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关爱女孩行动优先优惠和建立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2010
5中共南皮镇委员会
南皮镇人民政府
关于“关爱女孩行动”优先、优惠和建立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关爱女孩行动”优先、优惠和建立救助制度,加快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建立南皮镇计划生育救助公益金。对计划生育女儿户和困难家庭实施有效的救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特别是女儿户,建立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依法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在计划生育宣传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的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大量发放宣传品,组织种各样的文艺宣传形式,特别
第 1 页
是在“计划生育协会会员活动日”,“世界人口日”等重大纪念日期间,以“以人为本,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新型婚育观念进行宣传,普及有关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禁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等法律法规。
二、制定优先优惠政策,建立关爱女孩的利益导向机制。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制定优先优惠政策,是建立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优先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纟升高问题的长效举措。我们要高度重视联合各部门共同做好关爱女孩的政策引导工作,结合落实奖励扶助制度“幸福工作”、“春蕾计划”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三结合”帮扶,深入各村广大群众当中,让他们认识政策,理解政策,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关爱女孩行动”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落实关爱女孩政策的执行。
三、落实救助金发放,提高群众“关爱女孩行动”的认识。针对计划生育女儿户和困难家庭实施救助,落实救助金的发放,镇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每年进行救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挪用救助金,确保真正有困难的计划生育女儿户及计划生育家庭在生活、上学等方面得到落实。
四、救助范围及审批程序
1、因天灾病祸造成的生活困难的计划生育女孩家庭。
2、计划生育家庭女孩因生活困难造成辍学、退学的。
3、计划生育女孩家庭因伤残或重大疾病造成的家庭生活困
难的。
4、计划生育女儿户有实际困难的。
5、其他需要救助女孩和女孩家庭。
符合以上需要救助条件的,要本人申报先经村计生协会和育龄妇女小组长初审,再由村计生专干调查核实报镇,调查审批后给予发放。
各镇直部门、各村委会要把“关爱女孩行动”,计划生育“三结合”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奖励扶助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帮扶救助使女孩家庭,特别是只有一个女孩和两女结扎的家庭得到真正的帮助,充分享受党和政府的政策,并把上工作公开、公示,增加透明度,发挥效应,在群众中得到认同。
本办法自2010年4月1日起实行。
中共南皮镇委员会南皮镇人民政府
2010年3月25日
第二篇:关爱女孩行动工作实施意见
河发(2006)9
号
关于搞好“关爱女孩行动”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人口环境资源座谈会精神,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努力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莱阳市关于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搞好“关爱女孩行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决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提高妇女地位,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把宣传教育与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紧密结合,加强对人口问题综合治理,促进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二、任务目标
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全镇大力传播“以人为本、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少生优生、敬老爱幼、邻里互助”等新的生育观念和社会新风,加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逐步完善利益导
向机制,进一步落实“三为主”,大力开展优质服务,形成比较系统 的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思路。争取在2010年前,全镇的出生婴儿性别比趋向正常并保持稳定,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在群众中基本形成。
三、工作内容
(一)开展基线调查,摸清基本情况,了解群众对“关爱女孩行动”的基本服务需求,研究分析生育观念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相关因素及深层次原因,制定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二)以开展“双进”(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双建”(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幸福文明家庭)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关爱女孩”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突出特色化宣传,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思想观念问题,大力推动新型生育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生活、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制定有利于计划生育,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解除生育女孩家庭的后顾之忧。帮助有女孩的困难家庭发展经济,解决养老方面存在的困难。帮助辍学女孩回到学校,救助贫困母亲,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提高她们的社会经济地位。
(四)坚持“三为主”工作方针,强化服务意识,特别是加强以避孕为主的服务工作,确保管理到村,宣传到户,服务到人。
(五)严禁非医学需要的B超和染色体胎儿性别鉴定。计生、卫生、公安等有关单位,要采取可行措施,严厉查处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等违法案件。
(六)加强对孕期育龄妇女的重点监控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
“关爱女孩行动”是国家人口计生委为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引向深入而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专项行动。目的在于通过大力传播文
明、健康的婚育新风,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营造有利于女孩生活的环境,建立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向女孩和生育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优质的宣传和服务,依法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新型婚育观念的形成,促进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促进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
