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业设计之我见,浅谈设计的继承与创新
工业设计之我见
浅谈设计的继承与创新
专业班级:工业设计二班学号:08011340207
姓名:卢伟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工业设计之我见
——浅谈设计的继承与创新
卢伟
(潍坊学院 261061)
摘要:传统文化符号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说明在现代的产品设计中,如何进一步发掘、运用这笔财富,使传统文化符号和现代产品设计达到形式、蕴涵上的完美融合。在丰富产品造型形态,提高产品内涵价值的同时,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通过现有产品浅析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智能。
关键词:设计 传统文化元素 创新 智能
My Industrial Design
Nameluwei
Unitweifa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symbo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The ways to explore and use this treasure was discussed with example of product design.The amalgam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symbol with modern product design both in form and contain was analyzed.Th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duct design to enrich product modeling, to increase the connotation value of product, and to spread traditional culture.Through the existing product to analysis one of the trends of design development: intelligent..Key words:design/traditional cultural symbol/innovation/intelligent
我,2008年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带着些许的迷茫选择了自己并不熟悉的专业——工业设计。我喜欢机械,动手做一些小东西、设计一下其外形等等,但是由于不会画画,设计被认为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初中中考的时候要考美术,那时候粗略的学习了简单的素描,到大学已经忘的所剩无几了,可是,竟然选择了工业设计专业,想想我都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就这样我与工业设计成了兄弟。生活中有设计,设计中体现生活。生活与设计为伍着,一晃学习设计已是两年有余。对于设计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设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华夏民族是浪漫的族群,中国传统文化如同基因一样生生不息的遗传着设计;而且现代设计中,处处可以领略传统文化中的浪漫魅力。
(一)产品设计中的传统文化
产品是文化的产物,没有一件产品的诞生会脱离文化的影响。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经历了数个朝代,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现代设计的宝贵财富。当今设计如果可以把握好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将会产生很多优秀的作品。对于产品设计而言要将文化的内涵体现出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外观的表现上,更重要的是文化与思想如何在产品的使用中体现出来。设计为人服务的,他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甚至是价值观。产品表现出的是一种人文关
怀,是一种不需要声音传达的语言。这种语言正是以产品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体现出来的。
当今社会国际化带给了我们便利,同时也隐藏着某种遗憾甚至是悲哀。这种遗憾与悲哀源自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缺失。人们对科技的狂热追求更使得传统文化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产品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应该引起设计界的关注。如今我们周围的大多数产品所表现的大多是工业技术的高超,文化的魅力对于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能够真正体现文化内涵的寥寥无几。在产品设计发展过程中,产品设计的方法,程序等日趋完善,很多产品有着趋于标准化程式的危险,这些因素让各国在设计风格上日趋一致,产品设计由原来独特,多姿多彩的设计风格被单调、简单、严谨、冷漠、缺乏人情味的“标准”取而代之,各国、各民族的设计文化和审美追求,以及赋有地域色彩的个性风格被众多的产品设计所忽视甚至抛弃。产品设计上的雷同,缺乏各民族的文化个性。产品设计是一个时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统一体。产品作为我们现在与未来生活方式的创造者,更要体现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要求,承担人类文明延续的角色。人们希望产品在提供更好功能,表达更多情感的同时包含更多的人文价值。工业产品设计是以西方现代文化为基础的,因此,我们看到目前生活中的大多数产品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中国设计师既要站在生态,生命的角度做设计,同时要努力在今后的产品设计中注入传统民族文化特征。
具有创新精神的产品设计更要求设计师将传统文化注入到现代及未来产品设计之中。如何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传统元素,使传统文化在现代产品中体显出价值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个人也见过不少运用文化元素的产品设计,但是文化内涵与产品的结合却有些差强人意。京剧是国粹,脸谱是京剧艺术的一个亮点,黑脸的包公代表正义公平;白脸的曹操代表奸诈;红脸的关羽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蓝脸的窦尔墩表示性格刚直,桀骜不驯;紫色脸的专诸表现的是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每一个京剧脸谱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在将其运用到产品设计之前一定要考虑它与产品能否融合,如果是一个富有运动感的产品结果却结合了紫色脸谱那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滥用所以说应用传统文化内涵,并不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即“形”的简单套用和照搬,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即“神”融入进去。成功的引用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结合更是一种内涵上的相容。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的结合就像是嫁接,不是任何两种植物都可以。设计应从研究生活入手,寻找本民族独特的审美与文化源泉。只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诠释,才能培育出独特的设计风格,让我们感受到科技在文化装点下的创新。
(二)其他设计与文化元素的结合传统的文化元素如今已渗透到设计的方方面面:标志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等。
1、北京奥运
个人认为将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当属2008北京奥运会。与奥运相关的建筑、标志、产品等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印记。奥运火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渊源共生,和谐共荣”的“祥云”图案;火炬造型设计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纸卷轴;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它区别于往届,红银色的对比产生了醒目的视觉效果。
北京奥运会的奖牌包含了大量精心的设计。在材质上将中国传统美玉镶嵌其中,整个奖牌中国特色浓郁,形象的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的礼赞和对运动员的褒奖,而奖牌的挂钩则是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文煌演变而成。奖牌包装盒以传统工艺制作,是中国传统的木质漆器。
