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如何做好会计核算与部门预算的衔接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事业单位如何做好会计核算与部门预算的衔接
作者:程桂春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02期
第二篇: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核算的异同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
一、根本原因
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会计制度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事业单位大多属于非营利性机构,而企业则以盈利为目的。事业单位收入主要是靠财政拨款,上级部门拨款,支出也以预算支出为主,专款专用;企业收入则主要依靠销售和服务,支出范围较广。
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差异
(l)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
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2)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其内容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3)会计等式不同。
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 + 净资产; 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 + 所有者权益(4)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办法;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没有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等。而企业要进行成本核算。
三、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与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差异
1、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有许多基金科目,如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周转金等,而企业会计制度没有。
2、事业单位会计分类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支出类分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所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成本类分为科研成本、技术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生产经营成本;收入也是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而企业单位总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
1/5
入,成本总称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以及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相对与事业单位会计较为简单。
3、事业单位有些会计核算与企业不同,如,专项拨款,都在该项目下进行收入与支出的核算,只有等项目完成后才上交或结转权益类账户;而企业完全是成本核算方法,收支两条线界定清晰。
4、事业单位与企业虽同是借贷记账法,但记账方法有所不同,有些项目需要同时记录基金增加,如固定资产购买分录: 借:科研成本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5、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思路的区别,如,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称为净资产,主要有固定资产基金、周转金、事业基金(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专用基金;企业权益类是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四、具体区别举例:
1、在处理同一业务时,事业和企业单位所做的会计分录形式相同,借贷方向相同,但因不同制度所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不同而将有关内容分别记入不同的账户。如借款的核算,在借入时,企业按期限长短分别记入“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科目,而事业单位则不分长期或短期借款,一概记入“借入款项”科目。
2、因是否从事产品生产而导致的账务处理差异。这类差异应分两种情况,一是要区别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和不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存在差别,要区别对待。二是同样从事产品生产,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仍有差异。以材料采购业务为例。企业的做法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前者在购入时采用不含税进价,以区分进项税额;后者则采用含税进价。会计分录为:(1)一般纳税人企业: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2)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借:材料采购
贷:银行存款
事业单位在该项业务上的会计处理不仅要区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还要针对自用或非自用作不同的处理。除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采用不含税 2/5
进价核算以外,其余情况即:一般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和非自用材料均采用含税进价核算。会计分录为:(1)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
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2)其余情况;
借:材料
贷:银行存款
3、因是否实行内部成本核算而导致的差异。众所周知,企业每期都必须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并和当期的收入相配比,以最终确定经营利润。而事业单位则分以下情形: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领用材料等支出时,记入“成本费用”账户,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同类支出时,则记入“事业支出”等账户。同时,以此为开端,还会发生一系列的结转,该结转过程图示如下:
企业:“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事业单位:
1、(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成本费用”→“产成品”→[“经营支出”→“经营结余”、“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2、(不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一“事业支出”一“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3、因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可分性而导致的差异。由于事业单位的活动根据其是否属于专业业务活动或辅助活动可划分为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两种。相应地,事业单位有关业务活动的收入和支出也包含了事业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等。这部分内容的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一大区别。以支出的核算为例,如支付行政部门办公用品费用,企业的做法为: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支出:
借:事业支出
贷:银行存款
又如:结转已销产品成本,企业的做法为:
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产成品
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之外的支出处理:
3/5
借:经营支出
贷:产成品
和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在同一业务的处理上,增加了核算步骤。这类差异一般多出现于有关基金的核算。以购入短期有价证券为例: 企业的做法:
借:短期投资
贷:银行存款 事业单位的做法:
借:对外投资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同为有价证券购入业务,企业只需用增加短期投资,减少银行存款一笔会计分录就可以表示清楚,而事业单位则因为对外投资引起事业基金内部结构发生增减变化,必须通过两步分录予以反映。又如:购买固定资产 企业的做法: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事业单位的做法:
借:事业支出等科目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同一笔业务,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相比,既要反映支出的增加,又要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增加。因此,此处账务处理相对复杂一些。
五、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三个主要“特点”:
1.关于固定资产及修购基金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呈现的特点是:
4/5
(1)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除非存在未决的待处理固定资产财产损益或未到期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否则两者永远一致;
(2)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提取折旧,而是提取修购基金,而且除少数具备条件的单位比照固定资产折旧办法提取修购基金外,大都依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
2.关于支出核算问题
支出核算和列报是非盈利组织区别于企业的又一大特点。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规定,其主要表现是:无论是事业支出还是经营支出,一律按国家规定的支出项目核算和列报。这一要求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无论在自制资产方面,还是在成本费用方面,都要把与未来支出相联系的各具体要素按规定的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如果说,事业单位的全部资金都来自于财政拨款,这种处理是合理的,因为资金提供者需要这方面的信息;然而一些事业单位除了财政拨款外,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经营方面收入或其他收入,使用这部分资金安排支出时则无须按财政要求的列报项目进行报告。事业单位的经营收支从某种意义上讲同企业的经营收支没有本质区别,对这类业务从事业单位加强管理的角度出发,比照企业的核算和报告要求进行会计处理。
3.关于会计报表问题
与企业会计报表相比,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两个最大的特点是:(1)从会计报表体系上看,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2)从具体会计报表的结构上看,资产负债表采用“科目余额表”的结构形式,而企业一般使用“科目汇总表”。
5/5
第三篇:浅谈做好医院部门预算加强医院财务管理
浅谈做好医院部门预算加强医院财务管理
摘要:医院虽然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但在目前社会环境下其业务行为却也带有明显的经营特点,实行预算管理已成为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部门预算,尤其是促进医院部门预算编制的规范化,有助于医院改善经营,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部门预算 财务管理 医院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医院的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部门预算是各部门在保证总预算的前提下,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安排的预算。科学、合理、实用的医院部门预算,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院部门预算包括两类:一类是业务部门,即临床、医技科室;一类是行政职能部门,如:人事、财务、器械、信息等部门。就医院而言,部门预算属层级预算,其预算目标执行的责任中心与主体,都是层级性和环节性的,且相互协调运行,最终对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
一、目前医院部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1.医院各部门对预算编制一无所知,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业务,编制预算论文发表www.xiexiebang.com纯属财务行为。认为医院预算就是财务人员根据上实际经营结果,结合下一年相关因素,最终编制收入支出预算表。业务部门对于预算根本漠不关心,即使器械、信息等物流部门也只是将本部门负责的需要采购的设备、材料等作一个估算。实际上医院部门预算涉及医院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并非财务一个部门就可以确定的。不重视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医院资金支出可以不受预算的控制,预算管理没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大多数医院将着眼点放在预算编制上,预算编制与执行考核不成体系,没有建立预算管理所必须的责任核算体系,没有将预算执行考核与医院科室核算有机结合,预算反馈信息质量不高。
3,预算编制方法陈旧单一。目前各家医院部门预算基本上都采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如固定预算法、定期预算法和增(减)量调整预算法。无论是业务部门还是职能部门的预算普遍存在上年完成数+增长率的固定模式,预算程序简单,缺乏效率。部门预算管理不够完善。医院对于业务部门的预算基本上是收入指标的制定,而行政职能部门也只是简单的管理费用的预算,且各部门预算需求与实际脱节,有些支出定额标准偏低,人员经费核定不准,只注重财务性指标预算,忽视非财务性指标预算;只注重量化指标预算,而忽视非量化指标预算。
二、加强医院部门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1.戚立由财务部门和预算归口管理部门组成的部门预算编制小组,严格部门预算审批制度。
由财务部门牵头,与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包括器械科、后勤部、信息科等物流部门负责人,共同对上报的预算方案认真审查、评价,最终提出协调平衡建议,并反馈给执行部门予以修正,在修正的基础上编制预算方案,最后层层分解、下达。通过这样的预算审批,使预算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则、各类目标要求对医院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产生约束力,在这种约束力下,医院的经营行为、管理行为以及职工的个人行为的规范也势必会相应形成,这样预算管理的要求才能在医院日常经营管理中得到体现,成为规范医院日常管理的准绳,从而提高医院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部门预算。部门预算也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在预算内根据实际情况实行零基预算,强化基础,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项开支,不编赤字预算,确保医院财务收支平衡。明确细化预算项目,加强预算精确度。每个预算项目一定要细化、明确,不仅要按科室功能分类,而且要按照经济科目分类,并且细化到个人和具体项目,以保证部门预算编制的深度和精度。对各业务收入部门要根据业务科室的历年经营状况及技术水平,结合科室的人员结构、设备投入情况、医院对科室的扶持政策、科室所承担的职能来分解落实收入目标;根据收入来配比它的药品、器械、材料消耗支出;根据历年情况核定其他公用经费支出。