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采掘工作面遇断层的处理方法和要求
中国南方复杂地质条件
采掘工作面遇断层的处理方法和要求
中国南方复杂地质条件是推广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最大障碍,如何正确处理断层等地质构造,是综采能否发挥效益的关键。总结近几年来综采工作面碰断层、过断层的经验和教训,得出布置综采工作面过程中遇断层的处理方法。
一、对已揭露清楚的断层的处理方法:
1、走向断层及断煤交线与煤层走向交角小于30度的斜交断层:留足20 米隔离煤柱的前提下,工作面上下顺槽尽可能与断煤交线平行布置走向工作面或伪倾向工作面,避免工作面与断层相交。
2、断煤交线与煤层走向交角在30°~60°之间的斜交断层:当断层落差小于煤层厚度(或采高)的1.5倍时,可直接布置走向工作面,工作面回采时直接推过断层。当断层落差大于煤层厚度(或采高)的1.5倍时,要视煤层倾角而定;当断煤交线方向的伪倾角小于12°时,按上述方法1布置上下顺槽;当断煤交线方向的伪倾角大于12°时,按走向工作面布置上下顺槽,工作面回采时另开切眼重新安装工作面回采。
3、倾向断层及断煤交线与煤层走向交角大于60度的斜交断层:一般按走向布置工作面顺槽。当断层落差小于煤层厚度(或采高)的1.5倍时,工作面回采时直接推过断层。当断层落差大于煤层厚度(或采高)的1.5倍时,工作面回采时另开切眼重新安装工作面回采。
4、当煤层倾角小于12°时,无论断层方向如何,均应使工作面方向与断煤交线方向一致布置工作面。
5、当需布置倾斜或伪倾斜工作面时,尽可能布置仰斜长壁工作面,仰斜角度一般不超过15°如必须布置俯斜工作面时,俯斜角度一般不应超过12°。
6、采煤工作面在直接回采推过落差较小的断层时,必须制定专门的过断层方法和措施,矿领导要研究会商后统一回采方法,然后落实专人负责,要求要维护保养好工作面的机械设备,保证工作面机械的正常运转。做好特殊支护措施和工作,保障断层带的支护,避免漏顶塌方。保障采煤工作面在推过断层期间的安全生产。
二、对未揭露清楚的断层的处理方法:
对于复杂地质条件的矿井,经常会有一些小断层和伴生断层,它们在勘 探时期和开拓、准备巷道掘进时并没有揭露,有些以前的回采巷道掘进也没有揭露。在不知有否断层的情况下布置综采工作面的回采巷道。为了减小未知断层对综采工作面回采时的影响,又尽可能确保工作面正常接替。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在布置工作面或掘进巷道时,首先必须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大致判断一下布置工作面的区域或邻近区域的地质情况特别是断层、褶皱等,以这些地质情况为根据规划、布置掘进巷道和工作面,尽量避开断层等地质构造。
2、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每前进50米,必须测量一次煤层产状及煤层顶板标高,根据煤层的产状、进风与回风顺槽的标高变化差异,来判断这一段距离工作面或往前是否有断层或其它地质构造。
3、矿生产技术科特别是测量地质技术员必须及时测量,所有巷道特别是穿岩层的巷道(石门)必须绘制地质素描图,所测量的数据(标高)、岩煤层的产状等都要求及时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测量地质技术人员、施工中 队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岩煤层有异常现象(煤层变薄、岩煤层发生扭曲、坡度突然变大或变小、岩煤层产状变化异常、进风和回风顺槽的标高差异较大等情况),必须及时汇报矿技术负责人或矿长,能及时判断。
4、在掘进过程中,如果遇到了断层等地质构造,必须尽快测量、掌握该断层的产状,判断、预测该断层的走向、倾向、倾角、落差、附近岩煤层的性质以及延伸的大致长度,必要时采用打勘探钻的办法来判断,避免因判断不准而造成技术上的失误,造成采煤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困难重重,而且延误了下一个工作面布置的时间。
第二篇:煤矿采掘工作面标准化细则
采掘工作面质量标准化检查细则
组长:安检科科长
副组长:安检科副科长
成员:调度室主任、副主任技术科科长、副科长掘进区队区长采煤区队区长
一、检查与
每周检查一次,每月检查三次;上旬、下旬检查打分按每条50元处罚;评比打分为月度考核基准。
二、每次由安检科(科长或副科长)牵头。调度室主任或副主任、技术科科长或副科长;采掘区队区长或技术副区长参加。各单位必须参加1人,缺1个对科长或副科长按50元/次处罚;区队缺人按50元/次处罚。
三、完不成月度考核要求,掘进进度按当月进尺的60%报劳资科;采煤产量按当月产量的60%报
四、每月的5~6号、15~16号、25~26号为每旬检查日期。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经矿长批准后方可延迟一天,否则对安检科科长按每拖延一次罚款50元处罚。
第三篇: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劳动定员核定标准
附件1:
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劳动定员核定标准(试行)
为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从严控制煤矿井下采掘作业面劳动定员人数,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标准。
一、主要依据
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及国家安监总局等7部委《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调〔2007〕95号)、省安监局等8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闽安监矿山〔2007〕183号)有关规定和要求,按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严格限制煤矿矿井当班最大下井人数,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矿井劳动定员标准的贯彻落实。