北京奥运的礼仪所穿的服装上面印有青花瓷的花纹;北京奥运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其设计采用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书法、印章艺术与运动形式结合起来,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无论是和奥运有关的产品还是奥运场馆的设计很多在设计上体现了中国文化。奥运开幕式在张艺谋导演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向世界人民呈现了一场华夏文明的饕餮盛宴。
2、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2010上海世博会在上海刚刚落下帷幕,总体来看每个国家的展馆都体现了本国的特色,将本国的文化元素加入到了场馆的设计当中,成为民族文化在建筑设计的重要应用。中国馆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设计不是单纯的设计,设计即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如果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就失去设计的实质,设计同样要有内涵。中国悠久5000年文化的积淀和精髓就是一块瑰宝,中国设计需要开发古老东方的文化,使中国设计成为瑰丽的奇葩,悠香沁人,回味无穷.很多中国当代优秀设计师镇守着传统这块沃土,不断在此基础上创新,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二、设计的未来——创新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我们身边的事物都在讲求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高科技的概念产品总能在各大展会上吸引人们的眼球,成为关注的焦点。智能产品成为产品设计创新的一大方向。
(一)、产品设计的智能化特征
1、智能性
所谓智能性,指产品自己会“思考”,会做出正确判断并执行任务。比如伊莱克斯智能吸尘器三叶虫,每天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清洁任务,如果感觉电力不足,三叶虫会自动前往充电,充完电后还会沿着原来的路线,继续完成未结束的清扫工作。再如,智能冰箱能根据商品的条形码来识别食品,提醒你每天所需饮用的食品,甚至提示你的营养搭配是否合适,商品是否快过保质期,如果缺少了一些物品,它会自动上超市自动订购商品等。
2、网络性
所谓网络性,指产品可以随时和人通过网络保持联系。这种联系超越了空间的限制,人可以随时随地控制产品,产品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西门子公司已经研制成的能与因特网连接的家用电器,如冰箱、电炉、洗碗机、洗衣机以及洁具。这种冰箱可以通过网上超市自动订购商品,电炉可以从网上获取菜谱,帮助准备菜肴。一旦出现故障,它还能自动呼叫维修服务;洗碗机可以根据清洗的数量,让厂家提供最佳的清洗程序;洗衣机可以同电炉和洗碗机相互联络,谁最紧迫,谁就先用电等。
3、沟通性
所谓沟通性,指产品和人的主动的交流,形成互动。这种互动是积极的,一方面产品接受人的指令,并做出判断的参考意见;另一方面产品可以觉察人的情绪的变化,主动和人沟通。比如未来的洁具可以随时化验使用者的排泄物,并将化验数据送给家庭的保健大夫;电脑会在适当的时候提示你的健康状况,提供休息娱乐方案;宠物会觉察主人的情绪,根据判断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取悦主人。
(二)、未来的产品智能化设计
智能产品才刚刚起步,未来会有更加广阔和深入的应用,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中的每个环节。无论是基本吃穿住行,还是学习娱乐都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你早晨起来,你的机器人管家已经为你做好了可口和营养丰富的早餐;你可以在舒适的家里办公,甚至在度假的时候也可以召开全球会议;当你开心的时候,你可以和家里的每一样产品对话,她会分享你的快乐;当你沮丧的时候,你的电子朋友会觉察到你的情绪,并给你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在去海尔参观时我们体验过了“U—home”智能家居的快捷与人性。未来产品将显示出更多的数字特征,产品的智能化的程度更高,会根据情景判断做出不同的选择。总之,创新会变得更加人性化,产品会更加有生命力和亲和力,将变成我们生活中富有情感和生命力的伴侣,更加自然的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设计的创新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而又健康。期待未来设计中的更多创新。
设计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活动,一项好的设计不仅要做好功能与形式的创新还要能够使设计思想通过各种要素有效地传达给使用者。要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就要合理的把握继承传统与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北京奥运会火炬、奖牌发布会
2.《奥运会与艺术设计进程》装饰杂志[J]2008年(第八期)
3.《数字化生存》[M] 尼古拉•尼葛洛庞帝 编著 海南出版社1997
4.《网络虚拟艺术》[M]陈汗青蔡新元人民美术出版社
5.《数字化设计艺术》[M] 方兴 蔡新元 桂宇晖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6.《信息时代的设计》[M] 梁 梅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1
第二篇:工业设计与设计管理
工业设计与设计管理
叶 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310018
工业设计作为一间既具有综合性,又带有边缘性的学科是产业革命,特别是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人类对自我、对环境的不断认识,对工业产品提出不断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广义地讲,工业设计是以工业生产为前提的造物计划。以区别于以手工业和生产为前提的设计。工业设计的学科包含工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学科知识。工业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新兴的系统工程,是现代科技和人类文化综合发展的产物。国际工业设计评论会(LCSLD)给“工业设计”作了如下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通过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构造、机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直到装饰以新的品质,这就叫工业设计。”而国际工业设计学会理事会的定义是“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旨在确定工业产品的外形质量。虽然外形质量也包括外形特征,但主要是指同时考虑生产者和使用者利益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这种关系把一个系统转变为均衡的整体。”这两个定义除语义上的差异外,均说明工业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确保工业产品的外形质量的造型计划。这个外形不是一般的艺术形态,是与内在质量相吻合,使生产者与使用者同时得到满足的形。这应该是工业设计的狭义解释。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工业设计,是指在产品开发计划中“产品造型设计”这一部分工作。它和产品技术设计的区别是:产品技术主要处理“物与物”的关系。以机构产品为例,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去解决产品内部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产品的实用机能。而产品造型设计处理“人与产品、社会、环境”关系。造型设计突出了“人”这个中心。出发点是人的需求,归宿则是人的需求满足。
工业造型设计的具体工作:1,改进设计:将设计上深入研究的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一个产品往往只经历一次创造性开发,但必然会经历多次甚至无数次的改进性开发。所以,改进性设计是工业设计师的主要的工作。2,样式设计:根据不同的消费层次、风俗习惯、审美要求等因素,在不改变产品内部基本技术的前提下进行外形设计。产品的附加值也都体现在样式设计中。3,开发设计:根据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以及人类潜在的消费需求设计新产品,此项工作具有开拓性,一般要经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和消费心理的研究,进行开发性设计。
“工业设计”的专业概念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从国外引进的?通过这二十多年来的发展,现在在中国大陆已有300多所高校开设工业设计专业,每年有二千多个工业设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另一方面,国内的企业界尤其是消费电子类行业对工业设计的认知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年吸纳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在逐年提高。
