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手册

时间:2019-05-15 07:5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手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手册》。

第一篇: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手册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 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 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二篇: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1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学习方法:

引导—探索法。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

学习过程: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2、生活问题数学化:

⑴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二、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Rt△AB1C1和Rt△AB2C2有什么关系?

⑵有什么关系?

⑶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3C3)呢?

⑷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三、例题:

例1、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例2、在△ABC中,∠C=90°,BC=12cm,AB=20cm,求tanA和tanB的值。

四、随堂练习:

1、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C吗?

2、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走了200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点B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5m,求山的坡度。(结果精确到0。001)

3、若某人沿坡度i=3:4的斜坡前进10米,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升高________米。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16和12、较长的一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一边的夹角为θ,则tanθ=______、

5、如图,Rt△ABC是一防洪堤背水坡的横截面图,斜坡AB的长为12 m,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该堤的防洪能力,现将背水坡改造成坡比为1:1。5的斜坡AD,求D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五、课后练习:

1、在Rt△ABC中,∠C=90°,AB=3,BC=1,则tanA= _______、

2、在△ABC中,AB=10,AC=8,BC=6,则tanA=_______、

3、在△ABC中,AB=AC=3,BC=4,则tanC=______、

4、在Rt△ABC中,∠C是直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24,c= 25,求tanA、tanB的.值。

5、若三角形三边的比是25:24:7,求最小角的正切值。

6、如图,在菱形ABCD中,AE⊥BC于E,EC=1,tanB=,求菱形的边长和四边形AECD的周长。

7、已知:如图,斜坡AB的倾斜角a,且tanα=,现有一小球从坡底A处以20cm/s的速度向坡顶B处移动,则小球以多大的速度向上升高?

8、探究:

⑴、a克糖水中有b克糖(a>b>0),则糖的质量与糖水质量的比为_______;若再添加c克糖(c>0),则糖的质量与糖水的质量的比为________、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添加的糖完全溶解后,糖水会更甜,请根据所列式子及这个生活常识提炼出一个不等式:____________、

⑵、我们知道山坡的坡角越大,则坡越陡,联想到课本中的结论:tanA的值越大,则坡越陡,我们会得到一个锐角逐渐变大时,它的正切值随着这个角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请你写出这个规律:_____________、

⑶、如图,在Rt△ABC中,∠B=90°,AB=a,BC=b(a>b),延长BA、BC,使AE=CD=c,直线CA、DE交于点F,请运用(2)中得到的规律并根据以上提供的几何模型证明你提炼出的不等式。

§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

2、能够运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

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学习重点: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

2、能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

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

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

学习方法:

探索——交流法。

学习过程:

一、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想一想:如图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角形AB2C2有什么关系?

(2)有什么关系?呢?

(3)如果改变A2在梯子A1B上的位置呢?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4)如果改变梯子A1B的倾斜角的大小呢?你由此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请讨论后回答。

二、由图讨论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和cosA的关系:

三、例题:

例1、如图,在Rt△ABC中,∠B=90°,AC=200、sinA=0。6,求BC的长。

例2、做一做:

如图,在Rt△ABC中,∠C=90°,cosA=,AC=10,AB等于多少?sinB呢?cosB、sinA呢?你还能得出类似例1的结论吗?请用一般式表达。

四、随堂练习:

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5,BC=6,求sinB,cosB,tanB、

2、在△ABC中,∠C=90°,sinA=,BC=20,求△ABC的周长和面积。

3、在△ABC中。∠C=90°,若tanA=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2

教学目的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等概念。

2、会将三角形按角分类。

3、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重点、难点

1、重点:三角形内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概念。

2、难点: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中几乎随时可以看见三角形,它简单、有趣,也十分有用,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本章我们将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1、三角形的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呢?

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这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边。如图:AB、BC、AC是这个三角形的三边,两边的公共点叫三角形的.顶点。(如点A)三角形约顶点用大写字母表示,整个三角形表示为△ABC、

A(顶点)

B C

(2)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概念: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如∠BAC、

每个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三角形中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下图中∠ACD是∠ABC的一个外角,它与内角∠ACB相邻。

A

外角

B C D

与△ABC的内角∠ACB相邻的外角有几个?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练习:(1)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A

D

B C

(2)指出△ADC的三个内角、三条边。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ADC能写成∠D吗?∠ACD能写成∠C吗?为什么?

(3)有人说CD是△ACD和△BCD的公共的边,对吗?AD是△ACD和△ABC的公共边,对吗?

(4)∠BDC是△BCD的什么角?是△ACD的什么角?∠BCD是△ACD的外角,对吗?