我镇作为莱阳市试点先行镇,搞好“关爱女孩行动”工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启动“关爱女孩行动”就是要促进人们的生育观念同社会进步与文明的融合,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消除性别歧视,从生育开始;倡导男女平等,从娃娃起步。”从而为我镇促进妇女发展,提高妇女地位注入新的活力。“关爱女孩行动”也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一个新载体,一个新的活动方式。它的启动能不断赋予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新的内容,使“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为此,各村、各单位务必要充分认识启动“关爱女孩行动”的重大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齐抓共管
“关爱女孩行动”是今后几年内我镇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有关单位要明确职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宣传、计划生育、卫生院、公安、司法、民政、教委、工商、农业、妇联等单位,要明确在“关爱女孩行动”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整合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条件。
(三)狠抓落实
全镇各村、各单位要统一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今年,镇党委将把“关爱女孩行动”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中,严格考核,狠抓落实。各村、各单位要做到任务、措施、投入三到位,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具体工作中,要注重与正在开展的“心连心,面对面”活动结合起来,与
争创烟台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结合起来,与“双进”、“双建”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起来,与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结合起来。要发挥本村、本单位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组织领导
“关爱女孩行动”是一项事关国计民生、人口安全、社会稳定和妇女发展的带有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要在各级各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进行,由党政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加强“关爱女孩行动”工作的领导,需要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以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镇成立由党政领导任组长、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关爱女孩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开展调查研究,评估咨询,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沟通信息,镇计划生育办公室作为全镇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专门成立了“关爱女孩行动 ”指导小组,负责全镇工作的组织协调。
“关爱女孩行动”工作开展得成败与否,关键取决于相关政策措施的配套,取决于综合治理人口问题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各村、各单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因地制宜,帮助女孩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贫困女孩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总之,就是要从大局出发,围绕“关爱女孩行动”,全镇一盘棋、上下齐努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尽快在全镇形成一个政策协调配套,部门齐抓共管,群众支持参与的工作机制,以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中共河洛镇委
河洛镇人民政府
2006年3月19日
第三篇:关于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关于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发布:admin时间:2009-04-15
晋民字[2004]80号
各市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晋发[2003]22号)精神,根据《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发[2003]158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对建立和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和原则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大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要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相结合,量力而行,先点后面,逐步推开。今年各市可选择1—2个县(市、区)作为示范点,有合作医疗试点县的,首先要选择试点县,通过示范指导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力争用2至3年的时间,在全省基本建立起规范、完善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医疗救助水平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确保这项制度稳定运行。农村医疗救助从贫困农民中最困难的人员和最急需的医疗支出中开始实施,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二、救助对象
现阶段农村医疗救助的主要对象是农村五保户和特困户及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重点优抚对象中因病需要救助的家庭,救助对象应当是持有《农村五保户供养证》、持有《农村特困群众救助证》(低保证)及优抚对象有效身份证件的人员。各地要认真规范五保证和特困救助证(低保证)的发放工作,为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创造必要的条件。
救助对象的具体条件由县级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部门制定,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三、救助办法
(一)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资助五保户和农村特困(低保)户及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规定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应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
(二)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对因患大病个人负担费用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给予适当医疗救助。
(三)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医疗救助对象全年个人累计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当地规定的医疗救助标准。对于特殊困难人员,可适当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四、救助程序
(一)个人申请。由申请人(户主)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如实提供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收据、必要的病史材料、已参加合作医疗按规定领取的合作医疗补助凭证、社会互助帮困情况证明等。
