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我县项目推进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影响我县项目推进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龙海洋
近年来,我县以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总抓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为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但同时,受各种因素影响,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项目建设的总体推进,需引起重视。下面,从四个方面重点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推进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体制、制度方面
(一)管理问题。我县为加大项目管理、推进的力度,将项目办挂靠在政府办(省、市项目办挂靠在发改部门)行使项目推进、信息传递、督促考核等职能,而项目建设许多重要前期手续的办理包括项目储备等环节,其职能又是发改局在负责。做一个形象化比喻,前者好比是厨房,负责监督厨师的煎炒过程及菜的装盘,后者好比是前台,负责菜单总体安排及每一个菜的具体信息管理和要求把握,若两者之间配合不默契,信息传递不畅,难色影响菜的上桌时间。同样的道理,在项目建设中,一套管理、监督职责落实两套管理人马,若部门间缺乏联动机制,管理连续性肯定受影响。同时,发改部门在对项目的前期管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信息及好的思路,因其职责止步于项目推进,无法将其好的想法注入到后期的监管实际中;而政府项目办因监管的项目多、人员有限,无法保证每一个具体项目的监管质量,难免失之于软,失之于宽。
建议:整合两部门职能职责,将项目办挂靠在发改部门,同时,充实专业化人员力量,完善项目建设专家人才库。
(二)制度问题。项目管理透明度不高,奖惩机制落实不够,在项目推进、后续问题管理等方面未建立或细化相应管理办法,导致权力滥用存在较大空间。主要表现在:业主方,握有国家投资的使用权,支出多少与个人利益无损,国有资产流失,找不到责任人。承建方,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现象普遍存在,工程项目中标后,层层转包、分包,影响工程进展。管理及服务方各有说辞,不同程度存在管、卡、压行为,加之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权力干预和插手项目建设,人为影响了了项目推进进度。
建议:建立健全项目约束和激励机制,对特别重大项目实行绩效评价,尽快出台《富顺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富顺县政府投资项目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隐蔽工程管理实施细则》、《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发挥和提高项目资金效益。
二、项目建设前期手续办理过程
(一)审批环节多。投资项目立项程序复杂,手续无法简化,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并联审批,特别是土地使用指标和项目环保评审及施工许可证等必要审核文件的办理。许多项目在立项、可研、环评、选址、征地等阶段停留时间较长。同时,县上要求特办的项目多,打乱了项目审批现行规定的程序,法定资料亦不能如实完整提供,县上的要求精神多数的没形成文字性的依据,导致审批部门审核时左右为难,耽误的时间较多。
建议:减少和优化程序,出台富顺县项目审批管理部门规定;对我县需特办的重大项目,提早完善其文字性纪录、纪要、文件。
(二)业主单位对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一是前期立项报建审批程序未完善、手续不齐备,施工过程中边干边办。二是地勘不详、工程功能不完整、设计图纸较粗糙。有的业主将初设图代替施工图,造成预算编制不完整,错项、漏项较多、工程预计量不准确。部分项目设计图纸、施工图纸与现场差异较大,造成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多,增减工程量大,影响了项目的进展。三是有的业主单位不能提供施工场地便匆忙开工建设,如征地拆迁未完成、三通一平未完善等,造成工期延误,影响工程进度。
建议:加强项目实施政策的宣传,特别是加强业主部门领导班子及具体经办人员项目知识的培训。
(三)项目建设前期的一些细节问题。一是财政评审中,低价中标企业交纳的低价风险抵押金中保函比例太高,达70%,或交纳不及时,不利于财政监管。二是自贡建设材料定价与富顺部分建设材料实价之间价差太大,易成为低价中标企业在日后要求增加工程预算的借口。三是部份建设单位签订合同不及时、不严谨,留有“活口”,未按程序及时答复施工单位提出的条件和问题,易在今后工程结算时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建议:严格控制低价风险抵押金中保函比例不超过50%,在财政评审中综合考虑解决部分材料定价与实价价差问题,防止其成为低价中标企业日后要求增加工程预算的借口;严格审查和完善合同条款和内容,避免合同中的“活口”。
(四)经济主管部门决策影响。主要表现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对各单位以旧报新、以小报大和仅有投资意向的项目,全部列入工作计划,不管以后是否开工建设,形成纸上罗列项目多,会上汇报项目多,而实际开工不足这一尴尬被动局面。
建议:完善项目储备库,争取将优势重点项目纳入省、市和县不同时期的规划中;积极推进项目论证、优化设计等工作。
三、项目推进过程
(一)业主单位领导干部全局意识不强。部分大系统单位每年争取到的项目较多(如交通、水务、卫生等),部分领导局限于部门利益,由本部门“包干”,不愿放权给乡镇,因为人员有限,导致项目实施不多或推进缓慢。同时,由于项目落地乡镇无利可图,有责无权,在涉及拆迁协调等问题上不愿配合或配合不积极。建议:统一责权,充分发挥项目建设过程中乡镇和村一级的作用;项目较多的业主单位应主动将部分项目分配给落地乡镇,让乡镇既有推进项目、解决各类保障因素的责任,同时也有项目推进各环节的决定权及项目收益。
(二)项目业主监督管理不到位。一是业主检查督促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履行合同不够到位,部分监理人员不尊重监理实际,盲目挂职多个监理项目;二是项目业主代表现场监督管理不够到位,工程项目相关资料收集不完整,现场隐蔽资料签证不规范、不完整,有的缺乏关键资料支撑,如涉及项目中的隐蔽工程虽然有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监督签字,但缺乏影像资料等证据,结算审计时成本较高、争议较大、风险高。三是部分施工项目承包方,没有资质或借用其他企业资质,在工程管理及施工技术上经验不足,没有完全领会项目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盲目施工,以致出现工程质量缺陷等技术问题,影响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
建议:纪检监察、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监督合力,特别是要加强建筑市场监督管理,强化对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中介机构的监管,严肃建筑市场运行秩序。同时,加强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以保证工程质量。
四、要素保障方面
(一)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一是重大项目2012年用地存在严重的指标缺口,达5188.4亩。二是建设项目与存量土地区域位臵不匹配,存量土地利用率不高,批而未征土地指标调整使用异常艰难。三是产业发展建设用地,争取省政府土地供应年度计划更难。
建议:主动与省、市对接,力争把我县的一批重大项目列入省、市重大项目计划;引导新上项目尽量使用存量土地、闲臵土地、低效利用的土地;对用地量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统一规划,分期供地,减少一次性用地量,缓解年度计划指标压力;优先保障已立项选址的重大项目用地。
(二)资金需求矛盾突出。部分产业项目业主融资困难,造成一些项目推进缓慢。2012年融资需求较大的项目有中国富顺纺织服装产业园、富世镇一级土地整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县职教中心建设、S305绕城改线、釜江大道改造工程等39个项目,资金缺口4.87亿元,影响项目的加快推进。
