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遗产商业化弊大于利 一辩稿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当今社会生活中,如何对待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了一个受人关注的议题。而商业化则为其中方式之一。商业化指以盈利为目的,将文化遗产与现代商品服务相结合的过程和结果。其初衷表现为趋利性,从而导致其为了逐利难能确定自我满足的平衡点。而我们所说的文化遗产则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和建筑群,以及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今天基于商业化对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影响这个标准,我方认为文化遗产商业化弊大于利。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其一:从文化遗产的自身特点来看,商业化会导致文化遗产的发展重心产生偏移。宽窄巷子的清代韵味被盆栽冰淇淋、土耳其烤肉串所取代;丽江古城的民族特产、宋元特色被各具情调的酒吧以及千篇一律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占领。商业化出于其逐利性,将文化遗产打造成了休闲旅游产业链,文化特点被灯红酒绿所掩盖,精神内涵也淹没在喧嚷嬉闹之下,本来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最终只能被迫趋同相似。
其二:从文化遗产实体来看,商业化的肆意干涉会损害其外观,挤占文化工艺的生存空间,造成不可逆转的结果。黄山西海景区海拔2100米处,建有21个宾馆和招待所,近万张床位,为了供水就地拦截山上溪流泉水,修筑水库,改变了黄山的生态环境,甚至造成了一些黄山松的死亡。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商业化后,大机械工厂生产出的简单样式得到热卖,而传统的纺染织绣技艺却因成本较高而不得不淡出市场。无论是生态的人为损坏还是传统工艺被挤占发展空间,商业化打着保护的大旗,实则让文化遗产被迫的卑躬屈膝,看似是修缮改进,其实是让文化遗产像利益低头,变成一副迎合受众的模样,这样对于文化遗产本质的损害是无法挽回的。
其三:从文化遗产的呈现来看,企业会将商业噱头包装成文化精神内涵,导致大众关注点产生偏差。欧阳修钟爱的会峰阁在电视剧琅琊榜播出后,为博人眼球而毅然改名琅琊榜。商家将电视剧中的虚构故事包装为此处的传统精神内涵,抹杀了会峰阁原本的文化价值。如此,在商业化的宣传之下,浮夸的广告语被当作精神内涵,拍照留念被当作领悟文化。这样的引导偏差会导致文化遗产的原有价值被掩盖甚至被扭曲,一切的宣传推广只能让文化传承变了味道。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文化遗产商业化弊大于利。
第二篇:文化遗产不应该商业化一辩稿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评委,在做的各位大家好。
近年来丽江客栈火灾频发,泰山岱定动土,古城现状令人堪忧。大量游客游客涌入,文化遗产屡遭破坏的报道经常出现。商业化发展到今天,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是喜是悲,令人担忧。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文物、遗址和建筑群,是以保护和传承文化为目的的,因此他们具有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性。而所谓商业化就是指以利益交换为前提,把世界文化遗产当做商品进行交换的行为。因此分析世界文化遗产到底应不应该商业化关键在于文化遗产商业化在世界范围内对各国文化的传承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而我方认为商业化并不利于各国文化的传承,因此世界文化遗产不应该商业化。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商业化使得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遭到忽视。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取决于它商业化的利用价值大小而不是文化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及其稀少的人类文化结晶,是我们民族根性的延续,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商业化所进行的商业开发,则是因为开发商看中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商业利用价值。而敦煌莫高窟,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等,因为地理条件等因素,他们的利用价值相对较低,这时候商业化的对象就很少选择这些遗产,使得他们的文化价值遭到忽视。
第二,商业化会造成文化基因的断裂或文化侵略。商业化使得世界文化遗产变成了具有流通性的商品。那么世界文化遗产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被交易。如果世界文化遗产向外流通,那么就有可能让经济或科技强大的国家强行解释我们的文化,造成文化基因的断裂。如果外来文化向内流通,就会造成一种外来文化的植入,形成文化侵略。
第三,通过政府开设另一个职能机构去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更易于文化的传承。现如今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大多数是由企业承包并对此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企业的目的与政府不同是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因此往往采区对资源的掠夺形开发,使世界遗产的实体与价值受到不同方面的损害。而政府直接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没有了利益的驱使,才会使文化遗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总而言之,现如今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是打着发扬文化的旗号,但实质上却是对人类沉淀几千年文化精华的一场无情掠夺。因此,我方坚持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不应该商业化。
第三篇: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利大于弊 一辩立论
谢谢主席,评委观众大家晚上好。首先,我想阐述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世界文化遗产专指“有形”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等具有普遍艺术和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往往具有价值独特、亟需保护、而维护成本高的特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另一项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不同。而商业化则是指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的活力来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商业化这一模式在国内确实产生了很多问题,但在欧洲却发展的很好,所以问题的产生并不在于商业化本身,我们不能以此来判断它的利弊。我们不能否认商业化带来的弊端,但是商业化使全人类共享这一宝贵财富,并且为其维持生命力争取到了更多资金与人们的关注。所以,我方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利大于弊。
