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第四节答案

时间:2019-05-15 08:0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观察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第四节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观察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第四节答案》。

第一篇:新观察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第四节答案

第四节 三角形全等判定

(三)ASA和AAs 主观题答案

基础训练

1全等

2∠B=∠C2对CACC

能力训练DC

第二篇: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中考网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测试卷

(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对于△ABC与△DEF,已知∠A=∠D,∠B=∠E,则下列条件①AB=DE;②AC=DF;

③BC=DF;④AB=EF中,能判定它们全等的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下列数据能确定形状和大小的是()

A.AB=4,BC=5,∠C=60°B.AB=6,∠C=60°,∠B=70°

C.AB=4,BC=5,CA=10D.∠C=60°,∠B=70°,∠A=50°

4. 在△ABC和△DEF中,∠A=∠D,AB = DE,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依然不能证明△

ABC≌△DEF()

A.AC = DFB.BC = EFC.∠B=∠ED.∠C=∠F

5. OP是∠AOB的平分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射线OP上的点与OA,OB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B.射线OP上的点与边OA,OB的距离相等

C.射线OP上的点与OA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D.射线OP上的点与OB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D 6. 如图,∠1=∠2,∠E=∠A,EC=DA,则△ABD≌△EBC

时,运用的判定定理是()A.SSS

C B.ASA B C.AAS

(第6题)D.SAS

7. 如图,若线段AB,CD交于点O,且AB、CD互相平分,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D A.AD=BC

B.∠C=∠D

C.AD∥BC

D.OB=OC

8. 如图,AE⊥BD于E,CF⊥BD于F,AB = CD,AE = C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B(第7题)(第8题)D中考网

9. 如图,AB=AC,CF⊥AB于F,BE⊥AC于E,CF与BE交于点D.有下列结论:①△

ABE≌△ACF;②△BDF≌△CDE;③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以上结论正确的()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有①和②和③

B 10.如图,DE⊥BC,BE=EC,且AB=5,AC=8,(第9题)则△ABD的周长为()

A.

21B.18C.1

3C E D.9

(第10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1.如图,除公共边AB外,根据下列括号内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横线上添加适当的条件,使△ABC与△ABD全等:

(1),(ASA);(2),∠3=∠4(AAS). 12.如图,AD是△ABC的中线,延长AD到E,使DE=AD,连结BE,则有

△ACD≌△。

13.如图,△ABC≌△ADE,此时∠.

A CBC B ED A(第11题)

(第13题)(第12题)

14.如图,AB⊥AC,垂足为A,CD⊥AC,垂足为C,DE⊥BC,且AB=CE,若BC=5cm,则DE的长为cm. 15.如图,AD=BD,AD⊥BC,垂足为D,BF⊥AC,垂足为F,BC=6cm,DC=2cm,则AE=cm.B

C C A C E(第15题)(第14题)(第16题)

16.如图,在△ABD和△ACE中,有下列论断:①AB=AC;②AD=AE;③∠B=∠C;④

BD=CE.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5小题;共68分)17.如图,已知PA⊥ON于A,PB⊥OM于B,且PA=PB.∠MON=50°,∠OPC=30°.

求∠PCA的度数.

A

B

18.已知: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ACO=∠BDO,OC=OD,CE是△ACO的角平分

线,请你先作△ODB的角平分线DF(保留痕迹)再证明CE=DF.

19.如图,AE平分∠BAC,BD=DC,DE⊥BC,EM⊥AB,EN⊥AC.求证BM=CN.

MB

D

N

20.已知: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F,交AC的平行线BG于点G,DE⊥GF,并交AB于点E,连结EG.(1)求证BG=CF;

(2)试猜想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

21.如图,图(1)中等腰△ABC与等腰△DEC共点于C,且∠BCA=∠ECD,连结BE,AD,若BC=AC,EC=DC.求证BE=AD;若将等腰△EDC绕点C旋转至图(2)(3)(4)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BE与AD还相等吗?为什么?

