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国茶叶产业化的文献综述(推荐)
关于我国茶叶产业化的文献综述
摘 要:茶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我国分布相当广阔,是部分农村地区重要的收入来源。茶叶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茶叶产业化的理论来源与内涵、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形式与经验、产业化中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进展。
关键词 :茶叶;产业化;文献综述
正文
1理论来源与内涵
1.1茶叶产业化理论来源
茶叶产业化主要来源于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的发起,而我国农业产业化多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一体化的过程。农业一体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戴维斯与戈尔在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提出的f11。二位学者提出:农业一体化通常是指从供应生产资料,如种子、肥料及农业机械等。到食品加工者和零售店的同一系列公司和社会团体所组成的有序链条,这个链条也被称为“农产品供应链”。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当在 20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农业一体化概念的时候,发达国家的农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工农业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并没有 出现我 国的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因而他们的农业一体化自上世纪 50年代起就是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横向上实行资金、技术、人才的集约经营。
1.2茶叶产业化的内涵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茶叶产业化的定义也不一样,本文采用安徽农业大学茶文化研究所姜含春(1998)在《茶叶产业化问题初探》一文中对茶叶产业化的基本表述2。将茶叶产业化定义为:以市场为导向,以中介组织(加工企业及流通企业等)为依托,以广大茶农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通过将茶叶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经济共同体,使分散而规模狭小的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系统内“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
2主要表现形式与经验
2.1茶叶产业化的形式
2.1.1龙头企业资本优势带动
以龙头企业为主,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组织。龙头企业外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农户生产经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如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总资产 3.66亿元,年加工出口绿茶 216万 t,销售额 3.61亿元,下属分厂 6家,拥有浙江省出口茶叶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浙江华发农业
科技研发中心,联结基地 1.08万 hmz,联结农户 8万户,联结茶机厂、加工企业、贩销大户 100多家,2002~2007连续 6年列全国茶叶加工行业 中茶叶收购、加工、出口第一,是集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生产加工、国际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绿茶生产加工出 口企业79t。
2.1.2茶类品牌特 色优势驱动
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传统产品人手,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加销一体经营。如云南的大益普洱茶.“大益”牌商标于 1989年6月 10日由勐海茶厂成功注册,享有专有权。由于“大益”牌产品传承了勐海茶厂厚重的历史、优良的普洱茶制茶工艺,所 以“大益 ”牌产品 自推 出之 日,就因其所承继的专业、优质品牌基因而深受消费者青 睐。2007年 11月,大益一举 中标中央电视台2008年黄金时段广告资源,更是显示了大益作为普洱茶第一品牌的实力,2008年大益集团旗下的勐海茶厂高居全国茶叶百强中的第三名。
2.1.3茶叶基地生产规模引发
把开发资源与建设商品基地结合起,开发一片山水,建成一个商品基地,培植一个拳头产品,兴办一个骨干企业。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经营,使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如湖南长沙县的百里茶廊。长沙县东北向,从双江往金井、高桥、春华一带,贯穿着一条绿色茶叶长廊,跨越九个乡镇,蜿蜒 100余里,有金井茶厂、湘丰茶厂、鸿大茶厂、长春茶厂、开慧茶厂等多家知名企业。
2.1.4茶叶专业市场强势拉动
通过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区域化生产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如福建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拥有l5oo间商铺,两个交易大厅,设有茶文化研究中心,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电子商务网站,茶叶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中国茶文化博览馆和客运站、酒店、文化广场等配套服务机构和设施,集茶叶贸易、信息交流、茶文化研究与传播、茶叶科研和茶文化旅游为一体。市场开业4年多来,茶叶交易额逐年上升,2004年交易额达 10亿元。茶农每年增收均达亿元以上。批发市场的繁荣,还带动了茶叶包装、机械制造、茶文化旅游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安溪茶业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水平的不断升级,有力地促进了安溪茶产业的发展,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5茶叶贸易公司紧密
