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直角三角形求面积解题心得

时间:2019-05-15 07:5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面积解题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等腰直角三角形求面积解题心得》。

第一篇:等腰直角三角形求面积解题心得

今天,老师在数学课上出了这么一道题: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8厘米,求面积。老师刚说完题目,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可还是没有一个人举手,我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种解法,我便举起手。老师见了连忙让我回答;我说:“作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这个等腰三角形既然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角是90度,另外两

个角分别是45度,度数之间的关系是倍数关系。则斜边与斜边上的高也是倍数关系;可知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即高就是8÷2=4(厘米)。然后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算式是8×4÷2=16(平方厘米)。老师听了满意地笑了,忽然我不知哪来的灵感又想了一种解法,于是,我鼓起勇气对老师说还有一种方法,老师听了高兴地说:“说吧”。“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对折后再打开,沿折痕剪开,将两个小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边长是原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一半,即8÷2=4(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原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算式是4×4=16(平方厘米)。我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老师听了我说的两种方法神秘地说:“还有什么方法。”大家听后想莫非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正在大家苦思暝想网的时候,班长小红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请她站起来说:“还可以用两个这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个大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就是原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8厘米,原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是拼成大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的一半,算式是:8×8÷2÷2=16(平方厘米)。还可以用四个这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8厘米,正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就是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算式是8×8÷4=16(平方厘米)。对这精彩的回答,周围又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第二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证明范文

已知,在△ABC中,CA=CB,已知O是CA、C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M、N分别在直线AC、BC上,∠MOC=∠A=45°

2012-10-13 09:32 雨妕 | 分类:数学 | 浏览438次

1.若点M、N分别在边AC、BC上,求证:CN+MN=AM 2.若点M在边AC上,点N在BC边的延长线上,∠MNO=30°,MN=4.求AM的长

向左转|向右转

分享到:

2012-10-13 09:33 提问者采纳

上题一般会问的是:求证:CN+MN=AM或CN、MN、AM之间的关系。求证方法:连接OC,在AM上截取AQ=CN,连接OQ,∵O为CA、C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C=OA=OB,∵AC=BC,∴OC⊥AB,CO平分∠ACB,∴∠A=∠B=45°,即∠ACB=90°,∴∠OCN=45°,即∠OCN=∠A=45°,在△AOQ和△CON中,AQ=CN,∠A=∠OCN,OA=OC,∴△AOQ≌△CON,∴OQ=ON,∠AOQ=CON,∵OC⊥AB,∴∠AOC=∠AOQ+∠COQ=90°,∴∠CON+∠COQ=90°,即∠QON=90°,又∠MON=45°,∴∠QOM=45°,在△QOM和△NOM中,OQ=ON,∠MON=∠QOM,OM=OM,∴△QOM≌△NOM,∴QM=NM,则AM=AQ+QM=CN+MN;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

追问

第二问呢?

提问者评价

谢谢!

第三篇: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共点专题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共点专题

共锐角顶点直角开口方向相反

基本方法:

△EDB中与△ABC不共顶点B的那条线段DE平行移到另外等腰三角△ABC的底边BC的另一个点C处的CF。

典型例题

同侧型

连接DC(不共顶点的两个底角点的连线),M是中点,求EM,AM的大小关系.方法:平移DE到CF,或倍长EM到MF

思路:证明△AEB≌△AFC

关键:证明∠ABE=∠ACF

方法:∵DE⊥BE

∴CG⊥BG

∴∠ABE=∠ACF

回头看:1.△ABC和△AEF是共直角顶点旋转

2.四边形GBCA是共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共圆(外垂直)

对侧型:

四边形ABGC对角互补,共圆

推广:两个等腰三角形,顶角互补也可以平移,或中线倍长

提高

.如图,在等腰Rt△ABC与等腰Rt△DBE中,∠BDE=∠ACB=90°,且BE在AB边上,取AE的中点F,CD的中点G,连结GF.(1)FG与DC的位置关系是,FG与DC的数量关系是;

(2)若将△BDE绕B点逆时针旋转180°,其它条件不变,请完成下图,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请证明你的结论.B

A

C

B

D

A

F

E

G

C

两个方法:已知:在△ABC中,分别以AB、AC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M,和CAN,P是边BC的中点.求证:PM=PN

正方形

逆向

15、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在正方形ABCD和平行四边形BEFG中,点A、B、E在同一条直线上,P是线段DF的中点,连接PG、PC。探究:当PG与PC的夹角为多少度时,平行四边形BEFG是正方形?