首先,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能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创新与活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目的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它们,商业化提供了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其传承的效果也较好。电影“功夫熊猫”让人们对熊猫的兴趣更加浓厚,而电影“少林寺”让人们又一次认识到了佛教在中国的独特魅力,这些都是通过商业化的运作来传承世界文化遗产,其效果不言而喻。
其次,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资金,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由于大多数世界文化遗产年代久远,保存较为困难,对文化遗产的管理、维护和修复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多数当地政府无力承担这笔费用。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就面临文物保护资金匮乏的窘境,很多年久失修的文物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自然损坏的情况相当严重,如晏公祠、景泰陵等,已经迫切需要进行抢救性修缮;而由于缺乏资金,海淀区丰富的地下出土文物也一直被束之高阁,得不到充分利用,6000多件文物保存在只有10多平方米的库房里,连整理研究的条件都不具备,更不用说陈列展览了。然而,反观较早引入商业化的丽江古城,2012年丽江古城旅游业收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不仅为古城维护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经济收入,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所以商业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能保护文化遗产本身,还能给当地人带来巨大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每个人都有欣赏它的权利。当有更多的人去欣赏、保护文化遗产,它才能更大限度、更加持久的发挥其文化作用。而通过商业化等手段,有更多的人了解到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与保护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利大于弊。
旅游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二者并不矛盾,相反,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应该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怎样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我的理解是,并不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就什么都不能动。利用文化遗产的价值来开发、发展旅游,同时又通过促进旅游来筹集保护文化遗产的资金,我想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循环方式或者说保护方式。完全靠政府或者社会来筹集资金是不太现实的,还是要有一种比较完善的机制或者说综合方式来对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丽江古城的开发和保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丽江古城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以后,成为了丽江旅游的一个热点和重要景点。正是因为丽江旅游的发展,推动了丽江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使丽江古城的保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典范。
当然,有些地方在搞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我认为冲击不能笼统地称之为破坏。比如说,有人认为丽江古城的开发商业意味太浓,丽江古城的文化受到了破坏。我可以直言不讳地说,提出这种观点的人,他对丽江的文化根本就不了解,他没有对丽江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他来到丽江看到这里的商业活动比较频繁就认为这里的文化遭到了破坏。丽江古城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商贸重镇,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驿站,今天的丽江古城就是由于历史上高度的商业繁华给我们留下的一座古城。没有繁华的商业贸易往来,它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座城市。任何文化遗产都是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现实就是未来的文化。对历史文化,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认识它,不能说来到丽江以后看到的是小桥流水,人们穿得破破烂烂的,住的是破房子,这样才是保护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毕竟是一座活着的古城,既然是活着的古城就肯定要发展,这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和要求。实践证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可以相互依托的,走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发展的道路也是可行的,文化遗产完全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同时,文化旅游使大量的文化遗产直接面对民众,这还有利于普及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第四篇:三峡工程弊大于利一辩稿
一辩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以及对方辩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三峡大坝的弊端远大于其利处。
众所周知,我国三峡大坝于1994年正式动工,坝体高达185米,它的建造目的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等方面。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它的修建,引发了上至政府高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国外人士的广泛关注。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方人士对于三峡大坝的修建从来都是针砭不一。对方一辩已经阐述了诸多好处,而我方从不否认这些利端,但是其弊端远大于其利处。
