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析国土资源部就《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办法》答问(范文)
国土资源部就《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办法》答问
1月25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10〕14号,以下简称《办法》),就加强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保证地质勘查质量,促进地质勘查业健康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何理解《办法》?相关措施将对地质勘查管理和服务以及地勘单位产生哪些影响?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负责人。
记者:请介绍一下《办法》出台的背景?
负责人: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贯彻落实《条例》的需要。国务院于2008年3月3日颁布《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0号,以下简称《条例》),并于当年7月1日起实施。《条例》是国务院的法规,对地质勘查资质的监督管理作了原则上的规定。为了贯彻实施好《条例》,迫切需要出台相关配套文件,细化有关规定,使《条例》更具操作性,切实把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职能落到实处。《办法》属于《条例》的配套文件。
二是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的需要。当前,我国地质勘查市场正在迅速发展,经济总量在不断加大,但市场秩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单位现有实际勘查能力已不符合批准的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条件;有的单位不按照批准的资质类别从事地质勘查活动;有的单位出具虚假地质勘查报告;有的单位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地质勘查活动,有的单位无证勘查等等。这些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地质勘查市场秩序,难以保证地质勘查质量。为了进一步规范监督管理相对人的行为,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保证地质勘查质量,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迫切需要制定与《条例》相衔接、相配套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制
度。
三是规范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工作是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履行职能的工作中,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人员及广大地勘单位也迫切要求出台与《条例》配套的可操作的规范性文件。
记者:当前的地质勘查资质是什么状况?
负责人:截至2009年底,全国具有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单位共计2002个。具有最高等级甲级资质的单位有867个,占43.3%;具有最高等级乙级资质的单位有456个,占22.8%;具有最高等级丙级资质的单位有679个,占33.9%。甲级资质单位中,国有地勘单位779个,占89.9%;其他地勘单位88个,占10.1%。乙级资质单位中,国有地勘单位204个,占44.7%;有限责任地勘单位225个,占49.3%;其他地勘单位27个,占5.9%。丙级资质单位中,国有地勘单位176个,占25.9%;有限责任地勘单位432个,占63.6%;其他地勘单位71个,占10.5%。
全国共有各类各级地质勘查资质计5622个。其中:甲级资质1735个,占30.9%;乙级资质2017个,占35.9%;丙级资质1870个,占33.3%。
记者:《办法》起草经历了哪些过程?
负责人:国土资源部于2006年向国务院报送《条例》(送审稿)后,即开始起草《办法》。起草过程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组织有关省国土资源厅起草初稿,几易其稿形成讨论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征求意见稿。第二阶段是印发《办法》征求意见稿,召开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送审稿。第三阶段是征求部有关司局意见,报部领导签发。
记者:《办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负责人:主要内容包括:监督管理机关及职责划分、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监督检查的程序及要求、地质勘查资质备案登记、地质勘查单位执业情况报告、年度监督管理工作报告等。
记者:如何保证监督检查执行到位?
负责人:主要是细化了监督检查内容,量化了监督检查方式,比如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八方面。地质勘查资质监督检查以抽查为主,每年抽查比例不少于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地质勘查单位总数的25%。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地质勘查单位报送的上一年度《地质勘查单位执业情况报告》进行汇总,并于每年2月底前,向国土资源部报送本行政区上一年度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工作报告。
此外,《办法》对勘查资质监督管理纳入综合监督管理平台、建立健全地勘单位执业档案、定期发布执业信用信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支持地勘单位依法开展地质勘查活动、地勘单位加强诚信建设等也作了规定。
记者:对于违反《办法》的责任主体,有哪些惩罚性规定?
负责人: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中有违法行为的,按照《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予以处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中发现地质勘查单位有违法行为的,按照《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等规定予以处理。根据不同情况,应分别给予责令其限期整改、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或者吊销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等处罚。
对于未取得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擅自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按照《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予以处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记者:除了《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办法》之外,在加强地质勘查监督管理方面还有哪些考虑?
