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角色理论”在公安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论“角色理论”在公安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作者:欧志忠学号:0913003042
内容摘要:公安政治工作在公安机关中的重要性,政工干部的思想指导,“角色理论”在政工事务中的运用,政工干部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从“角色采择”、“角色扮演”、“角色冲突”三方面研究“角色理论”在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公安机关政工干部是本级领导的参谋、助理,其工作水平的高低,素质能力的强弱,不仅直接反映政治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还体现着本部门的形象和权威。政工干部的能力素质是多方面,由于政工部门地位比较特殊,要求必须是精通本职业务的专门人才。
从事公安政治工作的工作者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履行好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面前,加强教育引导,使广大民警耐得住清贫、挡得住诱惑、守得住阵地,保持高昂的斗志。思想政治工作事关民警的成长和进步,要用新的思维和新的理念,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融入于公安业务工作之中,为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把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努力研究党和国家出炉的心政策方针。
“角色理论”是从事研究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只是理论(角色理论阐释社会关系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人的行为的社会影响方面,而不是心理方面。认为人既是社会的产物,又能对社会作出贡献)。从事公安政治工作的工作者在公安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它们是关于一个公安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灵魂性的作用。
从事公安政治工作的工作者在其队伍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必须具有多
种知识技能方能顺利的完成其任务。
“角色理论”在公安政治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从“角色采择”的角度来看公安政治工作。
“角色采择”主要是指指关于自己和他人角色的设想。工作者在从事政治工作的时候要觉得自己不仅仅是自己,自己所做的工作不仅仅在自己的范围之内,而是要把自己当成公安队伍中的任何一个角色甚至是领导的角色来开展工作,同时在这里面也存在一个“度”的问题,你可以想领导之所想,辅助领导决策,给领导当参谋、提建议,同位思考,谋得高。考虑问题要自觉站在领导的高度,这样,所提的建议才能避免局限性,写出来的讲话稿才像领导的口气。但可切记不能做领导之所做。角色采择可以提升处理事务能力,会处理事务是政工干部的一项重要素质能力。这种素质能力是以丰富的经验,广博的知识、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同时,作为以为优秀的政工干部还要站在同级以及下级的角度上来思考研究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到研究问题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和同级以及下属建立友好的关系有助于自身工作的开展。通俗的说法就叫做“换位思考,换位工作”。
(二)从“角色扮演”的角度来探讨政工事物的重要性。
所谓的“角色扮演”就是指按常规的期望显示出来的行为,也就是一个人按照他人期望采取的实际行动。
一个政工干部在扮演符合他人期望的角色时会不会丧失自我,特别是在扮演领导角色的时候能不能不丧失自我是检验一个政工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俗话说的好“在其位谋其职”,只有当你站在某个位置上你才会觉得其中的深浅,就像没有见过海的的人不会了解海是多么的宽广。政工干部在从事工作的时候必
须要注重角色扮演的方法论,在进行社会反馈调查时必须要到基层特别是应以一位一线民警的身份去调查情况,这样的得到的信息才是最原始的。要懂得尊重下属,随时考虑到他们工作的难处和内心的难处,即使和他们沟通以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公安队伍的健康发展。在充当领导角色是最重要的是注意自己的言辞,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谋领导之所谋,做一位真正的“幕后领导”。
(三)从“角色冲突”方面来谈公安政治事务的重要性。
“角色冲突”就是指一个人可以同时扮演多个角色,并能保持各角色间和谐一致。但有时也会发生角色冲突。这里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个职业妇女的职业角色和她作为妈妈的角色有时会发生冲突;一个刚进大学的学生,当父母来访时,他作为一个独立大学生的角色和作为父母的孩子的角色也会发生冲突。那么,公安政工干部作为政工干部和充当领导,同级其他干部,以及充当下属职位时也必然存在着诸多的冲突。有时不仅会因一字之差,一个说法不当,影响协调效果,而且往往会因表情和语气不妥,导致应该协调好的事情,出现了难题,或是因为同一件事情在尺寸上拿捏不准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困难。因此,我们在从事政工事务时要严格把握一个“度”的问题,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提高协调能力,特别是要善于站在本级公安机关的全局上,合理确定协调的方式方法,熟练运用协调艺术,注意处理好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与同级的关系,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处理好与其他警种部门的关系来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角色理论”在公安政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工干部能灵活的运用“角色理论”将是开展其工作的前提。“角色理论”强调由里及外来研究客体,通过内心活动的动态描述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只有将实实在在的政治性工作同人的心里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其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湖南晚报-公安周刊》、《心理学-角色理论》、《浅谈如何提高公安政工队伍的执行力》作者:四会市公安局 吕鸿攀
第二篇:管理学在公安工作中的运用
管理学在公安工作中的运用
公安工作是依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保卫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工作。公安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在派出所,派出所是集打击、防范、管理、服务等多种职能为一身的综合性战斗实体。派出所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治安管理, 防范和打击犯罪;其次是办理治安案件,调解治安纠纷, 办理案情一般无需侦查手段的刑事案件,并协助侦查部门侦破其他案件;最后是科学管理户籍, 服务好居民。如何管理好一个派出所是一门大的学问,现结合管理学中的知识来阐述执行力在公安工作中的运用。在公安工作怎样才能高效贯彻执行力呢?