(5)请你画出与△BCD的内角∠B相邻的外角。

2、三角形按角分类。

让学生观察以下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并用量角器或三角板加以验证。

1 2 3

第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第二个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第三个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所有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3、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以下三个三角形,它们的边各有什么特点?

1 2 3

经过观察,测量可知:第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互不相等;第二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AB=AC);第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

(1)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如上图(2)AB、AC是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

(2)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问:等边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都是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来分,可分为: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只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图9。1。6中找出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锐角三角边、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四、小结

1、三角形的概念,一个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内角,六个外角,和三角形一个内角相邻的外角有2个,它们是对顶角,若一个顶点只取一个外角,那么只有3个外角。

2、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为三类:

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为三类:

①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②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只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的三角形。

五、作业

教科书第61页练习1、2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3

1.梯形的定义及其有关概念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其中长边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两底间的距离叫梯形的高.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2.梯形的性质及其判定

梯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它具有四边形所具有的一切性质,此外它的上下两底平行.

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但要判断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比较困难,一般用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来判断.

3.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性质: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腰相等,两底平行,两对角钱相等,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底的中垂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判定: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钱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梯形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梯形仍是具有特殊条件的四边形,它与平行四边形同属于特殊的四边形,它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等腰梯形又是特殊的梯形,它的许多性质和判定方法与矩形、菱形、正方形这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本节的难点也是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由于等腰梯形又是特殊的.梯形,它的许多性质和判定方法与矩形、菱形、正方形这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虽然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等腰梯形,在认识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基础,但还是容易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混淆,再加上梯形问题往往要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来处理,经常需要添加辅助线,学生难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往往会有对题目一讲就明白但自己不会分析解答的情况发生,教师教学中要加以注意.

梯形的教学建议

1.关于梯形的引入

生活中有许多梯形的例子,小学又接触过梯形内容,学生对梯形并不陌生,梯形的引入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考虑:

①从生活实例引入,如防洪堤坝、飞机机翼,别致窗户、音箱外形等等;

②从小学学习过的旧知识复习引入;

③从发现的角度引入,比如给出一组图形,告诉学生这就是梯形,然后寻找这些图形的共同点,根据共同点对梯形进行定义以及性质、判定的研究;

④可用问题式引入,开始时设计一系列与梯形概念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研究,然后给出梯形的定义和性质.

2.关于梯形的概念

梯形的相关概念小学就已经接触过,但并不深入,在研究梯形的概念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加深对梯形相关概念的理解:

①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不是梯形?

②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③一组对边相等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④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边不相等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⑤对角线相等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⑥有两个角是直角的梯形是不是直角梯形?

⑦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不是等腰梯形?

⑧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不是等腰梯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

2.掌握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3.能够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4.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二、教法设计

小组讨论,引导发现、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等腰梯形性质.

2.教学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复习引入,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归纳小结梯形转化的常见的辅助线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

2.小学学过的梯形是什么样的四边形.

(让学生动手画一个梯形,并找3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并指出上、下底和腰,然后由学生总结出梯形的概念).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梯形同样是一个特殊的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一样,它也有它的特殊性,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1.梯形及梯形的有关概念

(l)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底: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3)腰: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4)高:两底间的距离叫做梯形高.

(5)直角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

(6)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以上这一过程借助多媒体或投影仪演示)

提醒学在注意:

①梯形与平行四边形同属于特殊的四边形,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殊条件,所以必然有不同的性质.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而梯形中,平行的一组对边不能相等(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不能相等).

③上、下底的概念是由底的长短来定义的,而并不是指位置来说的.

2.等腰梯形的性质

例1如图,在梯形中,,,求证:.

分析:我们学过“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如果能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证明:(略)

由此得出等旧梯形的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高上的两个角相等.

例2?如图,求证: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已知:在梯形中,,,求证:.

分析:要证,只要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得出,然后再利用,即可得出.

证明过程:(略).

由此得到多腰梯形的第一条性质: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除此之外,等腰梯形还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3.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

在证明梯形性质定理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过点作交于,从而把梯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来解,实质上是相当于把采取平行移动到的位置,这种方法叫做平行移动(也可移对角线),这是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之—(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作辅助线来解决梯形问题,多找几名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可借助多媒体演示见图).

(1)“作高”:使两腰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

(2)“移对角线”:使两条对角线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3)“延腰”:构造具有公共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4)“等积变形”,连结梯形上底一端点和另一腰中点,并延长与下底延长线交于一点,构成三角形.

综上所述: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总结、扩展】

小结:(以提问的方式总结)

(1)梯形的有关概念.

(2)梯形性质(①-③).