建议: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投资补助;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工程BT建设模式,鼓励社会各种投融资主体对我县基础设施工程进行投资,缓解建设资金短缺矛盾和政府资金压力;做大做强项目建设融资平台,夯实贷款主体,增加项目融资额度;规范工作流程,努力缩短财政内部审核、审批时间,做好支付保障,确保不因财政内部原因影响资金拨付,促进工程建设。
(三)拆迁难度进一步加大。受各种因素影响,征地拆迁补偿安臵工作困难重重,被拆迁群众有章不循、抗拒执法现象严重,部分项目拆迁不彻底,导致施工干一天歇一天,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正常推进。
建议:建立建设用地保障协调领导小组,实行宗地拆迁安臵责任制度,完善征地拆迁和执法监察强制拆除违章建筑奖惩机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提高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让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切实兑现社会福利待遇,争取镇、村、组和群众配合拆迁安臵,保障项目建设按时用地。
(四)项目建设管理人才缺乏。一是缺乏懂项目监管全过程的综合性人才,虽在部分重要环节有专家把关,但道路、桥梁等方面的专家性人才仍显紧张;二是业主单位项目人才缺乏,大多数业主单位项目管理人员甚至不懂项目运行的基本流程,在前期准备上耽搁大量时间,影响了项目推进;三是懂项目的领导少,部分领导对项目投产后带来的效益估计不足,存在推迟开工和取消项目的情况。
建议:加强项目人才的培育、选调及对项目业主单位领导班子和具体经办人员经常性的业务知识培训;对重大项目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从评审到竣工实施全过程监督。
第二篇:招投标腐败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建设法规招投标腐败案例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 问题回顾……………………………………..1 第二部分 招投标腐败原因分析………………………..2
(一)政治体制因素……………………………………….2
(二)经济因素…………………………………………….2
(三)文化教育因素……………………………………….3
(四)法律制度因素……………………………………….4 第三部分 解决招投标腐败问题的有效措施…………..5
一、宏观方面分析………………………………………….5
二、微观方面分析………………………………………….6
2012年06月07日
第一部分 问题回顾
在复杂而充满竞争的商业环境中,优胜劣汰本应是一条基本的法则。然而,在现实世界里,人们却会经常看到一种怪象,即优者不胜,劣者不汰,而这一怪象近年来在招投标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
招投标为反腐而生,但如果运用不当,可能反被腐败利用,为违法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全国各地都在加强招投标的监督同时,“量身定做”的花招便应运而生,招投标中的混乱行为近年来不断衍生出许多新“变种”。
在有《招投标法》的规范下,为何招投标腐败案件频发?怎么解决?
第二部分 招投标腐败原因分析
(一).政治体制因素
1.招投标罚款太低,处罚措施适用程度低
很多招投标通过程序的完整实现了表现的公平,但实际上操作空间很大,掩盖了它腐败的本质。一方面高利润回报与串通投标低成本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让串通投标者趋之若鹜,对招投标违规一般按中标价5‰至10‰罚款,与20%以上的高额利润相比只是九牛一毛;另一方面,现行有关招投标的法律法规中“原则规定多、具体细则少,禁止规定多、配套罚则少,部门规定多、适用规范少”,导致一些招投标人员涉案后,用《刑法》又够不上,按党纪、政纪处理又不符合条件。领导权力太集中
目前,在招投标市场中,一些行业和部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资金的安排者,也是代理机构的遴选者,还是许多项目的招标人,同时又是部分投标人的领导者,招标工作的仲裁者,集决策、执行与监督权力于一体,极易在市场经济中引发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这就导致一些领导干部能很容易地利用手中的权力插手干预招标投标活动,通过权力寻租为自己牟取私利。招投标领域的这种腐败实际上是一种体制性缺陷引发的腐败缺乏有效监管。
3.监管不到位。一些单位虽设有纪检、审计等监管部门,但监督管理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其制约作用 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对打击招投标活动中的围标串标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监管不到位,在一些“招拍挂”活动中,监督部门象征性参与监督,使监督流于形式,甚至为投机者披上合法外衣。
(二).经济因素
1.投标单位的投机行为严重
部分投标单位投机心理严重,该单位不是通过加强企业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来增强竞争力,通过公平竞争达到中标的目的,而是注重短期行为,想通过串标获得眼前利益或谋取中标。
2.设置招标底,又存在泄露标底的经济行为。
设标底招标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杜绝暗箱操作,防止泄露标底,遏制编标、评标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这种由专家评委从最低报价标的评起,由低到高,逐个论证选择中标者的评标方法,是目前招投标活动中的最佳方案。
3.专家评委制度不合适
评标专家是评标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决策者,他们的行为左右着招投标活动的最终结果,这就要求选取有较高政策法规水平和丰富专业技术知识,具备良好
职业道德和认真负责工作态度的专家进入专家库,专门开展评标工作。但是存在专家的认知偏差、贪欲放纵甚至是社会心态的变化,使得专家成为了投标人自己的专家。
4.招投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够。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还不能够很好的重视。对暗箱操作,泄露标底,编标、评标中的违纪违规行为等重视不够。
(三).文化教育因素
1.人情风气盛行
在中国,腐败有着几千年历史,已经成为社会的潜规则和一种风气,求人办事必送礼,即便正常的工作程序也常常要有“礼”在里边,已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监察机构的反腐存在文化弱点
当今中国一个奇特的现象是,几乎人人口头上都反腐败,但实际上人人行动上都在腐败。这就是 “网上激愤、现实犬儒”的国人。在招标头方面也是这样,反腐败永远是“反别人的腐败”,不是“反自己的腐败”。这种文化弱点,导致一种结果就是,反思,一定是对别人的错误进行反思,是对自己如何找借口和掩饰进行反思,死不认错和面子问题比天都大。中国人的规则是拿来治别人的,不是拿来敬畏崇拜、一视同仁的。所以从文化性格弱点上可以体现监管不力的缘由。
3.看待腐败风气的观点不正确
在招投标这样的经济活动中,管理人员,只要工作得力、业绩突出,有时操守方面出了问题,比如,多吃多占多玩点等等,也会被认为是一些小节而不加以追究,因为风气上文化上就是这样,只要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操守败坏带来的损失,就没有问题。殊不知,这些所谓的“小节”可能正是腐败活动的载体,任其积累最终往往会铸成大错。
4.反腐要求零散而不系统
清正廉洁、奉公守法、公平公正、品行端正等等方面的要求是领导干部代理招投标公共权力时必须遵守操守,是其防止腐败的思想基础、履行职责的道德底线。干部腐败的“起点”大都是从丧失从政操守开始的。当前,我国管理招投标的领导干部从政操守方面的要求虽然很多,但零散而不系统,没有统一的规范,是柔性的要求而不是刚性的制度,将许多本来属于应由规则、纪律约束的操守上的“硬性”要求只当作一般道德层面的“柔性”要求而虚化。
(四).法律制度因素
1、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由于我国招投标立法工作起步较晚,缺乏长期实践的考验和及时针对性的修
