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4例胃肠减压患者意外拔脱管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64例胃肠减压患者意外拔脱管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 目的 分析意外拔(脱)管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我院64例胃肠减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64例意外拔管者的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措施。结果 患者因不适拔管29例,不能配合治疗自行拔管10例,胶布固定松脱10例。结论 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良好的固定方法尤为重要,做好置管期间的基础管理。
【关键词】 胃肠减压;处理对策;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23-020
胃肠减压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治疗[1].意外拔(脱)管(Unp lanned Extubation,UE)[2]是指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一旦发生UE,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费用,影响手术成功,甚至导致死亡.临床上,胃肠减压患者UE发生较为常见,因此,研究胃肠减压患者UE发生的临床特征及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资料
2004年-2014年我院发生胃肠减压UE的患者共64例,其中男47例,女17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82岁。主要诊断:消化道出血、胃癌、肠癌、肠梗阻、肠套叠、急性胰腺炎、胆管结石、腹痛待查等等。拔管原因分析
见表1。
2.1 患者感觉不舒适拔出胃管(1)感觉鼻咽部疼痛、刺激性咳嗽,多因插管时引6起鼻黏膜损伤和咽部异物感,再加上咳嗽时腹部创口的疼痛,不能耐受,将胃管拔出;(2)胃部不适,灼烧感、恶心、呃逆等,为常见原因,是因长期禁食,胃管留置刺激胃黏膜引起。患者认为是胃管置入引起,遂将胃管拔出;(3)腹胀明显,有时伴恶心呕吐,不能有效引流,多因胃管前端小孔堵塞或粘贴于胃壁导致引流不畅,达不到减压的效果,患者失去信心,拔出胃管。
2.2 患者不慎拔出胃管夜间睡眠状态时无意识拔出胃管,特别是老年人入睡后无意识的手部动作,如空抓、抓挠面部等,唤醒后都说不知道,在做梦.活动时不小心拔出。
2.3 胃管自行脱出(1)胃管固定不牢固。由于胶布长期黏贴,鼻部的汗渍、油脂浸润,造成粘贴不牢固,护士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导致胃管脱出.2)恶心、呕吐时吐出。由于引流不畅,不能起到胃肠减压的作用,护士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导致患者频繁恶心、呕吐,将胃管吐出;(3)剧烈频繁咳嗽时咳出。反复咳嗽或老年人有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病史,未能有效控制症状,将胃管咳出。
2.4 健康宣教不到位,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胃管的重要性时过于简单,使患者对胃管的意义认识不足;医生及护士未能教会患者在改变体位时妥善保护胃管的方法,未能较好的指导应对不适的方法。
3.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加强置管前的宣教良好的心理干预可使患者获得心理支持,提高留置胃管的耐受性。可在术前一天通过医患、护患交流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知识,留置胃管的作用,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方法,告知胃管脱出的严重性,留置胃管一般时间和促进术后恢复的配合方法,使患者减轻、甚至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且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主动积极配合治疗。留置胃管前告知置管时配合的方法,指导如有恶心呕吐等不适,做深呼吸,可缓解症状。置管后对患者已体验到的痛苦应表示理解、同情,同时对患者的积极配合给予鼓励、表扬。指导患者避免引流管折叠、受压、扭曲,以免影响引流效果;指导翻身、坐起及下床活动时动作宜缓慢,不要突然变换体位牵拉胃管;如有胶布粘贴不牢固或胃管脱出等情况,及时通知护士或医生,给予处理。
3.2 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防范胃肠减压UE发生的认知水平和技巧将防非计划性拔管的课程作为护理人员上岗和继续培训的常规内容,通过系统培训胃肠减压UE危险因素和有关对策,提高医护人员对防范胃肠减压UE发生知识的知晓率和防范技巧。
3.3 良好的固定方法可防止脱管,增加患者自行拔管的难度。一种“Y型”固定,采用3 M绢质胶布,取1条长约10 cm、宽约2.5 cm的胶布,从一端中间撕开6~8 cm,未撕开的贴于鼻翼上(靠近鼻尖),撕开的2条分左右方向交叉绕在胃管上;再取长5~7 cm的胶布,从中间撕开成2条,将其中一条以高抬法将胃管固定于一侧面颊部,另一条固定于鼻翼胶布上端(不超过鼻翼的宽度)[3]。另一种方法是“工字型”固定,采用3M棉质胶布,取长3.5 cm、宽2 cm的胶布,在上1.5 cm、下1 cm处两边分别向内剪去0.5 cm,即成“工”字型,上贴于鼻翼上,下贴包绕于胃管上。再取一条型3M棉质胶布约l cmX 6 cm,以高抬法将胃管固定于一侧面颊部,降低UE发生率。
