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设备“零故障”预防模式的创建与实施
机械设备“零故障”预防模式的创建与实施
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设备生产能力凸显不足。企业为增产增效疲劳生产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导致设备运行时间延长近30%以上,因此原有的设备保养和设备维护方式都要相应变化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为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装备教学实习总厂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运用简单管理的思想”。经过4 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套包括设备预防维修流程、设备点检流程、设备保证质量流程、设备隐患控制流程、维修工评价流程在内的设备零故障预防维修管理模式,使企业设备连续几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一、设备零故障预防模式的基本概念
1、管理观点
(1)从传统管理向现代设备综合管理转变。(2)从现场设备抢修向预防维修转变。(3)机台操作者是设备最直接的管理维护者。(4)及时控制和消除设备隐患。(5)供技术支持,保障设备完好是技术维修的中心职责。(6)设备的不断改良改进是提高设备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
2、设备管理“三化”
(1)制度、标准规范化。(2)责任、流程唯一化。(3)流程执行标准化。
3、四个管理评价体系
(1)设备点检管理体系。(2)设备隐患控制体系。(3)设备满足工艺质量体系。(4)维修工技能评价体系。
4、五个设备维护管理流程
(1)现场维修管理流程(2)轮保预防维修管理流程(3)早班预防维修管理流程(4)项修预防维修管理流程(5)周日预防维修管理流程。
5、三大类分析报告
(1)设备特殊故障分析报告(2)设备质量缺陷分析报告(3)设备隐患控制分析报告。
6、关键管理制度
(1)设备零故障预防维修管理制度(2)设备在线人员职责(3)设备管理考核制度。
7、零故障预防维修模式中零的含义
(1)强调设备点检的零失误(2)强调设备隐患信息控制的零遗漏(3)强调预防维修计划实施的零缺陷。以追求设备的零缺陷来实现设备现场的零故障。
二、搭建设备零故障预防维修管理模式
1、遵循的原则
(1)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2)遵循TPM全员设备管理的原则(3)以过程预防为重心的原则。
2、实施方式
(1)建立预防维修的管理组织结构
①将维修人员从生产班组中分离出来,成立预防维修班,由技术员任预防维修班班长或副班长,全面负责设备预防维修管理工作和设备点检体系、设备保证质量体系、设备隐患体系三个子体系运行。
②各机种预防维修班分设预防维修组和现场维修组。预防维修组负责轮保预防、早班预防、项修预防、周日预防维修等工作开展,重点突出预防维修的功能发挥;现场维修组主要负责设备预防维修信息的收集和生产的适应性调整。预防维修组和现场维修组都必须负责设备点检、设备保证质量、设备隐患三个子体系中的相关工作。
③设立现场主修工和预防维修组长,主修工和组长具有技术与管理的双重职能,组长负责现场、预防维修力量的协调与组织,负责设备点检、设备保证质量、设备隐患三个子体系运行的督促和检查。
④在预防维修每一个流程运行中,都强调车间各线之间的协作,重视各线设备信息的反馈,让每一位操作者和维修者都能主动关注设备,强化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作用。
(2)建立三个零故障预防维修管理子体系
①建立设备点检体系
a、建立三级点检责任制。即操作人员、维修人员、技术人员三级点检责任制,操作、维修每天每班必须对自己负责的点检项目进行点检,技术人员对操作、维修人员点检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抽查;点检遵循项目唯
一、责任唯
一、流程唯一原则。
b、建立点检标准。各机种按本机种设备特征及工艺技术精度的要求,建立统一模板的设备点检标准。设备点检标准分为周期点检标准和日点检标准。点检标准包括点检项目、点检周期、点检责任人、点检方法、点检的结果、点检不合格的处理办法等。根据设备部位对生产、质量、安全影响的程度,将设备点检部位分为A、B、C、D四类标准进行控制。A为关键点检部分;B为重要点检部位;C为一般点检部位;D为难以控制部位。将设备点检项目按责任唯一的原则进行责任划分,不同的岗位对应不同的点检项目,确保点检项目执行的唯一性。
c、点检管理流程按PDCA循环对设备点检的九个环节进行流程管理,不断完善和改进点检管理,实现点检动态管理,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并作出是否需要进行预防维修的判断,同时根据判断形成预防维修计划,由相关环节的预防维修人员进行点检设备隐患的整改。
d、所有的点检结果在点检记录上进行真实、详细、及时记录(点检为ISO9000质量记录)。
②建立设备隐患控制体系
a、实施设备隐患控制体系的目的。由结果管理向过程预防管理转变,提升设备对质量、安全、效率的保证能力;对设备隐患产生和消除两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将一切设备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b、设备隐患定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对质量、安全、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的设备方面的潜在因素。
c、设备隐患发现途径。机台、维修人员、班长、大班长、技术员、工艺员、厂部等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发现的各类影响质量、安全、生产的设备隐患。
d、设备隐患控制的两个环节。一个设备隐患产生后,从产生和消除两个环节对隐患进行分析和考核。隐患是如何产生的,产生的责任在谁,产生责任人必须承担隐患产生的考核责任,产生环节强调对设备最直接的维护者的责任(维修人员);隐患产生后为什么未消除,谁是隐患产生后未消除的责任人,隐患产生后未消除的责任人必须承担隐患未消除的考核责任,消除环节强调对设备技术、管理者的考核责任。
e、设备隐患的四个级别控制。
③建立设备保证质量体系
a、建立设备保证质量体系的目的。建立设备对工艺质量预防保障体系,提升设备对工艺质量的保障能力,确保设备能满足工艺质量要求;用设备的零缺陷来实现质量的零缺陷;将质量的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控制管理,提升设备对质量的预防控制能力;强化维修人员的质量责任,提升维修人员的职业化素质。
b、对设备保证质量项目进行分类控制。车间按设备保障质量能力的不同性质对产生的质量缺陷进行原因分类;同时为能客观分析各类设备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落实各类考核指标和奖惩,考虑到设备问题控制的难易程度,在分析设备问题时,设定各类设备原因引起的质量缺陷难度控制系数,难度控制系数指设备的难易控制程度。
c、设备保证质量缺陷分析原则
质量管理向主动管理、预防管理转变。体系未实施前,即使是因设备原因导致的质量缺陷,维修工也只负连带责任,第一责任为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的质量考核和质量责任远远大于维修人员。而该体系实施后,每一个质量问题产生后都会分行为和设备类两个方面,每一个质量缺陷维修人员都会承担质量考核,属完全是设备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维修工的责任会远远大于操作工;质量考核性质的变化导致维修人员质量责任大幅度加强,维修人员对质量的管理由以前的被动管理快速向主动管理、预防管理转变,他们主动想办法消除一切设备潜在的可能导致质量缺陷产生的问题、坚持追求工作的零缺陷、致力于提高设备保证质量的能力。
