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副主任:国企改革方案争取三中全会后出台

时间:2019-05-14 21:3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资委副主任:国企改革方案争取三中全会后出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资委副主任:国企改革方案争取三中全会后出台》。

第一篇:国资委副主任:国企改革方案争取三中全会后出台

国资委副主任:国企改革方案争取三中全会后出台

据国资委网站消息,国资委副主任黄书和今天强调,要着力做好五件事。一是认真准备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争取三中全会后尽快出台,形成上下联动的改革局面。二是高度关注地方机构改革中地市级国资委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防止出现体制弱化和倒退。三是积极推动地方综合性立法,完善地方国资监管体制。四是加大地方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五是加强县级国资监管机构建设。

全文如下:

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在全国国资监管政策法规暨指导监督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黄淑和(2013年10月20日)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资委系统“一五三”发展战略,总结政策法规和指导监督工作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张毅同志要求认真组织开好这次会议,继续把政策法规和指导监督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国资监管政策法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五年多来,各地国资委紧密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大局,切实加强政策法规工作,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立法工作全面推进,法律规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截至今年6月底,国务院国资委制定的现行有效规章27件、规范性文件297件,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出台地方国资监管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3400多件,立法工作迈出新步伐。推动体制完善的地方立法取得新突破。各地国资委坚持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改革方向,运用多种立法形式,不断推动完善本地区国资监管体制。湖北、山东先后出台本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国资委的机构性质和全覆盖监管职责,积极探索以地方性法规推动体制完善。天津市政府印发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工作方案,大力推动“大资源、大配置”的统一监管模式。浙江省政府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统一本地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山西、辽宁、内蒙古、河北、福建、江西、云南等地国资委陆续完成国资监管条例起草,积极推动出台有关地方性法规。

加强国资监管的制度探索取得新进展。各地国资委深入总结实践经验,探索监管规律,出台了一大批国资监管制度规范。重庆、厦门、宁波等地国资委适应企业国有资产向境外扩展的发展需要,及时制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北京市国资委根据国有资产向子企业延伸的特点,研究出台《重要子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办法》。贵州、新疆兵团等地国资委积极探索股权多元化背景下出资人的履职方式,制定了履行多元投资主体公司股东职责的有关办法。上海市国资委及时出台有关内幕信息管理办法,主动规范国资委成为上市公司股东后的相关行为。河北、四川、海南等省国资委出台指导监督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指导监督的机制、内容和途径。

促进国企改革发展的立法得到明显加强。各地国资委加快国企改革发展的立法步伐,切实推动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广东、天津、上海等省市加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有关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本地区深化国企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路径和具体措施。陕西省国资委大力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出台《关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北京、青海等地国资委制定一系列董事会建设文件,大力提升董事会规范运作水平。安徽、深圳等地国资委通过制定自主创新奖励扶持办法,引导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云南省国资委下发《省属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企业优化产业、产品和经营结构,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二)法律审核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依法行权履责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各地国资委根据出资人机构行权履责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拓展法律审核的广度和深度,着力加强机关法律风险防范。

行权履责的法律审核机制逐步健全。河北、辽宁等省国资委进一步树立“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的法治理念,制定出台重大事项法律审核办法,明确法律审核范围、机构和程序。大连市国资委出台公司章程管理办法,对章程的制定、修改、审核、备案等,实现全流程规范管理。上海市国资委区分企业类别制定章程范本,增加选择性条款,既强调章程的统一规范,又兼顾了不同企业的个性化、差异化。湖北省国资委每年对200多件股东(大)会、董事会表决意见进行法律审核,为体现出资人意志提供了法律保障。西藏自治区国资委在接收政府部门所属企业工作中,深入开展法律论证,认真拟定整体划转协议及相关方案。河南省国资委通过制定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合同范本,有效规范和保障省管煤炭企业的调整重组。新疆、吉林等地国资委组织常年法律顾问,深度参与需要出资人审批的企业重大事项的法律审核,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

机关法律风险防范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地国资委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机关合规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事前防范与事后补救相结合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天津、辽宁等地国资委全方位排查机关行权履责的法律风险,杜绝“风险死角”,并对各个风险源点逐一提出防范措施。福建省国资委依法开展各类审批事项清理,将其中16项出资人审批事项改由企业自主决策。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建立了委主任授权委托书制度,确保授权委托的内容、形式均依法合规。深圳市国资委针对信访领域案件多发现象,加大法律咨询和审核把关的力度,有效化解信访工作的涉诉风险。五年来,各地国资委共发生诉讼、复议案件120件,目前已经结案100件,绝大部分案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三)地方国有重点企业法制工作推进力度加大,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健全。五年来,各地国资委深入推动落实地方国有重点企业法制工作第二个三年目标,取得了积极成效。据初步统计,全国省级国资委监管的906户出资企业中,设置法律事务机构的有732户,占81%;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的有478户,占53%。建立重要规章制度、经营决策和经济合同法律审核制度的比例,分别为80%、94%和85%。广东、上海、陕西等十几个省市还主动实施了本省企业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

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山东、山西、重庆、宁夏、青岛等11个省市中,省级国有重点企业全部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北京、山东等地总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向重要子企业延伸。江西、湖北、安徽、海南等省国资委明确将总法律顾问纳入企业领导班子,列入企业领导人员职务名称表。据统计,全国共有432户省属国有企业,明确制定总法律顾问相关办法或将总法律顾问制度写入公司章程,为总法律顾问有效履职、发挥作用提供制度保障。江西、湖南、辽宁等省国资委组织总法律顾问年度述职,进行考核评价。

企业法律业务的指导工作逐步深入。湖北省国资委出台法律审核管理办法,规定企业重大决策必须进行法律风险评估论证,出具有关法律意见书。上海市国资委制定国有企业法务管理工作指引,指导企业加强合同管理和重大事项法务管理。四川、江苏等省国资委深入组织监管企业开展法律风险排查清理,指导夯实法律风险防范的基础。天津市国资委组织监管企业与中央企业开展对标,大力提升法制工作水平。湖南、江西等省国资委还将企业法制工作情况纳入经营业绩考核范围,强化法律风险防范的硬约束。

企业重大法律案件协调不断加强。河北、新疆等地国资委积极协调化解标的金额大、法律关系复杂、历时较长的积案,帮助企业化解风险、减少损失。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通过协调“拨改贷”转为国家资本金有关案件,争取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达到“协调一起、杜绝一批”的良好效果。福建省国资委对监管企业之间的纠纷,坚持“先协调后诉讼”,减少纠纷处理成本。不少地方国资委还注意总结协调个案的经验,完善有关制度机制。广西自治区国资委建立了与有关机关共同化解国有企业涉诉纠纷案件的协作机制。黑龙江省国资委有效整合法律资源,组织监管企业法律顾问集体会商重大纠纷案件,形成案件协调的合力。