小聪同学的思路是:首先可以说明四边形BEFG是矩形;然后延长GP交DC于点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可以探索出问题的答案。

请你参考小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这个问题。

(1)求证:四边形BEFG是矩形;

(2)PG与PC的夹角为多少度时?四边形BEFG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

14、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M为AF的中点,连接MD、ME.

⑴如图①,B、C、G依次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MDE等腰直角三角形;

⑵如图②,将正方形CEFG绕顶点C旋转45°.使B、C、F依次在同一条直线上,则△MDE的形状是

⑶如图③、将正方形CEFG任意旋转,设∠DCE=α°,猜想△MDE的形状?写出你的结论并给予证明.

反开口,两个中点变一个中点再找关系

19.如图,△ABO与△CDO均为等腰三角形,且∠BAO=∠DCO=90°,M为BD的中点,MN⊥AC,试探究MN与A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反开口,角平分线对角互补模七

直角坐标系中,点B(a,0),点C(0,b),点A在第一象限.若a,b满足(a-t)2+|b-t|=0(t>0).

(1)证明:OB=OC;

(2)如图1,连接AB,过A作AD⊥AB交y轴于D,在射线AD上截取AE=AB,连接CE,F是CE的中点,连接AF,OA,当点A在第一象限内运动(AD不过点C)时,证明:∠OAF的大小不变;

(3)如图2,B′与B关于y轴对称,M在线段BC上,N在CB′的延长线上,且BM=NB′,连接MN交x轴于点T,过T作TQ⊥MN交y轴于点Q,求点Q的坐标

反开口

模六

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4交x轴于A,交y轴于B,△AEF为等腰Rt△,∠AEF=90°,连BF,M为BF中点.(1)

连EM、OM,问OM与EM的关系是     ,并证明;

(2)

当△AEF绕A点旋转如图位置时,EM与OM的关系是否变化,画图并说明理由;

(3)

若P为AB中点,G为第三象限内一点,且∠AGO=90°,求GA+GO/GP的值.反开口模型

把中线位长作出来了(平行四边形,也就隐含了中点)

已知△ABC和△ADE分别是以AB.AE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CE,CB为边作平行四边形CEHB,连DC,CH.(1)如图(1),当D点在AB上时,则∠DEH的度数为_____;CH与CD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并说明理由,’

(2)将图(1)中的△ADE绕A点逆时针旋转45°得图(2):则∠DEH的度数为______,CH与C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

(3)将图(1)中的△ADE绕A点顺时针旋转(O°<<45°)得图(3),请探究CH与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找隐性反开口模型

4、如图,ABCD、DFGE均为正方形,连AG,作AG的中点H,连BH。

(1)求BH:HE的值。

(2)当正方形ABCD绕点D旋转时,上述结论是否改变?画图,直接写出结论。

反开口

例1、如图,以△ABC,AB、AC边构造等腰Rt△ABD、等腰Rt△ACE,M、N、P分别是AD、AE、BC中点,求线段PM、PN的关系。

变式1:若P为DE中点,求线段BP、CP的关系;

变式2:若以△ABC,AB、AC边为直角边构造Rt△ABD、Rt△ACE,且∠DAB=∠CAE=α,P为DE中点,求BP、CP的数量关系;

变式3:若以△ABC,AB、AC边为斜边构造Rt△ABD、Rt△ACE,且∠DAB=∠CAE=α,P为BC中点,求DP、EP的数量关系;

反开口

24.(本题10分)已知正方形AEFG的边AE、AG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AB、AD上。点O为正方形AEFG的对称中心,点M为CE的中点,连OB、MB。

(1)如图1,求的值,并证明;

(2)求的值,并证明;