由于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最初是由高校学者留学国外,把国外工业设计成熟理论引入国内教育界的,而当时的国内消费品制造业还处于“起步”、“模仿”阶段,工业设计还远远未在制造业中得到实践。因此,在我国工业设计不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需求发展的,是在“超经济”的状态中发展起来的,而工业设计恰恰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实践的检验,在课堂上单纯理论的阐述难免会出现偏颇。问题之一:把工业设计的范畴作无所不能的泛化。没有把工业设计作为一个子系统纳入企业整个产品开发系统中,主观地泛化概念只能带来理解和实践上的混乱。
问题之二:一谈到工业设计就说是“创造性”的工作。其实,各行各业都需要创造性的工作,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提“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工程创新。“创造性”的要求应该全方位的,而不是唯独设计是创造性的工作。事实上,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个设计都具有“创造性”的属性,“模仿”的属性还是占大多数。产品设计是限制下的创新,现实中绝对没有不受任何约束的“开发设计”,不着边际的设计幻想只是感性的泡沫,企业所需要的是能够在技术条件、工艺水准、资金成本和适当价格规范下最大程度发挥设计师创造力的真实产品。
理论上的误导和概念的泛化,在实践中就会造成混乱: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分到企业中,以“精英”的姿态光临企业,并没有独当一面的“创造性”的开发工作,因而在思想上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落,在具体设计工作中,也不知道与工程技术、销售人员进行沟通,而沉浸在主观的艺术设计的幻想
之中。最后的结果是:管理人员觉得设计人员不太好管理,设计人员觉得企业对设计太不重视,这时除了离开企业就没有其他选择了。
上述情况的出现与我们现有的设计教育是有关的,工业设计人员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虽然在产品创新中工业设计师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却不是唯一的。离开了高水平的工程设计配合、到位的资金投入、精致的生产摸具制造、严格的质量管理、创造性的销售推广和周到的售后服务,自己将一事无成。
实际上,工业设计师在整个产品开发系统中主要工作是负责与用户有关方面的设计:产品的功能界面——产品怎样使用;外观——产品看上去、听起来、摸起来、闻起来的感受。
1,产品的功能界面——人机交互的设计
◇方便使用——使用方便对于那些诸如复印机之类的频繁使用的产品和灭火器等不经常使
用的产品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产品具有多种特性,并且有多种操作模式,那么使用方便就更
重要了。为此,工业设计人员必须保证产品的特征能够有效地反映它们的功能。
方便维修——假如产品需要经常维护和修理,那么便于维护就显得很关键。例如,打印机
或复印机的用户揭示维修的步骤也是很重要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更可取的方案是减少
维修的需要。
产品的用户界面——通常,产品的用户界面越多,产品的开发设计越依赖于工业设计。例
如,门的把手显然只需要一个用户界面,而手提电脑就需要较多的用户界面,工业设计人员对
此必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每个界面可能要求不同的设计方法和额外的研制。
用户界面的新颖性——已有的设计中用户界面肯定需要不断的改进,比如,新一代台式计
算机鼠标的按钮,这种改进比较简单。但更加新颖的用户界面可能就需要进一步的研制和可行
性研究,就象第一代苹果笔记本电脑的内置式鼠标跟踪球。
安全性——所有的产品多要考虑其安全性。对于某些产品来说,安全因素可能是开发人员面临的重大挑战。例如,在儿童玩具的设计中,对安全因素的考虑肯定要大大超出一只新型鼠标在这方面的考虑。◇ ◇ ◇ ◇
2,产品的外观设计
◇ 产品的差别化——具有稳定市场的和成熟技术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工业设计来创造美观的外形和产品的差异。相反,象计算机硬盘驱动器这样的有其自身的技术决定其差别性的产品
很少依赖工业设计。
产品的形象——用户对产品的感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外观。对于用户有吸引力的产品往
往有着美观的造型和式样,并给拥有者带来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同样,看起来粗糙、保守的产
品是不会吸引用户的。当造型、式样和用户的感受对于产品很重要的时候,工业设计就对产品
最终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
好设计的激励作用——一个具有美观外形的产品常常会在设计和制造人员心目中产生一种“集
体荣誉感”。而集体荣誉感间有助于激励和凝聚每一个开发人员。初步的工业设计往往能给项
目组提供一个最终产品的具体的可视形象。◇ ◇
3,投资工业设计的效益和成本
制造商最想知道,在开发新产品的商业运作中,应该在工业设计上化多少成本。也许很难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但可以从费用——效益的分析中得出一些结论。
工业设计的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制作费用和时间成本:
◇直接费用是指工业设计服务的开销。其中包括在该产品设计开发项目中设计人员参与的人数、所需时间、制作模型的数量、材料费用和相关开支。以2000年美国的设计市场为例:工业设计咨询服务费是每小时75-150美元。如果是一个消费类电子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服务费在75,000美元至250,000美元之间。企业内部的工业设计服务的成本大致相当。
◇制作费用是设计过程中所需的耗材及加工制作费。其中包括概念模型、工作样机、色彩计划等方面的成本。当然,各个阶段模型制作的数量和修改次数均会增加制作成本,然而,在这个阶段的反复推敲往往为今后的批量生产中的最终降低制造成本打下基础。
◇时间成本是指延迟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所造成的商业后果。设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完善一个产品,需要经过反复的推敲。所以,应设计时间过长而耽误了市场的最佳进入时间,这是工业设计的风险之一。
工业设计是通过具有独特的产品造型及良好的人机界面,来达到增加用户满意度、强化品牌形象和产品的差异性的效应。而对于那些没有经过工业设计的产品来说,经过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价值,甚至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作过题为市场竞争中设计对产品成功影响的研究,该研究报告指出:虽然很难作精确的定量分析,但研究人员还是发现产品的美学价值与销售价格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而与制造成本之间并无相关性。研究表明,工业产品在外观设计上每投入1美元,可带来150美元的收益。这表明即使工业设计只能给用户带来1美元的感性价值,制造商的回报还是相当可观的。(资料来源:Karl T.Ulrich,Steven
D.Eppinger: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D)
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表明,工业设计的投资的确能产生积极的回报。这项研究跟踪了英国中小制造企业的产品开发项目中投资工程设计、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的商业效果。这项研究显示:调查对象中65%的设计项目已经投资,其中平面设计成功率最高为80%,其次是工业设计为63%,工程设计的成功率为56%。数据表明对于工业设计及工程设计而言需要较长的一个周期,而对平面设计而言周期将大大缩短。在180个设计项目中,完成率60%,120个完成的计划中经济成功率为89%。主要试点项目成功率为94%。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投资与设计是非常有价值的。投资之初尽管要担当一定的风险,但一旦整个计划完成获得成功,那么盈利是非常可观的,投资的风险就会显得微不足道。图表1-4-1,按设计的不同类别列出经济数据。可以看出平面设计是见效最快的。图表1-4-2的数据表面一旦产品投入生产,产品开发的成功率也很高。产品加工的复杂意味着盈利越多。调查对象中10%的设计是生产降低了成本3%的设计是企业停止了被援助。(资料来源:The Open University/UMIST——Design Lnnovation Group Award Report)
企业在进行产品规划时,作一个慨算和分析有助于明确工业设计的商业回报。例如,假设一个新产品由于在工业设计上的投入而导致产品的零售单价提高10元,可增加多少销售量?总体收益多少?把这种粗略估计出收益与工业设计的预计成本相比较,由此可以估算出这个产品开发项目的市场预期。
4,设计管理势在必行