五年来,各地国资委在开展政策法规工作中,始终坚守职责定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出资人依法行权履责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健全,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一是部分地方国资委政策法规工作站位不够高、定位不够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个别地方还出现了政策法规工作职责被分散化的现象。二是地方国资监管立法工作的规划、协调力度仍然不够,重点立法推进能力需要提高,有关法规制定与执行“两张皮”现象仍不容忽视。三是指导推动省属国有企业法制工作进展还不平衡,有些地方的工作推进乏力,有些地方还存在畏难情绪。上述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予以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全面深化国资监管政策法规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十分复杂,加强国资监管政策法规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西方国家通过重构国际经济秩序和经贸规则,力图抢占新一轮全球竞争的制高点。从国内来看,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各类企业都要适应准入放宽、监管从严、责任更重的立法趋势要求。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自身的改革调整已经进入“深水区”,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亟需从政策法律层面寻求新的突破。在监管体制上,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目前,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现象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仍比较突出,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难度还不小,全国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也亟待从立法上统一规范。所有这些,充分说明新形势下做好国资监管政策法规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最新部署,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要求,及时研究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努力推动国资监管政策法规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国资监管政策法规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培育世界水平跨国公司的目标任务,将工作重点由注重国资监管制度创设向推动制度体系化、提高制度执行力转变,由注重法律审核把关向全面推进法治机构建设提升,由注重指导企业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向对标国际先进企业、全面提高法制工作水平迈进,力争在完善国资监管法规体系、全面启动企业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抓好国企涉外议题研究应对、提升委机关依法行权履责水平等四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推动国资监管上新水平、国企发展上新台阶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和保障。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任务是:

(一)以加快综合性立法为核心,不断健全完善国资监管法规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应当不断深化立法工作,努力完善国资监管法规体系。一是积极推进国资监管综合性立法。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继续建议修改完善《企业国有资产法》有关条款,为促进改革、完善体制努力寻求法律突破。加快起草《企业国有资产法》的配套行政法规,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要子企业重大事项管理等基本制度。要根据本地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践需要,积极推动出台地方综合性法规或政府规章,努力推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二是深化和完善重点业务领域立法。要深入总结10年来国资监管的经验做法,及时修订完善投资规划、业绩考核、产权管理、薪酬分配等领域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监管方式和手段,探索分类监管,健全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提升国资监管效能。着力加强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董事会建设等方面的立法。要使各项制度设计更加有利于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三是进一步规范立法工作程序,提高制度执行力。要科学制定立法工作计划,严格立项审核,完善立法起草、审核、协调和审议程序,切实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水平。注意把法规清理作为完善法规体系的重要内容,坚持立改废并举,及时废止或修改不符合改革方向、不适应监管要求或与上位法不一致的文件规定,形成科学统一的法规体系。加强对立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探索建立法律实施后评价制度,确保国资监管各项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二)以全面启动省属国有重点企业法制工作新三年目标为抓手,推动企业法制建设再上新台阶。

指导推动企业法制建设,既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后三年(2014-2016年),全国省属国有重点企业法制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一五三”战略,适应做强做优、国际领先的企业改革发展需要,在法制工作第二个三年目标完成的基础上,加快完善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推动监管企业全面设立总法律顾问,总法律顾问专职率和法律顾问持证上岗率均达到70%以上;加快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推动监管企业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要决策的法律审核率全面实现100%;加快监管企业法制工作与中央企业、国际先进企业对标步伐,进一步提升企业法律管理能力和水平,努力推动省属国有重点企业法制工作实现新跨越。

各地国资委要根据上述目标,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或完善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第三个三年目标的各项工作。一是加快完善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扩大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的企业范围,在监管企业全面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在规模较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重要子企业积极推行这项制度。要切实保障总法律顾问依法履职,通过出台企业总法律顾问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列入企业章程、积极纳入国资委直接管理干部序列等多种途径,确保企业总法律顾问的定位层级和职责落实。大力推进总法律顾问专职化、专业化,鼓励考取法律执业相关资格证书。认真组织开展法律顾问岗位等级资格评审,加强总法律顾问后备人才队伍培养。二是加快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全面实现三项法律审核率达到100%,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硬要求。要指导推动企业法律审核制度化、流程化,使法律审核成为监管企业各项经营业务运行不可逾越的重要关口。重视推进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向重要子企业、重大项目的延伸,努力构建法律风险防范的完整链条。三是加快与国内外先进企业法制工作对标步伐。指导推动监管企业从做强做优、加快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依法治企能力、法制工作体系和法律顾问队伍等方面的对标,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做法,不断强化企业法制工作与经营管理业务的有效融合,积极打造与省属国有重点企业相匹配的法制工作软实力。

(三)以国企涉外议题研究应对为基础,指导企业加强国际化经营中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

加强国际化经营中法律风险防范,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国资委要适应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大趋势,认真组织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国企涉外议题的研究应对。国务院国资委在中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中美投资协定和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的谈判中,深度参与了涉及国企议题的研究应对。这项工作由我分管,具体由法规局会同外事局等厅局负责落实。国企议题的研究应对,事关国有企业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国资委系统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各地国资委要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相关工作,注意跟踪研究国企涉外议题的最新动态,共同发声发力,维护国有企业正当权益。要重视组织监管企业配合开展好WTO贸易政策审议,充分反映监管企业合理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二是指导企业抓紧建立健全境外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结合省属国有重点企业新三年目标的实施,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国际化经营规章制度,认真开展境外项目的法律论证和尽职调查,严格规范境外子企业公司治理、合规运营和法律管控。重视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向境外业务延伸,嵌入境外上市并购、重大项目承揽等业务流程,实现国际化经营活动从项目可研到决策、从谈判签约到运营的法律风险防范全覆盖。三是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走出去”遇到的重大疑难法律问题。指导企业坚持独立市场主体地位,运用国际贸易规则,通过当地行政、司法等救济途径,妥善应对东道国有关外资准入、国家安全和反垄断等方面的审查,争取公平待遇。重视加强与政府商务、外交等部门的沟通配合,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境外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妥善处理重大涉外诉讼案件。针对国外跨国公司实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及时提醒并指导企业主动申请贸易救济措施,依法维护企业权益和国内产业利益。

(四)以法治机构建设为目标,大力提高国资委依法行权履责的工作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国资委作为政府直属特设机构,在依法处理政企关系、政资关系上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各地国资委应当按照推进法治机构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提高依法行权履责的工作水平。一是切实做到在法定框架内履行出资人职责。结合转变政府职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要求,及时清理取消不属于出资人职责和面上监管职责范围的审批核准事项,进一步理清出资人机构与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企业和市场的关系,依法履行好出资人职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二是切实增强国资委重大决策的合法性。进一步健全重大决策工作流程和程序,坚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凡属于出资人机构的重大决策,无论是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抽象行为,还是决定监管企业重大事项等具体行为,都应当通过法规处室合法性审查后,再提请委主任办公会或党委会审议决定。三是加强委机关法律风险防范。进一步健全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可能涉及的重大矛盾纠纷的监测、预警、处理和回应机制。注意收集分析企业改制、产权管理、信息公开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的信息,及时制定预案,堵塞漏洞。依法妥善处理有关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切实维护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和国资委的良好形象。四是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权履责的意识和能力。结合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探索建立委领导和机关干部法律培训长效机制,在干部任前考试中增加法律知识内容,加强国资委系统典型案例宣传,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红线意识”。

