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生理与病理学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4 21:4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残疾儿童生理与病理学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残疾儿童生理与病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残疾儿童生理与病理学复习资料

出生缺陷 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结构、功能、代谢或行为异常的一类疾病。致畸原也称为“致畸因子”,是指妊娠前双亲或母亲妊娠期间接触到的,或者发育个体的直接接触到的能引起胚胎和发育个体的结构或功能畸形的物质。简而言之,可导致各种出生缺陷发生的因素。

接触与宫内接触 接触指人体及其他生物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可经各种接触途径(如呼吸、接入、皮肤吸收等)进入人体或者作用于人体;宫内接触指的是胚胎或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所接触的某些环境因素。

生长和生长迟缓 生长是指发育过程中胚胎器官、组织或个体在大小和体积方面的成长变化,常用来衡量发育中的器官或者个体的成熟程度.发育中的器官或个体的生长低于正常生长速度就称为生长迟缓。

发育与发育迟缓 一般指器官分化和功能的形成,包括精神、智力、情绪以及其他对外界环境(包括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发育。发育期内上述诸方面的功能或者能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时就称为发育迟缓

儿童天致畸的基本原理

一、胚胎及发育个体对致畸作用的易感染性取决于胚胎和发育个体的遗传基因型;出生缺陷的表现类型,发生频率受母体、胚胎及发育个体的遗传基因调控,也受环境致畸原的影响,是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对致畸原致畸作用的敏感性不同,出生缺陷的表现型及发生率取决于致畸原作用于胚胎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某器官的形成期(原基阶段)是致畸原起作用敏感期。简言之,致畸作用存在敏感期,大多集中在妊娠的3~8周。

三、致畸原能否进入胚胎组织并起致畸作用,取决于致畸原本身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以及它们在母体和胚胎中的动力学特征,比如宫内接触的浓度、作用时间等。

四、致畸原引起的胚胎发育异常基本符合剂量—效应关系。

五、致畸原对母体和胚胎产生毒性存在一定内在联系,有的致畸原选择性对胚胎有较大的毒性作用,对母体毒性较小,有的对两者的毒性相当。前者称为非共效应致畸,后者称为共效应致畸。

儿童先天出生缺陷的发生机制

一、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

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

三、致畸原干扰胚胎的正常分化过程;

四、母体胚胎自稳功能紊乱;

五、非特异性胚胎和发育毒性;

六、先天致畸的其它机制。

环境致残

一、药物与出生缺陷

常见的致畸药物

(一)安定、镇静、抗惊厥

(二)兴奋剂和毒品

(三)应激激素、性激素、避孕药

(四)抗生素、维生素药物

(五)抗凝血、麻醉剂

(六)抗肿瘤、化学解毒剂

(七)食品添加剂

二、工业化学品与出生缺陷(一)有害金属:铅、镉、汞、锰、铬、铜、银、镍、钴等金属元素;

(二)化学挥发性有害物质:最多的是烃类及其衍生物,而其中又以苯和苯的衍生物类为最多。如农药、汽油、TNT、甲醛、环氧丙烷、二甲基甲酰胺、三硝基甲苯等。

三、物理因素与出生性缺陷

(一)电磁辐射(二)高温和超声波(三)海拔及气压改变(四)有害气体(CO、CO2)(五)机械性损伤(六)噪音

四、微生物与先天性缺陷

TORCH是一类专指可以导致孕期感染并具有致畸作用的特殊病原体, T:弓形虫(toxoplasm a,TOX), O:指其他微生物(other);微小病毒B19、Epstein2Barr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苍白密螺旋体和淋球菌等。R: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 C:巨细胞病毒(Cytom egalo virus,CMV); H:指疱疹病毒(herpes virus,HSV),五、胎儿烟草综合征等

长期被动吸烟,都会危及腹中的胎儿,一些胎儿因此受到祸害而发生胎儿烟草综合征,孩子在子宫内发育迟缓,出生后可发现在先天性心脏病、腭裂、唇裂、痴呆。

六、营养不良

(一)基本营养物质代谢异常,如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缺乏必须氨基(二)维生素代谢异常(三)Mn、Zn、Cu等微量元素的缺乏。

小儿脑瘫的定义

脑性瘫痪是由于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损伤或病变、发育不良所致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并发感觉、知觉、认知、交流、行为紊乱、癫痫、继发性肌与骨骼问题。

发病率

世界范围平均发病率为:1.5~4‰;中国:1.8-4‰,70%在贫困地区,男性略高于女性。

脑瘫的主要高危因素(1)早产、低出生体重;(2)新生儿窒息、严重缺氧;

(3)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不当导致核黄疸;(4)母亲多次妊娠,尤其是妊娠4次以上;(5)母亲智力低下是脑瘫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6)母亲高龄(>35岁)初产,或>40岁分娩;或母亲年龄<16岁; 病理生理学改变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及先天畸形(2)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缺氧缺血)(3)神经生化改变(4)产伤所致的脑损伤(5)胆红素脑病(6)缺氧缺血性脑病(7)先天性感染

分类及特征

(一)运动障碍分型:

1、痉挛型脑瘫(中枢运动皮质和锥体束受损,占50%)

此类型是因脑部Brodmann Ⅳ区与Ⅵ区是锥体束起始部位,此两区的病损通称为锥体束疾病,通常会引起痉挛。

痉挛性脑瘫主要有牵张反射亢进,持续性肌紧张引起运动功能障碍两个特征。(1)由于牵张反射亢进,在临床中表现为腱反射亢进、跟腱反射亢进、踝阵挛等症状,当被动伸展关节时,有折刀样的感觉,称为折刀征。(2)表现在肌群上,由于牵张反射亢进,引起持续性肌紧张呈亢进状态,出现姿势、运动异常,关节变形,挛缩。

2、手足徐动型(锥体外系,20%)

病变以大脑深部基底核、锥体外系部分为主。

以肢体的不随意运动为主要特征,这种不随意动作在安静时消失,在有意识动作时出现。

3、肌张力低下型(痉挛型的早期类型)

又称为迟缓型脑瘫。可能是下丘脑受损,导致肌张力低下。

(1)此类脑瘫患儿的明显特征就是呼吸困难。呼吸运动较浅,咳嗽无力,易发生呼吸道堵塞,呼吸系统易发病。(2)肌张力低下,吸吮和吞咽运动困难,进食困难。对外界的反应平淡,多仰卧—“青蛙姿势”。另外,几乎没有维持姿势的能力,且肌张力变化的幅度较大,在没有外界刺激时,患儿处于完全瘫软状态;一旦受到突发的外来刺激,或者受某一因素的影响,患儿的肌张力就会立即迅速升高,出现肌张力的亢进。这时主要是以背部伸肌为主,呈角弓反张的状态。

4、共济失调型(小脑齿状核,5%)由小脑的齿状核损伤引起。

(1)运动发育迟缓,动作笨拙,头与躯干调节障碍,1岁仍不会坐,即使会坐也不稳定。只有两下肢屈曲,外展,支持面扩大的情况下才可坐稳。站立较晚,大多2-3岁或更晚,患儿站不稳,易跌倒。手指精细运动障碍,动作不灵活。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颈膝试验很难完成。(2)有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追视与抓物难。(3)经常张嘴,流口水,讲话慢且发音不清。(4)患儿肌张力低下,但腱反射正常。(5)平衡功能障碍,立位时重心在足跟部,走路时因肌肉缺乏同时收缩的能力,无法维持姿态,故躯干前后摇摆,东倒西歪。

5、混合型

指的是上述几种类型的脑瘫症状混合在一起,集中体现在一个患儿身上,也就是说,在一个病人身上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脑瘫症状出现。如:这类孩子既有痉挛状况又有不自主动作。

可分为手足徐动+痉挛型,手足徐动+失调型,手足徐动+痉挛十失调型,还有失调型+痉挛型等。

(二)运动功能障碍部位分型

1、四肢瘫:双侧上、下肢的受累程度相仿。

2、截瘫:仅为双下肢受累。

3、双瘫:四肢受累,双下肢较双上肢受累更严重。

4、双重偏瘫:患者四肢均受累,出现运动障碍。但双侧的程度不同,一侧重于另一侧。

5、三肢瘫:患者四肢中有三个肢体受累。常见为一侧上肢和双下肢。

6、单瘫:四肢中的一肢出现瘫痪。

听觉的生理概述

外耳的生理功能: 集音功能、传音功能、(部分)扩音功能 鼓膜的作用:传声和避声、听骨链的功能、增压作用或杠杆作用 鼓室肌的作用:增加鼓膜张力、减少内耳压力

咽鼓管的作用:保持内外压力平衡、引流作用、防护作用、防止逆行性感染。

听觉障碍概述

指因听力分析器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损伤,导致听觉功能减退,造成言语交往困难,也称聋、重听、听力损失。

轻度耳聋:纯音听力损失在10~30分贝之间

中度耳聋:纯音听力损失在30~60分贝之间

重度耳聋:纯音听力损失在60~90分贝之间

全聋:纯音听力损失在90分贝以上

听觉障碍的病例及原因 耵聍栓塞 耳气压伤 粘液性中耳炎 美尼尔氏病 视觉生理概述

角膜位于眼球的最前极,约占眼球的1/6,凸出而透明,具有高透明性、感觉敏锐、特殊代谢等特点

巩膜位于眼球的后5/6,呈乳白色,不透明,具有保护和支持眼球的作用,同时,也是眼外肌的附着点

虹膜位于角膜后面,晶状体前面,为环状薄膜,中央为瞳孔,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控制光线进入眼睛的强弱。含的色素量不同,可导致虹膜呈现不同颜色:无色素是蓝色,由少到多,依次呈现灰、棕、黑色

睫状体,位于巩膜内,为环带状,从虹膜根部延伸至脉络膜边缘,睫状体表面借许多辐射走向的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

脉络膜,为血管膜的后三分之二部分,衬于巩膜内面,前接睫状体,是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的松散结缔组织,其主要作用是为视网膜提供营养。同时,脉络膜和虹膜的黑色素是眼球内部形成一个暗箱,可防止光的散射。

视网膜感觉层的结构很复杂,主要含有两种重要的光感受器细胞,是接受、转变光刺激的神经上皮细胞:一种是锥细胞,主要集中在黄斑区,有辨色作用,能感受强光,司明视觉,有精细辨别力,形成中心视力。一种是杆细胞,分布在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无辨色功能,感受弱光,司暗视觉,形成周边视力(视野)。眼内容物

1、晶状体

晶状体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双凸形透明体,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借助睫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通过调节和适应将物体反射出的光线聚合在视网膜上,同时,还可以过滤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晶状体无血管和神经,具有整齐排列的晶状体纤维和恒定的水分,保证了其透明性,其营养由房水供给。

2、房水

房水充盈于眼房内,是一种含有少量蛋白质的无色透明液体,由睫状体分泌产生。房水产生和排出主要途径:睫状突上皮产生房水→后房→经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网→巩膜静脉窦→眼球外静脉→全身血循环。房水的产生和排出与眼内压关系密切,正常时两者处于平衡状态。当某种因素使平衡失调,可导致眼压的增高或降低,对眼组织和视功能造成障碍。

3、玻璃体

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填充于整个眼球的后腔,具有屈光作用,支撑着眼球壁使之成为球形。

视觉障碍概述

定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视力障碍或者视野缩小。

分类:盲和低视力(分类标准:视敏度)两眼中较好眼最佳矫正视力为20/200以下为盲; 两眼中较好眼最佳矫正视力在20/70到20/200之间为低视力。

视觉障碍的病例及原因

1、角膜炎 病因: 病毒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过敏性角膜炎、外伤及营养性角膜炎、病因不明的角膜炎等。

临床症状: 黑眼珠上长了个“白星”,病人感到疼痛,怕光流泪,视力减退。

2、虹膜炎

病因:原发性虹膜炎:多由于虹膜损伤和眼房内寄生虫的刺激; 虹膜炎:继发于各种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腺疫、口蹄疫)也可能是邻近组织 炎症蔓延的结果。

临床症状: 虹膜炎的初期症状是眼睛发红,觉得不适或疼痛,伴随而来的症状是视力略微减退.如果去照镜子,用肉眼就可以看见聚集在角膜后面的细胞,虹膜炎的症状通常不严重

3、近视(1)真性近视:

轴性近视: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弯曲度性近视: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屈光率性近视: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2)假性近视:

又称调节性近视眼,是由看远时调节未放松所致。4远视

轴性远视:由于眼球前后轴变短所致;性远视: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较小所致;光率性远视: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小所引起。