现在设计已经进入了团队创新的时代。团队作业是一个观念因素,涉及到企业经营和产业的竞争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产生持续创新流的组织原因。企业各职能部门间实现一体化连接,将企业资源实现在企业中的最优化配置。创新内部的沟通障碍,行动障碍,它的资源组织特征和其他内部特征,限制了企业生产,开发和实施那些起因于环境的创新能力。这就涉及到了如何解决设计与管理的关系问题?设计与管理,都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词。都是企业经营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将他们组合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又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可以是对设计进行管理,也可以是对管理进行设计,可以是对产品的具体设计工作进行管理,也可以是对从企业经营角度的设计进行管理。然而不管怎样,设计管理已经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作为企业提高效率,开发产品的利器。设计管理的出发点是提高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的效率,设计管理既是设计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管理原本就是一种文化,它既源于文化又创造文化。管理
研究如何对各个层次进行整合,协调设计所需的资源和活动,并对一系列设计策略与设计活动进行管理,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已达成企业的目标和创造出有效的产品(或沟通)。这种机制包括生产的管理,产品创新的管理,销售的管理,财物的管理等等一系列的管理机制。
设计与企业管理的结合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获得好的工业设计不仅是一项设计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管理工作。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的专业技能当然是重要的,但在企业内部进行设计管理的技能同样重要,通过有效的管理,保证企业设计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并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设计管理的关键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部门间设计的协调一致。许多企业每年都在设计的各个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产品开发设计、广告宣传、展览、包装、建筑、企业识别系统以及企业经营的其它项目等。但是,由于对这些不同的设计方面缺乏协调的控制,往往使它们各自传达出的信息相互矛盾。这样便失去了用设计手段建立企业完整的视觉形象,确立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并扩大企业影响的机会,一项要要的企业资源被浪费掉了。企业所产生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是企业的一面镜子,反映出该企业的各个方面,它们之间应该是协调一致的。许多企业并不了解这一点,从而造成了设计上的混乱局面。在这些企业中,设计实际上完全没有受到管理,甚至没有被看作一种使企业内部协调一致的潜在力量。设计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为产品、包装、展示或宣传品所进行的零散性工作,相互之间以它们与企业的其它任何事情毫无关系。企业内部不同领域的设计人员也缺乏沟通,产品设计是由工程师们进行的,而视觉传达由公共关系和市场开发方面的人员负责,环境则由基建部门负责。如果没管理跨越传统部门界线的设计管理机制,混乱在所难免.企业设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相互交织的内在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它几乎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细胞,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新的、有力的系统来管理设计。由于企业的特点千差万别,设计管理的组织结构也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设计管理的组织结构应该是至上而下的,如果决策部门有人全权负责设计管理,统一协调企业各方面的设计活动,混乱的局面就不会发生。这就意味着在决策部门中至少有一位对设计有浓厚兴趣,并有一定水平的人士负责企业的设计工作,他在企业的高层代表设计,决定设计如何将企业战略转换为视觉形象。为了在实践中管理设计,企业还需要在各部门建立起一系列的设计管理工作小组,构成日常的设计管理网络,将设计管理的概念落实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这种网络必须有一种保证设计各方面最大限度的交流和直截了当联系的机制,避免互不通气带来的麻须。工业设计人员协调了各种不同角色的关系,使企业内部达到和谐统一,各类人员各司其职,如技术人员按职能组织会产生有效的技术行为,管理人员按项目组织更可能同时满足成本计划上的要求,销售人员提供市场需求信息,产品使用反馈。这一实现的结果,将使工业设计人员从多方面实现信息的汇总,概括多种角色在其中提供的构思,设计出既满足消费者,又满足企业双重心理需求的产品。工业设计人员是企业各部门的粘合剂,是联系他们的桥梁。他使企业各部门的效用,大于他们的简单叠加.技术,管理人员是企业的硬人才,工业设计人员是企业软人才,谁都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但工业设计人员,由于其历史的特殊性,更应使我们对其特别关注。
导致工业设计团队职能障碍的表现特征:
◇ 团队缺少授权:总经理或职能经理对设计项目在细节上的持续干预,而对团队的项目决策和设计
理念缺乏了解。
◇ 超越设计目标的职能控制:市场营销、设计或制造的代表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或作用,可能
会在不考虑产品整体成功的情况下对决策施加影响。
◇ 不充分的资源:专业人员配备不当,或缺乏资金、设备、工具等,都可能是团队无法完成设计项
目。
◇ 在设计团队中缺乏职能代表:设计决策在没有营销、工艺、制造或其他主要职能代表介入的情况
下做出。
(《设计管理基础》课程讲义节录,2003年)
附:英国国家标准[BSI,1989]中关于产品设计管理指导原则:
(一)企业层面上的产品设计管理,由高级管理层(Design Director)负责,其活动与工作有:
1,公司目标:预测、鉴定及在确认公司目标;
2,使所有参与设计活动者知道了解公司目标;
3,产品计划:确认所选定的产品计划能配合公司目标;
4,资源规划:提供充分资源衣服和产品计划;
5,组织架构:确认组织具有合适的政策与程序;
6,管理项目经理:确认所有设计负责人清楚其项目目标与个人的浓厚兴趣,并能激励其部属; 7,时间成本:在时间条件下适当的监督设计成果与费用;
8,重视产品设计:对产品设计推行一套严格和高标准的正式授权程序;
9,评估与评价:评估成果并将评价结果传达给所有相关人员。
(二)项目层面上的产品设计管理,由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其活动与工作有:
1,计划:确认产品慨念的鉴定符合公司计划;
2,设计规范:组织与安排设计规划的准备工作,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
3,控制成本:分配预算,控制费用和安排现金流量;
4,控制进度与品质:安排程序以整合各部门的功能,监督进度并在必要时作出调整; 5,项目资源:确认各部门的资源是合理的并能切实配合开发程序;
6,项目组织:确定项目组织是合理的,并了解与其他正常功能组织的差异;
7,沟通:控制外部,经常保持与高层管理者的沟通,使其明了项目进展、时间、和费用; 8,评价:组织产品评价和项目管理评价。
(三)设计活动层面的管理,由设计经理(Design Manager)负责其工作与活动:
1,参与设计规范的制定,并确保在设计过程中得到执行;
2,提出与资源相匹配的设计程序;
3,审查及更新设计技术;
4,经过适当的训练,使设计组长具有一般管理的能力;
5,提供有效的组织程序和及时的信息服务;
6,分配设计师的工作,并确保设计师规范化工作;
7,激励设计人员;
8,在设计审查过程中,审核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并在有关会议上对设计规范提出必要的修改; 9,跟踪检查设计工时、成果及成本;
10,确认支援设计的行动被执行;
11,对产品评估作专业判断;
12,评估设计程序、设计品质,及必要的改善措施。
(资料来源:British Standands 7000[1989],Guide to Managing Product Design)
第三篇:育人与创新之我见
育人与创新之我见
冕宁县青纳小学 李永平
《教育规划纲要》早已下发学习,贯彻实施,读罢《纲要》作为一名在边远贫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心中最大的感悟就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在此,结合自身所闻、所识、所感,就“育人为本”的理念与改革创新进行肤浅思索,发表拙见。
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坚持育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本质体现,是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为适应新时期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造就合格的、能充分满足需求的各种类型人才,充分体现“建人力资源强国”的指导思想。也是我省建设教育强省和西部人才高地的基础所在。