三、当前深化指导监督工作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在今年1月的会议上,我对国资委系统的指导监督工作已经作了总体部署。从今年来地方国资国企发展形势看,当前地方国有经济运行出现下滑的情况,应当引起各地国资委的高度重视。1-8月份,不少地方监管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现象,其原因比较复杂。从外部环境看,主要是外需不足,内需预期不稳定,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重型机械、造船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大多陷于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经营困境。从内部因素看,一是企业增长模式和经营方式还比较粗放。过去效益来源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投资规模上不去,经济效益势必下滑。二是企业运营质量不高、管理不精细。今年的成本费用和负债规模持续上升,且增幅高于同期收入和资产规模增幅。三是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较弱。四是地方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还不尽合理,一些地方仍在盲目上项目、铺摊子,造成重复建设;一些地方没有及时清理整合劣势企业和低效资产,导致整体效益下降。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坚持稳中求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确保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根据这些要求,我对深入做好指导监督工作再强调以下几点:

(一)指导本地区国有企业全力以赴保增长。

当前,各省市国资委要切实承担起指导推动本地区国有企业实现保增长的责任。一是重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要加强对市场变化和企业运行情况的分析,摸清影响企业利润增长的主客观原因,抓紧明确保增长的任务和具体措施。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助解决企业面临的重大困难。对重点亏损企业,要一企一策,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二是指导企业大力开拓市场。引导企业围绕市场抓经营、抓生产,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打造拳头产品,提高高附加值产品贡献度。对有市场优势的项目,要集中力量加快实施。要重视指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搭建本地区国有企业产业对接、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企业在主导产业、重大项目上的协同合作,支持企业抱团发展。三是着力推进精细管理,降本增效。指导企业加强营业成本和各项费用控制,防止人工成本不合理增长,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强化应收账款、存货的清理和管理。同时,注重防范大宗商品融资性贸易、金融衍生品等业务风险,防止出现新的损失。四是大力提高资产配置效率。要指导企业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坚决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止住出血点。从严从紧监管国有企业投资,严控非主业、产能过剩以及超过财务承受能力的投资。大力整合辅业资产,推动国有资本向本地区优势特色企业集中。

(二)指导本地区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

我国国有企业仍处在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出新的部署。对此,各地国资委要高度重视,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地研究本地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要牢牢把握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改革方向,立足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以资本为纽带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夯实国有企业作为合格市场主体的体制基础。要认真研究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政策措施,根据放宽市场准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要求,推动企业在改制上市、兼并重组、项目投资等方面,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要根据企业产权结构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规范的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加快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要研究界定监管企业的功能定位,深入探索分类监管的途径和方式,提高国有资产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三)指导本地区国有企业切实做好“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

加快转型升级,是我国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实现可持续发展躲不开、绕不过的一道坎。各地国资委要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发挥业绩考核、薪酬分配、资本经营预算等监管手段作用,促进本地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要指导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以提高技术含量、增加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为重点,促进国有企业现有资源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集中、向价值链的高端集中,着力打造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支柱企业。要指导推进本地区国有企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重视品牌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要指导推动地方国有骨干企业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强海外战略布局,构建国际化经营网络,不断提升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为培育一批国际跨国公司奠定基础。

(四)高度关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地市国资委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定位。

地市国资委是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的重要环节。在今年地市国资委主要负责人培训班上,我们对机构设置和职责定位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地市国资委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的还占20.3%,作为政府组成部门或工作部门的达到61.2%,履行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职责的不到60%,还有35%的地方未实行收益管理。这种情况,与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深化机构改革做了全面部署。各地国资委要把握新一轮地市政府机构改革的时机,按照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完善的原则和要求,深入推进地市国资监管机构建设。要按照中央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要求,落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有关规定,抓紧做好地市国资监管体制的完善。少数没有设立国资委的地市,要推动其尽快设立,力争使中央、省、市三级国资监管体系形成完整链条。要坚持国资委作为政府直属特设机构性质和职责定位,明确地市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和专司国有资产监管,努力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行使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政府其他机构、部门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要求落到实处。要按照“同一件事情由同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积极推动地市政府有效解决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责分散的问题,努力实现管资产与管人、管事职责的有机结合。各地国资委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主动加强与省机构编制部门和地市党委、政府的沟通汇报,积极争取支持。对机构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地国资委要及时向国务院国资委反映。

四、进一步做好政策法规和指导监督工作的几点要求

深化国资监管政策法规和指导监督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必须统一认识、凝聚力量、狠抓落实。这里,我提出五点要求。

(一)要把政策法规和指导监督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的探索突破,离不开政策法规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也离不开指导监督工作的有效推动。各地国资委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将政策法规和指导监督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要注重发挥好政策法规工作在推动完善体制中的谋篇布局作用,在制度建设中的攻坚破难作用,注重发挥好指导监督工作在推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中的全方位促进作用。对全局性的重点任务,委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组织协调;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责,全力投入,解决工作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立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和指导监督工作职责,充实人员力量,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二)要认真抓好重点任务的组织落实。

对这次会议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各地国资委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拟订工作方案,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要进一步明确本地区完善法规体系的重点项目,确定企业法制工作新三年目标的具体指标,细化本地区指导监督工作的目标要求。要加强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明确时间节点,随时掌握进展情况。对落实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及时研究,紧抓不放,集中力量予以突破。切实加强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合理运用纳入业绩考核、开展工作评价等多种手段,强化对重点任务落实的硬约束。国务院国资委将在国资委系统探索开展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评价通报,加大有关工作推动力度。

(三)要进一步增强政策法规和指导监督工作合力。

政策法规是一项综合性、基础性工作,指导监督工作则涉及国资委各个业务领域。做好这两项工作,是国资委系统的共同责任,必须强化工作合力。各地国资委要充分发挥年度立法计划的作用,系统梳理全委立法需求,统筹各个业务领域的立法项目,避免交叉重叠。要进一步强化年度指导监督工作计划的执行,促进各项指导监督工作任务落实到位。要通过制定机关法律风险防范预案,将各个处室、各个业务环节都纳入法律风险防范链条。要在推动落实企业法制工作新三年目标过程中,充分发挥相关处室的职能作用,齐抓共管、共同推动。对全局性、综合性工作,政策法规和指导监督处室要大胆牵头、勇于担当、加强协调,其他业务处室要积极协同配合;对各业务领域的专项工作,其他业务处室要负起责任、抓好落实,牵头处室要积极做好服务、协调和把关。要通过全委上下共同努力,继续开创政策法规和指导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四)要夯实政策法规和指导监督工作基础。