按照《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正在研究制定《地质勘查单位从事地质勘查活动业务范围的规定》,旨在明确不同资质类别和不同资质等级的地勘单位可以从事的勘查活动的业务范围,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对地勘单位从事勘查活动业务范围的管理,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保证地质勘查质量。
第二篇: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
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地质勘查活动的管理,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保证地质勘查质量,促进地质勘查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第三条 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地质勘查资质的审批颁发和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地质勘查资质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地质勘查资质分为综合地质勘查资质和专业地质勘查资质。
综合地质勘查资质包括区域地质调查资质,海洋地质调查资质,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资质,液体矿产勘查资质(不含石油),气体矿产勘查资质(不含天然气),煤炭等固体矿产勘查资质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资质。
专业地质勘查资质包括地球物理勘查资质、地球化学勘查资质、航空地质调查资质、遥感地质调查资质、地质钻(坑)探资质和地质实验测试资质。
第五条 区域地质调查资质、海洋地质调查资质、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资质、气体矿产勘查资质(不含天然气)、航空地质调查资质、遥感地质调查资质和地质实验测试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两级;其他地质勘查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级。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行为,都有权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举报。
接到举报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七条 申请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二)有与所申请的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相适应的具有资格的勘查技术人员;
(三)有与所申请的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相适应的勘查设备、仪器;
(四)有与所申请的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不同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的具体标准与条件,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
第八条 下列地质勘查资质,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一)海洋地质调查资质、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资质、航空地质调查资质;
(二)其他甲级地质勘查资质。
本条第一款规定之外的地质勘查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第九条 申请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地质勘查资质申请书;
(二)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三)勘查技术人员名单、身份证明、资格证书和技术负责人的任职文件;
(四)勘查设备、仪器清单和相应证明文件;
(五)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有关文件。
申请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条 地质勘查资质申请的受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 审查与决定
第十一条 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地质勘查资质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审批机关应当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批准,并在10个工作日内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有异议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单位提交相关说明材料。
经审查不符合条件的,审批机关应当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审批机关应当将颁发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及时向社会公告,并为公众查阅提供便利。
第十三条 地质勘查资质证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单位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
(二)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
(三)有效期限;
(四)发证机关、发证日期和证书编号。
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式样,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四条 地质勘查单位变更单位名称、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的,应当自工商变更登记或者事业单位变更登记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地质勘查单位因合并、分立或者其他原因变更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类别或者资质等级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申请资质。
第十五条 地质勘查单位因解散或者其他原因终止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应当自终止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注销手续。逾期不办理的,审批机关予以注销。
第十六条 取得甲级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可以从事本类别所有的地质勘查活动。取得乙级和丙级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可以从事的地质勘查活动的范围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七条 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有效期为5年。
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地质勘查单位继续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应当于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向原审批机关提出延续申请。
审批机关应当在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做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做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质勘查活动的监督检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可以查阅或者要求地质勘查单位提供与地质勘查资质有关的材料。
地质勘查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材料,不得拒绝和阻碍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出示证件,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并对监督检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情况做出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
检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签字确认。被检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拒绝签字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第二十条 审批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地质勘查单位的执业档案管理制度。执业档案应当记录地质勘查单位的执业经历、工作业绩、职业信誉、检查评议、社会投诉和违法行为等情况。
第二十一条 审批机关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地质勘查单位不再符合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类别或者资质等级相应条件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应当撤销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一)审批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
