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社旗县桥头镇加快蔬菜生产产业化的调查
对社旗县桥头镇加快蔬菜生产产业化的调查
南阳新闻网通讯员 张明重袁新李莲娜
近年来,社旗县桥头镇党委、政府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靠,以科技为依靠,充分利用本地水利条件好、土壤肥沃等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生产,逐步形成了以小河流为中心的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生产区和以桥头集镇、吴氏营集镇为中心的露地蔬菜生产区,带动全镇发展日光温室大棚700多座900多亩,露地蔬菜2300多亩,温室大棚蔬菜年收益达到1400多万元,露地蔬菜年收益达570多万元。所生产的反季节蔬菜(主要以蕃茄为主)、露地蔬菜不仅满足本区域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还供应周边区、县乡镇,尤其是反季节蕃茄等,远销南阳市区、新野、武汉、北京等地,成为全镇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小河流反季节蔬菜生产区在2003年已通过河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主要做法是:
一、依据传统优势,做好宣传引导
桥头镇地处鸭河灌区,境内渠道纵横交错,还有经过农综开发打下的许多配电机井,灌溉十分便利;同时境内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为蔬菜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镇区内群众就素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习惯。但过去仅限于种些萝卜、白菜等时令菜,产量虽高,确卖不上价钱,效益上不去。如何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提高蔬菜生产效益成为种菜群众的迫切愿望。在这种情况下,镇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了群众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把全镇蔬菜生产引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一是认真分析市场形势,提出了“走出去、请进来,提高露地常规蔬菜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益、尝试发展反季节蔬菜”的思路。二是适时组织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先后赴新野、山
东寿光等地参观,开阔了视野。三是经过分析对比,确定了“以点带面,在小河流村发展反季节蔬菜;提高技术,围绕桥头和吴氏营集镇扩大露地蔬菜生产规模,把蔬菜生产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抓实、抓好”的目标。在小河流村,由村党员干部带头,于2001年先种植了三个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蕃茄,当年就收回了成本。时机成熟后,第二年镇、村两级便召开群众大会,让这三户现身说法,引导大家发展大棚蔬菜。这一年小河流及周边许庄、史庄、新街、陶庄等村一下子就发展大棚300多座。
二、党委、政府协调,做好资金扶持
建一座标准化钢骨架构的日光温室大棚需投资近万元,面对这么大的投资,有些群众犹豫了。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了方案。一是出台优惠政策,每建一个温室大棚,政府财政贴息扶持农户5000元贷款。二是由主要领导牵头,一方面积极向县政府分管领导和蔬菜办汇报我镇发展蔬菜产业的工作思路;另一方面主动与农信社协调,并邀请县政府分管领导和蔬菜办、农信社有关领导实地考察。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不辞劳苦的精神感动了上级有关领导,先后争取小额农户贷款累计170多万元,建成近350座日光温室大棚,占地450多亩,亩均效益达到2万元。三是明确责任,由分管金融工作的班子成员负责,做好资金发放、贷款回收的协调工作。同时明确各包村干部、村支书、主任及村民小组组长为具体责任人,既为大棚种植户提供服务,又帮助农信社协调回收贷款,提高农户和村里的诚信度,保证贷款资金正常流转,年复一年,帮助更多的群众发展温室大棚蔬菜,帮助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四是对于露地蔬菜种植户,当其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并经过考察后,同样协调农信社提供政府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其扩大规模再生产,逐渐发展10亩以上露地蔬菜种植大户80多户,带动了全镇发展露地蔬菜2000多亩。
三、捕捉市场信息,选准优势项目
市场瞬息万变,农业生产周期又长,选准项目发展哪些类蔬菜品种非常关键。镇里
专门成立了蔬菜办,明确分管农业的班子成员负责,选派农口有关人员和村里一些老菜农一起不断研究市场行情,在镇蔬菜办和小河流等村还配置电脑、上了网,及时了解、掌握市场动态。经过分析对比,小河流等大棚种植村锁定了反季节蕃茄,且品种不断更新;在反季节蕃茄下市之后种植豆角、黄瓜和热白菜等。村民们算过帐,利用中间这段时间种豆角等时令露地蔬菜,每棚可实现收益1000—1500元,基本上抵消了种反季节蕃茄的投资成本,蕃茄的收益就是当年的纯收入,每棚可达1.8—2.2万元。所产的蕃茄正好赶上蕃茄紧缺季节,十分畅销。每年的2—5月份,来电话订货的一个接一个,来拉货的大车一辆接一辆,热销附近的社旗、方城、唐河、南阳市区和武汉、北京等地。大棚蔬菜户的腰包也日益鼓了起来,买起了手机、买起了农用货车、盖起了新楼房、添置了新家具,日子越过越舒坦。而露地蔬菜生产也不逊色,从传统的萝卜、白菜,到洋葱、西芹、豆角、辣椒、苞菜,常年坚持,不断更新品种,亩均收入从1000多元涨到2000多元、3000多元,而今蔬菜市场价格一直保持平稳较高运行态势,更加坚定了菜农的信心。菜农们也逐渐成为农村的中高收入阶层。