首先,我想提醒对方辩友的是三峡大坝的防洪功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如意,如果上游发水,三峡可以蓄水,但是中下游强降雨的话,这种直接的作用就不明显。而且上游蓄水库区泥沙淤积,三峡库区的高涨水位将是悬在两湖人民头上的一颗定时炸弹。
进而是它引以为傲的蓄水通航。虽然从理论上说,河道深了,通航条件好了,会增加通航能力,但由于长时间大雾弥漫,实际通航能力,并不像我们当初想得那样如意。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而后最重要的是三峡大坝引起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第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三峡水库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态,如水位、流量、含沙量、蒸发量、水温等等。水位的上升带来了淹没危及淹没区的物种安全。如:中华鲟等珍稀物种,因大坝阻挡,不能回游,生存受到巨大影响,长江的生物链已受到巨大破坏。中华鲟、白鲟都明显受到冲击,产量锐减。
第二.山体滑坡及淤泥的隐患
三峡库区很多地区的地层主要是土层,结构松散,在持续的暴雨影响下,土层会因为吸水而发胀,容易发生山体滑坡。近几年,三峡库区发生过一些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如2007年夏季湖北巴东县清太坪镇的山体滑坡,2007年冬季湖北巴东县野山关镇的岩崩,2009年夏季湖北省兴山县高阳镇的山体滑坡,这三起事件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泥沙淤积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长江每年要携带5亿立方米的泥沙进入三峡,但其中大部分都无法排出去,水库因此将出现淤塞,三峡大坝进而有可能垮塌。工程师在大坝底部设计了23道闸门用于在汛期冲走泥沙。但事实是泥沙淤积的速度高过了蓄水;大坝两侧山体严重滑坡,大量泥沙淤积于大坝内,大坝的蓄水能力与日剧减,抗洪能力也变成了笑话,下游数千万人危如累卵。第三.水污染方面
由于江水被大坝阻拦,农业残留物、生活及工业污染物无法顺流而下排入大海,而是倒灌回水库,使得库区水体的污染不断加重,并导致库区的长江支流出现“水华”现象。这与政府所说的二类水质要求甚远。第四.文化遗产和移民方面
在三峡地区,在这块土地上曾存在灿烂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三峡库区蓄水后,长江沿岸的千年古镇人文遗失,如涪陵白鹤梁、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戏曲无法再发展传承,如川江号子几乎绝迹。而且还迫使库区500w农民搬迁到人口更加密集的沿江坡地上,他们一方面要靠着比以前更少的土地勉强维生,一方面还要面临日益加重的土地侵蚀和塌方事故的致命威胁。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明晰得出结论,也就是今天我方坚持的观点:三峡大坝的修建功在当代,但利不在千秋,我方认为三峡项目的社会和生态成本过高。从长远来看,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它的益处,不符合当今可持续发展观的主流观点,三峡工程的其弊远大于其利。
第五篇: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弊大于利的文摘、资料、事例
目录
一、文摘 P1
二、定义和统计数字的相关资料P2
三、事例P3
(一)商业化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的以及建了又拆的
(二)不靠商业化就能做好保护的以及可借鉴的非商业化保护模式
(三)有关精神内涵、审美价值等的事例
(四)其它事例
四、正方事例(想想万一对方举了我们怎么拆)P9
五、中国有关部门关于如何开发景点的文件以及中国现行管理体制现状P9
一、文摘
1、在传承文化遗产过程中,我们总能看到商业化的身影。在现代商业社会,商品化其实就是传统文化遗产的商业化衍生品。将文化遗产与现代商品、服务相互结合,很容易取得消费者的共鸣,能够提升文化和商品的传播性,甚至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许多国产白酒的名称都取自于历史典故或者遗迹,消费者在享受美酒之时,难免追思历史。对于商人来说,这就足够了。因为商品化不仅有助于拓展文化遗产的内涵、增强文化遗产的传播力,还同时开启了通往财富的大门。很多时候,追求经济利益,已经成为商人不遗余力开拓文化遗产市场的直接动力。
2、文化遗产是独占的,文化遗产的商品化必须是有序的,文化遗产商品化并非必然破坏文化遗产,它甚至有助于传播传统文化遗产。但在现实社会中,破坏文化遗产的商品化举动又相当普遍和严重。一方面,商品化有时会破坏文化遗产的真实内涵。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商人可能会对文化遗产断章取义或者任加演绎,让人只知其
一、不知其二,从而打破了传统文化遗产的完整内涵。经过无度演绎,后人很难再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文化遗产。从文化遗产本身来说,这种演绎是篡改性的。另一方面,商品化有时会损害文化遗产或者自然遗产的真实面貌。
其实,文化遗产的商品化还会引发文化遗产衍生品市场中新的利益安排。
3、莫让世界遗产成遗憾(这段的排比句不错,一四辩童鞋注意一下,改改没准可以用)
近年来,有关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地的负面消息不绝于耳:武当山遇真宫主殿被焚,曲阜“水洗三孔”,泰山岱顶动土,张家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黄牌警告”,乐山风景区建‘巴米扬大佛’„„有识之士担心,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自然和文化方面的宝贵资源,特别是我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风景名胜地,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会遭到破坏,人们登名山、访古迹成为“遗憾之旅”。
4、据了解,我国风景区80%左右都有上千年的开发历史,按照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原则,不少名山风景区早已“超标”。尤其是近10多年的错位、超载开发,不少风景区宾馆饭店、培训中心、乡村摊点,索道、旅游列车、娱乐城等“人造景观”一应俱全,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自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严重下降,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空前破坏。
5、可以变生效益的是“资本”,不可被量化的是“价值”。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文化资源也可以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本进入经济运作,所谓 “一个名人值25亿”,显然就是一种资本测算。争夺炎帝故里的五地无一不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将“祭祖”与博览会、锦标赛、商贸洽谈、招商引资捆绑推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是文化的功能之一,无可厚非。但仅把文化作“资本”观,把文化价值狭隘化为“变生效益”四个字,那么就是一种十足的短视了。