(二)村民代表会议评议。村委会接到救助对象申请后,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救助对象的申请进行评议,并根据救助对象家庭收入和贫困程度提出具体评议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三)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在村民代表会议评议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有关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提出救助意见,报县级民政部门。
(四)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县级民政部门对乡(镇)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复审核实,并及时签署审批意见。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家庭核准其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对不符合享受医疗救助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医疗救助金由乡(镇)人民政府发放,也可以采取社会化发放或由县级民政部门定期统一核销的发放办法。
五、医疗救助服务
(一)已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由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卫生医疗机构提供救助服务;未开展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由救助对象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等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二)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在规定范围内,按照本地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
(三)遇到疑难重症需转到非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时,要按当地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办理转院手续。
(四)承担医疗救助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完善并落实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
六、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各地要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基金主要通过各级财政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集。
(一)省、市、县各级财政部门,应于每年年初根据本地区开展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医疗救助资金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市、县安排的资金要与中央和省补助资金统筹安排使用。
(二)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每年从留归民政部门使用采的彩票公益金中提取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农村医疗救助。
(三)社会捐赠及其它资金。
省具体补助金额的分配由省财政厅、民政厅根据各地医疗救助人数和财政状况以及工作成效等因素确定。
医疗救助资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对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七、组织实施
医疗救助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共同抓好落实。县级政府要根据本级财政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的实际情况,制订农村医疗救助管理办法。
(一)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建章立制,完善程序,并做好综合协调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医疗救助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二)财政部门应会同民政部门,制定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县(市、区)财政部门根据审核确定的用款计划及时将医疗救助资金拨付到位。
(三)卫生部门应加强对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等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财政、审计部门应对医疗救助资金实施财务监管和审计,确保医疗救助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杜绝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
(五)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所需情况,配合有关医疗救助工作的调查。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维护农村困难群众基本权益的重大举措,是继农村税费改
革之后,党和政府为广大农民办的又一件好事、实事。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农村医疗救助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山西省民政厅 山西省卫生厅 山西省财政厅
二○○四年六月十四日
第四篇: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九府发[2006]3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共青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帮助患大病的城乡困难居民解决就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赣府发〔2006〕13号)和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卫生厅、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赣民发〔2006〕22号)精神,现就我市建立和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坚持政府救助、社会扶助和家庭自救相结合的方针,多渠道筹集医疗救助资金,切实帮助城乡困难群体缓解就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服务。
(二)总体目标。扩大我市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范围,全面开展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在2006年底,全市所有县(市、区)都要必须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发放救助金,再用一至二年时间,使我市城乡医疗救助达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
(三)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施救的原则;坚持医疗救助标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确保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有序运行、稳步发展的原则。
二、救助对象和救助病种
(一)救助对象
1、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为:城市低保对象;
2、农村医疗救助的对象为: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供养对象;
3、县(市、区)政府确定的其他有特殊困难的人员。
(二)救助病种
城乡医疗救助主要实施大病医疗救助。主要包括:
1、恶性肿瘤;
2、尿毒症(肾衰竭);
3、重症肝炎(肝硬化或急性肝坏死);
4、脑中风;
5、急性心肌梗塞;
6、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7、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它重大疾病。
救助对象患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按国家相关规定给予救助。
三、救助标准和救助方式
(一)救助标准
按照分类施救和低标准起步的要求,确定救助标准。具体救助标准由县级民政部门会同卫生、财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及救助对象的不同和救助项目制定,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和市民政部门备案后公布执行。