(3)将图1中的正方形AEFG绕点A旋转180°至图2的位置,请直接写出的值。

图1

O

图2

反开口,一中点

1.已知,DE=DA,CA=CB,∠DAE=∠CAB,D、A、B在一条直线上.(1)如图1,P、M、N分别为EB、AD、AC的中点,∠BAE=120°,①求证:BE=2MN;

②求∠PNM的度数.(2)如图2,点P、M、N分别为CD、AE、AB的中点,∠BAE=135°,①求∠MNP的度数;

②求的值.反开口两中点

2.如图,△ACB、△AED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ED=∠ACB=90°,点D在AB上,连CE,M、N分别为BD、CE的中点.(1)①求证:MN=CE;

(提示:将MN构造为某三角形的中位线.)

②求证:MN⊥CE.(2)如图,将△ADE绕A点逆时针旋转一个锐角,(1)中结论①和②是否仍成立,并证明.B

C

反开口,作了平行四边形后

19.如图,△ABC和△ADE分别是以AB、AE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D在AB上,点E在AC上,以CE、CB为边作□CEHB,连DC、BE.(1)求证:HE=AC;

(2)探究:BE与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反开口和斜边中线,内垂直

2.如图1,正方形ABCD中,点M在AB上,点N在CD上,点P在BC上,MN⊥AP于E.(1)求证:AP=MN;

(2)

如图2,点F在MN上,若EF=EA,连CF,点G为CF的中点,连DG,求证:;

(3)

在(2)的条件下,若DA=DE,且,BM=2,求DG的长.(3)由DA=DE,可得四点AEND共圆(未用)和Rt△AEP,得TN=ND=1.5,边长为5

反开口,求长度

24、(1)

将两块不全等的等腰Rt△ABC和Rt△AED如图1摆放,G为线段DC的中点,连接BG、EG,求证:

BG=EG,BG⊥EG;

(2)

将图1中△AED绕点A顺时针旋转45°,连接EB,再将△AEB绕点E顺时针旋转90°,至△EDH处,连接BD、CH,G为CD中点,连接BG、EG.如图2,四边形BDHC是何种特殊四边形?

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3)

图2中,若AE=1,EG=3,求BD的长度。

第四篇:初中解题指导巧用平移求面积

巧用平移求面积

湖北省黄石市鹏程中学 陈贵芳

同学们,你会用平移去求图形的面积吗?其实,某些求图形面积的问题,若能想到用平移知识并将部分图形平移后去解,那么你会品尝到方便简捷的滋味!请看几例:

例1 图1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的位置.若AB=8cm,BE=4cm,DG=3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cm.

解析1:虽然阴影部分是一个梯形,但因其上底CG、下底DF和高都不易求出,故直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去求它的面积很困难.由题意,知△DEF是△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的,所以S=S,从而S

=S

=(AB+GE)BE= [8+(8-3)]×4=26 cm.

解析2:连AD,由平移知,CF=BE=AD=4 cm,所以S

=S-S

=CF×AB- ×AD×DG=4×8-×4×3=26 cm.

例2 如图2,在一个长方形的草坪上有两条等宽且互相垂直的长方形小路(长度单位:m),那么草坪的面积为______ m

解析:将两条小路分别作如图3所示的平移,则草坪的面积就是图3中空白部分(长方形)的面积,即(50-2)×(30-2)=1344 m.

例3 如图4所示是一块待开发的土地,规划人员把它分割成①号区(空白部分)、②号区(阴影部分)、③号区(图下方的空白部分)三块,拟在①号区种花、②号区建房、③号区植树,已知图中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一腰和底相交成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这里∠C和∠G都是直角),求种花部分的面积.

解析:显然,因①号区是不规则的图形,不易直接求其面积,考虑到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故可将四边形EFGH看成是四边形ABCD沿AB方向平移得到的,所以①号区面积等于③号区面积,而③号区面积等于×(EM+AD)×MD= ×(200-1+200)×2=399(m),所以种花部分的面积为399(m).