——“文化价值”不等于“文化资本”
二、定义和统计数字的相关资料
1.世界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一定的评定标准,评选出的具有突出历史文化价值的人类遗存。
2.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的名胜,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招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
3.世界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专指“有形”的文化遗产,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另一项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不同。主要包括:
文物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以及其综合体。
建筑群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
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方。
4.自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会议批准中国的故宫等6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2013年6月,中国已有45处自然文化遗址及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31项,自然遗产10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
5.文化遗产地的发展大都逃脱不了这样的一个发展模式:遗产被/发现0、被包装后推向市场,开始走入/商业化0的发展道路,虽然起到了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但当地人却失去对经济资本规模和类型的控制,最终陷入/过度商业化0的困境。周庄、武当山、丽江、凤凰等文化遗产地都没有摆脱此发展模式。
6.商业化真实含义并不仅仅指遗产地商店铺面的增加,而是旅游目的地吸引体系中,经济资本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具有垄断性和唯一性文化资本逐渐被广域的经济资本所取代的过程。
7.自然文化遗产一旦被破坏就无法复原,更不可再生。掠夺式开发遗产,是一种典型的“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做法。
8.黄山票价230,卢浮宫9欧,美国规定国家公园门票不超过20
三、事例
(一)商业化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的以及建了又拆的
1、山西应县木塔门票年收入600万 维修方案20年难定(不顾遗产严重超负荷)
有着“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之称的山西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即公元1056年,塔高67.31米,是现存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建筑,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战火的袭击,目前塔身变形、结构损坏日益严重。维修方案为何历经二十年迟迟不能敲定?应县木塔尽管已险情严重,不堪重负,管理部门仍然允许游客登塔上二层,目的是为了增加门票收入。
2、武当山古建筑群:(破坏、违反文物保护法)武当山古建筑群是蜚声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然而,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观——复真观里,竟然出现了一个由古建筑改建而成的三星级宾馆——“太子养生堂”。据报道,从2001年开始,武当山文管所在“复真观”内大兴土木,对部分古建筑按三星级宾馆标准进行改造、扩建,对外提供吃、住、游、购、娱全方位服务。“太子养生堂”现在的位置,是当年复真观中的客堂及北道房,也就是道人起居生活的地方,是联合国进行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时明确记录在案的古建筑,宾馆在装修改造过程中,全面改动了古建筑的内部结构,使文物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是一种严重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为。同时,木结构古建筑最怕水火,现在宾馆里面装了各种电路和上下水管道,不仅毁坏了文物,还会对周围的古建筑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3、黄山(建了又拆及严重破坏):黄山西海景区海拔2100米处,建有21个宾馆和招待所,近万张床位,为了满足供水需要,就地拦截山上溪流泉水,修筑水库,改变了黄山的生态环境,甚至造成了一些黄山松的死亡。张家界曾因景区内过分商业化和城市化遭到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的批评,当地政府痛下决心将景区内15万平方米的宾馆、饭店、接待设施拆除,为此付出10亿元的代价。其实建了拆的又岂止张家界和黄山,九寨沟也正走着同一条路。
据报道,中央电视台记者到黄山进行采访,发现因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黄山的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破坏。从黄山脚下乘缆车来到海拔1000多米的核心风景区,这里的楼堂馆所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为了盈利,经营者在核心风景区内还办起了休闲中心,开起了商场,甚至还有珠宝店。这些吃喝玩乐的设施的确给商家带来了利润,但给黄山又带来了什么
呢?修建楼堂馆所,首先不可避免的是开山炸石,伐木毁林。当楼堂馆所建好,紧随而来的是餐厅的油烟、宾馆的污水,还有遍地的生活垃圾。大自然恩赐给黄山的雨水和泉水,被人工水库拦截后不仅输往宾馆的每一个房间,而且还通向桑拿浴室和洗脚屋。在黄山核心风景区的7家宾馆,每一家都有耗水巨大的桑拿设施。
观瀑楼对面的瀑布叫“人字瀑”,一股瀑布飞流直下,在中途分为两股,像是在悬崖峭壁上写出的一个大大的“人”字。但今天,峭壁上只剩下了瀑布曾经冲刷过的痕迹。和“人字瀑”同样命运的还有黄山的另一个著名景点:梦笔生花。这是一棵长在山峰顶端的黄山松。但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一棵塑料树,真树已在几年前枯死。专家研究发现,因为上游修建水库,导致松树缺水严重而死。
“过去我曾说,黄山看上千遍也不厌倦;可如今,我一看到黄山就伤心。”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向记者吐露了心声。他指出:“黄山风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倾向,导致了自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急剧下降,其根源就是错位开发和超载开发,把世界遗产地当成了经济开发区。现在,黄山正在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黄山保护再也不能等了,等一天就毁一片!”