三、零故障预防维修模式实施的效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装备教学实习总厂从2012年实施零故障预防维修模式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虽然设备运行时间在逐步延长,设备内部的磨损在加剧,但因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队伍得到全面的优化,设备事前预防控制到位,设备一直保持高效运行,满足了生产、质量、安全的要求,实现了连续两年安全生产无任何大小事故。
第二篇:浅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本文浅谈新形势下公共卫生领域预防医学方面人才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预防医学;创新能力;实践教育;人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12-01
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和人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疾病的治疗方式也日益变化,死亡率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在不断的上升,公共卫生的领域有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这巨大的挑战并不能难倒我们的科学发展,见招拆招,最大化的推进预防医学的人才培养,要将传统的预防医学有利的方面与现在的医学相结合,转变以前已有的思想,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也是新型创造性的预防医学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创新型的预防医学人才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知识,还要将实践融合起来,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要有着创新的思维和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预防医学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一些高校开始设立相关的课程,有些科目也较早的开设,并且还开展了教学改革和实践。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革新,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并且对预防医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重要性给与足够的重视,也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理念落到实处。知识的制约性要得开放,要在教育思维上下工夫,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应试教育的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同时也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深蒂固的惯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所以。预防医学的教师施教能力和学生的创造行为学习方式有着紧密的关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很关键的一步。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优化实践教育平台
我们要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教学模式的革新,这些一系列的转变才能为培养人才创造机会和方式,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医学的专业性强,知识性强。需要专业的医学人才。要给与一定的重视。实验室教学是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为培养预防医学的专业学生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中,能够了解预防医学实际工作过程,方法和技术,实验中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知识,要做到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将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很好的结合。在实验室的教学中,引入开放式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有着创新的思维。并且让学生们总结实验的经验并且得出结论。这一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的能动性,也怕恶扬了学生们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预防医学的实践性很强实习是实践教学中特别关键和重要。为此,要创建大样本的社区人群健康基线研究基地来满足学生们来开展现场实践以及开设综合实验课的需求。为学生们实习教学开辟了一条道路,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这一培养机制将促进预防医学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清工作的症结所在,要创新教学理念,开展一系列的措施,从教学模式,实践应用,科学研究等角度多层次的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立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争取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通过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将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将高素质的人才模式构建,为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预防医学人才。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以五大卫生科目为主,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以疾病防治,环境卫生安全,人类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事务管理,职业技能,医务人员的素质等课程模块,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不但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也要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能力的培养,选择优质的教学实践基地,完善基地建设。同时,丰富教学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将更多的书本知识以讲座的形式传授给感兴趣的学生,与此同时也要鼓励老师多为学生开设实践和实验课相结合的课程,这样才能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更有利于预防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的人才培养固然重要,同时也要将传统的一些方式改变,这就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我们要解决好,为以后的公共卫生事业做贡献。人类的健康也更加有保障。
