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专职消防队日常训练中的风险防范
浅议专职消防队日常训练中的风险防范
【摘要】
训练中的安全工作是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消防队技战术训练中的训练伤害类型、产生原因出发,论述了如何在技战术训练中减少运动伤害,提高训练成效,做好技战术训练中的安全范工作。
【关键词】:技战术训练伤害防护安全工作 科学性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情况下,火灾的突然性、快速性、剧烈性与日俱增,这决定了消防员必须拥有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也就是说,当前火灾形势对人的体能水平和训练素质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通过技战术训练,使人从力量、速度、耐力素质到灵敏、协调素质,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技战术训练中的运动伤害防护经常强调,但还是经常出现技战术训练伤害事故,一旦出现训练伤害事故,又得不到足够重视,不仅会对员工个人身体产生影响,久而久之,也会对整个队伍的灭火救援作战能力产生影响,因此,技战术训练中的伤害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技战术训练运动伤害产生原因
体能是技战术训练的根本前提,指一般的身体运动能力,身体机能状态以及面对各种复杂环境的生存和适应能力。作为一名消防员,体能是提高我们战斗力的关键。作为消防队的共同训练内容,技战术训练是一项基础性训练,无论是在平时的执勤业务训练,还是在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战斗的过程中,消防员的行为动作都要求在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完成,消防队员始终是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的大体力付出状
态,有些灾害事故的处置过程往往要持续很长时间,消防员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显然是不行的。新员工通过三个月集训,储备了一定的体能素质,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距离标准的“体能”概念还差很远。在下中队后,新员工在基层中队不仅要学习灭火抢险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通过一定强度的技战术训练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灭火救援需要。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技战术训练中运动伤害常常出现,安全事故频发。造成技战术训练中运动伤害事故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技战术训练缺乏科学指导
新员工下中队后,由于期望因素,中队领导希望在短时间内提高新同志的体能和技能,尽快适应部队灭火救援需要,这是一个好的出发点,但是由于新员工在集训储备的体能还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同时新同志的体能状况良莠不齐,有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再加上基层部队技战术训练方法有不少是长期沿袭下来的训练传统,训练中只能按班长的指导来做动作,而班长的方法又是老班长所教,并且平常的训练大部分又是由班长组织实施,而他们基本都是“老的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教新人”。这就造成训练内容的单调,同时长期的传、帮、带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再者,在技战术训练中基层部队缺乏专业指导人员,不能很好的运用一些科学手段,将一些训练和伤害防护技巧投入到训练中。这种过高的期望和缺乏科学性的训练方法在技战术训练前就会将技战术训练导入误区,错误引导员工技战术训练开展,造成运动伤害频发。
(二)、技战术训练内容单调
就平时技战术训练热身来看,热身运动的时候,大部分值班班长所进行的热身活动都是一样,即肩部、腰部运动„„其实开展好技战术训练,准备活动起到关键作用,开展得好就能使机体克服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使机体进入技战术训练时发挥较大的工作效率。如果我们每次准备活动采用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手段方法,很容易造成员工热情度不高,这样准备活动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到了训练中,高强度的技战术训练是造成过度疲劳或训练伤痛的另一个原因。训练中常常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造成了花的时间不少,练的也很累,但训练的效率却不高的效果。有的班长觉得运动量大才能练好身体,增强抵抗力。高强度的训练导致了大量消耗体力而得不到恢复,日子久了反而积劳。
二、技战术训练中伤害防护措施
从导致技战术训练运动伤害的原因来看,如何加强技战术训练的科学性,提高训练科学性,减少训练伤害事故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制定科学的指导思想
领导要改变急于求成的思想,要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明确技战术训练目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要与客观实际相符,并能够在训练活动中得以贯彻,根据基层中队灭火救援实际,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敢于突破原有的训练体制和训练内容,结合辖区情况变化,针对新时期灭火救援的特点和要求,在现有的训练体制和训练内容上求突
破、求发展,在新的消防工作环境中创造出新的训练体系,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提升中队的打赢能力,努力缩短训练与实战的距离,从而切实贯彻“练为战” 的思想。
(二)科学施训
开展技战术训练,必须先做好准备活动,从而使机体克服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使机体进入正式技战术训练时发挥较大的工作效率。如果每次准备活动采用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手段或方法,那么员工训练的热情就会降低,准备活动就会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预定的目的。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则可以很好地调动员工训练的积极性,激发兴趣,提高准备活动的质量。具体地说,通过不断变换队形、动作、口令、运动完成方式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激发员工的训练欲望。