对各行政职能部门则主要根据它所承担的职能、任务,强调费用的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通过定额、定项管理的办法来核定费用支出,如人员经费、各项公用经费乃至专项经费的确定都要求制定科学的费用标准和预算执行标准,各部门根据这一标准作出和执行部门预算,进一步体现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当然这些收支指标的分解、落实并非一劳永逸,而是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多次平衡”的方式进行,从而缩小预算与实际的偏差,使目标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合理、客观、科学的预算考评管理办法,使预算真正执行到位。部门预算必须充分调动部门管理者和科室员工的积极性,将执行情况与部门管理者、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并做到奖罚分明。因此,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电力论文发表www.xiexiebang.com/dllwfabiao/预算考评管理制度,定期对科室的实绩与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估,考评中要求明确责任,区分执行中的可控及不可控因素,对各部门预算计划与执行情况、执行进度等实时监控。对于那些由于责任部门所创造的预算绩效,按增加收入、节约支出金额的一定比例确定奖励额度;对由于主观过失所造成的损失,按收入减少、超支额度酌情确定责罚额度。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为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力提供监督保障。
总之,通过部门预算的实施,能够落实医院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目标,促进医院完善内部管理系统,强化流程管理,使医院成本、费用与相应的成本动因相匹配,成本与费用支出更加合理,财务部门监督与稽核更有依据,同时为医院绩效考核提供一定的依据,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第四篇: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区别
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区别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是我们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常用的两种会计类型,他们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差异之处,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比对,目的在于能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两者的实质,提高我们的实务操作能力。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企业会计;差异
1、概述
1.1事业单位会计。事业单位是相对企业单位而言的,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属于国家的分支机构。
事业单位会计是指以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计量、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比如医院预算,它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类,其中,收入预算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预算包括医疗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
1.2企业单位会计。企业单位是一种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可以分为国企和私企,本文主要讨论私企。企业会计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以其经营资金运动为对象,计量、记录、核算和监督企业资金的运营、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以及企业经营所得的财务成果,借以分析企业的运营状况。企业会计的具体内容是随企业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异的,是一种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2、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区别
2.1核算基础不同。会计的核算基础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指以现金实际收到或实际支出为核算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为核算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它并关注现金是否实际收到或支付。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最大的区别在于,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它的实质是一种服务社会的国家公益组织,因此不承担自负盈亏的风险,所以我国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核算基础。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会计对预算资金的收支进行核算时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经营性收支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会计上的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企业单位是以营利为目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会计的核算基础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因为这种核算能更好的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助于企业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好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能更好的做出经营决策。
2.2会计要素构成不同。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是五个,分别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净资产;企业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是六个,分别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其实,两者在资产和负债科目的核算基本一致,主要不同的地方在于以下几方面:
(1)收入方面:事业单位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相关服务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的渠道有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所以在事业单位中,又可以分为差额拨款单位和全额拨款单位。企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合法收入,主要是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产生,主要目的是创造企业利润。
(2)费用方面:事业单位费用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相关服务及其他业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资金耗费和损失,会导致本期净资产的减少。其目的是耗费。企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费用,是一种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其目的是为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企业新资产。