坚持育人为本,是教育目的的回归。育人为本学校是具体的实践者和承担者,学校的本质就是一个“育人为本”的机构,其核心功能就是育人。这就要求我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终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硬件设施与优美环境是育人;教师言行举止是育人;学校制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是育人;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活动是育人,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育人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指针。
坚持育人为本,是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的体现,是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的关键。教书先育人,育人必树德,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知识能力,还要具备正确 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科学的思难方法,有健康的身心素质。真正落实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坚持育人为本,是教师的第一职责,是教师职业的最高要求。每一名教师都应当将育人工作放在首位,并为之奋斗不懈,真正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将育人作为人生追求与信仰,持之以恒,具备“春蚕精神”、“蜡烛精神”,对做好当前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创新是这一时代的主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改革,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将是死路一条,作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事业—教育,必须紧随社会改革创新的步伐,并走在其它事业发展的前列、优先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教育规划纲要》所确立的方针,为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育人为本是教育发展之根本,改革创新为之提供不竭动力,二者要有机结合,实施好素质教育。结合发展相对滞后的山区教育现状,以己之见,应当从以下方面努力。
创新观念,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人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素质教育在山区没有得到深入推进,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队伍问题,教师的观念没有得到更新,教师的素质没有得到改进。为此:一要加大《纲要》的宣传、学习力度,让每一位管理者和教师吃透其精神,准确把握未来教育发展目标与要求,找到为之努力的方向。二是加强素质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素质教育虽提出多年,但就“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实施,怎样推进”,许多教师感到茫然,仍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应用传统方法与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重教书轻育人,必须要真正转变其观念,进行彻底“洗脑”,将素质教育观念“嫁接”于传统教育之上,力求达到“改头换面”之效。构建适合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素质。三要切实强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真正树立起终身教育理念。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加速,周期缩短,教育理论知识更是如此。部分教师不注重学习,知识更新,吃“老本”,造成跟不上教育发展需求,知识与观念落后,拖教育发展后腿,对此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有针对性开展教师培训,改变临近退休教师不参加培训的做法。强化继续教育管理,严格登记制度,做到客观、公正,不走形式。同时,将教师学习、培训与继续教育实效作为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增大比例,以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素质的提高。
创新管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关键是机会公平。通过近年努力,确保了每一个孩子都能进入学校学习,完成学业,保障了公民依法享有教育的权利。但是,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依然不均等,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依然存在,且有拉大趋势。人民的教育需求高速增长,急剧向优势明显地区、学校集中,“爆满”与“空巢”,“难拒绝”与“苦寻求”形势堪忧,其根本症结在于资源配置和发展差距。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均应加大力度,主动作为。作为教育行政部门、除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将教育硬件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外,更应注重通过大力实施支教、结对帮扶、定期轮流等,将软件资源—教育管理与优质师资,配置到相对滞后的地区和学校,切实做到合理配置。作为薄弱学校,要遵循规律,大胆作为,以超常措施,跳起摸高,优化育人环境,提高管理水平,缩小差距,创建特色,稳定生源,避免“空巢”,争取“回流”。作为教育资源优质学校,要规范招生行为,重点做好服务范围内的工作,杜绝“强挖”现象,尽力给予薄弱学校帮扶,以减轻自身压力,担负起促进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携手共进。
创新评价,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教育工作的基础性、艰巨性,长期性。这就需要深化改革,调动全社会支持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评价体制至关重要。一要正确引导社会评价。大力引导社会、群众科学开展教育评价,制定评价标准体系,改革只看分数的单一评价,实现评价多元化。将评价重点引导到办学行为是否规范,是否遵循教育规律,是否真正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是否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二要改革学校评价。要将教育的连续性与学校教育的阶段性有机结合起来,对学校教育工作评价,完善评价制度,不仅看考试分数,短期效果如何,还要考察是否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否着眼于学生的长期成长。把短期评价与长期展望结合起来,实现有效衔接。三是要建全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大力推进绩效考核科学化、规范化进程,实现工作内容、开展情况、成效成果与报酬对等,有效调动教师履职积极性。四要创新人事机制。在现有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基础上,引入职称考评制度,将二者结合起来,逐步实现职级相符。
让我们在《教育规划纲要》的指引下,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社会。
第四篇:继承 发展 创新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教师要善于发掘历史教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人文底蕴和知识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显得尤为突出重要。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表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陶冶学生情操,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火的使用过程:天然火的出现或许是因为炎热干燥的季节里雷击引燃了森林中堆积的枯枝,或许是林中的一只小鹿为逃避猛兽的追逐而碰下悬崖的一块石头撞击到另一块石头的火星引燃了森林中千年的枯叶,或许是其它千年等一回才出现一次的偶然因素。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森林中燃起大火时,原始人类肯定和其他野兽一样惊慌的逃窜。大火过后,那些侥幸逃得性命的人面对满目的灰烬悲痛欲绝、一筹莫展,也许他们会远走他乡,结局是死于路途中或找到新的家园。也许他们会留下来,由于饥饿拣起烧焦的动物或同伴的尸体――那一定是难以下咽的食物。也许——当他们终于习惯这种食物时,下次再吃要等不知多少万年。在经过无数次数代人同样的经历才认识到火能给他们美味。从恐惧到认识,从认识到利用,这其间从逃窜到拣起烧焦的食物恐怕要经历上百万年的历程。我们的祖先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经历了多么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从猿进化成人,从古代人进化成现代人,人类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才终于进化成我们今天的样子。所以,我们一定要意识到现在的你我都是人类进化的结晶,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千辛万苦才进化成我们今天的样子。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做人。