第三篇:长汀县工商局关于印发创建零无照经营一条街活动实施方
长汀县工商局关于印发创建零无照经营一条街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汀工商注〔2010〕35号
各工商所:
为规范创建“零无照经营一条街”活动,提升“零无照经营一条街”创建水平,进一步推进无照经营专项治理的规范化建设,根据《福建省工商局关于印发福建省省工商系统“零无照经营一条街”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工商企监[2010]186号)和《龙岩市工商局关于深入开展创建“零无照经营一条街”活动工作的通知》(岩工商企监[2010]71号)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长汀县工商局创建“零无照经营一条街”活动实施方案》,请各工商所按创建工作的要求切实抓好落实。
二○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抄送:市工商局,市局企业监管科
福建省长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 2010年5月25日印发
长汀县工商局创建“零无照经营一条街”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工商总局《关于推进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工商个字〔2009〕241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机制的通知》(闽政文〔2007〕5号)、《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龙政综[2007]118号),县局决定在全县开展“零无照经营一条街”创建活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中心工作,按照“四个只有”和“四高目标”的要求,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完善“政府统一领导,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以创建“零无照经营一条街”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规范化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无照经营监管水平,切实维护我县市场经济秩序,服务长汀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名城建设。
二、创建目标
在城市主干道和乡镇政府以上所在地创建“零无照经营一条街”,综合运用行政处罚、行政指导等手段,实现“两个100%”和“两个彻底”的目标。即实现创建街道的各类市场主体持照率、亮照率达100%;前置审批有效期届满企业抄告率达100%;彻底消除实际经营情况与《营业执照》登记事项不相符现象;彻底消除有效前置审批许可证登记事项与《营业执照》登记事项中相关登记内容不相符现象。
三、创建工作任务
(一)全面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联席会议制度平台作用,组织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加强部门联动,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实施无照经营动态监管,建立无照经营动态户口,规范监管流程。根据创建街道无照经营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无照经营专项整治,对从事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适时开展案后回访工作,防止无照经营反复回潮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信息抄告制度。贯彻执行《福建省企业监管信息抄告管理暂行规定》,认真运用福建省企业监管信息抄告平台系统,及时、准确地将有关企业监督管理信息抄告给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后续跟踪、督办,并做好相关职能部门抄告信息的办理和反馈,实现监管执法信息共享、互联互通、运行有序。
(三)认真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强化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办法,有效应用新版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切实加强对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用监管。开展日常巡查,重点加强对T类及扣分降级企业的巡查监管。做好信用信息收集、信用类别认定等各项工作,落实类别化监管措施,建立健全“经济户口”动态信用监管档案。探索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树立诚信示范典型,引导广大经营者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四)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综合运用行政处罚、行政指导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创建街道的市场监管。加强行政指导,除涉及环境影响、公共安全、人身安全等高危行业外,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违反注册登记管理法律法规,且无主观故意并未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的,首先实施行政指导。加强监管执法,依法查处商标侵权、虚假广告、欺诈消费者、不正当竞争、合同违法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四、创建步骤
(一)2010年5月,各所结合实际,确定创建街道,制订和上报创建工作方案,进一步对本辖区创建“零无照经营一条街”活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认真做好宣传发动,提高全体干部、社会各界和广大生产经营者对创建活动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为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县局确定大同工商所辖区的西外街主街道(从长汀宾馆至西客站)参加今年省局的考核验收,其他工商所确定一条“零无照经营一条街”参加县局的考核验收。
(二)2010年6月至9月,各工商所要按照创建工作任务和要求,积极开展创建活动。要认真总结,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加大清理整顿力度,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开展。
(三)2010年10月,县局确定的“零无照经营一条街”迎接市局初评。11月至12月,迎接省局复评。对县局确定的大同工商所辖区的西外街主街道(从长汀宾馆至西客站)要确保通过省、市局的考核验收。其他工商所的“零无照经营一条街”创建由县局组织考核验收。
(四)各所于10月10日前将创建工作总结报送县注册管理股。
五、评定方式及标准
(一)评定方式
1.实地检查。对创建街道的各类市场经营主体逐一进行走访,查看其持、亮照情况,取得许可审批的情况以及依据营业执照登记事项从事经营活动的情况。
