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视问题
只有正视问题才能不出问题
现在,企业的不少领导干部普遍有这样一种心理:总是担心自己的企业出了问题。这种担心不能说不好,但是由于怕出问题,遇到矛盾绕着走,该干的事不干,该解决的问题不解决;有的遇事不是从工作出发,从大局出发,而是计较个人得失,热衷表面文章,消极应付局面;有的出了问题,不是想方设法解决,而是千方百计回避,甚至为掩盖问题不惜采取欺骗手法。
这样做是不是就不出问题呢?回答是否定的。拖延和掩盖问题不仅不利于问题的减少和解决,而且会使矛盾越积越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实践证明,若想不出问题,就必须解决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才能消除发生问题的因素,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出现这样那样问题是必然的,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有新的问题。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过程,就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
有的问题是改革措施不完善形成的,有的问题是不改革或改革不彻底形成的。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革,不创新,不发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本身就是问题。只有重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遇到问题不能躲,不能拖,不能推,更不能捂。如果对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遇事推诿。报喜不报忧,就会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个别性问题变成普遍性问题,容易解决的问题变成难以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要求真务实。一些企业和部门之所以问题成堆,事故频发,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有关。高高在上、脱离职工,搞花架子、走过场,只管批示、不抓落实,有纪不遵、有章不循,怎能不出问题呢?
解决问题,要见微知著,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发现苗头,及早解决,把工作做在前头,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只有平时把工作做好了,做实了,做细了,才能少出问题,不出问题。如果平时不烧香,等问题出来了,矛盾激化了,再临时抱佛脚,忙于救火,工作就被动了。
解决问题,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辩证法告诉我们,艰辛中孕育着新的希望,挑战中蕴涵着胜利的曙光。只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就能克服重重困难,把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不断推向新的境界。
对待问题的态度,不仅是方法问题,是作风问题,也是世界观问题。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命。我们只有认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解决与职工群众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得到职工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篇:正视问题 明确责任 狠抓落实
正视问题 明确责任 狠抓落实 努力推进我市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刘志良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会议,一方面是进一步推进高效课堂创建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另一方面就是正视、反思、解决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努力推进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刚才耀辉同志对《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市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对下一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提出了具体操作要求,我认为教育局出台的这份《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市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很及时,耀辉同志的解读也很全面,很清楚,很深入,我完全同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一是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学案引导,主动探究1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形成,教学效益不断提高;二是学校管理得到加强,中高考质量稳步上升,中考成绩连续多年蝉联襄阳七县市榜首,中考优生率、高分率、人平得分率、及格率、省重点高中录取率均为七县市第一,进一步巩固了枣阳基础教育的强市地位;三是办学特色正在形成,良好学习惯逐步养成,特色学校不断壮大;四是积极主动,狠抓阶段重点工作,“一师一课”成绩优异,各方好评不断。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在座的各位密不可分,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创造的,同志们也辛苦了,在此向大家表示敬意。
我们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近年来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可是我们的工作中也还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还有不少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要想实现我市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迈进,要想实现我市优质教育可持续发展,要想完成上级领导对我们的期望,需要我们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思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去解决。成绩是主流,成绩也很大,这些有目共睹。时间关系,我不再一 一总结。今天我想重点讲讲问题和要求:
主要问题
一是“教学中心”意识缺失。
1、办学没有目标。在召开这次会议之前,我本人通过下校调研和了解发现,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校领导没有办学目标!前不久,襄阳程敬荣局长在襄阳日报发表文章《立志做襄阳气派教育家》,对如何办教育,如何当好校长有清晰定位和明确要求。现在不说做教育家了,我们在座的有些领导能否胜任本职工作,还要打个问号!我们部分中心学校校长和中小学校长不知道他要将本地区、本学校师生的发展引向哪里,不清楚如何把教育办好,开口就是“抓安全、求稳定、缺经费”这些貌似客观、堂而皇之的说辞,并且抱着“只要安全不出问题就行了”的想法,得过且过,根本不重视教学质量。有很多中心学校的校长经常带中心学校人员下到学校检查安全、检查卫生等工作,却很少或几乎没有带队到学校检查过教学。安全、稳定、经费这些问题是重要,我们当校长的确实不能忽视,但只抓安全,只求稳定,只要经费,不管教学,不要质量,上级领导认可吗?社会群众满意吗?师生家长会答应吗?