四、走出去、请进来,做好科技服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蔬菜生产同样得紧紧依靠科技。一是请专家指导。由镇里出资先后从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聘请吴小波研究员为常年技术顾问;从方城县博望镇请来了蔬菜土专家王世信,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为菜农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传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协助规划蔬菜生产区,为蔬菜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走出去学。组织部分干部和有经验的菜农先后到新野、山东寿光等地现场学技术;学习日光温室大棚的室温调控、浇灌、蕃茄打杈等技术,学习露地蔬菜的育种、施肥、防病虫害等技术。回来后又现学现教,指导其他群众。三是购置蔬菜生产科技书籍和光盘,供菜农学习使用,使菜农逐渐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科技理论应用水平。四是在专家的帮助下,学好选种、育种。种子是关键,没有好的品种就没有好的蔬菜品质,其抗病防病能
力就不可能强,产量也不可能高。小河流等村反季节蔬菜种植户每年都统一组织去郑州选种,先后引进JP402、金冠5号、圣粉和朝研219等品种,保证了蕃茄的品质。
五、整合各类资源,走好产业化经营路子
2003年,经过努力,小河流村通过了河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蔬菜产业初具规模。但是村民散户种植,规模效益难以形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由镇蔬菜办和小河流村党支部引导组织成立了“小河流村无公害蔬菜协会”,选举了一名德高望重的致富典型担任理事长。为把蔬菜协会建成为农民群众会员办实事、办好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做好了以下几点:一是制订协会章程,按照“三自”原则发展会员,即自愿发展,自主经营,自我选择,切实保证会员基本权益。二是按照“六统一分”的管理模式(即: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包装标识、统一销售和分户管理)安排生产,整合了蔬菜生产要素,实现了资源共享。三是协会组织专门人员主动与周边县、区以及南阳城区、新野、武汉、北京等地的大客户、蔬菜经营公司联系,签订订单或保价收购协议,保证了销路,实现了协会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此模式的带动下,桥头、相庄、吴氏营等村的部分菜农也在镇蔬菜办和村党支部指导下,自发组织了蔬菜协会,在各个菜类选种、技术、对外销售等环节上进行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蔬菜生产及销售效益,现在每亩露地蔬菜年均收入可达到3000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积极发展高效益循环农业,走种、养立体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即以发展沼气为主线,使畜禽养殖与沼气相辅相连、沼气与蔬菜种植相辅相连。用畜禽粪尿作为沼液原料,沼气池中的厌氧环境会自然导致粪便中的大量病原菌降低活性而死亡,从而形成优质无菌有机肥料──沼渣,再利用废弃沼渣作为蔬菜和庄稼的肥料,丰实的有机质及N、P、K含量能够促使作物快速增长,而沼气发酵所产生的副产品──沼液,又是一种多营养无污染的极好的液体肥料,其含有的水溶性多种营养成份是一种
第二篇:蔬菜产业化生产考察报告
蔬菜产业化生产考察报告
2007年12月11日至14日,我们组织一行四人赴山东寿光进行了为期4天以蔬菜产业化生产经营为重点的考察、学习;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对蔬菜生产工厂化育苗、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及寿光蔬菜生产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了解,现将考察情况综述如下:
一、对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理解
1、设施与气候
山东寿光地处东亚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2.4℃,年平均降水量641毫米,无霜期年均195天,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山西长治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寒温半干燥区,年均气温 9℃,年降雨量411毫米,无霜期年均160天)。寿光蔬菜生产全部采用节能型日光温室进行生产,温室三面采用厚土墙,采光面以钢架竹木混合结构为主,结构简易、保温性能好,温室内冬季最低气温为8摄氏度,不需任何加温措施即可进行周年循环生产。
2、产品与市场
山东寿光蔬菜生产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品种多而不杂乱,采用一片地区一个品种的种植模式,种植规模大,农产品收购方便集中。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经过当地政府二十多年的大力支持,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寿光当地的蔬菜种植业依托有利的市场环境,自然而然地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在寿光的种植户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有多大产量,就有多大市场;市场优势是寿光蔬菜产业繁荣发展的主要因素。
3、品质与管理
蔬菜品质的提升是寿光蔬菜种植业发展长盛不衰的又一主要因素。在寿光,蔬菜品质的提升直接得益于种苗的品质和管理技术;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交易和种植基地,寿光的种子、农资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也相对成熟。在寿光,种子推广企业在售出种苗前要做的第一项工作是试种,并让种植户看到试种的效果;同时,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成熟也为寿光蔬菜品质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或却的作用,在考察过程中,通过与园区对比,我们注意到:寿光彩椒种植的成功就是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成功。
二、对园区发展方向的思考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结合县域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我们对园区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如下打算:
思路一:学习寿光模式,大力发展优质蔬菜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充分利用长子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平台,建设工厂化育苗车间,做一流的种苗示范和推广园区。
在实施的过程中,园区日光温室、连栋温室需进行改造,增加必要的保温措施,连栋温室需增设工厂化育苗设施,资金投入较大,经营风险较高;同时,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思路二:维持园区现有设施,扩大蔬菜种植面积,重点抓好早春、晚秋两茬大路蔬菜的种植,采用承包到人的经营方式,最大限度节约园区经营成本,维持园区经营特色。
第三篇:对郴州蔬菜生产发展情况的调查
对郴州蔬菜生产发展情况的调查
郴州市统计局2002-08-09 16:
53近年来,郴州各级党委政府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狠抓蔬菜产业的发展,使蔬菜生产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1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1.49千公顷,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比,年均以9.3%的速度增长,蔬菜种植面积增量为32.22千公顷,相当于同期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量的总和。根据调查掌握的资料,就郴州蔬菜生产发展情况综述如下:
一、郴州蔬菜生产发展的特点
郴州蔬菜生产发展之所以如此强劲,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壮大“龙头企业”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瞄准市场搞加工,围绕加工促生产,是全市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采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级紧紧抓住“龙头企业”这个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牛鼻子”,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强化力度,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拉长了产业链,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带动了优质农产品种植业特别是蔬菜生产的发展。如嘉禾县三味食品有限公司为进一步做大做强,2001年,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立项,投资600万元扩厂提质,扩厂后的生产线增加4条,产品由原来的9个品种增加到15个,年产值由原来的3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该县的真味食品有限公司、双龙食品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引进设备和技术,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龙头企业提质扩容后,需要大批量的鲜辣椒、黄豆、大头菜、白萝卜等原材料。三味食品有限公司在该县坦坪、莲荷、行廊、广发、田心、龙潭等乡镇建立了6个辣椒、黄豆、大头菜等生产基地;真味食品有限公司在钟水、莲荷、石羔等乡镇建立了千亩辣椒和500亩大头菜生产基地。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今年嘉禾县三味辣椒种植面积突破了2万亩,萝卜、大头菜等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8万亩的较大规模,形成了“公司+基地+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二)发展客商订单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订单生产已成为破解农产品卖难的有效办法。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部门把订单农业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与外界市场广泛联系,链接市场空间,农业尤其是以蔬菜为主要内容的订单生产发展强劲。汝城县订单农业发展十分红火,为扭转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被动局面,该县各级党委、政府发动干部职工南下广东找客商、签订单,取得很好的成效。今年2月初,仅大坪镇与广东英德一次就签订了荷兰豆7000亩的生产订单,是上年的2.33倍,而且不少客商还在该镇建立了蔬菜生产基地,如广东农科院在该镇建立了700亩蔬菜制种基地;香港鸿霖发展公司建立了1000亩蔬菜生产基地;广东英德市建立了5000亩荷兰豆生产基地等。永兴县高亭、油市等乡镇的菜藕生产也产生出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潜力,前来洽谈签订购销合同的外地商贩一茬接一茬,去年高亭乡外销菜藕达3000多吨,今年4月中旬以来,广东惠州和花都等地农贸市场的客商与该乡又签订了2000余亩的订单合同。为确保订单承诺,该县把高亭乡900多户藕农由原来零星栽种的方式全部改为连片开发,使菜藕生产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格局。
(三)依托市场需求拉动蔬菜产业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产品市场对蔬菜品种、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有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各地坚持依托消费需求这个大市场,大力发展市场看好的高档次、高效益的蔬菜生产,主要突出”反、早、优、特“四个方面:”反“即抓反季节蔬菜的发展。如冬季利用大棚发展反季茄子,春夏发展反季白菜、萝卜等,嘉禾瞄准沿海市场发展反季节萝卜生产,取得可