又如,教学《民族团结》一课时(八年级下册11课),发掘了时政热点“别斯兰人质事件”和“中国青年志愿者接力计划”,通过比较,说明了民族团结的对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大贡献,同时也引导学生怎样为国家,民族的发展作贡献。
2.教师善于组织开展课堂活动,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学生普遍具有贪玩好动、情感丰富、爱憎分明性格,而学习目标不是太明确。要把他们培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靠空洞的说教是不能够实现的。
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每每学校例行的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时,学生的热情似乎并不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在缺乏情景的创设时,是无法调动起来的,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被隐藏起来了。在教学“抗日战争”时,为了突出“爱国主义”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们这样做:选择“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这个国人心中的“国耻日”,举行全年级师生共同参与的纪念仪式,通过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创设“知耻而后勇”的历史情境,培养、树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
我们首先学习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用水均益的名义发表的《日本,听我对你说》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然后和学生一起上网查资料,将自己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设计成展板展示出来,用丰富的资料表现一个主题:“9.18”是日本人强加给中国的灾难,生活在沦陷区的中国人命运惨不忍睹。学生全景式的掌握了日本侵华战争过程,尤其是学生下载的南京大屠杀和万人坑的照片:日本人把香烟插在被砍下中国人头颅嘴里取乐;大大的泥坑里满是衣衫不整的尸体,而尸体的旁边是啼哭的婴儿,使得学生产生了悲愤压抑的情绪。这时我们向学生提出了要举行全年级上千名同学集会,听演讲、齐唱抗日歌曲来纪念9.18,得到了他们的响应。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验历史,我们又专门利用课堂教唱了《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这些抗日歌曲,继续利用情景体验酝酿学生的悲愤情绪。在9.18这天,集会开始,教师和学生共同主持仪式,当主持人说道:“看看我们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吧!在山西大同,有一个中国人白骨填满的“万人坑”;有一个婴儿在尸体堆里哭喊着找妈妈。在河北潘家峪,有一个中国人尸体垒成的“肉坟丘”,有一个六岁的女孩被鬼子活生生的撕成两半„”骇人听闻的情景和学生查找到的资料相互印证,主持人悲伧的语调,悲愤的表情,成功的创造一种悲凉的气氛笼罩全场。抓住了学生的心,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演讲开始,当学生演讲到“蓄意的屠杀,惨绝人寰啊!魔鬼!魔鬼呀!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那充满激愤,发自肺腑的语言把全场的悲痛达到高潮!有的学生再也忍受不住夺眶而下的眼泪,他们的情感需要在这是得到宣泄。学生又演讲到“如果我们的肩膀柔弱得连学习的担子都扛不起,那么一切都是空谈。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突出了活动的宗旨,使学生明确了目前的责任。最后安排齐唱国歌,主持人用激励的语言说到:“同学们,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的时候,请高唱《国歌》。让它不断提醒我们:祖国需要强大,民族需要尊严,我们需要肩负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从来没有听到学生如此整齐,嘹亮和充满感情地歌声。这不就是我们企盼已久的齐唱国歌的效果吗?我们欣慰的感觉到,学生通过活动对国歌,对自己肩负的使命已有深刻的认识。
整个集会过程把学生带回那个特殊年代,体验到了民族的苦难,侵略者的毒辣,反抗者的顽强。唤醒他“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认同感。我们感到这些生活在舒适和安逸当中的很多同学的内心已凝聚起一种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国家的概念在学生的头脑里更加清晰了。
说到再现历史场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在中国现代史的学习时,又做过这样的尝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半个世纪前发生的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把一位经历过这一历史事件仍然健在的老人请到学校,以老人的经历作为学生体验历史的活教材。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由志愿军老人和宜宾二中的学生主持人共同合作,以谈话、聊天的方式进行祖孙之间的交流。学生主持人充当活动串联,营造亲切气氛,以调动老战士讲述历史的激情为主。通过现场学生的参与,同时用视频传输手段面向全体初二同学。这种情景体验的手段,符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性格特点。在听取故事的同时,让学生产生学习老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我们民族平凡且崇高的人格的动力,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从而实现活动目的。活动前,教师多次到老人家和老人谈心,在老人陈旧的相册里,我们发现了这样的一首自题的诗句:“缺衣少食的岁月,血肉横飞的战场。经历了人生磨难,铸就了民族脊梁”。朴实无华的诗句,既是老人崇高的人格品质的体现,又是历史与现实的桥梁。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志愿军战士生动细致的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于是教师把它作为了活动连接的线索。活动中,我们首先播放了歌曲《我的祖国》来调动学生的情感,然后播放《志愿军军歌》来调动老人的情感。老人把他和战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工作、生活的经历作了详细具体的讲述。在学生的提问下老人描述了自己参军的原因、经历和志愿军战士贫乏的物质条件。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回到了那个曾经慷慨激昂、金戈铁马的年代,他们从老人怎样参军的历史里,感受到了50年代新中国年轻人的爱国热情,祖国正在经历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伟大的事业。当老人讲述到志愿军战士面对物质困难用简陋的武器装备与美国的现代化装备作战,最后保全了自己,战胜敌人的经历时,学生从老人的表情和语言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惨烈程度。事后学生对我们说:“那些场景是我们这些只看过电影《上甘岭》和《英雄儿女》难以想像的。真实感人的志愿军战士事迹,体现了坚强的意志,巨大的牺牲,无私无畏的爱国热情。更加深了我们对课本上所说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的认识’”。以这样一种课堂体验的方式,老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的情感,熏陶学生的心灵。老人对人生的感悟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也带给学生做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生活的思考。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塑造,从而实现活动目的。
3.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价值观,要善于引导,并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舞台
作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经常有表现自己能力和情感的欲望。教师应该敏锐的发现已经形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舞台、指引方向。