订,再加上各部门从各自利益出发,频频发布本部门的一些规章,导致行业管理政出多门,一些法律、规章的规定不够具体,相互之间不协调,甚至不一致。以串标为例,《政府采购法》第72条、第77条明确了招标人恶意串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但都没有如何认定串标的规定,所以实践中界定和查处串标难度很大、几乎无法操作。又如:对串标的处罚措施,《招标投标法》第53条规定,对串标人处以中标金额的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处以单位罚款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而《政府采购法》第77条规定对串标人处以中标金额的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个人责任无追究,两部招投标领域的基本法律在同一行为的处罚上不一致,实际操作中无法把握遵从。
2.浩繁的制度性文件没有实质性作用
招投标方面的规制性文本并不在少数,但其中大多数规范性文件并没有找到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根本,这些文件或是在细枝末节上做文章,或不具有可操作性,加上相关职能部门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人员来跟踪检查这些文件规定的制度执行情况,因而这些浩繁的文件对遏制招投标腐败案件的发生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信用意识淡薄
之所以会屡屡出现出卖企业资质、采取挂靠、借用施工资质投标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整个招投标市场信用大环境的缺失,诚信体系建设滞后。对于优质的守信用的企业,政府扶持政策不明朗,而不诚信的企业却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得到丰厚的回报,无法真正落实保护和鼓励守信者、惩戒失信者。招投标方、招标机构、投标方、评审专家等参与各方的诚信数据不能及时得到整合和交流,缺少能够独立进行信用评价的中介机构,信用评价标准难以制定,评价结果得不到很好运用。针对一个行业来说,并没有切实有效的行业自我约束和管理措施。由此可见,构建一个完善的信用评价和监管体系,日益成为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的当务之急。
第三部分 解决招投标腐败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宏观方面分析
1.创新体制,健全制度
在管理体制上建立权力的制衡机制。通过大胆地改革创新,破除一些行业主管部门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资金安排者,也是代理机构遴选者,还是项目的招标人,同时又是仲裁者的带有浓厚部门经济色彩的模式,将招投标行政监督管理职责赋予一个没有部门和行业利益,具有相对独立性、权威性的专门监督机构,建立创新型的招投标市场综合监管体系,从源头上构筑预防腐败的有效机制。
在《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的基础上,依据各相关法律法规制订专门用于规范招标人招标行为的实施意见,制订一套适合各行各业的监管办法,实行决策权、监管权、操作权分离,把分散在发改、建设、财政、国资、卫生、交通、水利、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对招标采购交易活动过程的监管职能,统一划归专门部门行使,相关招标采购交易活动全部进入统一的交易平台交易。2.严格执行招投标信息公开制度
当前,在一些公共项目招投标中,信息公开度不高,变相降低信息公开度等问题比较突出,致使公众不能及时、全面、真实地了解招投标信息,为围标、串标等人为干扰招投标活动留下“隐患”。招标信息公告是对付招标人制造信息不对称的“杀手锏”。要保证信息公告制度的落实,一方面有关部门要主动督查招标人必须在法定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另一方面由管理部门在一些免费进入的电子门户网站发布,并细化信息公开的内容和形式。
3.通过强有力的法律监管,来提高招投标腐败的成本和风险。
由于招投标活动当事人具有理性“经济人”特征,是追求利润极大化的主体,因此,当他判断其预期“腐败成本”大于其“腐败利润”时,或当他感到腐败将面临极高的风险时,他可能将会放弃腐败。目前,我国对招投标活动进行法律规制主要是依靠《招标投标法》,尽管颁布实施近十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它主要还是一部程序法,在对腐败行为及违法活动的惩处上还显的比较乏力,已经形成了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合理现象。因此,我们既需要定期对《招标投标法》进行不断地修改和补充,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颁布实施地方性的法规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严苛的法律条文和不断加强监督执法,加大对招投标腐败行为的惩治和查处力度,强化法律的威慑作用,使“想腐者不敢腐”。
4.加强招标代理市场管理,创新招标代理体制
招标人与代理机构同为招投标市场主体,地位应该平等的,但实践中代理机构处于弱势地位,招标人与代理机构的代理关系实际为以利益为纽带的“雇佣关系”。规范招标人的行为,必须加强对招标代理市场的管理,除了采取措施提高招标代理机构的人员素质、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对招标人自主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的权力加以管理。二是对招标人的某些违规行为,代理机构也追查责任,实施相应处罚,迫使代理机构改变对招标人违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同流合污的态度。加强招标采购过程中对招标人行为的规范,有利于规范招标采购交易市场,净化社会风气,也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领导干部在招投标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既保护了国家人民的利益,也保护了干部。5.加强社会监督
招投标领域的反腐败不能只靠法律规制和行政体系的自我监督,还必须依靠 5
来自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因此,在不断加强政府对招投标活动监管的同时,可通过建立招标投标特邀监督员制度、招标投标社会公众旁听制度、招标投标工作定期通报制度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通过设立投诉举报箱、开辟网上投诉举报专栏、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方式,畅通投诉举报信息渠道,接受广大群众的投诉举报;通过社会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质询会等形式,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招投标工作的意见建议,对查处的招投标典型腐败案件定期予以曝光,营造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使腐败行为无处藏身。6.要解决招投标交易活动中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公开透明方式引入社会监督。
一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招投标信息公开披露制度,严格信息公开程序、内容、范围及时限,确保招投标各环节信息公开透明;另一方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群众关注度高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形成市场内招投标各方相互监 督相互制约,市场外民主监督、公众监督、舆论监督的良好氛围。
7.立法机关定期对《招标投标法》进行修改补充,各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招投标法》实施细则。
规范招投标代理管理、招投标市场审查,明确执法主 体、细化、量化对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的认定标准,进一步规范投标人行为;建立统一的网上报名平台,全面推行电子化招投标计算机辅助评标工作;建立各省统一的专家评委库,扩大抽签评标的范围,保证评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对无资质建设队伍的挂靠现象进行清理,制止有资质公司买卖资质的行为;建立招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探索工程监管新模式。
(二).微观方面分析
1.建立庞大的专家数据库