(3)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4)解决梯形问题时,常用的几种辅助线.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79中2、3、4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76中1、3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遇到实际式子能够判断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2、使学生掌握化简一个二次根式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能够把所给的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2、难点:正确运用化一个二次根式成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运算的例子,引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再通过解题实践,总结归纳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0.5m 2,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能不能求出它的近似值?

了、这样会给解决实际问题带来方便、

(二)新课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遇到一个二次根式将它化简,为解决问题创

这两个二次根式化简前后有什么不同,这里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被开方数的因数化简后是否是整数了,另一方面被开方数中还有没有开得尽方的因数、

总结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是最简二次根式、即: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例1?指出下列根式中的最简二次根式,并说明为什么、

分析:

说明:这里可以向学生说明,前面两小节化简二次根式,就是要求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前面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也都是最简二次根式、

例2?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说明:引导学生观察例2题中二次根式的特点,即被开方数是整式或整数,再启发学生总结这类题化简的方法,先将被开方数或被开方式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然后把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从而将式子化简、

例3?把下列各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

说明:

1.引导学生观察例题3中二次根式的特点,即被开方数是分数或分式,再启发学生总结这类题化简的方法,先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

2.要提问学生

问题,通过这个小题使学生明确如何使用化简中的条件、

通过例2、例3总结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两种情况,并引导学生小结应该注意的问题、

注意:

①化简时,一般需要把被开方数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②当一个式子的分母中含有二次根式时,一般应该把它化简成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的式子,也就是把它的分母进行有理化、

(三)小结

1、满足什么条件的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

2、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主要方法、

(四)练习

1、指出下列各式中的最简二次根式:

2、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六、作业

教材P、187习题11、4;A组1;B组1、

七、板书设计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5

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 勾股定理 ) 和判定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

2 、了解逆命题、互逆命题及逆定理、互逆定理的含义,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及学习体验举出逆命题、互逆命题及逆定理、互逆定理的例子。

3 、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拓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培养思维能力。

4 、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 HL 全等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方法;直角三角形 HL 全等判定定理。

教学过程:

( 一 )

1 、温故知新

你记得勾股定理的内容吗?你曾经用什么方法得到了勾股定理?

(由学生回顾得出勾股定理的内容。)

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学一学

问题情境:在一个三角形中,当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时,我们曾用度量的方法得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结论,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已知:在Δ ABC 中, AB 2 +AC 2 = BC 2

求证:Δ ABC 是直角三角形

( 1 ) ( 2 )

(讲解证明思路及证明过程,引导学生领会证明思路及证明过程,得出结论。)

结论: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 、议一议:

①把准备好的卡片随机地发给学生,学生按卡片的种类被分成 A 、B 两组,要求拿 A 类卡片的学生 a 说出自己卡片上的内容,然后 寻找拿 B 类卡片的与自己的命题相反的同学 b 。 b 要自己主动站起来,并说出自己卡片上的命题是什么,由学生 a 来判断他 ( 她 ) 和自己是否在一组。 ( 注意: A 、B 类卡片上的内容要出现适量的不能构成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例子,但不能太多。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分析、辨别互逆命题、互逆定理,又有利于他们从正例中归纳、总结出互逆命题 、互逆定理的内涵 ) 。

②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肯定和鼓励。然后提问拿 B 卡片的 找到组 的学生:你是如何判断和谁在一组的

③提取学生回答中的合理性成分,总结归纳,然后提问拿 A 类卡片的学生:你是如何判断 b 是否和你在同一组

④肯定学生的认识,提问拿 B 类卡片的但没 找到组 的学生:为什么他们的命题和 A 类同学的命题不能互相构成反面

⑤肯定所有学生的发言和参与,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归纳总结概括出什么是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⑥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给出严谨的表述。

⑦结合刚刚讲过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应用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含义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这一方面的认识。

⑧结合游戏中的命题向学生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让学生体会命题变换的辩证关系。

⑨让学生回忆自己曾学到的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说出教师难备的一些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4 、关于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

( 1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 2 )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却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互逆命题的定义。)

( 二 )

提问

1 、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几种?

2 、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如果其中一个角是直角呢? 请证明 你的结论。

探究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对于直角三角形这样的一类特殊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判定四个定理是否可以简化一些?还有没有其他的判定方法

思考刚才给出的条件是否可以减少,回答:对于 SSS ,根据勾股定理,只要有两条直角边或一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对应相等就可以了……类似地考虑其他情况。

在这时适时地提出曾经被抛弃的一条假名题: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在现在成立吗?