从管理学上讲,执行力就是员工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从公安工作上讲,执行力就是民警尽职尽责处理工作中的一切问题。派出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和依托,而能否高效贯彻落实领导的想法、目标、方向,最基本最重要是改造民警的思想----有执行力文化。
先从执行力的三个核心来阐述执行力在公安工作中的运用: 执行力的三个核心指的就是人员流程、战略流程、运营流程。在管理学上,简单点讲,人员就是指用正确的人,战略就是指做正确的事,运营就是指把事做正确。并且指出,战略正确与运营正确只能由人员来保证,否则,战略一旦错误,运营越积极,企业陷入的处境就越槽糕。所以,执行力的三个流程的先后顺序应
该先是人员流程再是战略流程最后才是运营流程。从公安工作上讲,就是最合适的人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贯彻执行破案计划。
(一)、人员流程
人员流程就是积极选拔合适的人员到恰当的岗位上,并不断训练员工的执行能力的流程。从公安工作上,简单的讲就是“各安其位”。具体点讲首先要营造民警的执行力文化。切入点:着手挑选在个性上追求完美的人才,信任他们,并不断地培养他们的执行力文化。培养执行力文化首先从思想、心态上抓起,迫使他们养成思考的习惯,慢慢地培养这种思考氛围。要培养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习惯:现实与“目标”比较如何?其次要培养他们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造成结果的原因的原因是什么?追根究底,将原因结构起来,找出真正的原因。比方说,追究违法犯罪分子的动机意图是什么?最后要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自己有什么“方法”?在别人那里学到什么“技巧”?总之在营造执行力的环境时,领导者要及时跟民警沟通,及时做好民警跟全局的愿景连接的思想工作,致使民警养成从上到下的执行力文化。同时,也要倡导“一帮一”以老带新的机制,培养和提高民警的能力和素质,做到将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领导者。总之,一切从民警思想上改起,坚持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杜绝掩盖事实真相,及时准确的撤换不合适的民警,真正做到所有民警“各安其位”。
(二)、战略流程
战略流程就是明确目标和确定方向所做工作的流程。联系到公安工作,它指的就是根据案件的证据锁定嫌疑对象及采取的合理战术。细化讲的就是首先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先后顺序,并为每一个目标寻求一个切入点并附带方法。在确定目标及方法后,人人都要将明确的目标解码成具体工作的派遣单,并要保证确定计划方法所必备的条件与资源。重大案件的计划中都要做好放大失败的机率和预留最坏状况的退路,比方说,上访事件与群体性事件引发的暴力冲突等。在贯彻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障碍、困难、错误都要事先仔细评估和预想对应的方法。总之,在执行之前,设想所有尽可能发生的预案,比方说,以办理吸毒案件为例,首先确定抓获吸毒人员的警力、办案的装备(警车、办案电脑、打印设备等)是否齐全并保证正常运转,接着以抓获---调查取证---民警办理---法制审核---依法处置法律程序办案。其中每一个步骤,都附带案子的切入点及注意事项。在办案中,要事先想好有关涉嫌吸毒人员不配合民警调查或耍无赖的心态,涉嫌吸毒人员的身患传染性疾病、涉嫌吸毒人员为逃避打击自我伤害等特殊情况的预案,对所发生的事情,心里要有对策,如有发生,应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并向上级领导汇报。总之作为人民警察,就应该要从老百姓最希望的事做起,从老百姓最不满意的事改起。
(三)、运营流程
运营流程在管理学上指的是员工在执行时,每一个阶段都能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运用到公安工作当中,就是说,一切行动听指挥,对案情及时跟进和反馈。执行力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运营,战略讲的再漂亮没用,问题是能不能有效执行,先是执行也不够,重点是有没有偏差或脱钩。联系到公安工作,在侦破一起案件时,在民警执行战略战术时,领导者要不断紧盯和跟进。在紧盯的过程中随时调整战略战术,民警要及时将案件发生的最新情况回报给上级领导,领导随时紧盯案件的最新动态,真正做到互通有无。在一定阶段过后,民警要对工作中的误失、疏忽、敷衍、损害要诚实的总结并及时向领导汇报。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事先出台的公安管理制度去执行。建立科学的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并在考核后提拔真正有执行力的民警。
总之,人民警察,就应该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作者:遨游逸侠
第三篇:谈舞台艺术在公安文化宣传工作中的运用
对将舞台艺术形式
引进公安文化宣传的实践与思考
市局工会 王治
(2007年《警政建设》第7期、《政法队伍建设》第7期采用)
自2005年6月举办《北京市公安局赴海地维和事迹报告会》以来,这种运用现代舞台艺术表现手段,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艺术形式,在我局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中如雨后春笋一般呈现出来。如《2005年北京市公安局七一表彰大会》、《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先进事迹报告会》、宣武分局庆“七一”先进事迹报告剧《警徽在党旗下闪光》等。它们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可观性强、警营特色浓厚、富有亲和力、符合现代人对知识信息的接受习惯,在全局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给广大民警留下了鲜活的、深刻的印象,对我局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导向作用。
为更好地综合利用舞台艺术手段,服务于我局新形势下的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需要,下面,以海地维和事迹报告会为例,谈谈舞台艺术与公安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结合的成功方面和需要把握的问题。成功的方面:
一是将舞台艺术形式引入思想宣传教育工作,给传统的宣传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在思想宣传教育工作中,组织报告
﹣1﹣ 会,往往采取会议的形式,用发言的方式,由报告人向受众报告事迹。这种形式,报告人主要使用语言艺术,加上极少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传递信息,它仍属于会议的范畴,是一种传统的形式。而海地维和事迹报告会则超越传统报告会的组织形式,将会场转换成一个舞台,将会议衍变成一场演出,将一篇篇报告材料融合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剧本。运用舞台艺术形式,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实在的、感人的人物形象,传达给受众一个个具体的、真实的、可信的先进事迹和价值观念。通过这种组织整合,给受众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将听报告会演绎为欣赏艺术节目。就如民警听完报告会走出剧场时所说的那样:我们好象在观看一台文艺节目,我们的身心随着剧中人物的表演,时而喜、时而忧,时而紧张、时而舒畅,很受感动。
二是综合运用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段,丰富了思想宣传工作内容。海地维和事迹报告会运用了舞台艺术中的舞台美术、灯光、音响、装置以及多媒体技术手段。直观地将北京市公安局、联合国维和部队、海地、民警、武器、战争、难民等元素反映在舞台上,直面受众;用音响设备还原事件现场声场,用多媒体播放影音资料,把时过境迁的事件真实地重现在受众面前,合理而又艺术地营造一个具象的时空概念。通过以上舞台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将组织者所要表达的多重内容,与报告人的人物表白交融组
﹣2﹣ 合,系统传递给受众。可以看出,以上所展示和传递给受众的信息内容,从不同的分类方式上看,有录像、照片、文本,有音频、视频、舞台环境,这些信息内容,是传统的报告会形式无法承载的,是仅用语言艺术手段和少量的身体语言无法完成的。故而,在单位时间里,海地维和事迹报告会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内容,相较传统的报告会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是为主体内容提供了详实的一手材料,提高了宣传教育工作的真实性和说服力。让受众认可报告会内容的真实性并因此而受到感染,是横亘在报告会组织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海地维和事迹报告会采取纪录的手法,沿着一名维和队员工作生活日记,将海地维和先进事迹的时间、地点,缘由和过程等众多一手材料,按照事物发展的时空轨迹,辅以适当的艺术加工,犹如法庭证据般一件件、一样样展现给受众,让受众有目击者的认同,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所有这些“认同”和“感受”汇集成一波接一波的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发酵成一个大的“感动”和对一个主题思想的“认同”。由此,组织者所要宣传的人物、事迹,所企盼传播的思想精神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受众油然而生的感触和情怀,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受众的价值观念和行动指南,思想宣传教育工作的目的和目标也就达到了。
在我局,随着宣传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舞台艺术的运用
﹣3﹣ 投入规模呈现明显的加大趋势,运用范围也在不断的延升,舞美、装置和多媒体的制作水平也一天比一天精良。在舞台艺术与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并趋向成熟化的运用过程中,为使舞台艺术形式保持对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的、正面的和良好的推动态势,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牢固树立舞台艺术服务于宣传工作的思想,保证主题内容的核心地位。舞台艺术与宣传教育主题内容的结合,虽然舞台艺术形式承载了一定的宣传主题内容,但它毕竟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依赖于主题内容而存在,如果脱离主题内容,舞台艺术的形式就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因此,无论如何,舞台艺术形式必然处于从属的依附的和服务的地位。如海地维和事迹报告会中的舞台美术、灯光、音响和多媒体设计,紧紧围绕维和民警事迹,围绕6个报告团成员,围绕北京市公安局、维和部队、海地局势、报告人等主体元素而展开设计的。虽然运用的舞台技术手段不多,却恰当地营造了一个海地维和时空场景和事件氛围,服务于报告会的背景介绍和优秀事迹的展开需要;合理地运用了日记形式、音效和气氛灯光艺术手段,服务于先进事件的发展脉络和起伏变化的需要;巧妙地运用了录像、图片、文本等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报告会内涵的最大化需要。如果过份地强调舞台的华丽、灯光的绚烂、音效的振憾,就会冲淡报告会主题思想,弱化
﹣4﹣ 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的表现内容,影响受众对报告会真实性的认同。
二是恰当运用舞台艺术的具体表现手法,保证形式和内容的天然合壁。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法众多,布置舞台的运用技术手段也不少。在组织工作中,要透彻地分析宣传工作的中心思想、主题内容、时代背景、人物环境、事件关系,并分解到剧本的每一个具体情节和场景,然后找到适当表现手法,对应合适的舞台技术。也就是说,在舞台美术、灯光、音响、多媒体等设计使用上,不能机械地套用文艺晚会的惯用形式,也不能照搬话剧俗成的使用手法,更多地要注重差异化设计和个性布置。要因地制宜、因事而异,要有创新思维。