A

DB

A

A

E

E

B

(1)

D

DC

B

D

(2)(3)

(4)

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试卷讲评课教案

九华初级中学李海燕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进一步巩固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

2.通过对典型错误的剖析、矫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教学重点:

第16,19,20题的错因剖析与矫正。教学过程:

一、考试情况分析:

班级均分:82.1 分最高分:100 分 100分的同学,全班公示,鼓掌祝贺。分发试卷。

二、学生小组总结试卷填空和选择两块解题中错误原因和解题感受,看看哪些小组总结得比较好。

学生用投影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

三、重点评讲解答题的19、20题

1、学生小组交流

2、学生据黑板图形讲解

3、教师点评

四、学生自我完善考卷

五、总结课堂,教师质疑

六、学生课堂训练

教案说明:

本张试卷学生考试情况较好,典型错误不多,且书写态度端正,思维过程表达清晰,可以看出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掌握到位,如17、19有的学生能灵活运用角平分线性质及垂直平分线性质进行解答,方法比较简便。针对考试情况,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让学生发现自己在解题中的失误或错误,重点评讲了试题中的3、19、20等题。本课主要采用由学生说题的方法进行评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听懂不一定做的出,语

言表述则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语言更能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学生对解题过程或者思维过程口头能表达清楚才是真的理解这道题。总之,“学生说题”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符合有效课堂的特征,是高参与的课堂、高认知的课堂、高情意的课堂。课堂练习是针对学生在考卷中表现出的薄弱之处设计的,在学生对考卷进行评讲后进行练习,能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

课堂针对性练习

班级姓名组别

1、如图,在△AEB和△AFC中,有下列论断:①∠EAC=∠FAB;②AB=AC;③BE=CF;④AE=AF.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2、(1)已知: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直线AF交BC于F,BD⊥AF于

D,CE⊥AF于E.求证:DE=BD-EC

(2)对于(1)中的条件改为:直线AF在△ABC形外,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F,其他条件不变,上述结论仍成立吗?(请画出图形)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正确的等式,并证明.

第三篇: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

13.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能力目标:

(1)通过“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3、情感目标:

(1)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难点:SAS公理、ASA公理和AAS推论的综合运用.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探究类比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行或不行”.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分别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会容易地得出答案.二、公理的获得

问:恢复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那全等的条件是不是就是带去的元素呢?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角边角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应用格式:(略)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

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3)、公理与前面公理1的区别与联系.以上几点可运用类比公理1的模式进行学习.三、推论的获得

改变公理2的条件: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样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四、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注意区别“对应边和对边” 解:(略)(2)讲解例2 投影例2 :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

第四篇: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复习的教学反思

一节复习课,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比较有效的复习效果,从选择例题,到组织形式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就复习的组织形式来 看,我进行了反复的思考,结合我班学生层次和复习的综合性,我决 定选取以两个等边三角形为主题的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方式作为本 节课的重点。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感觉教学设计意图在本节课中 基本得到了贯彻。学生通过这组习题的训练,一方面对动态变化有了 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掌握了较为行之有效的 方法。本节复习课的主要思路是“以题提纲,以纲练题”,训练学生灵 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本课的重点是构建全等三角形知识体 系,全面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难点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相关问题。在教学中,为突破难点,把握重点,我是这样进行课堂 设计的。首先进行自查与梳理,我设置五个比较简单的填空选择题、一个 简单的证明题,大部分学生看到题目,就能了解到用什么知识去解决。分别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问题的简单 是为了让绝大部分学生感到复习并不难,只要用心想、努力做,自己 也能复习好。然后,在学生回答后再板书考点梳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 ——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相关的问题。利用板书让学生明 白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在第三部分的复习中进行了例题的精析、习题的精练。设置了 三个典型例题,分别让中等生回答分析思路,再由优生或其他学生谈 谈其它不同的方法,使更多的学生思路开阔,能够一题多解,以增强 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应用的信心。看一看,学生学完之后,在复习中 是否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是否形成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体系、方法。最后设置了三个练习题,第一题,在两个三角形中求证角相等、边相等,训练学生通过组织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证明结论,是 全等三角形判定、性质的综合运用。第二题,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证 明,训练学生利用 HL、直角三角形中角之间的特殊关系证明问题。第三题,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判定的运用,这一部分题容易上难度,继续训练学生对问题的转化能力,让学生明白:在所学范围内,大部 分问题的条件、结论都能转化成边、角相等,从而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

十 一

教 学

高金爱 2014-11

月 反

第五篇: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题及答案经典文件(定稿)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

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1.如图,A,F,E,B四点共线,ACCE,BDDF,AEBF,ACBD。求证:ACFBDE。