5、症或者其它原因引起玻璃体胶状物液化时,其中微粒可飘动,引发“飞蚊症”。

智力残疾的概念

十八岁以前发育阶段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智力明显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发病率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

分类及表现

一、产前致病因素

1、染色体异常: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5-短臂缺失综合征)等

2、先天代谢异常: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果糖血症、脂肪代谢障碍、粘多糖代谢障碍等

3、脑发育异常:早期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锁不全而导致脑发育异常,如无脑症、脊柱裂和脑膨出等,或大脑成形缺陷,如脑回平厚、脑导水管狭窄

4、母体因素:母亲营养不足导致胎儿营养不足,酗酒和吸毒,吸烟、母亲体温过高、患水痘、风疹、糖尿病,放射线照射、CMV(巨细胞病毒)、药物等

二、围产期因素

(1)子宫疾病:于母亲低血糖、高血压、贫血、糖尿病或其他原因,如胎盘早剥造成急性或慢性胎盘功能不足。

(2)异常生产:产、胎位不正、脐带绕颈多圈、低体重、助产不当,造成窒息、缺氧或其他意外产伤等。

(3)新生儿疾病: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婴儿癫痫等;败血症、脑膜炎、脑炎;代谢性疾病,如高胆红素症、低血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三、产后因素:部受伤害、高热惊厥、脱髓鞘疾病、退化性疾病、癫痫、麻醉、脑炎、脑膜炎、中毒(如铅中毒等)、营养不良和遭受虐待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第二篇:生理实验复习资料

生理实验复习资料2(蓝林)

1.为何肌肉收缩在一定范围内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从阈刺激起始,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也相应地增大。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限度时,肌肉收缩也达到最大限度,如再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力就不再增大。其原因同上一题。

2.用阈强度和阈上刺激分别刺激单根神经纤维与神经干时,其记录的电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用阈强度和阈上刺激分别刺激单根神经纤维与神经干时,动作电位幅度不相同。①用不同的刺激强度刺激神经干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将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呈等级性反应。神经干是由许多条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即兴奋性高的纤维先兴奋,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兴奋的纤维越来越多。当刺激达到某一最适强度时,可使神经干中所有的纤维都兴奋,此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就先到最大值,再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幅度不再增大。在神经干上记录的是许多神经纤维兴奋所形成的复合动作电位。②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呈“全或无”现象。刺激强度未达到阈值不产生动作电位。一旦达到阈值,就产生固定幅度的动作电位。再给予阈上刺激,动作电位幅值也不随之增大。

3.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后,从电刺激神经到引起肌肉收缩的整个过程中依次发生了哪些生理活动?

从坐骨神经接受刺激到发生肌肉收缩历经下列变化过程:①刺激引起坐骨神经产生动作电位;②动作电位沿坐骨神经以跳跃式传导至末梢;③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即:突触前膜去极化引起Ca2+内流→Ca2+内流触发神经递质Ach释放→Ach经扩散与接头后膜上的N2型Ach受体结合,出现Na+内流为主的离子跨膜流动,形成终板电位→终板电位电紧张传播,引起周围肌膜产生动作电位;④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胞质内Ca2+浓度迅速增高;⑤胞质内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诱发肌丝滑行,肌肉收缩;⑥肌质网膜上Ca2+泵活动的结果,使胞质内Ca2+浓度恢复,肌肉出现舒张。4.在蛙心灌注实验中,逐级升高任氏液K+浓度时,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有何变化?为什么?有何意义? 制备离体蛙心灌流模型。用蛙心夹连接心尖和张力传感器,调节放大倍数,进行下列实验项目:(1)描记一段蛙心正常收缩曲线。

(2)向套管中加入1%KCl 1~2滴,观察蛙心活动有何变化?然后继续加入1%KCl 1~2滴,观察蛙心活动有何变化? 结果发现,心肌的兴奋性出现双向变化。当细胞外液K+浓度轻度升高时,心肌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减小,K+外流减少,心肌细胞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轻度减小,与阈电位之间差距减小,心肌兴奋性升高。当细胞外液K+过度升高时,心肌细胞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显著减小,心肌膜上的Na+通道部分或大量失活,心肌兴奋性减低,甚至丧失。

心肌兴奋性传导速度将逐渐减慢。其机制是当细胞外液K+浓度逐渐升高时,心肌细胞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化电位绝对值显著减小,Na+(或Ca2+)内流的驱动减小,并且Na+(或Ca2+)通道部分失活,心肌动作电位0期Na+(或Ca2+)内流的速度和量减小,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减小,局部电流形成减慢,强度减小,局部电流影响范围小,故兴奋传导减慢。严重的高血钾可引起房室交界和心房肌传导阻滞,严重时引起心室内传导阻滞,心脏停跳。5.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

(1)搏出量:在心率与外周阻力恒定的情况下,搏出量可以增加动脉内血容量,升高收缩压;虽然舒张压也升高,但不如收缩压,脉压也有轻度增加。因此,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搏出量的多少。

(2)心率:如心率加快则使心舒期缩短,心舒期末主动脉内存留血量增加。因此心率加快时,舒张压的升高大于收缩压的升高,故脉压减小。当心率减慢时,结果相反。可见,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时,阻止动脉血液流向外周,使心舒期末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加。因此,以舒张压增加为主。同理,外周阻力降低时,血压降低也以舒张压为明显。可见,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应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大动脉弹性扩张主要是缓冲血压,使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故当大动脉硬化时,顺应性变小,缓冲能力减弱,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失血时,循环血量减少,而血管容量改变不大,体循环平均压下降,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如循环血量不变,血管容量增加,也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

6.在严重缺O2、CO2潴留、酸中毒、窒息情况下,机体是如何维持动脉血压的?

在严重缺O2、CO2潴留、酸中毒、窒息对体循环血管的直接作用是扩张血管,降低动脉血压。但机体可通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维持动脉血压,维持心脑等重要生命器官血液供应。正常情况下,化学感受器反射主要是调节呼吸运动,对心血管活动不起明显调节作用。但血液中O2分压降低,CO2分压升高及pH值降低,可激活颈动脉体及主动脉体内的化学感受器。传入冲动分别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上传到延髓的心血管中枢及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并因此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增强,心输出量增多;同时使交感缩血管紧张增强,使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升高,皮肤、骨骼肌、腹腔内脏和肾脏的血流量减少,心、脑血流量增加,从而维持了动脉血压和心脑的血液供应。7.在动物实验中,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 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会出现升高。

心脏射出的血液经主动脉弓、颈总动脉而到达颈总动脉窦。当血压升高时,该处动脉管壁受到机械牵张而扩张,从而使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血管壁外膜上作为压力感受器的感觉神经末梢兴奋,引起减压反射,使血压下降。当血压下降使窦内压降低,减压反射减弱,使血压升高。在实验中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心脏射出的血液不能流经该侧颈动脉窦,使窦内压力降低,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减弱,经窦神经上传中枢的冲动减少,减压反射活动减弱,因而心率加快、心缩力加强、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导致动脉血压升高。

8.电刺激家兔完整的减压神经时动脉血压有何变化?若再分别刺激减压神经向中端及向心端又会引起什么结果?为什么?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纤维一般均在迷走神经中上传到中枢,但家兔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纤维却自成一束,在颈部与迷走神经及颈交感神经伴行,称之为减压神经。电刺激家兔完整的减压神经或切断后的减压神经向中端,其传入冲动相当于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兴奋,传入延髓心血管中枢将引起减压反射的加强,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下降;刺激减压神经的外周端对动脉血压无影响,因为减压神经是传入神经。

9.电刺激家兔迷走神经向心端引起动脉血压如何变化?机制是什么?

电刺激家兔迷走神经向心端即刺激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Ach), Ach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胆碱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量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甚至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即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效应,导致血压下降。10.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之后血压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血压先升高后降低,然后再逐渐恢复。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兴奋传导速度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心输出量增加。对血管的作用则主要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受体的分别情况:对α受体占优势的皮肤、肾脏、肠胃等内脏的血管,肾上腺素使之收缩;而对以β受体占优势的骨骼肌、肝脏和心脏冠脉等血管,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则使之舒张,而大剂量时才出现缩血管反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开始血液中浓度较高,对心脏和α受体占优势的血管发生作用,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皮肤、肾脏、肠胃等内脏的血管收缩,所以血压升高。随着血中肾上腺素的代谢,其浓度逐渐降低,对α受体占优势的血管作用减弱,而对β受体占优势的骨骼肌、肝脏和冠脉血管发生作用,使之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最后肾上腺素逐渐消失,血压也逐渐恢复正常。静脉注射乙酰胆碱后,血压会降低。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2型胆碱能受体结合,通过第二信使cGMP提高K+通道开放程度,减少细胞内cAMP,降低Ca2+通道开放程度,使静息电位水平下降,兴奋性降低;窦房结P细胞静息电位水平下移,外向电流Ik衰减减慢,心率减慢;复极化进程加速,Ca2+内流减少,房室结传导慢,且心肌收缩减弱,故血管平滑肌舒张,使血压下降。11.切断家兔双侧颈迷走神经对呼吸的影响如何 为什么 ? 切断家兔双侧颈迷走神经后,呼吸变深变慢。兔的肺牵张感受器较为敏感,正常的呼吸受肺牵张反射的调节,阻止吸气活动过长,加速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的交替。迷走神经中含有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纤维。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后,中断了肺牵张反射的传入通路,肺牵张反射作用被消除,呼吸变深变慢。12.试述动脉血中CO2分压升高,O2分压下降,对呼吸有何作用 机制如何

血中PCO2增高,PO2、pH下降均可使呼吸运动增强,但其机制有所不同。CO2为很强的呼吸兴奋剂,其作用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刺激延髓腹外侧的中枢化学感受器(CO2能透过血脑屏障,加强脑脊液中H+对此感受器的作用),这是主要途径;另一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呼吸中枢,诱发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CO2减少时呼吸减弱,但血PCO2过高反能抑制呼吸中枢。血PO2下降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反射性呼吸兴奋,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pH降低、H+增高亦通过外周与中枢化学感受器两种途径兴奋呼吸中枢。虽然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刺激是H+,但H+通过血脑屏障缓慢,限制了它的中枢效应。

13.静脉注入3%乳酸2 ml,家兔的呼吸运动有何变化

家兔注入2 ml的3%乳酸后,血中H+浓度升高,pH下降,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快加深。

14.家兔吸入CO2后呼吸运动有何变化 为什么

家兔吸入CO2,可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因为CO2兴奋呼吸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而起作用的,并且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

15.小肠运动的形式有几种?各有何生理作用?小肠运动受哪些因素的调节? 小肠的运动形式有:

(1)紧张性收缩,小肠平滑肌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性是小肠运动的基础。如果小肠紧张性降低,肠腔易于扩张,混合食糜无力,推送食糜也慢;反之,紧张性升高,推送和混合食糜就加快。(2)分节运动,主要作用是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进行化学性消化;它还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此外,分节运动还能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3)蠕动,肠段的一种速度缓慢的波浪式推进运动。

(4)摆动,以纵行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活动。在草食动物中摆动较为明显。小肠运动的调节:

①内在神经丛的作用:食糜对肠壁的机械和化学刺激,通过肌间神经丛联系的局部反射,引起平滑肌的蠕动。

②外来神经的作用:副交感神经兴奋能加强小肠运动,交感神经则抑制其运动,上述作用还依肠肌当时的机能状态而定。③体液因素的作用:除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外,P物质、脑啡肽和 5-羟色胺都有刺激小肠运动的作用。16.为什么小肠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

小肠之所以成为吸收的最重要部位,是因为它具备以下条件:(1)小肠内集中了许多重要的消化液,如胰液、胆汁、小肠液等。其中的各种消化酶,对食物的各种成分都能进行彻底消化。(2)小肠具有广泛的吸收面积。人的小肠长约5~7m,小肠黏膜上有环状皱褶,皱褶上又有大量绒毛,绒毛外的柱状上皮细胞顶端还有许多微绒毛,这些结构最终可使小肠面积增加约600倍,达200 m2左右。(3)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3~8h),可作充分地消化和吸收。(4)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中央乳糜管,利于代谢物质的吸收并进入血液和淋巴。

17.简述胃运动的形式及其生理意义。

胃运动功能在于接受和贮存从食管来的食物,还可以机械地磨碎块状固体食物,并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直至成为一种半流体混合物-食糜,以适宜的速度逐次地、小量地将食糜分批排入小肠。消化期主要运动形式有2种。(1)胃的容受性舒张:当进食时,咀嚼和吞咽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该运动形式被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舒张后的胃容量可增加到1.5L,使胃适应于大量食物的拥入,从而更好地完成容受和贮存食物的机能。(2)胃的蠕动:食物进入胃后约5min,蠕动即开始。蠕动是从胃的中部开始,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进行。在人其频率为3/min,每次需1min左右到达幽门。因此,通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蠕动的主要的生理意义是,一方面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利于胃液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则可搅拌和粉碎食物,并推进胃内容物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内。胃在消化期存在移行性复合运动,其生理意义在于它的Ⅲ时相出现强烈的收缩活动,加速胃排空,把胃内容物“清扫”入十二指肠,接着沿小肠向下“清扫”。同时还伴有胃酸分泌等,为下一次消化做好准备。18.胆汁成分中与消化有关的物质是什么?它具有什么作用?胆汁的分泌和排出是如何调节的?

