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中学生的运算能力
提高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
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因为数学运算始终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数学学习过程的任何方面都离不开数学运算.
1.兴趣引路,提升计算欲望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我以介绍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改善评价的方法,像分小组竞赛、个人加分、评选计算标兵、计算不出错的免去当天晚上的家庭作业等方法,也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当计算出现错误时,学生会产生自责感;当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时,他们会有喜悦感;当计算正确时,他们会产生成功感;当连续几次正确率在100%时,他们会产生自豪感……这些不同的感受都会从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更加增强了他们正确计算的欲望。
2.训练口算,提高估算能力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我们在练口算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坚持做到“节节有口算,天天练口算”,使学生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我们在每次训练中都有明确的目的、恰当的要求,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口算、估算的积极性。
3.优化策略,强化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首先要弄清算理。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训练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想算法,选择正确科学的计算方法;做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同时,我将计算题型进行归类,让学生一天练一个类型,隔天巩固练一题。这样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4.日常入手,培养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做好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发动家长做好配合。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三、优化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的训练
优化运算方法,可以提高运算的合理性。我们要重视数学思想对运算的指导作用。数学思想是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中最本质、最高层次的东西,它是优化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的指导原则,是解决运算合理性的基本策略的源泉,是数学运算的灵魂。
指导数学运算最常用的是化归思想,即把要解决的运算问题转化为已经具有确定解法和程序的规范的运算问题。
第二篇:提高运算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运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关键是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引导,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数学计算能力是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 重要的数学能力,数学学科还直接影响学生对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而运算能力又是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中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而数学学习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平日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的问题很大,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过度依赖计算器等问题,从而对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影。
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运算能力。
(一)运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作用。运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学好基本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运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二)运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学习运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学中要阐明数与计算的产生的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计算”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无论是应用题、统计知识,还是几何题、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
一、小学生运算错误原因分析
(一)知识方面的原因
1、概念不清。任何数学规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之上的,概念不清会导致对数学理解不清或张冠李戴,使计算出现错误。如:2600÷600=4„2在余数除法中,虽然运用了商不变的原则,但是却忽略了余数的位置,即将余数的处理与直接运算的方式相混淆了,致使运算错误。
2、基本口算不熟。任何一道整数、分数或小数的四则运算,最终都要分解成一些基本口算题加以解决。口算不熟会导致计算缓慢,所有口算中只要有一个错误,计算结果必然错误。
3、法则记错或记不准。有时学生算错,反复检查也不能发现,甚至告知他已经错了,让他重做,他仍沿用错误的方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医错了法则且已经形成了错误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丢落某些步骤,很大可能也是因为法则记忆不准确。如:412÷4=13这是因为对计算法则中“哪一位不够除就商0补足数位”没有记准。
(二)心理方面的原因