三是适度运用舞台艺术形式,防止受众的审美疲劳。当舞台艺术与宣传教育结合取得成功并得到良好发展的时候,尤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要一哄而上,跟风追俗。要区分场合和目的要求,合理分配好传统形式和新形式的使用权重,尽量交叉使用,保持其对比优势,保持常用常新。因为,任何一种形式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多了就会走到它的反面,再好的视听作品,单一简单的反复刺激,一定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在是否运用舞台艺术形式、怎样运用舞台艺术形式等问题上,要从大局着眼,秉承一种科学的态度,做到取舍有法,运用有度。
﹣5﹣
第四篇:双因素理论在青年教师宣传工作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仅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加强高职院校宣传教育及思想工作的中坚力量,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从事宣传工作的主动性是进一步加强理论宣传的组织工作,整合资源,协同作战的关键因素。本文拟对双因素理论的提出及基本内涵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及保健因素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从事宣传工作主动性影响作用进行分析,为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从事宣传工作主动性找寻新方向。
关键词:宣传工作;双因素理论;青年教师激励;主动性
一、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介绍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所提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将影响员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主要分为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并且意外发现,工作职业本身、工作职业内容基本上构成了激励因素,而工作职业环境及工作职业关系基本上构成了保健因素。此外,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也存在交叉重叠现象。赫茨伯格还指出,激励因素的满足能提高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而激励因素不被满足时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相反的是,保健因素的满足达不到提高员职工积极性的作用,但是一旦保健因素的缺乏则会很大程度上引起员职工的不满情节。
二、青年教师从事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在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的体现
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即我们熟知的造成青年教师惰性宣传工作的影响因素。宣传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保健因素主要包括:青年教师从事教育及思想政治宣传的落后的新媒体平台、不按时进行的宣传专题培训工作、不明确的上下级传递宣传工作的宣传方向及宣传重点等,都会成为造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消极惰性实施宣传工作的保健因素。青年教师从事宣传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保健因素一旦得不到满足,这将很大程度上磨灭掉青年教师的宣传工作的积极性。
三、青年教师从事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在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的体现
采取活灵活现的激励手段是满足并保障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积极的从事宣传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强通讯队伍建设、加强通讯队伍的业务水平、大力组织教育及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专题讲座、对青年教师的新闻写作及公文写作进行专项培训、加强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新闻的动态展示及相关新媒体形式的展示等,都可作为促进青年教师从事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激励因素。
四、如何运用双因素理论提高青年教师从事宣传工作主动性
(一)做好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有机结合是提高青年教师从事宣传工作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双因素理论中在保证保健因素的的同时鼓励激励因素对宣传队伍的建设,例如,多进行宣传工作相关的业务进修及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鼓励参与宣传工作的青年教师的外出学习并提供机会及条件、在学校或学院举办一些宣传工作相关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的平台等,这对于培养能力强、水平高的通讯宣传青年教师而言大有裨益。当然,学院或学校不乏有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的老一辈宣传工作者且人员较多,可对宣传工作的青年教师以培养兴趣进行引导,从而取得相应的成果。
(二)做好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有机结合是加大高职院校宣传工作力度的必然选择