4、张家界(拆了又建,建了又拆,建商业街、贸易中心):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张家界武陵源,世界遗产。这里3000座岩峰拔地而起,众多溪流蜿蜒纵横,景色奇、秀、幽、险;普光禅寺、玉皇洞石窟等名胜古迹和贺龙等名人故居分布于景区,更丰富了其人文内涵。
然而,近年来该景区进行无节制、超容量的开发,兴建了许多旅馆、商店;人造的“天上的街市”也竟然出现景区,破坏了资源和环境。还“抓紧兴建”天际大观园、湘西大观园、台湾山庄、台北城、民族贸易中心、食品城、夜总会、桑拿浴、高尔夫球场、白虎堂天然狩猎场以及山上索道、天梯(升降电梯)等旅游建设项目。为此,联合国遗产委员会的专家发出黄牌警告。为了拯救风景区,保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位,当地政府决定将景区内近34万平方米建筑物全部拆除,恢复原貌,为此得花费上十亿元,比已获得的经济收益高出数倍。
5、泰山索道(严重破坏、违规操作、建商业街): 泰山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是一座圣山,自古以来是“文臣下轿”、“武臣下马”之地,就是“九五”之尊也得拾阶而上,几千年来受到严格保护,严禁樵采,“树当道者不优”,就连山脚下的泰安市城市规划中也有一条“城不上山,城不压山”的基本原则。泰岭有三条索道,第一条中天门索道于1983年建成运营,著名的月观峰为此被炸掉三分之一峰面。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总体规划明确指出:“泰山索道是一项功不抵过的工程,为了挽回这项世界遗产的损失,建议等到索道承载使用期满后连同构筑物一起拆除。”谁知到了2000年,旧索道非但未拆,反而在一片反对声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载客量由每小时300人增至1650人。为了这次扩建,炸掉了1.5万立方米的主观面山体,并将沿途及岱顶的树木砍掉,在面积0.6平方公里的泰山顶上竟建成了一条店铺密集的商业街。
6、黄山索道和张家界索道(严重破坏、建商业街):既然有人敢在号称“五岳之
长”的“泰”岁头上动上,自然有人也不怕在被誉为“震旦国中第一奇山”的黄山上做手脚。这又一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同样被建了三条索道,核心景区内楼堂馆所数量众多,休闲中心、珠宝店、商场应有尽有。
事情至此结束了吗?不幸的是我们仍然无法画上圆满的句号。百龙天梯刚停三个半月,时值2003年1月15日,张家界市又举行了天门山索道工程的奠基典礼。该索道起于张家界市的城市花园广场,止于天门山顶北缘,全长7200米,计划投资1.8亿元,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长的空中索道。
7、莫让世界遗产成遗憾(排比罗列举例)
近年来,有关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地的负面消息不绝于耳:武当山遇真宫主殿被焚,曲阜“水洗三孔”,泰山岱顶动土,张家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黄牌警告”,乐山风景区建‘巴米扬大佛’„„有识之士担心,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自然和文化方面的宝贵资源,特别是我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风景名胜地,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会遭到破坏,人们登名山、访古迹成为“遗憾之旅”。
8、(商业化破坏的总结)据了解,我国风景区80%左右都有上千年的开发历史,按照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原则,不少名山风景区早已“超标”。尤其是近10多年的错位、超载开发,不少风景区宾馆饭店、培训中心、乡村摊点,索道、旅游列车、娱乐城等“人造景观”一应俱全,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自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严重下降,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空前破坏。
9、都江堰(建了又拆)四川都江堰青城山风景区按要求拆除了索道、单轨铁道、游乐园、商店、旅馆等非遗产建筑,耗资2亿多元。
10、(建了又拆,拆了又建)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张家界风景区为纠正错误,自1999年8月起拆迁建筑价值2亿多元。这种为申报花巨资整治环境,在获得“世界遗产”的“金牌”后,又大搞建筑,遭警告后再花巨资搞拆迁整治的事还有很多。
(二)不靠商业化就能做好保护的以及可借鉴的非商业化保护模式
1.平遥古城:90年代中期,平遥全县动员捐款出资,四年耗资3亿元对古城进行修复整治,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准备;1998一2002年平遥
用于古城保护维修的资金达3.5亿元,其中2.1亿元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投资,政府 财政拨款只占1/3。可见,平遥古城遗产维护的庞大资金需求,光靠财政拨款是远 远不够的,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民间和企业。