救助对象身患规定救助范围内的大病,一般按其个人(家庭)支出医药费总额的20%给予救助。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和城市低保户中的非常补对象一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4000元;城市低保户中的常补对象一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6000元。对确属特别困难的人员,可适当提高救助标准。
(二)救助方式
城乡医疗救助要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为先、看病及时介入、住院主动救助、病后一次核算”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的时效性和社会效益。
对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救助,可采取救助对象个人和救助资金各承担50%医疗保险费的办法,资助其参加大病医疗保险,但年资助金额人均一般不超过50元;对城市低保常补对象可实行基本医疗救助,主要是以发放救助卡的形式予以救助;救助对象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因患大病经医疗保险报销后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医疗救助;对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因患大病个人医疗费用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按当地规定的比例和额度给予救助。
对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供养对象的救助。已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全额资助其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其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对因患大病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医疗救助;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对因患大病个人医疗费用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按当地规定的比例和额度给予救助。救助金额起付线由各县(市、区)制定。
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探索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相结合的路子,切实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四、申请和审批程序
城乡医疗救助由个人申请、居(村)委会负责调查和初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申请对象进行评议;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审核;县级民政部门负责综合审查,并经三榜公示无异议后方可发放救助金,对不符合救助规定的要书面告之本人。
五、医疗服务和优惠政策
县级以上卫生部门要按照“布局合理、方便就医”的原则,在城乡选择和指定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提供价廉质优的服务。
(一)明确医疗服务项目。卫生部门和指定的医疗机构,要协助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甲类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基本用药目录、医疗检查项目以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制订医疗救助对象的医疗服务标准,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控制和降低医药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落实医疗服务措施。承担医疗救助任务的医疗机构,要保证有适宜的服务设施(包
括门诊及住院)用于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有条件的可单独开设为医疗救助对象服务的门诊和病区(病床),方便医疗救助对象就医住院。对于服务设施的标准可适当加以控制,保证医疗救助经费主要用于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鼓励、支持公办医疗机构采用多种形式自愿减免医疗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时,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据其减免内容协商同级财政部门给予适当倾斜。
(三)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承担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疗服务的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设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救助的管理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承担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医疗救助服务工作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积极探索适宜的医疗救助服务模式,优化流程,简化环节,方便群众,让城乡困难群众花最少的钱治好病。
(四)实行收费优惠减免。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凭《江西省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农村五保供养证》及本人身份证到县及县以上公办医院就医时,门诊患者免收普通挂号费和治疗费、换药手续费;住院病人的三大常规检查费、胸片检查费、普通床位费、护理费各减免50%。其中城市低保非常补对象在户口辖区所在地就诊,彩超、CT、核磁共振减收40%;城市低保常补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在户口辖区所在地就诊,彩超、CT、核磁共振减收40%,手术费、三大常规检查以外的化验费减收30%。
六、资金的筹措与管理
(一)资金筹措。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主要通过财政预算拨款、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按照省、市、县(市、区)5:2.5:2.5的比例筹集(国家重点扶持的修水县,按照省、县7.5:2.5的比例筹集)。即城市医疗救助资金,省财政按照城市低保对象人数每人每年补助100元,市、县两级各按照50元予以配套安排;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省财政按照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人数每人每年补助80元,市、县两级财政各按照40元予以配套安排。县(市、区)要将所需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与省、市下拨的医疗补助资金统筹使用。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率不得少于资金总额的90%。
(二)资金管理。各级财政要在“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下开设“城市医疗救助资金”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分户(以下简称财政专户)。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调拨、封闭运行。上级下达的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及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均纳入同级国库内设的“财政社会保障补助资金专户”。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当地政府批准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预算和民政部门用款计划,及时将资金由“财政社会保障补助资金专户”拨至财政专户。
(三)资金发放。根据城乡医疗救助对象看病就医的实际需要,城乡医疗救助资金采取“先预付后结算”的方式发放,即财政部门预拨部分医疗救助周转资金至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专户,用于垫付救助对象应急就医的部分费用,事后由救助对象提供就诊结算清单,经居(村)委会评议、街道(乡镇)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后,按规定的救助标准直接与救助对象结算。民政部门定期将核定的救助对象名单和医疗救助费用金额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照民政部门提供的救助对象名单和救助金额,及时将资金从财政专户拨至各金融网点,存
