,毛蚴碰上钉螺就钻入钉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发育系列成尾蚴,钉螺在有水环境中,释放出成千

上万条尾蚴到水表面,这种水叫疫水。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血吸虫病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可以在课

后的时间里,互相提问,互相讨论,看看掌握得怎样,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1、晚期血吸虫病是怎样形成的?临床分为几型?

2、血吸虫病的危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防治血吸虫病的综合措施?哪些是重点措施?综合措施:治病、灭螺、粪管、水管和个人防护。

其中重点是治病和灭螺。

三、自由说一说:

为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远离血吸虫病,我们小学生应该怎

样做?

四、小结:

同学样都谈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做到远

离疫朋,无离血吸虫,向不懂的人多宣传血防知识。

下载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地下水污染特征现状

    地下水污染特征和我国地下水资源污染现状 小编的话:前几日推送的《最全面的地下水基本知识》,深受大家喜爱,今天继续来探讨我们的地下水是如何受到污染的。其实,地下水污染和土......

    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如何开展高血压社区防治5篇

    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如何开展高血压社区防治 来源:中国医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9-03-27 吴兆苏 心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3期第18卷 流行学及人群防治一、 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

    恶性肿瘤流行特征分析

    恶性肿瘤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通过对成都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成都市恶性肿瘤流行特征与趋势,为制定肿瘤防治策略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 整理成都市1980年以......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预防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病原以肠道病毒71 型和柯萨奇病毒多见。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但在临床中亦可见成人发病。尤其近几年来,特......

    关于尘肺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的初步探讨

    关于尘肺病的现状与防治的初步探讨 2011级预防医学姓名:学号: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厂的大量建设,燃料资源的过度开发,开发过程中存在各种职业伤害。其中尘......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分析—从国民经济角度摘要:我国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防治水污染变得迫在眉睫。文章简单讲述了中国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和海洋等水环境的污......

    梅毒流行特征分析及流行趋势预测(合集)

    梅毒流行特征分析及流行趋势预测 [摘要]目的 了解新乡市梅毒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梅毒防治策略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梅毒病例报告资料进......

    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

    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 了解成都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该市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年报告确诊病例2200例,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