胆汁的成分:胆汁中除水外,还有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以及血浆中所有的无机盐,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胆汁的作用:

⑴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做为乳化剂,减低脂肪的表面张力,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⑵胆汁达到一定浓度后,可聚合成微胶粒,与脂肪分解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作为运载工具,促进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

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此外,它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它还作为促进胆汁自身分泌的体液因素。胆汁分泌的调节

⑴神经因素的作用:

进食动作或食物对胃、小肠的刺激,均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肝胆汁分泌的少量增加和胆囊的轻度收缩。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和胆囊,增加胆汁分泌和引起胆囊收缩,还可通过释放胃泌素引起肝胆汁分泌增加。⑵体液因素的作用:

①胃泌素的作用:它可通过血液循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也可先引起胃酸的分泌,后者再作用于十二指肠粘膜,使之释放促胰液素而作用于肝细胞,引起胆汁分泌增加。②促胰液素的作用:可刺激肝细胞引起肝胆汁的分泌。

③胆囊收缩素的作用:可兴奋胆囊平滑肌,使其强烈地收缩,从而排出胆汁。④胆盐的作用:胆盐经过肝肠循环后回到肝脏,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

19、静脉注射37℃的20%葡萄糖溶液10 ml,计数每分钟尿分泌的滴数。

结果发现,静脉注射清水后,尿量增加。因为,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这种变化,转而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于是尿液被稀释,尿量增加,从而使体内多余的水被排除体外。这就是水利尿的产生机制。

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后,由于肾小管内的葡萄糖含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葡萄糖将不能完全被吸收,小管液渗透压升高,结果导致尿量增多。这就是渗透性利尿的产生机制。20.电刺激家兔迷走神经外周端,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电刺激家兔迷走神经外周端,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胆碱受体结合,改变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和心肌动作电位,使心脏活动抑制,出现负性变化,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减小,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所以尿生成减少。21.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尿量有何影响?

肾上腺素作用于肾血管平滑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肾血管收缩,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增加近端小管和髓袢上皮细胞重吸收Na+、Cl-和水。因此,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可使尿量减少。

22.饮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水后,尿量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正常人一次饮用1000ml清水后,经过0.5h,尿量就开始增加,到第1h末,尿量可达最高值;随后尿量减少,2~3h后恢复到原来水平,此现象称为水利尿。其原因是:大量饮清水后,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和血容量增加,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以致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如果饮用的是生理盐水,因为是等渗溶液,仅改变血容量而不会改变血浆晶体渗透压,抗利尿激素抑制程度轻,故其尿量少于饮清水后的水利尿排出的尿量。

23.大量出汗后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尿量减少。因为汗液为低渗液体,大量出汗造成机体水分的丢失大于电解质的丢失,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24.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相互作用来维持机体血糖稳定的?

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增强糖原合成和减少糖异生,而使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与胰岛素相反,通过促进糖原分解和增强糖异生,使血糖升高。胰高血糖分泌有利于机体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主要因素。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时,胰岛β细胞合成与释放胰岛素增加,而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使血糖降低;而当血糖降低时,胰岛素分泌量迅速降低,而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大增,使血糖回升。实验设计题

1.请设计实验证明纤维蛋白原在凝血中的作用。

取新鲜血液50 ml放入烧杯中,用带有开叉橡皮管的玻棒搅动,以除去其中的纤维蛋白,结果血液不凝固。说明去除纤维蛋白后血液不发生凝固,纤维蛋白原在凝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请设计实验证明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

(1)取试管3支,一支做对照,另两支分别加少量棉花,或涂少许液体石蜡。加1 ml新鲜家兔静脉血到三支试管内,每30 s轻轻地倾斜试管一次,记录三管的凝血时间。结果发现,加少量棉花使血液与粗糙面接触,促进凝血因子的激活,进而加速凝血。涂少许液体石蜡使血液与光滑面接触,延缓血液凝固。(2)取试管3支,分别加入新鲜血液1 ml,然后分别置于37℃水浴、室温和冰水中,比较3管的凝血时间。结果发现,37℃水浴适当增加温度可加快酶促反应而使血凝加速。反之,冰水低温可延缓血液凝固。(3)取试管3支,一支做对照,另2支分别加入3滴3.8%柠檬酸钠和5%草酸钾,然后再向各管加入1 ml新鲜血液,混合后观察血凝情况。往加入柠檬酸钠和草酸钾的两管分别再加1%CaCl2 1~2滴。结果发现,加入3.8%柠檬酸钠和5%草酸钾可与血液中Ca2+结合成为络合物或沉淀的化学物质,减少血液中Ca2+从而起到抗凝作用。再加1%CaCl2 1~2滴后,血液发生凝固。

(4)取一支试管放肝素8单位,再加入新鲜血液1 ml,摇匀后,观察其结果。结果发现,肝素能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而延缓血液凝固。(5)取新鲜血液50 ml放入烧杯中,用带有开叉橡皮管的玻棒搅动,以除去其中的纤维蛋白,观察血液能否凝固。结果发现,去除纤维蛋白后血液不发生凝固。3.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血浆是指经过抗凝处理过的血液经离心沉淀得到的淡黄色半透明液体,血清是指末经抗凝处理的血液发生凝固,待血凝块收缩后得到的淡黄色上清液。所以,血浆和血清的主要区别是:制备血浆的血液经过了抗凝处理,未发生凝血,故血浆中含较齐备的凝血因子;而制备血清的血液,未经抗凝处理,发生了凝血,所以其中的凝血因子因消耗而减少,某些凝血因子甚至耗竭。此外,血清中还含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释放的活性物质。

4.设计实验证实心肌有较长的有效不应期。

(1)动物和设备的准备:破坏蛙的脑和脊髓,使之背位固定于蛙板上,剪开胸部皮肤、肌肉和胸骨,暴露心脏。用蛙心夹连接心尖和张力传感器并调节好紧张度,刺激电极接触心室;刺激参数选单刺激、波宽1 ms、强度增加达到阈值。

(2)描记一段正常蛙心收缩曲线。

(3)在心室收缩期给于一个阈上刺激,记录其反应。

(4)在心室舒张早期、中期、晚期各给予一次阈上刺激并记录其反应。

结果发现,在收缩期间不能接受任何刺激而出现新的兴奋和收缩。而心肌的舒张期(不包括舒张早期)则处于相对不应期,该期中能接受阈上刺激,并出现一个期前收缩,随后有一代偿性间歇,因此心肌具有相当长的有效不应期,比整个收缩期还略长。

5.设计实验分析蛙心兴奋的正常起搏点及传导方向,各部分自律性的高低。

(1)动物和设备的准备:破坏蛙的脑和脊髓,使之背位固定于蛙板上,剪开胸部皮肤、肌肉和胸骨,暴露心脏。用蛙心夹连接心尖。

(2)将蛙心翻向头端或提起心尖,观察蛙心各部的收缩顺序,并记录其收缩频率。

(3)在主动脉之下穿线,将心脏翻向头端,用丝线在心房和静脉窦之间结扎,此结扎称为斯氏第一结扎。观察此时心房、心室搏动均停止,但静脉窦仍搏动。

(4)待心脏恢复搏动后,用丝线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结扎,此结扎称为斯氏第二结扎。此时心室搏动停止,但心房和静脉窦仍搏动。

蛙心传导系统各部分都具有自律性,其中以静脉窦(哺乳动物为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房室交界次之,心室内的传导组织最低。故静脉窦为蛙心兴奋和搏动的正常起搏点。静脉窦的兴奋沿心房传至房室交界,再经房室束和浦金野氏纤维传至心肌。如在不同部位阻断传导,则出现正常收缩节律的障碍。6.设计实验证实组织胺和肾上腺素对毛细血管的影响

取蟾蜍一只,破坏蛙脑和脊髓后将蛙固定在蛙板上,在腹侧部剪一切口,拉出一段小肠,将肠系膜展开,并用大头针将其固定在蛙板的圆孔周围。其上滴加任氏液,防止干燥,然后进行以下项目:(1)在低倍镜下观察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血流情况,分辨其流速、方向和特征。

(2)滴1滴0.01%肾上腺素于肠系膜血管上,观察血管口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发生变化后,速以任氏液冲洗。

(3)滴1滴0.01%组织胺于肠系膜血管上,观察血管口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

结果发现,滴加肾上腺素后,血管口径变小,血流速度加快。肾上腺素对α受体和β受体都有作用,因此肾上腺素对血管的作用则取决于在血管平滑肌上哪种受体占优势,对以α受体占优势的血管,如皮肤和内脏的血管等,肾上腺素使之收缩。滴加组织胺后,血管口径变大,血流速度减慢,因为组胺有强烈的舒血管作用。

7.设计实验证明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调控血糖水平的不同作用。

(1)选择体重约20g的小白鼠3只,禁食24h。皮下注射1~2单位胰岛素后观察小鼠的活动,有无不安,呼吸局促,痉挛,甚至休克现象的发生。

(2)待小白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如惊厥时,留1只作对照,其余2只分别进行腹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20%葡萄糖1ml和皮下注射(或尾静脉注射)0.01%肾上腺素0.1ml,观察并记录结果。

结果发现,注射胰岛素后因血糖浓度迅速下降动物可出现精神不安、抽搐、休克等表现,这些症状几乎全是低血糖对神经系统作用的后果。脑组织对低血糖比较敏感,需要量非常多,因此如果血糖浓度降低,会使神经组织的正常代谢受到限制,对交感神经产生刺激而引起一系列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症状。

对注射胰岛素引起以上症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动物因血糖水平即刻升高,低血糖症状会立刻纠正。也可皮下注射0.01%肾上腺素,此法纠正低血糖症状较慢。机理是进入体内的肾上腺素与胰岛β细胞α受体结合,抑制胰岛素的释放;亦可直接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组织,使糖原异生,糖原和脂肪分解增加,提高血糖水平。

8.设计实验证明肾上腺对动物生命活动及应激反应的生理作用。

(1)取实验鼠20只,称重并编号,分成4组,每组5只。第一组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其余为肾上腺摘除组。手术操作参见第一章实验手术方法。

(2)四组动物在相同条件下单笼饲养。室温20~25℃,喂以高热量和高蛋白饲料,饮水充足。

(3)摘除肾上腺后动物水盐代谢和存活率的影响:手术后,动物分成以下四个大组,按下表给予相应处理一周并将记录每天情况:

第三篇:植物与植物生理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有何区别

2、了解植物在社会中的作用

3、了解植物学与农业科学的发展关系

4、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教学重点

1、明确植物的品种与共同特征

2、明确植物在自然界与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理解植物学与农业科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植物的多样性和我国的植物资源

1、植物的历史

至今,世界上有200多万种现存生物,也经历了35亿年漫长的发展与进化过程。目前已知的植物有50余万种,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形成了不同形态结构的植物种类。

2、植物的多样性

共同特征:①具有细胞壁 ②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具有无限生长的特性,大多数植物从胚胎发生到成熟的过程中,能不断产生新的器官或新的组织结构 ④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一个体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即可成为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多样性:参考教材绪论图0-1植物界的分类。

3、我国植物的地带分类

我国南部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四季如春,典型植物有橡胶、椰汁、香蕉、荔枝、龙眼、菠萝;台湾生产香樟的宝岛;亚热带地区是全国水稻商品粮重要基地;川南、桂北山上存有100万年前残存的银杉;西南高山是举世闻名的天然高山花园;华北地区和辽东半岛是全国小麦、棉花和杂粮的重要产区,同时盛产苹果、梨、枣等大量经济作物;东北平原、内蒙高原地区除有一望无际的豆科、禾本科大草原外,还种有青稞、荞麦等;西北地区,尤其新疆,主要产优质长绒棉、葡萄、西瓜、哈密瓜等优质果品。

二、植物在自然界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资源。

三、植物与植物生理的研究内容、分科和发展趋势。

1、植物学的概念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长发育、遗传进化、分类系统以及生态分布等内容的生物学科。

2、研究目的 全面了解植物、利用植物和保护植物,使植物更好的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

3、分科

植物形态学广义分为植物解剖学、植物细胞学、植物胚胎学

植物分类学按植物类群分细菌性、真菌学、藻类学、地衣学、苔藓学、蕨类学、种子植物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四、植物学与农业科学

植物学与农业科学相连,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学将在发展农业科学中更好地发挥理论基础的作用,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贡献。

五、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学习作物栽培技术、遗传育种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掌握植物与植物生理的理论知识,进而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

方法:观察、提问、分析、设计、操作、解释。

实验、观察、反复实验、细心观察、综合分析。从局部到整体,从宏观到微观,从实验室到大田。植物体各部分即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植物?动植物有何主要区别?