结合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想到:如果这个角是直角,那么命题就是真命题。

让学生自己写出条件并给出证明。让先写完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讲解学生的板演,借此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书写和表达。分析命题的条件,既然其中一边和它所对的直角对应相等,那么可以把这两个因素总结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对应相等,于是直角三角形有自己的全等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单地用“斜边、直角边”或“ HL ”表示。

5 、练习:

写出命题“如果有两个有理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的逆命题,并判断是否是真命题。

试着举出一些其它的例子。

随堂练习1

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假命题

斜边及 一 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真命题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真命题

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真命题

6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都掌握了哪些内容?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6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拼摆等数学活动,体会了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关系”的重要作用。上一节课“相似多边形”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索相似形本质特征的过程中,发展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归纳,反思,交流等能力。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上述学习经历为学生继续探究“相似三角形”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和知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相似三角形》在本章中承上启下,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

是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常用数学模型。

即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三角函数及与此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

2、例2后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将借助生活实际和图形变换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形象,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学生则通过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教法建议

1、从知识的逻辑体系出发,在知识的引入时可考虑先复习相似形的概念,在探索归纳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在知识的引入上,可以从生活实例的角度出发,在生活中找几个相似三角形的例子,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3、在知识的引入上,还可以从知识的建构模式入手,给出几组图形,告诉学生这几组图形都是相似三角形,由学生研究这些图形的边角关系,从而得到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认识

4、在相似三角形概念的巩固中,应注意反例的作用,要适当给出或由学生举出不是相似三角形的例子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在概念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给出不同层次的`图形,要求学生从中找出相似三角形,既增加学生的参与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6、在本节内容中对应边及对应角的寻找学生常常出现混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由浅入深的一系列题组由学生寻找其中的对应边或对应角,并说明根据,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情境设置、观察类比、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合作探究;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训练学生判断能力及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法,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

一般的关系。

(2)、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共设计了五个环节:

1、情景引入归纳定义

2、运用定义解决问题

3 、加深理解探索规律

4 、回顾反思课堂小结

5、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7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已经了勾股定理,并在先前其他内容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百度一下的逆向思维、逆向研究的经验,如:已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样的结论?

反之,满足什么条件的两直线是平行?因而,本课时由勾股定理出发逆向思考获得逆命题,学生应该已经具备这样的意识,但具体研究中

可能要用到反证等思路,对现阶段学生而言可能还具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2节。教学任务有: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并利用该定理根据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利用该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数,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为此确定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具体内容及勾股数的概念;

2.能根据所给三角形三边的条件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经历从实验到验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归纳能力。

● 情感与态度目标

1.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具体内容。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实验猜想归纳论证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结论已有一定的体验

但数学思维严谨的同学总是心存疑虑,利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让同学心服口服显得非常迫切,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力求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1)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育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2.课前准备

教具:教材、电脑、多媒体课件。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堂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第三环节:小试牛刀;第四环节:

登高望远;第五环节:巩固提高;第六环节:交流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

情境:1.直角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之间满足什么样的关系?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否就是直角三角形呢?

意图:

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效果:

从勾股定理逆向思维这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1:探究

下面有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①5,12,13;②7,24,25;③8,15,17;并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1.这三组数都满足 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组数。

意图: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满足 ,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一结论;在活动中体验出数学结论的发现总是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同时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发展规律。

效果:

经过学生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实验结果发现:①5,12,13满足 ,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②7,24,25满足 ,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③8,15,17满足 ,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

从上面的分组实验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内容2:说理

提问:有同学认为测量结果可能有误差,不同意这个发现。你认为这个发现正确吗?你能给出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吗?

意图:让学生明确,仅仅基于测量结果得到的结论未必可靠,需要进一步通过说理等方式使学生确信结论的可靠性,同时明晰结论: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注意事项:为了让学生确认该结论,需要进行说理,有条件的班级,还可利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让同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活动3:反思总结

提问:

1.同学们还能找出哪些勾股数呢?

2.今天的结论与前面学习勾股定理有哪些异同呢?

3.到今天为止,你能用哪些方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

4.通过今天同学们合作探究,你能体验出一个数学结论的发现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意图: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该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小试牛刀

内容:

1.下列哪几组数据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请说明理由。

①9,12,15; ②15,36,39; ③12,35,36; ④12,18,22

解答:①②

2.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

A 250 B 150 C 200 D 不能确定

解答:B

3.如图1:在 中, 于 , ,则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解答:C

4.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扩大相同的倍数后, (图1)

得到的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解答:A

意图:

通过练习,加强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逆定理认识及应用

效果

每题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5分钟),并指出各题分别用了哪些知识。

第四环节:登高望远

内容:

1.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2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 都应是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图3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解答:符合要求 , 又 ,

2.一艘在海上朝正北方向航行的轮船,航行240海里时方位仪坏了,凭经验,船长指挥船左传90,继续航行70海里,则距出发地250海里,你能判断船转弯后,是否沿正西方向航行?