依托其稳定友好的贸易伙伴关系。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优势,大力培育知名出口品牌,加快良种茶园基地的建设。如湖南省三利进出口有限公司,由中 国土产 畜 产 湖南 茶 叶进 出 口公 司控 股38.25%,其内部职工持股 61.75%的有限责任公司。三利公司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着重抓住市场的“两头”:一头是茶叶出口的目标市场,通过加大市场促销力度,采取积极灵活的贸易条件,扩大公司“沙漠之舟”和“百龙”两个品牌的市场 占有率,使产品销量得到提高;另一头就是抓茶叶原料的基地建设,通过及时与基地及农户交流市场信息、让基地和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定单”生产,并在技术、设备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投资,从而强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2.1.6茶叶集团公司组织松散
集团公司在坚持自愿互利、利益均沾的前提下,在省市地县发展集团单位,形成以流通为主发展加工推动生产的松散集团公司,并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对外贸易一体化。如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集茶叶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融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享有直接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国家大Ⅱ型企业。
下设八个业务部门、七个直属茶厂、十家参控股企业、一个有机食品研究中心。公司以茶为主,拥有 自己的有机茶出口基地和优质茶出口基地,创造多个第一:年经营茶叶商品总量全省第一、茶叶出口创汇全省第一、经营边销茶全国第一。
2.1.7以茶叶文化、教育为特色连锁发展型
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茶文化,2000年初天福集团在福建漳州投资建设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博物院,该院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教育娱乐为一体,参观者能在娱乐中获得茶学知识,认识茶叶,了解茶艺及传承茶文化;为了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天福集团出资兴办了全球第一所茶叶专业高等院校,并于 2007年秋季开始招生,设五个专业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市场营销业经营方向)、食品加工技术(茶叶应用方向)、茶艺文化、旅游管理 业观光方向)。“老行业、新经营”天福集团以茶文化、教育为两翼,以连锁经营的模式,已经迅速成长为我国茶叶行业的中坚力量。
2.2茶叶产业化的经验
茶叶产业化的产生和运行的确 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促使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2.1龙 头企 业是 产业 化 的 关键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茶农.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市场,是茶农与市场的纽带。龙企业状况如何,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茶农走 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体现着茶叶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水平,也体现着茶农和企业共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22专业基地是产业化的基础
龙头企业要开拓市场必须有 自己的优势产品,一家一户的生产不仅难以形成质量一致的产品。而且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居高不下,没有成本优势更谈不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可以实现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合同化产销。龙头企业不仅有了货源保证,而且可以获得规模经营带来的利益。
2.2.3利益分配是产业化的核心
茶叶产业化经营是多元主体在共同利益上的合作博弈,它的基本原则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茶叶产业化的经营才能良性运转。也只有按价值规律办事,相关主体都能够获得自己的应得利益。茶叶的产业化才能够持续经营下去。
2.2.4政府政策是产业化的保障
国家政策是茶叶产业化发展的保障,政策的贯彻执行往往伴随着相关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比如相关的产业扶持资金.企业的设备改造配套资金,相关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优惠和出口退税,信贷金融支持以及重大技术科研经费的拨付,都会极大的促进茶叶产业化的经营。
3相关问题及对策
3.1茶叶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3.1.1部分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足
表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创新研发能力不高,企业融资困难难以引进先进设备,缺乏真正懂得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品牌开拓能力不足,企业 自身积累速度缓慢,导致龙头企业的市场带动能力不足,茶叶产业化的经营后劲不足。