2、不深入教学一线。我们的校长,现在很少去听一节课、评一节课,也很少深入到教师中间去。每年教研室按照多年沿袭的贯例代表教育局对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校长(包括中心学校校长)听课笔记进行检查,存在的问题不少:有找教师代写听课笔记的,一看字迹就认得出;有当校长的,只听一门学科的,是不是拿某个教研员或学科教师的来充数不得而知;有只简单记录教学过程,没有点评意见的,只图完成听课数量完事;还有根本不交听课笔记的!我现在就要问问:那些不交听课笔记的校长,是谁给了你胆子和借口,有什么理由不完成教育局年初就下达的(也在目标管理检查中有指标要求的)检查听课笔记任务的?一个不进教室听课,不蹲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不知道教师备课、批改实际情况的领导,你怎么可能了解教学的真实情况?又怎么可能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指导?离开了这些,你 怎么还算是合格的校长?(今年年底,听课笔记我要亲自检查或抽查,重点查那些平常一贯不进教室的校长,包括中心学校校长。)更有甚者,中考复习备考期间,教研室一个学段全体教研员到校听课指导,个别学校一把手和教学副校长既不陪同一起进教室,也不参与观课议课,而是呆在办公室上网、娱乐,这样的校长好有架子!这样的学校,教学质量怎么提得上去?
3、“官本位”思想严重。有些学校的领导,大小只要当个副校长或中层干部,就不当班主任了,只代一个班的课了,而且是思品、历史、地理、生物、科学这样的学科。刚刚走上领导岗位,不想着奉献,光想着享受,这很有问题!这很可怕!如果我市学校领导都有这样享受在前、吃苦在后的思想,那我们还怎么办得成学校?只要存在这样问题的学校,学校的风气必然是坏的,教学质量必然是差的!怕吃苦,怎么成得了事?!
二是“质量兴校”意识不强。
质量是立校之本,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得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
1、从宏观上看,我市中、高考质量有下滑危机。一是横向比较,有差距。去年我市中考成绩与宜城相比,出现了部分危机,我们的优势只在高分段。河口、谷城与我们的差距正在缩小,并以我市为追赶和超越的目标,采取了较大的措施追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二是纵向比较,在踏步。与往年中考成绩相比,进步不大。虽然目前我们的初中教学质量在襄阳是有地位的,但如果我们不想办法挖潜力,不居安思危,不提高小学基础,那过两年,我们的中考优势地位就会不保,同样,高考后劲不足,恶性连锁反应会出现!
2、从微观上看,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差距拉大。近几年,部分学校教学质量始终在低谷徘徊。去年中考优生率有两所学校均只有3%(耿集中学、罗岗中学),与吴店一中34%相比,差31个百分点;有所学校中考及格率才19%(耿集中学),与最高77%相比,差58个百分点。还有少数学校近几年的教学质量出现滑坡,严重影响了我市初 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特别是少数学校领导班子凝聚力差,领导疏于管理或不善管理,造成教风差、学风差,教学常规不落实,中考成绩老是在全市摆尾巴,当地党委、政府对此不满意,当地的人民群众更是不满意!于是就出现了校区内的学生(尤其是优生)转往其他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导致学校规模小、经费不足,进而又加剧教学质量滑坡、生源锐减的恶性循环现象。
3、小学基础不牢,直接影响今后中高考质量。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中高考成绩的取得与小学基础有着直接关系,大家不要以为中高考是初中、高中的事。如果大家去各初中实际了解,就会听到教师抱怨:基础这么差!语文,字,写得差,作文不会写,学生错别字现象严重;数学,不会计算,及格率严重达不到,连一点好习惯也没有;英语,听力如听天书。听说一个市直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师还要重新开始教拼音的!小校校长们,你们知不知道初中对小学教学有多大意见!另外,去年市教研室小学教研员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直接进教室,亲自监考、亲自阅卷,抽测了21所小学。从抽考结果来看,各种数据令人惊心!及格率低,优生率更低(同样难度的一份五科综合试卷,及格率不足50%的有4所学校,优生率不足5%的有5所学校)。而且区域、校际间差距很大。综合指数排名前五名的均在1.6以上,排名后两位的两个镇中心小学综合指数居然只有0.4几和0.5几(鹿头中心小学0.429、环城中心小学0.567),还不及前五名的零头。还有些市直小学和城区小学一直考不过镇里的中心小学甚至是村小。有的地方、有的学校一昧强调客观,认为抽考具有偶然性,刚好抽到了他那的弱科、弱年级、弱班。那么多年多次抽考,这些地方、这些学校都排名后面,又作何解释呢?我看这就不是偶然,应当是必然了吧!