招标过程中建立庞大的专家数据库,在每一次评标的过程中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杜绝专家与招标人投标人的接触),对评标的结果及时的在建设部门备案。2.是在管理体制上建立权力的制衡机制,改变领导权力太集中的现象。
通过大胆地改革创新,破除一些行业主管部门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资金安排者,也是代理机构遴选者,还是项目的招标人,同时又是仲裁者的带有浓厚部门经济色彩的模式,将招投标行政监督管理职责赋予一个没有部门和行业利益,具有相对独立性、权威性的专门监督机构,建立创新型的招投标市场综合监管体系,从源头上构筑预防腐败的有效机制。3.加大处罚力度。
高利润回报与串通投标低成本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让串通投标者趋之若鹜,对招投标违规一般按中标价5‰至10‰罚款,与20%以上的高额利润相比只是九牛一毛;所以应该把处罚的罚款比例扩大到至少预估的利润的一般,这才能
在处罚的效果上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4.设置专门的纪律监督委员会,或由商会组织一个专门的针对全国大型招投标活动的纪律检查小组。防止浩繁的制度性文件没有实质性作用。5.将招标人在招投标活动中行为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机制
对招标人在招投标活动中的行为管理重结果、轻过程,重处罚、轻奖励,在各类媒体上听到看到的多是在招投标活动中已经出现问题,被追究责任的领导干部,而那些在招投标活动中遵纪守法领导干部却无人知晓,更谈不上表彰。如果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难以调动招标人守法的积极性,针对目前现状,可以将领导干部在招投标活动的行为表现纳入廉政考核体系中,重点考核在招投标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单位“一把手”。6.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对招投标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业务能力培训,促其熟悉招投标程序,以便能编制高质量投标文件,鉴别投标文件施工方案、人员配置等关键环节优劣。同时,也要注重培训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提高投资控制、合同管理的业务能力,扩大相关业务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7.普及不设标底的做法
不设标底招标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杜绝暗箱操作,防止泄露标底,遏制编标、评标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这种由专家评委从最低报价标的评起,由低到高,逐个论证选择中标者的评标方法,是目前招投标活动中的最佳方案。
第三篇:分析看病难及看病贵原因及解决措施
分析看病难及看病贵原因及解决措施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体制;基本医疗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增加,医疗卫生条件得以改善,医疗科技水平不断取得进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渐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认为,“看病难、看病贵”是全社会关注的构建和谐社会突出问题之一,它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试图浅析其主要原因及对策。原因涉及基本医疗服务资源不足,医疗卫生体制缺陷,医疗保障不完善和医疗行业管理漏洞等诸多方面。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政府责任,采取综合措施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机制。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体制;基本医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市场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为补充的医疗卫生体制应运而生,打破了公有制为主体,医疗机构独家办的格局,同时公有制医疗机构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补偿水平,增强了微观活力,效益亦明显提高,缓解了多年积存的“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看病贵”、“不敢得病”、“看不起病”的问题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本文将从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着手,探讨缓解当前的措施及对策。
1看病难的成因
1.1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不合理一是区域资源分布不平衡。如江苏省大量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南京等大中城市,郊区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比较短缺。二是医疗机构之间实力悬殊。少数几家大医院集中了比较优秀的医疗人才,拥有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建有比较完善的住院病房。而大多数中小医疗机构既缺人又缺物,经营发展十分艰难。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所带来的结果是:(1)远城区和农村病人不能就地看病,必须到中心城区大医院就诊,长途求医只会增加患者的额外经济负担。(2)大医院收治了大部分病员,导致了不同医院之间不公平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医疗机构两极分化不断加深,不仅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也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加重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1.2医疗服务观念滞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医疗消费需求也愈来愈高,群众看病已从原来的被动求医变为主动选择,即病人的自主选择性越来越大,医院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已成为病人衡量就医场所优劣的一个重要砝码。但目前仍有众多医院服务观念滞后,造成病人看病难。
1.3病人求医观念有待改进“病人选医生”是眼下的一个社会热点,但部分医院初试的效果却值得关注。据南京几家大医院门诊业务分析,由名医坐诊的专家门诊人满为患,而这其中大多数病人并非疑难重症,仅是感冒发热之类的普通病。其实由病人这样选医未必能使病人受益,同时也造成了在专家门诊看病难的情形,造成有限的、宝贵的资源的极大的浪费,因此病人求医观念有待改进。
1.4医疗市场混乱状况不宜低估目前医疗市场混乱,有两大表现,一是有些游医违法行医,二是有的医生或出于爱面子,或为了一己之私利,当自己不具备诊治病人的条件时,即使明知别的医院或医生有办法也不让病人转诊。
1.5轮番排队看病时,特别是到大医院看病,到处排队。挂号要排队,买看病磁卡要排队,领预检号要排队,到了某科又要排队。等检查完了去取药,划价要排队,交钱要排队,取药时等待您的,还是长队。至于做常规检查,这项排队,那项排队,处处要排队。需要住院治疗的,排队查这查那的次数就更多。有人陪同倒还可以,若是患者自行前往,拖着个病体,真是累、苦。在输液室,患者和陪同的家属座无虚席,有时病人提着配好的药在高峰时段难以找到输液诊察床位。这时候,谁都会发出“有啥别有病”的感叹。
2看病贵的成因
2.1客观因素疾病谱变化,新技术、新材料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社会总体物价指数的上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很多人对健康查体、健康保健提出更高的消费要求,这些都决定了看病费用的升高。