3.1.2商品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茶叶的商品基地不仅数量少,而且面积小。大部分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农药残 留问题难以控制,严重制约我 国茶叶的出口。我国茶树的良种化率还不足 30%,远低 于世界主要产茶 国家。有机茶生产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1.3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缺乏保护
一家一户的茶农在参与市场博弈时处于弱势地位,由于目前供过于求,农业龙头企业在谈判时有更多主动权,加上茶农法律知识缺乏,企业侵 占茶农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3.1.4政府的指导支撑作用有待加强
政府扶持龙头的资金不足.国家对企业融资的制度不够完善,制约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进.国家税收政策应更多向农业倾斜,因为茶叶产业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双重制约。
3.2茶叶产业化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3.2.1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要通过联合、租赁、收购、兼并、重组、融资控股等多种形式,迅速壮大自己的规模,培育出自己的优势品牌。针对一些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要尽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引进一批熟练的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的职业经理人,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 增加企业的研究开发资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2.2大力加强基地建设
坚持新建与改造低产茶园并重的原则,选择一些生态环境好,并且有产茶历史的县市,高标准兴建一批有机茶园和出口专业基地;建立专门良种化示范基地,同时加强对茶农的培训与教育,提高茶农的市场意识,按市场要求去组织生产。
3.2.3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基地与龙头,生产与销售,农户与服务组织之间的经济活动必须要有合同保障,当加工流通企业利润较高时,通过提高收购价,发放贴息贷款,扶持农户生产,实现互惠互利。大力培育茶农合作组织,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增强茶农的利益博弈能力。
3.2.4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竞争: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性贴息,担保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的投资;加大财政支持,按照《农业法》规定,确保支农支出高于财政收入幅度;建立国家支持的政策性保险体系,鼓励企业在税前利润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保险金;同时在税收方面予以优惠,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提高出口退税额,增强企业的自身积累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有志,陆远如.深化湖南农业产业化研究[M].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 社 .2 .
[2]丁力论两类农业产业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03.[3]唐春根,李 鑫.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2007.[4]艾丰.论农业产业化[N].人民日报,199, l
2[5]陈吉元农 业产业化的内涵就是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的农业[J].经 济研究.参考,1996.
[6]牛若峰.要积极稳妥地实施农业产业化[J].调研世界.1998,p京大学出版社,2000.[7]杨江帆,管曦茶叶经济管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8]张玲亚 .彭娟.茶叶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一以浙江华发出口 茶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
[9]明晓彬.长沙百里茶廊茶业现状与发展思考[J].茶叶通 讯,2008
[10]姜含春.茶叶产业化问题初探[J].中国茶叶加工,1998,0
3[11]胡启涛.中国茶业产业化经营研究.安 徽农业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2003.
[12]李德立,柏雪银.论资本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品牌战略三者的关系
[J].商业世界,2006
[13]尤建军.我国茶叶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兼析安溪县茶叶产业化实践.[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14]彭熙,车家骧,李安定,等.贵 I'1茶叶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
[15]章杏杏.农业产业化综述.张家口农专学报,1999
[16]罗显扬,郑文佳,尹杰,龙明树,徐大地.贵州茶叶加工业与国内外比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贵州茶叶,2001
[17]徐有全.发挥科技社团作用推进茶叶产业化发展.学会,2008
[18]谭静.农业产业化研究进展综述.中国农村经济,1996
第二篇: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
积极接轨杭州茶都 努力打造淳安“茶乡”