2.1阿斯旺大坝: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坝,可能会淹没尼罗河谷里的珍贵古迹,比如阿布辛贝神殿。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努比亚行动计划”,阿布辛贝神殿和菲莱神殿等古迹被仔细地分解,然后运到高地,再一块块地重组装起来。这个保护行动共耗资八千万美元,其中有四千万美元是由50多个国家集资的。这次行动被认为非常成功,并且促进了其他类似的保护行动,比如挽救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巴基斯坦的摩亨佐-达罗遗址、印度尼西亚 的婆罗浮屠等。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起草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协定。
3、黄石国家公园:设立国家公园,其主要的意义和作用大致可概括为三大方向: 1.景观资源的保存与保护; 2.资源环境的考察与研究; 3.旅游观光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 1872 年美国建立黄石国家公园以来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 多个国家正式建立了 1200 多处国家公园 ,许多国家公园被纳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WHS)或国际生物圈保护区(IBR)网络 ,成为所在国家和地区旅游经济的主要支撑点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除了自然类国家公园外 ,一些国家还把历史文化遗产也纳入了国家公园体系进行保护、经营和管理。如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包括国家公园、国家专属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海滨、国家湖滨、国家小径、国家河流、国家公园大道、国家纪念地、国家历史遗址、国家历史公园、国家纪念碑(堂、馆)、国家战场、国家公墓、国家军事公园、国家娱乐区等各种具有国家重大意义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美国国会在《国家公园管理局组建法》中把建立国家公园的目标规定为“保护公园的景观和自然历史目标及其野生生物不受损害 ,并以这种方式和手段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愉悦。”绝大多数的国家公园向游人收取门票和使用费,其旅游功能采取特许经营权出让的方式 ,吸引私人资本的参与。
1、注重教育性
注重教育性在黄石国家公园各种旅游活动中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 通过导游讲解、解说牌等, 充分了解认识公园内的历史、景观和动植物资源, 从而在所参加的旅游活动中受到了一次良好的环境教育。为了增加教育性,黄石国家公园还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专门开展了一些旅游活动项目, 如针对58 年级学生的“探险: 黄石”等项目。
2、注重体验性
国家公园成立之初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为大众提供旅游与游憩的机会, 因此在国家公园的旅游项目中不仅仅是满足大众浅层次的观光需求, 而是更多地开展一系列体验性较强的项目。如徒步、自行车和野营等活动项目。
3、注重环保性
“保护第一”是国家公园最重要的原则, 黄石国家公园也采取许多措施进行环境保护。首先是国家公园内不开展一些对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的旅游活动, 如狩猎等。其次对国家公园内的各种旅游活动进行控制, 把旅游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之内, 如对自行车、野营、徒步等活动都有明确线路安排, 游客只能在限定区域内游览;对垂钓等活动采取许可证制度, 具体规定了活动的时间、地点, 限制了游客人数。最后, 对国家公园内的设施进行控制, 如国家公园
内禁止修建索道, 尽量避免修建道路对环境造成破坏。
4、(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国家公园都属于公益性的,绝对禁止商业开发利用,根本不允许机械类机器进入。据谢教授考察了解,在欧洲以及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世界遗产保护区内几乎见不到索道,即使有,也都远离遗产保护区。其作用更不是运送游人,而是主要为一部分滑雪爱好者服务。他举例说,在德国,有一个近400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里面一条索道也没有,但外面却有八九条,目的主要是为那些滑雪爱好者提供方便。在日本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大量的索道是为了滑雪运动而设置,因此冰雪运动颇受人们青睐。