2.2社会因素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医疗保险机制尚未健全,医保覆盖范围和层次相对较低,发展也很不均衡。个人就医负担较重,抗疾病风险能力低,一旦生病“看病贵”就凸现。政府投入比例的降低。虽然国家对卫生的投入总量增加,但投入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投入方向也不尽合理,与社会总体发展的增长速度不相适应。医疗定价和补偿的不合理。由于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合理,公立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比例低,当前医疗收费中的服务性收费总体上低于成本收费,医院技术人才密集型特点又造成了支出较大,为求生存、求发展,医院必然追求经济利益,通过诱导需求来使医院增加收入,加重病人负担。药品及卫生材料的虚高定价。药品生产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市场混乱和恶性竞争,造成了药品销售的虚高定价和大回扣现象,直接推动药费的过快上涨。医院自身的经营成本过高。由于未能从增人员、增设备、增床位的外延扩展转到提高效率的内涵发展上来,公立医院机制僵化、效率低下、运行成本居高不下、收费管理不严,对“红包”、回扣的治理措施不力,无形中也加重了病人负担。
2.3体制因素
2.3.1药品生产体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品结构严重趋同,导致产品的不正当竞争。目前,国有制药企业生产的大多是仿制药尤其是广谱类药物,而且同一种药品往往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药厂同时生产。产品结构趋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致使目前的药品市场竞争已不是企业间品种、质量和服务的竞争,而更多地是的折扣高低、回扣多少的不正当竞争。
2.3.2药品流通体制流通层次过多,流通秩序混乱。目前的药品流通是以代理商销售为主渠道,中间环节特别多,包括医药代表(厂方聘用)和一、二、三级代理商等多个环节。这种流通体制直接加大了药品流通成本,降低了流通效率,推高了药品价格。不仅如此,这种流通体制还滋生了腐败,各级代理商层层加码,医药代表为了获得更大的销售额,往往采取向医院医生行贿的方式进行推销。
2.3.3药品价格管理体制政府价格管理范围有限,多数药品的价格放开。目前,部分药品价格之所以是“虚高”:(1)政府价格管理部门有效控制和核实的能力有限,定价即最高限价本身含有较多的“虚高”成分。(2)药品生产企业是国家的利税大户,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在对药品出厂定价时不愿意将价格定得太低,使国家减少税收。(3)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药品,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约束,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过高的利润。
2.3.4医疗体制由于技术性劳务价格相对偏低和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比例偏低,医疗机构难以通过提供技术性劳务获得足以维持正常运营所需要的资金。为了获得维持正常运营所需要的资金,各医疗机构普遍实行了“以药补医”(通过销售药品获得差价收入)的运营机制。“以药养医”补偿医疗技术收费低水平的损失差,弥补医院亏损的同时也加重了群众的就医负担,催生了“看病贵”。
3解决措施
对医院来说,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已经采取很多措施来提高诊疗的效率,缩短治
疗的疗程,降低医疗费用。但是,医疗资源的增加、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规范管理需要政府的力量。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力度,加强医政立法,完善监督机制和诊疗规范,将会有效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建议建立“政府为主导,市场作补充”的医疗模式:第一,明确改革方向,克服“泛市场化”和“伪市场化”两种倾向,选择一部分公立医院改制为民营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卫生服务机构,引进社会资金投资兴办民办医院,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方面展开公平竞争。同时,选择性保留一部分公立医院,确保其非营利性质,建立符合实际的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机制,确保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第二,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推行双向转诊分流病人。第三,改变“以医养药”现状,大力整治药品流通市场。政府要严控新药、特药的审批数量,制止企业变换剂型规格变相涨价,严格审核药品生产成本,从源头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引入竞争机制,鼓励药店的发展;加强对放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管理;加强对医院自制制剂的价格监控。第四,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建立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第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服务价格。
我们认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调整医院收入结构,规范常规用药,减轻患者负担医疗收入结构不合理的负效益,使现行医疗服务价值与价格相背离。一是医疗收费偏低,医疗费用标准总是落后于卫生材料上涨幅度。二是医院收费结构不合理,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费用一直未能计入医疗成本,技术劳务价值与价格背离,政策导向使医院以卖药为生,助长开大处方、不合理用药、滥用药物造成药源性疾病增加。同时加大药品市场整顿力度,加强基本医疗单位药品管理,把涨幅控制在平均物价上升幅度之内,规范药品生产流通领域中的经济行为,整顿药品经销活动中的回扣风。大力开展药品经济学研究,筛选和开发经济有效的基本医疗药物,改变用药习惯,合理用药,在药品质量和效果相同的前提下,提倡和鼓励使用价格便宜的药。(2)控制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避免乱检查,保护患者利益卫生资源利用不足与利用过度,受经济基础制约。严格控制各医疗单位新购国家管理的大型医用设备,必须符合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购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并进行可行性论证,严把审批权,避免因重复或盲目购置设备对病人进行乱检查、乱收费,保护患者利益。同时建立收费管理目标考核责任制,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医疗服务收费项目标准张贴于患者醒目之处,实行明码标价,建立计算机电子查询系统,增加收费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制止乱收费的发生,减轻患者负担。(3)加强对一次性卫生材料的管理,在符合业务要求的情况下,合理确定一次性卫生材料的使用范围,并对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购进,减少流通环节或统一零售价格,减少病人支出,减轻患者负担。(4)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行为抓好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行为,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控制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逐步树立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改善服务态度、扩大服务项目来增加医院收益,增强医院后劲,积极探索制订科学的医疗服务规范、诊疗规范和药品使用规范,用规范来保证服务质量,约束医疗行为,实行标准检查,按病种收费。
第四篇:我国大气污染的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措施探讨
我国大气污染的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措施探讨