(3)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方面: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净资产与企业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是一组相对概念。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净资产是指该事业单位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科教项目结转、本期结余和未弥补亏损。产权单一是其最大的特点。比如医院净资产,它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和完成医、教、研各项任务的物质基础,是形成医院资产的基本来源,而不像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所有者权益那样,是属于企业股东所有。企业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一种所有权,会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
(4)利润方面: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是没有利润这个会计要素的,这就体现了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福利性。因此,利润是企业会计核算中所独有的。企业会计中的利润是指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准确核算企业利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税费是否正确,尤其是对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2.3会计核算内容不同。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在实际的账务处理方面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补助收入核算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一般设置两个明细科目: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根据支付方式的不同,账务处理也有所不同。下面以购买固定资产为例,进行说明。
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
例:2013年12月5日,某医院财务部门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支付购买麻醉机20台,价值200万元。该设备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并投入使用。(单位:万元)
借: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医疗卫生200
贷: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补助―医疗卫生200
同时:
借:固定资产200
贷: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200
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
同上例: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0
贷: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补助―医疗卫生200
同时:
借:固定资产200
贷: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200
而对于企业来说,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是企业自有的资金,因此在进行账务处理过程中,贷方科目一般是:银行存款。
(2)专用基金核算
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设置、提取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住房基金等。专用基金一般不直接参加事业单位的相关服务活动,其运动过程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比如医院,专用基金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专用基金。而这种专用基金在企业会计中是没有的。
3、对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一些思考
事业单位和企业两者之间由于性质的不同,导致两者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较多的差异性。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事业单位应该走向社会化、企业化,将竞争机制引入事业单位,能否缩小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之间的差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3.1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理论指导基本一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核算遵循的会计质量要求、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在大体上基本一致,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对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核算上的规定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因此,建立一套对事业单位和企业均起作用的会计理论概念或框架,并对极少数特殊问题进行专门规定或概述,是完全可行的。
3.2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管理模式趋同。由于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性质不同,会计分为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这在当今世界是普遍存在的。在我国也存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两套会计指导体系,但是我国于2011年开始进行事业单位改革,要求事业单位社会化、企业化,使得事业单位管理模式逐渐趋向于企业的管理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会逐渐减小。(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院财务与会计实务[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6
[2]常晨.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异同比较与趋势分析[J].财经论坛,2010,8
[3]李海波、刘学华.新编预算会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7
第五篇: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差异与衔接探析
发表吧————专业论文发表组织,诚信可靠快速发表。长期有核心期刊论文转让!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差异与衔接探析
张淑华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主要是对国家公共财政的集中反映,是各级政府部门编制后,经过政府财政部门审核,再提交人大会议进行审核,最终确定预算结果。而决算则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以及支出等经济情况的总结,根据财政部门决算编审要求,在平时工作中会计核算基础上,对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反映单位预算执行结果和财务状况,单位领导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和制约因素进行研究,为日后单位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差异;衔接