喜成效,该县龙潭镇种的萝卜,在深圳已成为品牌,今年5月上旬以来,深圳的一家蔬菜公司每天都要在龙潭镇收购萝卜15吨以上,最多的一天收购量达30多吨。”早“即抓早熟品种蔬菜的发展。采取打时间差的方法,抢占市场机遇,如苏仙区良田镇,发挥靠近城区的区位优势,发展早熟黄瓜生产,采取大棚育苗,地膜栽培,产品上市比大路黄瓜提早20天,由于上市早,市场占有率高,效益十分看好,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今年春季全镇以早季黄瓜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形成了4000亩的生产规模。”优“即抓优质蔬菜的发展。全市引进发展了樱桃蕃茄、四季大蒜、荷兰辣椒、美国西芹、韩国萝卜等一大批效益高、市场前景看好的优质品种,苏仙区坳上镇的农民反映,他们去年种植的优质丝瓜,上市的批发价为4.4元/公斤,由于优质带来了高效益,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生产持续发展,今年种植面积比去年增长了4倍。”特“即抓特色产品的发展。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产品,如临武县香芋生产发展迅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该县香芋种植面积为5000亩,2001年发展到1.6万亩,今年的种植规模扩大到2万亩,形成了一大在广东市场十分畅销的特色产品。
二、发展蔬菜生产的成效显著
实践证明,发展蔬菜生产的比较效益较好,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有效途径。
1、蔬菜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效益的明显提高。农民普遍反映,种一季蔬菜比种一季水稻的效益高得多,甚至比种烤烟的效益还要好。据调查,北湖区华塘镇油山村村民去年种植大面积”茄子王“,平均亩产达到6000斤,批发价每斤0.4元,市场价每斤0.8元,按0.4元的均价计算,每亩收入达2400元。种植一季烤烟,按桂阳今年的优质烟水平,每亩单产提高到334斤,收购价按每斤5元计算,每亩收入只有1670元。种植水稻的效益更低,种一季水稻,亩产粮食按1200斤计算,去年的粮食收购价格为百斤35~43元,每亩收入仅500元左右。
2、蔬菜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实事证明,蔬菜生产发展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汝城县大坪镇堆上村党支部书记1999年试种荷兰豆2.9亩,纯收入达到9000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250元,在村民中一石激起千层浪。2000年,该村荷兰豆得到大的发展,到2001年全村种植荷兰豆的农户占到了90%,面积达500多亩,亩均纯收入最高的达到4100多元。桂阳县城郊乡西水村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与外地客商签订了以每亩3000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扣除生产成本,人均可获纯收入1100多元。可见,蔬菜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
3、蔬菜生产的发展,促进了财政税收的增长。据财政部门的统计资料,今年1-5月份,全市实现农业税6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6%;农业特产税3711万元,同比增长81.2%,都远远高于全市财政总收入17%的增长水平。
三、几点启示
(一)发展蔬菜生产必须加大投入力度。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蔬菜生产已成为农业增收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筹资融资,加大投入力度,扩大生产,促进发展。一是加大重点项目的建设投资力度。苏仙区政府筹资500万元,兴建了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引进种植荷兰辣椒、韩国黑龙长茄、美国西芹等优质高效新品种,通过示范园的带动,在郴资桂高等级公路沿线形成了15000亩麻笋、3000亩四季园蔬菜生产基地,其中仅麻笋的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66.7%。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北湖区华塘镇的三合村规划的1000亩蔬菜基地,共投资62万元,修筑了排灌沟渠4200米,蓄水、粪池100口,机耕道1200米,使基地生产达到了沟渠齐 全、设施配套的专用菜地标准。三是加大生产投入力度。传统的耕作习惯,在冬季使大部分耕地处于休闲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地农民积极投资搭建蔬菜大棚,增加冬季蔬菜生产项目,有效利用了现有耕地资源,促进
了蔬菜生产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蔬菜生产必须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比较方便的有利条件,积极推行耕作制度改革,采取菜-稻-菜、菜-烟-稻、菜-瓜-稻等全新的耕作方式,加快蔬菜生产的发展。通过改种改制,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今年全市春夏农作物种植面积中,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1.5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1.4%,是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幅较大的项目之一。
(三)发展蔬菜生产必须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积极捕捉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行情,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北湖区保和乡干部去冬在区外调查,了解到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对蔬菜的需求量增大,为把这一信息及时传送给农民,年底乡党委、政府以春节”慰问信“的方式印发到各家各户,帮助农民与企业签订了400”茄子王"、500亩甜竹笋和10万公斤辣椒的生产合同,产品由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这些合同都是今年新发展的生产项目。可见,政府的有力引导,可以帮助农民解决种什么、种多少的问题。
第四篇: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做强龙头企业 做大优势产业——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产业,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县委政研室就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和特点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1+5”工程的逐步实施,立足农业结构调整,狠抓基 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开发本地资源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全县农村经济来势较好。