我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茶叶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我县也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我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有茶园面积14.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2万亩,2004年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690元。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5.8%,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2004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积极把杭州创建成为中国茶叶展示中心、茶叶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茶叶贸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我县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茶园面积占杭州市的32.4%,产量、产值分别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中,我县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应积极响应和主动接轨这一战略,充分发挥我县茶业资源优势和千岛湖生态环境、旅游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产销规模,积极实施“千岛玉叶”品牌战略,努力引进培育茶加工企业,拉长茶产业链,强化千岛湖鸠坑茶文化宣传,开发茶叶生态观光游,把我县建设成为杭州茶都的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真正实现“杭为茶都,淳为茶乡”。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对涉及茶乡打造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要全面规划,茶乡的打造,不仅涉及茶产业的发展,还包含茶工业、茶旅游、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经贸、宣传等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产茶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在城镇、旅游设施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考虑茶馆、茶休闲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规划,同时,利用我县一流的生态旅游环境和茶文化遗存,科学规划好1~2条茶业旅游线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三要强化领导,协调发展。“接轨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农办、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文化、财政、茶协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各部门经办人员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对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协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夯实茶基础 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希望。一要继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的发展。无性系良种在名茶生产中发挥的效益已日益凸现。通过发展,力争使良种茶园所占的比例五年后增至60%。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化新建基地的标准化,品种选择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与高质的协调格局;二要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我县茶园总面积14万亩,其中经省级认定的无公害茶园7.1万亩,获得有机茶认证的茶园近千亩。因自然条件、培管水平的差异,尚有2万亩地势环境较好的茶园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急需对这些茶园进行改造,提升茶园基础水平。同时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认证;三要全面推进茶厂的优化改造。利用浙江省实施茶厂优化改造项目的契机,积极开展我县的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整合现有资源,鼓励扶持有条件的茶叶生产大户进行茶叶加工厂无公害标准建设和改造。并通过标准化加工厂的示范带动,推动我县茶叶生产的无公害标准化进程,培育茶叶加工大户和企业。
3.强化茶开发 一是强化普通茶类的多种类开发。在全面提升千岛玉叶、千岛湖银针、鸠坑毛尖等现有名茶质量的基础上,并积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适时地进行适合机采名茶的开发,以实现全面应用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名茶质量,增加茶叶生产效益;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千岛湖的知名度、优质的一级水体、“工业兴县”的浓厚氛围,依托鼓山、坪山等工业园区等载体,积极引进、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蒸青茶、花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促进茶叶经济的增长;三是抓好地方特色茶开发。我县的黄金茶、苦丁茶很有开发潜力,要有意识地利用区域和山地资源优势,积极培植特色茶基地,创新开发机制,做足特色茶文章,提高山区茶农收入。