2.内务资料检查。对创建街道中需要取得前置许可审批的市场经营主体,运用福建红盾网网上工商应用平台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查看其前置审批许可证是否有效及有效前置审批许可证登记事项与《营业执照》登记事项相关内容是否相符。对前置审批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运用福建省企业监管信息抄告平台系统,查看该前置审批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企业监管信息的抄告情况。
(二)评定标准
按照以下标准,对创建街道的各类市场经营主体逐一检查:
1.依法办理设立登记,取得营业执照;
2.在规定的营业(经营)期限内开展经营活动;
2.营业执照正本置于住所或营业场所的醒目位置;
3.营业执照未经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
4.住所或经营场所地址与核准登记的地址一致;
5.按照登记注册事项从事经营活动,没有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的行为;
6.依法应当取得前置许可审批的,其前置许可证件上的名称、经营地址、经营范围、有效期限等登记事项,与营业执照的相关登记事项内容相符;
7.依法应当取得前置许可审批,其前置许可审批有效期限届满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规定时限内,将该企业监管信息抄告有关许可部门;
8.按照规定参加检验或者验照。
创建街道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均符合评定标准的,评定为“零无照经营一条街”;创建街道各类市场经营主体中一户未符合评定标准的,不予评定。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创建“零无照经营一条街”工作是推进无照经营规范化建设,提高企业监督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维护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重镇建设的具体举措。各工商所要从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开展创建活动。
(二)精心组织,确保实效。要在认真总结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制订创建方案和各项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创建活动行之有效地开展。要以创建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查处无证无照经营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无照经营规范化建设。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工商部门开展“零无照经营一条街”创建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广大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减少工作阻力,提高经营者依法经营的法律意识,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培育示范,稳步推进。要本着“典型引路,示范推动”的目的,认真总结创建工作中好的思路、好的做法,以点带面,全面铺开,逐步将“零无照经营一条街”创建经验推广到其他街道。要及时对创建工作进行总结、上报、交流、讨论,认真查找不足,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确保取得良好实效。
第四篇:三段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反思
对“学案引领自学、教师点拨释疑、训练提升”三段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的总结
兰西县北安中学
吕战友
近几年来,随着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受其影响,对我校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剖析与诊断,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课堂中尚有一些不符合课改要求、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影响学生积极性的作法。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组织广大教师对影响比较大的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反复的学习,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并不断进行探索实验,经过不断的总结、论证与完善,确立了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学案引领自学、教师点拨释疑、训练提升”三段式教学模式,并正式立项,被批准为市级重点教学科研课题,现已走进课堂,开始研究与实施。
“三段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先学后教,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着力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落实“学习最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所有的‘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才是最好的教学”的教学观。课堂上,突出学生地位,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信与从容;鼓励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充分的质疑的机会,培养学生发散性、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坚守公平教育原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现人人得到发展的结果,也就是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树立“每个学生都很重要”的理念,使每个孩子都能在老师的关 爱的阳光里,展示自我,体现自身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与尊严感。
由于学生基础薄弱,课堂教学遵守“低起点、小步子、多实践、快反馈”的原则,在教材的使用上可以用一句广告语形容“我的地盘我做主”。教师遵循课标,依据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去合理“剪裁”。还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科学合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
“三段式”教学模式,在我校历经了一年多的实践,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充分肯定,已全面应用到课堂。走进教室,人们能感觉到传统课堂秩序被打破后的震撼,整个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课堂教学的氛围全变了,学生前所未有的活跃与紧张,教学由以“教”为主线转变为以“学”为主线,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一学期结束后,学校组织对教学效果进行了验收,就从学生学科成绩看,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个别学科的成绩还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三段式”教学模式既然深受广大教师的普遍推崇,广大学生的欢迎,那么是什么问题而导致课堂的低效呢?我们试图做一些思考与研究。