入救助对象的存折,实行社会化发放。各地实行社会化发放所需费用,由当地财政安排解决,不得挤占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卫生、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成立政府领导任组长,民政、卫生、财政等部门参加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城乡医疗救助是一项新的工作任务,各级要重视基层社会救助机构的建设,充实力量,市、县两级分别按照医疗救助资金支出总额的一定比例列支医疗救助工作经费,并确保足额到位。
(二)明确责任,密切配合。民政部门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城乡医疗救助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抓好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实;卫生部门要加强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管,提高服务质量,落实对救助对象的有关优惠减免政策;财政部门要积极落实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研究制定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各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分清轻重缓急,严禁分指标和平均分配的做法,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急需救助的特困人员身上。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市、县(市、区)民政部门要与卫生、财政部门密切配合,按照救助对象类别、困难程度、病种病情、医药费开支等情况,摸清需要救助的人数和所需资金,研究制订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城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精心安排,严密组织,着力抓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坚持居(村)、街道(乡镇)和县级民政部门的审查、审核、审批结果三榜公布,救助政策、救助程序、救助对象、救助金额四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坚持集体评议评审制度,严禁暗箱操作或个人说了算,严肃医疗救助纪律,对于挤占、挪用、贪污医疗救助资金的,对于徇私舞弊、弄虚作假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要严肃查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顺利实施。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实施意见制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城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二OO六年九月十九日
大病救助申请
个人申请提供以下材料:(1)医疗救助申请书;(2)户口簿、申请救助人身份证;(3)农村(城镇)低保证复印件;(4)申请救助人住院的出院证明、转院证明;(5)住院医疗费用发票原件;(6)医疗诊断书、病历复印件。村(居)委会应当:(1)调查核实;(2)组织村(居)民代表评议;(3)符合条件的村(居)公示;(4)对不符合条件的返回申请人。镇社会救助办应当:(1)调查核实;(2)符合条件的返回村(居);
(3)不符合条件的返回村(居),并书面告知不符合条件的原因。区民政局(1)复核审批;(2)符合条件的返回村(居)公示;(3)不符合条
件的逐级返回。经核实审查通过之后,对符合条件的发放对象发放救助金。
第五篇:关于建立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实施意见
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
实 施 意 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工作部门: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要体现。建立和完善农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真正体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建立和完善农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全面推行农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一)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务必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此项工作,并抽乡镇社会事务办负责人、组织干事、人大秘书等相关人员办公,以加强此项工作的业务指导。
(二)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重要性,他不仅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而且对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1-
二、工作方法及步骤
(一)推选村民代表,推选村民代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贵州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要求,5-15户推选一名村民代表。推选村民代表时,必须坚持民主,自愿的原则,同时结合地域及其它习惯,切实加以引导,并完善相关资料。
(二)各村结合本村实际,首先草拟《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相关制度,并提前交村民代表及广大村民中充分酝酿讨论。
(三)议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相应议题。
(四)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选举监督小组、理财小组,表决通过《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等相关制度,决定相关议题的事项。
三、时间安排
工作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2月底第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必须召开。2009年12月为宣传发动、成立机构、草拟《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阶段。2010年1月为推选村民代表、酝酿讨论相关制度,建立相关组织阶段。2010年2月上旬为议定召开会议相关事宜,2月15日前召开会议,2月下旬检查总结。
四、有关要求
(一)坚持一个结合。建立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切实与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相结合。
-2-
(二)把握两个关键。推选村民代表必须要能代表所代表农户的意愿,严禁“村霸”及“违法乱纪”人员推选为村民代表这是个关键。另一个关键是要找好切入点,要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议题事项,让群众感受到开展该项工作真正意义,扭转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注意一个问题。《村规民约》等相关制度的制定必须要切合本村实际,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
五、加强指导、强化督促
为有利推进此项工作,县民政局要加强对该工作的业务指导,经常到各乡镇各村指导该工作,使该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县政府将强化该工作的检查督促,对领导不力、措施不力、工作滞后的乡镇和单位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有力推进此项工作。
在全县推行农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对提升农村村民自治水平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所提出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农村,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懈努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