3.4 做好置管期间的基础护理,增进患者的舒适感.针对留置胃管后对咽喉部黏膜的刺激出现干痛,黏膜破溃,应做好患者的口腔、鼻腔护理,每日数次含漱温开水,口唇涂石蜡油。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2次/d,以减轻咽喉不适;适当抬高床头30°~45°或取半坐卧位,减少胃液返流。
参考文献
[1] 王淑霞.胃肠减压适应症不良反应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401―403.[2]陈爱萍,蔡虻.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1934―937.[3]黄爱微。范栩妃,石素文,等.胃肠减压管固定方法改进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
第二篇:胸外科患者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浅析心胸外科护理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处理
摘要:心胸外科患者护理中的非计划性拔管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也可以说是意外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将插管拔除或插管意外脱落,后果比较严重,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严重的危机其生命。本文旨在围绕心胸外科护理中的非计划性拔管现象,阐释心胸外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而探讨相关解决阐释。
关键词:心胸外科 非计划性拔管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务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导管拔除或致导管意外脱落,也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意外拔管。包括深静脉置管、外周静脉置管、胃管、导尿管、胸腔引流管等。非计划性拔管的后果:重者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轻者会给患者带来再次置管的痛苦,还有可能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以下笔者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和探讨相关问题。
一、心胸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心胸外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患者本身的原因,也有来自护理人员的原因。简单而言,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来自患者本身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极端疼痛和不适引起焦虑和躁动是导致意外拔管的重要原因。
2、患者自身绝望,对于病情没有信心,价之特殊医院环境、限制探视都有可能使患者产生烦躁情绪,其结果是不配合治疗和护理,造成意外拔管。
3、夜间意外拔管高于白天,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呼吸频率降低、肺泡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血氧饱和度较清醒时
低,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大部分患者在睡眠状态拔管。
4、置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咳嗽时有痰或异物感,鼻黏膜不适、咽喉部疼痛导致自行拔管。
5、年龄因素:老年人和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对插管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对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对管道的适应性差,对不适的敏感性高,此类患者发生自行拔管的危险增加。
第二,来自护理人员的原因有:
1、护士工作中换班前后无人监管。意外拔管易出现在:护士夜间换班时;护士换班前后1 h不在患者床旁时。
2、护士工作超负荷:拔管、脱管易发生在护士工作忙时;护士的知识不足,巡视不及时,年轻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在操作中对管道的保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对烦躁不安或意识不清的患者未使用镇静剂或不能合理运用镇静剂;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因四肢未加约束或约束不当而自行拔管。
4、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宣教。此外,对烦躁不安的患者未能有效镇静,护理人员难以监管,和护理人员的数量、工作经验及责任心等也有关系。
二、心胸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防范阐释