训练中,中队训练强度负荷非常大,长期相同方式的训练手段会让会造成训练伤和非战斗减员。一方面可以通过做好训练防护措施,比如通过一些游戏的方式,游戏能使大负荷的练习变得轻松、愉快,淡化训练的艰辛和单调感,提高员工训练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比如折返跑可以采用分组接力的形式开展,通过训练的要求和标准不变,但训练的手段与形式发生改变,会让员工产生新鲜感,降低训练的单调麻木感。
(三)做好训练后的放松和调整
由于大运动量的训练和激烈比赛产生的疲劳,通常采用的恢复手段主要是运动系统中对肌肉组织的放松,神经系统的放松只是由员工的自我调节来完成,恢复非常缓慢,恢复效果较差,而疲劳的积累又非常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产生,使员工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难以提高。而采用关节恢复手段和神经系统的调节放松方法,会使员工加快关节疲劳恢复的周期,神经系统的疲劳得到及时缓解,从而提高员工的身体机能及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员工身体的良好恢复是保证系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前提条件,而参与恢复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指出的是“关节疲劳”的恢复程度及神经系统的放松程度逐渐被专家认为是影响训练水平,提高运动成绩,预防运动损伤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全面、系统的恢复手段能够提高员工身体功能、精神状态。
具体来说,训练结束后可以采用步降低运动强度,做一些肢体的屈伸和深呼吸的放松活动着重于呼吸和缓慢的全身运动,量不宜大要逐步减轻,尽量使肌肉放松,直到呼吸和心跳平衡时就可以了。同时可以采取按摩放松的方式来减少疲劳,按摩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把肌肉组织中乳酸等物质排除,使机体代谢和氧化过程更加积极。按摩还可以减轻肌肉负荷后的紧张度,消除肌肉硬化现象,从而消除疲劳,加速机体的恢复。
先进装备的操作靠人,执行战斗还是靠人,而人的体能水平又是决定人的 智能、技能水平能否发挥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人的体能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实现技战术训练的科学化,提高训练效率,积极的探索新的针对性强的训练内容,制定出详细的训练内容和计划,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强我们消防
员的体质,更好的适应我们的灭火救援工作,提高险恶环境下的灭火救援能力,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第二篇:论专职消防队日常训练中的风险防范(范文)
浅议专职消防队日常训练中的风险防范
【摘要】
训练中的安全工作是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消防队技战术训练中的训练伤害类型、产生原因出发,论述了如何在技战术训练中减少运动伤害,提高训练成效,做好技战术训练中的安全范工作。【关键词】:技战术训练 伤害防护 安全工作 科学性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情况下,火灾的突然性、快速性、剧烈性与日俱增,这决定了消防员必须拥有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也就是说,当前火灾形势对人的体能水平和训练素质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通过技战术训练,使人从力量、速度、耐力素质到灵敏、协调素质,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技战术训练中的运动伤害防护经常强调,但还是经常出现技战术训练伤害事故,一旦出现训练伤害事故,又得不到足够重视,不仅会对员工个人身体产生影响,久而久之,也会对整个队伍的灭火救援作战能力产生影响,因此,技战术训练中的伤害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技战术训练运动伤害产生原因
体能是技战术训练的根本前提,指一般的身体运动能力,身体机能状态以及面对各种复杂环境的生存和适应能力。作为一名消防员,体能是提高我们战斗力的关键。作为消防队的共同训练内容,技战术训练是一项基础性训练,无论是在平时的执勤业务训练,还是在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战斗的过程中,消防员的行为动作都要求在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完成,消防队员始终是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的大体力付出状态,有些灾害事故的处置过程往往要持续很长时间,消防员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显然是不行的。新员工通过三个月集训,储备了一定的体能素质,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距离标准的“体能”概念还差很远。在下中队后,新员工在基层中队不仅要学习灭火抢险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通过一定强度的技战术训练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灭火救援需要。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技战术训练中运动伤害常常出现,安全事故频发。造成技战术训练中运动伤害事故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技战术训练缺乏科学指导
新员工下中队后,由于期望因素,中队领导希望在短时间内提高新同志的体能和技能,尽快适应部队灭火救援需要,这是一个好的出发点,但是由于新员工在集训储备的体能还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同时新同志的体能状况良莠不齐,有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再加上基层部队技战术训练方法有不少是长期沿袭下来的训练传统,训练中只能按班长的指导来做动作,而班长的方法又是老班长所教,并且平常的训练大部分又是由班长组织实施,而他们基本都是“老的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教新人”。这就造成训练内容的单调,同时长期的传、帮、带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再者,在技战术训练中基层部队缺乏专业指导人员,不能很好的运用一些科学手段,将一些训练和伤害防护技巧投入到训练中。这种过高的期望和缺乏科学性的训练方法在技战术训练前就会将技战术训练导入误区,错误引导员工技战术训练开展,造成运动伤害频发。
(二)、技战术训练内容单调