(四)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申请单位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
第二十三条 地质勘查单位遗失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应当在全国范围内公告,公告期不少于30日。公告期满后,方可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补证手续。
第二十四条 地质勘查单位不得超越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类别或者资质等级从事地质勘查活动,不得出具虚假地质勘查报告。
地质勘查单位不得转包其承担的地质勘查项目,不得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地质勘查活动。
地质勘查单位在委托方取得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前,不得为其进行矿产地质勘查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转让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申请单位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或者超越法定职权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
(二)对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申请单位不予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
(三)发现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
(四)在地质勘查资质审批颁发和监督管理中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第二十六条 地质勘查单位在资质申请过程中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审批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颁发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并给予警告。
地质勘查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由原审批机关予以撤销,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未取得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擅自从事地质勘查活动,或者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延续手续,继续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十八条 地质勘查单位变更单位名称、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变更手续的,由原审批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暂扣或者吊销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第二十九条 地质勘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
改正的,由原审批机关吊销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一)不按照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类别或者资质等级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
(二)出具虚假地质勘查报告的;
(三)转包其承担的地质勘查项目的;
(四)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
(五)在委托方取得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前,为其进行矿产地质勘查活动的。
第三十条 地质勘查单位在接受监督检查时,不如实提供有关材料,或者拒绝、阻碍监督检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审批机关暂扣或者吊销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第三十一条 地质勘查单位被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经整改仍不符合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类别或者资质等级相应条件的,由原审批机关暂扣或者吊销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第三十二条 伪造、变造、转让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收缴或者由原审批机关吊销伪造、变造、转让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被依法吊销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单位,自吊销之日起1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地质勘查资质。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依法取得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在原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30个工作日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申请地质勘查资质。逾期不办理的,不得继续从事地质勘查活动。
第三十五条 建设工程勘察资质管理,依照《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实施《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实施《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8] 1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2008年3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0号,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为认真做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条例》的重要意义
《条例》的颁布实施,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地质勘查活动管理,严格地质勘查市场准入,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保证地质勘查工作质量,促进地质勘查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认真做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培训计划,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条例》,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条例》的要求上来。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2008年7月5日前,完成对辖区内的地勘单位及所属主管部门、市(地)、县(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部将择时对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地质勘查资质管理人员、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有关人员开展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切实做好地质勘查资质受理审批工作
(一)总体安排
地质勘查资质主要采取集中受理审批的方式进行。2008年,部、省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分别集中受理审批1次地质勘查资质。
2009年以后,为提高地质勘查资质审批效率,依照《条例》要求,除对地质勘查单位资质变更采取日常受理审批外,其余均采取集中受理审批的方式。每年集中受理审批2次,部每年1月和7月、省每年4月和10月为接收报件时间(节假日除外),报件接收后次月第一个工作日开始,依法集中受理审批。由申请单位直接向审批机关报送申请材料(包括纸质材料、报盘数据)。
(二)2008年工作安排
2008年下半年,部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各集中受理审批1次地质勘查资质。
1.部受理审批
(1)受理时间:2008年7月20日—7月25日。
(2)受理范围:海洋地质调查、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航空地质调查资质和其他甲级地质勘查资质。
(3)受理地点: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国土资源部培训中心。
(4)受理方式: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符合受理范围的申请材料(包括纸质材料、报盘数据)和本省(区、市)报盘汇总数据集中报部。
(5)审批时间:2008年7月26日—9月30日。2.省级受理审批
(1)受理时间:2008年10月8日—12日。
(2)受理地点: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自行规定。(3)受理范围:部受理范围以外的乙级、丙级地质勘查资质。(4)受理方式:申请单位直接向所在地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送申请材料(包括纸质材料、报盘数据)。
(5)审批时间:2008年10月13日—12月15日。
四、有关规定和要求
(一)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政府门户网站或有关媒体上公布《条例》、《地质勘查资质分类分级标准》、地质勘查资质申请办事指南、地质勘查资质审批结果公示和审批结果公告等。