2、植物与自然有何关系?

3、学习植物与植物生理有何重要意义?

4、学习本课程应注意什么?

5、怎样才能学好植物与植物生理学? 第一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

教学目标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解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在植物生命中的各个作用

2、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繁殖,了解植物组织的分类和功能,了解植物器官的形态与功能,掌握植物生殖器官的组成和发育过程,掌握植物不同生育阶段的基本特点,掌握植物细胞的观察和种子生命力的快速测定方法,熟练掌握显微镜使用技术及观察植物器官特征的技能。

教学重点

1、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繁殖,2、植物组织的分类和功能,3、植物器官的形态与功能,4、植物生殖器官的组成和发育过程,5、植物不同生育阶段的基本特点,6、植物细胞的观察和种子生命力的快速测定方法,7、显微镜使用技术及观察植物器官特征的技能。(教材296页,实验实训一、二、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细胞的形态与大小

类型定义:原核细胞(比如支原体、细菌、放线菌、蓝藻等)由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拟核组成,属原核生物。(参照图1-1)

真核细胞(动、植物均由真核细胞组成,都有细胞核,属真核生物)

植物细胞大小:取决与细胞遗传和生理上功能对环境的适应性。大部分直径10~100um之间。(详见教材图1-2)

二、原生质的化学组成

1、原生质的定义:是细胞内有生命活动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黏性、半透明、不均匀的亲水胶体,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组成成分: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盐,以及有机化合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参照图1-3,表1-1)。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定义: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

2、原生质体定义:细胞的主要成分,指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包括细胞膜、细胞质与细胞核(见图1-

4、图1-5)

①细胞膜(又称质膜)。是紧贴细胞壁而包围细胞质的一层薄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功能是控制细胞内与外界物质的交换,具有选择透性。

②细胞质。是细胞膜内除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图1-6)

③细胞核。细胞核的出现是生物细胞进化的主要标志之一。由核膜、核仁、核质3部分组成。核质由核液和染色质组成。

3、细胞壁:包围质膜的一层坚硬而有弹性的细胞外壳叫细胞壁。它是由原生质体所分泌的物质构成的。

实验实训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及保养(教材296页)

实验实训二:植物细胞构造、叶绿体、有色体及淀粉粒的观察(教材298页)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一、细胞周期

植物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从第一次分裂结束到第二次分裂结束之间的过程(即分裂间期加分裂期),称之为一个细胞周期。(图1-9)

二、细胞繁殖方式

1、有丝分裂:大大增加细胞数量,使营养器官的根、茎等伸长、增粗、使叶片扩展。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4个阶段。(图1-10)

2、减数分裂:是植物进行有性繁殖时的一个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也称成熟分裂。分裂全过程可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第一次分裂又可分为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图1-11)

3、无丝分裂:亦称直接分裂,是最简单的分裂方式。

三、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定义:细胞的生长是指经母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在细胞体积和重量上的增加。

特征:体积增大,液泡由小变大,细胞壁不断增加,细胞壁随之生长加厚,成分也由含大量果胶质和半纤维转为含较多纤维素和半纤维的多糖等物质。

细胞生长受遗传因子的控制外,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细胞分化是指同源的细胞逐渐变为结构、功能、生化特征相异的过程。

实验实训三: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教材299页)

第三节 植物的组织与功能

一、分生组织

①顶端分生组织 ②侧生分生组织

③居间分生组织

二、成熟组织

①保护组织:表皮(图1-

14、图1-15)、周皮(图1-17)。

②基本组织:吸收组织、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传递细胞(图1-20)③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

④输导组织:运输物质分为两类:导管和管胞,筛管和伴胞。(图1-25,图1-2,图1-27)

⑤分泌组织: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蜜汁、挥发油、树脂、乳汁、单宁、生物碱、盐类等物质。(图1-28)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细胞?

2、原生质、细胞质和原生质体有何区别?

3、说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哪些主要区别?它们各有什么意义?

5、简述:细胞器、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周期、组织、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同源染色体。

6、实验实训一,教材298页,共4题

7、实验实训二,教材299页,共3题

第二章 植物的营养器官

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成以及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规律,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营养器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等理论

2、用科学的术语描述营养器官形态特征与类型,以及正常器官与变态器官、变态器官与病变器官的能力

3、实验实训四:根的解剖结构的观察;

4、实验实训五:茎的解剖结构的观察

5、实验实训六:叶的解剖结构的观察

6、运用本章理论与技能去指导专业实践。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成以及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规律,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营养器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等理论;用科学的术语描述营养器官形态特征与类型,以及正常器官与变态器官、变态器官与病变器官的能力;运用本章理论与技能去指导专业实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根(讲授)

一、根的功能

1、支持与固着作用

2、吸收、输导与贮藏作用

3、合成作用

4、分泌作用

二、根的形态

1、根的类型

2、根系的种类(图2-1)

3、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与分布(图2-2)

三、根的构造

1、根尖及其分区(详见教案第23页)

① 根冠 ② 分生区

③ 伸长区 ④ 成熟区

2、双子叶植物根的构造

① 初生生长与初生构造

(1)表皮;(2)皮层;(3)维管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髓。② 次生生长与次生构造(教材25页)

(1)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及其活动: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波浪状形成层环的形成;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及圆环状形成层的形成(2)木桩形成层的发生及活动(图2-9)

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特点(使用多媒体投影仪)

① 在植物一生中只具有初生结构,一般不再进行次生的增粗生长,既不形成次生分生组织和进行次生生长。② 外皮层在根发育后期常形成木栓化的后壁组织,在表皮和根毛枯萎后,替代表皮起保护作用。

③ 中柱鞘在根发育后期常部分(如玉米)或全部(水稻)木化。

四、侧根的形成(教材30页)

五、根瘤和菌根

1、根瘤:根瘤是由固氮细菌或放线菌侵染宿主根部细胞而形成的瘤状共生结构。

2、菌瘤:菌根是高等植物根部与某些真菌形成的共生体。

① 外生菌根;②内生菌根;③内、外生菌根

实验实训四:根的解剖结构的观察(教材300页,作业3题)第二节 茎

一、茎的功能

1、支持作用

2、输导作用

3、贮藏与繁殖作用

二、茎的形态(实践、面授、投影仪)

(一)芽与枝条

1、芽及其类型

① 芽的结构

② 芽的类型:定芽和不定芽;叶芽、花芽与混合芽(图2-21);活动芽和休眠芽;鳞芽和裸芽。

2、枝条及形态特征

节与节间;长枝和短枝;皮孔;叶痕、叶迹、枝痕、牙鳞痕

(二)茎的生长习性

1、直立茎;

2、缠绕茎;

3、攀援茎;

4、匍匐茎

(三)茎的分枝

1、单轴分枝;

2、合轴分枝;

3、假二叉分枝

(四)禾本科植物的分蘖(教材40页)

三、茎的构造

(一)茎的伸长生长与初生构造

1、茎尖分区及结构

(1)分生区。①原套-原体学说。②细胞组织分区学说。

(2)伸长区。

(3)成熟区。

2、茎的伸长生长

(1)顶端生长。(2)居间生长。

3、茎的初生构造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教材43页,图2-31,图2-32)。①表皮;②皮层;③维管柱

(2)禾本科植物茎的构造(教材44页,图2-23)

①表皮;②基本组织;③维管束

(二)茎的加粗生长与次生构造

1、双子叶植物茎的加粗生长与次生构造

(1)形成层的发生、组成与活动(教材46页,图2-36)

①维管形成层的发生;②形成层的组成;③形成层的活动;

④年轮的形成及心材与边材

(2)木栓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图2-29)(3)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图2-

4、图2-41)

2、单子叶植物茎的加粗

(1)初生增厚生长

(2)异常的次生生长

实验实训五:茎的解剖构造的观察(教材301页,作业4题)

第三节

叶(教材51页)

一、叶的功能(面授)

1、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进行蒸腾作用,协调各种生理活动

3、具有一定的吸收和分泌能力

二、叶的形态(教材52页)

(一)叶的组成(图2-44,图2-45)

(二)叶片的形态(面授,实践,多媒体投影仪,各种叶片)

1、叶形(图2-46);

2、叶缘(浅裂叶、深裂叶、全裂叶);

3、叶脉(网状脉、平行脉)

(三)单叶和复叶(面授、实践)

1、单叶(桃、玉米、棉花)

2、复叶:羽状复叶,掌状复叶,三出复叶,单身复叶

(四)叶序和叶的镶嵌(面授、实践)

1、叶序

2、叶镶嵌(图2-54,图2-55)

三、叶片的发育(图2-56)

四、叶片的构造(面授)

(一)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

1、表皮(教案57页)

2、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

3、叶脉

(二)禾本科植物叶片的结构

1、表皮

2、叶肉

3、叶脉

(三)松针叶的构造

1、表皮系统

(1)表皮;(2)下皮层;(3)气孔

2、叶肉

3、维管束

五、落叶和离层(图2-66)

实验实训六:叶的解剖结构的观察(教材302页,作业2题)

第四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

一、根的变态(教材63页)

(一)贮藏根(面授、实践)

1、肉质直根

2、块根

(二)气生根(面授、实践)

1、支持根

2、攀援根

3、呼吸根(图2-70)

(三)寄生根(图2-71)

二、茎的变态

(一)地上茎的变态:肉质茎,茎卷须,茎刺,叶状茎

(二)地下茎的变态:根状茎、块茎、鳞茎、球茎

三、叶的变态(教材69页,图2-77)

1、鳞叶;

2、苞片和总造;

3、叶卷须;

4、叶刺;

5、捕虫叶;

6、叶状柄

复习思考题

1、根具有哪几方面的生理功能?

2、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的区别是什么?

3、植物的根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它们有何区别?

4、说明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5、什么叫根尖?

6、根尖自顶端向后依次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生理功能和细胞形态、结构有何不同?

7、列表说明单、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各部分结构的细胞特征和组织类型。

8、说明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加粗生长及次生构造。

9、侧根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侧根在木根上的分布是较规则的纵列成行?

10、举例说明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特点?

11、什么叫根瘤?豆科植物的根瘤是怎样产生的?它与寄生植物的共生关系表现哪些方面?

12、什么 叫菌根?菌根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菌根中菌丝对寄主植物有何好处?菌根和根瘤的区别是什么?

13、说明茎的一般生理功能。从外部形态上怎样区分根和茎?

14、观察当地果树及园林树木的枝条,根据芽在枝上的着生位置、性质和芽鳞的有无等将芽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芽有何特点?(实践)

15、如何识别长枝和短枝、叶痕和芽鳞痕?了解这些内容在生产上有何意义?

16、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的区别是什么?这两种分枝方式在生产上有何意义?

17、说明禾本科植物分蘖成穗的规律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18、什么叫年轮?年轮是怎样形成的?

19、比较周皮、硬树皮及软树皮的区别。20、简述叶的一般生理功能。

21、植物典型的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举例说明叶与不完全叶有何不同。

22、利用显微镜解剖观察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的叶片,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异同?(实践)

23、利用显微镜解剖观察当地松属植物,说明松针叶的结构?(实践)

24、叶是怎样脱落的?

25、落叶对植物有何意义?