1、情感态度。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因素首先在情感态度方面,有些小学生错误的认为写作业是为了“应付”老师,致使写作业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小学生见到数据大,式子长,心理就烦,因而不能认真审题,认真选择算法;有些小学生见到难题,产生畏惧,浅尝辄止,敷衍了事„„,诸如此类的现象,必然引起计算错误。
2、认知局限性。小学生年龄较低,认知能力有限,这些也是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感知错误。小学生感知事物,往往不能够精确、准确。而计算题形式单一,不易引起学生兴趣,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抄错运算符号等错误。另外,小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错误。例如:做填空题:5+54()5+45,有些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率的“强刺激”,掩盖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
3、短时记忆较弱。短时记忆是指在1秒钟左右的记忆,计算时经常需要短时记忆。有的学生“短时记忆”能力弱,不能准确提取储存信息,造成计算错误。
4、缺乏比较意识。比较意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解题时往往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我们善于选优而从。有的学生缺乏比较意识,做题时往往找到一种方法就抱着死做下去,即使繁冗也不在乎,认为做对就行了。如在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在解题时,都是按照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而忽视这道题可以考虑用乘法分配律来做较简单。
当然,所有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交错、互相影响。
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也应从两方面同时着手,即:情感态度方面与技能技巧方面。
(一)情感态度方面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4、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很多题目都能运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在教学中应认真指导学生学习运算定律和性质,理解掌握它们的含义。指导学生在计算时认真审题,分析题中计算符号、数字的特征,分析是否能简算,能简算的一定要简算,并指导学生说出简算计算的依据。经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并合理、灵活地运用,从中启发学生敏捷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技能技巧方面
1、培养口算能力,注重训练质量。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很注意观察作业比较慢的学生,是方法没掌握,还是计算上有困难。这时,我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如:7+15、13-8等,还有简单的求积、求商的,如:13×2、60÷2等,他们还要列出竖式来计算,这实在太浪费时间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好口算的基础就显得十分重要。(1)要注重掌握口算的方法。例如: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利用加、减法的互逆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口算等。
(2)注意观察口算题目的特征。如:398+45,可把398看作400的整数,去加45,然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这样心口合一,计算起来就又快又准确。这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但在我们的学生当中却很难做到,他们总是一拿到题目,就开始做,总觉得观察没有必要,还很浪费时间呢!在这里,我们老师则应特别注意,要做到勤提问,常提醒,严把关。
(3)做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每堂课上安排练。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多种形式变换练。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4)持之以恒的训练。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每天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利用中午辅导或课前3—5分钟的时间进行训练。这样每次都做到有的放矢,才使我们的常抓不懈达到理想的效果。
2、巧妙地运用计算法则,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
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是由几个旧的知识组合和发展而成的。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促进新知识的掌握,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辨别知识点之间的差异,防止知识的负迁移。抓住计算法则,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因势利导,教会学生正确掌握运算顺序
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能力训练的一大难点,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好运算顺序,认真读题、审题、理解式子的含义,明确式子中有哪几种运算,确定先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才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1)指导学生用划线法,确定运算顺序。学生通过用划线确定运算顺序,这样计算的准确率就会不断提高。(2)把算式用文字题形式叙述出来,指导运算。
(3)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点拨、指正。
4、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改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1)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改错。设计灵活多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改错。且利用多样的练习形式吸引住学生,保证教学效果。