(一)加工企业明显增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目前已发展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74家,形成了竹木制品、葛食品、肉类食品、茶叶等几大类农产品加工链条,2004年这些企业实现产值8亿多元。其中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产值100万元以上的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已达140多家;葛食品加工企业已发展4家,新上了“竹乡”、“庆发”、“凌氏”三家企业;茶叶加工企业发展缓慢,目前全县有一定影响的茶叶加工企业有4家,注重品牌建设的新上企业有鸬鹚渡镇的金山茶厂,另外3家分别为雪峰山茶厂、天问茶厂和仙圣山茶厂;去年全县共发展牲猪119.7万头,出栏70.6万头,存栏49.1万头,分别增长21%、20.6%、21.5%,形成了石牛江、花果山、水口山、泗里河等12个瘦肉型养殖小区,养殖小区的饲养量占全县总量的70%以上。全县涌现各类养殖专业户2512户,其中千头以上牧场15个;肉类食品加工企业仍以“腊大哥”、“牛魔王”、“桃花江土鸡”为代表。去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4.87万亩,增长24.48%;总产量30.6万吨,增长27.6%;总产值4.2亿元,增长45%;粮食加工企业有品牌影响的有“德辉”米业和修山面业公司。
(二)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全县共有5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了产品商标,并打造出了系列农产品品牌,如“春秋”凉席、“探坦”葛食品系列、“竹乡”葛食品系列、“德辉”米业、“犇腾”牛肉系列、“腊大哥”中猪系列,“乡里红”粉丝、“美人窝”茶叶、“桃花江”土鸡等品牌。“牛魔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犇腾”牛肉系列开发了30多个品种,被国家内贸局授予“中国肉类食品十佳放心品牌”;“春秋”凉席获得了2002年湖南省第四届农博会金奖;罗家坪竹胶板厂的“新花”牌竹胶板被评为省级名牌;南方国立阳光木业生产的“华春”牌产品获得了中国环保产品标志认证。同时,一些企业为做强品牌,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院校联姻,聘请技术人才,加大产品科技含量,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如金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薪聘请2名教授,年薪达7万元,与湖南农大、天津营养研究院进行了联姻,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提升了品牌形象。
(三)营销网络比较健全,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一方面,我县农产品具有“桃花江”这一大品牌效应,又适应市场的需求,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挖;另一方面,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外地建立了近300个销售窗口,建设了一支近600人的专业销售队伍,建立了一定的市场网络,部分农产品加工品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有的农产品加工品种还打入了国际市场,如“春秋”牌凉席在浙江、长沙、深圳等地一些大型超市十分热销,在一般凉席仅为90元的情况下,这一凉席销售价达到每床200元以上,该厂产品去年还出口到东南亚和韩国等一些国家,今年出口的订单已占该厂产量的一半,达7500床;“牛魔王”建立了企业网站,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产品信息,收到了阿联酉等一些阿拉伯国家每月订购10吨产品的订单。
(四)牵引能力逐渐增强,带动了农民增收。我县有以石牛江、牛田、高桥、灰山港、浮邱山等为主的优质商品粮基地10万余亩,以修山、石牛江、武潭等地为主的葛基地5000亩,优质茶叶基地400多亩,竹资源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县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这些基地农民结成了利益联结关系,如“德辉”米业去年与农户签订8000亩优质稻收购合同,其中80%已兑现;金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今年与基地30户农户签订了300亩葛根收购协议;金山茶厂“美人窝”茶叶建设了100亩规范化栽培良种茶园;雪峰山茶厂形成了200亩优质茶园;“牛魔王”投入30多万元用于更新品种、提供种牛等基地建设,与栗山河、乍埠等10多个乡镇、200多户农户签订了1000多头牛的收购订单。
二、不容忽视的问题桃江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规模小、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容忽视,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引导,发展方向不明确。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上,各自为政的多,通盘考虑的少;计划经济的手段多,市场经济的成份少。在主导产业、产品的培育上,顾及眼前利益的多,考虑长远利益的少;小而全、大而全的多,突重点、突出特点的少。在农业 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配置上,盲目实施的多,以市场为导向的少。形不成特色,形不成规模。二是产业趋同,建设项目重复。资源趋同的地方形成了产业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在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中尤为突出。竞相办的小竹木胶板厂、小茶厂、小纸厂,势必造成资金分散、资源浪费,企业规模上不去,产品也缺乏竞争力。三是利益分割,产业链条脱节。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和利益分割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加上法制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参与产业化生产的各个方面,从农民中介组织再到工厂或销售商,都是不同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既有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又有利益分割的对立性,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又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产业化链条就会发生扭曲乃至脱节。如为搞活企业,不少企业不惜以降低产品价格为代价,造成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最终步