二、技术参数
(一)严格控制煤矿采掘工作面个数,采掘比按1:2。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的,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小煤矿,一个采区内只准布置1个采煤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因开采极薄煤层、三角煤、残留煤柱而无法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的,经县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采用其他采煤方法的,一个采区原则上不能超过2个残采工作面和4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二)矿井年工作日以330日计算,按“三班八小时”工作
1制,有条件的推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井下工人按每月22天工作、每年按11.5个月的工作制,30%轮休率,95%出勤率。
(三)根据我省矿井实际,回采面月平均单产:省属矿不低于1800吨/个/月,县乡镇煤矿不低于1500吨/个/月;掘进面月平均单进:水平岩巷不低于60米/个/月,下山岩巷不低于45米/个/月,水平半煤岩巷不低于105米/个/月;采掘面比按1:2。各类井型按下表不同的万吨掘进率、回采工效、掘进工效
三、当班井下采掘作业面最大下井人数
根据上述技术参数,全省各类井型煤矿当班采掘面最大下
以上述标准井型(3、6、9、15、21、30、45万吨)为计算基础,井型每增加1万吨产能,当班井下采掘面增加人数最大不超过4—5人;原则上每个采区当班同时作业采掘人数不得超过100人,对超过100人的,煤矿企业应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报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省属煤矿报省煤炭集团公司)批准,并抄送省经贸委、福建煤监局备案。
第四篇:煤矿采掘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采掘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我国煤矿资源丰富,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煤矿工业呈多层次发展,煤炭企业按所有制分为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但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发展很不平衡,国有重点煤矿安全状况良好,国有地方煤矿较差,乡镇煤矿最差。虽然近几年来煤矿安全状况形势好转,但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百万吨死亡率较高,重大灾害事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
(1)我国煤矿的自然开采条件复杂,井工开采的矿井多,自然灾害重。
(2)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薄弱。
(3)受利益驱动,矿井超能力生产。
(4)机械化水平很不平衡,生产技术落后的矿井数量多,井下人员密度大,接
触事故风险的人数多。
(5)安全管理水平落后,措施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
因此,我国煤矿安全工作任务仍然很艰巨,仍需不懈地努力。下面就高瓦斯突出矿井并结合“十三条红线”对采掘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总结。
一、瓦斯防治管理措施
为防止发生重大瓦斯事故,必须强化矿井瓦斯防治管理,为此,特制定瓦斯防止管理制度。
(一)瓦斯检查与管理
1、瓦检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2、瓦检员所带仪器必须完好,精度符合要求。
3、瓦检员必须按矿技术负责人编制的巡回检查计划图表检查,检查地点、次数、路线、时间符合规定。
4、下列地点必须设点挂牌检查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
5、瓦检员在日常检查瓦斯和CO2必须使用光学瓦斯检测仪,不准用便携式瓦检器进行检测,就瓦斯和CO2检测次数、周期必须符合<规程>规定:
6、瓦斯检查不得发生空班、漏检、少检、假检,做到井下记录牌、检查手册、瓦斯台帐“三对口”,瓦检员必须执行井下现场交接班。
7、瓦检员发现瓦斯超限、积聚必须按《规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严禁瓦斯超限作业,严禁瓦斯积聚。停电停风区域必须先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并向矿领导和技术负责人汇报。
8、任何人不得进入瓦斯浓度大于3%,其它有害气体超过《规程》规定的地点,否则,必须采取专门措施。
9、井下放炮地点,必须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10、通风瓦斯日报每日矿长、技术负责人必须审阅签字。
11、井下瓦斯排放必须制定专门措施并严格执行。
二﹑防治水灾安全措施
1.地下水探放
(1)矿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水文地质工作是井下水害防治的基
础,应查明地下水源及其水力联系。
(2)超前探放水。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探明水源后制定措施防水。
2.矿井水的隔离与堵截在探查到水源后,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放水,或者能放水但不合理,需采取隔离水源和堵截水流的防水措施。