一、原因分析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
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如下:①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它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狠不合理的。②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同时,由于洗煤厂建设资金的限制、洗煤价格的不合理以及受铁路运力和流向的制约,洗,煤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原煤生产量增长,原有洗选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为22%,发达国家一般多在60%--80%。动力煤洗选厂的洗选设备利用率仅为69%。③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全国工业锅炉50万台,平均热效率仅有60%左右;工业窑炉平均热效率约为40%;城镇居民生活燃煤热效率平均仅为22%左右。④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帐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①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帐多。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50--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市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②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③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④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公斤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公斤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①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②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③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④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气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二、解决措施探讨
1、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研究建立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机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综合运用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手段,着力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会同有关部门确保明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务。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制订重大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
2、是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加快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推动分布式能源发展,切实解决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问题。控制煤炭消费量,制定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切实抓好天然气供应保障。做好油品品质提升工作。
3、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施2014—2015年节能行动计划。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暂停未完成目标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的核准和审批。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对能源消费增量超出控制目标的地区新上高耗能项目,实行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积极推行能效领跑者制度,建立和实施节能量交易制度。加强能效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节能监察执法机制,依法查处违法用能行为。
4、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组织编制《国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实施清洁生产改造。
5、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尽快研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建议。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
6、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形成组合拳。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引导社会加大节能减排和防治大气污染治理投入。深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发挥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作用,落实脱硫、脱硝和除尘电价政策,推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
7、是加强与地方和部门协调合作。加强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做好节能减排的部署安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支持配合环保等部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合力。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沟通协作。
8、是动员全社会参与。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动员全体社会成员积极主动参与节能减排、防治雾霾。办好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绿色产品、节能省地型住宅。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践行绿色低碳交通出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
第五篇:建筑物外墙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建筑物外墙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建筑物外墙渗漏的形式
1.1 混凝土外墙裂缝引起的渗漏:外墙上出现贯通的裂缝,由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形引起的开裂。砼表面的蜂窝、麻面、孔洞如处理不当也易引起渗漏。
1.2 砖混结构外墙裂缝引起的渗漏:由于钢筋混凝土和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在相同温差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伸缩值要比砖砌体大。当外墙砌体抗剪强度不够时就会引起墙体开裂。所产生的裂缝主要出现在顶层内外纵、横墙两端,靠山墙的开间表现最明显。裂缝一般从内横墙开始,沿45°延伸至外纵墙,在窗间呈横向或斜向分布,在顶层圈梁下皮也可能出现水平裂缝。