4.加强茶研发 首先要强化合作,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利用淳安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全面加强与在杭“国”字号茶叶科研、学术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依托我县丰富的茶叶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积淀,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力争在茶叶生产、深加工利用等方面走在前列;其次,要健全茶叶科技推广网络。我县茶叶在这几年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全县茶叶科技推广队伍为提高全县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所做的努力。县财政要设立茶叶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工新工艺研究、无公害技术示范等方面,确保茶叶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使茶农、经营者能有效地将先进科技应用于生产;三是要建立国家级茶叶科技示范场。以县茶叶良种试验场为基础,以实施农业部项目“茶树良种科技示范场建设”为契机,切实增强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应的生产、教学设备,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的茶叶科技示范场,为全县茶叶科技的试验、示范、应用推广提供支持。
5.激活茶贸易 我县的茶产业是市场主导型的产业,要进一步激活茶贸易,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完善市场网络。抓好新千岛湖茶叶市场的建设,努力将之建设成为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集茶叶交易、茶叶休闲于一体的省内一流茶叶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同时以此为基础,扶持乡镇产地市场、茶叶龙头企业的建设,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订单+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搞活茶叶流通;二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淳籍在外茶叶经营者和外地茶叶市场的联系,收集市场信息和营销经验。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并在互联网上设立千岛湖茶的网站,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掌握可靠、及时的市场信息,更好地指导茶叶生产;三要鼓励经营者在外开设茶庄、门店。对在大中城市开设茶庄、门店,销售千岛湖茶的经营进行奖励扶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来宣传推销我县的茶叶,提高千岛湖茶的市场占有率。
6.打造茶品牌 品牌是一个产品能经久不衰的源泉,没有品牌的支撑,产业的发展很难健康长久,茶叶产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尤为明显。一是要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千岛玉叶”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历经十余年打造,已是浙江省著名商标,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意义非凡,各乡镇、部门、企业要切实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打响“千岛玉叶”品牌,将之打造成为淳安的地方品牌、千岛湖茶的“金名片”和淳安的“蓝宝石”;二是要加大宣传促销。依托杭州茶都这一龙头,利用千岛湖的生态旅游优势,扩大宣传,积极促销。县财政应逐年增加茶叶品牌宣传资金,用于千岛湖茶的品牌宣传促销。利用各种机会在我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业来淳,积极参与外地举办的茶事活动,加强交流,全面推介千岛湖茶;三是要强化品牌管理。要以茶叶产品推行QS认证为契机,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叶包装的管理。
7.弘扬茶文化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要积极接轨杭州茶都,充分挖掘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积极筹建三大中心:茶艺表演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组建茶艺表演队,寻找一套适合千岛湖茶特点的品茗茶艺,在茶艺表演中心,充分展示千岛湖茶的风采;挖掘、收集整理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建立茶文化展示中心,向游人、客商介绍我县茶叶文化,提升千岛湖茶文化内涵;建立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精心设置推介载体,向外推介我县茶资源、茶产品、茶企业、茶贸易,提升我县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8.发展茶旅游 我县拥有举世闻名的千岛湖,为发展茶文化、茶旅游提供不可多得的平台,我们要借助这个平台,做优做强茶旅游文章。一是要开发茶旅游产品,制作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茶叶产品及相关纪念品,创新营销模式,与旅游紧密结合,即促进茶产品的营销,又提升旅游内涵;二是要开辟1~2条茶旅游观光线路,依托千岛湖强大的旅游优势,在茶叶生产、茶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关注茶叶,宣传茶叶;三是开发休闲观光茶园,选择交通较便利、茶园景观秀美之地,配套相应的供游人采制设备、品茶休闲场所,积极拓展茶园休闲观光游;四是推进茶馆业的兴起,千岛湖镇作为“休闲度假胜地”,要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味浓、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馆,增添城市休闲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我国茶叶深加工现状
中国是世界茶叶发源地.茶乃中国的国饮,承载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 茶”.茶关注民生.关注山区八千万茶农的生计,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几年来,随着回归自然热的兴起,加之茶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因而茶叶深加工产品成为人们饮食所追捧的热点”。茶叶深加工产品是以茶鲜叶、制品茶、再加工茶、茶园、茶厂废弃物(副茶)为原料.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将传统工艺加工的成品茶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形成新型茶饮料品种,提取和利用茶叶中功能性成分,并将这些产品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为此、茶叶深加工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吉睐.特别是茶叶深加工产品所具有的广阔市场前景倍受关注。