5、(可借鉴)日本在50年代也曾想在富士山修索道,但在经过就这一问题进行的社会大争论后被否定,因为富士山在日本人心中是神圣的富士山上的公路只修到2000多米的地方(富士山海拔3776米),再上去全靠步行,而且根本没有台阶,只能艰难爬行到达。到了上面如果要过夜,设施都是一间一间的小木屋,吃的东西也全是人力背上去的。再比如,游客如果要在美国的大峡谷上面过夜,必须在一年前申请,由管理部门统一安排,以保证国家公园的适度利用。在美国,对国家公园的保护水平甚至成为总统政绩好坏的标准之一,每个总统都有自己的国家公园顾问,有的总统的国家公园顾问竟多达七八个,足见其重视程度。在这些国家,对国家公园尚且如此,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更是慎之又慎。
6、(可借鉴)1983年法国实行“地方分权法”后,国家逐步退出各市镇建设的大部分事务,但仍掌握着部分重要的城市管理权,其中包括文化遗产保护。被国家列为保护的城市区域和建筑物,其建设规划均由国家文化部委任的规划与建筑师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集中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保证了国家管理的权威性。多年来,法国政府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每年约保持在2.5亿欧元左右,该项支出由国家遗产中心统一支配,以保证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必要的保护与维修。“文化遗产日”期间,法国所有公立博物馆免票,私立博物馆门票减价并给予税收优惠。20多年来,该活动把国民的求知热情引向对文化遗产的认知,群众性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此起彼伏,文化遗产学校、文化遗产基金会、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纷纷建立。部分学生还利用假期参加古迹修复工程,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志愿者。一些民间组织积极讨论国家文化遗产政策,向议员提出建议。法国文化遗产基金会专门维护未列入保护单位的40余万处地方文化遗迹。很多民间组织还颁发奖金鼓励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奖励在此领域做出贡献的人士。
针对法国文化遗产历史跨度广、量大多样的特点,法国注重发展和培养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和人才。介于人文科学和传统自然科学之间的新兴应用科学——遗产保护学科应运而生,在政府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下,得到长足发展,使法国的这一学科在世界上享有声誉。
7、在“可持续保护政策”方面,土耳其有关部门正在采取以下措施:
一、充分利用电脑和传媒技术,尽快制定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遗产保护计划以及相应的修缮方案,控制城市移民,限制城市人口的增加。
二、防止政出多头,明确权力和责任,出台统一的《城市和环境保护法》。
三、加大对地方政府的技术支持,增加资金投入。
四、遗产保护委员会由城市规划专家、设计师、建筑工程师、考古学家、艺术家和专家等组成。
五、加强教育,让公民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遗产,热爱文化遗产并积极参加对遗产保护。
8、至于“大遗址”的整体保护,是指对发掘出土的大片古代遗址的保护。其原则是不改变遗址古迹的原貌,以遗址公园或博物馆等形式将出土时的现状全面完整地保护起来。遗址发掘出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决不搞什么重建或“修复”。当然,意大利人并不是一味反对修缮文物。相反,政府和社会各界每年都投入巨大人力和财力,维修遍布全国各地的濒危古代建筑、壁画和雕塑。但他们在维修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真实性”,即对原物尽可能不做“干预”,干预的宗旨仅仅是在必要的情况下防止文物进一步破坏。二是“可识别”,即维修的添加物与历史原物相区别,让人们能分辨出哪部分是古的,哪部分是新的。三是“可逆性”,即保证修复添加物不损坏原物,再次修复时可以将添加物剥离而不致破坏文物的原貌。
9、巴黎卢浮宫的财政预算中政府补贴比例一度高达75%,随着金融危机后财政预算的削减,目前,通过海外授权,会员募款等多种渠道,政府只需拨款50%
(三)有关精神内涵、审美价值等的事例
1、丽江,艳遇、酒吧、商业街淹没民族风情
2、泰山,索道,破坏连帝王也要步行的对天地自然的崇敬
3、故宫,星巴克、占地1400平方米的餐饮服务区破坏整体协调、建福宫被用来作所谓的顶级富豪私人会所,入会费100万人民币,紫禁城开放地盘用于演唱会
(四)其它事例
1、(商业化为吸引游客虚假宣传)大众游客缺少评价和判断地方文化遗产价值的能力,并不重视真实性,一些新的文化景点如丽江的东巴文化村、黟县的赛金花故居等才能搭遗产地的/便车0,获得游客市场。
2、有的世界遗产竟然搞出股票上市,或者转包、出售经营权等非常错误的想法或做法。
武隆喀斯特准备上市,世界自然遗产昨挂牌?武隆县喀斯特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表示,在完成对仙女山、芙蓉洞等世界遗产地的股权回购后,将把原来分离的所有权、经营权、开发权统一起来,同时启动上市前期准备。刚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地领导就提出:一要修建索道,二要景区整体上市。这样急功近利,后果将不堪设想!
