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品的创作与审美接受(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7:4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小品的创作与审美接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小品的创作与审美接受》。

第一篇:谈小品的创作与审美接受

谈小品的创作与审美接受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度系乎时序”。“歌谣文理,与世推移”。这是说,文学艺术变革的依据是世情即社会的变化。历史上每次社会的嬗变,都促使文学艺术随着相应变革,一些样式会衰落甚至消亡,一些样式又会从内容到形式不同程度的改变,一些样式又会从无到有而新生和兴旺繁荣。这既缘于文艺家对变化了的世情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又缘于文艺的欣赏者文化消费口味的转移作出新的选择。


这几年小品走俏,颇受观众青睐。有人说它是新兴的艺术品种。我以为既是又不尽然。说是,因为它短小,过去罕见。小品最初萌生,是先在舞台上出现,多以风趣、俏皮、调侃、滑稽制造笑料,追求给观众以轻松和愉悦。逗乐观众,主要还是靠语言(对话)的艺术。早期的小品对


话,许多还是借鉴了相声的技巧,或可说,好些小品是将相声“说”中有情节、细节而角色、场景、化妆、时间无规定性的表演,转化为角色、时空、化妆明确规定的演出,由听觉艺术转化为视、听觉同时欣赏的艺术,有很明显的相声痕迹。例如黄宏创作并与宋丹丹合演的《超生游击队》等一系列作品,如果只在广播里播放声音,人们光听不看,同样会兴味盎然忍俊不禁。说它不尽是新品种,是因为它依然属于戏剧。赵本山演小品。语言、情节、细节、动作表演都带漫画色彩的夸张,近乎喜剧或闹剧或滑稽剧。由于在舞台上演出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便由电视实录播放。生存空间扩 大到荧屏的同时,舞台表演的规定性又随之打破,转化为真景实地表演录制成电影电视小品。这与历史上舞台上演出的话剧转化为电影故事片一样。新时期以来兴出了“微型小说”,字数定在两千字以内。说是“新品种”,实在也不尽然。我国古代笔记小说大都远远少于两千字,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欧.亨利的《最后一片绿叶、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都德的《最后一课》等名篇,字数都不满两千。他们的时代并没有“微型小说”这个名称,是归入短篇的。“微型小说”是新提法,是“另立山头”,不是新品种。小品也与微型小说一样,主要是因为规模小,其实还是属于戏剧,是超短剧,也可以说是“微型戏剧”(包括微型故事片和微型电视剧)。




西方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最新文学理论接受美学认为,文学史即是文学作品的读者消费史。用以解释各类文艺亦然,即文艺作品的价值是通过观众(读者)消费实现的。创作需服从于不同时代的观众(读者)的审美趣味。这与刘勰的“歌谣文理,与世推移”的精神有相通的一面。这同样可以用来观照当前小品的创作。其兴旺主要是依赖当代观众的接受,其可接受性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其一,就是因为其小。随着社会的变革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很难有时间和耐心坐进剧场去看节奏缓慢的大型戏剧(尤其是地方戏曲),而小品的短小就便于当代观众的接受,与微型小说、短小的随笔受到观众欢迎一样。有人就称这些“新兴”品种为“文化快餐”。它适合了当代观众的生活节奏。

其二,笑的魅力。它以各种方式调动了产生笑料的因素,使观众得到充分的愉悦。逗笑历来为观众所喜爱,如今更受欢迎。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当代观众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神经越来越处于紧张状态,特别需要以笑来作调节获得轻松,消除精神疲劳。
其三,情的感染。当代人因金钱、物质利益引出的矛盾日趋尖锐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友

谊甚至亲情受到排斥,人们的心灵在生活中缺少感情的滋润,产生感情饥渴,便借助文艺作品求得“痛饮”,得到外来补充。电视连续剧《渴望》、台湾电影故事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产生轰动效应,正是因为迎合和满足了当代观众渴望爱的需要。小品中使人感动、催人泪下的为数不少,如乡下老头进城错认乡亲的《老乡》就是。

其四,真的贴近。小品创作反映的生活,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是当代人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与当代观众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接近,观众感到真实、亲切。而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人与人之间距离较大隔膜较多,存在信任危机,有感受和体验不愿互相交谈沟通。小品艺术便与观众成了知己,进行了对话,与其心灵产生呼应与交流,使观众内心甘苦得到倾诉。这样的小品可以举出很多。

其五,愤的宣泄。当前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旧的社会秩序已被打破,新的社会秩序尚在探索中逐步建立,存在着许多弊端,存在着许多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人们怀有不满和怨气,积郁着。一些针贬时弊的讽刺小品,如侯耀文演出的《打扑克》,赵本山等演出《扯蛋》,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观众看了很解气,积郁的情绪得到宣泄,会一吐胸中块垒。这类小品演出,鞭挞了丑恶,也能起到疏导和化解人们积怨的作用。

以上五个方面是小品艺术生存的优势,是其产生热效应的资本。这是小品艺术“染乎世情”,符合了当代观众的“期待视野”,以观众审美接受为依据酿成的。前三方面是形式效果,后两方面是内容效果。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小品创作好比制作食品。食品要赢得顾客欢迎,头一层次要做到的是名称响亮、商标设计时新、包装精美;第二层次该是食品本身色、香、味俱佳。顾客购买大都只注意这两个层次。其实还有个深层次问题:食后所得到的营养及其对不同体质的作用。小品艺术以上五方面的优势,或许可以比作食品的第一和第二层次。顾客容易对食品第三层次的含量忽视,观众对于文化消费也容易忽略第三层次。小品艺术具有以上五方面的优势,还只是符合了观众文化消费的心理和口味,创作者做到了将观众作为“上帝”。纯将观众作为“上帝”是片面的,一味服从“上帝”好恶,极可能使他们的审美趣味向下滑坡,便是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所鄙夷的“媚俗”。小品艺术对观众接受既要被动的服从,还要主动引导,要以高品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格调潜移默化渗透过观众心灵和精神,将自己对生活本质严肃深沉的思考和感悟,借助“色、香、味”增加作品思想文化的含金量,启动观众自觉地思索人生、觉悟人生,在不知不觉中改善审美趣味,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我说小品艺术还应主动引导和改善观众的审美趣味,与德国姚斯的接受美学和美国伊瑟尔的接受理论核心精神略有相悖。姚氏和伊氏学说认为读者(观众)接受为第一性,本文(作者的创作)为第二性,不仅认为作品的价值不决定于本文自身而决定于读者(观众)的接受(需要和理解),还认为读者(观众)的审美体验(创造)是完成作品创作的主要工程,即作品主要是读者(观众)“流动视点处于主导的能动的地位对文学(艺术)的创造”。而流行于接受美学之前的现代主义恰恰相反,强调作者的“自我”,重直觉,重体验,重非理性,以作者的主观意识为中心,忽视了读者(观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感知的可能性。接受美学和接受理论,即是对十九世纪末俄国风行的形式主义理论的反拨,我认为同时也是对现代主义的矫枉。但矫枉又过了头,走向另一极端,又生偏颇。它将作者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轻视了本文审美功能及其主导作用。当代戏剧创作中“叫好”与“叫座”的矛盾,我以为与上述两个极端的对立关系精神有些相似。“叫座”,是指剧目演出效果好,观众爱看,剧场上座率(票房价值)高:“叫好”,是指创作剧目被专家审议得到好评。剧目创作经常产生“叫座的不叫好”、“叫好的不叫座”的矛盾,观众接受与专家肯定形成对立。这往往使剧目创作的组织领导者陷于困境,也常使剧作者无所适从而产生苦恼。其实,“叫好”与“叫座”是本不应对立的。叫座是观众审美接受,叫好应是接受同时获得的良好审美效果。真正优秀的剧作应当是既叫好也叫座。曹禺的《雷雨》、《日出》,美国前几年轰动的话剧《推销员之死》,都是既叫好也叫座的优秀剧作。




目前的小品创作,我的看法,大体还在“叫座”的阶段(当然也有极少数可能被历史接纳的佳作)。值得肯定的是,虽然品位并不很高,但也没有下降到迎合低级庸俗心理的程度。是满足了姚斯接受美学所说的读者(观众)的“期待视野”,也是符合了刘勰所说“文变染乎世情”包含的两方面精神之———艺术服从了社会消费要求。现在小品创作需要研究的重点是怎样以叫座为基点向“叫好”提高。这正是“文变染乎世情”包含的另一方面的精神,准确、深刻地反映改革中现实生活的本质,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商品经济的冲击,使人们思想观念、道德意识、思维方法、行为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真善美和假恶丑需重新界定,各人都在随社会变革的推进作不同程度的正确或错误的转换。这就要求小品作者以新的眼光观察生活,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这或可分两个层次来探讨。