要继续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工作制度,明确规章规范性文件起草制定、重大事项法律审核、授权委托、机关涉诉案件处理等工作的内容、程序和责任,切实做到有章可循。要建立完善政策法规工作联络员制度,加强立法技术培训和工作交流。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有关工作要求融入管理流程,通过建立政策法规工作数据库和网络交流平台,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要提高指导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抓紧建立基层联系机制,确定省国资委对下级国资监管工作的联系点,争取以点带面,推动指导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健全培训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对地市国资委、县区国资委负责人的培训。要探索建立督促检查机制,注重对下级国资委指导监督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五)要加强队伍的作风建设。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以此为契机,深入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业务强、作风硬的国资监管队伍。要坚定做好政策法规和指导监督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克服在推动完善体制中可能存在的“畏难情绪”、在职责定位方面可能存在的“边缘意识”。要通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充分听取有关方面对国资监管政策法规和指导监督工作的意见建议,了解基层的现实困难和迫切需求,防止工作中“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要坚持“抓重点、做精品、出亮点”,对已经确定的重点任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顽强作风,锲而不舍、长抓不懈,做出品牌。

最后,我就如何把握上述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再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搞准一个定位。要牢牢把握出资人机构的职责定位。职责范围内的要干好干到位;职责范围外的尽量不干、少干,不得不干的要把握好角度和分寸,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定位准不准,检验标准在于出资人机构依法监管工作是否到位、有效,同时企业是否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突出两项重点。一是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和集中优化配置。二是做强做优一批地方优势特色企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国资监管工作要紧紧抓住这两项重点。下决心予以突破。

第三,宣传好“三句话”。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府职能转变,这三句话对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至关重要。当前国资改革不顺畅,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不到位,就在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要坚持好、宣传好这三句话,进一步推动国资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第四,推动企业做好四篇大文章。一是转型升级。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注重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清理包袱。要重点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清理企业不能干、干不好的项目,做到“轻装上阵”。三是完善机制。良好的体制机制,是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要按照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抓紧健全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四是管理提升。要推动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第五,着力做好五件事。一是认真准备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争取三中全会后尽快出台,形成上下联动的改革局面。二是高度关注地方机构改革中地市级国资委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防止出现体制弱化和倒退。三是积极推动地方综合性立法,完善地方国资监管体制。四是加大地方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五是加强县级国资监管机构建设。

同志们,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政策法规和指导监督工作的舞台广阔、使命光荣。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振奋精神、不断开拓、再接再厉,全面深化政策法规和指导监督工作,为国资监管上新水平、国企发展上新台阶,继续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国企改革方案争取三中全会后出台

国企改革方案争取三中全会后出台

2013-11-01 08:06:22 北京商报作者: 王晔君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步步临近,各部门对相关领域的改革部署也逐渐浮出水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黄淑和日前在全国国资监管政策法规暨指导监督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国企改革方案争取三中全会后出台。要把握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改革方向,立足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以资本为纽带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夯实国有企业作为合格市场主体的体制基础。

“国有企业仍处在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出新的部署。要认真研究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政策措施,根据放宽市场准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要求,推动企业在改制上市、兼并重组、项目投资等方面,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黄淑和说。专家认为,深化国企改革应该先从废除国企高管的行政级别待遇和国企行政级别开始,使国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而不附带任何行政色彩,真正依靠市场竞争而站住脚,与其他市场主体平起平坐。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崔长林指出,国有企业必须推行改革,如不进行改革,在体制、机制的保护下缺少市场竞争,最终只有走向破产,只有通过自身改革,创造内在活力,才能使国企取得长远发展。国企改革关键是要解决好分配问题,目前国有企业占有大量资源,获取了很多利润,但在国家、民众的贡献方面还有待加强,国企改革应该更多地让利于民。

第三篇:国资国企改革方案

国资国企改革方案

1会议简介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于2013年12月17日在上午举行的上海市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即“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以下为本社在会议现场获得的文件全文。

2会议背景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主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领导,营造鼓励改革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国资国企成为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力量,现就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3会议内容

一、进一步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一)重要意义。上海国资国企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必然选择,对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对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也具有积极影响。近年来,上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全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国资监管体系基本确立,国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有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国有经济实力得到增强。

但是,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动力和发展活力仍需进一步增强。当前,上海面临改革开放的新机遇和新型发展的新挑战,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上海国资国企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抓住国家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机遇,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推动上海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提升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坚持开放促改革、改革促发展,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为着力点,以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为途径,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国有经济整体竞争力,促进国有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实现上海经济

2345-

第四篇: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讲话

中国建材通过构筑“四道安全防护墙”(安全意识、风险评估、安全设施、安全技能)、做好“三个统一”(相关方利益的统一,安全管理体系的统一,生产生活安全与防恐怖袭击的统一)、突出“两个重点”(行车安全管理、临时用电管理)、强化“一个执行力”,探索了一条境外总承包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中央企业要紧紧抓住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个关键,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监管、全员参与”的原则,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是强化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主管生产的负责人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重要管理责任;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管理责任;其他负责人对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一定领导责任。各中央企业都必须对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在具体分工中加以明确和细化,同时还要对集团公司所属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予以明确和细化。二是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首先要健全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领导决策机构,设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分析研究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对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其次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建立与企业安全生产任务相适应的机构和队伍,形成一支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职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特别是一类企业要抓紧建立

独立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并配备相应专业、专职的安全监管人员。另外要按照“分级监管”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创新对下属企业的安全监管方式。如向下属企业和重点工程派驻安全生产总监,实行监督和管理相对分离,逐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制约和控制。三是实施安全责任目标管理。把安全生产责任制与业绩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奖罚分明的制度,激励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快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做好安全”的工作局面。

黄淑和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图)2007年12月26日08:28

(2007年12月25日)