26、比较根与根茎、块根与快茎、叶刺与茎刺的区别。

第三章

植物的生殖器官

教学目标:

1、了解雄蕊的发育与结构,2、明确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及种子形成的过程及规律,3、植物生殖器官的组成、形态掌握等知识,4、具备植物花、果实、种子的形态描述与鉴定能力;

5、掌握植物种类的鉴定,熟悉开花、传粉与受精等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目的。教学重点:

1、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及种子形成的过程及规律

2、植物生殖器官的组成、形态

3、植物花、果实、种子的形态描述与鉴定 教学难点:

1、花的组成分别与花的分类

2、花被排列方式的区分

3、雄蕊与雌蕊的区分

4、子房位置的需找

5、花程式与花图式对花的鉴别

6、花、果实、种子的各种分类、组成。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花(教材73页)

一、花的组成及形态(面授、实践)

(一)花柄;

(二)花托;

(三)花被:

1、花萼,2、花冠(离瓣花冠、合瓣花冠),离瓣花冠又分为:十字形花冠、蝶形花冠、蔷薇型花冠

合瓣花冠又分为:唇形花冠、管状花冠、舌状花冠、漏斗状花冠、钟状花冠

3、花被排列方式(图3-3):镊合状、旋转状、覆瓦状

(四)雄蕊群:

1、雄蕊的组成:花丝、花药

花药在花托上着生方式不同又分(图3-4):

1、丁字着药,2、个字着药,3、广歧着药,4、贴着药,5、底着药,6、背着药

2、雄蕊群(图3-5):单体雄蕊、二体雄蕊、多体雄蕊、聚药雄蕊、二强雄蕊、四强雄蕊

(五)雌蕊群:

1、雌蕊的组成(花中央部分)

2、雌蕊的类型:单雌蕊(大豆、蚕豆、桃和李等)、离生雌蕊(毛茛、乌头、草莓和莲等)、合生雌蕊(棉花、南瓜、番茄等)

3、子房的位置:子房上位、下位、下半位

胎座的类型:边缘胎座、侧膜胎座、中轴胎座、特立中央胎座、基生胎座、顶生胎座。

(六)禾本科植物花

二、花的类型:(面授、实践)

(一)依花中有无花萼和花冠分类:双被花、单被花、无被花、重瓣花

(二)依花中有无雄蕊群和雌蕊群分类:两性花、单性花、无性花

(三)依花冠是否对称分类:辐射对称花、两侧对称花和不对称花

三、花程式与花图式(面授)

(一)花程式(教材80页)

(二)花图式(教材81页)

四、花序(面授)

(一)无限花序(图3-12):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葇荑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

(二)有限花序:单歧聚伞花序、二歧聚伞花序、多歧聚伞花序、轮伞花序、复合类型的花序(又称混合花序)

五、花的功能(面授)

(一)雄蕊的发育与构造(教材84页)

1、花药的发育与构造

2、花粉的发育与构造

3、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二)雌蕊的发育与构造(教材86页)

1、胚珠的发育与构造:直生胚珠、倒生胚珠、弯生胚珠、横生胚珠

2、胚囊的发育与构造

(三)开花与传粉

1、开花(教材87页)

2、传粉: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植物对异花传粉的适应,异花传粉分为3种方式:单性花、雌雄蕊异熟、雌雄蕊异长、自花不孕

农业上对传粉规律的应用。(教材89页)

3、受精:(1)花粉粒萌发

(2)花粉管的生长

(3)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意义

(4)受精的选择作用

(5)无融合生殖及多胚现象

第二节

果实(教材92页)

一、果实的形成与组成(面授)

1、果实的形成

2、果实的组成和构造

(1)外果皮;(2)中果皮;(3)内果皮

二、果实的类型(面授)

1、单果:肉质果(图3-22);干果(裂果图3-

23、闭果图3-24)

2、聚合果:聚合蓇葖果;聚合瘦果;聚合核果;聚合浆果

3、聚花果(又称复果,例桑葚)

第三节

种子(教材96页)

一、种子的形成(面授)

1、胚的发育(教材96页)

2、胚乳的发育: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

3、种皮的发育

二、种子的形态结构(面授)

种子的结构部分:种皮(种脐、种孔、合点、种脊、种阜);胚乳;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外胚乳(部分种子有这部分)

三、种子与幼苗的类型(面授)

(一)被子植物的种子的类型

1、有胚乳种子(图3-31)

2、无胚乳种子(图3-32,图3-33)

(二)幼苗类型

1、子叶出土的幼苗(图3-34)

2、子叶留土的幼苗(图3-35)复习思考题

1、花的组成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花冠的类型。

3、举例说明雄蕊与雌蕊有哪些类型。

4、解剖观察具有上位子房、中位子房和下位子房的花,并说明它们的区别?

5、以小麦、水稻为例,说明禾本科植物花的结构特点。

6、举例说明双子叶植物花的结构特点。

7、举例说明什么是单性花和两性花。

8、什么叫雌雄同株、雌雄异株与杂性同株?

9、举例说明花序的类别和特点。

10.什么叫花序?说明花药、花粉粒的发育与结构。

11、说明胚珠和胚囊的发育与结构。

12、什么是传粉?为什么异花粉具有优越性?植物对异花传粉具有哪些适应特点?

13、什么叫受精作用?说明受精作用的过程及受精的生物学意义。

14、果实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15、什么叫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有哪些方式?什么叫多胚现象?产生多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6、农业生产上是怎样对传粉规律进行利用的?

17、植物种子由哪几部分组成?说明其特点。

18、举例说明植物幼苗的类型。

第四章

教学目标:

植物的分类

1、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分类单位及命名法则。

2、了解植物界基本类群,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

3、了解植物界的发生阶段以及被子植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4、掌握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只要科的基本特征和识别要点。

5、通过实验实训,学会藻类、细菌、真菌的制片技术及观察方法。

6、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蜡叶标本的鉴定与制作方法。教学重点:

1、植物的分类及命名

2、植物类群的识别

3、植物界的植物链

4、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基本特征和识别

5、利用显微镜观察藻类、细菌、真菌的制片及观察

6、标本的鉴定及制作

7、实验实训七:花药、子房结构的观察 教学难点:

1、植物的主要类群的分辨及用途

2、植物界的进化规律

3、被子植物的分科及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教材103页)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面授)

1、人为分类法(根据植物的某些特征、特性进行分类)

2、自然分类法(又称系统发育分类,按照植物间形态、结构、生理上的相似程度,判断其亲缘关系,再将分类成系统。)

二、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教案104页,面授)

三、植物命名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名称叫学名)

四、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其应用

1、定距检索表

2、平行检索表

第二节 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材106页)(表4-2)

一、低等植物(面授)

(一)藻类植物(表4-3)

1、一般特征(图4-1)

2、经济用途

(二)菌类植物

1、细菌门

2、黏菌门

3、真菌门(教材109页)

(三)地衣植物

1、一般特征(壳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

2、经济用途(教材113页)

二、高等植物(面授)

(一)苔藓植物门(教材114页)

1、一般特征

2、代表植物(地钱、葫芦藓)

3、经济用途

(二)蕨类植物门(教材115页)

1、一般特征

2、经济用途

(三)裸子植物门(教材116页)

1、只要特征

2、代表植物(银杏、松属)

3、经济意义

(四)被子植物(教材118页)

1、主要特征

(1)具有真正的花

(2)具雌蕊(3)具有双受精作用(4)孢子体高度发达

2、经济用途

第三节 植物界的进化概述(教材120页)

一、植物界的发生阶段(表4-6)

二、植物界的演化

1、植物界的进化规律

(1)在形态结构方面(2)生态习性方面(3)在繁殖方式方面(4)在生活史方面

2、植物界的演化路线

第四节 被子植物分科概述(教材122页)(表4-7)

一、双子叶植物纲

1、木兰科(代表植物:木兰属、含笑属)

2、毛茛科(代表植物:毛茛属、芍药属)

3、十字花科(代表植物:芸薹、荠属)

4、石竹科(代表植物:石竹属、繁缕属)

5、蓼科(代表植物:荞麦属、蓼属)

6、蝶形花科(代表植物:大豆属、落花生属)

7、杨柳科(代表植物:杨属、柳属)

8、蔷薇科(代表植物:苹果属、桃属)

9、锦魁科(代表植物:棉属、木槿)

10、芸香科(代表植物:柑橘属)

11、菊科(代表植物:向日葵属)

12、茄科(代表植物:茄属、番茄属)

13、葫芦科(代表植物:甜瓜属、赤瓜属)

14、苋科(代表植物:苋属)

15、藜科(代表植物:菠菜属、甜菜属、藜属)

16、唇形科(代表植物:藿香属、薄荷属)

17、旋花科(代表植物:番薯属、打碗花属)

18、大戟科(代表植物:蓖麻属、大戟属、铁苋菜属)

19、伞形科(代表植物:胡萝卜属、当归属)

20、木犀科(代表植物:丁香属、连翘属、木犀属)

二、单子叶植物纲

1、泽泻科(代表植物:泽泻属、慈姑属)

2、百合科(代表植物:葱属、百合属)

3、石蒜科(代表植物:石蒜属、水仙属)

4、兰科(代表植物:兰属、天麻属)

5、莎草科(代表植物:莎草属、荸荠属)

6、禾本科(代表植物:小麦属、稻属、玉蜀黎属)

实验实训七:花药、子房结构的观察(教材302页)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人类分类法、自然分类法、种、世代交替、原叶体、维管植物、非维管植物、种子植物。

2、植物分类的单位有哪些?哪个是基本单位?

3、植物的学名由哪几部分组成,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4、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5、简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与经济意义?

6、简述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细菌和真菌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常见真菌有哪些?

7、地衣有什么特点?地衣按形态、结构、生态分布与生殖方式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8、简要说明苔藓植物在形态、结构、生态分布与生殖方式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9、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有哪些?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是地球上最进化的类群?

10、举例说明植物进化的一般规律。

11、植物界的发生阶段可分为哪些时期?各时期有哪些主要的代表植物类群?

12、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3、简要说明十字花科、蝶形花科、茄科、唇形科、蔷薇科、锦葵科、菊科与葫芦科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在植物中的重要性

2、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

3、水势、溶质势、压力势、衬质势的概念

4、了解根系吸水的原理,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蒸腾作用的气孔调节

5、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传导途径,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动力

6、作物需水规律和合理灌溉的生理指标

7、通过实训练习,学会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的方法(实验实训十: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实验实训十一:质壁分离法测定渗透势)

教学重点:

1、水在植物中的重要性,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及动力

2、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3、根系吸水原理,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4、作物需水指标

教学难点:

1、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水

2、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作物需水指标

4、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的方法(实验)

5、水的化学势和水势的算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水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性(教材148页)(面授)

一、植物的含水量

二、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

三、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水分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2、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

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5、细胞的分裂和延伸生长都需要足够的水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水(教材149页)(面授)

一、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

(一)水的化学势和水势(教材149页)

(二)渗透作用(图5-1,图5-2)

(三)植物细胞的水势 细胞水势=渗透势+压力势+衬质势

1、细胞的渗透势(又称溶质势)

2、压力势

3、衬质势

(四)细胞间的水分移动(高→低,水势差异越大移动越快)

二、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

三、植物细胞的代谢性吸水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水(教材153页)(面授)

一、根部吸水的区域

二、根系吸水的方式

1、被动吸水

2、主动吸水

三、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

(一)根系自身因素

(二)土壤条件

1、土壤水分状况

2、土壤通气状况

3、土壤温度

4、土壤溶液浓度

第四节 蒸腾作用(教材154页)(面授、实验)

植物吸水2方式:代谢、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部位和方式

二、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1、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水和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

2、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的温度

3、蒸腾作用有利于物质运输

4、蒸腾作用使气孔张开,有利于气体交换

三、蒸腾作用指标

1、蒸腾速率

2、蒸腾比率

3、蒸腾系数

四、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机理

(一)气孔的大小、数目及分布

(二)气孔蒸腾过程

(三)气孔开闭的机理

1、淀粉与糖转化学说(教材157页)

2、钾元素积累学说

3、苹果酸代谢学说(图5-6)

五、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1、温度,2、大气温度;

3、光照;

4、风;

5、土壤条件

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教材159页)(面授、实验)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和速度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

1、经过死细胞

2、经过活细胞

(二)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速度

二、水分运输的动力

1、根压;

2、蒸腾拉力; 第六节 作物的水分平衡(教材161页)(面授)

一、作物的需水规律

1、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要量不同

2、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

3、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二、合理灌溉的指标

(一)土壤含水量指标

(二)作物形态指标

(三)灌溉的生理指标

1、叶水势

2、植物细胞汁液的浓度

3、气孔开度

4、叶温-气温差

实验实训十: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教材308页,作用2题)

实验实训十一:质壁分离法测定渗透势(教材309页,作用2题)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自由水、束缚谁、水势、渗透势、压力势、衬质势、渗透势、吸胀作用、质壁分离、蒸腾速率、蒸腾效率、根压、蒸腾拉力、水分平衡、内聚力学说。

2、水在植物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3、植物体内的水分存在状态有哪2种?不同水分的存在状态对植物代谢和抗性有何影响?