(2)集体讨论,师生交叉反馈。学生独立练习后,就组织学生集体或分组讨论改错题的“症状”,相当于“会诊”。找准错误,分清原因,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叉反馈作用。(3)引以为戒,总结防错措施。“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还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预防再出同类错误的方法,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综合练习,检查改错效果。有针对性地把与改错的练习题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作一次火力侦察,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改错题型上的练习对学生的要求应是一个有坡度的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总结出预防同类错误的方法。练习形式的设计也应围绕这一系列要求安排得有坡度。可做单项练习,如判断题、找出各题错误处、改错题等练习;也可以做综合练习;可以把各类错题印在作业纸上,课上发给学生改,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错题本,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重新分析订正;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人轮流当“小医生”,给别的同学作业中的错题进行“诊断”、改错等。安排“改错课”的好处是:可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错误订正,更有利于他们克服思维障碍。同时,改错训练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可以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克服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此种练习重在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
廖其锋
语文既是一门基础科,也是一门工具科,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素,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是最难的一个教学环节,很多学生提笔却难以落墨,不知从何写起,因而每当习作时,常常听到学生作文难的叹息,不少教师也深感作文教学的棘手。
如何教学生作文?怎样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探讨的课题,下面谈谈我对作文教学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多读——博采众长
所谓多读,就是多阅读别人的文章,古人云:学语文要多读多写,学算术要多算多练。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全班齐读、分组读,分角色或个人接读,范读及随堂背诵等方法,可使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倍加熟悉,记忆犹新。班里可征订《中学生报》《英语报》《数学天地》《中学生习作》及《南方日报》等报刊杂志,或设立图书阁让学生增加阅读量,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到学校图书阅览室或电脑室网上阅读浏览,以开拓视野。指导阅读重在指导阅读方法,要做到品读:首先分清所读作品的体裁特点,如新闻、小说、散文还是论文,用心体会其写作特点;其次是文章的表现手法;三是行文的第 1 页 布局谋篇和谴词造名;四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五是作者的生活感悟等,同时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通过多读,能使自己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学到新知识,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吸取新的词汇,博采众长,然后将这些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于自己的习作。这样习作起来自然会感到有话可说,胸有成竹,水到渠成,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这是前人对习作的总结,也是对后人如何提高习作能力的启示。
二、多看——体会生活
多看指的是随时下意识地留意身边的事物。阅读别人的作品,是间接学习新知识,这只是理性的,要理感结合,必须是自己本身感悟认识的,只有自己亲身的体验而写出的文章,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才能使人为人所动,多观察就有利于习作达到如此境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根据生活的实际来写,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才能以情动人。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背影》中的父子情之所以如此感染读者,产生强烈的共呜,是因为作者朱自清与文中的主人公是再也熟悉不过的父子关系,加之作者热爱生活,善于体验生活,特别是他对生活的观察入微。如描写他父亲给他自己买橘子的情形:“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色大马褂,第 2 页 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这段描写正因为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显得生动、形象、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那种父爱子的感情令人敬佩而感激之情又油然而生。初中语文第五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故事所以能经典传唱,实质上是作者施耐庵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的结果。因作者本人就是梁山好汉的后人,且常练武,是一位集精湛武艺于一身的武林高手。且看施公笔下三拳: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全部缇()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馨儿、钹儿、铙儿一齐响。”这三拳鲁公打得有声、有色、有味,既使人觉得生动形象,又使人联想到生活实际,极富想象,十分耐人寻味。施公对生活若没有深刻的观察体会,绝对是不可能写得如此精妙的。
三、多思——为行文蓄势
多思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指在阅读别人文章和观察事物上。在阅读别人作品时,应带着问题去思考,去琢磨,第 3 页 去比较,去鉴别。该作品优点在哪里,不是之处有哪些,自己可作怎样的修改或补充,做到边品味边思考,甚至潜心去研究。在观察身边事物进也要认真思考和分析,该物的情状、大小、性质、变化………或该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或人物的个性特征,穿着打扮,动作神情,言谈举止等等。另一方面是指自己在习作前根据文体特点和文章要求认真构思,包括审题,如何选材组材,详略轻重要配,修辞方法,谴词造句,表现手法,措词运用,开头结尾等缜密地布局谋篇。习作时,围绕以上所思列好题纲再写,这样做势必使文章中心明确,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写起来也就一气呵成。
四、多写——积累经验