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管。在具体的工作中切实执行交接班制度特别是夜间护士的管理,在朱胜春等的报道中,76.36%意外拔管事件在夜间发生,14.55%在白天发生。而夜班护士多为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单人当班,巡视不及时,防范意识欠缺,因而加强年轻护士的学习培训,尽可能地安排双人值夜班,提高护士防范意识和
预知能力尤为重要。每班接班必须巡视或测量并记录导管的长度,及时发现导管的外移并予及时处理,避免导管进一步外移引起的脱出。
2、加强沟通。给予有效的心理精神支持,提供有效的沟通方式,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做好清醒患者和陪护的知识宣教,提高其管道自护能力,在术前宣教和术后患者意识转清的第一时间告知各管道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3、做好健康宣教是很好的防范措施。心胸外科患者多为清醒患者,医护人员要尊重患者的感受,作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说明管道的重要性及脱落后的严重后果,从患者角度了解可能存在的意外拔管因素并及早预防意外拔管。彭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争取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及时解决患者的疼痛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对于婴幼儿患者,更应该向患儿家属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取得患儿家属的配合,并跟患儿家属共同探讨出最合适的约束方法及导管固定方式。
4、正确固定导管。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胶布或固定带,根据需要选用3M公司的固定敷料贴固定胃肠减压管。
5、加强置管患者管道固定的检查和交接。将管道分类标志,对各类管道置管期间做好巡视、宣教、交接及记录工作;并对发生意外拔管高危险患者必须提高警惕,给予警示标示。
6、加强管道固定技术培训和管理。完善意外事故报告的流程,认真填写意外事故报告单,对意外拔管脱管事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7、适当约束患者。对不清醒患者一律采取肢体约束,每2 h解约束带并协助被动活动,约束带应松紧适度,过紧除可直接造成患者勒伤外,躯体肢体长时间固定在某一位置,也易引起不适。
8、合理用药。对于焦虑、躁动不安、术后疼痛不能耐受导管的患者, 在充分解释,尽量减少患者不适的基础上,在医嘱下有效地使用镇静剂,并关注镇静的效果。
9、合理安排护理人力,以预防为主。护士严格监控并合理地制定安全措施,重点做好交接班时段的预防工作。
三、结语
心胸外科患者意外拔管事常见现象之一,只要我们切实做好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评估和防护,做到正确稳妥的固定、有效的健康宣教、适度的镇痛和肢体约束,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是可以有效预防心胸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的。参考资料:
1、朱豫 许贵华 杨文倩 向峦,心胸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西南国防医药》2013年 第7期
2、金廷会 黎源圆,心胸外科患者不合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国保健营养》 2012年16期
3、罗巧林,心胸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中
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8期。
第三篇:普外科患者意外拔(脱)管相关因素分析与预见性护理2[最终版]
2.2 医护人员方面因素
2.2.1 制度执行力不够 从手术室回到病房,在搬运中没有重点保护好管道再过病床,导致管道过度牵拉,导致管道与引流袋脱节分离;病房护士在交接班时未每班观察记录引流管置入的深度,因缝合线松动致引流管逐渐滑脱。
2.2.2 健康宣教落实不到位 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忽视了对患者和家属的有关管道方面知识的宣教,或缺乏有效的沟通,患者和家属对留置管道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常常因缺乏心理准备而自行拔管或活动时不慎意外脱出。
2.2.3 对特殊患者如麻醉未醒、烦躁不安、老年、言语表达不清的患者未采取预见性的肢体约束措施,致使患者意外拔管或脱管。
2.2.4 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镇静和止痛 对烦躁不安或术后疼痛难忍的患者未能及时使用镇静剂和止痛剂,也容易致使患者自行拔管或脱管。
2.2.5 管道留置后固定不牢 本组2例次深静脉置管,因颈部频繁活动、缝线的材质原因而脱出部分导管;胃肠减压固定绳断裂后用丝绸胶布固定,由于患者鼻部汗迹而固定不牢,患者咳嗽而致胃管脱出3例;导尿管气囊内注入空气,量不够而致尿管自行脱出2例次。
2.2.6 低年资护士经验及知识不足 低资护士缺乏管道管理的经验,没有充分评估个体化患者的情况,在操作中对管道的保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在特殊时段巡视病房的频次不够,未能及时发现拔管或脱管的倾向,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意外拔(脱)管。预见性护理措施