例4 如图5,长方形ABCD中,AD=2AB,EF分别为AD、BC的中点,扇形块P(线段EF左边的阴影部分)和扇形块Q(右边的空白部分)的半径FB、CF的长度都等于a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析1:如图5,由条件,知四边形ABFE和四边形EFCD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扇形块P的面积=扇形块Q的面积.可将扇形块Q沿CB方向平移至扇形块P的位置,知这两个扇形块会完全重合,因①号区域(空白部分)的面积=②号区域(线段EF右边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扇形块P的面积+②号区域面积=扇形块P的面积+①号区域的面积=正方形ABFE的面积=FB=a(cm).

解析2:因扇形块P的面积=扇形块Q的面积,故亦可将②号区域沿DA方向平移至①号区域,显见阴影部分的面积=正方形ABFE的面积=a(cm).

第五篇:八年级上几何模型总结之等腰直角三角形与中线角平分线

等腰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模型

例题:等腰Rt△ABC中,AC=AB,∠BAC=90°,BE平分∠ABC交AC于E,过C作CD⊥BE于D,求证:BE=2CD。

变式1:等腰Rt△ABC中,AC=AB,∠BAC=90°,BE平分∠ABC交AC于E,过E作ED⊥BC于D,求证:BC=AC+CD=AB+DE。

变式2:等腰Rt△ABC中,AC=AB,∠BAC=90°,BE平分∠ABC交AC于E,过E作ED⊥BC于D,求证:△EDC的周长等于BC的长。

变式3:等腰Rt△ABC中,AC=AB,∠BAC=90°,BE平分∠ABC交AC于E,过C作CD⊥BE于D,延长BA、CD交于点F,求证:AF+CE=AB。

变式4:等腰Rt△ABC中,AC=AB,∠BAC=90°,BE平分∠ABC交AC于E,过C作CD⊥BE于D,连接AD,求证:∠ADB=45°。

变式5:等腰Rt△ABC中,AC=AB,∠BAC=90°,BE平分∠ABC交AC于E,1 / 11 若点D为△ABC外一点,且∠ADC=135°求证:BD⊥DC。

变式6:等腰Rt△ABC中,AC=AB,∠BAC=90°,BE平分∠ABC交AC于E,过C作CD⊥BE于D,DM⊥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M,BMAM(1)求ABBC的值;(2)求BCAB的值。

变式7:等腰Rt△ABC中,AC=AB,∠BAC=90°,BE平分∠ABC交AC于E,1过C作CD⊥BE于D,过A作AT⊥BD于点T,证明:AT+TE=BE。/ 11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0,4)。点N为OA上一点,OM⊥BN于M,且∠ONB=45°+∠MON。(1)求证:BN平分∠OBA;

OMMN(2)求的值;

BN

(3)若点P为第四象限内一动点,且∠APO=135°,问AP与BP是否存在某种确定的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11

2、如图,直线AB交X轴负半轴于B(m,0),交Y轴负半轴于A(0,m),OC⊥AB于C(-2,-2)。(1)求m的值;

BF(2)直线AD交OC于D,交X轴于E,过B作BF⊥AD于F,若OD=OE,求的AE值;

(3)如图,P为x轴上B点左侧任一点,以AP为边作等腰直角△APM,其中PA=PM,直线MB交y轴于Q,当P在x轴上运动时,线段OQ长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 11 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线模型

例题:等腰Rt△ABC中,AC=AB,∠BAC=90°,点D是AC的中点,过A作AE⊥BD于E,求证:∠1=∠2。

变式1:等腰Rt△ABC中,AC=AB,∠BAC=90°,点D是AC的中点,点E是线段BD上一点,若∠1=∠2,求证:AE⊥BD。

变式2:等腰Rt△ABC中,AC=AB,∠BAC=90°,点D是AC的中点,AF⊥BD于点E,交BC于点F,连接DF,求证:∠1=∠2。

变式3:等腰Rt△ABC中,AC=AB,∠BAC=90°,点D、E是AC上两点且AD=CE,AF⊥BD于点G,交BC于点F连接DF,求证:∠1=∠2。/ 11 变式4:等腰Rt△ABC中,AC=AB,∠BAC=90°,点D、E是AC上两点且AD=CE,AF⊥BD于点G,交BC于点F连接EF,求证:∠1=∠2。