其一,要善于发现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问题。不妨举例说明:新时期之前,剧作者创作反映老人晚年生活的小戏,表现的总是赡养问题,是儿子、媳妇给不给吃、穿、住,颂扬孝顺、批评忤逆,强调的是传统伦理道德。尽管古装戏、民间故事已无数次重复表现过,是老得不能再老的题材,体现的是人人皆知皆懂的道理,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还是会引起观众——特别是老年观众的共鸣,还算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城市及沿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无论城乡,由于经济的富裕和物质的丰富,老人大都有吃有穿有住,有的甚至吃穿住都不差,与子女之间在物质生活上的矛盾便退居次位;晚年面临的主要是孤独感,痛苦主要产生于精神生活的不满足。随着城市住房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乡村建房热的出现,为老人与子女分居两所提供了条件。老人们没有实在的社会分工作寄托,自然空虚孤寂。国家对于这一新的社会问题已经重视,积极设法解决“老有所乐”的问题,各地都创办了老年活动室等各种供老人获得其乐的场所和设施。但老人们精神生活并非仅靠这类举措就能得到满足。无论是中国当代老人还是西方当代老人,尽管亲属观念有差异,亲情都是始终不可混灭的,最重要的还是与子女间的感情交流,获得亲情的温暖,而这又正是偏偏缺少的。

还是婚姻反映的女性地位问题,我国自古至本世纪七十年代,剧作家们往往通过描写婚变反映女方被抛弃的痛苦,同情、可怜女方,指责、批判男方。这可以理解为对封建的男权观念的批判。这类剧作往往寄托着剧作家理想化的“相敬如宾”、“白头偕老”的愿望。而这种愿望只能建立在男权的让步和宽容的基础上,忽视了对女权的认识,忽视了对女性自身价值实现及女权建立的可能性的探究。这就反映了作者认识的历史局限性。应当承认,“五.四” 以民主精神提出了女权问题,二、三十年代像曹禺等这样一批话剧作家以剧作作了表现和探索,反映了我国剧作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一次大飞跃。然则恐怕也难以否认,曹禺等一辈具有全新认识水准的剧作问世,只得到理论家所认可,对话剧界后来的创作略有影响,地方戏剧创作受其影响及认识的进展似乎并不明显。新时期以来,社会变革使男与女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我们的小品作者和戏曲作者是否应当这样来认识当代社会夫与妻的离异:不再纯粹是男方抛弃女方,女方已不完全处于被主宰的从属地位。因为我国法律规定了男女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规定的女性受教育权、劳动就业权、财产拥有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保障了女性自身价值实现的权利,保障了她们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固然要承认,这些法律和制度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尚受陈旧观念的不同程度干扰而不无偏差。但总体上还是有保障的,女性在经济等多方面的独立性得到了加强。即使男方主动离开女方,女方也具有对于离婚条件与男子同等的决定权。按理,女性依赖男性生存的从属地位得到根本改变了。

然而,当今社会的为数不少的年轻女性,一方面超常地强化自我独立意识;一方面又受金钱物质诱惑,利用性别“优势”和容颜“资本”换取优厚的金钱、物质利益,又甘愿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实为玩偶),拥有了物质金钱,丧失了真正的自我,放弃了正当的权利——包括真正的爱„„

仅举这两方面的问题作简要****,或可说明,无论小品还是戏剧作品,要能真正做到内容准确“与世推移”,能反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生活,必须先用社会学家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生活。因而,小品作者应重视研究些社会学。



上面谈到小品作者如何认识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生活,是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角度。这还仅仅是认识生活的第一步。前面所提到的《打扑克》和《扯蛋》就属这类小品。展示的是人人皆知的不良社会风气,是共性问题,虽然受到广大观众喜爱,能引起观众共鸣,却不能引导观众进一步深人思考和认识这些问题与时代本质之间的关系,更不能引导观众探索人生、觉悟人生,不能给观众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操的陶冶,缺少冲击人们心灵的审美内涵。它们在创作上的浅显是因为只注意问题的外在表现,不注意这些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和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小品跟戏剧一样,是通过剧中具体角色表现生活的,同样应当刻划丰满而又有特色的艺术形象。这两则小品中,角色都只是抽象概念的人,是表现问题的道具,没有个性,没有血肉灵魂,没有带时代本质特征的多重性格,没有各自不同的复杂社会心态,没有历史文化的印记,没有现实环境的烙印,没有时代潮流冲击引起的人生抉择和新旧观念的碰撞,没有自身性格的矛盾冲突,不是性格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

小品作者如何进一步捕捉和****当代人的复杂精神世界和社会心态呢?我们不妨再沿前面所谈过的老人问题和女权问题向深处探究。

当代老人精神上的孤寂是时代前进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有鲜明的时代性。但给老人造成孤寂的因素又各有不同。有的是因为两代人观念上的差异:老人们的经历、阅历在精神深处积累的,主要是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较为强烈的责任感,对于婚姻家庭,大都能作自我克制谦让以求稳定;而年轻一代则道德观价值观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刷,又支离破碎、一鳞半爪地接受了一些西方的现代观念,并带有盲目性和不稳定性,注重追逐时髦,注重潇洒自在,自我独立意识增强。两代人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难有共同语言,年轻人怕受老人们的牵制和干预,力求分开居住。老人们会有这种矛盾心态,住在一起虽愉快又常与子女发生摩擦,分开居住又感到失却亲情温暖。年轻人虽不会全泯亲情,却又怕付出爱,宁愿付出金钱物质,不愿与老人沟通交流。有的是因为文化层次的差异:一般是年轻一代文化层次偏高,或者说学历偏高视野偏宽心气偏高,又偏好时髦;当然也有父母文化教养偏高,而儿女读书少教养偏低的,两方话不投机、行相径庭。有的是生活习惯的差异:父母世居农村,子女因读上大中专学校或做工经商成为城市新一族,衣、食、住、行中会时时反映出习惯的不同,老人们住在城里,难适应。有的„„凡此种种,都与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变革有密切关系。

两代人的代沟,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方正确一方错误,一方先进一方保守。无论传统观念还是时新的观念,都包含着正确与谬误,需根据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从思想文化角度作出科学的审察与判断。譬如说,酉方现代文明崇尚博爱、平等、自由,提倡人与人之间关系明朗、坦荡,提倡思想沟通、感情交流、互相理解;而当今有些人强调“自我”、“个性解放”,往往绝对化、极端化,变成以自我为中心,造成心灵封闭、感情冷漠,片面强化独立性——个体性,偏废对别人(包括亲人)的理解,还以为亲善了现代文明,却不知恰恰是对文明的反叛。虽说他们中一些人还读了不少酉方理论书,却没有真正读懂西方,依然是文化素质低的表现。再说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三纲五常”、“忠孝节义”扭曲了人性,是封建性糟粕;尊老爱幼,信、诚、义就有利于人类群体协调生存,许多人却弃之不顾。

有子女的老人,从子女那里难得到亲情温暖,便将感情投向隔代的孙男孙女以求得到补偿,因而使本来的“隔代亲”更加强烈。江苏省的一次会演中有则小品,表现的是一对老年夫妇在孙儿按惯例应来的日子盼望的急切心情。他俩为孙儿到来做了物质准备,久盼不到,便一个作老人一个模仿孙儿摹拟戏闹,充满生活情趣,生动地再现了当代一部分老人精神世界和心理状态。从审美接受的角度看,形式效果会使观众获得愉悦,能受到无论哪个年龄层观众的欢迎;其内容,能使老年观众产生心理共鸣,又能使年轻观众感悟到老年人精神需求,起到了两代人心灵沟通的桥梁作用,尽管并没有触及更深矛盾,还是具有时代本质特征,刻划了人的精神状态,是个不错的小品。