例2.如图,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ADBE,垂足为D。求证:21C。

例3.如图,在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连接AE,EF和CF。求证:AECF。

例4.如图,AB//CD,AD//BC,求证:ABCD。

例5.如图,AP,CP分别是ABC外角MAC和NCA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P。求证:BP为MBN的平分线。

例6.如图,D是ABC的边BC上的点,且CDAB,ADB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AC2AE。

例7.如图,在ABC中,ABAC,12,P为AD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PBPC。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C.两锐角对应相等

B.一锐角对应相等 D.斜边相等

B.AB4,BC3,A30 D.C90,AB6

2.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BC的是()A.AB3,BC4,CA8

C.C60,B45,AB4

3.如图,已知12,ACAD,增加下列条件:①ABAE;②BCED;③CD;④BE。其中能使ABCAED的条件有()A.4个

B.3个

C.2个

D.1个

4.如图,12,CD,AC,BD交于E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DAECBE

B.CEDE

D.EAB是等腰三角形 C.DEA不全等于CBE

5.如图,已知ABCD,BCAD,B23,则D等于()A.67 

C.23

B.46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6.如图,在ABC中,C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且CD:AD2:3,AC10cm,则点D到AB的距离等于__________cm;

7.如图,已知ABDC,ADBC,E,F是BD上的两点,且BEDF,若

AEB100,ADB30,则BCF____________;

8.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则CBD的大小为_________;

9.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BC,AD平分BAC交BC于D,

DEAB于E,若AB10,则BDE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__;

10.如图,点D,E,F,B在同一条直线上,AB//CD,AE//CF,且AECF,若BD10,BF2,则EF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ABC为等边三角形,11.如图,点M,N分别在BC,AC上,且BMCN,AM与BN交于Q点。求AQN的度数。

12.如图,ACB90,ACBC,D为AB上一点,AECD,BFCD,交CD延长线于F点。求证:BFCE。

答案

例1.思路分析:从结论ACFBDE入手,全等条件只有ACBD;由AEBF两边同时减去EF得到AFBE,又得到一个全等条件。还缺少一个全等条件,可以是CFDE,也可以是AB。

由条件ACCE,BDDF可得ACEBDF90,再加上AEBF,ACBD,可以证明ACEBDF,从而得到AB。

解答过程:ACCE,BDDF

ACEBDF90 在RtACE与RtBDF中 AEBF

ACBD∴RtACERtBDF(HL)AB AEBF

AEEFBFEF,即AFBE 在ACF与BDE中 AFBEAB ACBDACFBDE(SAS)解题后的思考:本题的分析方法实际上是“两头凑”的思想方法:一方面从问题或结论入手,看还需要什么条件;另一方面从条件入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再对比“所需条件”和“得出结论”之间是否吻合或具有明显的联系,从而得出解题思路。

小结:本题不仅告诉我们如何去寻找全等三角形及其全等条件,而且告诉我们如何去分析一个题目,得出解题思路。

例2.思路分析:直接证明21C比较困难,我们可以间接证明,即找到,证明2且1C。也可以看成将2“转移”到。

那么在哪里呢?角的对称性提示我们将AD延长交BC于F,则构造了△FBD,可以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2=∠DFB,可以由三角形外角定理得∠DFB=∠1+∠C。

解答过程:延长AD交BC于F 在ABD与FBD中 ABDFBD ABDFBD(ASA 2DFB BDBDADBFDB90又DFB1C

21C。

解题后的思考:由于角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翻折来构造或发现全等三角形。

例3.思路分析: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这两条线段相等,关键是要找到这两个三角形。以线段AE为边的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F的位置,而线段CF正好是

CBF的边,故只要证明它们全等即可。

解答过程: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 ABCCBF90 在ABE与CBF中 ABBCABCCBF BEBFABECBF(SAS)AECF。

解题后的思考:利用旋转的观点,不但有利于寻找全等三角形,而且有利于找对应边和对应角。

小结: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是重要的方法,但有时不容易找到需证明的三角形。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观点来寻找或利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4.思路分析:关于四边形我们知之甚少,通过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原问题转化为全等三角形的问题。

解答过程:连接AC AB//CD,AD//BC 12,34 在ABC与CDA中 12ACCA 43ABCCDA(ASA)ABCD。

解题后的思考: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是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方法。例5.思路分析:要证明“BP为MBN的平分线”,可以利用点P到BM,BN的距离相等来证明,故应过点P向BM,BN作垂线;另一方面,为了利用已知条件“AP,CP分别是MAC和NCA的平分线”,也需要作出点P到两外角两边的距离。