同志们,中高考质量如果上不去,板子为什么只打在初中、高中校长和教师身上?小学领导和教师有没责任?特别是中心学校校长有没有责任?大家不要因为小学没有升学考试,没有质量评比就可以对教学随意应付,就没有责任心了!大家都知道教书是个良心活,如果我们的一些小学再这样随意、不负责任的搞教学,再没有一点质量 意识,不仅仅造成基础不牢,更会误人子弟啊!会成为罪人啊!三是教学管理不够规范。
管理出效益、出成绩,教学管理不能粗线条,要精细,细节决定成败。学校要建立精细的科学的质量监控、常规管理体系,并落到实处。但反思我们的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少:
1、常规管理制度和常规检查实施方案不科学,不实用,操作性不强。部分学校常规管理制度从表面上看内容很全面,要求很多很细,但不太实际,检查方案只有检查内容,检查方式,没有检查结果的运用,不能发挥检查的真正作用。“有法不依”比“无法可依”更可怕。据了解,少数教师对于学校的常规检查根本不放在心上,为什么?因为学校组织的检查是走过场,更不兑现奖惩,即便有制度也不执行,所以备课可有可无,作业可改可不改,作文可写可不写,“无所谓”的心态慢慢形成。
2、学校抓常规监控不扎实,组织不力,检查不认真。部分学校对常规监控认识不高,管理松散,没有真抓实管,组织不力,检查不认真,教导处随意安排,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自查,记载不详,侧重记优点,不记问题,全校教师或全学科教师等级分数一样,学校不汇总,不通报,只是为了迎检而检,有的学校虽有通报,通报不全面、不具体,通报格式化,几次月检通报内容大致相同,没有针对问题进行实质分析和纠正措施,没有充分发挥以查促教促改的作用。在常规监控过程管理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老好人思想严重。不论是教导主任,还是副校长,包括一把手校长,都不想得罪人。对于导学案二次备课、作业批改、教后反思等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明作业数量和批改不够,也不敢指出。在通报中只笼统的、轻描淡写的点一下,根本不敢指名道姓、一针见血的批评,这样的检查能有什么作用?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一所学校,因为常规检查通报了一个教师的名字,该教师不答应,找校长大闹,一把手却和稀泥,息事宁人,没有担当,纵容。这样的管理又能有什么效果? 四是课改力度有待加大。
1、少数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有些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重考试学科、轻考查学科;随意性大,想开就开,想不开就不开;瞄准考试科目,考什么就开什么课,不考就不开;瞄准考试时间,有些课程什么时间考,平时不上,在考前才抓紧时间补补课。还有一些学校片面追求重点高中升学率,把办学目标锁定在升重点高中的少数“尖子生”上。还有些小学抽考,只抽查优生。这种错误的定位导致教学行为的偏差:有的学校班团队活动、科技活动、晨会未开课(未列入课表),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及教学工作不落实。有的学校非书面考试学科(如音乐、美术、微机)虽然排入课表,但其课时常常被考试学科挤占。部分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分数,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精神生活单调乏味,甚至出现厌学现象。
2、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虽然我们的课程改革在稳步推进,但仍有些学校课改不深入,一些教师观念跟不上,仍有不少教师对“学案引导,主动探究”1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得要领,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点拨等现象,仍然在走“时间+汗水”灌输式的老路。还有的课堂教学是“穿新鞋走老路”,或者说是“旧瓶装新酒”。课堂效率不高,教学质量自然就差。
3、部分教师备课不够认真。因为有《导学案教师用书》,部分教师就不再备课,上课时直接拿教师用书讲,根本没有考虑教师用书中的教案是否与本班学情一致;少数学校的个别教师没有在“二次修订”上下工夫,《导学案教师用书》在检查时干干净净,根本没有修改的痕迹,对于教研室下发的《关于中小学教学导案的使用和管理意见》和《关于中小学二次备课的量化评估细则》,置若罔闻,有的即便有修订痕迹,相当多的也是事后补上应付的;还有的教学反思根本不是反思,而是心得体会,没有结合教学中的精彩或遗憾之处进行反思、回顾,还有的反思是事后为应付检查简单补上去的。
4、批改不认真现象尤为突出。每年的常规教学抽查都会发现部分教师批改不认真,一本作业“一勾到底”“全是对勾”现象严重。有的作文数量或进度严重不合要求,作文批改应付现象仍存在,个别学校教师的作文评语每次不到10个字!甚至只有两个字的“很好”,更有甚者只打个“阅”或只批个日期,比改数学作业还简单。教育局和教研室每年对于这些问题都做过通报和批评,但此类问题每年都会有,这些问题不是个别的,而是存在普遍。这种现象一是说明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够,工作不认真,没有尽到职责;二是说明学校检查不细致,对于明显能发现的问题,却没有及时发现,更没有在月通报中及时指出,没有起到教育、改进作用。一些教学质量薄弱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有时候只抱怨待遇差,没有中考奖,却不看看吴店、平林等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的教师批改了多少!不看看吴店、平林教师在批改上下了多少工夫!今后要反思一下你们学校做了多少作业?批改了多少作业?做了多少试卷?改了多少试卷?