解答:由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

AB=240海里,BC=70海里,,AC=250海里;在△ABC中

=(250+240)(250-240)

=4900= = 即 △ABC是Rt△

答:船转弯后,是沿正西方向航行的。

意图:

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该定理。

效果: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可;利用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 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当遇见数据较大时,要懂得将 作适当变形( ),以便于计算。

第五环节:巩固提高

内容:

1.如图4,在正方形ABCD中,AB=4,AE=2,DF=1, 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你是如何判断的?与你的同伴交流。

解答:4个直角三角形,它们分别是△ABE、△DEF、△BCF、△BEF

2.如图5,哪些是直角三角形,哪些不是,说说你的理由?

图4 图5

解答:④⑤是直角三角形,①②③⑥不是直角三角形

意图:

第一题考查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要漏解;第二题在于考查学生如何利用网格进行计算,从而解决问题。

效果:

学生在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熟悉度后,能够快速做答并能简要说明理由即可。注意防漏解及网格的应用。

第六环节:交流小结

内容:

师生相互交流总结出:

1.今天所学内容①会利用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 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满足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2.从今天所学内容及所作练习中总结出的经验与方法:①数学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②数学结论的发现总是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同时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发展规律;③利用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 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当遇见数据较大时,要懂得将 作适当变形, 便于计算。

意图:

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体会到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广泛应用及它们的悠久历史;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效果: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总结出利用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 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古至今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1.4第1,2,4题。

五、教学反思:

1.充分尊重教材,以勾股定理的逆向思维模式引入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满足 ,是否能得到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充分引用教材中出现的例题和练习。

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从中体验任何一个数学结论的发现总是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同时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发展规律。

3.在利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善于对公式变形,便于简便计算。

4.注重对学习新知理解应用偏困难的学生的进一步关注。

5.对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论证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不做要求。

由于本班学生整体水平较高,因而本设计教学容量相对较大,教学中,应注意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状况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调整。

附:板书设计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情景引入 小试牛刀: 登高望远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似比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1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

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

二、教法引导

先学后教,达标导学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性质定理1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三角形中三种主要线段是什么?

2.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3.什么叫相似比?

[讲解新课]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下面我们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见图).

建议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相等”来得出性质定理1.

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9

教材与学情: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对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这会使学生学习感到困难,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信息论原理:

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作为已有信息,通过复习(输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贮存);再通过例题讲解,达到信息处理;通过总结归纳,使信息优化;通过变式练习,使信息强化并能灵活运用;通过布置作业,使信息得到反馈。

教学目标

⒈认知目标:

⑴懂得常见名词(如仰角、俯角)的意义

⑵能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

⑶能利用已有知识,通过直接解三角形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

⒊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信息优化策略:

⑴在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中,神经兴奋,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⑵在归纳、变换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⑶重视学法指导,以加速教学效绩信息的'顺利体现。

教学媒体:

投影仪、教具(一个锐角三角形,可变换图2-图7)

高潮设计:

1、例1、例2图形基本相同,但解法不同;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将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通过旋转、翻折等变换,使学生对问题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输入并贮存信息

1.提问:如图,在Rt△ABC中,∠C=90°。

⑴三边a、b、c有什么关系?

⑵两锐角∠A、∠B有怎样的关系?

⑶边与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提问:解直角三角形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由投影给出,便于学生贮存信息

二、实例讲解,处理信息:

例1.(投影)在水平线上一点C,测得同顶的仰角为30°,向山沿直线 前进20为到D处,再测山顶A的仰角为60°,求山高AB。

⑴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⑵分析:求AB可以解Rt△ABD和

Rt△ABC,但两三角形中都不具备直接条件,但由于∠ADB=2∠C,很容易发现AD=CD=20米,故可以解Rt△ABD,求得AB。

⑶解题过程,学生练习。

⑷思考:假如∠ADB=45°,能否直接来解一个三角形呢?请看例2。

例2.(投影)在水平线上一点C,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30°,向山沿直线前进20米到D处,再测山顶A的仰角为45°,求山高AB。

分析:

⑴在Rt△ABC和Rt△ABD中,都没有两个已知元素,故不能直接解一个三角形来求出AB。

⑵考虑到AB是两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而CD是两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而CD均不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但CD=BC=BD,启以学生设AB=X,通过 列方程来解,然后板书解题过程。

解:设山高AB=x米

在Rt△ADB中,∠B=90°∠ADB=45°

∵BD=AB=x(米)

在Rt△ABC中,tgC=AB/BC

∴BC=AB/tgC=√3(米)