通过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与思考,使我们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教学是一条长长的路,需要一代代人用脚步去丈量。在这漫长的旅途中,要经历艰辛的学习、内化,吸收和再创造。而我们的研究只是刚刚开始,可以说是教学改革正处于初级阶段,教师的科研水平、科研的方法,对“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还不深刻,没有真正把握其精髓。
一、教师“恪守”着陈旧的教学观。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对自己的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手。“教师即开发”,开发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生命力,开发小组合作的合力。而我们的一部分教师没有走出知识本位的“窠臼”,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局限于书本,突出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没有机会去质疑,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得不到表达,思维受到坚固,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制约了学生的超越与创新,学生缺乏自信和从容的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整体实施。
二、教师课前功夫不到,学案设计脱离学生实际。“三段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从教师层面而言,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三段式”教学模式,教师的功夫在课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功夫是在课上。一些教师正是忽略了这一点。这样的课堂模式需要教师课前要进行充分准备,正是“课上一分钟,课下一年功。”因为再多的预设,都无法满足放手以后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留给教师的时间极其有限,没有对教学内容的深入透彻理解和把握,没有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根本无法找到最有效的信息和方法。课前研究的不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与辅助资源的准备,环节流程,结构的安排,没有进行反复的论证,特别是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在课堂上只是体现出“三段式”教学模式的骨架,没有“三段式”教学模式所要达到的宗旨“立意”,缺少“灵魂”,这样的课堂只是形式变化而已,教学要素,课堂结构没有得到优化,打造高效课堂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自主学习“悬在空中”,没有落实到实处。“三段式”教学模式,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或课前都有学生自学或预习的过程。这一理念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喜欢自主学习。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喜欢自主学习,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往往有些老师不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习惯,结果在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流于形式,没有效果。
“三段式”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是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要求等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愿意学,有了学的动力;也知道怎样学,掌握了学的方法;通过当堂检测、反馈,学生还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而我们有些教师忽略这些环节,使得目标不具体,方法、策略不科学,特别是小组合作、探究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师缺乏学习与研究,没有真正把握“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实施“三段式”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必须抓住它的核心要素:一是“先学后教”。这是“三段式”教学模式的主线,是教学改革实验所证明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二是小组合作、兵教兵。这是特别符合大班额尤其是薄弱学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并在课堂上展现自己,除了小组合作之外,我们还没有找到更 好的教学组织形式;三是,明确教学目标、当堂反馈学习结果。这是保证教学效率,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重要保证。
以上三个要素是我们在应用“三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必须体现和保证的要素,也是我们取得教学成功的基础性环节,我们的教师恰恰是忽视了这些环节,在课堂上没有得到突出的体现是,即使是得到重视,但在实践中究竟怎么操作,一些教师还缺乏技术层面的方法,于是出现了很多标签式、形式化的教学现象。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以其极强的操作性和清晰的教学流程,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教学的深层结构之中,而不是一种游离在外的表面形式。
总之,我们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正处于课题研究的初级阶段,它只是解决了“教”和“学”的关系问题,至于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正在深入开展,还没有得出确切结论。比如:在自觉过程中,如何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总的来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思维过程及特点的研究,缺乏对每个学生的关注,这一模式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和完善的空间。
第五篇:“激励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与实施
“激励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与实施
(研 究 报 告)
新星小学 田艳
“激励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与实施
(研 究 报 告)新星小学 田艳