4、了解质壁分离及复原在农业生产上有何指导意义?

5、根系吸水和细胞吸水有什么不同。

6、解释

1、作物在盐碱地生长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作物苗期化肥施用过多,会产生“烧苗”现象?

3、植物为什么会产生根压和蒸腾拉力?

4、为什么说麦收“八、十、三场雨,瑞雪兆丰年”

7、蒸腾作用有哪些形式?蒸腾的数量指标如何表示?

8、简述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动力。

9、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和速度

10、简述气孔开闭的机理

11、何为水分临界期?了解水分临界期在农业生产上有何意义?

12、合理灌溉的生理指标有哪些?

13、举例说明在农业生产、城市绿化中,育苗移栽和园林树木移栽时怎样维持水分平衡?在移栽后应采取什么措施?

14、简述灌水增产的生理原因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措施。

15、如何理解农业生产中“有收无收在于水”这句话?

第六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教学目标:

4、了解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及缺素症状。

5、了解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原理和吸收过程。

6、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吸水,以及影响吸水矿质元素的因素。

7、掌握矿质元素的运输途径,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利用,作物需肥的基本规律,合理施肥的生理指标,施肥原理及合理施肥技术

8、观察植物营养缺乏症的现象及分析(实践)

9、实验实训八:植物的溶液培养和缺素症状的观察

教学重点:

1、植物的必需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利用

3、合理施肥的生理指标,施肥原理及合理施肥技术

4、植物营养缺乏症现象的观察及分析 教学难点:

1、植物的必需元素及其确定方法

2、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3、生物固氮、硝酸盐的还原、氨的同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教材166页)

一、植物的必需元素及其确定方法(面授、实验)

1、确定是必需元素的3大标准

第一、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不正常,不能完成生活史

第二、缺乏该元素,植物表现出专一的病症,而加入该元素后,逐渐转向正常

第三、对植物营养的功能是直接的,而不是由于改善土壤或培养基条件所致。

2、确定方法:溶液培养法(亦称水培法,图6-1)

二、各种必需的元素的生理作用及缺素症

(一)大量元素:氮、磷、钾、硫、钙、镁

(二)微量元素:铁、猛、硼、锌、铜、钼、氯、镍(教材170页)

第二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面授、实验)

一、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部位

2、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相对吸收、选择性吸收、单盐毒害和离子拮抗)

(二)根系吸收矿质的方法

1、被动吸收;

2、主动吸收

(三)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1、离子交换吸附

2、吸附在根原生质表面的离子转移到原生质的内部

(四)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二、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教材174页)

1、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形式

2、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和速度

3、矿质元素的利用

三、影响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

1、温度;

2、通气状况;

3、溶液浓度;

4、氢离子浓度

第三节 氮代谢(教材175页,面授)

一、生物固氮

二、硝酸盐的还原

三、氨的同化(图6-5)

第四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教材177页)

一、作物的需肥规律

1、不同作物需肥量不同

2、不同作物需肥形态不同

3、同一作物不同生理期需肥不同

二、合理施肥增产的生理原理

1、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有机营养

2、调节代谢,协调作物的生长发育

3、改善土壤环境,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三、合理施肥的生理指标

(一)追肥的形态指标

1、相貌;

2、叶色

(二)追肥的生理指标

1、营养元素;

2、淀粉含量;

3、酰胺含量;

4、酶活性

实验实训八:植物的溶液培养和缺素症状的观察(教材303页)

复习思考题

(教材180页。共14题)

第七章

光合作用

教学目的:

1、了解叶绿体结构及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各色素的作用

2、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过程、影响因素和光合作用产物的种类及其运输的形式、途径、速度和分配规律等相关知识

3、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理论指导农业生产

4、掌握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及定量测定等技术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概念、特点、意义、过程、机理、影响因素、与作物的产量,利用光合作用提高产量的途径

2、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

3、光合色素

4、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其相关条件

5、实验实训十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6、实验实训十三:叶绿素的定量测定(分光光度计法)

教学难点:

1、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

2、光合作用机理

3、光合作用蓄能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教材181页)(面授、实验)

一、(1)光合作用的概念CO2+H2O→(CH2O)+O

2(2)光合作用的特点(氧化还元)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1、蓄积太阳能量

2、制造有机物

3、调节大气成分、带动生态良性循环

第二节

叶绿体和光合色素(教材182页)(面授)

一、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

1、叶绿体的形态和大小

2、叶绿体的结构(图7-1):

1、叶绿体膜;

2、类囊体;

3、基质

3、叶绿体的化学成分

二、叶绿体的光合色素及其吸收光谱与荧光

(一)色素的种类(表7-1)

(二)光合色素分子结构的特点

1、叶绿体分子结构的特点(图7-2)

2、类胡萝卜素分子结构的特点(图7-3)

3、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三)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1、吸收光谱(图7-4)

2、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图7-5)

(四)植物的叶色

三、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其相关条件

(一)叶绿素的生物合成

1、与光无关的酶促反应阶段

2、与光有光的转化阶段

(二)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外界条件

1、光照;

2、温度;

3、水分及氧含量;

4、营养元素

第三节

光合作用机理(教材187页)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教材187页)

(一)光反应和暗反应在叶绿体内的空间位置

(二)原初反应

1、光能的吸收及传递

2、光化学反应

(三)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1、电子传递系统

2、光合磷酸化作用

(1)非环式的光合磷酸化

(2)环式的光合磷酸化

(四)光合碳同化

1、C3途径:羧化阶段、还原阶段、再生阶段

2、C4途径(教材191页)

(1)概念

(2)C4植物叶片结构

(3)C4途径的生化过程

①羧化(固定)阶段

②还原阶段或转氨基阶段

③脱羧阶段

④受体再生阶段

(4)C4植物光呼吸很低而净光合强度高的原因

①C4植物具有C3途径和C4途径两条固定二氧化碳的途径

②C4植物光合作用底

③ C4植物的二氧化碳补偿点比C3植物低

④ C4植物的耐旱能力比C3植物强

⑤ C4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比C3植物强

3、光呼吸

(1)光呼吸的概念(2)光呼吸的过程—乙醇酸的氧化途径

① 光呼吸基质乙醇酸的产生

② 光呼吸基质乙醇酸的氧化(3)光呼吸的意义 ① 回收碳素

② 维持C3植物光合碳化还原循环的运转 ③ 防止强光对光合机构的破坏 ④ 消除乙醇酸

⑤ 提供有机物合成原料

二、光合作用的蓄能过程(教材195页)(面授)

(一)可利用能的生化转化

1、水的光解和氧的释放

2、伴随环式电子传递发生的可利用能的生化转化

3、伴随非环式电子传递发生的可利用能的生化转化

(二)光合作用单位及光合能量转化效率

1、光合作用单位

2、光反应中的光能转化效率

3、C3途径中的能量转化效率

第四节

同化产物的运输和分配(教材196页)(面授)

一、光合作用产物

二、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

(一)同化物的运输系统

1、高等植物体的两大运输系统:同质体、质外体

2、短距离运输

(1)细胞内运输(2)细胞外运输

① 质外体运输 ② 共质体运输 ③ 质外体与共质体之间的运输

3、长距离运输

(二)同化物运输的形式与速度

三、植物体内同化物的分配

(一)源与库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1、代谢源与代谢库的概念

2、代谢源与代谢库的相互转化

3、代谢源与代谢库关系的3种类型

(1)“源”限制型(2)“库”限制型

(3)“库-源”互作型

(二)同化物质的分配规律

1、优先运向生长中心

2、就进供应

3、纵向同侧运输

(三)同化物的分配与再利用

(四)同化物质的分配与产量

1、源的输出能力

2、库的拉力

3、输导组织的分布

四、影响和调节同化物运输的环境因素

1、温度;

2、水分;

3、营养元素:氮、磷、钾、硼

第五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材202页)

一、光合速率及表示单位:真正的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面授)

1、叶绿素的含量

2、叶片的发育及结构

3、光合产物的积累与输出

4、不同生理期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教材203)(面授、实践)

(一)光照强度

1、光饱和点

2、光补偿点

(二)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补偿点;

2、二氧化碳饱和点

(三)温度

(四)水分

(五)矿质元素

(六)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1、无云的晴天

2、炎热的夏季

3、多云天气

第六节 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教材206页)

一、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教材206页)

二、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一)光能利用率(表7-2)

(二)栽培作物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1、漏光的损失

2、光饱和现象的限制

3、环境条件的影响

三、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以提高产量的途径

(一)提高作物群体的净同化率

(二)增加光合面积

1、叶面积系数

2、合理密植

3、改变株型

(三)延长光合时间

1、提高复种指数

2、延长生育期

(四)提高光合速率

1、选育光能利用率的品种

2、调整栽培环境

3、补充人工光照

4、加强田间管理

实验实训十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材310页)实验实训十三:叶绿素的定量测定(分光光度计法)(教材311页)

复习思考题

教材210页,共16题

第八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目标:

1、2、教学重点:

1、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生理意义、机理、过程

2、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3、呼吸作用能量的利用 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强度、类型、意义及场所 预测造成植物无氧呼吸的条件和调整栽培措施的目的

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5、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6、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7、实验实训十四:光合速率的测定

8、实验实训十五:呼吸速率的测定(教材314页)

教学难点:

1、呼吸作用的类型、过程

2、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及生理意义(教材211页)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二、呼吸作用的类型(教材211页)

1、有氧呼吸

2、无氧呼吸

3、有氧的光呼吸

三、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四、1、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中间产物参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合成

3、利于植物体抗病免疫

第二节 呼吸作用的机理(面授)

一、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

1、线粒体的形态

2、线粒体的结构

(1)外膜;(2)内膜和嵴;(3)基质(衬质)

3、线粒体的功能

二、呼吸作用的过程

(一)高等植物体内呼吸系统综述

(二)糖酵解(教材214页)

1、糖酵解

2、糖酵解的生理意义(教材215页)

(三)有氧呼吸系统

1、三羧酸循环及其特点及意义

(1)三羧酸循环

(2)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和生理意义(教材216页)

2、磷酸戊糖循环及其特点和生理意义

(1)磷酸戊糖循环

(2)磷酸戊糖循环的特点和生理意义(教材218页)

(四)无氧呼吸(发酵)(教材219页)

1、酒精发酵

2、乳酸发酵

三、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

(二)电子传递系统-呼吸链的概念和组成

(三)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类型(教材220页)

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2、氧化磷酸化的类型

(1)底物水平磷酸化(2)氧化水平磷酸化

四、呼吸作用中的能量利用效率

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表8-1)第三节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教材222)

一、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

1、呼吸速率及表示单位

2、呼吸商

二、内部因素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1、植物种类(表8-2)

2、器官、组织

3、生育期

三、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教材224页)

1、温度

2、水分

3、氧化

4、二氧化碳

5、机械损伤

第四节 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教材226页)(面授、实践)

一、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

二、呼吸作用与农产品贮藏(教材226页)

(一)呼吸作用与粮食和种子的贮藏

1、粮食和种子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

2、粮食和种子贮藏期间的适宜条件

(二)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

1、肉质果实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

2、肉质果实和蔬菜贮藏的适宜条件

(三)呼吸作用与块根、块茎的贮藏

三、呼吸作用与植物抗病

实验实训十四:光合速率的测定(教材312页)实验实训十五:呼吸速率的测定(教材314页)复习思考题:教材229页,共16题

第九章 植物的生长物质

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概念,植物激素的种类

2、了解植物激素的发现,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运输

3、熟知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效应

4、了解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5、掌握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

6、实验实训十六:生长素对根和芽生长影响的观察 教学重点:

1、植物生长激素

2、植物生长调节剂

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农业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脱落酸的生理效应

2、乙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生长激素(教材231页)(面授)

一、生长素

(一)生长素的发现

(二)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运输与存在形式

(三)生长素的生理效应

1、能促进营养器官的伸长生长(图9-2)