5、心理疏导的“敷衍”现象存在。部分学校教师对教学十分重视,把学生的分数看得过重,而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马虎从事或根本漠视,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心理疏导不到位,致使部分学生思想状况不佳、行为涣散,影响班风、校风、学风。五是阶段重点工作未予重视。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对于阶段工作要狠抓、重点抓,决不能掉以轻心。如现阶段的重点工作有三项,一是深化课改,进一步优化高效课堂创建工作;二是落实2016一师一课工作,积极作为,争取在今年一师一课活动中再出好成绩;三是狠抓今春中高考备考工作,争取2016年中高考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些校长缺乏政治敏感度,缺乏工作责任心,对教育局、教研室布置的阶段重点工作不重视,不落实。我想问问在座的校长同志,你知不知道你们学校参加晒课的教师有哪些?他们的课磨了多少?录了多少?你知不知道教研室近期关于一师一课工作下发了什么通知?有什么要求?
还有,中高考时间一天紧一天,今年你们中心学校和初中的中考 目标排名是多少?九年级复习备考的措施方案拿出来没有?九年级中考动员会召开没有?今年你们学校中考质量增长点有哪些?你们与教研室联系了多少,订单式教研,你们有无复习教研活动订单?
同志们,对于阶段性重点工作,上传、下达,落实,你做到了多少?是不是在当甩手掌柜?希望大家能有中心意识、大局意识、重点意识,对于阶段性重点工作,一把手要亲自抓,及时过问,亲历亲为。不要一问三不知,不要出现“这项工作我怎么不知道”的现象!六是师资调配不够科学。
中心学校领导为官一任,要当明白官,要统筹全局,科学调度,把一个乡镇的教育教学资源、师资资源分配合理,形成合力,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但实际呢?问题很多:
1、师资调备不科学。在一个乡镇,有的学校是教师多,学生少,有的学校是学生多,教师少,你当中心学校领导的知不知情?有的镇过分片面强调初中、中考,把小学教师骨干、年轻教师全拔到初中,造成小学基本瘫痪,殊不知质量是连贯的、整体的,小学没基础,何来中考质量?怎么合理调配师资,有没有方案和落实?工作量的不合理,工作任务分配的不合理,就会在一个学校教师中出现牢骚和报怨,而牢骚和报怨是工作出现问题的最大根源!同在一个乡镇,同在一所学校,因为工作量的不公,因为工作安排的不合理,会导致部分教师心理失衡,从而造成消极和怠工。
2、简单包班排课。有些小学在师资调配、课程安排上,采用简单的包班排课方法,导致课表随意盲目,课程开设不全,课时安排不足,课表难以落实,一些小科根本不上,也上不了!虽然有客观原因,但我们能不能从主观上想想办法,能不能把简单的包班制改一改,科学的安排、合理的搭配?
3、“支教”走形变样。为促进教育均衡,几年前我们就在全市实施“支教”行动。从前几年的工作看,效果不错。但近年来,有的“支教”教师没有发挥作用,相当一部分是应付差事的。还有不少是去乡下混分,尽快晋级的。有的支教教师周一去报个到,周二上一天课,周三就不见人影了!这样的支教教师不仅没起到相应的作用,而且还造成不良风气与影响。对于这样的支教教师和其中的问题,我们中心学校领导知不知情?想没想过办法解决?