(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地质勘查资质清理检查工作中发现重复使用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情况的,应要求所涉及的申请单位先整改,待整改完成后再受理申请。
向部申请的,申请单位整改后应经所在地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核准后申报。
(三)申请单位申请时应统一使用“地质勘查资质数据报盘管理软件”。申请单位同时向部、向省申请不同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的,除申请书中申请业务范围的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不同外,申请材料的其他内容应一致。
(四)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可分别申请海洋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陆地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单项资质;地质钻(坑)探可分别申请地质钻探、地质坑探单项资质;地质实验测试可分别申请岩矿鉴定、岩矿测试、岩土试验、选冶试验单项资质。
(五)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地质勘查资质分类分级标准》的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廉洁自律,对申请单位的法人资格、勘查技术人员、勘查设备仪器、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等进行严格审查,坚持标准,依法审批。
(六)截至2008年12月底,原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未依法取得新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单位,不得继续从事地质勘查活动。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经费,把握工作进度,保证工作质量,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并于每年1月底前,向部勘查司报送上一的地质勘查资质管理工作总结(包括电子版)。
国土资源部
二○○八年六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
划和国土资源局):
为规范地质勘查市场准入条件,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促进地质勘查工作发展,根据《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办法》(国土资发[2003]218号),部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国开展地质勘查资质注
册登记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依据和原则:按照《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办法》和《地质勘查资质专业分类和注册登记条件》等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各地勘单位的勘查技术人员和设备仪器等进行严格的审查
和核定。
二、工作要求:应在政府网站或媒体上公布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办法、条件、规程、核定结果和发证公告等。核定结果公示期为30天,对公示期满后没有异议的,再发证。核定结果公示时,应报部地质勘
查司备案。
三、培训安排:2005年5月中下旬,由部地质勘查司举办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工作培训班,具体时
间地点另行通知。
四、完成时间:2005年6~11月,开展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工作;12月上旬,向部地质勘查司提交
《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工作总结》。
请你们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经费,把握进度,保证质量,认真做好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工作,并请于2005年6月底前将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工作方案报部地质勘查司。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工作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与部地质勘查司联系。联系电活:010-66558391,联系人:袁琦。
附件:地质勘查资质专业分类和注册登记条件
第五篇:地质勘查资质分类分级标准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地质勘查资质分类分级标准》的通知
2008-06-27 信息来源:国土资源部勘查司
国土资发〔2008〕1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根据《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0号)的有关规定,部组织制定《地质勘查资质分类分级标准》,现予印发。
国土资源部
二○○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地质勘查资质分类分级标准
第一条 为科学合理地对地质勘查资质进行分类分级,根据《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0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勘查技术人员主要包括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的专业和数量。
(一)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为单位在编或在册的,事业单位的与其上级主管部门认定的本在编或在册“单位职工花名册”一致,企业单位的与其本“单位职工花名册”一致。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须为全职聘用,且仅受聘于该技术人员所在资质申请单位。
(二)申请地质勘查资质时,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男性年龄不大于60周岁,女性年龄不大于55周岁。
(三)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具有省部级人事部门颁发或认可(省部级人事部门批准的厅局级人事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资格证书或批准文件。
(四)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资格证书或批准文件未填写专业名称、专业名称不明确的,以勘查技术人员的主要勘查工作经历及业绩认定。
(五)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取得多个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资格证书的,在申请地质勘查资质时,只能使用其中一个专业。
(六)同一单位申请多项资质类别时,同一专业的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可以重复计算。
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不同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的具体标准与条件见附件1。
第三条 勘查设备、仪器主要包括种类、数量和技术参数。
(一)规定配备的勘查设备、仪器,须出具购置发票或调拨单;允许租赁的勘查设备、仪器,应出具租赁合同等证明材料。
(二)替代规定配备的勘查设备、仪器,应出具相应的说明书等证明材料。
(三)同一单位申请多项资质类别时,同一勘查设备、仪器可以重复计算。
勘查设备、仪器不同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的具体标准与条件见附件2。
第四条 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质量体系认证和勘查质量等。
质量管理体系不同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的具体标准与条件见附件3。
第五条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同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的具体标准与条件见附件4。
第六条 只申请海洋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资质的,对规定的陆地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的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和勘查设备、仪器不作要求。
只申请陆地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资质的,对规定的海洋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的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和勘查设备、仪器不作要求。
第七条 只申请地质钻探资质的,对规定的高、中级坑探技术人员和坑探设备、仪器不作要求。
只申请地质坑探资质的,对规定的高、中级钻探技术人员和钻探设备、仪器不作要求。
第八条 只申请岩矿鉴定、岩矿测试、岩土试验、选冶试验单项资质的,对规定的该单项以外高、中级地质实验测试技术人员和地质实验测试设备、仪器不作要求。
第九条 本标准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附件:1.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条件要求
2.勘查设备、仪器条件要求
3.质量管理体系条件要求
4.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条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