就平时技战术训练热身来看,热身运动的时候,大部分值班班长所进行的热身活动都是一样,即肩部、腰部运动„„其实开展好技战术训练,准备活动起到关键作用,开展得好就能使机体克服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使机体进入技战术训练时发挥较大的工作效率。如果我们每次准备活动采用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手段方法,很容易造成员工热情度不高,这样准备活动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到了训练中,高强度的技战术训练是造成过度疲劳或训练伤痛的另一个原因。训练中常常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造成了花的时间不少,练的也很累,但训练的效率却不高的效果。有的班长觉得运动量大才能练好身体,增强抵抗力。高强度的训练导致了大量消耗体力而得不到恢复,日子久了反而积劳。
二、技战术训练中伤害防护措施
从导致技战术训练运动伤害的原因来看,如何加强技战术训练的科学性,提高训练科学性,减少训练伤害事故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制定科学的指导思想
领导要改变急于求成的思想,要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明确技战术训练目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要与客观实际相符,并能够在训练活动中得以贯彻,根据基层中队灭火救援实际,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敢于突破原有的训练体制和训练内容,结合辖区情况变化,针对新时期灭火救援的特点和要求,在现有的训练体制和训练内容上求突破、求发展,在新的消防工作环境中创造出新的训练体系,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提升中队的打赢能力,努力缩短训练与实战的距离,从而切实贯彻“练为战” 的思想。
(二)科学施训
开展技战术训练,必须先做好准备活动,从而使机体克服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使机体进入正式技战术训练时发挥较大的工作效率。如果每次准备活动采用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手段或方法,那么员工训练的热情就会降低,准备活动就会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预定的目的。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则可以很好地调动员工训练的积极性,激发兴趣,提高准备活动的质量。具体地说,通过不断变换队形、动作、口令、运动完成方式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激发员工的训练欲望。
训练中,中队训练强度负荷非常大,长期相同方式的训练手段会让会造成训练伤和非战斗减员。一方面可以通过做好训练防护措施,比如通过一些游戏的方式,游戏能使大负荷的练习变得轻松、愉快,淡化训练的艰辛和单调感,提高员工训练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比如折返跑可以采用分组接力的形式开展,通过训练的要求和标准不变,但训练的手段与形式发生改变,会让员工产生新鲜感,降低训练的单调麻木感。
(三)做好训练后的放松和调整
由于大运动量的训练和激烈比赛产生的疲劳,通常采用的恢复手段主要是运动系统中对肌肉组织的放松,神经系统的放松只是由员工的自我调节来完成,恢复非常缓慢,恢复效果较差,而疲劳的积累又非常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产生,使员工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难以提高。而采用关节恢复手段和神经系统的调节放松方法,会使员工加快关节疲劳恢复的周期,神经系统的疲劳得到及时缓解,从而提高员工的身体机能及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员工身体的良好恢复是保证系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前提条件,而参与恢复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指出的是“关节疲劳”的恢复程度及神经系统的放松程度逐渐被专家认为是影响训练水平,提高运动成绩,预防运动损伤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全面、系统的恢复手段能够提高员工身体功能、精神状态。
具体来说,训练结束后可以采用步降低运动强度,做一些肢体的屈伸和深呼吸的放松活动着重于呼吸和缓慢的全身运动,量不宜大要逐步减轻,尽量使肌肉放松,直到呼吸和心跳平衡时就可以了。同时可以采取按摩放松的方式来减少疲劳,按摩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把肌肉组织中乳酸等物质排除,使机体代谢和氧化过程更加积极。按摩还可以减轻肌肉负荷后的紧张度,消除肌肉硬化现象,从而消除疲劳,加速机体的恢复。
先进装备的操作靠人,执行战斗还是靠人,而人的体能水平又是决定人的 智能、技能水平能否发挥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人的体能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实现技战术训练的科学化,提高训练效率,积极的探索新的针对性强的训练内容,制定出详细的训练内容和计划,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强我们消防员的体质,更好的适应我们的灭火救援工作,提高险恶环境下的灭火救援能力,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第三篇:2006专职消防队训练计划
关于印发《2006年晋江市专职消防队 执勤岗位练兵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街道专职消防队:
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2005年专职消防队练兵成果,切实提高全市专职消防队队员的整体素质和灭火救援实战能力,根据省消防总队和支队的部署和要求,大队制定了《2006年晋江市专职消防队执勤岗位练兵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镇、街道专职消防队认真贯彻执行,并结合本辖区实际,做好执勤训练工作。
二○○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2006年晋江市专职消防队
执勤岗位练兵实施方案
为加强全市专职消防队业务建设,提高专职消防队伍灭火救援能力,根据省消防总队和支队的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06 年全省专职消防队训练工作以《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训练大纲》为指导,以全面提高灭火救援能力为目标,以晋江市消防运动会为载体、紧紧围绕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的现实需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面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