入恶性循环,我县竹木胶板产业就是一个深刻的例子。竹胶板在刚发展时,售价高的每立方米达到4000多元,去年降到2480元;木胶板从2001年的每张120元,降到去年的60多元。四是科技掣肘,整体水平低下。当前,科技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低”:
1、科技普及率低。由于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从根本上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技的推广应用。
2、产品优质率低。当前,农产品优质产品少、大路货多,市场竞争力低。有的品种因推广面大、生产周期长、更新速度慢,已开始退化。
3、加工层次低。由于科技应用水平不高,卖原料、卖初级产品的农副产品销售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有的产品虽有些加工,但多数为粗加工,加工深度不够,精品不多,名牌更少。
4、包装水平低。有些农产品即使是一流质量,但因是二流的包装,无奈只能获得三流甚至四流的效益。
三、几点建议推进农业产业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议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突出产业特色为原则,按产业分类明确农业产业化的短期、中期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
(二)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加强产品质量体系建设。一是加快标准体制建设,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并力争通过ISO9000系列及相当水平的质量体系认证。二是加快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与农业科技示范区、外向型农业开发区相结合,建设安全、优质、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三是实行准入制度,从规模、资金、技术等方面制定标准,严格控制新上同类产品加工企业,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把本土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引进外商投资同等对待,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在财税政策上扶持。对认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本地政府权限内给予一定年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并尽可能给予其他税费方面的必要减免。二是在贷款政策上扶持。我县许多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因缺乏资金,无力上项目、扩规模,自身势力难以增强,也不能让农户得到更多的实惠。建议设立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项贷款,扶持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和壮大,由县财政贴息,企业分期偿还。三是在投资政策上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利用农业、林业、水利开发资金和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星火计划”等专项资金向重点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基地投放,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创造条件,利用债券、股票等筹资。四是在外经外贸政策上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列入招商引资的项目范围,扩大利用外资,发展龙头“三资”企业。五是在科技政策上扶持。对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制品的生产技术,给予科研攻关支持和技术推广服务。六是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软环境的优化关键在治理,对存在的问题,要以铁的手腕整治,该处理的处理,该整改的整改,以起到震慑作用。同时,建议聘请企业负责人代表为软环境监督员,加强对有关部门、乡镇软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督,由县优办组织,每月召集监督员召开一次软环境评议会。
(四)建立健全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机制和经营体制。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把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按照自愿互利、扶持基地、服务农户的原则,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帮助改善生产基地的生产条件、发放预付定金、贴息贷款、生产扶持金,内销种苗、饲料,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包销产品部分利润返还等多种途径,扶持原料基地和农户的生产。另外,通过政府补一点、龙头企业拿一点、从基地农户的销售收入中提一点等筹资渠道,建立风险基金,搞好自我保护,当基地农户的产品在市场价格下滑时予以补贴,使生产者有利可图。这样既可避免农户生产的剧烈波动,又可有效地防止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大起大落。同时,利用合同契约或股份合作章程等方式,明确产加销各方的权利义务。当市场价格下滑时,龙头企业应按照保护价收购基地农户的产品,不应拒绝收购;当市场价格上涨时,基地农户也应按协议价格向龙头企业交售农副产品,不应拒售。