2、促进器官和组织分化

二、赤霉素

(一)赤霉素的发现

(二)赤霉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部分和运输与存在形式

(三)赤霉素的生理效应

1、促进茎的伸长

2、打破睡眠

3、促进抽薹开花

4、促进雄花开化

5、促进单性结实

6、促进坐果

三、细胞分裂素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二)细胞分裂素的分布、运输与存在形式

(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效应

1、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

2、促进芽的分化

3、延缓衰老

4、促进侧芽发育,解除顶端优势

四、脱落酸

(一)脱落酸的发现

(二)脱落酸的分布和运输

(三)脱落酸的生理效应

1、促进脱落

2、调节气孔运动

3、促进休眠

4、抑制生长

五、乙烯

(一)乙烯的发现

(二)乙烯在植物内的分布和运输

(三)乙烯的生理效应

1、改变植物的生长习性

2、促进果实成熟

3、促进衰老的脱落

4、促进开花和雌花分化

六、其他植物生长物质

(一)油茶素甾体类物质

(二)茉莉酸类

(三)水杨酸

(四)多胺

七、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教材239页)

一、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一)植物生长促进剂

1、生长素类

2、赤霉素类

3、细胞分裂素类

(二)植物生长抑制剂

1、三碘苯甲酸

2、马来酰肼

3、整形素

(三)植物生长延缓剂

1、CCC;

2、B9;

3、PP333;

4、烯效唑;

4、缩节胺

(四)乙烯释放剂

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农业上的应用(表9-1)

实验实训十六:生长素对根和芽生长影响的观察(教材316页)

复习思考题:

教材245页(共4题)

第十章 植物生长与分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

2、掌握种子休眠的原因、生产中打破与延迟种子休眠的方法,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各种因素的影响、植物营养生长的基本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3、具备种子生活力快速测定的技能,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分析及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植物休眠与植物萌发

2、植物的营养生长

3、实验实训十七: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实验实训十八: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教学难点:

1、植物休眠的原因

2、植物生长的区域性和周期性

3、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休眠与种子萌发

一、植物休眠及其生物学意义

二、植物休眠的原因

1、种子休眠的原因

(1)种皮的影响(2)胚休眠

(3)抑制萌发的存在

2、芽休眠的原因

3、植物激素对休眠的调节作用

三、打破休眠的方法(教材248页)

四、种子的萌发(教材249页)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过程(图10-1)

2、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1)影响种子萌发的内部因素

(2)影响种子萌发的外部因素:水分、温度、氧气、光照

(二)种子的寿命(表10-3)

第二节 植物的营养生长

一、植物生长的区域性和周期性

(一)植物生长的区域性

1、茎的顶端生长

2、根的顶端生长

3、其他生长区

(二)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1、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

2、生长的季节周期性

3、生物钟

二、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

(一)植物生长大周期

(二)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1、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表10-4,表10-5)

2、主茎与分枝、主根与侧根的相关性-顶端优势

3、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相关性

4、器官间的同伸关系

实验实训十七: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材316页)

实验实训十八: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教材317页)

复习思考题:

教材257页(共10题)

第十一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

教学目标:

1、掌握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对植物成花的影响特点及实践应用

2、具备利用植物成花理论指导生产实际的技能

3、理解和掌握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植物的品种繁育、异地引种、控制花期、调节营养生长的生殖生长等措施中

教学重点:

1、春化作用的概念、类型、条件、特征、机理、应用

2、光周期反应类型、诱导、应用

3、花芽分化的概念、影响因素

4、实验实训十九:花粉生活力的观察

5、实验实训二十:春化处理及其效应观察 教学难点:

1、春化作用的类型、条件、特征、应用

2、光周期反应诱导、应用

3、花芽分化的概念、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春化作用(教材258页)

一、春化作用的特性

1、春化作用的概念

2、春化作用的类型和条件(表11-1)

3、解除春化与春化效果的积累

二、春化作用的机理

1、感受春化的时期和部位

2、春化效应的传递

3、春化过程的生理变化

三、春化作用的应用

1、调种引种

2、调节播期

3、控制花期

第二节 光周期现象

一、光周期反应类型和光周期诱导(教材260页)

(一)光周期反应的类型

1、长日植物

2、短日植物

3、日中性植物

(二)光周期诱导

1、光周期诱导中光期与暗期的作用

2、光周期刺激的感受和传递

(三)光敏素在成花中的作用

二、光周期现象的应用

1、引种与育种

2、调控营养生长

3、控制花期

第三节 花芽分化(教材265页)(面授、实验)

一、花芽分化的概念

二、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

1、营养状况

2、植物激素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3、环境因素

实验实训十九:花粉生活力的观察(教材319页,作业2题)

实验实训二十:春化处理及其效应观察(教材320页,作用2题)

复习思考题:教材266页(共7题)

第十二章 植物的生殖与成熟

教学目标:

1、明确种子和果实的发育成熟过程

2、植物从成熟走向衰老的生理表现和器官脱落的特点

3、具备测定植物花粉粒生理活性的技能,达到理解和掌握植物花的形成与开放、授粉与受精、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与种子的生长和成熟等一系列过程。教学重点:

1、受精生理

2、种子和果实的成熟生理

3、植物的衰老与器官的脱落 教学难点:

1、受精生理

1、种子和果实的成熟生理

2、植物的衰老与器官的脱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受精生理

一、花粉的化学组成

二、花粉的寿命和贮藏

三、柱头的生活力

四、受精过程

1、双受精

2、影响受精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其他环境因素

第二节 种子和果实的成熟生理(教材268页)

一、种子成熟时的生理变化

1、贮藏物质的变化

(1)糖类的变化(2)脂肪的变化(3)蛋白质的变化

2、植物激素及呼吸作用的变化

二、果实成熟时的生理变化

1、果实的生长

2、果实成熟时的生理变化

(1)果实由酸变甜、由硬变软、涩味消失。

(2)色泽的变化(3)香味的产生(4)乙烯的产生

(5)呼吸强度的变化

三、外界条件对种子与果实成熟的影响

1、外界条件对种子成熟过程的影响

水分、温度、营养条件

2、外界条件对果实成熟过程的影响

第三节 植物的衰老与器官的脱落

一、植物的衰老

1、衰老时的生理变化

(1)光合色素散失(2)(3)(4)(5)核酸的变化 蛋白质的变化 呼吸作用 激素的变化

2、衰老的调控

二、植物器官的脱落

1、器官的脱落与离层的形成

2、影响脱落的因素

光照、温度、水分、矿质营养、其他因素

3、脱落的调控

复习思考题:教材274页(共5题)

第十三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教学目标:

1、明确低温、干旱、盐分过多、病害微生物及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各种影响

2、具备利用电导法测定寒害对植物的影响的技能

3、达到利用所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植物受害和提高其抵抗不良条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植物的抗寒性和抗热性

2、植物的抗旱性和抗涝性

3、植物的抗盐性

4、植物的抗病性

5、实验实训二十一:观察寒害对植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植物的抗寒性和抗热性

2、植物的抗旱性和抗涝性

3、植物的抗盐性

4、植物的抗病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的抗寒性和抗热性(教材277页,面授、实践)

一、植物的抗寒性

(一)冷害与植物的抗冷性

1、冷害;

2、冷害类型:延迟型、障碍型;

3、冷害症状;

4、冷害机理;

5、抗冷性及其提高途径:低温锻炼、化学药剂处理、培训抗寒早熟品种

(二)冻害与植物的抗冻性

1、冻害;

2、冻害机理

(三)提高植物抗冻性的途径

二、植物的抗热性

1、高温对植物的伤害

(1)间接伤害(2)直接伤害

2、植物抗热性机理

(1)有较高的温度补偿点(2)形成较多的有机酸

3、提高植物抗热性的途径

(1)高温锻炼

(2)培养和选用耐热作物和品种(3)改善栽培措施

4、化学药剂处理

第二节 植物的抗旱性和抗涝性(教材281页)(面授、实践)

一、植物的抗旱性

(一)旱害及其类型

(二)干旱对植物的影响

1、暂时萎蔫和永久萎蔫

2、干旱时植物的生理变化(1)水分重新分配(2)光合作用下降(3)体内蛋白质含量降低

(4)呼吸作用增强

(三)干旱使植物致死的原因

1、机械损伤

2、膜透性改变

3、硫氢基假说

(四)植物的抗旱性

(五)提高植物抗旱性的生理措施

1、干旱锻炼

2、矿质营养

二、植物的抗涝性

1、谁涝对植物的危害

1、湿害;

2、涝害

2、植物抗涝性及抗涝措施

(1)植物的抗涝性(2)抗涝措施

第三节 植物的抗盐性

一、土壤盐分过多对植物的危害

1、盐分过多,使植物吸水困难

2、盐分过高造成毒害

3、盐分过高造成生理代谢紊乱

二、植物的抗盐性及其提高途径

1、植物的抗盐性

聚盐、泌盐、溪盐、拒盐

2、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

(1)选育抗盐品种(2)抗盐锻炼

(3)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第四节(4)改造盐碱土

植物的抗病性(教材287页)

一、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危害

1、水分平衡失调

2、呼吸作用增高

3、光合作用下降

4、同化物运输受干扰

二、植物抗病机理

1、加强氧化酶活性

(1)分解毒素

(2)促进伤口愈合

(3)抑制病原菌水解酶活性

2、促进组织坏死

3、病菌抑制物的存在

4、植保素

三、植物的抗病性

1、避病;

2、抗侵入;

3、抗扩展;

4、过敏性反应 第五节 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影响(教材289页)(面授、实践)

一、大气污染

1、有害气体对植物的危害方式

2、有害气体危害植物的特点

(1)有明显的方向性

(2)植物的受害程度与离工厂远近有密切关系

3、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1)二氧化硫(2)氯气(3)氟化物(4)臭氧(5)过氧乙酰硝酸脂(6)煤烟粉尘

二、水体污染

1、酚类化合物

2、氰化物

3、三氯乙醛

三、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1)工业“三废”对土壤的污染(2)农药、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2、土壤污染的毒害

(1)重金属污染的毒害

(2)土壤中农药的残留及危害

四、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净化环境

(1)吸收和分解有毒物质(2)分解污染物

2、环境监测

实验实训二十一:观察寒害对植物的影响(教材321页)

复习思考题:

见教材294页,共8题

第四篇:生理与适应最新教案

《生理与适应》教学设计

仓上小学赵风菊

2013.4.5

《生理与适应》教学设计

仓上小学赵风菊

一、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能对游戏中出现的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能辨别出每一个刺激——反应中的刺激、接受刺激的感官、反应行为和参与反应的结构。

能用比较法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适应现象”。【知识目标】:

用自己的话说出产生“反应时”现象的原因。举出生活中适应现象的实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举出3个以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适应现象的实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活动感悟人的心理感觉、思维等功能。

三、教学准备

香水、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起立,请坐!同学们,在刚才的这一幕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同时听到老师的指令,但起立的动作却有快有慢,这是为什么呢?想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生理与适应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刺激——反应游戏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出示香水,喷洒少量香水),同学们感觉怎么样?(学生回答“香”)其实这种“香味”对于我们的鼻子来讲就是一种刺激(板书:刺激),而我们所说的那句“好香”,就是对刺激所产生的反应(板书:反应)

1.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刺激,并会对这些刺激做出必要地反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快速抓棒游戏,来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我先讲一下游戏的规则:游戏由两名同学共同来完成。其中一名同学拿着小棒,高举手臂,另一名同学把手放在胸前,当我喊“开始”,拿着小棒的同学就松开小棒,另一名同学用手快速的去接小棒,接住小棒或者接不住小棒都静止在那个动作上,别动。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听明白了吗?生:明白。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做这个游戏呢?(找出六名学生)2.学生细心观察,大胆猜想

师:好,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生:各种猜测。预设:有的同学抓住了小棒,有的同学没有抓住小棒,掉在地上了;有的同学抓住了小棒的上部,有的同学抓住了小棒的下部,有的同学抓住了小棒的中间,有的同学快,有的同学慢 师:他们三个人做出反应的快慢有差别吗? 生:有

师:同是一根小棒,在它下落的过程中,为什么大家抓住的位置会不同呢?谁能试着说说其中的原因? 生:大胆猜想结果 3、应用科学解释现象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大家刚才亲身体验了一下科学家探索奥秘的过程,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猜想,再加上科学的理论依据,那我们离真正的科学家就越来越近了。打开课本38页,认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阅读之后,我想大家就能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刚才游戏中的现象了。

(学生看书,调出大屏幕,出示知识点)

根据这些知识内容,我们就能够很容易解释刚才的这一个刺激——反应游戏的心理加工过程了。从拿着小棒的同学松开手的动作开始,到另一名同学眼睛看到并抓住小棒的这段时间间隔,被称为反应时。而反应时的长短又与()()()以及()等因素有关,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师:在书上37页中,还有一些刺激——反应游戏。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游戏,小组内合作完成,游戏之后,小组讨论、整理并填写38页下面的表格。好了,现在开始吧!