关于女权问题,也可以进一步探究。当代年轻女性,无论文化层次高低,绝大多数不再按贞操观和从一而终的观念来束缚,也不再受阶级、门第的制约,精神获得大解放,按理应是向现代文明大大迈进了一步。然而,许多人以为冲破了旧的观念就具有了新的观念,实为大谬。许多年轻女性将这种冲破推到极至,不接受新的规范约束,造成了原始本能无限制回归,这不是进步而是倒退。她们有许多人连自珍、自爱都不懂或不顾,将恋爱、婚姻推到极其草率极其浅薄的程度,将性关系视作儿戏,如英国作家劳伦斯所批评的“精神无所事事,只知道玩着生活的玩具,尤其是****的玩具,而在这种游戏中,便失掉了他(她)们的精神。造成‘时髦放荡的腐败’。”这不是文明而是愚昧。

商品经济的发展,本质精神应是发展生产创造社会物质、精神财富,应是有利于发挥人的创造力。而现在许多人误将“经济”与“金钱”划等号,误将创造与攫取划等号,造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泛滥。一部分年轻女性被金钱物质诱惑,互相攀比心理盲目强烈。便将因解放而获得的自我价值实现权和创造权反而当作枷锁,将性别和容颜当资本与男性搞交易。必须指出,当今一些为妓为娼为包女者,与旧时的娼妓还有本质区别:旧社会的大都因濒临绝境,或迫于无奈苟且求生,或畏于强权暴力,是被动的,心理上有自卑感和耻辱感;而今的则大都有法律规定的女性权益,基本生存条件有保障,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不同程度地体现自身价值,却因私欲膨胀求物质财富,好逸恶劳,放弃正当权益求不劳多得,是主动的,且无自卑感和耻辱感。旧社会为娼者,大都是文盲或文化层次偏低者(偶有像陈白露那样有文化知识的,内心充满痛苦,绝望,有人格意识的挣扎);而今为娼者,文化知识水平偏高,竟有大学生和研究生。前者是以社会悲剧为主,后者则以性格悲剧为主。她们甘愿舍弃可得权益丧失自我,有些人还麻木到并不觉得失去。马中原的小品《女人啊,女人》就写了一个未有正式手续就与富有男人“结婚”的年轻女性,以福太太自居,不从正业,恃富有在精神上凌驾于年轻保姆之上。这个保姆偏偏是被“福太太”现在的“男人”遗弃的女人。最后“福太太”也被一封电报和一笔汇款轻易地变成了被遗弃者,与保姆落得同样悲惨的命运。她自认为是“女强人”,而实质上是依赖男权彻底拜倒在男权脚下。易卜生的著名剧作《玩偶之家》,刻划了一个在男权社会家庭中“幸福”生活的女性——娜拉,描写了从玩偶觉醒为向往新道德婚姻的新女性的过程。《女人啊,女人》中的“福太太”,显然比娜拉要无知、可悲得多,是认识的倒退。我之所以提及《女人啊,女人》,并不是说它创作上完美元缺,而是希望我们的小品作者都能关注当代人,关注具有时代特征的性格和心态,并在作品中作深刻揭示。若能真 正做到,那么,观众在审美接受时,所得到的不再仅仅是浅层次的愉悦,不再是重温众所周知的简单的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而是心灵能被触动、震撼,能引起对生活本质作深层思考,能对人生有所感悟。这样的作品,才具有真正的艺术力量。

近十年涌现的大量小品中,当然也不无艺术形象鲜明、性格内涵丰富、紧扣时代脉搏的佳作。例如《张三其人》,刻划了一个性格被扭曲的小职员:他准时上班,看到一女同事因

顺便买小菜迟到,怕她一旦遭领导批评会怀疑是他打的小报告,故意装作未见。她又偏巧不意在他面前掉下一条黄瓜„„他竟因之不断陷于由自己心理引发的尴尬,不断弄巧成拙。主人公患得患失谨小慎微的情态刻划得维妙维肖,刻划性格的情节、事件高度集中,并带漫画式夸张,给人的感觉十分真实可信,充分体现了艺术真实——传神的力量。这则小品,与契诃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有异曲同工之妙。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精神上患有严重的畏上症,性格形成于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环境;张三对同事过于顾忌、警惕的病态心理,形成于人与人之间情谊淡化产生信任危机的社会环境。其高明都在于,无须直接描写环境,通过性格的展示便可窥社会环境的某些本质倾向。

还有,如中央电视台1995年春节文艺晚会上演出的《有事请说话》,描写的是一个打肿脸充胖子的小职员。他吹嘘自己有“噱头”,答应帮科长“弄”两张火车卧铺票;实在是毫无“门路”,“面子”却又坍不得台,只好暗里背着棉被去窗口排队,买到两张卧铺票是靠挨了一个通宵冻。他为支撑虚荣吃了苦头,虽悔恨到要打自己的嘴巴,然而又无法刹住充大老倌的心理惯性,于是还要不断害自己吃苦受罪。这种扭曲的性格是一面特殊的聚光镜,折射出现实社会中严重的带有普遍性的不良倾向:重权力重关系重“神通”,轻求实轻合理轻规章轻法纪。这种倾向导致国民选择带有封建性的价值取向。有权有“神通”者以权力、关系。“神通”为荣,得意、自豪,属心理畸形人性异化,已十分可悲;连没有这种“资本”的小人物也迷信到弄虚作假以冒充求心理满足,更加可怜也更加可悲。可见这种精神病症流行之深之广。从审美接受角度看,无论何身份的观众,都很容易引以观照自身,会发觉自己精神深处或轻或重有这种时代病潜伏着,还可能产生更广泛的联想引发深层思考,有着广阔的“再创造”余地。这则小品演出效果没有《打扑克》、《扯蛋》强烈,是因有三点不足:一是情节安排还欠精细机巧,当出戏时未出足;二是剧中主要人物心理矛盾的两面表现过于简单,因而反差不够明显;三是演员不是赵本山、黄宏、侯耀文,缺少大名角特殊效应锦上添花。但就艺术品位而言,《打“扑克”》、《扯蛋》是远不能与之相比的。



小品能否启动观众审美进人深层次接受,关键还在于能否刻划出鲜活的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成功的艺术形象必是一种典型性格,总是既有历史的印记又有现实的烙印,有复杂的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不仅能折射出社会的本质倾向,同时也能引起观众感情交流和思想共鸣,在愉悦中作审美思考、联想和“再创造”。

H.R.姚斯的接受美学强调读者(观众)为第一性而生偏颇,但也认为,读者(观众)要能对本文(作品)欣赏和“再创造”,就必须“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修养,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和审美水平,而这只有通过各种方式的审美教育才能达到”。我以为,这“各种方式”冲,应当包括作品本身含有超越读者(观众)认识水平的部分作的启发和诱导,也就是说,作者本身就负有“审美教育”的使命。要使读者(观众)提高,作者本身必须首先高。我们的小品作者,应当重视提高自己认识生活认识人的水平,加强分析、穿透、把握社会生活本质和当代人意识、心态的能力,因而应当多学点哲学、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篇:小品创作

大拇指与食指

甲:(唱)对面的同学看过来,看过来,我这里讲得很精彩。

乙:(唱)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也看不明白.甲: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同胞们!各位女同胞们,男同胞们,女不女男不男的同胞们—— 乙:你就不用介绍自己了。

甲:人人都有一双手,人人都有手指头。

乙:废话,谁没有手指头。

甲:指头有长有短,有大有小。

乙:没错,这是睁眼说实话。

甲:可是我越看越喜欢它(竖大拇指),越恨它(竖食指)。

乙:五指一握才成拳,怎么能说爱哪个恨哪个呢?

甲:唉,你是不知道,在我家“大拇指”是我爸,“食指”是我妈。

乙:怎么越说我越不明白了?

甲:举例说吧,有一天,我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真高兴!

乙:是该高兴。

甲:我一蹦一跳地回到家,高兴地喊了声“妈!”。

乙:那你妈肯定也很高兴。

甲:可谁知,话音刚落,“食指”就来了。

乙:怎么?你家还有客人?

甲:(伸食指)“食指”是我妈。“你怎么搞的,衣服脏成这样,又跑哪儿撒野去了?要知道学习不刻苦,不如卖红薯。”

乙:唉,你妈可真厉害。

甲:我口渴了刚想拿苹果吃,“食指”又来了。

乙:又怎么了?

甲:(伸食指)“你怎么就知道吃,快点写字,写不完不能吃!”

乙:吃都不让了?太抠门了吧……

甲:我刚坐下写了两个字,就想尿尿。

乙:唉,这尿也不争气。

甲:哎呀,憋不住了!