(1)隔离水源。隔离水源的措施可分为留设隔离煤(岩)柱防水和建立隔水帷幕带防水两类方法。
(2)矿井突水堵截。为预防采掘过程中突然涌水而造成波及全矿的淹井事故,通常在巷道一定的位置设置防水闸门和防水墙。
三 防治火灾安全措施
矿井火灾防治重点是井上下明火引燃的火灾,但也不能排除煤层自燃发火,为此,特制定火灾防治制度。
1、定期对地面建筑物、库房等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整改。
2、地面主要机房、库房等必须设置灭火器材,井口必须有消防沙池,并堆放足量黄沙,井下各机电硐室、主要巷道及电气设备集中的地段必须设置消防灭火器材和足量黄沙。
3、机电设备严禁超负荷运转,井下使用不阻燃电缆。
4、井下电焊、气焊等必须制定专门措施报矿技术负责人、矿长(生产矿长)批准后方可实施,井下使用过的纸、棉、废油脂等易燃物必须装入铁桶内盖严后带回地面。
5、加强井口检身工作,杜绝穿化纤衣服和携带火种入井,主平硐硐口和风机房附近20m不得有明火或用火取暖。
6、加强放炮管理,杜绝放炮火源。
7、为防止煤层发火,对采空区不用的老巷要及时封闭,每月对采空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测温度CH4和CO2浓度,密切注视是否有发火预兆。
8、井下防尘洒水管道兼作消防管道,一旦发生火灾可利用其灭火
四、采掘工作面电器设备安全管理
一)瓦斯监控系统的管理
1、系统地面中心站必须安装在干燥、通风、防尘、防雷电的专门的操作间内,操作间不得堆放杂物和作人行道,应随时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2、地面中心站电脑主机必须经过培训合格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不得改动电脑上的驱动程序文件,不得将电脑挪作它用,更不得将电脑交给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操作。
3、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必须适时监控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和被监控设备的通、断电状态及运行情况,并作好运行日志记录。
4、必须保持电缆完好,插头接插可靠,系统24小时连续运行,不准随意关停监控系统,若系统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必须在出现故障后30分钟内报县煤
管局备案,并及时通知服务站排除,并作好记录,不得自行拆除设备。
5、指定专人对系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和维护记录,防止甲烷传感器的气窗、负压传感器气管发生堵塞,通信电缆接头牢固可靠,风速传感器方向不正确,开停传感器出现松动等现象。从而保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出现误 差,同时 应按照瓦斯管理的有关规定,将瓦检员检查出的结果与甲烷传感器监测的数据当班及时对照,当二者数据差值超过0.1%时,必须查明原因,以所读数大者为依据,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和调校。
8、系统中心站必须坚持操作人员24小时值班监控,不得脱岗。当井下瓦斯浓度超限,开停传感器监控的设备停止运传,主要风门开启时,必须报告生产矿长和技术负责人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备查。
9、操作人员必须于每天午夜零点编制当天的瓦斯监测日报表,一式三份,次日上午报矿长(生产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审阅签字。
五、顶板管理安全措施
(一)顶板管理措施及要求:
1、严格执行有关文件精神,提高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规范现场管理,提高采掘安全可靠性。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采掘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3、加强采掘工作面巷道管理,始终保持巷道完好。凡发现巷道出现顶部绞架不接顶、背设不实的一定要追究责任,并做出相应的处罚。
5、采煤工作面上下端头、超前支护、工作面煤壁区、放顶区以及放顶、采煤等工序是工作面顶板事故多发区,要加强日常管理。
6、加强掘进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确保掘进巷道的工程质量,正确使用前探梁、防倒棚装置,严防掘进工作面发生冒顶。
7、掘进工作面贯通、施工大断面峒室、过老巷、老空、过断层及大断面巷道扩刷等必须有专项措施,并坚持矿、队干跟班。
8、坚持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成果经验,科学管理顶板
(二)、掘进迎头临时支护
1、掘进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对使用的临时支护的方式、操作程序、技术要求等进行规定。
2、采用的临时支护方式要由矿生产科认可。
3、巷道顶部锚杆施工时应由外向里逐个逐排进行,不得在所有的锚杆眼施工完后再安装锚杆。
4、采用架棚支护时,应对巷道迎头至少10m的架棚进行整体加固。加固装置必须是刚性材料,并能适应棚距的变化。
六、综合防尘措施
根据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积累的丰富的防尘经验,大体上将综合防尘措施分为通风除尘 湿式作业 密闭抽尘 净化风流 个体防护及一些特殊的除尘 降尘措施。
(一)、通风除尘
通风除尘是指通过风流的流动将井下作业点的悬浮矿尘带出,降低作业场所的矿尘浓度,因此搞好矿井通风工作能有效地稀释和及时排除矿尘。
(二)、湿式作业
湿式作业是利用水或其他液体,使之与尘粒相接触而捕集粉尘的方法,它是矿井综合防尘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具有所需设备简单、使用方便、费用较低和排尘效果较好等优点。