解答过程:过P作PDBM于D,PEAC于E,PFBN于F

AP平分MAC,PDBM于D,PEAC于E

PDPE

CP平分NCA,PEAC于E,PFBN于F PEPF

PDPE,PEPF

PDPF

PDPF,且PDBM于D,PFBN于F BP为MBN的平分线。

解题后的思考:题目已知中有角平分线的条件,或者有要证明角平分线的结论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或判定来解答问题。例6.思路分析:要证明“AC2AE”,不妨构造出一条等于2AE的线段,然后证其等于AC。因此,延长AE至F,使EFAE。

解答过程:延长AE至点F,使EFAE,连接DF 在ABE与FDE中

AEFEAEBFED BEDEABEFDE(SAS)BEDF

ADFADBEDF,ADCBADB 又ADBBAD ADFADC

ABDF,ABCD DFDC

在ADF与ADC中 ADADADFADC DFDCADFADC(SAS)AFAC 又AF2AE AC2AE。

解题后的思考:三角形中倍长中线,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继而得出一些线段和角相等,甚至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例7.思路分析:欲证ABACPBPC,不难想到利用三角形中三边的不等关系来证明。由于结论中是差,故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证明,从而想到构造线段ABAC。而构造ABAC可以采用“截长”和“补短”两种方法。

解答过程:法一:

在AB上截取ANAC,连接PN 在APN与APC中 ANAC12 APAPAPNAPC(SAS)PNPC

在BPN中,PBPNBN

PBPCABAC,即AB-AC>PB-PC。

法二:

延长AC至M,使AMAB,连接PM 在ABP与AMP中 ABAM12 APAPABPAMP(SAS)PBPM

在PCM中,CMPMPC

ABACPBPC。

解题后的思考:当已知或求证中涉及线段的和或差时,一般采用“截长补短”法。具体作法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一条较短线段,再设法证明较长线段的剩余线段等于另外的较短线段,称为“截长”;或者将一条较短线段延长,使其等于另外的较短线段,然后证明这两条线段之和等于较长线段,称为“补短”。

小结:本题组总结了本章中常用辅助线的作法,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还要继续总结。我们不光要总结辅助线的作法,还要知道辅助线为什么要这样作,这样作有什么用处。

同步练习的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C

5.C

二、填空题: 6.4 7.70

8.90

 9.10

10.6

三、解答题:

11.解:ABC为等边三角形

ABBC,ABCC60

在ABM与BCN中

ABBCABCC BMCNABMBCN(SAS)NBCBAM

AQNABQBAMABQNBC60。12.证明:AECD,BFCD FAEC90 ACECAE90 ACB90

ACEBCF90 CAEBCF

在ACE与CBF中

FAECCAEBCF ACBCACECBF(AAS)BFCE。

下载新观察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第四节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观察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第四节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使用及意图描述 >(交互式白板使用功能)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下列图案(电 >......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经典证明题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专题训练题1、 如图(1):AD⊥BC,垂足为D,BD=CD。求证:△ABD≌△ACD。2、 如图(2):AC∥EF,AC=EF,AE=BD。 求证:△ABC≌△EDF。3、 如图(3):DF=CE,AD=BC,∠D=∠C。求证:△AED≌△......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的大家整理了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

    八年级数学上册《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 求证: △ABD≌△ACE 3、已知:如图, AB=CB ,∠ ABD= ∠ CBD 。问AD=CD, BD平分∠ ADC 吗? 4、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 ∠B=∠C,求证: ∠A=......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

    八年级数学上册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习题课》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全等三角形习题课》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是学生在已经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有了一点说理的基础上引出的,它研究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并进一......

    八年级简单的全等三角形证明0

    八年级简单的全等三角形证明1、如图,在△ABC中,D为BC边的中点,过D点分别作DE∥AB交AC于点E, DF∥AC交AB于点F.(1)证明:△BDF≌△DCE ;AFEBC D(第4 题图)2.如图9,已知∠1 = ∠2,AB = AC.......

    苏教版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课堂作业题

    苏教版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课堂作业 周次 班级 姓名 等第 一、选择题 1. 如图,已知AB=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能用SAS判定△ABC≌△ADC的是 A.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