近些年来我国财政收支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完善,但是不可否认,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依旧存在收支管理不完善、预算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其中最为严重就是预算与决算的差异。本文针对导致预决算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预算编制方面原因分析
1.预决编制不完善。预决算出现差异的因素有很多,虽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已经建立了预算编制,但是依旧存在编制不完善、不全面的情况,这样一来,一些项目年初的时候没有进行编报,在年中的时候才进行追加,在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中,因为很多项目都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仅仅凭借以往数据以及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过去的经验进行编制,并没有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所以预算数据与实际需求相差非常大,预决算脱节问题十分严重。另外,虽然一部分部门将决算报表中的收入支出总表已经增加了年初预算数据的对比列示,但是对于其他方面的预算数据并没有涉及,所以只能够对汇总数据进行对比,无法对细节项目的支出进行对比,预算编制执行效力受到严重制约。
2.支出定额标准与现实不适应。支出定额标准与现实不适合,进而造成部门预决算脱节,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编制基本支出时,定额标准并不合理,现有定额标准基本都是多年前制定的,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物价的变化,这些标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单位发展的要求,所以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要挤占专项支出对基本支出进行弥补,并且部门预算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单位在未来各项费用风险方面的预测上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预算与决算也会因此出现脱节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收费要采用收支两条线的模式,但是仍旧有一些单位没有按照这个标准进行,一般就是“交多少,返多少”,单位预算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单位编制收入预算的时候,应该预留一定的空间,并彻底执行国家预算编制的各项标准。
3.对预决算的重视程度不够。行政事业单位对部门预决算的重视程度影响了编报的质量。目前有一部分单位对预算编制的问题不够重视,并且习惯于向财政部门寻求经费帮助,在预算论证欠缺分析和论证的情况下进行预算编制,导致预算编制流于形式。另外,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的时候并没有充分发挥上一年部门预算结果的作用,单位预决算管理人员认为,预决算编制基本就是做做表格,填填数据,通过软件审核就结束了。在财务报表分析以及预算完成情况方面不做分析、不够重视,这样的结果就是存在于预算管理中的问题无法及时被发现,在下一年的预算编制中这些问题依旧存在,久而久之必然会严重阻碍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
4.缺乏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监督考核机制是对单位员工行为与思想的一种约束,为了能够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单位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但是目前,很多单位只不过是进行总体性的审查,在各项工作的细节方面根本不进行审核。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与决算缺乏权威性的规范和要求,不仅编制工发表吧————专业论文发表组织,诚信可靠快速发表。长期有核心期刊论文转让!发表吧————专业论文发表组织,诚信可靠快速发表。长期有核心期刊论文转让!
作缺少依据,执行上也缺少约束力,缺乏这样的保障机制,预决算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在这个方面的法律也不够完善,整体的监督管理效果不佳。
5.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不合理。近年来,各地虽然都进行了机构改革、部门精简,但由于各种历史遗留原因,许多相关部门的人员安置还不能完全归并至养老范畴,因此部门预算中还包含不该开支的人员经费项目,预算单位仍要承担不合理的经费开支。
(二)预算执行方面原因分析
1.部门预算安排的随意性带来预算执行约束性不强。一部分项目安排中没有采用专款专项的原则,单位内部用于某个项目的资金被随意支配和使用,如公共用车维修养护费用、人力资源培训费用等等,由于单位内部在预算执行方面的约束性不够,因此导致项目支出不能有效对应,资金使用不规范。
2.预算指标下达较晚或拨款环节较多带来资金用途变化。目前我国在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补助方面通常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般都是在六个月或者到了一年的年底才能够发放或者下达,这样一来,资金到位不及时,单位一旦出现紧急事件的时候,资金不到位,就要挪用其他项目的资金,导致单位原有预算与实际用途之间出现分歧。
3.各种政策性因素变化带来部门正常履职受到干扰。党委政府或者是上级主管部门常常会交办一些临时事项,单位事前并没有设立这部分事项的专用资金,在办理这些事项的时候就会追加一些经济费用,由于单位缺乏合理预算安全,在预算依据不足,审核过程仓促的情况下,进而导致预算出现较多调整。
(三)财政决算方面原因分析
1.部门预决算编报范围不一致。部门决算编报范围应包括所有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以及与财政部门发生经常性缴、拨款关系并按规定应向财政部门报送决算的其他单位。实际执行中存在部门决算编报范围大于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部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纳入决算范围但仍未按规定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导致部门总决算数大于部门总预算数。
2.部门预决算编报口径不一致。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全面清理核实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并办理年终结账的基础上编制决算,如实反映内全部收支,不得隐匿收入或虚列支出。实际执行中,由于决算编报口径与单位预算衔接不一致,导致部门决算口径混乱,没有全面反映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有的单位则在部门决算时把既不属于部门预算安排也不用于本单位的支出也编入部门决算,如,由部门掌管和分配的扶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由此带来部门决算信息不实。
3.预算单位编报与实际发生不完全一致。预算单位在编报财政决算时,为了本部门的利益,与有关单位互相比照,形成默契,为缩小预决算差异或隐瞒违规支出,随意调整决算数据和列支科目,造成账表不符、决算不实等问题,从而造成部门预决算在内容、金额等方面差异较大。
二、改进部门预决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预算编制管理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建立更加完善、更加全面的预算编制管理制度,强化管理的力度。部门预算编审机构要针对每一年的预算单位部门预算进行结果审查和分析,尤其是在经常性项目以及政策性项目、一次性项目等方面,必须要严格依据立项依据和标准进行,每个项目都要进行细致归类和分析,充分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作用,对当前单位的资金用途、开支标准进行揭露,每个项目的审核以及论证经验都要保存好,作为日后完善定额标准的依据。另外预算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也要加强,必须要让上级主管部门充分掌握和了解单位的工作情况、资金流向等等,这样才能够对单位的预算工作进行有效指导。最后在单位预算草案审核上要加大力度,重视草案初审,审查预算机关部门要从发表吧————专业论文发表组织,诚信可靠快速发表。长期有核心期刊论文转让!发表吧————专业论文发表组织,诚信可靠快速发表。长期有核心期刊论文转让!