(出示课件)

师:我看到同学们都填写好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们小组填写的结果?谁再来说一说? 谁还想来说?

小结:其实,刺激与反应并不单单体现在这些游戏上,在现实生活中,外界的任何信息(声音、气味、动作、环境的变化)对于我们的感受器官来说都是一种刺激,而身体在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下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出示大屏幕

活动2:认识各种适应现象还记得老师刚才喷洒的香水吗?当时大家都说“很香”,现在你还能闻到么?为什么会这 样?

学生汇报(我认为是香味随着空气流到了室外;我认为不对,我们的教室封闭的非常好,香味不可能流到室外,而是因为我们在教室里呆久了,闻不出香味了。)

2、师:有理有据,说的太好了。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官的持续作用,而使人体的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是适应(板书:适应)。其实适应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页看一下那三幅图,如果哪位同学联想起来生活中的其他适应现象就请举手。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说刺激物、感受器官)

4、教师:除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方面的适应外,还存在另一类适应现象。请同学们继续看课本第39页,用左右手写自

己的名字。

从以上各种不同的适应现象中,能够发现什么共同点?

5、学生汇报交流。(都是从一开始不适应到慢慢的适应;人体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6、教师小结:适应现象存在于一切感觉中,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适应的表现和速度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7、师:在大多数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刺激的真实情况是一致的,然而,在某一特殊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真实情况并不相同,这就是错觉。出示课件 活动3:体验错觉 板书:体验错觉 出示课件

三、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神经系统刺激——反应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还认识了生活中的错觉和适应现象,原来科学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探索,就会有更多的发现与收获。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8.生理与适应

刺激——反应

适应

体验错觉

第五篇:女性生理与健康论文

现代女人的艺术

盘古开天辟地,给予了两性不同的风貌,决定了彼此是相互取补相互完善的关系,谁也不可以没有对方。所以女人不是男性化的女人,而是既运用了女人的长处又学习了男人的优点的女人。她必然会很女人化,她有女人都有应有的天性——直觉敏锐、乐观开朗、坚韧、细心、敏感等等。

女性,这个独特而又熟悉的群体,向来都是社会的焦点。从女娲造就女人开始,就注定了她们与男人不同,继而随着历史的进步,慢慢地形成了属于女人自己优于男人的策略。随着社会各方面对女性的关注,这也表明了女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物竞天择,造物主给所有外观悦目者都赋予了优先的条件,漂亮的人已经免费手持成功的入场券。更何况千百年来,因为社会角色分工的不同,漂亮更是女人的天职。因此,你一定要漂亮。一句话,就是首先欣赏自己,然后让别人欣赏自己。

女人是一本书——美貌的女人有一张引人注目的扉页,尚有被一页页翻读的可能性。没有美貌的女人呢?就只有让自己拥有点什么了,比如说气质,比如说品味。。。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男人的武器是才智,是能力,是魅力,也可以是权利、地位和金钱。女人的武器更多,男人的武器她们都有,但她们还有更多,包括她们自己。聪明的女人会善用她们的武器,任何武器在一个聪明女人的手中,都会变成利器,变成致命的利器,你无法抵挡。气质就是女人的一把宝剑。

作为女人,一要自知,二要自宠,健康美丽都需要如此,二者兼而修之,方可打造出宜人气质。

作为女人,我们还要具备几个基本的资本:

第一个资本,知识。只是让人解开思想的束缚,是实现梦想的动力源泉。不要理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蠢话,那是极度缺乏自信心的男人想出来的不平等条约。

第二个资本,能力。

第三个资本,关系。不要尝试去挑战男性社会的尊严,女人要获得成功和财富不一定要跟男人硬拼,他们不是敌人,是我们亲密的战友。

第四个资本,金钱。不要掩饰对金钱的喜爱和追求。对富裕生活的向往是人性的自然反应,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获得财富。

还有第五个,第六个资本等等,可以作为女人资本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假如你不漂亮,你要有知识;假如你没有知识,那你应该有能力,;如果没有能力,关系还有一点吧;如果没有关系,有钱还行,让别人经营一下,也许能钱生钱,让你一生保持生活水准;可是如果连钱也没有多少,善良总该要有的!它也会吸引另外一些有能力的人在你身边,这将是相互提升的一个好办法。不过如果一个女人最后连善良的本性也丧失掉,那我们就不用说如何做资本女人了,先学会做人再说吧!

有魅力的女人是个谜,而完美的女人更是个谜。

一个普通女人想要有魅力,就必须:

1.去培养的美容策略。说到美容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的皮肤。要有一个嫩滑、迷人的肌肤,首先我们要先了解自己的皮肤类型,选用合适的护肤品和化

妆品。关于美容其实他的范围很广,护发护颈也都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因为脖子是我们女人最容易说实话的地方。

2.去培养异于他人的不同的美体策略。

3.用美服的策略来掩盖自己的劣势,使自己更加有魅力。

4.用自己独特的女人气质来胜过男人。

说到这儿就要提到关于“培养女人气质的策略”这个问题。你一定要漂亮,一定要设法令自己看起来漂亮。一句话首先欣赏自己,然后让别人欣赏你!

一个有魅力的女人想要更完美,就必须:

1.去挖掘你在商界中优于其他人的商界策略。

2.由于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不同,更要培养女人生活的策略。

3.去培养自己独特的女人社交策略,更能体现出完美的一面。

4.新世纪的女性更要有女人不同于男人的理财策略。

另外,我们今天所崇尚的女性气质具有双重的矛盾性。一方面,我们的文化仍在大肆宣扬女性气质的家庭生活观念,这是对劳动进行严格的二元论性别分工的思想支柱,它将妇女的角色定位于主要的情感与身体的养育员。这种女性气质建构的规则要求妇女学习养育他人,而非自我;并将任何自我培养、自我教育的欲望解释为贪婪、过分。另一方面,即使今天的年轻妇女继续得到关于传统的“妇德”的教诲,由于职业竞技场已经向她们开放,她们也必须学习体现竞技场上“男性”的语言和价值——自我控制、意识坚强、头脑冷静、情绪约束、控制权等等,女性身体用她们纤弱瘦削的形态与流行的男性化服装的外表富有象征意义地诉说着这种必要性。所以,今天我们经常看到的女性形象与过去的贤妻良母不同,和典型的男人也不同,它成为一个新的混合体,既有“女性”的身体特征和角色特点,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男性”精神。

成为一个有资质,有魅力,漂亮的女人是远远不够的,女人在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命中将会出现一个与她携手一生的男人,因此,我们女人在认识男人方面要拥有独到的见解,并且要努力做一个成熟的女人,俗话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在对待男人方面提高警惕性。女人要在细节上认识男人,比如说开会时,有的男人拿夹稿子的铁夹子一根根夹胡子,拔下来的胡子不知是落到地上还是留在他的衣服上,真是太没有尊严了,也不讲卫生。有的男人在酒宴上爱给女人劝酒好像你喝得越多就是越给他面子,那是不顾自己的尊严又伤了人家的自尊。酒宴上太热情的男人都很恐怖。

关于对男人的评判,现在的社会中流行着这么一个词“新好男人”它是指30岁以内,掌握现代化的技能,专业能力很强,在本行业拥有稳固地位丰厚收入,讲究个人仪表修养,具备文化内涵和品位。对感情、家庭负责的男人。显然,男人成功的标志已不仅是事业上的,还有审美风范上的。“富而有礼仪”,成长和自立的顺利会使一个男人拥有宽广洁净的的胸襟,不会在计较人事纷争与倾轧中仅仅学得察言观色的小聪明和积极逃身的世故。身处优裕的物质环境,会使一个男人对自己的仪表打扮有所追求和讲究。将与异性的感情放在一个合理的位置,恋爱和家庭生活便趋向稳定,越有文化修养的人会越看重感情的专一和家庭的牢靠。爱情的方式同样体现着一个人的尊严和华贵。电脑网络世界目前也提出了“现代社会的3D男人”:第一D,Outside Dimension:肉体是灵魂最忠实的示现,因此要重视自己的形象,穿出、走出、做出自己的风格。第二D,Inside Dimension:充实自己的内在,除了专业能力,也重视语言沟通、资讯驾驭、人际交流和自我创造能力。第三D,FutureDimension:掌握未来趋势的能力。其实男人有两种可

以称其为优秀,那么他受人尊重,那么他令人开怀。前者靠的是能力,本领、魄力、专长,后者靠的是性格、智力、幽默、人缘,而所有的这些,似乎都与男人的外貌不相干。

心灵是生命的一盏灯,灯里面掩藏着女性的秘密。一旦心灯失色了,快乐的清泉就会浑浊。心灵是人生的一块田,田里面栽植着女性的希望。一旦心田失衡了,美丽的翅膀就会折断。心灵是生活的一道门,门里面活跃着女性的情感。一旦心门锁上了,幸福的花朵就会枯萎。因此可见对于女人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多么的重要。不可否认,今天的女性承受着太多的压力,有着太多的烦恼。职场的竞争让女性在成功与挫折中欲罢不能;婚恋的困惑,让女性在甜蜜与痛苦中感到迷惘;身心的劳累,让女性在阳光与阴影中徘徊不前,于是一些女性的心中出现了伤情的“杂草”,出现了不谐的“噪音”,甚至出现了夺取笑声、扼杀美丽的“阴影”,使女性的心理受到了伤害。可见,没有健康的心理,女性的天空就会乌云笼罩。对人生负责,对生命负责,女性就必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对于此,我们要解开心灵重压的“内部密码”,其中包括家庭因素,经济因素,个性因素,心态因素,性别因素。面对这些重压的因素我们要勇敢突破压力的重围化解角色矛盾,加强与同事和朋友间的交流,适应社会的快速的更新,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避免与上司冲突,与同事冲突。面对职场压力,女性唯一的办法是集中精力,坚持自己救自己。事在人为,突破极限,实现自我,就会战胜压力,获得成功。另外,要战胜职场的压力,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

1.了解压力的原因。

2.学会分散压力。

3.不要把工作当成一切。

4.暂时将压力抛开。

5.正确对待批评。

6.不自我增加无谓的压力。

时代变了,在资讯爆炸,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一个人形象实际上已经成为他的内在修养与生活方式的演绎,是接受了时尚新讯息的,还是拒绝进步的;是对自己有要求的,还是蒙混过日子的,在形象差异上也一目了然。不仅如此人情世故的处理,以及感情的处理,都是很棘手的。因此,做一个女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作一个成功的女人更是难上加难。这就给我们女人的人生问卷,它需要我们用每年每月,每分每秒来经营。

参考文献:《女人的策略》 当代世界出版社微微编 著

《被建构的女性》上海人民出版社 沈奕文 著

《少女生活使用百科》 新疆人民出版社 童一秋 主编

《心理健康--女性的幸福之本》石油工业出版社 张丹 天舒 编著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XXX

2009-12-6

下载残疾儿童生理与病理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残疾儿童生理与病理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基础医学部 张玉丽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了解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经过......

    病理学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病理学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大体标本:肾盂积水、肝细胞水肿、脂肪肝、肾或脾梗死、结核干酪样坏死、阿米巴肝脓肿、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左心室向......

    【辅导资料】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乳腺癌[推荐]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辅导资料】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乳腺癌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8月25-26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

    《生理学习方法与临床应用》总结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农村卫生社区服务社团 《生理学习方法与临床应用》活动总结 柳叶半黄吐未匀,始知东风又一番;明媚千里水悠悠,更新万物长精神。在这样美好的春日里,我们‘......

    女性生理健康与饮食论文

    女性生理健康与饮食 什么是月经 月经是周期性的子宫出血,因多数人是每月出现1次而称为月经。女性为什么会有月 经?首先必须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才能说明这......

    心脏解剖与生理(超声试题)

    第九章心脏解剖与生理 1 心房收缩期在心血管生理上的意义是什么(b) A 心房的血液因心房收缩,最终全部被充盈到左心室B 左心房收缩引起左心室收缩C心房收缩期引起心室快速充盈D......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

    北医口腔组织学与病理学试题总结

    by 09 龙赟子 口腔组织学与病理学试题总结 03级 名解:gnarled enamel 上皮珠 简答:1.简述上皮异常增生和细胞非典型性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2.画出下列结构的简单示意图: sul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