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相辅相成对于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而言已是必然。例如,进行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时大力加强舆论宣传效果,积极建设文化阵地,构建有效的精神高地这为青年教师更好、更积极地从事宣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新媒体不外乎是有效加强宣传工作的力度的新兴工具,为青年教师打造一个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公众号、博客、虚拟论坛、社区或是相关主题的手机报等,这都为青年教师更好地掌握外部教育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宣传信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这在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师宣传工作的积极性。
(三)做好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有机结合是提升高职院校宣传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
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相互交融为青年教师提升宣传工作水平保驾护航。例如,建立合理公平的宣传报道激励机制。青年教师是一群新鲜的血液,增强青年教师的自信心及成就感是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的有利条件,科学的奖励惩罚政策有利于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对于完成宣传工作指标的青年教师可以按其稿件录用级别、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学生的有效评价给予鼓励,从而鼓励和引导青年教师更积极的进行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
五、结语
激励及保健因素是构成双因素理论的主要成分。激励对于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宣传工作的执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从事宣传工作积极性,必须十分重视高职院校对于青年教师积极性及创造力的鼓励,切实把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激励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可持续性目标来筹划。但是,保健因素同样作为必不可少的成分。双因素理论的高度统一是加强青年教师从事宣传工作积极性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茂华。双因素理论在JC学院教师激励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3。
[2]叶佩。基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第五篇:人岗匹配理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运用
人岗匹配理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运用
摘 要: 运用人岗匹配理论来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提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实现人岗匹配,科学岗位分析、编写任职说明书是基础,公开选拔岗位、实行广泛提名是重点,科学考核评价、客观比对甄选是关键,跟踪考核评估、适时合理调整是保障。
关键词: 干部 选拔任用 人岗匹配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3-0382-01
干部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能否科学配置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近年来,各地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探索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两推一述等多种选拔方式,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调查发现仍然存在选拔不准、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干部不适应新岗位、长时间难以胜任工作等人岗不匹配的问题。如何才能使干部资源做好有效合理配置,我们想到了人岗匹配理论。人岗匹配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以广泛运用,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力推动了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科学化。本文运用人岗匹配理论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一、人岗匹配理论概要
人岗匹配是根据组织中不同员工的素质差异以及岗位的不同要求,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保持个体能力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从而保证员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完成组织的目标[1]。人岗匹配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求-能力匹配,二是需要-供给匹配。人岗匹配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的基础,人岗匹配的程度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等行为结果,也直接影响其他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对组织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现人岗匹配的建议
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本人运用人岗匹配理论,研究提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应把握以下四个环节,实现人岗匹配。