四、正方事例(想想万一对方举了我们怎么拆)
1.曲阜“三孔”景区因何涨价?县级财政不堪文保重负
5月底,“三孔”景区门票调价听证会在曲阜召开,“三孔”联票价格拟由150元/人调为185元/人。“三孔”文物群,保护费用甚巨。据曲阜市统计,仅 2007年以来,用于“ 三孔” 的维护投资就超过1 亿元,“三孔”景区自身每年的经营运转还要用掉约5000万元。“三孔”每年门票收入的剩余,成为遗产保护的主要支撑。
2、正方举埃及金字塔因为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护而损毁严重以及卢浮宫的商业化并没有破坏其文化气韵,反而对其保护造成积极影响的例子进行论证。
3、之前说的卢浮宫的事例,拆法,卢浮宫不是商业化,巴黎卢浮宫的财政预算中政府补贴比例一度高达75%,随着金融危机后财政预算的削减,目前,通过海外授权,会员募款等多种渠道,政府只需拨款50%
五、中国有关部门关于如何开发景点的文件以及中国现行管理体制现状
1.国务院九个部委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简称《联合意见》)。《联合意见》特别着重提出:一切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把遗产的保护和保存放在第一位,都应以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为前提,都要以有利于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为根本。《联合意见》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在我国那些存在着矛盾的世界遗产,尽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最基本的原因就在于:不把遗产的保护嘲保存“放在第一位”、“为前提”、“为根本”。
2.按建设部2000年4月的《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在风景名胜区内,一是“不准规划建设宾馆、招待所各类培训中心及休疗养院(所)”;二是“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及景区土地”;三是“不准设立各类开发区、度假区等。擅自进行开发建设者,要坚决予以纠正”。究其原因,这些问题往往直接来自有些地方的管理者不遵守 “依法行政”。
3.公约规定了各缔约国可自行确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核和批准。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予以保护。4、1985年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第五条规定:“风景名胜区依法设立人民政府,全面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规划和建设。风景名胜区没有设立人民政府的,应当设立管理机构,在所属人民政府领导下,主持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工作。设在风景名胜区内的所有单位,除各自业务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外,必须服从管理机构对风景名胜区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5.《文物保护法》第8条规定: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秩序。由此可知,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划归建设部管理,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则归国家文物局负责,而旅游、林业、环保甚至水利等很多部门在这些遗产地又享有各自的管理权。
6、世界遗产这种公共产权的具体管理者是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还有别的施政目标,如保证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就业等。这些目标往往并非与世界遗产的保存与保护相一致。在几个不同的长期与短期目标发生矛盾时,地方政府往往优先考虑短期的经济增长与就业水平等目标,这就会给世界遗产的保存与保护带来威胁。其次,在中国目前的行政体制下,地方政府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实体,它不仅要考虑超越政府执政范围的更大范围与更一长时段的利益,同时还要考虑政府本身的经济利益。在这种多重的,往往是互相冲突的目标之下,地方政府对世界遗产的垄断,自然会带来市场配置资源失灵的后果。而如果由企业对世界遗产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企业的目的与政府不同是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以便尽快收回投资并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所以这些企业一方面利用世界遗产的自然垄断性质,操纵旅游市场,以旅游供给要素的高价格来分享利润。而许多政府部门因为参与对世界遗产旅游业的经营,事实上成为这种垄断价格的受益者,与旅游资本互相依赖,并不会反对获得这种高利润。另一方面,进入世界遗产开发的资本,往往采取对旅游资源竭泽而渔的掠夺性开发,形成企业和资本获利,世界遗产的实体与价值受到不同方面的损害,而地方政府的形象与最终财政收入同样受到损失的结果。
7、从我国有关世界遗产的法制体系中会发现,国家赋予政府的只是管理职能和保护职能,并没有经营职能的明确授权,而开发和经营世界遗产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实务中政府及其部门往往集遗产管理者、遗产资源保护者、旅游服务经营者于一身,常常混淆遗产保护管理与旅游业经营之间的界限。这种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导致一些部门把世界遗产单纯看作经济利润载体,而忽视生态、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加之,国家把很多遗产所在地的风景名胜区一律交给地方管理,导致一些地方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的所有权“虚化”,名为国家所有,其实际管理、收益、支配和处置权则归地方政府,从国务院部委到省市的厅局,都可以作为遗产资源所有者的代表代理国有资产,对同一景区发号施令,甚至将所有权、行政管理权、经营权和监督权四权混淆,致使遗产资源所有权以各种形式变相转移,从而导致世界遗产遭到破坏,可持续发展步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