∵CD=BC-BD

∴√3x-x=20 解得 x=(10√3+10)米

答:山高AB是(10√3+10)米

三、归纳总结,优化信息

例2的图开完全一样,如图,均已知∠1、∠2及CD,例1中 ∠2=2∠1 求AB,则需解Rt△ABD例2中∠2≠2∠1求AB,则利用CD=BC-BD,列方程来解。

四、变式训练,强化信息

(投影)练习1:如图,山上有铁塔CD为m米,从地上一点测得塔顶C的仰角为∝,塔底D的仰角为β,求山高BD。

练习2:如图,海岸上有A、B两点相距120米,由A、B两点观测海上一保轮船C,得∠CAB=60°∠CBA=75°,求轮船C到海岸AB的距离。

练习3:在塔PQ的正西方向A点测得顶端P的

仰角为30°,在塔的正南方向B点处,测得顶端P的仰角为45°且AB=60米,求塔高PQ。

教师待学生解题完毕后,进行讲评,并利用教具揭示各题实质:

⑴将基本图形4旋转90°,即得图5;将基本图形4中的Rt△ABD翻折180°,即可得图6;将基本图形4中Rt△ABD绕AB旋转90°,即可得图7的立体图形。

⑵引导学生归纳三个练习题的等量关系:

练习1的等量关系是AB=AB;练习2的等量关系是AD+BD=AB;练习3的等量关系是AQ2+BQ2=AB2

五、作业布置,反馈信息

《几何》第三册P57第10题,P58第4题。

板书设计: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例1已知:………例2已知:………小结:………

求:………求:………

解:………解:………

练习1已知:………练习2已知:………练习3已知:………

求:………求:………求:………

解:………解:………解:………

第三篇:初中数学三角形优秀教案

愚公教育——北师大版——三角形精讲知识点

第三章 三角形

第一节 认识三角形(1)

【学习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和表示方法 2.理解并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3.掌握三角形的分类.4.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内角的性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

(1)你能从图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解:(1)能(2)都有 条边,内角,个顶点。2.多边形的概念:由若干条不在 上的线段 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3.(1)什么叫做三角形? 解: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 线段首尾 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如何表示三角形?

解:三角形可用符号“△”表示,如右图三角形记作:

(3)三角形的边可以怎么表示?

解:如图三角形中三边可表示为AB,BC,AC,顶点A所对的边BC 也可表示为a,顶点B所对的边 表示为b,顶点C所对的边AB表示。4.如果我说三角形有三要素,你能猜出是哪三要素吗? 解:角:三角形中有 个角:∠A,∠C 顶点:三角形中有 个顶点,顶点,顶点B,顶点 边:三角形中三边 AB,AC

二、教材精读

1.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 180˚”吗?

1愚公教育——北师大版——三角形精讲知识点

解:小明只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得到了结论,他是这样做的:(1)如图所示,剪一个三角形纸片,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1,∠3.将∠1撕下,按图所示摆放,其中∠1的顶点与∠2的顶点重合,它的一条边与∠2的一条 边重合。由 相等可知∠1的另一边b与∠3的一边a平行。

将∠3与∠2的公共边延长,它与b所夹的角为,由∠1的另一边b与∠3的一边a平行 可知∠3= 所以∠1+∠2+∠3=∠1+∠2+ =180,即三角形内角和为。

2.下面的图⑴、图⑵、图⑶中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请说明理由。

解:图1,图2露出的角分别是,由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 可以得到被遮住的两个角都是 ;当图3露出的一个角是锐角时,另外两个角有 可能,即 个锐角,、一直角,、一钝角。归纳总结: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三类

三 角 三

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角 形 有一个内角是 钝角三角形 的 分 类

三 角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模块二 合作探究

1.如图1,已知∠A=50°,求:∠1+∠2+∠3+∠4.解:在∆ADE中

∵∠A+ +∠2=180,∠A=50° ∴ +∠2=180°-∠A =180°-= 在∆ABC中

∵∠A+ +∠3=180,∠A=50° ∴ +∠4=180°-∠A =180°-= ∠1+∠2+∠3+∠4= + = 如图2,已知AB∥CD,∠B=52°,∠AOB=72°,求∠OCD和∠ODE的度数。解:在∆ABO中

∵∠B=52°,∠AOB=72°(已知)

且∠AOB+ +∠B=180°(三角形内角和为)

∴∠A=180°-∠AOB-∠B

2中

愚公教育——北师大版——三角形精讲知识点

=180°--= ∵AB∥CD,∠B=52°(已知)∴∠OCD= =52°()∠ADC=∠A=56°

又∵∠ADC+∠ADE=180°()∴∠ADE=180°-=180°-56° = 模块三 形成提升 1.如图3,(1)图中一共有_____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以AB为边的三角形共有_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3)以 A为内角的三角形有_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ABC中,∠A:∠B:∠C=7:3:5,求∠A、∠B、∠C的度数, 3.如图4,AC∥DE, ∠EBD =64°,∠C=58°,∠A=80°,求:∠E和∠EBA的度数。