二、时间安排
从4月1日开始到11月中旬结束。
三、练兵对象
全市各镇、街道专职消防队全体人员。
四、练兵内容
(一)业务理论学习
以理论学习提纲为基础,掌握岗位理论知识复习提纲。除此之外各岗位人员还应了解掌握以下内容:
1.专职队负责人:灭火战术原则和方法;各类火灾的规律、特点及扑救措施;训练和灭火中安全工作基本要求。重点掌握本辖区重点单位或本单位(企业)内部重点部位的基本情况和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分布贮存情况、防火灭火措施及注意事项,尤其是容易引起群死群伤的场所,在建筑结构、重点部位、固定消防设施、火灾危险性等方面要熟悉到位;
2.战斗员:燃烧常识;灭火基本方法、灭火战斗行动要则及安全要求;常用灭火剂理化性质及灭火原理;常用器材装备性能、用途、使用保养方法;个人防护器材装备原理、功能和使用方法;消防供水(泡沫)。重点掌握本辖区重点单位或本单位(企业)内部重点部位的基本情况和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分布贮存情况、防火灭火措施及注意事项。
3.驾驶员:车、泵技术性能和操作保养方法;交通规则;单位所在城区交通道路水源基本情况;火场常用供水、供泡沫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
4.通信员:119接处警要求和火场通信的任务;辖区交通道路水源情况、重点单位情况;通信管理规定和制度;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通信号码及与消防部门的联系方法。
(二)体能训练
1.100m 徒手跑;
2.100m负重跑;
3.1500m跑;
4.俯卧撑。
(三)技能训练
1.战斗员:
(1)原地着战斗服;
(2)一人两盘65毫米水带连接操;
(3)二人五盘80毫米水带连接操;
(4)分水器前水带延长操;
(5)垂直铺设水带操;
(6)射水姿势操;
(7)攀登单杠梯操;
(8)原地佩戴空气呼吸器操。
2.驾驶员:
(1)水罐泵浦车供灭火剂操作方法;
(2)吸水管连接吸水;
(3)50 米停靠消火栓。
3.战斗班:(专职队负责人和通信员必须安排其中)(1)着装登车;
(2)泵浦车单干线出三支水枪操;
(3)沿楼梯铺设水带设置水枪阵地操;
(4)手抬机动泵单干线出两支水枪操。
(四)情况熟悉
1.器材装备熟悉。各单位要按各岗位的单兵训练项目,组织队员进行强化熟悉器材装备的操作。各类器材能相互配套使用;达到人和装备的最佳结合;训练时间不得少于20天。
2.道路水源和重点单位熟悉。各单位要集中时间、合理安排人员熟悉辖区的主要交通道路、水源情况及重点单位情况,突出辖区情况“六熟悉”(即“责任区的交通道路、水源情况;责任区内重点单位的分类、数量及分布情况;责任区主要灾害事故处置的对策及基本程序;重点单位建筑物使用及重点部位情况;重点单位内部的消防设施情况;重点单位的消防组织及其灭火救援任务分工情况”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工作。对容易引起群死群伤的场所,在建筑结构、重点部位、火灾危险性、固定消防设施等方面要熟悉到位。熟悉时间不得少于20天。
(五)预案制作、战术研讨、灭火演习
各专职消防队要根据辖区的客观情况分析火灾危险性,并针对大型企业,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易燃易爆等单位的火灾特点适时进行战术研讨,每季开展针对性的熟悉演练不少于1次,并积极参加公安消防部队组织的灭火救援演习。专职消防队要主动接受各支(大)队的战评指导。
五、要求
(一)各专职消防队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执勤岗位练兵
工作,切实将执勤岗位练兵活动作为本单位业务建设的一件大事认真抓好落实。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专职消防队执勤岗位练兵方案,并及时上报支队司令部。
(二)严格规范训练秩序,按纲施训,确保练兵人员、内容、时间、质量的落实。
(三)严格操作规程(不明事项和操作规程可与支队司令部战训科联系),加强安全教育,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四)各单位在执勤岗位练兵期间要适当补助练兵人员的岗位津贴或训练补助(含着装损耗费、伙食费等)。
(五)要针对企业消防队实际,开展一次研究部署,认真做好企业专职消防队执勤岗位练兵期间的业务指导工作。
第四篇:日常操作风险防范方案
柜面业务日常操作风险防范
方
案
依据***银行《财务会计类操作规章制度》特制定柜面业务操作
风险防范方案:
一、防范的目的
柜台业务是银行业最基础的业务,也最容易发生操作风险,操作风险贯穿于柜台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因此为加强操作风险的控制,提升操作风险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对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小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方案
(一)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为防范操作风险提供保障。
1.建立健全柜面业务考核评价。拟定内控制度操作管理规范考评检查考核标准,对网点、柜员的柜面风险控制管理、风险防范措施和效果等进行及时的跟踪考核,把柜员的业务量、与风险管理水平作为对支行营业网点综合考评的依据。
2.对网点差错率考核及事后监督业务差错要求。收集稽核部每月通报各网点业务差错数据,分析各网点业务差错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同时请稽核部制定支行网点差错率的考核指标,纳入合规经营考核中。支行事后监督员对监督出发现的差错要下发差错通知书及查询书,及整改内容情况装订归案管理;同时统计月报汇总每日监督发现的差错笔数及查询笔数。3.对支行事后监督员的要求。强化业务学习提升业务监督技能。鉴于现阶段事后监督体制的特殊性,建议总行有关业务部门开展对现有监督人员的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训力度,突出监督业务的特点、检查方法、审核技巧等专项培训。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操作技能以及分析、判断、处置问题的能力,树立监督人员的风险观念,避免外行监督内行现象的发生。
4.强化柜面风险管理工作。对柜面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严格要求不相容岗位职责相互分离;柜员的权限卡要按照事权进行划分;对各项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按流程规定办理;加强对授权业务的管理与审核;对违规违纪现象及时处理处罚。
4.加强监督检查职能。要求各支行每月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细项内容报告交到合规与风险控制部;总行通过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及专项检查,现场检查与调阅录像等非现场检查等多种检查形式,在全行形成风险检查与风险控制的高压态势,促使员工不断强化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教育培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1.高度重视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