1.科学分析岗位,确定选拔标准
我们党要求干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习近平同志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这是干部队伍的总要求,而不同岗位个干部标准应不同。具体岗位选拔标准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进行工作描述。岗位分析是采取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写实分析法、访谈法、关键事件法、资料分析法和能力要求法等方法,对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与研究,通过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了解岗位目标、所承担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以及该岗位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并由此制订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力资源管理文件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以岗位分析的结果为依据,研究岗位任职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等因素,并结合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确定符合岗位要求又符合干部队伍实际的选拔标准,并形成任职说明书。
2.公开选拔职位,广泛初始提名
公开选拔职位、广泛初始提名不仅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化进程的需要,更是实现人岗匹配的重要环节。通过公众渠道发布正式的职务说明书,提出任职要求、报考条件和资格要求等内容,潜在的干部人选则会通过这些信息与自身能力进行比对,权衡自己是否满足任职条件、自己的能力是否足以胜任岗位等问题,同时也会对岗位潜在的供给水平和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进行预判。理论上讲,当干部认为自己的能力和职位的要求有一定匹配度、同时岗位潜在的供给能较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干部才会愿意担任该职务,这就起到了初步匹配的作用[2]。同时,让广大群众对照选拔标准参与干部初始提名,通过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进行初步预判匹配,就加大了匹配的准确性,也可以起到拓宽选人视野的作用。
3.科学考核评价,客观比对甄选
考核评价应依据岗位说明书和任职说明书来设置,将岗位选拔标准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手段化、工具化。考核评价一般会包含资历业绩评价、资格考试和组织考察等三个方面。资历业绩评价是通过对被评价者的个人背景、工作生活经历、取得的业绩进行分析,来判断其对未来岗位适应性的一种人才评估方法,它是基于“个体过去的行为表现是预测其未来成功的最佳指标”的原理[3]。注重干部日常工作实绩考核,要建立符合干部能力素质业绩的评价机制,准确把握干部“干了哪些事、干得怎么样”[4],通过日常工作业绩和重大事项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评价干部的各项指标。可采取查阅个人档案、谈话等方式了解其以往的工作经历,从而判断他们胜任未来职务的可能性。考试作为传统的人才测评方法,被广泛运用到干部选拔中,现代考试测评技术能有效的测量被评价者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差异,在干部选拔中应实行干部任职资格考试。组织考察一般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访谈等方法,请被评价者所在单位同事来评价其素质和能力,从而进一步证实干部与职务的匹配度。只有通过日常考核与选前测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才能科学评估被评价者是否与岗位匹配,把最合适的人放在该岗位上。
4.跟踪考察评估,适时合理调整
干部到岗后的跟踪考察评估是切实做到人岗匹配不可缺失的保障环节。干部在新岗位上的实际表现是判断其与岗位匹配度最直观、最准确的标准,实际工作中干部个人的胜任感和工作压力感直接反映出干部能力与岗位实际要求的匹配程度,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承诺反映出组织供给与个人需求的匹配程度。通过评价干部在新岗位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状态,掌握人岗匹配状况,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确保做到人岗匹配。一是分析选拔任用工作是否科学,若人岗匹配度高,则在理论上讲选拔任用工作是有效的,若匹配度不高,则需研究分析是哪个环节出现了偏差,及时调整选拔任用工作方式方法。二是加强对干部培养教育,对长时间难以胜任工作的干部,加强培养帮助,尽快提升其能力和素质,促使其尽快达到岗位要求,对不满岗位回报的,加以引导教育。三是适时调整干部,对经教育培养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要建立能上能下机制,对工作能力远超过岗位能力要求的,适时调整到更具挑战性或更有难度的工作岗位,使干部更可能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也更可能避免不利情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德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李朋波 基于人岗匹配理论的竞争性选拔原理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管理,2014年第14期
[3]王涛 履历分析评价技术在干部竞争性选拔工作中的应用[J],华东电力,2013年第4期
[4]何泽彬 竞争性选拔高校中层干部工作研究,四川理工学院专刊,2014年9月
作者介绍:何泽彬,男,(1973.9-),硕士,副研究员,四川理工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