具体要求
同志们,以上我只谈了6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清清楚楚的存在,确确实实的要解决。怎么解决?关键还是要靠在座的我们。下面我想提两点要求:
一、强化两种意识
1、强化“教学第一”意识,坚定提高教学质量决心不动摇。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群众对学校是否满意,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每年开学前后,我总会接到各级领导要求转学、分班的电话,还有家长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找到了我,也是因为孩子成绩,想帮忙转个学校。对于这样的请求我真的是不胜其烦!为什么学生要从你那里转出?你们学校教学质量要高,学生还会转走吗? 在座的每位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的意识,教学质量的中心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我认为:不重视抓质量的校长不是好校长,抓不好质量的校长是不称职的校长。“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必须成为共识。我们校长要心中有质量,手中有措施。
我们校长要把精力转移过来,要回归本位,要兴研务教,要思考教学工作,深入教学一线,要思考师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对校长提几点意见:
第一,校长要确立一种观念——抓考试备考不是“应试教育”,相反我认为它还属于素质教育。考试成绩是评价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是我们学校生存、发展的主要支撑点。一提到备考,有的同志就想到“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疲劳应战当然是“应试教育”,我们要的是科学管理、人文施教、提高效率的科学备考。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不排斥考试,我们要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理直气壮的抓考试备考。这样 的备考才是我们所讲的素质教育,因为它是更加科学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教育,这样的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
第二,校长要做到三个“深入”——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
校长要深入课堂。课堂是备考的主阵地,学生的负担本来就很重,不能因为我们的课堂效率低而加重学生负担。我们有些校长不注重课堂教学的管理,只寄希望后期的中考信息,热衷于东奔西跑捞信息,而不热衷奔教室,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任何一位懂教育教学的校长,都懂得功夫在平时,功夫在课堂。省、襄阳和我市教育局多年来一直要求“不代课的一把手校长每年听课节数不少于60节”,请问在座的校长,开学以来,你听了几节课,你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哪里?你是怎样发挥集体力量解决的?所以,我们当校长的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到教室推门听课,提醒其他领导进课堂,发现课堂教学中的效率不高的问题,运用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手段加以解决。校长进课堂,教师的重视程度就不一样,触及他们的备课环节、作业批改环节也不敢马虎。校长进课堂,学生会感到校长对他们是重视的、关心的,情感上会受到鼓励、鼓舞。我觉得校长听课,可以进一步了解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况,为学校的备考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使我们的备考指导工作更具针对性、科学性。
校长要深入老师。这是教师幸福备考的很重要的条件,教师是考试备考的关键,教师的团结拼搏、善于研究的精神状态好与差影响中考备考质量,所以校长要深入教师,了解教师教学教研状况、生活情况,解决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我想,了解教师的最好方式除了进课堂以外,还要亲自参加年级组的活动,亲自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了解教师的工作状况。与教师诚恳的交心谈心,组织恰当的活动,把教师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只有把教师的状态调整好,才能以教师影响教师,以教师感染学生,营造出浓厚的、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感觉幸福,再辛苦也能承受。
校长要深入学生。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考试说到底是要由学 生来考,如果我们把学生的身体搞垮了,情绪搞对立了,考试就无从谈起。我们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不能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换取成绩。校长要通过众多的渠道、不同的方式接近学生、了解学生,要采取切实措施关爱学生,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科学备考,人文备考。学生快乐复习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2、强化“质量创新”意识,努力发掘教学质量的增长点。
面对教育新形势和任务,我们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办法和措施不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经常听到两句话,第一句是“这事儿以前没这样做过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以前没这样做你现在就不要做。第二句是“别的学校还没有这样做的呀”,好像是别的地方没做过我们当然也不能做。我们教育的一些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核心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强,有些干部和教师缺乏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感,遇事儿走老套套,没有创新精神。还有一种是不讲学习,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新鲜经验,用老方法、老办法。学生成绩提高简单啊,不管我懂不懂,不管我备不备课,有一种办法就是给学生多布置作业,学生做多了,成绩不就上来了吗。这是学生课业负担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有一种办法,通过各种方法把学生赶出去,这样成绩提高了吧。这些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损害学生利益、家长利益,损害国家、民族发展大计的十分错误的做法。
如同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来带动,教育的发展也需要通过发掘增长点来支撑。要想使我市教学质量提升,一定要找到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在哪里。我认为我市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龙头带动。也就是部分学校要继续扛起质量领先的大旗,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吴店、平林、南城、兴隆、实验中学等部分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的校长要想一想:明年中考还能不能在第一方阵?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的称号还保不保得住?你那个镇是不是所有学校都能进第一方阵?用什么措施去保去进?更要想一想:我们学校还有哪些潜力可挖?我还有哪些管理新招能用?另外,你们的目光要放得更远 些,不能满足在枣阳有位子,要在襄阳有地位、有影响。
二是补长短板。也就是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都要由弱变强。只有狠抓这两个既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又是教学质量的增长点,才能“短板”补长,由弱变强。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整合城区教育资源,促进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特别是平林、吴店等优质学校要拉兄弟学校一把,把好的管理经验、优质教学资源分享给兄弟学校,实现龙头带动,齐头并进。
至于一些薄弱学校,不能老是在后面徘徊。我认为:把基础好、底子厚的学校办好是应该的,而把一所落后的学校一步一步转变过来,办成质量合格学校、先进学校,那就了不起!那成绩不是一般能比的!意义也更重大!你当校长的现在就要想办法,一年落后,总不能年年落后吧!客观理由找了一个又一个,能不能从主观上想想办法?你们学校的薄弱学科能不能变强?教师的积极性能不能提高?其实薄弱学校进步争先的空间非常大,你们是提升枣阳初中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是我们的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都由弱变强了,我想今年中高考质量一定会再进一步!