变式5:等腰Rt△ABC中,AC=AB,∠BAC=90°,点D、E是AC上两点且AD=CE,AF⊥BD于点G,交BC于点F,连接EF交BD于点M,求证:∠1=∠2。/ 11

1、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C在X轴上,一锐角顶点B在Y轴上。

(1)、如图①若点C的坐标是(2,0),点A的坐标为(-2,-2),求AB和BC所在的直线解析式;

(2)、在(1)问的条件下,在图①中设边AB交X轴于点F,边AC交Y轴于点E,连接EF。求证:∠CEB=∠AEF

(3)、如图②所示:直角边BC在两坐标轴上滑动,使点A在第四象限内,过点

COADA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在滑动的过程中,两个结论:①为定值;

BOCOAD②为定值;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判断出正确的结论加以证BO明并求出其定值。/ 11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4,4)。(1)求B点坐标;

(2)若C为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以A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ACD,∠ACD=90°,连OD,求∠AOD的度数;

(3)过A作y轴的垂线交y轴于E,F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G在EF的延长线上,以EG为直角边作等腰Rt△EGH,过A作x轴垂线交EH于点M,连FM,等式AMFM1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OF/ 11

3、已知在Rt△ABC中,AC=BC,P是BC垂直平分线MN上一动点,直线AP交BC于E,过P点后与AP关于MN成轴对称的直线交AB于D、交BC于F,连CD交PA于G。

(1)如图1,若点P移动到BC上时,E、F重合,若FD=a,CD=b,则AE=(用含a、b的式子表示)

(2)如图2,若点P移动到BC的上方时,其他条件不变,求证:CD⊥AE;

(3)如图3,若点P移动到△ABC的内部时,其他条件不变,线段AE、CD、DF之间是否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证明)/ 11 正方形与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DFG中,BH=EF, 求证:∠AFH=45° 如图:正方形ABCD中,AE+CF=EF,求证:(1)∠EBF=45°(2)BE垂直平分HF 等腰Rt△ABC中,AC=AB,∠BAC=90°,BE平分∠ABC交AC于E,过C作CD⊥BE于D,连接AD,求证:∠ADB=45°。如图:长方形ABCD和正方形BDGH中,AD=BE,GH=EC,连AC和DE并延长DE交AC于点P. 求证∠APD=45° / 11 如图:长方形ADGN和正方形DBMF中,AD=BC,BD=EC,点M,B,C 在直线上, 点F,D,G 在直线上 ,连接CD,AE.求证: ∠APD=45° / 11

下载等腰直角三角形求面积解题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等腰直角三角形求面积解题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解题心得

    数学:解题心得 探索法:即“尝试”,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 ① 代入特殊值 ②分析特殊情况(考虑极端) 注:任何难题,都不要寄希望于通过空想得出答案,而要代之以积极的探索,为“灵......

    几何:12面积:转换思想求面积

    11、比较法和转换法一、练习题1、如图所示,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4和6,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2、如图所示,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8和4,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3、如下图所示,......

    《求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这节课重点介绍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与方法,前面所学习的两位数的相乘,面积的定义与面积的单位等内容为这节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又为下节课中将要学习的正......

    小学数学解题心得

    小学数学解题心得: 上小学三年级的侄女在做数学作业时,有一题是这样的: 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商是3时,余数是10。除数、被除数、商三个数的和为163。问除数、被除数各是多少? 一看......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教学设计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整理与回顾(三):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经历圆的整理与复习过程,提高归纳、整理知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之求阴影面积方法总结

    初中数学之求阴影面积方法总结 一 、公式法 这属于最简单的方法,阴影面积是一个常规的几何图形,例如三角形、正方形等等。简单举出2个例子: 二、和差法 攻略一 直接和差法 这......

    求三角形面积——海伦公式(共五则范文)

    证明:海伦公式:若ΔABC的三边长为a、b、c,则 SΔABC=√((a+b+c)×(-a+b+c)×(a-b+c)×(a+b-c))/4(这是海伦公式的变形,“负号“-”从a左则向右经过a、b、c”,负号从x轴负轴向正轴扫描一个周期!我觉得这......

    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心得

    《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心得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周敏强 首先,谢老师让学生从个人资料上了解信息,展示了家乡密云水库,学生这样安排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