1.3 砌体外墙缝隙引起的渗漏:框架结构的填充外墙,未按规定设置拉结钢筋、墙柱之间留设直茬。此外,由于未按规定和操作规程施工框架梁底最后一层砌块的砌筑,造成砌块竖缝及水平灰缝不饱满,同时梁底还存在由于砌体沉降引起的缝隙。另外,墙体砌筑施工中,脚手架眼填塞不实、穿墙管线等部位塞灰不严密,都易留下渗水通道。
1.4 混水墙外粉刷分格缝破损引起的渗漏:外粉刷分格缝由于不交圈、不平直或砂浆等残渣在缝内未清除,使雨水积聚在分格缝内,或者分格条嵌入过深,使分格缝底部抹灰层厚度不够、雨水浸入墙内。还有缝内未嵌填密封材料或嵌填的密封材料老化,失去防水密封的作用而引起渗漏。1.5 门窗洞口周边封堵不严引起的渗漏:目前大多数建筑物门窗均采用铝合金及塑钢材料,这些材料与墙体材料的材质相差较大,当室内外温差变化大时,它们的界面之间易产生缝隙导致渗漏。1.6 细部构造处理不当引起的渗漏:外墙上有许多凸出外墙面的构件和设备,如挑檐、雨棚、阳台、窗套、落水管等。这些构件有的没做滴水线,或滴水线做得不标准,造成水沿外墙流淌;有的排水坡度不够,甚至反泛水;有的落水口堵塞,造成积水,当与外墙面交接处防水高度不够时,造成外墙渗漏;有的落水管密封不严,又靠墙安装,若有脱节或松动,导致雨水沿外墙流淌而出现渗漏。1.7 外墙装饰面施工质量不良引起的渗漏:在进行外墙装饰前,没有按施工要求堵塞墙体上的空洞和缝隙。饰面砖勾缝用砂浆标号太低,或勾缝不认真,形成很多毛细孔。饰面砖粘贴不实,出现空鼓,形成储水囊。涂装墙面所用涂料质量不合格,涂膜厚度不够,适应基层变形能力差、年久老化脱落、失去防水效果。2 建筑物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
2.1 材料方面的原因 ①防水材料质量下降,合格率普遍低下,尤其是小型厂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经过严格的工艺处理,质量关、技术关都没把好,甚至生产防水材料的原材料的质量也有问题。②砌块、机制粘土砖、水泥的质量达不到要求,强度不够,施工所用的砂石含泥量大、超出规范要求。2.2 施工方面的原因
2.2.1 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砼配和比掌握的不准确,水灰比过大,影响到砼墙体的强度。浇筑时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及时、拆模过早,也会造成砼墙体出现蜂窝、麻面、孔洞以及裂缝等现象。
2.2.2 墙体砌筑质量不良,在砖砌体的诸种质量通病中,影响外墙渗漏的原因有:砌筑砂浆配合比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足80%,竖向灰缝无砂浆(空缝或瞎缝),为雨水渗漏预留了内部通道;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或板底时,未经停歇,即砌斜砖顶至梁、板底,以后随着砌体因灰缝受压缩变形,造成墙体下沉,斜砌砖体与梁、板间形成间隙,外墙抹灰或刮毛时,在此间隙处形成裂缝;框架柱与填充墙间的拉接筋不满足砖的模数,砌筑时折弯钢筋压入砖层内,形成局部位置砌体与柱间产生较大的间隙,抹灰时该处易产生裂缝。
2.2.3 外墙洞口处理不当 上料口封堵砌筑时,与原有洞口接搓不严;工程竣工后,住户在墙体上凿取空调管洞、太阳能热水器管孔、排气扇孔洞等,造成墙体及外粉裂缝。由于条件的限制,住户及装修者,无法对此进行认真的处理;剪力墙施工时的螺栓套管在内外粉前,未认真进行封堵或未封堵。
2.2.4 外墙抹灰或粘贴面砖的质量不合要求 外墙抹灰空鼓、裂缝;使用了翘曲、开裂或缺角的面砖;面砖脱落,未认真勾缝。2.2.5 铝合金或塑钢窗框与墙体连结不牢固,密封不严 墙体洞口尺寸或位置不符合设计要求,窗框与墙体间的间隙未能认真处理,间隙太小,无法填充材料;间隙过大,填充不实;窗洞抹灰由内、外粉两家施工单位施工,施工的时间不同,使用的材料不同,形成缝隙;施工顺序不当。外粉刮毛后,即安装窗框,造成窗框与墙体间的砂浆不易填实抹平。加之固定窗框的调整垫块残留于窗框下,或拆除后二次填充抹灰质量无法保障;窗框与墙体固定不牢,致使窗子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位移,而使密封材料产生裂缝;窗安装后,没有在窗框外侧与墙体的连接部位进行密封或密封失效;窗框材料与墙体材料热膨胀系数不同,窗框与墙体连接处易产生细小裂缝。3 建筑外墙渗漏的防治措施
3.1 严格控制外墙施工质量 为保证外墙施工质量,施工中要严格控制砼配合比和水灰比,浇筑施工时要按顺序、方向进行振捣,不得发生漏振现象,砼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覆盖养护,待24小时砼有一定的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砌筑用砖和砂浆的质量及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宜用混合砂浆砌筑(基础以上)。砌砖前应提前一天把砖浇水湿润,使砖的含水率达到20%左右,墙体砌筑时灰缝的厚度、饱满度及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均应符合规范要求。框架填充墙砖砌体与梁接合部位必须按设计与构造要求配置拉结筋,框架梁底与砖墙顶面接触处应待墙体自然沉降稳定后(不能少于一周),再用斜砖挤浆封堵密实。
砼梁柱与砌体交接处,抹灰前要按规定铺设抗裂网,然后再按要求进行抹灰,以防止抹灰层在接合处产生裂缝。
另外,对于外墙上的门窗洞口、脚手架眼、预留洞口、挑檐、雨棚、阳台、窗套、落水管等细部要特别注意,应严格遵照设计及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这些部位都是防渗漏的薄弱点。
3.2 外墙铝合金、塑钢窗框四周的防渗处理 铝合金、塑钢窗框四周要采用松散材料(如矿棉条、玻璃丝棉条等)或化学泡沫剂,进行分层密实封填,外墙抹灰时窗洞外侧靠框边处必须预留深5mm,宽5—8mm的槽口,以保证密封胶的粘结性和密封性。填嵌密封材料的槽口基层必须干燥并清理干净,密封胶应均匀地填满槽口,表面不得有缝隙、气孔等。
3.3 外墙防渗处理 外墙细部防渗处理包括管道穿墙部位的洞口修补、外墙立管固定处的防水密封处理等。瓷砖贴面应注意面砖粘结剂的选用和勾缝处理,避免外墙砖脱落以及灰缝进水引起的渗透。用涂膜防水涂料。采用外墙涂膜防水材料在整个墙面形成一层完整的无缝防水层,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对外墙的保护效果。只有形成一定厚度的弹性涂膜才能保证涂膜防水性能以及对基层微小缝的适应性。
一、现象与部位
1、框架梁底、柱边出现裂缝,引起渗漏。
2、外墙面上留有的凹凸线槽处,遇长时间的连续降雨,雨水会沿墙面的凸线或凹槽渗入墙体出现渗漏。
3、对于露台、小屋面与房间交界、外墙腰线、室外楼梯与墙面交界处易渗漏。
4、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预留的各种施工孔洞(如脚手架眼、步步紧、穿墙的螺栓孔、外挑架槽钢孔、刚性拉结点留孔以及水电等安装时的管洞等外墙薄弱部位),处理不当均易出现局部渗漏现象。渗漏面积大小不等,位置也无一定规律,或成条状,或连成片状。
5、外墙抹灰层空鼓、开裂引起渗漏水。
二、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主体阶段
1、原因分析 从材料角度分析:
1.1水泥砖、蒸压灰砂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粉煤灰砖在施砌时龄期达不到要求,造成墙体收缩裂缝。
1.2砌筑砂浆采用细泥砂,配比不准确,使用隔夜灰,砂浆中使用砂浆王等掺合剂时掺量不正确等,导致砂浆强度达不到要求,影响墙体整体性而产生裂缝。
1.3混凝土和砖砌体这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在接壤部位易产生裂缝。
从施工操作角度分析:
1.4拉结筋未设或未做弯钩、植筋不牢、拉结筋间距与砖模数不匹配,现场砌筑时操作工人随意弯折。造成填充墙与主体框架未可靠连接而产生裂缝。
1.5填充墙砌至梁底、板底时,未正确留设空隙,直接一次性砌筑,或间隔时间过短,梁下斜塞砖砂浆不饱满。造成框架梁下出现裂缝;如图1所示 1.6外墙砌筑竖缝不饱满,甚至透缝。图1梁下斜塞砖砂浆不饱满
1.6砖块未提前洒水湿润,直接干砖上墙,使砖块与砂浆之间未有效粘结,影响墙体整体性而产生裂缝。
1.7外墙未满灰砌筑,砖墙的砌筑砂浆不饱满,易引起墙面渗漏。从构造及细部处理要求角度分析:
1.8阳台、雨篷倒坡,雨水不流向室外而流向墙体,造成渗漏。1.9露台、小屋面与房间交界、外墙腰线、挑板、室外楼梯与墙面交界等墙底未做砼翻高或翻高不到位。
1.10预留的各种施工孔洞(如脚手架眼、步步紧、穿墙的螺栓孔、外挑架槽钢孔、刚性拉结点留孔以及水电等安装时的管洞等外墙薄弱部位)未可靠封堵,留有渗水通道,表面出现裂缝,而造成外墙渗水。
2、防治措施 材料角度措施:
2.1水泥砖、蒸压灰砂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粉煤灰砖在施砌时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宜大于40d);必须控制好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