1国外茶叶深加工的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绿色食品、保健功能性食品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消费观念已深入人心,传统的饮茶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其饮用方式更加趋向于绿色、安全、快速、便捷,使茶叶产品由散茶向小包装茶、袋泡茶和速溶茶、固体型向液体型产品、单纯茶叶向茶基新产品、茶叶保健功能性产品等方向发展。1袋泡茶
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袋泡茶产品。以后,袋泡茶加工技术不断完善,至40年代,袋泡茶产品 开始大规模地工业化生产和销售。由于袋泡茶具有冲泡-陕速、清洁卫生、用量标准、便于调味饮用、携带 方便等优点,适应于现代人们生活快节奏的要求,因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袋泡茶快速发展。目前.世界袋泡茶的年消费量将近40万t,占国际茶叶消费总量的15%以上。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近20年来袋泡茶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从2%上升到60%以上,如美国占60%、英国65%、德国87%、法
国88%、荷兰89%、加拿大89%’„。传统的产茶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孟加拉等国也积极研制开发袋泡茶产品。这些国家把袋泡茶称之为增值茶、发展袋泡茶可以大幅度增加附加值、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2速溶茶
速溶茶是将茶叶中的内含成分进行提取、浓缩、干燥而得到的颗粒或粉末状产品‘”。20世纪40年代,英国首先研制出速溶红茶、l 943年获得发明专利。50年代.英、美等国工业化生产速溶茶并投放市场。70年代,美、英等国逐渐将速溶茶生产转移到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产茶国。3茶饮料
冰茶是美国于1972年最先开发的一种调味茶,不同于汽水和果汁饮料,具有口感清新、适中的特点,颇受消费者欢迎。因而冰茶在美国发展很快、1997年美国市场上的包装茶饮料已达300万t.约占其饮料市场的2 2%,占世界茶饮料总量的30%,其国内消费的茶中,冰茶占了80%以上,并且几乎80%的美国家庭都喝冰茶„;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世界上最先研制出纯茶饮料,并于1982年正式推向市场。
随后,日本茶饮料市场迅速展,至1996年,占日本茶叶销售量30%的茶叶被加工成茶饮料-产量达356万t,市场占有率居软饮料的首位(占27 4%),人均消费茶饮料达27L,2001年日本茶饮料消费量为475万t,占整个饮料市场的30 2%,年消费金额为1.28万亿日元.相当于800~850亿元人民币、占日本饮料市场的第一位-。我国台湾省从上世纪50代末也开始开发生产茶饮料,至2003年,茶饮料的销售额达150亿币,在软饮料市场上的占有率居首位(占3l 25%)、人均消费茶饮料达22[.,茶饮料的原料茶占台湾茶叶总销售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茶饮料的发展也相当迅速。1996年西欧茶饮料消费量达150万f,比l E)92年增长2倍,其中瑞士冰茶的人均消费量已达27L,茶饮料在西欧软饮料市场上的占有率也从1991年的0 7%提高到了1年的10.7%,茶饮料的品种以冰茶为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日本率先开发出罐装茶类饮料,促进了茶叶销售和提高了茶叶经济价值作为一个典范,在全世界推广,并预计在未来几年中,世界茶叶总产量的10%(25~30万t)将以被加工成茶饮料的方式消费。因此,茶类饮料的开发生产已成为国际上茶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4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开发
由于茶叶生物化学的发展,已发现茶类资源中含有500多种化合物,其中茶多酚、茶皂素、咖啡碱、色素、多糖等含量丰富。美国、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药效研究方面不断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在茶的药效研究的带动下,对茶资源有效成分利用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研究主要集中于茶多酚、茶皂素的提取与利用上,其次是咖啡碱和色素。目前、在美国、日本和韩国,茶多酚、咖啡碱等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行业。特别是日本.茶多酚、咖啡碱等天然产物的利用倍受重视,用茶多酚制作的生活日用品有90种之多。这些制品用途广泛,遍及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如用茶儿茶素制成消臭抗菌剂、芳香剂、成为家庭、旅店、餐厅、医院、学校的必备品:茶消臭剂和抗菌剂还应用到空调上,可除去尘埃和臭气,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洁和卫生。另外,开发成功的茶儿茶素的抗氧化棉纤维,用它做内衣可以除掉活性氧,预防皮炎和皮肤粗糙‘‘。
2国内茶叶深加工的发展现状
国内茶叶资源深加工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20多年来、茶叶界、食品界对茶叶资源深加工越来越重视,目前,国内在茶叶资源深加工开发应用、提取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1袋泡茶
我国袋泡茶加工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加工袋泡茶要具备三个生产要素原料茶、滤纸、包装机。由于其冲泡快速、清洁卫生、用量标准、便于调味饮用、携带方便等优点_适应于现代人们生活快节奏的要求,因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袋泡茶快速发展„„。70年代开发出颗粒绿茶(袋泡绿茶的原料)及其配套设备、80年代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自行研制出袋泡茶包装机、专用滤纸.