例如在二战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觉部分男同学非常欣赏二战的头号战犯希特勒,他们津津乐道希特勒的《我的奋斗》,认为希特勒敢想敢为,做了那么多别人不敢做,也不可能做成的事迹。非常有个性,值得崇拜。而其余学生虽然有反驳的愿望,又苦于找不到有说服力的证据。这种冲突胶着的状态,为老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景,给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问题。教师设计了几个启发性的问题:1.希特勒为什么要写《我的奋斗》?2.希特勒掌权以后在德国做了些什么?在世界其它国家做了什么?你是怎样评价希特勒的种种行为的?这三个问题,相互关联,环环紧扣,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学生朦胧的想法、新奇的见解、在阅读课文和相互讨论中得到验证。一个同学的发言围绕着课文知识“法西斯的暴行”十分精彩的说到:“我非常反感希特勒的所作所为,为了自己的需要,他可以随意的践踏他人的生命。生命是人立足的根本,是宝贵和唯一的财产,何况希特勒残害生灵的方式又是那样的令人发指。”这位学生的发言蕴含着初步的人道主义和人权的理念。也许她并不知道这两个概念的名称,可是在老师的问题情境里,通过积极的思考,她对这两个理念的具体运用,给老师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那些只根据自己个人需要,片面强调希特勒是英雄的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冷静了下来,感到了自己想法的幼稚和错误。学生们在学习关于日本的侵华战争的历史和开展9、18活动中,对比今天日本对历史的态度,响应网上广为流传的抵制日货的潮流,有学生甚至质问历史老师有没有参加网上发起的反对日本加入常任理事国的签名活动,有学生自发组织同学印发抵制日货的宣传单,在家长和社会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学生的行为让老师始料不及。理智的说这是一种过于的偏激的爱国的行为,但是,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在了解历史后,谁产生这样的行为都是正常的。何况,日本本身没有正确的反省战争罪行,正是他们的这种态度,激发了中国人所谓“反日”的爱国行为。作为政府,作为正式的教科书肯定不能旗帜鲜明号召抵制日货,但是,我们肯定了学生的爱国行为--任何历史教师都有责任激发、保护、引导学生的任何形式爱国行为。
有的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史九年级下册关于美国、西欧和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认识到其中共同的原因中关于重视发展教育的因素时,也非常关心中国的教育,主动积极收听今年的两会报告,第一时间把今年中国教育改革的消息告诉班上的每个同学,这种关心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情感、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它让我们意识到,学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建构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需要有一个与生活的世界相联系的舞台。
有了这样一个舞台就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一个真实的事情:一位平时学习不努力的学生在“9.18”集会后,对他的班长说“原来都想彻底放弃学习的念头了,‘9.18’集会以后,觉得自己身上似乎有了一种责任感,应该坚持学习。”现在回想起来“9.18”集会活动之所以成功,就在于集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舞台;集会后又出版了校报增刊,发表了大量的学生文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纷纷向各种报刊投稿,例如《日本,听我对你说》、《写给日本同学的信》等刊登在《宜宾晚报》上。除发表文章外,学生在书写毕业留言的时候,受历史责任感的影响,部分同学在填写以后的志愿一栏里,男同学这样写:首先好好念书,锻炼身体,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就去当兵。女同学这样写:学好知识,到西部当志愿者,从事教育工作(明显的是受到了教师教学“别斯兰人质事件”和“中国青年志愿者接力计划”的影响。)。这些学生特有的表达方式,并不一定会真的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实现,可是它反映了学生的一种良好的心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通过历史教学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
以上实例是我们在课程改革方面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不刻意的追求历史学科的完整性。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篇:中国工业设计之我见
中国工业设计之我见
——现代工业设计与传统文化 郭志强
摘要:现代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意识,各国的设计形成了一种融合型的文化潮流。而我国丰富悠久的文化传统可以启示、感召我国的工业设计更具民族特质。关键词:现代工业设计文化我国传统文化
现代工业设计的概念,可以说,是伴随着现代社会中技术与艺术的变革而产生的;是伴随着人类对自我、对环境的不断认识,对工业产品的不断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从“劳力、土地密集”的农业时代(第一波)过渡到以“机器、工厂为主”的工业时代(第二波,1760-1950),便已经造成在生活与工作环境上非常大的变迁,比如:大量生产、环境污染、工会的产生及城市化、银行体系„„因此有人称它为时代大革命。“第三波”会有怎么样的冲击?许多专家都指出:国际网络的革命(1994年网络浏览器的诞生以来)迫使改变我们的思考模式,新经济活动所面临的挑战是不再只是制造生产,更得去思考如何透过服务、信息、个别的服务与感性来提高产品的“无形价值”,以符合消费者的期望和理想。数字化的时代因为具有模糊化(Blur)的特质(欲望模糊化、资源模糊化),使得新产品从需求开始,到设计研发的过程,再到完成上市,都渐渐地被模糊地融合成为一连贯的工作!
在现代社会中,工业设计不仅受文化浪潮和趋势的影响,而且受电子与科技新动态的影响。设计者必须预测未来文化和市场的动态,使得自己跟上未来的潮流和时尚。另外,生物工程、材料科学、遗传学、计算机等在设计中的应用也日趋成熟。为了使设计的机能更准确,所有控制设计的精确性的因素都将预先经过计算和研究,以使设计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工业设计的概念变得越来越复杂,设计师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工业设计的概念才不断得以深化。
信息时代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存状态,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人有失控的感觉,因此,人们更渴望能够通过知识和文明重新规范人类社会的秩序、道德和伦理。对工业化和现代主义的信仰已经证明技术并不能造就一个更好的社会,文化的延续才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的东西。设计作为生活方式的创造者,体现了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要求,承担着人类文明延续的角色。在后工业时代,设计已经成为连接科学技术和人类文化的桥梁,抒情特点和诗意情感的表达成为优秀设计作品的特征。人们在希望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功能,表达出更多人情、个性的同时,也期望设计还可以包含更多的人文价值,这,也正是一个国家的设计区别与另一个国家的设计、一个民族区别与另一个民族的体现。从国际工业设计协会对工业设计的定义可以看出,工业设计是一种再创造。那么这种再创造有没有一定的原则可言,也就是说存不存在着一个设计法则。这是设计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认为设计有一个核心,它受到很多外来因素的影响,如生产条件、文化因素、社会形态、环境因素等每一件产品都应有一个合适的形式,这个形式必须为产品的功能服务,它包括了物质功能、精神功能、社会功能和环境功能。另一部分认为设计只是一种假设、一个步骤、一个瞬间,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真实性,只有经验性;没有“那是什么”,只有“发生了什么”。设计是一种随意,一种不受文化、传统、主义约束的创造。其实,对非常复杂的设计世界下一个公认的定义是相当困难的。我们必须清楚,不管设计存不存在着法则,工业设计本身绝不可能是一个固有的结论。因为工业设计师设计产品,正是在设计人们的生活方式,设计着人类的文明。如果对设计作出一个思辩性、逻辑性、唯
一确定的理性结论,那就给人们铸成了一种凝固的生活模式,给人类创立了一种僵死的文明。设计应始终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不断引导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这或许可以认为是设计的一个较为恒定的原则。如果把设计作为一种目的而不是一种手段去认识的时候,设计便开始真正进入了生活。也就是说,设计者设计了一种功能,而不是为了功能在设计。广义地讲,是设计者设计了生活方式。这就是工业设计的内涵——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里的“新”并非一定指未来设计,有创意的回归就是一种“新”。