三是重视基础。只有把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基础打牢,养成良好习惯,才会有中高考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前面我谈到过小学的问题,大家也能意识到小学基础的重要,特别是个别乡镇因为忽视小学教学,放松了小学教学管理,从而导致这两年中考质量下滑的现实例子,会让在座的各位比以前更重视小学基础教学。怎么重视小学基础,从今天开始中心学校校长就要在心里有本帐,有个统筹安排,有个长远规划和近期行动,希望大家能像平林、吴店中心学校一样,每学期都有小学统考,成绩排名,落实奖惩。全市的小学(包括市直小学,城区小学更不用说)都可以去这两个镇去学习人家怎么在抓所所小学质量的,怎么在抓所所小学教学管理的,找找人家每所学校发展为什么这么整齐,领悟人家中考质量常胜不败的全部根源。教研室也要坚持每年小学抽测一次,质量监控,奖惩挂钩。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借鉴宜城、河口、现在的襄州的经验,实行小学统一监考、阅卷,特别是城区可以先行一步。小学的基础打牢了,我们中高考才更有底气!
二、狠抓两个落实
1、管理要落实。
抓质量,离不开管理。管理是提高质量的保证。只有管理到位了,质量才可能有提升。我们当校长的就是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三分教学,七分管理”。大家都知道管理的重要性,大家也都在抓管理监控,可是效果不一样,原因在哪里?我想关键还在于你是不是把握住了管理监控的关键点?是不是把管理监控落到了实处?这里我有这样几条建议:
一是抓好课堂教学监控。教研室要制定和规范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衡量课堂教学优劣的依据和标准。学校领导干部必须深入课堂,了解教师备课、上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看教师运用“学案引导,主动探究1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的怎么样?如果没有做到,为什么没有做到?怎样改进等,切实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是抓好常规教学监控。每所学校对备、教、批、辅、考、评等常规教学的主要环节,既要有明确的量与质的要求,又要认真组织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检查结果要及时反馈,并抓好矫正环节。除了学校自己抓常规教学检查外,我认为每年教育局和教研室联合组织的常规教学抽查很有必要,通过检查,能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项工作今后要坚持,特别是要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监督改进。对检查中存在问题较大的学校要复查、要跟踪。
三是抓好基础年级监控。我们当校长的管理工作要有大局观、前瞻性和系统性,对学校教学工作要通盘考虑,既要重视毕业年级的工作,更要重视小学和七、八年级教学过程监控,强化对小学和七、八年级、起始学科的教学管理,通过领导随机听课评价、教导处加大检查力度等措施,强化对教师教学过程评价和管理,为毕业年级工作打好基础。千万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抓了毕业年级,丢了基 础。这样的话,你的学校发展就没有后劲。
2、常规要落实。
一是要严把“检查关”。各学校应充分重视教学常规过程监管,学习先进学校客观、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备、教、批、辅、考、评等六大环节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真正地把教学常规的检查过程落实到位。无论是平时抽查、月检查,还是期中检查、期末评价都要环环相扣,点点到位,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发现问题要敢于剖析,并帮助教师进行整改。在处理教学问题时要弘扬正气,坚持原则,一视同仁,不徇私情,敢于碰硬。
二是要严把“备课关”。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有些中小学教师有“备课能力下降”倾向,各学校要严把备课关,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备课这一环节,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选择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以《教学导案教师用书》为基础,做到一课一案,不备课、不修改不得上课。要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原则。个人备课抓“平时”,注重对《教学导案教师用书》的二次修改;集体备课抓“集中”,重点研讨《教学导案教师用书》的不足与完善方法。
三是要严把“批改”关。各校在常规“周抽查、月检查”过程中,一定要在教师批改方面严格把关。一看作业数量是否达标;二看批改是否仔细、认真,对于那些作文次数不够、批语简单、“大勾现象”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校领导要亲自参与常规检查,特别是参与检查教师批改作业这一项,以便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四是狠抓“学习关”。各校要着眼高效课堂,引导教师把握课改模式精髓。不管推行哪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目的都是为了创建高效的课堂。所以在推行“学案引导,主动探究”1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益,不能以牺牲课堂实效为代价来追求课堂模式的完整。切忌为了展示而展示,为了评价而评价,为了交流而交流。一味追求形式,课堂必然会陷入僵化,失去生 命力。高效课堂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探索研究,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案的编制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改的重点,加大研讨力度,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
同志们,我们这次会议是一次教学工作深化会、动员会。对前段教育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可能总结得不够全面,但对问题说得较多,点的较重,因为这些问题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不及早解决,我们的工作就不可能有大的起色和长足的进步。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更是全面落实国家、省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一开年我们就召开教育教学专题会议,对全年教学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做好新一年的教学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衷心希望大家会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根据要求,结合你们的实际,制定合理的目标,拟定切实可行的提高质量的方案,迅速部署,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市基础教育新局面!