乙:那就快去吧。

甲:不行啊,“食指”又来了,(伸食指)“你这孩子,真是懒驴上磨屎尿多,快做作业!” 乙:唉!这还真没办法啊。

甲:就这样,“食指”的屡次出现使我做作业都没了精神。

乙:换了谁都不会有精神。

甲:越没精神就越出错,越出错我妈就越批评我。

乙:这叫“恶性循环”。

甲:你说我能不恨它吗?(伸食指)

乙:“食指”在你家也真没趣,那“拇指”呢?

甲:“拇指”就不同了,GOOD!GOOD!GOOD!棒!棒!棒!你真棒!

乙:看!一说就来精神了。

甲:这不,我作业刚做完,老爸就回来了。一推门就这样满脸堆笑,赞赏地说(竖大拇指)

“儿子,你真棒!回家就知道学习。”一句话说得我怪不好意思。

乙:看,一句表扬,就象一缕阳光。

甲:为了回报老爸,我去给老爸拿拖鞋,取报纸,开电视——

乙:看,给点阳光,他就会灿烂。给点颜色就开染坊,给一滴水就泛滥。

甲:结果,老爸又表扬我了(竖大拇指)“我儿子真乖,就是知道体贴人。我说么,我的儿子是最棒的!”我听了,甭提有多高兴了!

乙:瞧他美的!

甲:你说我能不喜欢它吗?(竖大拇指)

乙:是该喜欢,连我都羡慕你家的“大拇指”了。

甲:“大拇指”表示的是赞美,“食指”表示的是批评。

乙:天下哪个孩子不喜欢表扬?

甲:所以,以后我要有了儿子,我就多用这个(竖大拇指)!

乙:唉,那还早着呢。

甲:你说,他们能一样吗?

乙:是不一样,连表情都不一样,“大拇指”是这样的(笑脸),“食指”是这样的(凶相)。可你也比我好多,我每次考完试回到家,80分以下是女子单打,70分以下是男子单打,60分以下是男女混合双打啊!

甲:这怎么说?

乙:80分以下老妈揍我,70分以下老爸揍我,60分以下老爸老妈一起揍我 甲:哎!我多么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都是这个呀!(竖大拇指)

乙:你妈会的,那不她来了!

甲:啊(吓跑)?!

乙:唉,看把他吓的!

(甲回来和乙谢幕)

第三篇:小品创作合同

小品创作、导排委托协议书

甲方(委托方): 乙方(受托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甲方参加2017全县“最美教师”演出教科体局对演出节目全新创作的要求,甲方委托乙方创作一部方言小品作品,参加全县教师节颁奖大会的演出。甲、乙双方本着真诚、平等、尊重、合作的原则,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书,共同遵守如下条款:

一、项目名称:语文类小品全新创作。

二、项目内容

1、剧本创作;

2、小品导排;

三、费用

1、全新创作方言小品,10000.00元包干

2、剧本创作后,在暑假期进行排练,学校提供场地,以6000.00元包干为排练经费。

以上全部费用共计:16000元大写:壹万陆千元整(含税)

四、付款方式:

1、乙方完成作品创作和修改并经甲方组织专人审稿确认后定版,甲方向乙方支付本协议中作品创作金额的10%,即1000.00元。

2、经甲方确认定版后的小品,全程委托乙方进入排练,总共排练及演出服务费用到“最美教师”颁奖大会结束一次性付清。即甲方给乙方余下金额为15000.00元。

3、以上金额的付款均以货币形式支付(电汇、现金或其他双方任何的支付形式均可)。

五、甲方责权:

1、甲方提供平昌二小精神、背景资料、办学理念、宣传口号及教师师德表现等所需的相关等材料(涉及个人秘密的乙方必须做好保密),作为乙方创作的参考依据。

2、甲方积极配合乙方要求,在本协议签订之后,甲方协助乙方创作小品,最后由乙方完成作品的创作及导排。

3、甲方在协议执行过程中,对乙方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安排,应给与支持和配合,对乙方的各类报告甲方应在及时给予反馈,如:故事背的创作的意见、回复等等,以确保创作如期完成。

4、甲方根据本协议第十条:验收与标准界定的条款,具有最终审核验收权。

5、甲方应按本协议付款方式,向乙方支付相关费用。

6、甲方应乙方创作小品剧本要求,提供在全校范围内挑选教师和学生若干名当演员,具体人数待作品创作完成后协商解决。

六、乙方责权:

1、乙方负责小品创作、导排的全部流程包括:学校文化调研、师德表现定位,综合定位规划等。

2、乙方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为甲方创作小品的工作中,确保高质量的完成全部工作。体裁必须与时俱进,围绕歌颂教师的优秀师德表现展开创作。

3、乙方创作作品的版权规甲方所有,不得未经甲方许可转让、出卖。

七、日程规划

1、作品创作:2017 年6月1日开始至2017年7月5日。(包括修改)

2、导排:2017年7月6日开始至2017年9月10日完成。备注:在交付作品期限内,根据创作、沟通、修改和完善等需要,期间的日程可灵活掌握,乙方不负违约责任。如其间因甲方的原因造成的延期,乙方不负违约责任。

八、交付作品期限:2017年9月10日前。

九、知识产权问题

1、乙方保证甲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该协议任何一部分作品时,免受第三方提出的侵犯其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或其他知识产权的起诉.如发生此类纠纷,由乙方承担一切责任。

2、乙方提供该协议所有作品的版权证明给甲方。

3、乙方享有该协议所有作品署名权、修改权。

4、甲方享有该协议所有作品的著作权、使用权。

5、该协议提供的作品乙方不得私自提供给第三方商业使用,但可以作为乙方非盈利性质的作品介绍、展示,交流以及参加各类艺术评审活动之公益性使用。

十、协议生效 本协议经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

十一、其它

1、在执行本协议的过程中,所有经甲、乙双方签署确认的文件(包括会议纪要、补充协议、往来信函)即成为本协议的有效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在执行本协议的过程中,如发生违约事实,由违约方承担和赔偿守约方由此造成的相应损失。

3、艺术创作有着其特有的规律和特点,合作中出现问题双方本着相互尊重理解友好的态度协商。若协商不成的,由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4、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同具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盖章签字: 盖章签字: 地址: 地址:

邮编:邮编: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签订日期: 年月 日

第四篇:写意花鸟画小品创作与表现

《写意花鸟画小品·创作与表现》

真武洞镇初级中学殷玉萍

一、教材背景分析

内容分析:写意花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花鸟画是我们熟悉的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写意花鸟更以其痛快酣畅,水墨淋漓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人们。

第一,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写意花鸟小品创作与表现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国花鸟小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第二,进行练习,锻炼绘画动笔能力。第三,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绘画的兴趣,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和对国画的理解。

目标分析:根据本课的特点和目标,采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写意花鸟小品·创作与表现》教学课件。

学情分析:对于刚学习国画的八年级学生对中国画花鸟写意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在短时间内进行创作表现,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课件介入的形式,进行进行欣赏——认知——游戏——评述(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这一过程以趣味性游戏为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目的,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与单纯学科教育的显著区别。

二、整合思路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八年级下册。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花鸟写意小品·创作与表现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提高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提升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创新意识,难点是用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利用现有的图例进行临摹学习,我们利用大量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对服装的搭配的审美品位。在教学中采用交互式动画动态影音画面、静态图象等教学资源与学生探讨中国花鸟绘画。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欣赏美,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本课引导学生从认识花鸟绘画所表现的意境入手,感受花鸟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三、教学设计

表一:《写意花鸟小品·创作与表现》

A、创设情境,引起共鸣; B、欣赏理解,开阔视野; C、启发思维,创造设计; D、总结归纳,知识巩固; 媒体播放使用方式说明: A、播放——提问——讲解; B、播放——讨论——总结; C、讲解——播放——创作; D、交流——播放——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花鸟画的基本知识,激发兴趣,敢于质疑,提高学生对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评述使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画花鸟学习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感受内心的愉悦,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花鸟画的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的。

教学难点: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花鸟画课件,花鸟画所需用具。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中国花鸟画资料、图片、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教学过程]

表二:教学过程与分析

教学后记:

通过教学课件再欣赏画家代表作,认识意境花鸟画面的灵魂,追求意境花鸟绘画的重要的、独特的艺术传统风格,初二学生第一次学习中国画要有耐心、细致、认真地完成作业。

第五篇:漫谈戏剧小品创作

漫谈戏剧小品创作

作者:刘程远

戏剧小品是当今文艺舞台上颇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表演艺术形式,笔者在长期的文艺创作实践中,涉猎了戏剧小品的剧本创作,既有一些成功的收获,也有更多失败的教训,为了繁荣文艺创作,交流创作方法和体会,在此抛砖引玉,就戏剧小品的创作漫谈一些体会。