3.1 重视健康教育,做好专科指导 大多数患者对手术后放置各种管道的目的及意义缺乏相关知识,责任护士在术前置管时就应向患者及家属对放置各种管道的目的及管道护理知识进行宣教,使他们能真正理解配合;术后再次强调管道放置的位置及意义,对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及理解能力差的患者,更要耐心地反复告知,并请同病种的患者现身说法,使之尽快掌握保护管道的要领,以免发生拔管或脱管,造成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
3.2 落实交接班制度 患者从手术室回病房后,要严格执行手术室与病房交接流程,病房护士、手术室医生与手术室护士一起到病房对患者进行交接。搬动时要先妥善固定好引流管,禁止手术室护工送手术患者[3];主管医生换药时处理了管道,要及时告知管床护士,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引流管拔出的情况,并做好每班交接引流管置入的深度,发现往外移出或脱出迹象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将意外控制到最小程度。3.3 选择最佳的方法妥善固定 术后患者回到病房要检查并妥善固定好每条管道,输氧管、胃管使用配套的固定绳比用胶布固定牢固;导尿管气囊注入灭菌蒸馏水较注入气体牢固;腹腔引流管固定的高度要低于入口20~30cm,不能高于腋中线,并保持适当的长度,防止因翻身活动时造成牵拉、滑脱。
3.4 合理用药,使患者处于相对舒适的状态 对于术后烦躁不安、疼痛剧烈以及不能耐受插管的患者,根据医嘱有效的使用镇静剂、止痛剂,并严密观察其效果,随时进行评估。
3.5 适当的约束 对麻醉未清醒、躁动不安、言语表达不清、老年患者选择适当的约束方法,约束期间要严密观察约束带的松紧和肢体的血运情况,做好记录和交接班。
3.6 加强专科培训,提高年轻护士的专业素质 对年资低的护士通过本专科护士的带教、参加专题讲课学习、安排到ICU短期培训,提高对术后重病患者、多管道患者的护理技能水平。小结
患者发生意外拔(脱)管,轻者增加其痛苦及医疗费用,重者会导致死亡,给医疗纠纷留下隐患,同时也增加了感染机会[2]。我们将意外拔管列入医院三级质量控制的管理范畴,将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以上的预防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护理意识,防范于未然,确保护理安全。
第四篇:应用品管圈降低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拔管率
应用品管圈降低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拔管率
夹江县中医医院
外一科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的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
①式,使员工自动自发的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②管理方法。我科在2016年6月以来,将QCC的工作方法应用于降低胃肠减压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取得了初步成效。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参与QCC活动的护士8人,护师4人,护士4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6人,平均年龄27.6岁。品管圈开展前中后科室收治病人病种范围及参加品管圈人员均无变化。1.2 方法
1.2.1 品管圈的成立,制定圈名及圈辉 为了更好的落实优质护理服务,2016年6月1日,外一科召开品管圈第一次会议,一起学习品管圈的相关知识,投票选出“同心圈”为圈名,选出圈辉及制定圈内各成员的职责,由护士长作为圈内辅导员,负责对整个品管圈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推选护师薛小利为圈长,负责对整个QCC活动进行管理和统筹安排,圈内各成员按分工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和记录整理。活动的主题为:降低胃肠减压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活动分为八个阶段:一,成立品管圈小组;二,主题选定;三,拟定活动计划;四,现状调查;五,目标设定;六,对策实施;七,效果确认;八,检讨与改进;九,心得体会。活动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6年9月。
1.2.2 分析选题理由及主题的相关意义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
③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减少胃肠减压患者非意外拔管率对患者而言,可减少患者痛苦与不适感,降低医疗成本,保障患者就医安全,减轻住院心理负担,利于疾病恢复。护士而言,可提高综合素质,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风险意识,交接工作更严谨科学。对病区而言,可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工作效率和品质,提高病区整体形象。对医院而言,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得到提高。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因此,一旦发生脱管,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费用,影响手术成功,甚至造成死亡。1.2.3现状调查 从2016年4月-6月行胃肠减压的患者29 例,其中5例脱出,脱管率为 17.2%,其中重置胃管3例,未再重置2例。改善前的无形成果:品管手法及沟通能力相对欠缺。