第三篇:正视问题世博会感想
五千年积淀力量,六十一年昂首向前,不管风吹浪打,中国不卑不亢,迎接世界挑战,不屈不挠,展示中国风貌!从世博会的精彩纷呈到“嫦娥2号”的纵身飞天,再到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顺利召开,中国用行动一次次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即将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也将承接这些风光,展示中国的辉煌。
回想建国这么多年来,中国不断地走向强大。从08年北京奥运会,到现在的广州亚运会,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激昂斗志,青春活力向全世界昭示属于龙的传人的澎湃激情。本次亚运会将于11月12号在广州举行,它秉承“合作、竞赛与发展”的理念,在“团结、友谊、进步”的口号下,张开双臂,喜迎天下客。亚运会提出的“祥和亚运、绿色亚运、文明亚运”的办会标准更是与时俱进,符合当今时代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要求。
身为中国人,在经历了祖国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目睹了祖国不断强大的过程,怎能在面对盛大的亚运会时还能平静下来?身为中华儿女,又怎能不为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呢!
如今,亚运会的火炬正在一站一站地传递,它将踏遍了祖国的万水千山,传播着亚运会崇高的精神信仰,点燃起国人的澎湃激情。我们将用汗水浇灌希望,用执着坚守信仰,用激情承办亚运。
目前世博会已经来到了我们上海,走进各个国家的场馆,看到设计者们独具匠心的设计和高科技的运用,真是叹为观止,精彩纷呈,希望能够早日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利,更舒适。
第四篇:正视问题 知行统一
正视问题 知行统一 着力形成“五大优良作风”
——全县教育系统管理干部思想作风整顿活动个人剖析材料
新店小学 侯宇祥
根据县教育局工作部署,7月10日开始将利用今后一段时间开展学校管理干部思想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在动员会上,我认真聆听了胡局长列举的当前教育系统管理干部的思想作风现状情况,观看了凉山州甘洛县天梯上的夫妻教师的先进事迹专题片《云上学校》,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干部作风整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改进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作风问题,更有效促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和党性意识,现对照“作风现状”检查自己,将自己过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发展意识不强,维持现状保稳定。
近年来,我校的硬件条件有所改善,教学质量也有所提升,于是自认为各方面都有些变化,成绩还不错,有歇气的想法,所以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严重。总认为自己年龄大、资格老,对新的教育形式,内部和外部的发展抓不准时机,把握不好机遇,缺乏主动发展的意识。因此,有了这种思想,导致学校硬件软件的发展在同类学校中相对滞后,在硬件建设方面,教学用房、功能用房严重不足,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十分落后,软件方面,教学质量仍然偏低,校风示范校、县级示范学校至今未创办,管理制度和方法不系统。
2.学习意识不强。
近些年来,总认为自己上了一定年龄学不学都一样,凭着自己现有的经念、水平和能力把工作会干好的,学习是年轻人的事。于是吃老本,凭老观念管理工作,学习只是挂在嘴边做做形式应付检查,或者只干不学,重工作,轻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系统、不深刻。平时只在网上浏览新闻,看看电影,翻翻书籍,没有深入学习有关政策法规的相关文章,没有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也没有去认真阅读新形势下的学校管理论著,导致管理方法陈旧,创新意识不强,开拓进取不力,学校发展缓慢。
3.协调能力不强。
哲学中说:社会关系就是生产力。一个单位,一个集体要发展一定需要上级的关怀和倾斜,这个道理我懂,但总是做不好,缺乏战略眼光和风险意识,当学校发展遇到矛盾时就“急时报佛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顾此失彼造成新的矛盾。尤其是对上级不熟悉的领导,我从不主动汇报工作,造成处处被动,既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又得不到的支持与关怀。
4.性子急躁,个性强。
在工作中,自己认为可行的事就巴不得马上去做,也不顾别人的反对,对有些工作不是冷静思考,而是简单粗暴,义气办事,导致事情办不彻底,半途而废。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因素所造成。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对胡局长的《讲话》认真学习和专家们的热情点拨,我对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反思,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与危害。从主观上查找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懒”字当头。总是以忙为借口认为没有时间学习。所以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和胡锦涛主席“七一”讲话精神等重要理论在学习上不够深入,对其科学的观点理解得不深透,只掌握了只言片语,学习缺乏深刻的思考,没有做到用科学的理论研究新情况、处理新问题,思想和工作存在有主观性、局限性和片面性,站的不高,想的不远。
2、思想认识不到位。
总是错误的认为,只要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应该对得起学校,没有站在更远的立场想问题。总是认识自己的工作能完成,不拖片区的后腿就行,不思进取,不精益求精。3.工作固步自封,缺乏开拓精神。
只求符合领导意图就行,没有争创一流的斗志。按部就班、墨守陈规,缺乏开拓进取、务实创新的精神,为此工作成绩不够显著,学校发展缓慢。
4.政治思想工作不到位。做为校长,和教职工交流沟通较少,对学校就某些问题的处理之前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得不够。有时导致群众不理解甚至不支持,给学校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初步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自我完善。
学习,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作为一名教师终身的任务。宽广的视野、正确的决策,来自不懈的学习。我要通过学习,增强自身工作的预见性、洞察力和驾驭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教育政策法规学习,熟悉中央大政方针,正确分析宏观形势,善于捕捉发展机遇。向先进学习,学先进的理念,学成熟的经验,为我所用,助我发展。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创造业绩的行动。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我一定带头做到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把整顿作风与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教育整顿和当前工作两促进,两不误,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
2、以身作则,从我做起。
从现在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解决问题”为抓手,以“自查自纠”为前提,以“五大优良作风”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饱满的工作热情,把心思凝集到教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提高教育质量上,释放出自己最大的能量,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业绩。
3、落实行动,求真务实。
树立务实形象,把精力和时间全部放到各项工作的落实上,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努力使学校形成领导带动教师干的新局面。