2.2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细泥砂和石粉。建议砂浆中不掺砂浆王等掺合剂,砂浆配比准确,不使用隔夜灰,保证砂浆强度。冬季施工,砌体施工要避开冰冻时段,或在砂浆中掺防冻剂,经过冻融的砂浆不得使用。
施工操作角度措施: 拉结筋
2.3拉结筋建议采用预埋短筋再焊接,如采用植筋法,建议进行每层抽检,并作手扳全数检查。
2.4拉结筋应做弯钩,如出现部分拉结筋未做弯钩,要求整改到位(现场弯折)。
填充墙拉结筋竖向位置必须与砌体皮数相匹配,保证拉结筋置于砌体灰缝之中,严禁强硬将拉结筋弯折后置于灰缝中。如出现位置不合适的,采取补救措施,如图2,图3所示:
斜塞砖,梁底平塞缝处理
2.5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并至少间隔7d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
2.6梁、板底后塞一般有斜塞和平塞,重点控制砂浆饱满度。2.6.1斜塞砖补砌时,砂浆必须饱满,并且砂浆标号提高一级。采用满灰砌筑,砌筑时砂浆适当拌干点,挤紧挤密,预防梁下出现裂缝。
2.6.2 采用平塞时,须留2厘米空隙,采用发泡剂或掺膨胀剂的砂浆填塞密实。
2.6.2.1、采用发泡剂的,发泡剂打好后,两侧剔除15㎜,采用抗裂砂浆勾缝;
2.6.2.2、采用掺膨胀剂的砂浆填塞时,先将局部厚度较厚的(3㎝以上)采用低标号细石砼填塞密实,再采用掺膨胀剂的水泥砂浆将其他缝隙填塞密实。
2.7填充墙与框架柱的交接处竖缝留15㎜,砌筑时砂浆饱满,同时用ф10钢筋头将灰缝压进2㎝,在斜塞砖砌筑的同时,再用1:3水泥砂浆嵌实。
2.8内外墙砌体必须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满铺、满挤操作法,确保水平灰缝和竖缝灰缝饱满度均≥85%,不得出现瞎缝、假缝、透明缝、通缝等现象,以隔断渗水通道。
2.9严禁在墙体砂浆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在墙上开凿线槽,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
构造角度措施
2.10外墙防水等细部须注意的几点
2.10.1粉饰工作开始前应将墙上孔洞、脚手眼、支模(步步紧)孔填塞密实;剪力墙螺栓孔、步步紧孔等小孔,可采用砂浆外侧扩孔封堵,内注发泡剂的办法封堵;槽钢、脚手眼等较大孔洞采用细石砼内侧扩孔内外同时封堵,并用碎砖挤密,封堵前冲水清灰、湿润
2.10.2粉饰前检查墙面是否有缝隙,在结构主体上先填塞密实,特别注意雨水集中部位的检查处理。
2.10.3上翻梁浇筑不密实、木块未凿除、砼有细裂缝,上翻梁、边梁拆模时拉松了铁丝等原因,在后续粉饰施工前必须先处理好。
2.10.4穿墙管:不仅要封堵严密,而且打洞或预留时要向外有一定坡度,以防雨水倒灌。
2.10.5对于露台、小屋面与砖墙交界、外墙腰线、挑板、室外楼梯部位,在砌体开始前,先进行素砼翻高处理(要求与主体框架一次性翻高),高度根据建筑层厚度适当调整,确保砼翻高超过交界(建筑面)点15㎝。
(二)抹灰阶段
1、原因分析 从原材料角度分析:
1.1抹灰砂浆性能不良: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配置砂浆、砂浆配合比不良、砂浆拌制后停放时间过长、使用已离析的砂浆等。
基层处理:
1.2抹灰面基层处理问题:主要由墙面污染物未清理干净、抹灰前墙面未充分浇水湿润、对光滑的墙面不做凿毛等专项治理等。
从施工工艺分析:
1.3抹灰工艺问题:抹灰未按规定分层进行、分层间歇时间过短等。1.4抹灰层过厚或过薄:主要原因是主体或墙体表面尺寸、形状、平整度等偏差未进行有效处理。较厚部位抹灰没有分层进行。
构造、防水涂料处理角度分析: 因墙面凹凸线槽部位处理不当引起渗漏
1.5凸出墙面的装饰线条积水,横向装饰线条的抹面砂浆开裂,雨水沿裂缝处渗入室内。
1.6墙面分隔缝渗漏。在进行外墙饰面施工时,在分隔缝部位镶入塑料分隔条,饰面完成过一段时间后,由于饰面层本身的胀缩分格条与砂浆之间脱开,这部分凹槽不仅施工时未考虑防水要求,设计上也未采取防水措施,也大量集中在这些凹槽内,雨水沿塑料条与砂浆之间缝隙渗入墙体,造成室内渗漏。
2、防治措施 材料角度措施
2.1原材料及抹灰砂浆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2.1.1砂:不使用过细的砂或含泥量不合格的砂。
2.1.2水泥:应对所用的水泥做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使用强度等级过高的水泥拌制抹灰砂浆,建议用32.5级水泥为宜。
2.1.3石灰:石灰膏的熟化期应不小于15d。
2.1.4砂浆品种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规定和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要求。嵌大梁上口建议用1:2.5(体积比)水泥砂浆;大面积找平时用1:3(体积比)水泥砂浆,严禁掺加石灰。
2.2若设计中打糙强度低于面层强度,实际施工要求换位,即打糙强度高于面层。
2.3抹灰前,应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混凝土墙表面凸出较大的地方事先剔平刷净,蜂窝、凹洼、缺棱掉角和板缝处,宜先刷一道建筑胶:水=1:4的水泥素浆,再用1:3水泥砂浆分层修补;加气混凝土墙面缺棱掉角和板缝处,宜先刷渗水泥重量20%的建筑胶的素水泥浆一道,再用1:1:6的混合砂浆修补抹平。
2.4抹灰前基层处理,根据灰饼高度,对墙面凹凸较多的部位分别嵌补或凿平,填补用刮糙相同的砂浆。
2.5打糙层的防水砂浆可选用掺胶乳的现场拌制砂浆或掺外加剂的现场拌制砂浆;有条件时可采用防水干粉砂浆。
2.6抹灰应分层抹灰,每遍厚度不得超过10㎜,严禁一次成型。总厚度超过3.5cm的要采取加强措施,如加铆钉及钢丝网片等。控制面层厚度一致性(一般控制在5-7mm),预防粉饰层缩水不一致而墙面凹凸不平及开裂。
2.7当条件允许时,面层砂浆掺入抗裂纤维,满布纤维网。2.8墙面线槽等细部位处理
2.8.2、凹线槽。可在墙面的凹槽内,涂刷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将凹槽缝隙封严,阻止侵入墙体内部。
2.8.3、墙面分隔缝。可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对局部缺陷进行修补,然后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刷2遍,厚度约为0.8mm。
2.8.4、腰线粉饰时抹出向外 的斜坡(一般20%),使雨水能迅速排除,从而避免因积水引起的渗漏水的隐患。一般线条粉饰时厚度较厚,应分层粉饰,不可一次成型。粉饰完成后再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刷2遍,厚度约为0.8mm,平面、立面均不少于15㎝。如图10所示:
2.9墙体不同材料交接处,也就是热桥部位,先按设计宽度冷热桥部位粉保温砂浆(如局部厚度超厚可先用水泥砂浆找平),再大面墙打糙,再设热镀锌钢丝加强网(网片固定及材料要求同上),网片搭接到普通水泥砂浆上15㎝,大墙面普通水泥砂浆先粉,与保温面抗裂砂浆交接处退15㎝范围压低5㎜,在粉抗裂砂浆时接平。如图11所示:
(二)、饰面阶段
1、原因分析 基层处理
1.1铺贴各种面砖的饰面层,渗漏的主要原因是面砖质地酥松,吸水率偏高;贴上墙面后,由于雨水冲刷和冻融交替,引起面砖开裂、爆皮、脱落,雨水沿这些部位乘虚渗入墙内造成渗漏。
1.2饰面砖、石施工时勾缝、打胶不严,高层外墙饰面砖未设伸缩缝,雨水从缝隙中进入饰面块材底部的墙面,经冻胀使块材脱落,此时墙面稍有细缝,水即沿缝渗入室内。
1.3外墙面砖、石材阴角部位、与装饰线(腰线)、板之间未留缝(未勾缝),阳角部位粘结砂浆不饱满(一般阳角不勾缝)。
2、防治措施
外墙面砖施工注意事项: 基层处理
2.1、面砖铺贴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对墙面适当湿润,再进行面砖铺贴。
面砖墙面
2.2外墙饰面层如贴面砖时,其接缝材料及配合比。要保证接缝部位的勾缝质量,做到勾缝质量,做到灰缝均匀,挤压有度,嵌填密实,饰面整洁,防止外墙渗水。
2.3作为面砖胶黏剂的防水材料,宜选用专用防水型面砖胶黏剂,也可用聚合物乳液防水砂浆或干粉防水砂浆,但粘结强度应不小于0.5MPa。2.4面砖勾缝宜选用专用防水型勾缝剂或聚合物防水砂浆。由于面砖受温差变化会产生尺寸变形,固勾缝砂浆与面砖间容易产生微细裂缝。因此,采用有较好抗折性能的勾缝材料,如高掺量的聚合物的防水砂浆更为合适。
2.5外墙面砖阴角部位、与装饰线(腰线)、板之间应留缝,勾缝到位,阳角部位确保粘结砂浆饱满。
文化石墙面:
2.6墙面防水上,建议采用有缝文化石,如建设单位有选用无缝文化石应尽可能的强烈建议取消,该类文化石在外墙面防水问题上很难处理。文化石勾缝要把握密实、流水坡向(因文化石厚度较厚,形状不规则,处理不好会在缝面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