1.2.4 目标设定 现况值=非计划性拔管率=5÷29=17.2%;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7.2%-(17.2% ×85%×80)= 5.5%。拟定我科将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由17.2% 降至5.5%,降幅为11.7%。
1.2.5对策实施
一、认真评估患者导管滑脱评估表。处理对策:㈠认真评估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㈡根据评分标准及时采取预防措施;㈢加强巡视,特别是重点患者。效果确认:护士对患者拔管风险意识增强;能按照评分标准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按照护理级别巡视病房。
二、规范管路固定方法。处理对策:㈠每日由责任护士对固定不牢的3m胶带进行更换。㈡科室统一培训对管路固定的方法。㈢对置胃管患者交接班。效果确认:形成统一规范的管路固定方法,全科护士按规范执行。
三、加强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处理对策:㈠加强护患沟通。置胃管前进行心理护理,讲解胃肠减压的必要性及配合方法。㈡丰富的宣教材料,提高患者依从性。效果确认:病人知晓胃肠减压的必要性,能有效配合。2.效果评价
分别统计改善措施前(2016年4月至六月)及改善措施后(2016年7月至9月):2016年4月~6月,留置胃管29人次,非计划性拔管5人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7.2%。7月 ~ 9月,留置胃管32人次,非计划性拔管2人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6.2%。运用公式,计算出: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即=「(6.2%-17.2%)÷(5.5%-17.2%)」×100%=94%;进步率=「(改善前数据-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17.2%-6.2%)÷17.2%」×100%= 64%,说明此次品管圈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初见成效。而QCC改善后的无形成果为全体圈员对Qcc认识和运用能力、制度执行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另外,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检讨与改进
此次运用QCC工作方法降低胃肠减压患者意外拔管率的优点为:根据本病区情况选择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品管圈教会我们如何理解团队,如何发挥集体的优势去解决问题,如何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同时也存在缺点:此次活动没有降到目标值以下,在对策实施方面没有解决负压吸引器如何放置的问题,圈会的形式比较单一,对品管圈的手法尚不能灵活运用。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品管圈活动,解决更多身边的问题,开会更灵活机动,吸收更多同仁加入到品管圈这个大家庭中来。我们会将持续质量改进进行到底。参考文献 李旺君,王莉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2 王思华,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20-1022.3 陈爱萍,蔡蜢.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34-937.
第五篇:ICU意外拔管的原因及对策
ICU意外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宋家玉
(安徽省蚌埠市中心医院ICU)[摘要] 目的 总结在ICU置管的病人发生拔管的原因 方法 总结了病人发生拔管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结果 病人发生拔管与导管固定不当、病人躁动以及护理措施不到位有关 结论 ICU护士应充分认识到意外拔管对病人的影响,只有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
[关键词] 意外拔管 原因 对策
意外拔管也称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导管滑脱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将导管拔出体外,其中包括了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管道脱出[1]。ICU监护病人导管种类繁多,意外拔管包括了气管插管、气管套管、胸腔和腹腔引流管等。由于意外拔管常常是在非计划性的情况下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病人带来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如气胸、呼吸困难、窒息等,甚至会诱发病人死亡,是非常严重的护理并发症之一。针对意外拔管发生的原因,现总结如下。1.意外拔管的原因