4、改进方法,大胆创新。
我要通过思想作风整顿活动,在管理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与时俱进,用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超前发展。
总之,在这次作风整顿中,使我深刻认识到了作风整顿的重要意义,我也将在诊断和反思自身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努力改进,为做一名优秀的学校管理者而努力。
第五篇:正视农业产业化后劲不足问题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取向。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新成就、新经验,但农业产业化在新的历史阶段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发展的后劲不足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瓶颈,主要是:
(一)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够。各地有了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但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发展规模不大、精深加工层次较低、加工水平和技术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较低,产业集中度不高、关联度低,农村二次产业发展缓慢,难以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二)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不高。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而我们的农业标准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质量监测体系还不够健全,生产环境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加之缺少名牌农产品,优质安全农产品比重偏低,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不足。发展产业化,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前,地方财政无力支持,信贷投放能力有限,民间资金启动困难,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贷款非常困难,(四)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不强。目前各地从事农业经营的群体很大,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不能有效地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手段和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
(五)产加销联结机制不完善。多数企业和农户之间是买断关系,订单农业履约率低,农民受益有限。原料生产的品种和品质结构不适应加工要求,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突出,区域优势发挥不充分,发展水平低与结构趋同并存。
(六)扶持龙头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还不到位。一些行业、部门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对企业往往只搬部门条条框框,不讲国家优惠政策,加之加入世贸组织后一些优惠政策受到国外因素的制约,以致在财税、金融、出口、技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难以兑现。
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农业产业化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农村经济全局中突出出来,笔者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加快步伐,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要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为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介入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便捷的途径。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发展龙头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招商引资与发展龙头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支持那些机制好、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使这些企业在短期内规模有较大扩张,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发展成为龙头企业集团,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竞争力,使之真正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
第二,加大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要大力支持工商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三是大力开拓市场。企业要加快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不仅要推销产品,而且要通过这个网络收集处理各方面信息,了解市场、分析市场、适应市场。同时将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壮大经纪人队伍,使农民真正进入市场,切实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四是推进科技创新。龙头企业要通过引进人才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自办技术研发中心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第三,加重责任,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要将农产品加工业当作道德工业来发展,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合理。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建立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
第四,加强指导,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农业产业化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协调和统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要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推广“一站式”服务,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创造良好环境。二要根据市场需求导向,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原则,做好项目的规划工作,引导农民和龙头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三要认真落实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协调农业、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科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搞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具体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