一、本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1、20世纪90年代末,党中央和市委反复强调创新问题。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陈至立部长也曾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市委书记张立昌说:“全市上下要增强观念创新的紧迫感,形成鼓励创新、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敢于迎着困难上,加快改革,勇于探索,切实把创新体现和落实在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
2、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创新才能,有善于抓住机遇,跟踪、占领科技发展前沿的能力,有善于预见重大发展趋势及其影响的能力,并能根据自身环境和条件做出正确的决策,以求自身发展的能力。
3、小学教师面临着竞争和选择,加之,今天的学生是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教师只有在教学思想、内容、方法上有创新才能有教育效果和业绩。所以,小学教师要积极投身教研、科研探 讨和创造较好的教育效益。
4、在90年代末,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确定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南开区区域性推行素质教育提出“坚持全面育人,减轻过重负担,创造生动局面,提高教育质量”24个字和 生动教育模式,为进一步创新发展生动教育,在我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研究。
(二)、“创新教育”的基本目标。
1、培养学生有创新的观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培养学生这种观念的意识,并把它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2、培养学生有创新的能力。因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自平时的习惯,所以教师要从平时的良好学习习惯入手,平时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有创新的人格,即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心中有未来、有他人、有集体及合作精神。
(三)、“激励创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指导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做为小学教育应该成为教育创新、知识创新的奠基工程。只有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只有学会学习才能衍生出初步的创新能力。
2、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在教学领域应全面体现,所以必须把优化教学过程做为关键性环节,切实实现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其宗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成功学习,成为真 正的学习主体,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
3、我区“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六要素”已经实施五年了,无论是情感领域的“以情励学”、“以趣激学”;也无论是认知领域的“求精求活”、“调动参与”;还是能力领域的“注重内化”、“启迪创造”都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事实上,落实“六要素”,实质上就是在教学改革中进行突出激励学生和教育创新。
4、近年来,我校在区教委的领导支持下,学校各方面改革不断深化,干部、教师的改革积极性不断高涨,校园建设初见成效,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当前亟待转入质量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全校以青年教师为主,35岁以下教师占57%,改革热情高,教学经验少,同时,我校有开展读书活动的优良传统。据此,有必要发挥我校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探求适合我校特点的教育模式,对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建设教师队伍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时的。
(四)“激励创新”教育模式的基本概念。
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激励”是强调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体验成功为教学出发点和主要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将“激励创新”教育模式的概念界定为:在邓小平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开发潜能、追求成功为基本要素;以优化教学过程和开展 读书活动为实现策略的,旨在培养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范型。
“激励创新”教育模式是南开区“生动教育”模式的子模式,是我校在教学领域落实“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六要素”的具体途径,最终目标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于教学过程之中,落实于每个课堂和每个学生身上。
(五)基本假设:
⒈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创新精神的发展有赖于 培养教育。
⒉学科知识教学是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功能,只有在实践中以推动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策略时,它才能更好地发挥。
⒊培养重点:创新精神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反它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⒋创新精神的培养会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心理测量、学习成绩测量和教育实验相结合的方 法,心里测量包括创造性思维测量和智力测量,学生成绩测量包括语文和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测量,教育实验主要在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
(一)研究对象:
从我校二年级四个教学班,以三、四两个班为实验组,一班 和二班为对照组。
(二)测量工具:
1.工具:..创新能力用学校自编的《创新能力测试题》测量,学生成绩用南开区期末统考成绩代替。
2.步骤:
以教学班为单位,用团体施测的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同时进行上述各项测验。测验后,先手工评出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成绩和学生成绩,然后全部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各项数据小数点之后保留2位小数。
3.时间:前测2002年,后测2004年。
(三)预期目标:(因变量)