要想写好文章,单有广泛的阅读和对事物的仔细观察还不够,俗话说:“江山是打出来的,文章是写出来的”“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写手生。”即便有广泛的阅读积累,有最好的生活材料,如果不去写,不去练,同样不会有好的文章的,鲁迅先生在任教时曾有学生请教:“先生,您的文章写得那么好,您如什么巧妙的方法吗”?鲁迅先生说“有,那就是常写、多练。”在现实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多写,坚持写日记或读后感、散文、诗歌、小说等,不管什么形式,不拘什么体裁,哪怕一天写一个片断,一种场景或现象,记一记、描一描、议一议,抒一抒都是不无()益的,事
第 4 页 实表明:虽然大家都有广泛地阅读,都能去观察体验生活,一类只是动口不动手,平时不练笔,战时急匆匆上阵,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架乱无素。而另一类学生经常练笔,坚持不懈地把读过的,看到和想到的都记一记,写一写,长此以往形成习惯,自然而然地积累了经验,悟出了作文的方法,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一挥而就,笔下生花。
有利于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多读、多看、多思、多写确实不失为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 5 页
第五篇:怎样提高中学生的听力能力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听力能力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中四个重要环节。首先是听,听力的重要性不言而明。听不懂,何来交谈?中学学生也包括老师非常注意英语语法、基础知识与阅读训练,而忽视了听力,这样造成现在的好多学生听不懂,甚至上课也觉得吃力。那么到底怎样来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呢?在此,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首先从思想上解放我们师生,重视英语听力,同时也要克服听不懂的思想包袱。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只要我们有条件,准备一些听力材料,每天抽空10~20分钟来听听英语,模拟其中的语音语调,坚持下去,效果会慢慢出来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一位外籍老师来,哪怕是讲座也行。但是目前对学生真正有压力的还是中考。许多学生一旦进行考试,就无形增加压力,而抑制他们的听力能力。这时我们需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怎样让他们轻松上阵,减轻恐惧心理,给他们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因此每次考试之前,我们给他们放点音乐来减轻压力。另外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有让他们知道怎样来听。如果碰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或这个句子暂时听不出,就让他们放过去,继续听下去,也许这些单词和句子对问题不会有影响。
二、改变传统的单词记忆方法
我们记单词的方式都是传统的,单纯地通过书面拼写来记单词。当然这种记单词的方法无可厚非,但要想该单词在听力中也能听出,我们可以进行另一种方式来尝试。可以先看后听。因为很多单词学生书面形式非常熟悉,在语法、阅读等书写方面考试中绝对不会轻易失分,但一旦形式转变为听力,很多学生就会对此很陌生了,想了老半天也想不出来,以至影响其它内容。因此在记住书面拼写的同时,听音跟读乃至反复朗读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保证了读音正确,另一方面可以听熟单词。记忆“听力词汇”就是记住单词的发音及其相对词义,就是听熟单词,不仅仅是记住书面拼写。
三、利用中学英语教材作为听力材料,进行精听与泛听
中学英语课本每个单元都有对话与阅读课文。我们时时可以利用这些原材料进行听力训练,而且这些课文的朗读磁带都非常标准。语音、语调都相当接近地道英语。首先我们好好利用每个单元的对话,在讲对话之前,我们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带着我们课前设置的问题,听这段对话,然后回答。这个要求只要学生进行泛听,也就是说,听出与问题相关的东西就够了。至此我们英语中的精听与泛听都有其优点,精听可以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在做听写和细节题时,可以提高正确率。通过泛听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还能有助于提高语音、语调,熟悉连续、失暴、缩略等等。
所以我们平时好好利用手头的材料进行精听与泛听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听力材料要多样化
对于学生来说,某些他们熟悉的材料可能听起来较为容易,但不熟悉或不感兴趣的材料,他们听起来就困难得多。但一般听力测试中经常考查的特殊信息,有时间(时间点和时间段)、频率、地点或场所、人物、原因、目的、结果、所属、数量、价格、判定、比较和筛选等。
它们的内容涉及到谈论平常的事、人与人的关系,谈谈人的工作、做事情的目的等。相对内容不是单一的,所以我们平时也应该尽量多选不同的听力题材让学生逐个适应。例如有的同学喜欢有关政治,有的喜欢体育、娱乐,而有的喜欢科技。我们不能单靠我们老师喜欢什么也同样让学生听什么样的内容,如果这样,只能事倍功半。因为不同题材与体裁的选词、语调、语速都有差异。比如:学校生活和环境保护在英语选词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题材与体裁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适宜不同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而且他们心理也很稳定。
五、重视朗读,注意个别英美发音与拼写的差别
学生进行朗读或对话表演还比较有兴趣,也比较积极。毕业班的学生就截然不同了。他们只要求语法练习、阅读练习而基本上忽视了朗读练习。其实朗读就听力而言有很多益处。1)朗读是一种潜在的听力训练,经常朗读可以提高听力水平。2)朗读时若能正确处理好连读、失暴、缩略、弱音、语音语调等的变化,多次反复之后,听觉自然而然地接受这些问题。
六、注意听的技巧,习惯于听后的重复模仿
有些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并不突出,但前面的听力部分做的相当理想。这与他们平时的听力能力有关,当然与他们的听力技巧也有关。一篇文章后常有2-4个题,在我们听之前,首先有十几秒钟给他们通读一遍。这时要快速、静心地记住这几个问题,同时看问题时,我们也能先猜一下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以便心中有个数。然后带着这几个问题去听。在听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边听边记(尤其是一些数字),有针对性地听取与问题有关的题材、关键词,有些与题目无关的东西一时听不出来,别紧张,还有第二遍,也许他们与问题无关。这就是所谓的跳听,做到有的放矢。当然个别题目需整体理解,不是靠一两个句子就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全听。
如今英语的作用越显要,作为一种交流工具,首先要理解别人的话。那么听是第一关。听懂了就会大胆地张口说出他要想讲的话,学有所用。作为老师,我门没有理由不重视英语听力,而且要想办法使学生的听力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