模块四 小结反思

本课知识

1.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 线段首尾 2.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 3.三角形有三要素:、、二、我的困或:

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3愚公教育——北师大版——三角形精讲知识点

第一节 认识三角形(2)

【学习目标】

1.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并能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性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及运用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是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是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事

2.图3-11中有几个三角形?将找到的三角形按角 解: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来分类。

二、教材精读

1.观察图3-11中的三角形,你能发现他们各自的 什么关系?

解:三角形的三边有的各不相等,有的两边相等,有的三边相等。有 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式 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总结:三角形按边分

边上之间有

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 三角形 普通等腰三角形

 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  

等边三角形

2.(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的三边长度,并填空: a=______;b=_______;c=______(2)计算并比较:

a+b____c;b+c____a;c+a____b a-b____c;b-c____a;c-a____b(3)通过以上的计算你认为三角形的三边存在怎样的关系?

解:三角形两边之和 第三边,4——三角形精讲知识点

三角形两边之差 第三边,(1)元宵节的晚上,房梁上亮起了彩灯,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红色彩灯的电线 哪根长呢?说明你的理由。利用你发现的规律填空 AB+AC BC AB+BC AC AC+BC AB(2)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你知道为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 边。第三边大于两边之 ,小于两边之。

于 第 三

模块二 合作探究

1.有两根长度分别为4cm和9cm的木棒,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首尾相连能摆成三角形 吗?为什么?用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如要找根木棒与与已知的两根木棒首尾相连成一个三 角形,那么那根木棒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解:取长度为3cm的木棒时,由于 + =7<9,出现了两边之和 第三边的情况,所以 它们不能摆成三角形。

取长度为13cm的木棒时,由于 + =13,出现了两边之和 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 们也不能摆成三角形。模块三 形成提升

1.⊿ABC三边分别为4,6,x,则x的取值范围是()

A、3 x  9 B、2  x 10 C、4  x  6 D、2  x 10 2.等腰三角形一边长9cm,另一边长4cm,则它的第三边是_________ 3.已知三角形三边满足a>b>c且b=7,c=5,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2cm,第三边为奇数,求第三边长.5.已知一个三角形两边相等,周长为56cm,两边之比为3:2,求这个三角形各边的长.

第四篇: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教学目的

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概念,并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特别注意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高分别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就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位于三角形的外部.重点、难点

1.重点: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高的概念及其画法.2.难点: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角平分线?如何画一个角的平分线? 2.已知A、B分别是直线l上和直线l外一点,分别过点A、点B画直线l的垂线.l A

3.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哪几种?

二、新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中线、角平分线和高.1.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如图,点D是BC边的中点,即AD是△ABC的中线.问:三角形有几条中线?若已知AD是三角形的中线,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交点和这个内角顶点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1=∠2,那么CE是△ABC的角平分线.问:三角形有几条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有什么不同?

3.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顶点作对边的垂线,垂足与顶点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如图BF⊥AC,垂足为F,则BF是△ABC的高,三角形有3条高.例1.如图△ABC,边BC上的高画得对吗?为什么? [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概念,BC边上的高应是BC边所对的顶点 A向BC作垂线,顶点A与垂足间的线段,所以(1),(2),(4)都错了,只有(3)是对的.4.做一做:让学生拿出昨天做的三个锐角三角形.(1)分别画出中线、角平分线、高.(2)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这些线段吗?试一试.(只要求折出一条中线、一条高,一条角平分线)

(3)把锐角三角形换成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5.议一议:

(1)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高、角平分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怎样?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的交点与三角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三条中线(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三角形内部]

(3)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钝角三角形呢?

[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另外两条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三条高的交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形内,两条高在形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形外.]

(4)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62页练习.第l题 也可以让学生剪下一个等腰三角形,用折纸的方法验证底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四、小结:1.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中线、高、角平分线的概念.2.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的画法.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高、角平分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与三角形间的位置关系.五、作业

补充作业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边》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4.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

1.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2.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的实践活动,从中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难点:

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投影:图形见章前P68-69图.教师叙述: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看条件许可, 可以把古埃及的金字塔、飞机、飞船、分子结构„„的投影,给同学放映)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上天的飞船,从宏大的建筑如P68-69的图,到微小的分子结构, 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结合以上的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我们所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学生活动:(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2)选派代表说明三角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2.板书:在黑板上老师画出以下几个图形.(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图:区别三条线段是否存在首尾顺序相接所组成的.图(1)三条线段AC、CB、AB是否首尾顺序相接.(是)

(2)观察发现,以上的图,哪些是三角形?