为我国袋泡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有袋泡茶生产企业300多家-袋泡茶年销售量约l万t,仅占我国茶叶总产量自岢Il 5%”。2速溶茶
速溶茶也称为茶精”,是以成品茶为原料,从茶叶中浸提出的茶汁经过滤、浓缩、干燥等工序而制的粉末状或碎片状或颗粒状的类似于速溶咖啡的方便固体饮料。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出速溶茶,提出了生产速溶茶的两种工艺:一种是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另一种采用喷雾干燥。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生产的速溶茶、香气损失少,能较好地保持原茶的风味,但成本非常高,采用喷雾干燥生产的速溶茶、虽生产成本低,但香气损失大。90年代以后,随着膜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冷冻干燥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速溶茶生产逐渐复苏,目前全国速溶茶生产量约为100t””’。3茶饮料
国内茶饮料的开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产品为碳酸型茶饮料,其中不少产品曾投入工业化生产,但由于当时国外可乐型饮料角逐中国市场.使茶饮料在市场上只是昙花一现。进入90年代.茶饮料又逐渐兴起。1995年.旭日集团正式将调味茶饮料(冰茶)推向市场,以后,日本三得利、我国台湾的统一和康师傅等公司先后在大陆投资兴建茶饮料厂。近几年,国内茶饮料销售量迅速上升,I 997年全国茶饮料产量还不足20万t,到2000年茶饮料产量已达到l 85万t,预计2001年将超过:300万c“。2002年,全国茶饮料的总产量接近3[1I)万吨,2003年,这一数字已超过400万吨。1997年~2007年的10年问产量增长了580万吨,平均增长速度接近’200%。截止2005年.中国约有茶饮料生产企业近4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有15家,上市品牌多达100多个,有近50个产品种类”。4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开发
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展茶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利用研究。l 976年从茶叶中提取出“7369”防辐射物质,经临床试验有效率在90%以上。80年代中期,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作为食品的天然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工合成的BHA、BHT。以后.茶多酚的提取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茶多酚的含量达到80%以上,制率在l 5%左右”。茶多酚用途从食品向医药拓展。其主要提取技术有:有机溶剂萃取法、金属离子沉淀法、树脂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技术的研究也取得显著进展,咖啡碱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升华法、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膜分离法、柱层析法、超临界cO:萃取法、微波萃取法”。茶籽的综合利用取得重要成果。20世纪70年代提出茶籽榨油新工艺,通过精制的茶籽油可以食用;首次成功地从茶籽饼粕中提取茶皂素。80年代以来,利用茶皂素具有表面活性.先后研制出茶皂素石蜡乳化剂、茶皂素洗理香波、农药湿润剂等:根据茶皂素具有表面活性和很强的发泡特性.研制出茶皂素加气混凝土稳泡剂„。
目前,利用茶天然产物提取技术已从茶叶中提取得茶多糖、茶氨酸、茶色素等,并已实施产业化、全 国约有40家企业生产茶多酚、茶皂素、咖啡碱等天然产物。
第四篇:中山镇茶叶产业化情况调查
中山镇茶叶产业化情况调查
工 作 站:武平电大工作站 年级:2008年春
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姓名:林桂连
学号:0835004400829 完成时间:2010.05.0
5写 作 提 纲
一、中山镇茶叶产业化的经营现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问题
(二)产业链问题
(三)品牌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
(一)科学规划,优化布局
(二)创新投入机制,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力度
(三)努力开拓产品市场
(四)加强和科研院校合作,强化科技支撑
(五)培育“龙头”,打造品牌,推进产业化经营
第五篇: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4月10日在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苗圩指出工信部将加强与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合作与配合,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为契机,加速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
苗圩表示,加速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一是要尽快启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二是要稳步推进电动汽车示范推广;三是要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和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示范技术改造;四是要加快区域布局调整,推进产业聚集;五是要强化标准管理,建立电动汽车公告管理体系;六是要完善电动汽车推广的扶持政策;七是要推动广泛合作与交流。
苗圩强调,电动汽车要真正上市销售,还需要创建安全、方便、可靠的使用环境,这必须依赖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电动汽车的初期导入政策、初期用户与市场定位是电动汽车走向产业化的关键,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化推广需要电池工业和电网、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配套支持。必须突破行业限制,打破封闭运行状态,加强跨行业联盟和协调协作,发挥多方面积极性,集聚力量,共同推进。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论坛发言中透露,目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效果良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油率与最大功率比检验大纲已经确定并对外公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正在抓紧制定,即将出台。
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欧阳明高在论坛上提出三点建议:
一、以锂动力电池为重点,掌握自主核心技术;
二、以小型电动轿车为重点,推进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商业化;
三、以电动车标准法规为重点,建立自主产业政策体系。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亚洲制造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承办,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来自日产、奔驰、宝马等国际品牌和东风汽车等国内汽车厂商及配套企业和电动汽车试点城市的近150名代表出席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