在保证实验组学生学习成绩不低于对照组的前提下,实验组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
(四)教学策略(自变量)
1.学科教学渗透。实验班在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开展创造活动。实验班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创作、论文、小表演等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表现能力和动手操作的习惯。
(五)操作基本要素:
⒈主动学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内 驱力,使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学习,适应二 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自主学习和掌握学习;兴趣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情感和意志的教育,引导学生爱读书、会学习,具有探索精神和顽强的学习毅力。
⒉学会学习……主要包括重视知识的形成性教学,使学生从 获得结论转向发现学习,探求问题的解决;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教育,从培养学习习惯入手,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教师包揽学生作业、复习、辅导的管理,从“抱着走”为让学生“自己走”。
⒊开发潜能……主要包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激发 学生对“还有什么”的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多看书、看好书、会看书,把读书活动从一般“课外阅读”引向开阔思维,采集信息,自我教育的深度;逐步规范活动课,让学生通过自主认知和操作,进行思维训练和动作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初步的创新能力。
⒋追求成功……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识,特别是相信成 功的自信力的萌发和巩固;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提高工作,使每个学生有计划地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指导他们尝试成功,获得成功的喜悦;鼓励全体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进步成果。
实验班的教学,不论是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还是课外活动,均贯彻如下教学原则:
(六)教学原则
1.主体主导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为创造性而学”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有“为创造性而教”的自觉性,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2.求异求优原则。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新办法,并从“异”中求“优”。这是创造性教学的灵魂。
3.启发探索原则。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策略,不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实验操作原则。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从事创造实验,在创造实践中学习创新技能,增长创新才干,发展创新兴趣,强化创新精神。
5.民主和谐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路,与学生平等对话,相机诱导,不搞“一言堂”。
6.因材施教原则。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帮助,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专长。
7.成功激励原则。帮助学生实现创造性成功,高度珍视学生的每一个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功。用适当的方式启发学生认识自己的创造性成功,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等追求成功的心理品质。
8.积极评价原则。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态度、方法、成果方 面的创新性的闪光点,坚持表扬、鼓励;对不足之处,甚至错误的地方,要采取宽容的态度。
9.全体全面原则。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满腔热忱地善待“差生”。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注意创新性智能因素的培养,还要注意创新性人格和品质的培养。要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实验班教师根据学科性质、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选用下列教学方法:
(七)教学方法
1.发散提问法。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多种答案的问题。2.集体讨论法。针对一个共同的问题,全体参加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相修正,使答案或解决办法臻于完善。
3.思路提示法。在向学生讲授一条定理、一个作品或一种解决办法时,同时向学生说明该定理、作品和解决办法的提出者当时的思路。
4.联想法。引导学生由一事物(如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名称、一件东西等)迅速地想到另一事物,包括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及遥远联想等。
5.多向求解法。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或作业任务,要求学生找出多层次、多角度的解决方式。
6.指导发现法。在教学规律、原理、法则、概念时,不直接向学生提供结论,而是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让其自行 发现。
7.实验观测法。指导学生进行小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实验,以发现或证实某种原理和规律。
8.参观展览法。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向他们介绍展品的价值、发明创造过程,以及发明者在发明创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他们在克服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创新性智慧、热情、责任及顽强的意志。有计划地展览学生自己的创新性产品,让学生互相观摩,获得鼓励。
9.文体表演法。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文艺、体育表演、发展学生的特殊才能。
三、结果
实验开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创新水平基本相同,均分(X)和标准差(S)都相差无几;但在实验结束时,两组水平则有了显著的差异,实验组显著地超过了对照组,均分(X)超过对照组,Z检验值高达12.80(p<0.01)。