(3)描述三角形的特点:

板书:“不在一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师提问:上述对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认为有几个部分要引起重视.学生回答:

a.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首尾顺次相接.二、读一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第一部分至思考,一段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

(3)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________.(4)三角形ABC的边AB、AC和BC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________.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三边,AB可用边AB的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可用b表示,BC可用a表示.三、做一做

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

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示议论,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

(1)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几条路线.a.从B→C

b.从B→A→C

(2)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为BC的长.从B沿边BA到A,从A沿边C到C的路线长为BA+AC.经过测量可以说BA+AC>BC,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四、议一议

1.在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

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五、想一想

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几类?按角分呢?

(1)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三角形

不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六、练一练

有三根木棒长分别为3cm、6cm和2cm,用这木棒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分析:(1)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关键在捡判定它们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符合即可的构成一个三角形,看不符合就不可能构成一个三角形.(2)要让学生明确两条木棒长为3cm和6cm,要想用三根木棒合起来构成一个三角形,这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应介于3cm和8cm之间,由于它的第三根木棒长只有2cm,所以不可能用这三条木棒构成一个三角形.错导:∵3cm+6cm>2cm

∴用3cm、6cm、2cm的木棒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错因: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里3+6>2,没错,可6-3不小于2,所以回答这类问题应先确定最大边,然后看小于最大量的两量之和是否大于最大值,大时就可构成,小时就无法构成.七、忆一忆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边、角、顶点)

2.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三角形.3.通过实践了解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八、作业

1.课本P71练习1.2,P75练习7.1 1.2.2.补充:如图,线段、相交于点,能否确定 与 的大小,并加以说明.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 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能利用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正确判断某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和正确应用。

难点: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正确文字叙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二、新课

对于一个三角形,怎样识别它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我们已经知道的方法是看它是否有两条边相等。这一节,我们再学习另一种识别方法。

我们已学过,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分别拿出一张半透明纸,做一个实验,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1.在半透明纸上画一个线段BC。

2.以BC为始边,分别以点B和点C为顶点,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角,两角终边的交点为A。

3.用刻度尺找出BC的中点D,连接AD,然后沿AD对折。

问题1:AB与AC是否重合?

问题2:本实验的条件与结论如何用文字语言加以叙述?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来源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就是等腰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可以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例1.在△ABC中,已知∠A=40°,∠B=70°,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问题3: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等腰直角三角形:顶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问题4:你能说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各角的大小吗?

问题5:请你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使∠C=90°,CD是底边上的高,数一数图中共有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练习巩固

练习l、2、3。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此条件可以做为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依据。因此,要牢记并能熟练应用它。

五、作业

资料来自: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初中数学 三角形知识点填空

1、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____________第三边

2、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___________

4、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__________

5、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_________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6、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_________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7、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__________

8、边角边公理(SAS)有___________和它们的___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9、角边角公理(ASA)有___________和它们的___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0、推论(AAS)有_________和其中___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1、边边边公理(SSS)有___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2、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__________和一条__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3、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_________相等

14、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__________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5、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_________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1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___________(即等边对等角)

17、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_________底边并且_________底边

18、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___________

19、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__________,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___________

2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_______,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_________(等角对等边)

21、推论1 三个角都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2、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_________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________

2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____

25、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_________

26、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________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7、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_________的所有点的集合28、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_________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9、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___________

30、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_________上

31、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_______

32、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_______、等于斜边c的________,即________

3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________,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三角形

下载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手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手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范文)

    1.如图△ABC,∠AFD=158°,求∠EDF的度数。2.如图,∠C=48°,∠E=25°,∠BDF=140°,求∠A与∠EFD的度数。3.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4.如图,在△ABC中,已知AD是△A......

    初二数学上册三角形知识详解

    初二数学上册三角形知识详解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

    初中数学证明三角形全等找角

    初中数学证明三角形全等找角、边相等的方法【摘要】“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是初中平面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图形性质的基础,而且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时有出现,新课标的要求是“......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定理知识点总结

    相似三角形是几何中重要的证明模型之一,是全等三角形的推广。全等三角形可以被理解为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其实是一套定理的集合,它主要描述了在相似三角形是几......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精讲

    新课标第一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精讲 (二)重要知识点介绍: 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 在比例式abcd(a:bc:d)中,a、d叫外项,b、c叫......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相似三角形(共5则)

    知识点总结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1.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说课标说教材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说课标说教材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

    初中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习习近平面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