一、戏剧小品的概念

戏剧小品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的形式。最初,戏剧小品是戏剧学院学生上课的专业训练手段,一般由老师出一个题目或截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不经排练直接表演。如今,戏剧小品已经从艺术院校的课堂走向社会,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频繁出现在文艺舞台。戏剧小品是最短小的戏剧形式,往往只表现生活的一个切面,人生的一个瞬间,场面小、人物少、剧情简单,结构紧凑,以小见大。由于它切取生活或故事的一个段落,表现一个生活片段或故事情节,因此,戏剧小品有“切入口”和“切出口”。往往不需要太多的铺垫,也不需要很完整的结局。它既像是一部大戏中的一幕,而又不是拆子戏,它既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而又不是一个完整的独幕话剧,也不是一幕小戏剧。但是,戏剧小品与戏剧一样,有着共同的四大要素:剧本、演员、舞台、观众。

二、戏剧小品的构成方式

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这个艺术个性就是它的本质规律。因此,它的艺术构成必然受到其个性的规范与束缚。戏剧小品的规范和束缚在于十个方面,即:戏剧小品创作的十要素:

1、时间限定的要素:整个戏剧小品的表演时间限定在13分钟左右;

2、空间限定的要素:一般要求在同一场景之中发生的故事。但戏剧小品的创作发展已经日新月异,在近两年出现在央视戏剧小品大赛中的一些小品已经打破这种时空的限定,如《前面有棵树》、《片儿警的一天》等;

3、人物限定的要素:一般要求以2至3个角色为佳;

4、选材限定的要素:一般是小小的生活片段,鲜见大场景、大题材,要谨慎地避开那些当场解决重大人生问题的素材。必须注意:并非凡是生活事件就可以构成戏剧事件,生活中存在的并不一定可以成为舞台上的小品,但舞台上成立的小品一定可以在生活中存在,在选材上要注意典型性、准确性;

5、表达方式限定的要素:戏剧小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表现进行表达的,而不是通过叙述进行表达的。是代言体,而不是叙事体,是现在时,而不是过去时;

6、戏剧形态限定的要素:一般是杂耍式的短剧,说其“杂耍”是指它表现的手法、题材、形式的多样性;

7、戏剧局势限定的要素:一般要有戏剧矛盾的冲突,要有解决戏剧矛盾的过程。

8、语言限定的要素:要求语言幽默、有趣、精彩、经典;

9、本源限定的要素:必须是依据真实生活的再创造,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0、思想内容限定的要素:必须有益于身心健康,具有思想性。

三、戏剧小品的特征

1、短小精悍,富有战斗性。戏剧小品容量很小,事件较为单一,一般的表演时间控制在13分钟左右,演员角色为2至3人。虽然作品短小,却能以小见大,是主题性文艺晚会必不可少的表演形式,尤其是讽刺小品,犹如投枪、七首、鲁迅的杂文。

2、主题鲜明,富有思想性。一个戏剧小品只集中反映一件事情,集中表现一个主题思想,而且敏锐迅速,切中要害,近距离地反映现实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轻便灵活,富有适应性。由于戏剧小品容量有限,事件单一,背景并不复杂,没有大制作、大布景、大道具,不受表演场地的限制,或一桌两椅,或不用任何道具,极易表演,而且能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生活,能面向基层,深入群众,贴近百姓,直面现实。

4、以美感人,富有艺术性。通过幽默、风趣、精彩的语言达到以趣悦人,通过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演绎以情动人,既能催人泪下,又能令人捧腹大笑,给人们以美的艺术享受。

四、戏剧小品的种类

1、按内容分类:

(1)喜剧小品。如:《超生游击队》、《主角》、《昨天、今天、明天》等。

(2)正剧小品。如《三鞭子》、《靶钉》、《纠察》、《战地表》等。(3)讽刺小品。如《打针》、《如此包装》、《杨白劳与黄世仁》等。

2、按形式分类:

(1)相声小品。如冯巩称其小品为“相声剧”,冯巩的小品,就是吸收了相声的特点,让相声与小品融为一体,喜剧效果更为强烈。

(2)音乐小品。如《过河》等。

(3)哑剧小品。如《一媳三婆》、《胡椒面》等。

3、按手法分类:

(1)语言小品。此类小品往往以语言的精彩取胜,如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表演的《说事》、黄宏、宋丹丹表演的《手拉手》、黄宏、侯跃文表演的《打扑克》等。

(2)情节小品。此类小品往往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取胜,如军旅小品《第八天》、《不了情》、《装修》等。

(3)荒诞小品。此类小品往往以荒诞的手法去演绎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苍蝇问题》、《机器人妻子》等。

五、戏剧小品的主题体现手法

小品的主题也叫立意,即作者通过小品所展现的舞台场景想传达给观众的自己对某生活现象的思索。立意是小品的魂,没了立意,小品则是一盘散沙。如何体现立意,大约以下几种手法:

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着眼于大主题,着手于小故事,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才显高明,以大见大往往无从下笔。如《鞋钉》,通过三颗小小鞋钉“买”与“送”的多次交锋,体现严守职业道德的大主题;如《泉水叮咚》,通过一桶水的故事,表现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之情;如《纠察》通过对错误的军容风纪的纠正体现严格执行《军人条列》,铁的纪律不容动摇的大主题;如《越洋电话》通过一个海外游子的一次越洋电话,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大主题。

2、正面描写,直接体现。直接歌颂现实生活中的光明,直接表现人世间的真善美,直奔主题,层层递进。如《找焦点》,通过农村电视台夫妻记者进城采访,歌颂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如《居委会的故事》,通过街道居委会干部的工作,直接表现城市社区居民平凡而有意义的现实生活。

3、侧面切入,正面切出。戏剧小品有切入点和切出点,这一手法从往往从侧面切入开始故事,最后从切出点来升华主题思想。如《杨白劳与黄世仁》,表面上表现的是演员排戏出错,其实是以戏中戏的手法,揭示了“负债的是爷爷,债权人是孙子”这一深刻的“三角债”社会问题;如《夜练》并未直接表现如何进行传统教育,而是从两个老兵回忆,练习明天的报告会这个侧面切入,反映出我军的传统教育;如《打扑克》则通过打名片牌的侧面切入,表现各种纷繁的社会现象,体现了“小小一把牌,社会大舞台,生旦净末丑,是谁谁明白”的正面主题。

4、揭露反面,揭示正面。这一小品主题的表现手法是通过批评错的,来表扬对的,讽刺丑的,歌颂美的,鞭笞恶的,弘扬善的。如《打针》、《打工奇遇》、《办班》等。

六、戏剧小品开场的处理

由于戏剧小品的容量很小,时间很短,不需要有更多的铺垫,它只是某一生活片段的切入口,因此,小品的开场要求有三:

1、快。开篇入戏,开门见山,快速进戏,直奔主题。确实需要作些铺垫的,必须紧紧围绕编剧的立意和作品的主题,舍弃一些似乎有戏,却与立意、主题无关紧要的语言、细节。著名戏剧小品编剧焦乃积曾经说过,小品的开篇要在100个字以内反映出这个小品是表现什么主题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快速入戏、快速组织舞台行动、快速调动观众关注率的效果。

2、巧。优秀的戏剧小品的开场往往都十分巧妙。如赵本山、范伟表演的《三鞭子》一开场就说道路状况极差,汽车陷入泥坑前行不了。不仅交待了戏剧小品表现的事件的特定地点,而且为体现编剧立意和剧情发展——县长下乡调研准备修路作了巧妙而快速的铺垫。

3、撩。这里的“撩”指的是要善于撩拨观众的兴趣,迅速营造剧场气氛,吸引观众眼球,形成台上台下的情绪互动。如黄宏、巩汉林表演的《鞭钉》开头的一段韵白句就是如此:“今天人来的不少哇,都穿着鞋来的吧。人多鞋更多,我算了一下,鞋整好比人多一倍。这就叫三句话不离本行,干啥研究啥,目前穿鞋几大特点:老年人讲究古板;年轻人追求新款;干部穿鞋注意检点;农民穿鞋喜欢炸眼;女士要穿高跟鞋,那是为了把线条显;男的要穿双高跟鞋,普遍对自己的个头表示不满„„”又如赵本山与杨蕾表演的《小九老乐》开场:“我家媳妇名叫小九,在家她是二把手,我说八她不敢说九,我说没她不敢说有,我说站住,她„„(回头看见老婆来了)她可以随便走。”一段韵白句把一个怕老婆却又要充当大男子汉的老公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既交待了人物性格,又引人入胜,赢得了观众的眼球和喝彩声,还迅速形成了台上台下的情绪互动。