(五)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效应。实施品牌战略,要以宣传开路、质量取胜。一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建立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体系。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与农产品加工工业、农产品加工装备紧密结合,加强技术改进、科技攻关,致力于多角度、深层次开发生产,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二是要加强品牌炒作。由县里有关部门评定我县“十大名牌产品”,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户外广告等宣传媒介,积极对外推荐和宣传。企业要借助农博会、营销会等各种宣传平台,扩大产品宣传面,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产业——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产业,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县委政研室就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1+5”工程的逐步实施,立足农业结构调整,狠抓基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开发本地资源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全县农村经济来势较好。
(一)加工企业明显增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目前已发展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74家,形成了竹木制品、葛食品、肉类食品、茶叶等几大类农产品加工链条,2004年这些企业实现产值8亿多元。其中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产值100万元以上的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已达140多家;葛食品加工企业已发展4家,新上了“竹乡”、“庆发”、“凌氏”三家企业;茶叶加工企业发展缓慢,目前全县有一定影响的茶叶加工企业有4家,注重品牌建设的新上企业有鸬鹚渡镇的金山茶厂,另外3家分别为雪峰山茶厂、天问茶厂和仙圣山茶厂;去年全县共发展牲猪119.7万头,出栏70.6万头,存栏49.1万头,分别增长21%、20.6%、21.5%,形成了石牛江、花果山、水口山、泗里河等12个瘦肉型养殖小区,养殖小区的饲养量占全县总量的70%以上。全县涌现各类养殖专业户2512户,其中千头以上牧场15个;肉类食品加工企业仍以“腊大哥”、“牛魔王”、“桃花江土鸡”为代表。去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4.87万亩,增长24.48%;总产量30.6万吨,增长27.6%;总产值4.2亿元,增长45%;粮食加工企业有品牌影响的有“德辉”米业和修山面业公司。
(二)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全县共有5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了产品商标,并打造出了系列农产品品牌,如“春秋”凉席、“探坦”葛食品系列、“竹乡”葛食品系列、“德辉”米业、“犇腾”牛肉系列、“腊大哥”中猪系列,“乡里红”粉丝、“美人窝”茶叶、“桃花江”土鸡等品牌。“牛魔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犇腾”牛肉系列开发了30多个品种,被国家内贸局授予“中国肉类食品十佳放心品牌”;“春秋”凉席获得了2002年湖南省第四届农博会金奖;罗家坪竹胶板厂的“新花”牌竹胶板被评为省级名牌;南方国立阳光木业生产的“华春”牌产品获得了中国环保产品标志认证。同时,一些企业为做强品牌,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院校联姻,聘请技术人才,加大产品科技含量,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如金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薪聘请2名教授,年薪达7万元,与湖南农大、天津营养研究院进行了联姻,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提升了品牌形象。
(三)营销网络比较健全,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一方面,我县农产品具有“桃花江”这一大品牌效应,又适应市场的需求,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挖;另一方面,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外地建立了近300个销售窗口,建设了一支近600人的专业销售队伍,建立了一定的市场网络,部分农产品加工品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有的农产品加工品种还打入了国际市场,如“春秋”牌凉席在浙江、长沙、深圳等地一些大型超市十分热销,在一般凉席仅为90元的情况下,这一凉席销售价达到每床200元以上,该厂产品去年还出口到东南亚和韩国等一些国家,今年出口的订单已占该厂产量的一半,达7500床;“牛魔王”建立了企业网站,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产品信息,收到了阿联酉等一些阿拉伯国家每月订购10吨产品的订单。
(四)牵引能力逐渐增强,带动了农民增收。我县有以石牛江、牛田、高桥、灰山港、浮邱山等为主的优质商品粮基地10万余亩,以修山、石牛江、武潭等地为主的葛基地5000亩,优质茶叶基地400多亩,竹资源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县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这些基地农民结成了利益联结关系,如“德辉”米业去年与农户签订8000亩优质稻收购合同,其中80%已兑现;金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今年与基地30户农户签订了300亩葛根收购协议;金山茶厂“美人窝”茶叶建设了100亩规范化栽培良种茶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