来源: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同志们: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共同召开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部署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全面促进中央企业的安全发展与和谐发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十分重视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下午王德学副局长将在会上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和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近年来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52号),明确规定了国资委在履行出资人职责中对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三年多来,国资委高度重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将依法履行出资人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与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主线,以推进建立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安全生产业绩考核为抓手,分类监管与重点督导相结合,促进先进企业向国际一流企业看齐,鞭策落后企业迎头赶上,有效地推动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中央企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化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源头治本措施,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在近年来中央企业整体经营业绩连创历史新高,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并趋于好转,对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安全生产目标,起到了积极推动和示范带动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长期以来的有效监管和积极支持,同时也是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努力、扎实工作的结果。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我们这支战斗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战线的工作队伍,不畏艰难,辛勤工作,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为保证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和好转做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几年来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央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坚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开拓进取、大胆实践,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一)强化责任落实,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近年来,中央企业普遍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定了安全生产考核办法,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企业负责人定点督导和安全生产述职等制度,促进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落实。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企业将安全指标纳入生产经营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企业工资总额和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挂钩,总部与直属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直属企业再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通过指标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任务落实到各级领导和每一名员工,并在干部任用、年终评比中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中国有色集团等企业在海外施工项目中,对施工难度较大的工程,普遍落实了关键环节主要领导跟班作业制和现场监督检查制,保证了重点项目的施工安全。中航集团建立飞行安全管理系统,健全飞行安全管理流程,完善飞行训练、事故征候、生产组织、数据采集等环节的安全管理,通过对近年来数千起不安全事件的统计分析,构建了以不安全事件、飞行品质、安全审计为主要风险识别渠道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型,为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海运以2010年船舶单位安全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为目标,与22家专业公司总经理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细化分解到各个基层单位和各个岗位员工。中央企业还建立了严格的事故责任追究和引咎辞职制度,对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直接责任的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从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上进一步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中央企业一方面积极传承和发扬本行业、本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优良传统与成功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做法,初步探索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神华集团推行了南非NOSA(国家职业安全协会)安全管理体系,运用科学严谨的目标体系、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动静结合的评定模式,促进安全管理持续改进,使本集团的安全生产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广核集团、一汽集团、兵器工业集团等企业结合本企业实际,积极推行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通过闭环式管理促进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实现了与国际上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对接,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许多中央企业在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建立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实行监、管分离,形成了安全生产的有效制约机制。中国中铁在所属各级企业及一定规模的工程项目设置了独立的安全总监,加强了安全生产稽查队伍建设,实行了分区域、分专业的安全稽查。航天科工规定在各院(基地)以及火工品研制生产、建筑施工单位必须设置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要求新增和调整专职安全技术干部必须具备安全工程本科学历,院(基地)应有60%以上安全技术干部通过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中国建材通过构筑“四道安全防护墙”(安全意识、风险评估、安全设施、安全技能)、做好“三个统一”(相关方利益的统一,安全管理体系的统一,生产生活安全与防恐怖袭击的统一)、突出“两个重点”(行车安全管理、临时用电管理)、强化“一个执行力”,探索了一条境外总承包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三)夯实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中央企业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制化、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不断修订完善本企业安全生产的规定和标准,逐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适合企业安全生产需要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航天科技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和12项安全管理制度,修订了24项国家和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及1800项企业标准,通过严格执行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确保了历次型号大型试验与飞行试验的安全成功。中煤集团建立了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相继制定了隐患排查、劳动用工准入、项目开工安全验收、领导人员下井带班、安全费用预算管理、安全风险抵押等多项管理规章,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中盐公司对危险化学品管理、安全生产组织、生产设施运行监控和应急管理等,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把企业安全管理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中国黄金按照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活动,有力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强化安全风险管理,确保重大危险源的超前防控。

抓好安全风险管理是确保重大危险源超前防控的关键。许多中央企业注重把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与安全生产实践相结合,坚持从源头抓起,通过危害普查、辨识、风险评估和动态管控,综合评价安全风险;通过深入开展重点领域、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突出矛盾;通过抓事故预想控制、作业过程控制和重点环节控制,把生产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风险防范于事发之前,消除在萌芽之中。宝钢将安全防范、危害预知、安全确认、隐患整改等十大责任具体落实到基层班组长,有效强化了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中船重工以落实管理制度、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为重点,通过自查、巡查、验收,加强了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管。中国国电把重大危险源普查、监控情况,重大设备设施事故预控情况,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预控情况,作为各级安全生产检查的重点,促进了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的落实。中广核集团、航天科技、中铝公司、攀钢等企业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辨识和评估,建立和完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防控安全风险的能力。

(五)加强应急管理,增强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搞好应急管理,关系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责任重大。中央企业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要求,完善各级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了应急管理水平。国家电网每年迎峰度夏前都举行联合反事故演习,并利用电网模拟仿真手段,演练各级电网调度中心、重要发电厂和变电站之间协同应急能力,在2007年应对渤海地区风暴潮和东南沿海台风袭击等突发事件中,各所属企业及时启动预警和应急响应,有效地发挥了应急体系作用。中国移动着力加强应急通讯保障,在今年汛期共投入6.8万人次参与防汛通信保障,完成应急发电7.8万次、总时长31万小时,出动应急通讯车660次,通过短信系统向灾区客户发布信息1.07亿条,圆满完成了防汛应急通信保障工作。中远集团不断健全风险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装备了全球电子海图系统、全球船舶搜索和定位系统、全球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和全球通信网络系统,为应急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不少中央企业还从实际出发,加强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应急救援基地,落实消防区域联防方案,协同企业所在地政府和社区组成企地联动的应急救援体系。

(六)坚持防治结合,切实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

中央企业把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全面排查、整体规划、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了隐患治理计划、资金预算、挂牌督办等制度。许多中央企业在安排投资计划时把隐患治理放在首位,重大隐患治理项目由各级主要领导亲自监督落实,对没有安排好隐患治理项目的单位一律不安排新上项目。中国石油在2006—2008三年安全隐患专项治理规划中,共安排专项资金400亿元,一批重大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中国石化2007年安排隐患治理项目734项,总投资15.18亿元。国家电网通过在全系统深入开展“百问百查”活动,全面排查电网、人身、设备、供电、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隐患和问题,既深入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又促进了全员安全意识和执行力的提高。武钢在排查整改中坚持以铁的制度、铁的纪律、铁的执行为基础,定项目、定措施、定责任人、定完成时间,班组能整改的不交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交厂矿,厂矿能整改的不交公司,取得了排查整改的预期成果。中铝公司通过整合矿产资源开发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从源头治理矿业秩序混乱,消除因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造成的安全隐患。

(七)推进“科技兴安”,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科技进步是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保证。中央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科技进步,通过开展重大课题科研攻关,实施安全技术改造,推广应用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措施,为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神华集团加大安全技术投入,改造矿井开拓系统,实行生产规模化、设备自动化、辅助运输无轨胶轮化、安全监控网络化的管理模式,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中煤集团充分发挥煤炭生产、煤矿设计、矿井建设、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坚持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继攻克了综放开采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了露天井工联采、安全高效生产的成套技术,不仅填补了国际采煤领域的空白,而且还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中国中铁采用世界先进的工装和工艺,开发了先进的起重船和电气化作业恒张力放线车,引进了用于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的先进设备,推进了施工的机械化和智能化,减少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中国水电集团加大安全技术投入,攻克了在多泥沙河流、岩溶地区、高寒地区建造大坝的世界级技术难题,开发了建造各种坝型的成套技术,大大降低了员工遭受伤害的风险。中船重工加大对安全工艺、安全标准、事故分析等安全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不断完善涂装、立体交叉、铸锻等方面的作业安全管理流程,有效提高了危险作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航天科技着力对型号产品研制、大型地面试验等高危关键环节的安全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推广并转化了234项安全科技成果,促进了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安全技术攻关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发展仍不平衡,个别行业、个别领域、个别企业事故多发、频发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说

明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仍不够牢固。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一些中央企业仍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少数企业负责人存在坐而论道、抓而不实的倾向。二是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仍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安全生产职责没有合理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形成合力。三是现场安全管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死角,“三违”现象在生产施工作业现场仍然存在,安全监管需要进一步向基层、现场延伸。四是生产组织、操作规程、过程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仍需加强,职工队伍素质不高、执行能力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五是安全生产投入还要进一步加大,隐患治理仍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落实风险识别和防范措施还要进一步到位。我们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可有丝毫懈怠。

二、当前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当前,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虽然有了一定提高,但离党和国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据统计,今年1-11月,中央企业共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33起、死亡192人。其中,建筑施工企业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25起、死亡150人,分别占总数的76%和78%。与上年同期相比,中央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减少8起,死亡人数减少6人,其中建筑施工企业事故起数持平,死亡人数增加45人。这说明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和新挑战。