工业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一种美化技术、物化艺术的交叉过程。在整个工业产品的设计中,正确研究人与产品的关系及人对产品的需求,乃至人类生存环境与整个客观世界的群体等非常重要。设计师的素质不仅要有产品的结构、性能、材料与工艺等专业知识,而且要有重新改变人们心理结构与审美意识和社会结构与环境等更高层次的智商。因此,正是设计,在引导着人类的未来。
美国的莱茵•辛格(Len Singer)对产品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阐述,不仅适用于今天的人去观察古代遗址中出土的那些人造物品,也适用于同一时代的这个民族(或地区、国家)的人去观察另一个民族(或地区、国家)的人造物品。他认为工业设计师是文化的代言人,“于是,好的设计便具有了新的含义:它不仅意味着充分满足了使用功能,而且使用方便、舒适,是丰富的知识载体,完美的精神功能的体现,充满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及风格内涵。”工业设计考虑文化的因素并不意味着仅以概念的更换为满足,文化的定义对设计的内涵提出了更深更新的要求,它不应该是设计师个人的、任意的想象和作为,而是将生活行为中的“文化意识”显现化。工业设计与文化之间并不是抽象的联系;相反,如果仅将工业设计的一些基本形式法则就理解为它的全部原则和出发点,希望不研究具体环境就能实现完美的设计,甚至建立一种超越地域和民族的对形式、色彩、结构、功能的共同要求和喜好,直至世界一统的设计风格,那就真正丧失了它将作为一种文化活跃在人类生活之中的活力。
工业设计必须依赖具体的文化环境,工业设计本身也是在创造一种文化,体现一种文化意识。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就在于从具体的生活行为中提炼出潜在的文化特质,使其演化为一种现代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生活方式。早在1960年代初期马克思•本泽(Max
Bense,1910-1990)从资讯美学与记号论的观点预测不久在平面设计与工业设计间需要培养一种新人才——记号设计师。他能通晓两者间的问题,能解决工业产品与环境造型间沟通的问题,这种人才的培育与方法论的确立,对黑箱化的工业产品与人机界面(人机对话环境)而言,实是当务之急。
文化是在适应环境的条件下产生的,不同民族和地区会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在不同国度产生出不同类型的文化,如希腊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在我国历史上,不同的地域也形成不同类型的文化,如齐鲁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两广文化等。它们都是特定生存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产物,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和独特性,反映了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物质产品虽然属于器物文化,但是它的设计过程却涉及到各种形态的文化内容。因为设计是以观念的构思形成产品的表象,作为物质生产的前提,使生产活动可以依据人的自觉目的来进行。它既要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为导向,又要以一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为依据。因此,设计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整合过程。文化整合,就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这里是以社会的需要为依据,使各种文化在内容与形式、功能与价值目标的调整中重新组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即一种生活文化,支配物、空间、时间的一种生活方式。设计创造了生活文化的形态,唤起了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潜在需求欲望,刺激了生活,给予人们向改变生活方向努力的目标。
可以确切地说,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意识。
工业设计作为一种文化显示,使各国的设计都凝聚着属于自身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又贯穿着属于时代的文化风貌,形成一种融合型的文化潮流。我们这样说,工业设计是文化,是人类对自然理解后的意识,是人类认识自身后运用材料、技术表达自己理想的行为,是人类科学、文化水平的集中反映。设计文化不是一场文艺复兴式的运动,而是人类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自然,以及重新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场社会哲学思想的革命意识。
设计进入了全球规模设计的时代,这是由高科技发展形成的“国际文化(技术文化)”带来的结果。“国际文化”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整体性文化现象,这种整体性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闭关自守的褊狭的民族性和地区性,它是指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之间日益广泛、日益迅速的相互交流、影响、作用,从而形成的一种全球性的文化联系和沟通,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互济互补的产物。因而这种整体性渗入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及设计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国际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人们开始感觉到并重视高科技社会中“地方文化(传统文化)”与“技术文化(国际文化)”的同等地位。约翰•奈斯比特更是有先见之明地说,“大约一百二十五年以前,当蒸汽引擎和铁路出现的时候,当时有些作家说,我们将变成使用单一——语言英语的世界。这件事当时没有实现,现在也不会发生,„„在日常生活当中,随着愈来愈互相依赖的全球经济的发展,我认为语言和文化特点的复兴即将来临。简而言之,瑞典人会更瑞典化,中国人会更中国化,而法国人也会更法国化。”
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设计中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设计中必须融入地方文化才有可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特别是象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和造物文化渊源但还没有走上设计正轨的国家,已经迫不及待!
我国的地方文化就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认真地分析研究我们的悠久的传统文化。英国工业设计家弗雷泽•安吉沃德所写的《设计美学》序章中首先所举的古代优秀设计的范例便是中国的夏禹治水;其后出现的设计家(最重要)的应当是鲁班,他从高粱秸插成的蝈蝈笼子得到启示,创出了中国梁橼结构的建筑体系,这个体系的最大特点是承重部分落在橼架上,所以负载减轻,可以“墙倒屋不塌”;隋朝开皇大业年间由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既减轻重量,又节省材料,还便于排洪,且增加美观。在世界桥梁史上,其设计与工艺之新为石拱桥的卓越典范,跨度之大在当时亦属创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马王堆古墓出土的漆制食器,其造型合理、简练、流畅;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不但造型优美,而且具有消除烟炱、调节方向的作用,堪称实用、经济、美观的优秀设计,等等。除此之外,从先秦诸子的思辩到宋明清文人士大夫的笔记、著述,从《考工记》、《天工开物》、《髹饰录》、《长物志》,到无数口头承传的工匠口诀,集中了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造物、设计及其精神内涵的认识和思考。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丰富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绘画、雕刻、书法、诗歌等文化以及古代哲人思想、见地,都能给我们以启示、给我们以感召,可以使我们的工业设计具有民族特质。
设计的民族化并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肤浅理解而只是表面形式的简单套用和照搬,是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神韵”融入到设计中。运用现代设计的表现元素,体现传统文化的意蕴。
让我们一起记住鲁迅先生的一句话,“采用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
参考文献:
1.工业设计概论程能林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2.工业设计史何人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七月
中国工业设计之我见
——现代工业设计与传统文化
专业班级:工业设计二班学号:08011340223
姓名:郭志强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