1.1 导管固定不当 临床上固定气管插管往往采用胶布交叉固定导管,将胶布贴于病人的面颊,但是ICU的病人由于出汗较多或是油脂分泌过多,胶布容易松脱从而导致病人的导管滑脱。而使用寸带固定气管套管时,过紧容易压迫局部血液循环,过松则会直接导致管道脱出。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在翻身时没有注意到管道的伸展也可导致套管的脱出。胸腔和腹腔引流管由于管道长度较短,翻身时也容易将管道滑脱。
1.2 病人自行拔管 清醒、烦躁的病人对于气管插管、呼吸机的应用往往不能耐受,又不能用正常的语言进行交流,加之病人对 ICU的环境不熟悉,监护仪的报警声音等等都是对病人的心理产生了恶性刺激。这种生理与心理的不适容易让病人做出自行拔管的举动。1.3 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 在清醒病人发生自行拔管时往往都是对于病人的肢体约束缺乏有效性,约束带的使用不到位,病人的手可以从约束带中松掉,或是腹腔、胸腔引流管离病人手部很近,又或是病人上半身未进行约束,病人可以抬起上半身将导管拔出。
1.4 医疗护理操作不当 医护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各项操作时不注意导管的位置,容易将导管挣拖出病人体外。其次是在夜间值班时不加强巡视,对于病人自行拔管的举动未及时发现。
2.意外拔管的对策
2.1 妥善固定各种管道
2.1.1 气管插管 将牙垫至于气管插管旁,剪1条长约5cm宽约1cm的胶布先将插管与牙垫固定,防止插管移位。再剪两条长约12cm宽约2cm的胶布交叉固定于插管与牙垫的外侧,最后再用寸带将插管牢牢固定住,松紧以能放下一个手指为宜,胶布污染或松脱时应及时更换。
2.1.2 气管套管 将寸带分别置于气管套管的两侧,在颈后打一死结,松紧以能放下一个手指为宜。为了预防过紧的寸带压迫局部的血液循环,可以用临床上使用的止血带穿于寸带的外侧,这样就可以减轻寸带对局部血管的压迫。松紧应根据病人情况随时调节。
2.1.3 胸腔、腹腔引流管 引流管的长度应适宜避免过度牵拉,引流管的放置应避免放在病人手能触碰到的地方。2.2 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 对于清醒、烦躁的病人在保证病人局部血液循环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使用约束带,在约束带下置软毛巾,保持病人肢体的功能位,并且注意使用胸部约束带,防止病人上半身抬起。对于清醒病人使用约束带时要注意与病人进行沟通,使病人、家属了解使用约束带的目的。
2.3 适当的使用镇静剂 对于烦躁、清醒病人不能耐受各项插管时可以建议医生使用镇静剂,临床上常用的有冬眠Ⅰ号、冬眠Ⅱ号、咪哒安定等。在使用镇静剂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防止使用镇静剂后掩盖病情。
2.4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加强护患沟通,教会病人使用非语言沟通方式或是使用简单的手势来表达自身的感受与要求,如可以将简单的问题制成纸片,“我想翻身”、“我饿了”、“我什么时候可以拔管”等等相关问题让病人指出。其次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避免各种恶性刺激,减轻病人的焦虑、不适感。
2.5 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 在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各种护理、治疗操作处置、检查时应有专人妥善保护导管[2],完毕均要将各种导管固定好方可离开。其次夜间加强巡视,防止病人自行拔管。
2.6 拔管后对策 气管插管拔除后应立即将呼吸囊接于面罩置于病人口鼻处,同时双手置于病人下颌角处打开气道并按压呼吸囊,通知医生前来,观察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变化、皮肤颜色等,如果需要再行二次插管。胸腔、腹腔引流管意外拔管后应立即 通知医生,并用厚纱布覆盖在引流胸管的位置,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已经脱位的管道不能再重新放入胸腔或腹腔内,以防止感染。
3.总结
患者发生意外拔管,轻者增加痛苦及医疗费用,重者引起死亡,给医疗纠纷留下隐患,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3]。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增强各种理论知识的学习,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段摄霞,王红艳,郭秀茹,等.ICU气管插管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0):457-458.[2] 王蔚,宋凯飞,霍馨.预防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护理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0).[3] 兰梅娟,沈富女.对ICU护士组织意外拔管知识培训及临床效果评价 [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9):659~660.作者单位:233000 宋家玉(护师)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ICU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