高度重视是减少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前提条件。在柜面业务管理上,基层网点负责人应加强履职,网点支行行长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管理,定期抽查录像,使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得到有效落实,使违规违章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制止。
2.开展内控合规教育,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加大对员工合规经营意识、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感情代替规章,以信任代替纪律的陋习,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业务,不断强化员工风险防范意识,从思想、经营理念、全面风险管理、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上培育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形成一种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内控氛围。
3.加强网点经理的履职能力。
网点经理是事中控制的第一责任人,要规范网点经理操作行为;网点经理履职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把住操作风险的“第一道关”、能够有效监督并规范柜员操作,对于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4.加强员工业务操作流程学习与培训工作。
要求各支行、总行营业部结合《各业务操作规章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员工对《各业务操作规章制度》进行系统的学习,并每月自行组织考试。杜绝业务操作随意性和习惯性,提高柜面业务的规范化操作水平。同时需总行财务会计部不定期进行统一考试,检验员工对《各业务操作规章制度》的熟练程度,从而有效地提升员工规范化操作能力。
5.积极关注外部欺诈风险事件,提高风险防范技能
积极关注外部欺诈风险事件新特征、新动向,总结防范经验与措施,提出防范要点与手段。通过风险提示等方式,提高一线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技能,有效防范外部欺诈风险。综上所述,我们在平时就要树立操作风险意识,把防范操作风险始终贯穿于业务经营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控制柜面风险,减少损失。
第五篇: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一、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审计活动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如果审计人员达不到这样的素质,就很难对会计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作出科学的判断,审计风险也就在所难免了。我国的审计事业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审计队伍比较年轻,在我国目前的注册会计师中,通过我国专业任职的资格考试的不到一半,很多审计人员缺乏经济理论、基建工程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与现代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不相适应,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2.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的责任心及职业关注。在实施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纵观所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失中,由于缺乏谨慎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盲目接受委托、未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公务、擅自缩小审计范围、简化审计程序导致审计结论错误的不在少数。对职业关注缺乏热情也是产生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
3.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现代审计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础之上的抽样审计,所奉行的是成本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两点本身就是允许一定审计风险存在为前提的。在抽样审计中,审计人员往往为了用有限的成本达到较高预期的效益,放弃相当一部分的样本资料,这就更加大了作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审计结果存在的误差就不足为奇了。
(二)客观因素
1.审计执业环境欠佳。(1)审计活动所处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不理想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客观原因。《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一方面确立了独立审计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面也明确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但是,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恢复和发挥毕竟只有20多年,同国外300多年发展历史相比既缺乏成熟的理论、更缺乏实践经验,加之法律、法规不健全,惩戒配套制度不到位、规范力度不够,致使审计独立性差,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差、抗风险能力差。(2)行政干预的制约也会加大审计风险。独立性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挂靠政府部门“官办官营”,政府过多地干预审计工作、误导审计结论,使审计结论失真、失实,进一步加剧了审计风险。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使审计面临风险。近年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会计信息市场的会计信息质量依然不如人意,会计基础工作弱化使以此为基础来进行综合判断的审计面临着愈来愈大的风险。