——企业兼并重组、规模扩张、产业链延伸,使安全生产工作难度加大。近年来,中央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通过重组、兼并和改制,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生产战线不断加长,普遍存在着点多、面广、战线长、行业跨度大的问题。与规模扩大和产业链延伸所要求的管理能力相比,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难度和跨度明显加大。

——经济高速增长、生产任务繁重,造成安全生产不稳定因素增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增长强劲,部分企业生产设备高负荷、长周期运行,造成安全隐患增多。尤其是能源、建筑、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长期处于高需求、高增长、高负荷运行状态,导致正常的设备检修维护都难以保证。部分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安全生产设施长期投入不足,老、旧、杂设备较多,安全生产压力很大。

——企业竞争加剧和组织方式变革,安全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一方面,随着对内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央企业面临国内、国外很多优势企业的竞争,为巩固市场,提升利润,不得不大幅度降低成本,这就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部分企业仍沿用过去粗放的安全管理方式,靠拼设备、拼人力、加班加点赶进度去完成任务,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重大隐患。另一方面,为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工作效率,不少企业调整了劳动组织方式,实现了扁平化管理,但安全监管方式跟不上这种变化,有的企业甚至还削弱了安全生产监管力量。

——技术进步和新设备的运用,对职工队伍安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中央企业普遍存在专业人才队伍不足、职工操作技能不高的问题,尤其是生产作业一线大量雇用没有经过严格培训的农民工,给安全生产带来许多困难。

冷静地分析安全生产新形势,正确地应对安全生产新挑战,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今天到会的都是中央企业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同志和部门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可以说,你们的工作好坏,关系到企业安全工作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关系到科学发展观在企业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大家必须肩负起这个历史使命,深刻认识中央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一)把以人为本与依法治企结合起来,落实“铁腕治安全”。

以人为本和依法治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尊重人的价值,使其在生产过程中不受伤害。依法治企的目的是保障企业的安全,保障广大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现依法治企,就要严格依法办事,实施铁腕治安全。安全生产归根到底是执行力的问题,在原则问题上来不得半点心慈手软。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职能不到位、管理脱节、监督失控、“三违”不断、放松基础工作等引起的。必须切实解决“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要敢于板起安全的铁面孔,敢抓敢管,敢出重拳,敢于严格执法;要制定铁的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其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单位和每个岗位,形成责任链,一级抓一级;要严肃铁的纪律,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确保在执行中不走样、不变形。

(二)把一岗双责与问责制结合起来,落实“谁不重视安全组织上就让他不安全”。

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密不可分。我们强调一岗双责,就是在各个领导岗位、各个基层单位和各个工作岗位,既要承担生产经营责任,又要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要把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安全生产问责制有机结合起来,并切实落到实处。对不负责任造成后果的,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责任人坚决不留情面,严肃处理,切实做到“谁不重视安全,组织上就让他不安全”,谁不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当回事,组织上就不要把他的职务当回事。对事故现场,要设立警示台,通过警示台让大家真正吸取事故教训,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对“三违”现象,要设立曝光台,通过曝光台让“三违”人员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不容有半点马虎。要把安全问责与反“三违”相结合,杜绝现场人员违规生产的老毛病、坏习惯;把安全问责与反对好人主义、官僚主义相结合,坚决杜绝管理人员的松懈行为。

(三)把科学发展与安全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落实“要安全的效益、不要带血的利润”。

中央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中坚和骨干,也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搞好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于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具有重要的影响、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中央企业必须带头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在追求企业效益的同时,必须坚持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员工生命和损害环境为代价。当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宁可放弃暂时的效益,也不能赚带血的利润。要通过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培养安全发展的价值观,使科学发展观在各级企业真正得到落实。

(四)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创建安全品牌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品牌”的意识。

目前,152户中央企业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分布在煤炭、石油石化、化工、交通运输、电力、电信等领域,一旦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企业自身重大损失,而且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影响到我们国家良好的对外形象。中央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品牌、安全也是社会责任的意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并视为企业的第一责任、第一效益、第一品牌和第一保障。

三、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2008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2008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确保广大员工安全,推动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继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08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暂行办法》。为适应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国资委从出资人角度,起草制订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不久即将下发执行。《暂行办法》在认真总结中央企业实践经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中央企业的实际和国资委的职能定位,明确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容、要求、程序、奖惩等,目的是通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暂行办法》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体现了对中央企业的高标准、严要求。中央企业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新方法、不断创造新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新水平,力争成为同行业安全生产的表率和标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细管理,争创一流,绝不允许降低标准和要求。二是实施了安全生产的分类监管。国资委依据中央企业主营业务范围和安全生产风险程度将中央企业划分为三类,根据不同类型实施不同监管,既坚持了实事求是,又体现了公平合理。中央企业对所出资企业也要实行分类监管,通过分类监管和行业对标,一方面抓好安全水平的普遍提升,另一方面加紧解决好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报告制度。明确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报告的事项、程序、要求等,目的是对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有个总体掌握,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出资人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央企业要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坚决杜绝瞒报事故行为的发生,自觉履行报告义务。四是加大了安全业绩考核的力度。中央企业发生瞒报事故、特别重大责任事故,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一律实行降级。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央企业内发生较大责任事故或重大责任事故,都要依据规定进行降级、降分的处理,安全生产业绩考核结果与企业负责人薪酬挂钩。中央企业要通过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增强集团安全生产的管控。中央企业要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暂行办法》,将各项要求和规定逐级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

中央企业要紧紧抓住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个关键,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监管、全员参与”的原则,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是强化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主管生产的负责人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重要管理责任;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管理责任;其他负责人对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一定领导责任。各中央企业都必须对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在具体分工中加以明确和细化,同时还要对集团公司所属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予以明确和细化。二是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首先要健全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领导决策机构,设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分析研究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对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其次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建立与企业安全生产任务相适应的机构和队伍,形成一支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职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特别是一类企业要抓紧建立独立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并配备相应专业、专职的安全监管人员。另外要按照“分级监管”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创新对下属企业的安全监管方式。如向下属企业和重点工程派驻安全生产总监,实行监督和管理相对分离,逐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制约和控制。三是实施安全责任目标管理。把安全生产责任制与业绩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奖罚分明的制度,激励企业全体员工

积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快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做好安全”的工作局面。

(三)大力推进安全风险管理。

中央企业要始终把安全预防放在首位,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一是强化安全风险识别和预防。中央企业要完善危险源普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和动态数据监测台帐,完善重大隐患预控、预警机制。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风险源要做到了然于胸,并切实做到有预案、有对策;各业务部门要对本部门的重大风险及时评估,严格落实防范措施;各基层作业单位要认真掌握风险识别技术,实行分类监控,分级管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险集聚增大。二是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中央企业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制度,规范各级安全隐患排查的频次、控制管理原则、分级管理模式、分级管理内容等,实行闭环管理,确保各类隐患及时得到发现和治理。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落实专项治理经费和专职负责人,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及时把隐患排除掉。凡隐患排查不到位或治理措施不落实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人,一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是鼓励员工参与风险防控。中央企业要建立鼓励员工发现风险、发现隐患的激励机制,对在风险发现和排查中做出贡献的员工要给予奖励,对“未遂事故”隐瞒不报的相关人员要严肃处罚。