部门预算草案进行初审,并与财政部门合作对预算单位进行质询,确保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二)加强预算执行控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差异性控制方面,首先财政部门要强化指标管理,在支出控制上要进行控制,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针对支付比例合理调节,确保财政资金能够全面地用在预算方面,对支付方式、资金流向以及项目执行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问题分析,强化重大项目预算,积极进行监督跟踪调查以及抽查,对资金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解决。
(三)加强部门决算审核
针对预算单位内部制度措施进行完善和建设,从预算、决算的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做好衔接工作,并且积极引入核算软件,完善各部门控制力度,实现预算、执行以及决算的系统化管理,客观反映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预算执行情况,减少口径不一致的问题,详细反映收入、支出变动情况,全面杜绝人为虚报、调节支出科目问题。加强导致问题原因的分析研究,加大决算力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执行预算以及决算管理制度,保障预算与决算的有效衔接。
(四)加强审计监督检查
做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尤其是在预算执行合理性、效果性方面,必须要严格控制,针对违规违纪行为,必须要进行处理,针对单位内部违反经济规律的行为给予及时纠正,促进单位各部门的联系与监督,强化部门决算审计,对部门决算的政策性与技术性方面进行重点审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全面提升部门决算信息质量。要强化部门资产负债表审计,这个环节的重点要放在负债、资产以及净资产核算的方面,必须要将部门资产负债及资产的实际财务情况反映出来。
(五)提高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教育
为了能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质量,做好两者的衔接工作,必须要拥有一只高素质的预算管理队伍,从政策法律以及业务知识方面都要强化教育,要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将国家的相关法律规范、业务知识、新型的技术传递给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人员,要施行动态化培训,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及时更新培训教育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要强化预算管理,这样能够确保单位资金的利用率以及结构优化,也有助于单位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三、结束语
预算是对项目开展之后各项收支的事前估算,行政事业单位不管从事任何经济活动,都会有与之相对应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面的支出,这些支出就是投入成本,合理的预算能够将投入的资金降到最低。决算则是在工作全部结束之后,对这一年的开支进行总结,此时如果预算与决算的结果是一致的,就说明单位这一年所从事的各项投资以及工作开展所必须要的经济投入都是最为合理、科学的,一旦两者存在差异就说明,其中某些环节存在问题,进而导致资金成本投入增加,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的情况来看,两者差异的问题还是十分普遍,本文针对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也相应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对单位未来预决算工作的稳定开展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 张 莉.六大措施提升部门决算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3(11).[2] 李 艳.省水利厅2011年部门决算编报工作获表彰[J].安徽水利财会,2012(4).[3] 浙江省2014年省经信委、省人力社保厅部门决算[J].浙江人大:公报版,2015(5).[4] 刘绍文.做好部门决算工作的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4(3).发表吧————专业论文发表组织,诚信可靠快速发表。长期有核心期刊论文转让!发表吧————专业论文发表组织,诚信可靠快速发表。长期有核心期刊论文转让!
[5] 盖志杰.浅析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工作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2015(6).发表吧————专业论文发表组织,诚信可靠快速发表。长期有核心期刊论文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