七、戏剧小品情节和细节的处理

无论什么类型的戏剧小品总是有情节的,只不过有的只有一个大略的故事情节,有的却有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一般而言,语言小品、情绪小品不需要曲折跌宕的情节,主要以语言的幽默、有趣、精彩取悦于观众。如黄宏、宋丹丹表演的《手拉手》。而情节小品则往往以曲折复杂甚至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如军旅小品《第八天》,整个小品是由一连串的细节构成戏剧情节,组织戏剧冲突,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戏剧小品的细节安排和处理却是十分常见和普遍的,无论什么类型的小品,都必须有一些细节的安排和运用。细节在组织舞台行动、展开戏剧冲突、传达作者立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任何艺术创作都必须突出细节,离开了生动的细节,就会变成干巴巴的说教。在细节的处理上,应注意细节的典型性、鲜明性。如黄宏、宋丹丹表演的《秧歌情》中,老婆子给老头子化妆画眉毛,结果把眉毛画在了眼睛的下面的细节,就颇具典型性和鲜明性。再如黄宏、巩汉林表演的《鞋钉》,作者挑选了生活中小得不能再小甚至不可思议不可能产生的事件加以演绎,却一波三折,令人信服,映证了“艺术的真实比生活的真实更让人感到真实”的正确性。《鞋钉》的故事很简单:一个老板刚领了营业执照,向鞋匠买鞋钉回去钉执照,鞋匠硬是不卖,说只卖手艺不卖零件,这叫“道”。戏中几个情节十分紧凑,顺利成章:鞋匠不卖钉子——老板要用50元钱买三个钉子——鞋匠表示拿走钉子可以但不要钱——老板要钉鞋(回去拔出钉子使用)——鞋匠不钉新鞋,只能加掌,得用胶粘——老板故意毁鞋——鞋匠只好钉鞋并感慨无比。这一连串的细节构成一个曲折的小品情节,把几个钉子钉得入木三分。通过这些细节的安排和处理,把戏剧冲突引向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八、戏剧小品情节发展的手法

戏剧小品是微型的戏剧形式,凡是戏剧都有戏剧矛盾和戏剧冲突,所谓情节的发展,就是作者制造矛盾、发展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戏剧小品情节发展的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误会法。误会法就是作者想方设法故意让观众或剧中人物产生误解,是通过作者的声东击西,有意误导产生的戏剧效果。误会法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观众明白而剧中人物不明白。如赵亮表演的《泉水叮咚》,海岛来了慰问团,女演员要帮小战士洗军衣,但海岛淡水紧缺,小战士的任务是看好这桶淡水,以保证慰问团的饮用水。因此,小战士死活不让女演员洗军衣。这个戏剧矛盾的情节的发展是由误会法推动的,而在小品一开场,观众就通过连长与小战士的对话了解了这一发展情节的“结扣”所在。于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培养了观众的观赏兴趣。二是剧中人物明白而观众不明白。如黄宏、宋丹丹表演的《手拉手》,剧中人物“黄宏”是知道两人的手并没有粘在一起的,而观众是随着剧情发展后于剧中人物明白的,这也会产生强烈的关注欲望,产生强烈的剧场效果。三是观众和人物同时明白。如郭冬临和周涛表演的《新闻人物》,从妻子误会丈夫是小偷,而丈夫又讲不清真相,到明白他是在水底用石头砸车窗救人的英雄,这一过程,观众和剧中人物是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同时明白的。以上三种情况各有千秋,尤其是后两种,要求作者要作更精巧的情节构思,但从演员的二度创作而言,前一种情况对演员的要求更高,按戏剧圈的行话说第一种情况是“人保戏”,第二、三种情况是“戏保人”。

2、夸张法。戏剧小品的夸张法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一件事情放大到可笑的程度,使观众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这种夸张既不是人物外部形体动作表演分寸上的夸张,也不是人物情感宣泄程度上的夸张,又不是人物心理逻辑跳跃上的夸张,也不是戏剧小品表演、道具设计上的夸张,而是事件发展的逻辑推向的极端法。如赵本山、宋丹丹、牛群表演的小品《下蛋公鸡》,通过记者采访的形式,白云、黑土二人的虚构介绍、下蛋公鸡的广告录制、记者花两万元买鸡、最后以两万元钱吃了一锅“下蛋”鸡告结束。剧情发展的逻辑推向的极端化把戏剧结果引向出乎意料之外,效果虽然荒唐可笑,却在笑过之后令人思索与警迪。再如黄宏、巩汉林表演的小品《鞋钉》,也是用高度夸张的手法,把一件在现实生活中似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推波助澜成一个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发人深省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的正剧,其剧情发展在环环紧扣、步步为营、精彩纷呈、妙趣横生的逻辑推向中走向极致,令人心服口服,拍案叫绝。

3、巧合法。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法是戏剧小品创作中最常见、最普遍使用的手法。巧合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组合故事情节的一种技巧,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巧合是巧在必然之中的偶然,必然性即为情理之中。运用巧合法写小品,对于巧合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都应合乎情理、切不可胡编巧合,违背常理,否则就会失去真实性,弄巧成拙。戏剧小品中运用巧合法的成功例子很多。如:《杨白劳与黄世仁》,“三角债”的三方都巧合在同一个剧组之中,三方三足鼎立,互相牵制,形成了有趣的故事情节。军旅小品《喜临哨所》中军嫂在岛上要做产生孩子了,却恰巧遭遇了台风,出不了岛,登不了陆,不能到医院做产,只好让医院的医生用电话指挥岛上的卫生员接生,使故事情节得以成立,“巧合”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悬念。

除以上三种手法之外,还有的是数法合一,也可以称为“混合法”,既有误会的手法,又有夸张的手法,还有巧合的手法,目的只有一个,促使戏剧小品的情节发展达到精彩、极致。

九、戏剧小品人物的塑造

戏剧小品是靠角色代言的,角色就是剧中的人物,人物必须要有个性,要有典型意义。要避免平面化,突出典型性。典型性就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人物,是一个大家没有见过或者是不多见的人物,却又十分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要让人看了觉得可爱、可信、鲜活生动、活灵活现。如蔡明、赵丽蓉、郭达表演的《追星族》,戏中的小姑娘(蔡明饰)是一个追星族,追星追到疯狂,被歌星的小车一溅了一身脏水还觉得非常幸福,并且坚决不肯洗掉衣服上的污渍。这样的人物就具有典型性。在塑造人物时,应当考虑人物的身份,其语言、服饰、动作都要与身份相符,而且人物的性格要“一贯到底”,不能前后矛盾,中途变换,首尾不一。塑造人物和刻划人物性格可采用以下方法:

1、习惯动作的设计。通过一个典型的习惯动作来刻划人物。如戏剧小品《这么一个人》刻划了一个大大咧咧的人物形象,给他设计一个见面就使劲拍别人肩膀的动作,对男人是这样,对女人也如此,结果造成了误会,产生了效果。

2、习惯语言的重复。让角色人物反复说一句口头禅来刻划人物。如《三个女兵》中班长的口头禅:“毛病”;魏积安的口头禅:“伙计”;冯巩的口头禅:“我想死你们了”;《梦幻家园》中蔡明的口头禅:“为什么呢?”等。

3、习惯心理的刻划。以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来表现刻划人物性格。如严顺开表演的《张三其人》,明明没有做错事,又怕被人误会,就加以认真的说明辩白,结果越描越黑,适得其反,反而误导别人曲解其意了。再如《一媳三婆》中的三婆,小孙子的身体出现状况,总是依赖书本寻找解决的方法,通过这一习惯心理的表现,刻划了一个只唯书不唯实的书呆子形象。

4、习惯反映的妙用。以一种职业的本能反映来刻划人物。如小品《今夜难眠》中的抗洪抢险战士,数个昼夜不能入睡,医生护士都没办法让他入睡,结果是一个退伍老兵用“险情已经解除,部队撤出防区”的谎言命令,让小战士即刻放松精神情绪而呼呼大睡。再如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主角》,正反角反串表演,结果一贯演反角、配角的陈佩斯怎么也演不了正角、主角;一贯演正角、主角的朱时茂无论怎么打扮和表演,既不像坏蛋,也不是配角,而且更加精彩的在于两人演着演着就自然回归的原来的角色上去了,令人捧腹大笑,艺术效果极其强烈。

十、戏剧小品语言的要求

戏剧是语言的艺术,而戏剧小品对语言的要求更为苛刻。戏剧小品最重要的也许不是情节,而是人物和语言。因为语言是体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幽默的语言是优秀的戏剧小品的闪亮串珠。由于戏剧小品容量小,事件单一,背景也不复杂,要求语言要尽量简练,对话不宜过长,篇幅不能过大,要善于依赖人物的外部形体动作,人物的表情、感觉、眼色等“说话”。小品语言的功力是作者长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结果,要写好小品的语言,就要善于从纷繁的社会生活中感受和捕捉那些显露事物矛盾本质的语言和细节。

1、要生动形象。

(1)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打磨人物的语言。例如:

△别满脸的旧社会了,别整天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了。(嘲讽愁苦相的样子)

△我怎么一按手印就想起了杨白劳呢?