(四)强化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

中央企业要继续坚持以“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法制)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一是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央企业总部和所属一级企业基本完成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明年的重点工作是督促所属二级以下企业抓紧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预案的编制要简明实用,突出实战性和有效性,并与地方政府的应急预案有机衔接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完成后,要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电网、交通运输、民航、石油石化、化工、电信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要适时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应急演练,以切实提高对大范围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水平。二是加强应急平台建设。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2008年国资委将启动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对中央企业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监测监控,及时向中央企业发布有关预测预警信息,向国务院应急平台提供所需的专业数据和实时图像等。中央企业要积极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配合国资委尽快完成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中央企业内部要优化整合安全信息资源和应急平台系统,适时与国资委应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三是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的媒体应对和善后处理机制。国资委将结合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加强对中央企业的指导和培训。各中央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抓紧建立有效应对新闻媒体、妥善安置伤亡人员家属、尽快化解社会矛盾的应对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给企业形象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

(五)培养和提升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素质。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就是要不断提升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素质。一是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企业安全监管机构中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的人员占主体。二是要探索和推行更加有效的农民工、临时工的培训和管理方法。所有农民工、临时工都要进行岗前培训,未进行培训的一律不得上岗作业。岗位培训要增强针对性,加大现场操作、演练培训的比重,提高实际操作水平。要改进培训方式,注重采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提高培训效果。要完善劳动合同保障制度,建立优秀技工、技术骨干脱颖而出的成长和使用机制。三是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本着“关爱员工、以人为本”的宗旨,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促使广大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和荣辱观,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提高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根本出路。中央企业要在全社会率先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一要健全安全生产投入机制。中央企业要按照国家明确的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和规定,加大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并纳入企业预算,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凡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不到位的,要从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利润中予以扣减。各中央企业要结合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安全生产经费,并从制度上对安全生产投入予以保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安全风险大、作业条件差、日常故障多的老旧设备、落后工艺和流程进行技术改造,力争用两至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安全生产欠账问题。二要坚持投资的高起点和高标准。立足企业长远发展需要,适当提高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可靠性、安全性标准,坚决防止“投产之日就是安全生产欠账之时”的现象发生,为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兴安”战略。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科技人才优势和自主创新优势,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科研项目攻关,加快安全生产科研成果在中央企业的推广应用,重点解决好影响本行业、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突出问题,以科技进步促进安全发展。

(七)进一步加大建筑施工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力度。

建筑施工事故多发是当前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这一领域的专项整治力度。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中央企业,要齐心协力,共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尽快扭转建筑施工事故频发的被动局面。建设企业作为项目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执行业主负责制,合理确定工程标价、施工工期;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严禁出现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加强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方的监督和协调,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勘察企业对地质调查的深度和重大危险因素的判识要符合相关规范和工程安全的要求,切实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设计企业要认真设计安全方案,科学确定工程地质等级,严禁降低安全措施标准。监理企业要依法严格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坚决制止带病作业,严把安全质量关。施工企业要禁止参与没有安全生产保障的恶性价格竞争,严格执行安全费用提取规定,确保必要的安全投入;加强施工的计划和过程管理,合理组织生产;加强对分包商的监管,杜绝“以包代管”和“以罚代管”;强化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加大对“三违”行为的查处力度。

(八)重点做好2008年奥运会和“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次国际盛会,举世瞩目。根据以往经验,奥运会期间举办国发生任何不利事件,曝光率都很高,国际影响都很大。明年召开的“两会”,也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因此,各中央企业要未雨绸缪,抓紧工作,确保安全,绝不允许在奥运会和“两会”期间发生任何有损中央企业形象的责任事故。国资委要求各中央企业从现在开始,就抓紧安排和部署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企业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其他班子成员要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和各基层企业要严防死守,广大企业员工要积极参与,确保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不出现任何死角和漏洞,为奥运会和“两会”的成功举办发挥好国家队的骨干作用。

同志们,中央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正进入一个新时期。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期,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基础雄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优势,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责任感、更严格的管理,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保证广大员工的生命健康与安全,为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继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国资委宣传工作局

第五篇:北京市国资委加强完善国企党建工作总结

北京市国资委加强完善国企党建工作总结

北京市国资委党委成立五年以来,坚持调研入手倡导创新、明确思路引领创新、制定意见指导创新、多措并举推进创新,实施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进国企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一年突出一个重点,逐年深化,探索国企党组织履行职责的途径,改进党组织活动方式,建立了一批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党建工作制度,初步形成了与法人治理结构相匹配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一、深化认识,在推进机制建设中把握基本思路

建立完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经历了是一个认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要形成高度自觉,必须深化认识。首先,要解决好推进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原则。一些单位的成功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就是建立一套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为根本、以落实保障为关键、以流程规范为重点、以强化责任为载体,目标一致、职责明确、交叉相融、协调制约、统一规范的党建工作运行体系。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运行机制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体制、制度、流程有机结合,有利于解决企业转制过程中党建工作可能出现的随意性、被动性、短期性和小循环,是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优势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载体,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企党建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企业党组织存在突出问题、提升整体功能的现实抉择,是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提高运行质量和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发挥党组织职能、把握党建工作规律的实践探索。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向纵深发展,必须建立顺畅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必须明确基本思路,要认真把握五个特性。一是稳定性。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应能动地激发企业党组织的内在活力,不因企业负责人变动而受到影响。二是规定性。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要有严格的制度、严密的规范和程序来保证。三是整体性。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是一个整体,应该涵盖党组织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和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保证机制。四是差异性。不同企业的体制机制、文化背景、发展阶段、盈利状况不同,其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也应有所不同。五是渐进性。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要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适应、发展。建立完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应坚持和遵循以下原则:

1.要适应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的客观要求。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形式。这就要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要适应企业党委成员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状况,建立和完善保障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和流程。

2.要立足于企业党组织全面发挥职能。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想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就必须明确自身的五大职能:凝聚干部职工,组织共同奋斗;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保证新体制运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领导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3.切实做到“六个坚持不能变”。一是坚持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不能变;二是坚持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不能变;三是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不能变;四是坚持夯实组织基础、完善管理体系不能变;五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标准不能变;六是坚持保障党员权利、代表职工合法利益的原则不能变。

4.要有利于推进党建工作创新。要坚持党建工作创新成果的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和系统化,以党建创新促运行机制的完善,以机制建设保证党建工作创新。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党委借鉴了pdca工作循环管理、矩阵管理、kpi绩效考核管理,构建了科学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5.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特色。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必须与企业的资产规模、管控模式、行业特点、文化背景、发展阶段及党组织、党员队伍状况紧密结合,承认差异性、富于创造性、突出实效性。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党委注重结合所属各企业的特点,加强分类指导,以党建工作“特色工程”推进运行机制建设。