2.现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范围的拓宽。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使国内经济环境变得复杂,同时也使审计的对象日益复杂化。随着受托责任的发展,审计的范畴不断扩展,审计服务领域从财务报表的验证和管理咨询扩展到质量的审计、风险评估等,审计范围的扩展也给审计职业界带来了新的风险和压力。
3.政府和社会公众审计的意见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以及对其认识上的偏差。审计活动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认可和重视并逐步对其产生依赖。审计结论大到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经济、税收的政策的制定,金融证券市场的波动,小到影响居民的投资、理财。委托方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1.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良好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审计机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减少舞弊、防范控制审计风险的有力保障。质量控制是审计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各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质量的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严格审计质量考核办法、减少或消除人员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完善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说,防范审计风险关键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而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审计能否真正发挥为政府和公众服务的最终作用,不仅要有完善的审计行业标准来规范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审计专业队伍。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成为推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会计师事务所要尽可能吸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资格并有丰富执业经验和良好信誉的会计师加入审计队伍,造就一批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管理、审计、法律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审计业务需要。
3.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制定颂布了42项独立审计准则及相关职业规范,基本上建立起了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范的体系。注册会计师只有严格按照专业标准执行审计业务,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因此,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专业标准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对控制风险尤为重要。
4.保持应有的合理的职业谨慎、积极推行审计承诺制。一是谨慎选择被审单位。二是积极推行审计承诺制,与委托单位签订业务委托书。一旦涉及法律诉讼可减少口舌之争,预防和控制风险。
5.运用科学审计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工具,提高审计质量。为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每个审计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而要真正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监督评价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审计方法上,可以引进目前最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种测试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
6.购买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市场经济中的会计师事务所要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经济责任,更加大了其执业风险。现阶段,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小、数量多、执业质量差、经济实力弱,承担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有限。推行“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可以互助互保,共担风险,大大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购买执业责任保险一直是国外会计师事务所抵御风险的重要措施。我国的职业责任保险虽刚刚起步,但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必将在推动我国的审计事业发展、降低审计风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审计人员人身侵害。审计的职业风险还体现在审计人员的人身安全方面。审计机关是经济监督执法部门,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审计力度的不断加强,必然会涉及到被审单位、个人的经济、政治利益,尤其是审计人员参与查办大案要案,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一些不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审计人员和家属受到威胁伤害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要增强审计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审计工作方法,注意工作的隐蔽性和保密性,保护自身安全,降低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