实验组(A)与对照组(B)学生创造性倾向前后测成绩与分析
实验组(A)与对照组(B)学生创造性倾向前后测成绩比较见表1:
表1:学生创造性倾向前后测成绩比较(二年级)N X S Z 前测 A 47 77.5 13.14
0.93 B 65 76.3 13.53 后测 A 47 84.27 19.49 12.80
B 65 74.43 16.10
*:p<0.05;*p<0.01,下同
表1显示,实验开始时,两组学生的创造性倾向水平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虽略高于对照组学生,但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2年下来,实验组学生非常明显地高于对照组学生(Z=7.78,P<0.01)。
进一步分析显示,构成创造性倾向的冒险性、好奇性、想象性和挑战性4个项目,均由无显著差异而变为差异非常显著,Z检验值高达5.00~6.36,P<0.01。
实验组(A)与对照组(B)学生学业成绩前后结果与分析 为了研究培养学生创造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我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了考查,考查以南开区期末的“统考”分数为依据。两组学生的学业成绩前后测比较见表2: 表2:学生学业成绩前后测比较(二年级)
N X S Z 前测 A 47 89.06 12.25-1.16 B 65 88 11.90 后测 A 47 88.43 15.41 4.17 B 65 84.27 18.29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开始时,对照组学生的学业成绩略高于实验组学生,虽然还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的程度,但Z检验值已达1.1,不可忽视。实验结束时,实验组学生的学业值反而明显地超过对照组(P<0.01)。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均分(X)由低于对照组学生1.3分变成了高于对照组4.04分,而且标准差(S)也由高于对照组0.58变成了低于对照组2.27。这说明实验组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仅大大提高了,而且成绩分布也较对照组集中,较少两极分化。
四、讨论:
在实施这项研究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在使用测量创新能力量表时因为没有找到《威廉斯创造性量表》,我们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制的《学能测验》(小学水平)练习题自编了一套《创新能力测试题》,它的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五、结论
1、关于促进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学策略问题
实验组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明显超过对照组学生,归因于本实验研究的教学策略。正是由于采用了这些教学策略,不同的实验组学生的创造力得以迅速的发展。这证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创造力培养、在活动课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创造活动这三种创造性教学形式,在一切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贯彻全体全面、主体主导、求异求优、启发探索、实践操作、民主和谐、成功激励和积极评价等创造性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用发散提问、延迟评价、集体讨论、结果预测.多向求解、激疑存疑、指导发现和问题解决等创造性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小学生创造力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渠道这—命题,只有在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条件下才能成立。
2、关于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点问题
表1和表2所显示的结果,在使我们看到实验组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倾向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他们的创造性倾向发展明显地比创造性思维要慢。
本实验研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倾向的培养,是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同样的内容、同样的策略、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教师,为什么两者的发展速度竟如此悬殊呢?我们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认知操作性的心理品质,而创造性倾向属于个 性心理品质的范畴。虽然它们都具有经常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但创造性倾向的这种特点较创造性思维更为突出,培养起来比创造性思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这使我们有理由提出,在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加强对创造性倾向的培养。
3、关于培养小学生创造力会不会降低他们的学业成绩问题
表2所显示的结果告诉我们,实验组学生的学业成绩本来是略低于对照组的,但2年下来反而超过了对照组(P<0.01)。这证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仅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可以显著地不两极分化地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这是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1)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在保证完成“双基”教学任务的条件下,根据教材特点有机地、恰如其分地进行的,创造力培养不会削弱学科教学。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体性的积极的智能活动,实验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采用的那些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品质也是有利的。3)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了——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就会对学习内容想得更敏捷、更灵活、更深刻;学生的创造性倾向发展了——求是、求优、敢想、敢说,就会对学习任务更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产生了积极影响。
⒋近年来,我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被命名为义务教育示范校。通过了“双高普九”规范校的认定。在全 国基础教育界参加2005年全国中小学生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大赛活动中,荣获团体二等奖等。学生在“六升七”考试中成绩逐年提高,得到了家长的认可。