△怎么了,我成了伊拉克啦,遭全世界制裁?

△你就领导我一辈子吧。

△你这个吻也太偷工减料了。

△你看你这皮下脂肪的自由化倾向。

△甲:听说你们单位XX谈恋爱啦?

乙:得了吧,我们那里连耗子都是公的。

(2)可以用偷换概念的抬杠方式来推敲人物的语言。例如:

△男:你真性感。

女:我不姓感,我姓张。

△女演员:我哭不出来。

导演:哭不出来可以借鉴感情嘛。

女演员:我妈不让我随便向人借东西。

△甲:快点,我都急死了!

乙: 你那么急为什么不去急诊室呀!

△我什么都不吃,就要吃苦。

△甲:我觉得你很面熟呀。

乙:我的脸又没给开水烫过,怎么会熟呢?

甲:我的诗还登了报呢。

乙:什么报?

甲:黑板报。

(3)也可以借用通感或故意搭配不当来打磨人物语言。

例如:

△你这脖子怎么长得这么科学?

△你这双眼啊,就是看不清谎言。

△我们这里呀,玩笑当饭吃。

△我被“幸福”撑得太饱了,要出去消化消化。

(4)也可以运用时尚流行语或者经典流行语来提炼人物语言。例如: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把太君给我的好处都吃了回扣啦?

△甲:你跳舞还真有两下子。

乙:不行,只不过初级阶段。

△妻:你什么时候常换衣服了,我就得提高革命警惕了,准是有外遇了。

夫:那我就半年不换衣服。

妻:那你也是披着革命外衣的狼,我得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

△黄板牙怎么啦,黄板牙是劳动人民的象征,炎黄子孙嘛。

△我们一定要闹他个天翻地覆概而慷!

(5)也可以采取谐音妙用的方法去丰富人物的语言。

例如:

甲:这里是特区。

乙:我知道是特区,我没说二锅头。

甲:你一定知道东尔尼雪夫斯基吧?

乙:不知道,我又不是汽车公司的,认识那么多司机干嘛。

甲:这么说你当过导演?

乙:我没干过导演,但当过倒爷。

(6)也可以运用夸张的手法去构思人物的语言。例如:

甲:这件事处理好要多久?

乙:三个礼拜吧。

甲:三个礼拜呀,都能生儿子啦。

你这调太高了,都定到W调上去了吧。

女:我们俩是幸福的一对。

男:是幸福,幸福的要离婚了!

2、要有鲜明的个性。

有个性的语言,必然是符合人物性格的,是贴近人物职业的。例如:

△(妻子对着丈夫冷笑)夫:你别,别笑了,我心里没底儿。(体现怕老婆的个性)

△马克思,马大爷他说过„„(体现大大咧咧的个性)

△男:我想吻吻你,可以吗?

女:你还是先打个申请报告吧,等省、市、地、县各级下了文件再说嘛(体现含蓄的不满情绪)

△吃鸳鸯火锅?我都快要离婚了,吃自助餐吧!(体现乐天派的性格)

△男:你穿迷你裙真好看。

女:是的,我奶奶说我的两条腿很美。

男:所以我会对你吹口哨。

女:不害羞。

男:不过你以后别穿迷你裙了,改穿长裤。

女:为什么呀?

男:免得别的男孩对你吹口哨(体现含蓄的性格)

男:请问你多大了?

女:去年29

男:这么说你今年30了?

女:嗯。

男:好好好,俗话说男人30一朵花,女人30豆腐渣。(体现女的虚荣和男的口无遮拦的性格)

男:痛苦吗?

女:痛苦。(哭)

男:(等了一会)好了没有?

女:没有。

男:再痛苦一小时够了吧?

女:不够。

男:那就一小时零五分钟吧。(营造了幽默的氛围)

(男等女化妆等得不耐烦了)女:你看我化妆后是不是年轻了?

男:起码年轻了十岁。

女:才十岁呀?不行,我要年轻十五岁。

男:那怎么办

女:我得再化化。(体现了虚荣的性格)

3、要以短句为主。

戏剧小品的人物语言,应该使用生活语言和口头语言,切忌使用书面语言和领导报告式的语言。生活中人物的对话往往是短句为主,节奏快、易上口,若改用书面语言或领导报告式的语言,肯定会感到别扭拗口。戏剧小品的语言也一样,易上口的短句既有利于演员表现,又可以产生快节奏的紧凑感,避免了拖沓、冗长,减轻了演员的表演负担和观众的听觉负担。

4、要幽默风趣。

在戏剧小品中,语言的幽默诙谐会产生强烈的剧场效果。上乘的戏剧小品之所以有持之以恒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是将“有意义的内容”赋予了“有意味的形式”。戏剧小品的语言要突出三个“趣”:乐趣、情趣、理趣。有趣才有笑声,高雅严肃的主题也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笑声来完美地传达给观众。华君武曾有一幅漫画:讽刺相声不生动,不幽默,听者:爸、妈、儿子以及小猫都听得睡着了。他还有一幅漫画:相声表演要用挠胳肢窝的办法刺激观众发笑。这两幅漫画对小品语言的推敲都有启发:不能靠演员出洋相引人发笑,而要用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刺激观众的笑神经。

十一、戏剧小品结尾的处理

戏剧小品的创作也与文学创作一样,有“凤头、猪肚、豹尾”一说,即:开头要巧妙,腰身要丰满,结尾要有力,给人为之一振,或出乎意料。也有“龙头凤尾”一说,即:结尾要漂亮。戏剧小品的结尾是整个剧本构思中极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剧情发展的自然结果,有时往往是先有一个好的结尾构思才去写小品的。

一个好的小品必须有一个经过升华了的结尾,有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既要做到见好就收,不拖泥带水,又要贵在含蓄,不说太多,让人去思考,发人深省。切忌平淡无味、草率收兵,达到气氛浓郁、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境界。如赵本山、宋丹丹表演的小品《钟点工》在结尾时人物角色发生了转变,“本山大叔”不但心不烦了,而且可以去与别人聊天、唠嗑了,与小品开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得到了升华。军旅小品《第八天》讲的是红兰两军的两名男女战士经过了八天的野外生存训练后,按演练指挥部的指令上山寻找食物(一盒方便面)的故事,从发现方便面——武打争夺方便面——比武赢得方便面—设计骗取方便面——女战士晕厥——男战士留下方便面——女战士推让方便面——打开方便面盒子,这时小品进入结尾,高潮出现于此:方便面盒子里根本不是方便面,而是一道新的作战命令:“抢占15号高地。”于是两名战士又进入了新的争夺战斗。这个结尾出乎意料,不仅令人为之一振,精彩至极,而且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十二、戏剧小品“点子”和“包袱”的设计

“点子”是文艺创作圈内的行话,所谓“点子”,含义有三:一是创作的角度;二是制造出来的故事,包括戏剧矛盾的产生、发展、解决的全过程;三是解决矛盾的方法。点子设计就是创作,新点子就是创新,但是点子设计难度很大,是小品创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小品创作最艰苦的一环,更是小品创作的重要基础保障,可以说,没有点子设计,就没有小品创作,没有好的点子,就没有好的小品。因此,戏剧小品的成败关键在于设计、创新点子。笔者认为“点子”就在于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写那些生活中“奇怪无比”、“荒唐可笑”、“不可思议”、“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实际上就是那些错位的、怪异的、反常规的、可笑的、有趣的生活现象。当然,这样的生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完整地出现的,必须经过艺术加工,创作提炼,加以完善。毋庸讳言,成功的点子和成功的小品,是需要作者作一些放大夸张的奇思怪想、奇编怪造(但不是脱离现实的胡编乱造)的,如:

黄宏、宋丹丹表演的《超生游击队》,写的是夫妻为逃避计划生育政策的制约而“游击”全国各地生育孩子的“荒唐事”;

赵本山表演的《办班》,写的是一个对小提琴演奏一窍不通的木匠当幼儿艺术班的小提琴演奏教师的“反常事”;

郭达表演的《换大米》,写的是某剧团领导从街上拉来一个高嗓门的换大米的农民来当歌唱演员,而让真正的歌唱演员去换大米的“错位事”;

军旅小品《女兵的歌》,写的是让三个如花似玉、豆蔻年华的女兵战士去捉刀杀猪的“有趣事”;

赵本山、范伟、高秀敏表演的《卖拐》,写的是“本山大叔”硬把一个腿脚利落的厨师给忽悠瘸了,买下了他的拐杖的“怪异事”。

由于选取了这些荒唐的、怪异的、有趣的、反常规的、错位的、可笑的生活现象,不仅造就了小品中更富思想内涵,更具性格特征,更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也为构思故事情节、推敲人物语言,制造戏剧冲突、解决戏剧矛盾,组织舞台行动,调动观众的关注率打好了基础。诚然,小品的点子必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切忌胡编乱造,脱离现实,令人难以置信。

“包袱”是点子中的小点子。好“包袱”是优秀小品的“定时炸弹”和“开心礼花”。其实一个小品,整个点子应该是一个大“包袱”,中间通过利用语言、动作、细节再制造小“包袱”,施放“开心礼花”。赵本山、黄宏表演的小品都具有这样的包袱特点。如赵本山、宋丹丹表演的小品《钟点工》,剧中采取运用道具(马夹)抖包袱的手法,巧妙地配合了语言的表述,产生了强烈的“包袱笑料”的效果。高明的编导,把“包袱”像定时炸弹一样顺序地排列在整个小品流程之中,并且使其有节奏地爆响,产生了“包袱”不断地抖,爆笑不断地有,高潮不断地稠的剧场效果。结尾的包袱其实是一个大号炸弹,把全剧的气氛推向高潮,留给观众的是一连串的笑声和笑声过后的无穷回味。

十三、戏剧小品的起名

戏剧小品的起名非常重要,剧名起好了,能够起到画龙点晴,点石成金的作用。假如有了一个好的小品剧本,而忽视了剧名的设计,将会失去人们的兴趣而降低关注度。

1、点题型。即通过剧名,直接点明小品的主题。如《鞋钉》、《张三其人》。前者的内容就是围绕要求买鞋钉,不肯卖鞋钉而展开的戏剧冲突和戏剧矛盾,其主题则是通过鞋钉表现职业道德的主题。因此,起名《鞋钉》则起到了直接点题的作用。后者的内容是通过张三这个人物的一系列举动,来展示他的内心世界和刻划他的性格特征,观众看了小品之后,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张三这个人物的典型性。因此,起名《张三其人》再恰当不过了。这类剧名还有《野战表》、《钟点工》、《英雄母亲》、《找焦点》、《特种兵》、《纠察》等。

2、趣味型。通过有趣的剧名,去吸引观众的眼球,激发观众的兴趣。如《超生游击队》、《打工奇遇》、《如此包装》、《一媳三婆》、《机器人》、《打扑克》、《喜临哨所》、《下棋》等。

3、悬念型。通过富有悬念的剧名,去诱发观众的猎奇心理,引起高度关注。如赵本山表演的《三鞭子》,黄宏、魏积安表演的《杨白劳与黄世仁》,军旅小品《第八天》、《悲喜交加》、《三封电报》等。

4、诗意型。以诗画般的剧名产生诗情画意的美感,激发观众的观赏兴趣和欲望。如:《女兵的歌》(其实是表现三个豆蔻年华如花似玉的女兵新战士捉刀杀猪的故事)、《泉水叮咚》、《温馨的烛光》、《芙蓉树下》、《太阳伞下》、《蜜月》、《前面有棵树》等。[NextPage]

十四、戏剧小品创作上要避免的错误

1、选材上的错误。在选材上忽略了小品的概念、特征和构成方式,或把大型事件、大型题材硬塞进小品,或把小戏的素材硬捏成小品,结果小品的生活故事片段感没有了,流畅自然的戏剧节奏没有了,丰富的生活情趣没有了,丰满的肌肤血肉没有了,剩下的只是一副的骨架,使小品难以承载,难以表现,令人看起来非常干巴、空泛、乏味。

2、戏剧矛盾设置和解决的错误。戏剧小品的矛盾冲突可以仅仅是一种差异,可以一波三折,而不宜大动干戈。无论是心理冲突、性格冲突,还是事件本身的冲突,都必须提供使观众继续看下去的悬念。在戏剧矛盾的设置上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虚假。或把现实生活中百分百不可能发生的事,矫揉造作、硬弊戏,硬凑戏,观众难以置信;或过于迂回造戏,久不破题,而结果早就大白于天下,编剧还自以为高明,其实观众早就坐不住了;或戏剧矛盾设置很强烈,而解决矛盾的办法过于单薄无力,甚至没有解决矛盾的点子和过程,矛盾就自然化解了,缺乏教育启迪的作用。

3、表达方式的错误。对小品的表达方式的限定理解不清,将“代言体”混同于“叙事体”,将“现在时”混同于“过去时”,演员以大段落的回忆作道白,像是在陈述一个古老的故事,引不起观众的兴趣。必须记住一个道理:戏剧小品不宜把戏剧矛盾推向幕后。

4、戏剧目的的错误。作者在写作时,缺乏“寓教于乐”的理念,抽象思维大于形象思维,直奔主题,急于去表达一种主题思想,缺乏故事情节,缺乏戏剧手段,缺乏生活情趣,缺乏戏剧效果,以大段的理性说教作为人物道白,戏剧流程上显得过于直白,陷入概念化、说教化、图解化的窠臼。

5、戏剧表演上的错误。小品的表演切忌舞台腔(古装戏剧腔),也不宜以大话剧的语音、语气,语调去表演小品,小品语言的表达方式是越生活化越好,越口语化越好,这样越可以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观众。

(2010年3月10日)

下载谈小品的创作与审美接受(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小品的创作与审美接受(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广告语创作

    谈广告语创作 广告语是品牌传播中的核心载体之一,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广告语才是好的广告语?广告语创作有什么方法?在广告语创作中有哪些禁忌......

    小品的赏析与创作(范文大全)

    《资料》戏剧小品赏析与创作一. 关于小品创作问题:作者:张家岗、俞志清关于小品的创作元素及题材,应该说创作小品较难,它是一种微型话剧。它的舞台空间有限,但有矛盾冲突。“以小......

    谈音乐教育与音乐素养审美体验

    谈音乐教育与音乐素养审美体验 李易洋 【摘要】所谓音乐素质包括音乐知识、音乐心理、音乐能力和音乐文化素质,对中小学生开展音乐素质教育要从培养兴趣开始,专业与素养相结合......

    编导专业小品创作提升

    编导专业小品创作精髓 很多编导专业的学生认为写出的小品一定要惊天地泣鬼神才能博得头彩,其实不然,好的小品在于主题的明确和情节的多变,关键是章法的问题: 如果把一作品比作一......

    小品创作合同范文合集

    小品委托制作合同 甲方(委托方): 乙方(受托方):无锡七百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根据甲方参加江苏省“XXXXXXX” 展赛要求,甲方委托乙方创作一部情景剧小品,小品XXXXXX的防范及传染......

    王安忆谈短篇小说创作

    王安忆谈短篇小说创作 王安忆一直很谦虚地说,她写短篇小说不行,没有这个天赋,比起苏童、迟子建和刘庆邦他们差远了。但从1970年代末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以来,三十年来王安忆不间......

    读《文心雕龙》谈创作构思

    读《文心雕龙·神思》谈创作构思 戏九九单茵《神思》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六篇,主要内容是探讨艺术构思问题。构思对于一个艺术作品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础部分,作品中的一......

    谈审美文化的产业发展与艺术设计教育

    谈审美文化的产业发展与艺术设计教育一、审美文化释义及其基本特征在西方,“审美文化”并不是一个什么新概念,它在工业革命时期的19世纪就已经出现了。当时,西方文化和艺术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