(三)、净化风流
净化风流是使井巷中含尘的空气通过一定的设施或设备,将矿尘捕获的技术措施。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水幕和湿式除尘装置。
(四)、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是指通过佩戴各种防护面具以减少吸入人体粉尘的最后一道防尘措施。
七、小结
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写,其目的是消除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贯彻落实,为煤矿提供了安全技术措施宣贯记录的维护,使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有据可查。
第五篇:昌兴煤矿采掘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
昌兴煤矿
采掘工作面变化管理工作制度
为加强矿井安全生产变化的管理,掌握现场变化情况,实现主动超前预测变化、有效控制变化,真正把变化落实到基层、落实在现场,着重从人员、时段、“三工”、系统和环境变化四个方面抓好管控,提高安全管理力度、精度、构建透明、简洁、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一、(一)人员变化 新工人入矿
1、新工人入矿,由矿技术部门组织培训,经考核合格,并与单位签定劳动用工合同。
2、队里指定老工人为师傅,并签定师徒合同后,才允许上岗实习试用。
3、新工人试用期不少于4个月,经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转为正式职工。
4、在试用期内,试用不合格的,矿可辞退。
(二)离岗返岗人员
1、凡离开本岗位一周以上职工,在返岗上班前,必须到矿技术室重新学习相关规程、措施,并由本人签字确认。
2、返岗人员的第一个班,单位值班领导或负责分工的班组长,必须向其重点交待本班组施工现场安全重点及注意事项。
二、时段变化
(一)季节变化
由矿专业分管负责人牵头,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制定有针对性措施,并严格执行。
(二)重要节假日、双休日的安全控制
1、重要节假日(长假),矿必须制定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方案和措施,并严格执行。
2、各基层单位安排干部现场带班作业,指挥安全生产,并做好安全关键环节、重点部位把关工作。
3、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监管不失控。
(三)生产班关键环节控制
1、矿查岗小组要加强对特殊班、特殊岗位的监督检查,有效制止“三违”。
2、交接班时间,现场带班领导、班组长、验收员、瓦检员等加强质量验收,把住安全、质量关。
三、“三工”变化
(一)工艺变化
现场施工工艺发生改变,矿技术部门及时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时组织职工学习和考试,并指导操作。
(二)工序变化
生产现场工序变化,由生产副矿长、本班带班领导亲自安排,做好工序调整工作。
(三)工具变化
1、现场使用的工具发生变化,必须由供应部门向使用单位提供质量合格的生产工具,及时调换质量不合格的工具;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按使用说明书及操作方法正确使用。
2、矿技术部门编写有针对性的操作规程并组织学习、考试,必要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四、环境变化
(一)施工地点变化
1、施工地点发生变化,由矿技术部门结合现场实际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规程和措施,经会审后组织职工学习,并考试。
2、进入新作业地点施工前,必须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处理完各种隐患后才允许开工,施工的第一个生产班,必须有队长以上管理人员带班作业,协调好有关工作。
(二)地质条件变化
1、采、掘头面出现地质变化,现场跟班领导必须及时向矿调度和值班领导汇报。
2、矿总工程师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现场察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严格按方案和措施执行。
3、监管部门加强现场监管,督保措施的兑现,确保地质条件下的安全生产。
(三)单项工程施工
1、单项工程开工前,必须由分管副总工程师及以上领导牵头,安全生产部门及施工单位参加研究制定出施工方案,形成会议纪要。
2、矿技术部门按会议纪要制定的方案,组织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会审通过后执行。
3、施工单位组织参加施工人员学习相关措施,并签字确认。
4、施工前,施工单位向矿安全生产部门提出开工申请,并经审查批准。
5、施工单位明确现场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
6、矿安全生产部门加强现场监管,严格规程措施兑现,杜绝“三违”,确保工程质量。
(四)应急性工作
现场出现应急性工作,由矿生产、技术、安全部门现场协调,现场跟班领导安排工作,班组长负责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监管。
(五)职责划分
环境变化由矿专业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单位行政主管或现场负责人,根据职责权限负责。
五、考核
对各类变化控制不到位的,按职责权限,对相关责任人按失职、严重不履职等进行考核,罚款500——1000元,情节严重的降职、撤职、直至开除等。
昌兴煤矿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