二、突出重点,在完善制度体系中构建机制框架

党建工作制度是构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完备的制度体系,就不可能构建起完善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随着党建创新的深化,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先进性教育的伟大实践,市国资委系统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逐步形成。落实中央和市委一系列长效机制文件精神,市国资委系统各级党组织在规范党组织工作程序、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联系和服务群众等方面,新建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市国资委党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党委抓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关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关于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指导意见》。各级基层党组织也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制度,初步形成了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的成功实践和重要成果,为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提供了基础和可能。但是,制度建设只是机制建设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必须与坚强的组织保障、科学的考评体系、有效的指导原则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构架。

1.完整的制度框架。企业党组织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面履行《党章》规定的企业党组织的职责,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整个制度框架应具备“三性”、“一化”,即制度的完整性、制度的有效性、制度的创新性和制度的流程化,形成制度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理想状态。

2.坚强的组织保障。要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合理设置精干高效的党务工作机构;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坚持标准、规范程序,选好配强高素质的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建设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党员队伍,给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形成和良性运行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3.科学的考评体系。要在现有的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与经济责任制考评、企业目标管理考核相衔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考评的内容、方法与奖惩。考评目标应有先进性,引导企业党组织注重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考评内容应有科学性,将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起来。考评项目应简便化,对企业党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先进者受到激励,使后进者受到鞭策。

4.有效的指导原则。各级党组织要适应国有企业“调、改、剥、退”深入推进的形势,对国企党建工作,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加强分层分类指导,特别是对企业党组织改进工作方式、创建工作运行机制、拓展工作领域、强化组织功能和有效发挥作用加强有效指导,使企业党建工作呈现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生动局面。

三、注重实效,在机制运行中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国有企业党组织认识上有新提高、工作上有新进展、建设上有新成果,采取有力措施,坚持机制建设同领导体制相协调、同企业发展目标相融合、同党建工作创新相统一、同完善制度体系相结合,在建设中运行、在运行中建设,初步进入良性运行状态。

1.围绕企业党组织职能全面履行,建立健全责任机制。为了全面履行职能,对国有企业实施政治领导,真正担负起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北京市国有企业多数都建立了相应的责任机制。按照“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标准,构建上级党组织承担领导责任、本级党组织担负直接责任、党委书记成为企业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2.围绕企业经营管理本文来源: http://www.xiexiebang.com工作,建立健全融合机制。一方面,党建工作必须与企业经营紧密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才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生产经营工作也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把关定向、保驾护航,党建工作必须与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从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程序及工作成果的检验上实现协调配套、交叉衔接。

3.围绕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建立健全培养机制。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国有企业干部、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能。各级党组织必须扭转重选拔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在培养党务干部、党员业务骨干方面逐步形成机制。各级党组织把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采取教育培训、岗位交流、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4.围绕构建和谐企业,建立健全服务机制。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企业党组织高标准履行自身职责的重要体现。因此,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把建立和完善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机制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举措。

5.围绕提高党建工作运行质量,建立健全考评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行,强化了企业的资产纽带和利润取向,容易导致重经营管理、轻党建工作的倾向。建立和完善科学严谨的考评机制,有利于矫正党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使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真正做到“一岗双责”,实现党的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奖惩。

6.围绕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建立完善保障机制,为国企党建工作创造良好环境,是党建工作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建运行机制的必备要素。随着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涌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各企业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物质保障等方面都采取了有力措施,确保党建工作创新的深入推进。

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是体制、机制和流程有机统一,协调运转的产物。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对于规范国有企业党组织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关系,保证党建工作制度的全面落实和有序运行至关重要。一批党建工作基础比较扎实的单位从认识到实践,都对党建工作流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北京京城机电控股公司从三个方面寻找党建工作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最佳衔接点,促进了党建工作流程化。一是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上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衔接,本着“党委参与、协调制约、优化决策”的原则,融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决策流程,实现制度衔接;二是在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上与公司制度实现衔接,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发挥党委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选拔任用企业负责人方面与公司制度衔接;三是在员工利益诉求传导上与公司制度实现衔接,按照组织特点,建立员工诉求反映链条,把企业发展与服务职工相衔接。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详细制定了党委书记办公会工作流程、党委会工作流程、董事会工作流程、经理办公会工作流程、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流程、派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免工作流程、高级管理人员及合资企业派出人员任免工作流程、党组织、工会、团委负责人任免工作流程、中级管理人员任免工作流程等9项重要流程,并绘制成规范的流程图,悬挂于公司党委会议室,保证了企业党委议事决策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提高了党委决策效率和质量。

四、立足长远,在创新实践中注重运行机制升华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来审视,着眼于机制建设的现实思考、着眼于机制建设的创新发展、着眼于机制建设的规律把握。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市国资委各级党组织在推进党建工作创新中,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抓住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契机,明确国企党组织的职责,形成了推进国企党建创新的共识,探索了国企党组织履行职责的途径,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有企业特点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体系框架,对调节党内关系、指导党内生活、规范领导行为、保证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总体发展还不够平衡,主要表现是:对建立以制度为支撑,以工作为载体,体制、制度、流程相统一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思路还不够清晰,认识还不够统一;把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与党建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上升到机制层面良性互动运行,自觉性还不高;正确把握党建创新同机制建设的内在统一关系,用机制建设推进党建工作创新,用党建工作创新促进机制建设,做法还不够成熟;在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中,机制保障还不够有力。

机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国企党建工作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长期的战略目标,机制建设必须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把握和处理机制建设与党建创新的关系,努力实现认识上有新提高,工作上有新进展,难点上有新突破,效果上有新体现,创建一套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统分结合、交叉衔接、协调制约、运行有序”,保证企业党组织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提升国企党建的整体水平。

机制建设要用十七大报告精神理清思路,将报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融入到机制建设中,把握“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企党建;二是坚持用开放思维谋划国企党建;三是坚持用现代手段推进国企党建;四是坚持用和谐理念激活国企党建;五是坚持用先进性要求加强国企党建,全面推进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设。

为了提高国企党建工作运行质量,着力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认真总结典型,引领机制建设。基层单位在机制建设上创造了许多新经验,值得借鉴,需要从规律上把握、从面上推广。总结典型,要立足于方向性、指导性,努力形成典型群。在对先进典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引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2.适时进行研讨,提高整体水平。建立“统分结合、交叉衔接、协调制约、运行有序”的党建运行机制,离不开理论的支持、规律的把握和实践的探索。要重点把握建立党建运行机制的目标、原则,正确处理党建创新同机制建设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党建工作考评体系。

3.继续深入调研,实施分类指导。由于股权构成、行业性质、经营状况不同,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对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管理、党员队伍管理、党组织机构设置、保障党组织工作运行条件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各级党组织必须把功夫下在调研上,把力量放在分类指导上,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基层工作。

4.加强组织领导,注重运行实效。各级企业党组织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各种责任制,不断总结经验、大力鼓励创新、逐步推动工作。要认真总结提炼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有针对性地加以推广,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机制建设。

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是为了党组织的行为和各种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长效化,解决企业党建工作短期性、被动性和小循环。要以企业党组织是否真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否与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民主管理有机结合,融入中心进入管理为衡量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质量的标准。在机制建设的过程中要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相适应,与企业运行机制相接轨,注重运行实效。

下载国资委副主任:国企改革方案争取三中全会后出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资委副主任:国企改革方案争取三中全会后出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